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urrent system on the west coast of Guangdong of China in summer 被引量:17
1
作者 BAO Xianwen HOU Yijun +2 位作者 CHEN Changshen CHEN Fei SHI Maoch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共9页
On the basis of data of drifting bottles' tracks and the current measured in anchored stations, as well a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bserved in cruise investigations and coastal stations, ADCP current data and AVHRR ... On the basis of data of drifting bottles' tracks and the current measured in anchored stations, as well a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bserved in cruise investigations and coastal stations, ADCP current data and AVHRR surface sea temperature (SST) data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Guangdong, synthetic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astal currents in the west of the mouth of the Zhujiang River were mainly westward in summer, which constituted the north branch of cyclonic gyre in the east of the Qiongzhou Straits. Part of its water flowed westward into the Beibu Gulf through the Qiongzhou Straits. The coastal current pattern was not identical with the traditional current system which flowed westward in the Qiongzhou Straits in winter and eastward in summer. The summertime's coastal current was always westward, maybe temporarily turning northeast only when the southwest wind was strong.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current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Guangdong, in the Qiongzhou Straits and in the north of the Beibu Gulf were analyzed and their mechanisms also were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current cyclonic gyre the western coast ofGuangdong Qiongzhou Staits beibu gulf
下载PDF
北部湾沿海热带气旋暴雨与暖区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
2
作者 毛家燊 廖胜石 +2 位作者 蒋亚平 李华实 韦靖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利用广西北海、防城港2019-2021年雨滴谱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热带气旋暴雨(TCRs)和暖区暴雨(WSRs)过程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TCRs比WSRs具有更高浓度的小雨滴和更低浓度的中、大雨滴;TCRs雨滴直径小且粒径分布较集中,雨... 利用广西北海、防城港2019-2021年雨滴谱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热带气旋暴雨(TCRs)和暖区暴雨(WSRs)过程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TCRs比WSRs具有更高浓度的小雨滴和更低浓度的中、大雨滴;TCRs雨滴直径小且粒径分布较集中,雨滴数浓度较高;WSRs雨滴直径大,但粒径分布较离散,雨滴数浓度偏低。TCRs降水以中、小雨滴贡献为主,WSRs降水则以中、大雨滴贡献为主,在这两类暴雨过程中,中雨滴对降水贡献率均超过68%。对于层云降水,WSRs比TCRs具有更大的雨滴尺度变率和更集中的粒子数量分布;而对流降水中,WSRs与TCRs相比,雨滴尺度变率大,粒子数量分布更离散。TCRs对流降水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对流降水特征,WSRs对流降水则更具大陆性对流降水特征。TCRs对流降水(层云降水)Z-R拟合关系为Z=155.27R^(1.54)(Z=223.92R^(1.35)),WSRs对流降水(层云降水)Z-R拟合关系为Z=241.55R^(1.48)(Z=331.44R^(1.34))。总体来看,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WSRs的降雨估测效果比TCRs的估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暴雨 暖区暴雨 雨滴谱 北部湾沿海
下载PDF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杜钦 韦文猛 米东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412,共8页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在长期与红树林为伴的生存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红树林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然而,这些知识至今仍不为外界所知。为掌握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和现状,该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在长期与红树林为伴的生存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红树林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然而,这些知识至今仍不为外界所知。为掌握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和现状,该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京族药用红树林知识中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记录其具体药用用途,并分析其生存现状及其中包含的可持续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经验。结果表明:共记录到京族药用红树林植物15种隶属于10科,具体药用用途共49种。其中,20种已有报道,29种未见报道;通过京族对红树林药用知识认知程度和依赖程度的调查还表明,京族历史上依赖本民族草医的情形已经基本消失,对红树林医药的依赖性和需求性也在消失。最后,剖析了京族在药用红树林植物选择与采集中的可持续利用经验。该研究结果不仅补充和拓宽了红树林民间药物的利用知识,而且为红树植物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药用植物 红树林管理 生态智慧 海洋民族 北部湾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近岸全新世沉积环境变化及对8.2ka小冷期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向青 梁开 +4 位作者 林进清 张顺枝 潘毅 霍振海 刘雄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614-622,共9页
【目的】北部湾北部是东亚夏季风、印度季风以及蒙古冷高压影响的交汇处,对气候变化敏感,该区沉积物要素在全新世的分布与变化,可反映该区气候波动特征和海岸格局演进之影响因素。【方法】在北部湾北部广西水域依次钻取3孔岩芯并进行粒... 【目的】北部湾北部是东亚夏季风、印度季风以及蒙古冷高压影响的交汇处,对气候变化敏感,该区沉积物要素在全新世的分布与变化,可反映该区气候波动特征和海岸格局演进之影响因素。【方法】在北部湾北部广西水域依次钻取3孔岩芯并进行粒度、矿物、元素、微体古生物测试鉴定以及^(14) C测年,综合分析对比沉积物要素的垂直分布、变化以及响应特征。【结果】全新世孢粉组合为热带-亚热带山地组合。岩芯粒度波动旋回变化,经历了自河床向浅海湾的变迁,沉积物具有陆源性,元素等几乎与沉积旋回细组分同步变化。早期三角洲盆地钻孔显示为盐沼环境;相对晚更新世或者末期,全新世早期沉积物颗粒粗减细增,有机质增幅超过700%。碎屑矿物种类增加,孢粉和硅藻化石逐步丰富,硅藻属种数也保持增加趋势,沉积速率为全新世平均值的1.36~1.85倍,具有风化较强、水沙丰沛、沉积快、物质分配活跃、生物较为繁盛的特点,与邻区全新世中早期气候适宜期相符合。早期气候仍然波动,可辨认出8.2ka小冷期事件的影响,Sr/Ba比值偏低。【结论】研究区作为东亚低纬度季风区海陆过渡界面,其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北部 全新世 8.2ka小冷期 区域响应
下载PDF
北部湾沿岸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交往中的作用——以汉唐时期为例
5
作者 廖玉玲 《创新》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中国与东南亚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北部湾沿岸起着纽带作用,成为中国与东南亚交往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汉唐时期为考察时段,阐述北部湾沿岸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北部湾沿岸 交往 作用
下载PDF
广西沿海高校与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
6
作者 黄家庆 郭李芢 《钦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5-18,104,共5页
广西沿海高校具有服务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学科专业、技术力量、信息资源等基本条件;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培训信息技术人员、与地方共建信息互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等模式,为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服务... 广西沿海高校具有服务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学科专业、技术力量、信息资源等基本条件;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培训信息技术人员、与地方共建信息互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等模式,为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服务;而搞好服务,则需要以建立信息化建设服务运作机制、信息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机制、社会信息化建设协作机制与激励机制,以及高校自身培养培训信息技术人员的制度来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沿海高校 北部湾经济区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苏志 余纬东 +1 位作者 黄理 程爱珍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3期44-47,共4页
根据北部湾海岸带10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降水量、太阳辐射和日照有明显的影响,北部湾海洋对气温、降水集中期、大风日数和海陆风... 根据北部湾海岸带10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降水量、太阳辐射和日照有明显的影响,北部湾海洋对气温、降水集中期、大风日数和海陆风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海岸带 地理环境 气候
下载PDF
夏季粤西沿岸流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被引量:73
8
作者 杨士瑛 鲍献文 +1 位作者 陈长胜 陈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粤西海域漂流瓶的运动轨迹、海流周日定点连续观测结果、温盐大面站调查的资料、船测ADCP的流矢量和卫星遥感SST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夏季珠江口以西的近岸流大部分时间向西运动,它构成琼州海峡东部气旋涡的北翼;向西的沿岸流还有一... 根据粤西海域漂流瓶的运动轨迹、海流周日定点连续观测结果、温盐大面站调查的资料、船测ADCP的流矢量和卫星遥感SST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夏季珠江口以西的近岸流大部分时间向西运动,它构成琼州海峡东部气旋涡的北翼;向西的沿岸流还有一部分海水通过琼州海峡向西进入北部湾.并不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琼州海峡冬季余流向西,夏季余流向东.如果西南风强盛,向西的沿岸流方向可以暂时转而向东北.还揭示了粤西海域、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北部海域夏季沿岸流的重要特征并进行了机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流 气旋涡 粤西 琼州海峡 北部湾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水稻及根系土硒含量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杰 郑国东 +3 位作者 杨志强 刘枝刚 钟晓宇 陈彪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应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水稻和根系土中的硒含量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水稻中硒含量与根系土中硒含量以及土壤性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中硒含量在0.021~0.335mg/kg之间,平均值为0.074mg/kg,标准差0.045,样品... 应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水稻和根系土中的硒含量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水稻中硒含量与根系土中硒含量以及土壤性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中硒含量在0.021~0.335mg/kg之间,平均值为0.074mg/kg,标准差0.045,样品数为70件;根系土中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167~1.328mg/kg,平均值为0.620mg/kg,标准差0.230,样品数为70件。高于世界土壤表层平均值和全国表层土壤平均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土中S、有机质、P、C、N不利于水稻对硒的吸收,高CaO含量和pH有利于硒的吸收。土壤全硒量不是控制水稻硒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土 北部湾 沿海经济区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妍 韦钰 韦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1-88,共8页
基于P-S-R模型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组合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法,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带2005、2010、2015年三个年份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安全状态... 基于P-S-R模型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组合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法,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带2005、2010、2015年三个年份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安全状态为:北海: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安全(Ⅲ),防城港:安全(Ⅲ)-较安全(Ⅱ)-安全(Ⅲ),钦州:安全(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北部湾:安全(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北海、防城港和钦州的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虽然有波动,但是目前北部湾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第Ⅱ级,处在一个较安全的状态,生态安全状况是比较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 P-S-R模型 生态安全评价
下载PDF
2010年冬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姜发军 尹闯 +3 位作者 张荣灿 许铭本 庄军莲 雷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4-830,共7页
根据2010年12月的调查数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和A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ND^2.3)、(ND^14.4)、(ND^230.0)、(0.01~0.15)、(ND^0.... 根据2010年12月的调查数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和A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ND^2.3)、(ND^14.4)、(ND^230.0)、(0.01~0.15)、(ND^0.182)、(0.36~1.63)μg/L,平均含量分别为0.7、2.1、19.9、0.05、0.071、0.76μg/L,其中,海水中的Pb、Hg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Pb>Hg>Zn>Cu>Cd=As。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9~38.9)×10-6、(4.2~60.1)×10-6、(1.6~113.6)×10-6、(0.01~0.44)×10-6、(0.003~0.148)×10-6、(0.59~26.93)×10-6,平均含量分别为9.3×10-6、19.2×10-6、28.8×10-6、0.12×10-6、0.047×10-6、6.91×10-6。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该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性均较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As>Pb>Cu>Cd=Hg>Zn,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危害的影响程度:Cd>Hg>As>Pb>Cu>Zn,冬季,该海域沉积物中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和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海水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广西北部湾近岸生态系统风险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作志 蔡文贵 +2 位作者 徐姗楠 黄梓荣 邱永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77-2986,共10页
根据2009年9月广西北部湾近岸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海水水质、营养水平、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水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缓冲容量5个方面分析了秋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并进一步利用生态风险... 根据2009年9月广西北部湾近岸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海水水质、营养水平、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水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缓冲容量5个方面分析了秋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并进一步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对广西北部湾海洋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大部分生态系统风险指标等级均处于"中低"或"较低"水平,整体处于低风险状态.生态风险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离岸水域生态系统的风险综合指数较低,越靠近港湾内,风险状态等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综合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 北部湾 广西近岸
原文传递
北部湾海岸现代风沙与海滩沙粒度特征对比 被引量:7
13
作者 司月君 李保生 +3 位作者 李志文 王丰年 牛东风 杜恕环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2,共10页
对分布在北部湾海岸——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与海南西部棋子湾的88个现代风沙和95个海滩沙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风沙与海滩沙均以细沙、中沙为主,二者在风沙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55%和28.61%,在海滩沙中... 对分布在北部湾海岸——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与海南西部棋子湾的88个现代风沙和95个海滩沙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风沙与海滩沙均以细沙、中沙为主,二者在风沙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55%和28.61%,在海滩沙中则分别为50.57%和40.11%;海岸风沙和海滩沙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26Φ和2.11Φ,分选系数分别为0.48Φ和0.62Φ,偏度分别为0.00和0.04,峰态分别为0.96和1.21,海岸风沙比海滩沙略细、分选更好、偏度趋于对称、峰态趋于中等;二者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均以跃移组分为主,海滩沙中含少量推移和悬移组分。海滩沙与风沙的粒度特征还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底质以中沙为主的北海、棋子湾海滩沙与其上发育的风沙在粒度结构参数散点图上区分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风沙 海滩沙 粒度特征 北部湾海岸
原文传递
海南岛西海岸红树林软体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维 王瑁 +3 位作者 王文卿 刘毅 罗柳青 唐朝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7-716,共10页
为了掌握海南岛西海岸红树林软体动物多样性状况,本文于2015–2016年对海南岛西海岸6个主要红树林分布区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到软体动物57科201种,主要优势种有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 为了掌握海南岛西海岸红树林软体动物多样性状况,本文于2015–2016年对海南岛西海岸6个主要红树林分布区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到软体动物57科201种,主要优势种有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圆胖樱蛤(Pinguitellina cycladiformis)和斜肋齿蜷(Sermyla riqueti)等。年平均密度与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24.13 ind./m^2和142.88 gm^2,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北部湾沿岸的其他红树林。海南岛西海岸各红树林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未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软体动物密度存在空间上的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盐度、土壤结构和红树林群落存在差异的不同红树林,软体动物种类组成相似度低。多因子AZTI海洋生物指数(M-AMBI)结果表明海南岛西海岸红树林软体动物群落未受明显扰动,生态环境质量介于一般和优良之间,但仍受到人类活动与外来植物入侵威胁,因其在候鸟迁徙中的重要作用,亟需加强管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软体动物 海南岛西海岸 生物多样性 北部湾
原文传递
广西北部湾沿海发现明代窖藏文物
15
作者 吴付平 《中国港口》 2020年第S01期70-76,共7页
2018年9月14日,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防城港市一处海边基建工地出土了16件明代早期窖藏文物,包括9件铜釜、1件双耳铜镬、6件龙泉青瓷盘,都是实用器具。这批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明代北部湾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与该批窖藏出土文物... 2018年9月14日,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防城港市一处海边基建工地出土了16件明代早期窖藏文物,包括9件铜釜、1件双耳铜镬、6件龙泉青瓷盘,都是实用器具。这批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明代北部湾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与该批窖藏出土文物同类型的文物在防城港市沿海其他地点也有出土。通过对文物出土环境、器型和时代的分析,结合北部湾的历史背景,可对这些文物的所有者及使用背景等情况作出合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沿海 明代 窖藏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