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信阳地区南湾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世锋 黄少英 +2 位作者 徐备 古丽冰 邵宏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8,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内 ,其中 ,信阳地区南湾组构造的归属对确定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的意义重大。南湾组的全岩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均揭示其具有活动陆缘沉积的特征 ;南湾...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内 ,其中 ,信阳地区南湾组构造的归属对确定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的意义重大。南湾组的全岩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均揭示其具有活动陆缘沉积的特征 ;南湾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物源区来自上地壳。将南湾组稀土元素各特征值与华北、扬子两板块各圈层稀土元素特征值进行对比 ,发现其与华北板块上地壳的组成相似 ,与扬子板块各圈层的组成差异较大 ,因此可确定南湾组物源区主要为华北板块 ,南湾组是华北板块的组成部分 ,由此推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缝合带位置应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南湾组之南。同时 ,南湾组与邻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揭示了信阳地区南湾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南湾组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信阳地区 河南
下载PDF
北淮阳带东段变质构造地层早期构造变形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果胜 宋鸿林 +1 位作者 马文璞 刘文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3-90,共8页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 ,其中东段安徽境内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带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 ,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 ,佛子岭岩群上、下部早期构造变形明显不同。佛子岭岩群下部郑堂子岩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 ,其中东段安徽境内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带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 ,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 ,佛子岭岩群上、下部早期构造变形明显不同。佛子岭岩群下部郑堂子岩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岩组发育以固态流变为特征的褶叠层构造 ,形成于地壳伸展构造体制下 ,是横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佛子岭岩群上部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表现为纵弯褶皱变形 ,构造置换不彻底 ,局部保留有原生沉积结构构造 ,形成于地壳收缩构造体制下 ,是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因此 ,文中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淮阳构造带 变质构造地层 佛子岭岩群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基底变质岩的构造属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杜建国 刘文灿 +1 位作者 孙先如 胡礼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1-407,共7页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宙岛弧两种构造环境 ,其中以岛弧环境火山岩为主要部分 ,由此可以证明北淮阳构造带是在中元古宙陆内裂解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弧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变质岩 构造属性 北淮阳构造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北淮阳东段变质构造地层的古构造环境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果胜 马文璞 徐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关于大别山北麓北淮阳东段原佛子岭岩群的古构造环境问题, 存在着认识分歧, 其主要原因是将形成构造背景与地质演化历史本不相同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混在了一起, 不加区分地进行古构造环境分析。根据构造变形、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 关于大别山北麓北淮阳东段原佛子岭岩群的古构造环境问题, 存在着认识分歧, 其主要原因是将形成构造背景与地质演化历史本不相同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混在了一起, 不加区分地进行古构造环境分析。根据构造变形、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 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被一重要的构造滑脱带所分隔的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通过对新厘定的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分别进行沉积建造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 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而上部诸佛庵岩群形成于华北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意味着华北、扬子板块的古生代板块碰撞缝合带的位置应该位于诸佛庵岩群分布区域的南侧, 而且板块俯冲—碰撞的极性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环境 变质构造地层 北淮阳构造带
下载PDF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中生代火山岩区域成岩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邬宗玲 夏飞强 +1 位作者 盛勇 黄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0-696,共7页
文章在北淮阳构造带东段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带内火山岩成因、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概述。研究认为北淮阳构造带东段中生代各火山构造单元岩石的组合、火山活动时间等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火山活动有... 文章在北淮阳构造带东段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带内火山岩成因、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概述。研究认为北淮阳构造带东段中生代各火山构造单元岩石的组合、火山活动时间等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火山活动有由西向东演化趋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由早期到晚期火山岩碱度不断升高,同化混染作用和结晶分异程度逐步加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发生转变相耦合,也是由其东邻郯庐断裂、西近大别罗田片麻岩穹隆的构造特殊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淮阳构造带 火山岩 地球动力学 成岩规律 中生代
下载PDF
安徽省关庙-银沙地区钼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忠 赵康 赵占清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7年第4期35-39,共5页
关庙—银沙地区位于北淮阳成矿带东段。区内早古生代地层较发育,岩浆岩和火山岩发育,区内矿床多分布于NE向和NW向断裂交汇部位,且矿化具一定的横向和纵向变化。通过总结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对不同类型的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指示标志... 关庙—银沙地区位于北淮阳成矿带东段。区内早古生代地层较发育,岩浆岩和火山岩发育,区内矿床多分布于NE向和NW向断裂交汇部位,且矿化具一定的横向和纵向变化。通过总结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对不同类型的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指示标志进行分类总结,为该区下一步寻找钼铅锌多金属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北淮阳成矿带 关庙 银沙 钼铅锌多金属矿
下载PDF
北淮阳盆岭带的构造演化与铀成矿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福生 辜骏如 +2 位作者 梁鼎新 林银山 张宝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6-52,共7页
北淮阳盆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子岭岩群代表了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北缘大别古岛弧弧前海盆的火山沉积建造,在加里东运动陆块对接过程中变形变质。石炭系梅山群具磨拉石建造特征。在华力西印支期陆内俯冲褶皱带的基... 北淮阳盆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子岭岩群代表了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北缘大别古岛弧弧前海盆的火山沉积建造,在加里东运动陆块对接过程中变形变质。石炭系梅山群具磨拉石建造特征。在华力西印支期陆内俯冲褶皱带的基础上,燕山期沿桐柏桐城断裂伸展北移,近东西向断陷盆地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景观。南侧大别山强烈隆升,铸就了现今大别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格局。中生代岩浆活动是区内重要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盆岭构造带 铀矿床 矿床成矿
下载PDF
北淮阳东缘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晋喆 沈仕豪 +3 位作者 储东如 陆小三 管后春 刘家云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8年第3期195-206,共12页
北淮阳构造带东缘广泛出露新元古代变形花岗质岩体,其岩石成因对于认识北淮阳构造带的岩浆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出露于万佛湖北侧的变形花岗质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北淮阳构造带东缘广泛出露新元古代变形花岗质岩体,其岩石成因对于认识北淮阳构造带的岩浆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出露于万佛湖北侧的变形花岗质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和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岩体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778 Ma,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A/CNK=0.98~1.21,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泥岩及砂岩。根据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岩体应为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与大别地块碰撞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S型花岗岩 同碰撞环境 北淮阳带东缘
下载PDF
Differential uplift between Beihuaiyang and Dabie orogenic belt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1 位作者 许长海 杨巍然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2期193-199,共7页
Isotope dating, hornblende geobarometer, fission-track analysis and fluid inclusion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analysis have been applied to Caledonian, Variscan and Yenshan plutons in Bei Huaiyang (BHY) and Dabie erogen... Isotope dating, hornblende geobarometer, fission-track analysis and fluid inclusion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analysis have been applied to Caledonian, Variscan and Yenshan plutons in Bei Huaiyang (BHY) and Dabie erogenic belt (DOB), and the emplaced depths and ages of these plutons have been obtained in order to obtain differential uplift time and uplift heights between BHY and DOB since late Paleozoic era. BHY had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uplift (C1-C2, T-J2, J3-K1) and its total uplift height is about 10 km, but, DOB had only experienced two stages of uplift (T-J2, J3-K1) and its maximum uplift height is more than 15 km. BHY uplift occurred mainly before the mid-Jurassic (about 150 Ma), but DOB uplift took place after the mid-Jurassic (about 15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huaiyang and DABIE OROGENIC belt differential UPLIFT isotope dating HORNBLENDE geobarometer.
原文传递
Two episodes of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events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Dabie Mountains: Evidence from petrology and structural geology of granitoid rocks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1 位作者 杨巍然 简平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3期201-212,共12页
The intrusive bodies studied include Mafan diorites ((462.7±1.5)Ma, 40Ar/39Ar amphibole plateau age), Duhudian granites ((293±12) Ma, U-Ph zircon age) and Suxianshi granites ((146.2±0.9) Ma) in Beihuaiy... The intrusive bodies studied include Mafan diorites ((462.7±1.5)Ma, 40Ar/39Ar amphibole plateau age), Duhudian granites ((293±12) Ma, U-Ph zircon age) and Suxianshi granites ((146.2±0.9) Ma) in Beihuaiyang area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Dabie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Petr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all of them belong to I-type granitoid rocks. Among them, the Mafan and Duhudian stocks were formed by arc magmatism, while the Suxianshi pluton is a post-collisional granitic body. Three intrusive bodies hav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 Mafan stock has a rather complicated structure pattern resulting from polyphase deformation during the Caledonian and Mesozoic, the Duhudian stock has been pronouncedly deformed during the Hercynian-Yanshanian events, while regional foliation is not pronounced within the Yanshanian Suxianshi stock.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stratigraphic, regional structur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Yangtze plate has experienced two episodes of subduction northward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plate during the Paleozoic and following collisional events. The first phase of collision at about 400 Ma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Beihuaiyang crystalline basement and the Caledonian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Dabie orogenic zone, and a late phase of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230 Ma)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riassic ultrahigh- and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Dabie Mountains and for orogenic uplif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eihuaiyang tectonic belt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is a multicyclic s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bie beihuaiyang 构造的带 GRANITOIDS 多相的碰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