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季秋海棠BsMYB62的抗旱性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保国 张艳文 +4 位作者 姚珂心 史志坤 李菲 李永华 张开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目的】以前期从四季秋海棠叶片中克隆得到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BsMYB6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方法】对四季秋海棠MYB62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BsMYB62基因在四季秋海棠根、茎、叶、雄花... 【目的】以前期从四季秋海棠叶片中克隆得到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BsMYB6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方法】对四季秋海棠MYB62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BsMYB62基因在四季秋海棠根、茎、叶、雄花和雌花5个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情况;构建BsMYB6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观察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植株在萌发期和幼苗期遭受干旱胁迫时的生长表型、种子萌发和根长情况,测定各株系在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以及转基因株系中BsMYB6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BsMYB62定位于四季秋海棠的细胞核,其在根、茎、叶和雌雄花中均有表达,其中以根和茎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在MS培养基中,野生型拟南芥和3个BsMYB62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E1、OE2和OE3)的发芽率和长势均无显著差异,而在200 mmol/L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培养基中,OE1、OE2和OE3在胁迫处理后前2 d的发芽率及主根长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长势也明显优于野生型。置于培养土中干旱胁迫1 d时,OE1、OE2和OE3的BsMYB62即被显著诱导;干旱胁迫13 d时,OE1、OE2和OE3的F_(v)/F_(m)、叶绿素含量、Pro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而MDA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论】BsMYB62基因通过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潜能和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秋海棠 BsMYB62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组织特异性表达 干旱胁迫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薛瑞娟 隋晓琳 +1 位作者 李景秀 李爱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44-148,共5页
以具膨大茎基的枫叶秋海棠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考察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茎基直径、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等)的影响,以期为枫叶秋海棠规范化栽培与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标准浓度NP... 以具膨大茎基的枫叶秋海棠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考察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茎基直径、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等)的影响,以期为枫叶秋海棠规范化栽培与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标准浓度NPK处理相比,缺氮、缺磷处理下枫叶秋海棠生长和各观赏性状指标均显著降低;提高氮、磷水平对枫叶秋海棠的茎基直径、茎基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2NPK处理下,枫叶秋海棠的茎基直径、茎基生物量和开花数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影响显著,在保证磷素供应的基础上提高氮素供给水平对维持枫叶秋海棠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观赏形态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观赏植物 矿质养分 盆花栽培
下载PDF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叶片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对不同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汪越 刘楠 +4 位作者 任海 邵玲 陈雄伟 陈刚 王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7-964,共8页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以紫背天葵组培球茎为材料,通过遮阴网设置3种光照强度,分析紫背天葵叶片形态、生理、营养元素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对光照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指...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以紫背天葵组培球茎为材料,通过遮阴网设置3种光照强度,分析紫背天葵叶片形态、生理、营养元素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对光照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紫背天葵的比叶面积和表观量子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而上表皮厚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尽管高光照(80%自然光照)处理下的紫背天葵叶片具有更高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瞬时水分及光能利用效率,但对照(50%自然光照)下的紫背天葵叶片具有更丰富的总花青素含量(0.4μmol·g-1)。与对照相比,低光照下(20%自然光照)的紫背天葵叶片最大光和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且总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紫背天葵可通过调节自身形态生理特征来适应较高或较低的光照条件,对不同的光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从叶片药用成分保持的角度来看,紫背天葵在接近原生境光照条件的50%自然光照下具有更佳的光合作用和花青素合成能力,可作为其人工栽培的参考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天葵 光照 形态解剖 光合生理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铁十字秋海棠R2R3-MYB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刘雅芝 邓惠敏 +2 位作者 彭嘉慧 余义勋 刘娟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65-2678,共14页
【目的】对铁十字秋海棠(Begonia masoniana)R2R3-MYB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并检测R2R3-MYB基因家族成员在铁十字秋海棠叶片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叶斑区和非叶斑区的表达模式,为铁十字秋海棠叶斑分子调控机制和叶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 【目的】对铁十字秋海棠(Begonia masoniana)R2R3-MYB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并检测R2R3-MYB基因家族成员在铁十字秋海棠叶片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叶斑区和非叶斑区的表达模式,为铁十字秋海棠叶斑分子调控机制和叶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铁十字秋海棠3个关键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参考拟南芥R2R3-MYB家族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铁十字秋海棠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R2R3-MYB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7个BmaMYBs基因在铁十字秋海棠3个生长发育期中叶斑区和非叶斑区的表达模式。【结果】从铁十字秋海棠基因组中鉴定出110个R2R3-MYB基因家族成员,该基因家族成员的氨基酸数量为128~870个,分子量为14660.85~97435.93 Da,理论等电点(pI)为4.92~10.10,成员之间差异较大,大部分为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均定位在细胞核。110个R2R3-MYB家族基因在15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部分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集中分布,形成基因簇;BmaMYBs含有0~10个内含子;约94%的成员含有Motif1、Motif2和Motif3基序;R2R3-MYB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均含有大量光响应元件;BmaMYB10、BmaMYB18、BmaMYB38、BmaMYB53、BmaMYB97、BmaMYB99和BmaMYB109基因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叶斑区与非叶斑区均有表达,叶斑区BmaMYB5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非叶斑区高达19.41~131.99倍。【结论】在铁十字秋海棠基因组中鉴定出110个R2R3-MYB基因家族成员,叶斑区与非叶斑区BmaMYB5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最大,推测该基因是调控铁十字秋海棠叶斑形成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十字秋海棠 R2R3-MYB基因家族 花青苷 叶斑
下载PDF
《广西植物志》秋海棠属(Begonia L.)增订 被引量:7
5
作者 董莉娜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9,共24页
秋海棠属(Begonia L.)隶属于葫芦目(Cucurbitales)秋海棠科(Begoniaceae),有1 800余种,是世界第六大属,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可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300... 秋海棠属(Begonia L.)隶属于葫芦目(Cucurbitales)秋海棠科(Begoniaceae),有1 800余种,是世界第六大属,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可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30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等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云南有秋海棠属植物100余种。近年来,随着广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野外调查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秋海棠属新类群,使得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数目已超出1991年《广西植物志》(第一卷)收录的19种,因此亟需对发表于不同期刊中的类群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汇总。鉴于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考证标本信息,整理并汇总了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共84种,包括2个变种、11个亚种和46个特有种,新增的65种为《广西植物志》(第一卷)中未收录的类群,并补充了这些类群的特征集要、凭证标本信息和属下分组概况,为今后开展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修订以及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属 广西植物志 增订 特征集要 属下分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的生态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汪越 陈雄伟 +5 位作者 邵玲 陈刚 张倩媚 李跃林 任海 刘世忠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第6期26-32,共7页
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因其独特的药用功效而价值较高,野外资源因过度采摘而处于濒危状态。主要介绍了紫背天葵的植物形态特征和群落组成、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植化属性、人工繁殖及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紫背天... 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因其独特的药用功效而价值较高,野外资源因过度采摘而处于濒危状态。主要介绍了紫背天葵的植物形态特征和群落组成、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植化属性、人工繁殖及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紫背天葵的保护、生产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生态、技术与社会三方面内容的保护措施及未来的研究应用方向,以期实现对紫背天葵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天葵 形态特征 组织培养 保护 生产
下载PDF
竹节伸筋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7
作者 欧巧玲 王竹鑫 +3 位作者 周宜 林丽美 包敏 胡冠羽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基于2010年版《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优化竹节伸筋饮片质量标准。方法:以收集的样本复核原标准中性状和理化鉴别;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横截面和粉末鉴别特征;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测定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 目的:基于2010年版《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优化竹节伸筋饮片质量标准。方法:以收集的样本复核原标准中性状和理化鉴别;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横截面和粉末鉴别特征;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测定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均沿用原标准。横截面鉴别中,未见原标准所述“外韧型维管束”。新增粉末鉴别,特征结构含针晶束、非腺毛、网纹导管等。新增水分、灰分及醇浸出物限量值,并推荐限量值分别为不得过12%、不得过7.0%及不得少于28.0%。结论:该质量标准在原标准上有较大提升,能够更为全面地控制竹节伸筋饮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伸筋 中药饮片 质量标准 显微鉴别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毛叶海棠(Begonia cathayana Hemsl)的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的发生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俊英 慈忠玲 李日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取毛叶海棠的叶片作外植体 ,接种于 8种 IAA、2 ,4- D、6 - BA浓度配比不同的 MS培养基上 ,45 d后 ,含有 IAA10 mg/ L 和 6 - BA1ml/ L 的培养基上获得了胚状体。此培养基即为毛叶海棠胚状体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解剖观察表明胚状体源于... 取毛叶海棠的叶片作外植体 ,接种于 8种 IAA、2 ,4- D、6 - BA浓度配比不同的 MS培养基上 ,45 d后 ,含有 IAA10 mg/ L 和 6 - BA1ml/ L 的培养基上获得了胚状体。此培养基即为毛叶海棠胚状体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解剖观察表明胚状体源于叶表皮单细胞的垂周分裂。毛叶海棠胚状体的诱导需要适当浓度的 IAA和 6 - BA相互配合。相同的外植体在相同诱导条件下既可发生愈伤组织又可发生胚状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海棠 组织培养 胚状体
下载PDF
Screening of High-quality Substrate for Soilless Culture of Begonia cucullata Willd.
9
作者 赵斌 付乃峰 +1 位作者 向言词 田代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7期1295-1300,共6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 better soilless culture mediu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grass clippings as alternative substrate for peat moss to grow Begonia cucullata Willd. in pots, the seedlings of widely cultivated B. cu...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 better soilless culture mediu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grass clippings as alternative substrate for peat moss to grow Begonia cucullata Willd. in pots, the seedlings of widely cultivated B. cucullata were grown in pots with eight types of soilless substrates: T1(peat: perlite=1:1), T2(peat: perlite: pine bark=1:1:1), T3(corn stover: perlite: pine bark=1:1:1), T4(corn stover: perlite: pine bark=2:1:1), T5(grass clipping: perlite: pine bark=1:1:1), T6(grass clipping: perlite:pine bark=2:1:1), T7(vermiculite: perlite: pine bark=1:1:1) and T8(vermiculite: perlite: pine bark=2:1:1), respectively, in a shade house of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to evaluate plant growth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m diameter of B. cucullat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day 30 to day 60 after potting,and the plant height, leaf number and leaf area increased largest from day 60 to day 90 after potting in all treatments. The growth of plants performed best in T6,with the highest branch number, leaf thickness, flower number, aboveground fresh and dry weights and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Therefore, the substrate with grass clipping: perlite: pine bark=2:1:1 was the best culture medium for growing B. cucullata in this study, and the grass clippings could replace peat moss as alternative substrate for growing B. cucullata in contai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 medium begonia cucullata Shade house Pot plants Grassclippings
下载PDF
四川省秋海棠科新纪录种赤水秋海棠
10
作者 苏羽欣 刘文 +2 位作者 李霖 虞敏琪 高刚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110-111,109,共3页
文章报道了四川省秋海棠科植物新纪录种赤水秋海棠[Begonia chishuiensisT.C.Ku]的自然分布种群,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保护区,凭证标本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此次发现拓宽了该植物的分布区域,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秋海棠科植物物种... 文章报道了四川省秋海棠科植物新纪录种赤水秋海棠[Begonia chishuiensisT.C.Ku]的自然分布种群,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保护区,凭证标本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此次发现拓宽了该植物的分布区域,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秋海棠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为日后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秋海棠 秋海棠科 新纪录 四川省
下载PDF
大王秋海棠在多因素影响下的扦插生根及成苗效应
11
作者 陈云飞 胡毅 +3 位作者 任启飞 刘芳 欧明烛 马菁华 《贵州科学》 2024年第3期17-22,共6页
为探明大王秋海棠(Begonia rex Putz.)在不同基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影响下的生根和成苗情况,筛选出最适宜大王秋海棠的扦插繁殖方式。本试验分析了以基质、激素和浓度这3种因素交互的42个处理组,发现各处理组间生根率、生根质量、成... 为探明大王秋海棠(Begonia rex Putz.)在不同基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影响下的生根和成苗情况,筛选出最适宜大王秋海棠的扦插繁殖方式。本试验分析了以基质、激素和浓度这3种因素交互的42个处理组,发现各处理组间生根率、生根质量、成苗率、成苗质量差异较大,最终得出C9和C33两个多因素处理组生根成苗率最高,根壮苗强,即以蛭石为扦插基质蘸取200 mg/L NAA和珍珠岩+水苔=1∶1为扦插基质蘸取200 mg/L IBA,最适宜大王秋海棠的扦插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秋海棠 扦插繁殖 生根 基质
下载PDF
UPLC/Q-TOF-MS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秋海棠属5种药材质量
12
作者 郑丽慧 夏俊锋 +4 位作者 黄蕾 胡敏 肖凌 汪波 徐玲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4期439-451,共13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综合评价秋海棠、中华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的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_(18)(2.1 mm×100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综合评价秋海棠、中华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的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_(18)(2.1 mm×100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以MSE方式进行采集,建立秋海棠属5种药材UPLC/Q-TOF-MS特征图谱,并对它们各自共有峰进行确认和归属,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秋海棠、中华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药材各自的共有特征峰分别为15、13、12、12、15个,且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秋海棠属5种药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柔毛秋海棠与其他4种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显著,秋海棠与中华秋海棠药材之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小,掌裂叶秋海棠与长柄秋海棠药材之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小;还筛选出对该5种药材区分贡献显著的8个化学标志物,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葫芦素D或其同分异构体、葫芦素D葡萄糖苷和葫芦素B为潜在鉴别特征性化学标志物,原花青素B1、儿茶素和芦丁为潜在含量差异性化学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直观、准确地反映了此5种药材的整体质量及化学成分差异情况,并对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秋海棠属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和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整体质量评价和控制及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属药材 UPLC/Q-TOF-MS特征图谱 共有特征峰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评定与响应面法优化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配方
13
作者 金诗雨 张君 +2 位作者 赵卉 刘勇 常南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39,共8页
为研制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以海棠果和紫苏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定法及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配方。结果表明:当海棠果添加量150 g,紫苏叶添加量5 g,木糖醇添加量30 g,果胶添加量4.5 g时,... 为研制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以海棠果和紫苏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定法及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配方。结果表明:当海棠果添加量150 g,紫苏叶添加量5 g,木糖醇添加量30 g,果胶添加量4.5 g时,果酱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5.4分。按最优配方制得的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酸甜适宜,口感细腻,香味浓郁,风味最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果 紫苏 低糖果酱 响应面法 模糊数学
下载PDF
不同溶液及水质中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hybr)幼苗生长状况研究
14
作者 金研铭 徐惠风 王曼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826-16828,共3页
[目的]研究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hybr)幼苗在汞、阿特拉津溶液及不同水质中的生长状况。[方法]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汞和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以及自来水、蒸馏水、湖水(吉林农业大学湖中的水)对四季海棠幼苗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hybr)幼苗在汞、阿特拉津溶液及不同水质中的生长状况。[方法]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汞和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以及自来水、蒸馏水、湖水(吉林农业大学湖中的水)对四季海棠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汞溶液对四季海棠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毒害越重;阿特拉津对四季海棠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但生存的海棠生长性状已不健康,不具有观赏价值。四季海棠在自来水、蒸馏水、湖水中的生长状况以湖水较好,说明四季海棠可以适应水生环境的驯化。[结论]为汞在园林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四季海棠 阿特拉津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观赏海棠果抗氧化肽制备及其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15
作者 刘晓伟 崔淼 +1 位作者 王萌蕾 牛恒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8,83,共7页
以观赏海棠果蛋白粉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酶解制备观赏海棠果抗氧化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抗氧化肽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评价观赏海棠果抗氧化肽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以观赏海棠果蛋白粉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酶解制备观赏海棠果抗氧化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抗氧化肽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评价观赏海棠果抗氧化肽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4000 U/g、(以观赏海棠果蛋白粉质量计)pH 6.5、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质量比2∶1、底物质量分数9%、酶解时间1.4 h、酶解温度51℃、超声时间19 min、超声功率250 W,在此条件下观赏海棠果抗氧化肽得率为50.71%,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7.92%,总评归一值为0.998;抗氧化试验表明,观赏海棠果抗氧化肽对油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果 抗氧化肽 复合酶 抗氧化性
下载PDF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tomatal Clusters in Begonia peltatifolia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敏 胡玉熹 +1 位作者 林金星 靳晓白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384-390,共7页
The function of stomata in plants is controlling gas exchange and modulating water balanc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tomata in most vascular plants follows a certain regulation with at least one normal epidermal c... The function of stomata in plants is controlling gas exchange and modulating water balanc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tomata in most vascular plants follows a certain regulation with at least one normal epidermal cell between two stomata. However, some plants restricted in several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have stomatal clusters in which more than one stoma is adjacently arranged with no epidermal cells among them.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stomatal clusters in plants, especially in non-mutant (wild type) vascular plants, has rarely been documented, and very few studies concerning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tomatal clusters on leaf epidermi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e reported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tomatal clusters in Begonia peltatifolia Li native to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lustered arrangement of meristemoids at the juvenile stage of the leaf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pattern of stomatal clusters. Additionally, satellite meristemoids derived from subsidiary cells around the mature stomata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attern of stomatal clusters. Regarding stomatal cluster and singly occurring stoma both as a stomatal unit, we found that the stomatal unit density (i.e., number of stomatal unit per area)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middle part to the edge and the apex of the leaf, while stomatal unit size (i.e., number of stomata per stomatal unit) decreased. The possible reason of this pattern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gonia peltatifolia 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stomatal cluster
下载PDF
现代天井植物景观营造实践
17
作者 聂丽平 聂立刚 +1 位作者 方彬 李德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现代天井建筑由于引入玻璃建材和空调通风系统等,在建造形式上发生了很大改变,植物景观营造也产生一些变化。以现代天井植物景观营造实践为例,从场地现状、设计思路、落地实施和后期养护等方面,阐述以秋海棠、蕨类、苔藓和兰花等附生植... 现代天井建筑由于引入玻璃建材和空调通风系统等,在建造形式上发生了很大改变,植物景观营造也产生一些变化。以现代天井植物景观营造实践为例,从场地现状、设计思路、落地实施和后期养护等方面,阐述以秋海棠、蕨类、苔藓和兰花等附生植物为主体的景观营造过程,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现代天井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井 景观营造 苔藓 秋海棠 蕨类
下载PDF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回归植株存活及叶片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越 易慧琳 +6 位作者 邵玲 陈雄伟 陈刚 王俊 刘楠 王少平 任海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2期32-41,共10页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采用原位和异位土壤、异地和增强回归处理,研究了紫背天葵回归的存活情况及其叶片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增强回归因受啮齿类哺乳动物的取食而失败;异地回归取得成...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采用原位和异位土壤、异地和增强回归处理,研究了紫背天葵回归的存活情况及其叶片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增强回归因受啮齿类哺乳动物的取食而失败;异地回归取得成功,异位土壤和原位土壤上回归植株的成活率分别为46.7%和83.3%。原位和异位土壤这两种异地回归植株与野生植株相比,在叶片的形态、解剖及生理特征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光适应能力减弱、抗寒旱能力降低、光合能力降低、光合产物积累减少;异位土壤回归的植株比原位土壤回归的植株相比更差。异地回归紫背天葵叶片花青素含量较低,仅为野生植株含量(2.33μmol·g^(–1))的16.95%。异地回归植株所表现出的上述特征可能受回归点与原生境不同微生境(气候和土壤)的影响,也可能是与组培球茎与野生球茎在表现遗传学上有所差异有关。在开展紫背天葵野外回归实践时,要充分考虑回归地点的微生境、捕食者和病菌对紫背天葵存活的影响、以及药用有效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天葵 异地回归 增强回归 叶片特性 鼎湖山
下载PDF
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钰婷 孙洁 +2 位作者 张慧娟 朱晏 蒋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61-1467,共7页
为明确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对采集的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1株蜘蛛抱蛋炭疽病病原真菌YYL,采用针刺回接实验测定其致病性,并在形态学鉴定基础上,克隆其ITS、ACT、GAPDH和CAL片段进行多基... 为明确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对采集的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1株蜘蛛抱蛋炭疽病病原真菌YYL,采用针刺回接实验测定其致病性,并在形态学鉴定基础上,克隆其ITS、ACT、GAPDH和CAL片段进行多基因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具有较强致病性,其菌落、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符合百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lii)的特征,且与百合炭疽菌相似度最高,其ITS和ACT序列与百合炭疽菌完全一致。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引起蜘蛛抱蛋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百合炭疽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抱蛋 炭疽病 病原菌 百合炭疽菌
下载PDF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wild begonias 被引量:7
20
作者 Daike Tian Yan Xiao +3 位作者 Yi Tong Naifeng Fu Qingqing Liu Chun Li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5-90,共16页
Begonia,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plant taxa and the fifth or sixth largest angiosperm genus, consists of over1800 accepted species. The number of species recognized within this genus has greatly increased over the pas... Begonia,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plant taxa and the fifth or sixth largest angiosperm genus, consists of over1800 accepted species. The number of species recognized within this genus has greatly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rising from 80 to 200 species in China alone. Based on recent field surveys, the number of begonia species in China is predicted to be between 250 and 300. Given the large number of begonia species that still remain to be described, further taxonomical work is urgently require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Chinese Begonia, in which there is a huge diversity of habitat, habit, plant size, leaf type, flower and fruit morphology, and most species are narrowly distributed in isolated habitats that are subject to negative disturbances from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activities. Although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for the majority of species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the standard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the results don't represent the truth in many species, and also about11.5% of which are data-absent. In addition, illegal collection and over-harvesting of wild begonias for ornamental or medicinal use has increased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ommerce. Far more often than predicted, these species should be categorized as rare and endangered and require immediate protection.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begonias started in 1995 and over 60% of the total species have been so far introduced into cultivation by several major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However, only few research institutions, limited funds and human resources have been involved in Begonia conservation;moreover, no project has conducted reintroduction. Therefore, more conservation-based work remains to be done. Improved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begonias in the future depends on further field survey,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population diversity, and integrative approaches, including in situ and ex situ conservation, seed banking, and plant reintroduction. Species-targeted conservation zon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endangered species excluded from the existing nature reserves. Additionally, laws pertaining to plant protection should be extended to prevent the illegal collection and transaction of wild plants, particularly for those species with unique habitats and small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gonia GERMPLASM DIVERSITY CONSERVATION Taxonomic status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