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化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京杭运河中溶解甲烷
1
作者 温军 臧昆鹏 +15 位作者 潘凤梅 申小龙 魏康轩 兰文港 胡智伟 陈啸鸣 陈炳江 李珊 鲁嫣冉 陈丽涵 郭朋 方双喜 林溢 陈圆圆 刘硕 徐宏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7-1514,共8页
将顶空平衡法和气相色谱仪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和优化测试实现了技术升级,建立了可自动化进样并同步测定水中溶解CH_(4)和CO_(2)浓度的新型气相色谱系统及方法.结果表明,本系统线性范围宽且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更高,运行成本更低.该系统... 将顶空平衡法和气相色谱仪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和优化测试实现了技术升级,建立了可自动化进样并同步测定水中溶解CH_(4)和CO_(2)浓度的新型气相色谱系统及方法.结果表明,本系统线性范围宽且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更高,运行成本更低.该系统对CH_(4)的测定精密度优于0.16%,准确度优于0.02%,满足水中溶解CH_(4)浓度监测需求.基于本方法,于2022年8月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体中溶解CH_(4)开展了试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夏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体中溶解CH_(4)浓度平均值为(642.4±423.3)nmol/L,饱和度平均值为(22310±14701)%,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平均值为(548.57±603.70)μmol/(m^(2)·d),是大气CH_(4)的净源.根据该河段的面积,可估算观测期内CH_(4)的日均排放量约为1710mol,相当于大约38.31m^(3)天然气或约82.94kg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平衡 气相色谱 京杭大运河 甲烷 通量
下载PDF
基于适老化的历史文化街区溯源和新生--以聊城市大礼拜寺街区为例
2
作者 彭智谋 张瑞英 梁祗豪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181-183,共3页
基于适老化研究原则,采用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优化策略的层层递进式研究方法,通过从文化溯源、人口交通、村落建设、产业结构四个方面分析大礼拜寺街区的京杭文化,从经济与旅游、城市与活力、人文与历史三个角度进行场地考量,提出... 基于适老化研究原则,采用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优化策略的层层递进式研究方法,通过从文化溯源、人口交通、村落建设、产业结构四个方面分析大礼拜寺街区的京杭文化,从经济与旅游、城市与活力、人文与历史三个角度进行场地考量,提出适老化的街区更新优化方案。依托当地社会、经济、旅游和交通的发展现状,通过京杭历史和宗教民族的发展,挖掘并激发该街区的潜在价值,以此实现对京杭文化和民族记忆的溯源和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化 大礼拜寺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 京杭溯源 更新改造
下载PDF
无锡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3
作者 梁峰 于英鹏 +1 位作者 牛文蕾 吴小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向模糊;遗产存在诸多历史断点,难以展现文化全貌;遗产地理空间分散,难以连片成面开发;以静态静物展示为主,缺乏沉浸式场景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维度,建议加强内容挖掘、关注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文化遗产时空连续性,构建场景化主题、开发沉浸式体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无锡 文化遗产保护 价值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机制
4
作者 贺嘉霖 王敏 +1 位作者 王大树 程哲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存在扩大的趋势。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耦合协同性趋好,但耦合协调状况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心城市明显高于普通城市,存在“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的核密度分布层次差异性较为明显,“马太效应”显著。耦合协调度受经济发展水平、风险应对能力、应急通信能力、生态发展水平、政府应灾能力以及政府科技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分析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基于生态智慧转译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肖华斌 王梦颖 +2 位作者 许宇彤 王越 刘大亮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6,共9页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对大运河文化和生态进行全面保护。南旺分水枢纽为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关键工程,蕴含了大运河重要的传统水利生态智慧。本研究将“适地性”与“共生性”生态智慧同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原则和构成...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对大运河文化和生态进行全面保护。南旺分水枢纽为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关键工程,蕴含了大运河重要的传统水利生态智慧。本研究将“适地性”与“共生性”生态智慧同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原则和构成要素进行融合,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途径。识别了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区域生态要素和遗产要素,以及潜在的生态廊道,构建了“一核一带,六廊多节点”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安全和遗产保护导向下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优化策略,以期为京杭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南旺分水枢纽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智慧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对地下水回补的影响
6
作者 马若绮 陈飞 +2 位作者 程冠乔 史文龙 张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河、北运河和通惠河等衬砌河道,卫运河和南运河渗透性较好,地下水回补效果更为显著;贯通补水后大运河河道周边0~10 km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回升0.48 m,3—5月春灌期取水过程中大运河沿线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减少了0.19 m,表明生态补水对地下水位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对生态补水过程的响应有滞后,表现为距离河道越近,水位下降幅度越小;水源置换能够有效缓解因灌溉取水导致的水位下降,卫运河和南运河段农灌受水区深、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分别回升3.17 m和0.27 m。重点对入渗性强、灌溉需水量高的河段持续实施生态补水,保证河道水量,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京杭大运河 入渗强度 地下水位 水源置换 灌溉取水
下载PDF
营造滨水公共空间--通州运河城市段设计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跃中 《中国园林》 2008年第4期5-9,共5页
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的景观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在尊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京杭大运河通州区域原有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提炼运河历史文化的设计元素,为北京展... 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的景观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在尊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京杭大运河通州区域原有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提炼运河历史文化的设计元素,为北京展现一个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宗旨。作为首先实施的一期工程,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实践了"大景观"的设计理念,从项目的总体布局入手,按照生态和景观的原则布局建筑和道路,运用丰富的设计手法,创造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环境,项目建成后被选为2008奥运火炬接力途经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广场 生态 滨水空间 京杭大运河 大景观
下载PDF
新时代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路径研究--以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颜世亮 刘健 马红霞 《德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3-86,共4页
随着京杭大运河被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存在现实困境,本文提出创新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加快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建设、加快... 随着京杭大运河被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存在现实困境,本文提出创新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加快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建设、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发展,为推动新时代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文化带 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 路径创新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的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海良 董书丽 陈李倩 《水利经济》 2020年第5期36-41,76,77,共8页
在运河遗产价值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评价将对运河遗产和水文化保护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选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运河遗产的旅游资源类型分为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 在运河遗产价值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评价将对运河遗产和水文化保护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选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运河遗产的旅游资源类型分为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聚落遗产、文物遗产与生态景观5类,并运用AHP-TOPSIS方法建立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目标层排序遗产资源价值居于首位,评价因子层总排序艺术观赏价值、经济效益与投资能力居于前3位;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中,历史建筑和聚落遗产的整体价值分别居于前两位,开发价值较高。最后提出联合、深度开发运河旅游资源的建议,以期为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遗产 AHP-TOPSIS法 旅游资源评价 运河常州段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大运河常州段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浩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25-31,共7页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呈现出不同特点。大运河常州段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开发应遵循原真性、文化性、传承性、可持续发展、彰显特色等原则。根据国内外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大运河常州段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遵循国...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呈现出不同特点。大运河常州段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开发应遵循原真性、文化性、传承性、可持续发展、彰显特色等原则。根据国内外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大运河常州段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遵循国家对大运河保护的目标,可以构建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的新模式。大体可以采用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游径、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大运河商贸文化旅游街区、大运河生态养生度假区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文化景观遗产 保护 文化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运河带土地利用功能识别与评价
11
作者 马强 倪红红 +4 位作者 李永康 刘佳乐 连利强 李新伟 刘吉凯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土地利用功能进行识别,解析复杂的城市内部建成结构,为运河带周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支持。以京杭大运河“苏锡常镇扬”段为研究区域,通过TF-IDF算法对POI进行赋权,对比不同区域的IDF值分析土地利用功能... 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土地利用功能进行识别,解析复杂的城市内部建成结构,为运河带周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支持。以京杭大运河“苏锡常镇扬”段为研究区域,通过TF-IDF算法对POI进行赋权,对比不同区域的IDF值分析土地利用功能的不同分布模式,识别运河带土地利用功能,并基于土地利用混合度结果进行热点分析,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功能和复杂程度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苏锡常镇扬”各类POI的IDF值从2008年到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苏锡常”和“扬镇”的IDF值明显不同,土地单一功能区增长3.53%,混合功能区增长8.47%,大运河“苏锡常”段的土地利用复杂程度和集聚程度均高于“扬镇”段。说明各类POI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分散,城市发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各类土地利用功能日益集聚、具有逐渐复杂化和综合化的趋势。通过高精度、长时期的土地利用功能识别和变化分析,可以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市规划、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POI 京杭大运河 转移矩阵 混合度
下载PDF
京杭运河二通道待闸锚地容量探讨
12
作者 马晶 孙波 《水运工程》 2024年第2期120-123,155,共5页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上设置的八堡船闸待闸锚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运量预测、通航条件分析、八堡船闸运行特点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排队模型对待闸锚地所需锚泊位数量分析计算,同时利用三堡船闸待闸锚地布置情况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并...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上设置的八堡船闸待闸锚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运量预测、通航条件分析、八堡船闸运行特点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排队模型对待闸锚地所需锚泊位数量分析计算,同时利用三堡船闸待闸锚地布置情况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锚地改造措施。结果表明,合适的待闸锚地容量为不小于3个闸次船舶数量,并建议设置远程调度锚地进行梯级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二通道 八堡船闸 待闸锚地 锚地容量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开发与空间形态塑造的规划探讨--以宿迁市市区运河沿线空间形态设计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邰学东 陈勇 +1 位作者 崔宝义 刘溪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滨水区是城市最宝贵的发展资源,重视滨水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环境水平的改善,对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穿宿迁城而过,如何定位其功能,把握其空间形态是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规划... 滨水区是城市最宝贵的发展资源,重视滨水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环境水平的改善,对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穿宿迁城而过,如何定位其功能,把握其空间形态是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规划以综合的区域化视野角度,力求准确把握滨水地区发展定位,通过研究滨水地区城市功能模式以及多层次的空间形态策略,对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规划进行了一次实际可行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迁 京杭大运河 滨水地区 空间形态 功能混合
下载PDF
基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AR拍照打卡系统设计——以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例
14
作者 刘静文 姚卜月 +2 位作者 陈安琪 魏卓宇 陶垠颖 《电子质量》 2024年第5期12-17,共6页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但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在吸引游客方面面临挑战,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以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例,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对该博物馆的服务模式现状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研、用户访谈的方法进行调...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但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在吸引游客方面面临挑战,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以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例,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对该博物馆的服务模式现状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研、用户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研究发现游客在参观时会遇到讲解不易理解和动线混乱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AR拍照打卡系统设计策略进行设计实践,优化游览路径、创新打卡方式并提升可用性与灵活性,以吸引更多游客并促进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增强论实 拍照打卡系统
下载PDF
现代化港业新城及信息化港口的联动打造--淮安清浦港业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
15
作者 杜春宇 汪利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9期26-27,共2页
港口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城市的诞生、发展和繁荣,大都是伴随着港口的形成、港口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本文通过对清浦港业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的介绍,探讨了以港口产业的为核心的港业新城的打造途径,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城市群 港口产业 港口新城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建筑“再循环”理念下城市与其滨水工业遗产的共生--以拱墅区京杭大运河廊道内工业遗产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池方爱 张建勋 +1 位作者 巴特·德万科 管斌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城市滨水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的见证和城市的记忆。其共生体系中包含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3个要素,并包含单元共生、中心共生等多个等级。以城市更新和发展为背景,引入建筑再循环理念,让工业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和价值,使之与... 城市滨水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的见证和城市的记忆。其共生体系中包含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3个要素,并包含单元共生、中心共生等多个等级。以城市更新和发展为背景,引入建筑再循环理念,让工业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和价值,使之与城市之间建立共生关系,以使其被更好地保护。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探索拱墅区运河滨水工业遗产区域的再循环方式,以及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得出它与城市是互惠共生关系。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滨水工业遗产的再循环,及其和城市的共生提供方法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共生 再循环 城市滨水工业遗产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生态水景--规划设计是关键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跃中 唐艳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37,共4页
许多城市的滨水景区既是视线焦点,也是公共区,景观设计应致力将其打造成可持续的生态水景,而不是常规的高耗能、高成本养护的水景设计,景观设计应兼顾可达性、实用性、生态性、参与性和公平性,其中以生态性尤为重要,营造生态水景可以从... 许多城市的滨水景区既是视线焦点,也是公共区,景观设计应致力将其打造成可持续的生态水景,而不是常规的高耗能、高成本养护的水景设计,景观设计应兼顾可达性、实用性、生态性、参与性和公平性,其中以生态性尤为重要,营造生态水景可以从植物、驳岸设计和意境营造3个方面着手。以北京地区的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北京温榆河生态走廊(朝阳段)和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的设计为例解读城市生态廊道的营造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景 滨水景观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 昆玉河 温榆河 生态走廊 绿廊
下载PDF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大运河文旅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琳琳 章以人 《设计》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寻找大运河文化新生路线,挖掘适合于目前阶段运河文旅产品设计的新方式,使运河文化在文旅产品的创新中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大运河文化发展的启示作用,其次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探究运河文旅产品合... 寻找大运河文化新生路线,挖掘适合于目前阶段运河文旅产品设计的新方式,使运河文化在文旅产品的创新中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大运河文化发展的启示作用,其次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探究运河文旅产品合理设计手段,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新消费观念下文化再生产的价值体现。得出适合文化自身发展的运河文旅产品开发路径。大运河文旅产品设计应注重对文化识别性、信息传递性、生活联系性的体现,从元素和品类出发进行纪念品设计,贴合当代人群的审美及需求,利用多种设计方法以求文旅产品能精准传递出其内蕴含文化并有效推进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再生产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 文旅产品设计 IP形象
下载PDF
科学修建穿黄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关键
19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5,共9页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板,底部高程为24.1 m、净高12.5 m、长约3500 m、单向航道净宽25 m、双向驶船总宽为55 m的“上黄(河)下运(河)”立交平穿过黄隧道方案,能够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目标。为便于航船往来,既能让游客看到运河行舟的美景,又不影响超标准洪水行洪,可进一步提升为隧道(南部河槽)+玻璃观景平台(北部滩地)立交平穿过黄方案。为使通航有充足水源,须将位山水利枢纽遗址南岸区域恢复到枢纽修建前黄河、汶河洪水自然进出东平湖的状态,将梁济运河改造为北流后,即可依靠南四湖、东平湖、金堤河、引黄渠系及沿黄平原水库等对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有效配水,充分发挥其灌溉、分洪、排涝等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穿黄工程 全线通航 立交平穿黄河隧道 黄河 位山水利枢纽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沿线晋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
作者 王铭 代晨强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9-94,共6页
京杭大运河通南北、连古今,串联起运河沿线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时期在京杭大运河上活跃着的晋商对京杭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晋商的参与及经济支持,南北各地的一些戏曲艺术... 京杭大运河通南北、连古今,串联起运河沿线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时期在京杭大运河上活跃着的晋商对京杭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晋商的参与及经济支持,南北各地的一些戏曲艺术、传统工艺及制作技艺等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晋商在运河沿线的往来流动,部分戏曲艺术、传统武术、民间信俗等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流播与传布。加强对京杭大运河沿线晋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挖掘,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