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Urban Housing Price Based on Multiple Big Data:A Case Study of Beijing,Shanghai,Guangzhou,and Wuhan
1
作者 LIN Yichen WANG Li +2 位作者 LIU Yating GONG Yue XU Jingy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4期57-61,66,共6页
The housing price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provides a new data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y of urban housing price.Housing price data of four national c... The housing price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provides a new data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y of urban housing price.Housing price data of four national central cities (Beijing,Shanghai,Guangzhou and Wuhan) are taken as research samples.With the help of software GIS,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depi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urban housing price,and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ousing price are explored.The conclusions are as below:①regional imbalance of housing price in national central cities is significant.②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housing price in Beijing,Shanghai,Guangzhou and Wuhan presents a polycentric pattern,and there is obvious spatial agglomeration.③The internal change of housing price in different cities has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Beijing,Shanghai,Guangzhou and Wuhan are taken as typical city samples for research,with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which could help to effectively predict spatial development trend of housing prices in other first and second tier cities.The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ing real estate control polic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project location and reasonable pricing of real estate develo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big data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Wuhan Urban housing price Distribution pattern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Urban Spatial Interaction in Globalizing China—A Case Study of Beijing-Shanghai Corridor 被引量:5
2
作者 WU Wenjie ZHANG Wenzhong +1 位作者 JIN Fengjun DENG 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26-134,共9页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urban geography with a new perspective. Endowed with the urban geography connotations, an improved data field model is employed to integrate temporal dimension into spatial process of c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urban geography with a new perspective. Endowed with the urban geography connotations, an improved data field model is employed to integrate temporal dimension into spatial process of cities in a typical region in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Beijing-Shanghai Corridor including 18 cities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s chose the city centricity index (CCI) and the spatial data field model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features of sub-region and urban spatial interaction in this corridor based on the data of 1991, 1996 and 2002. Through the analy- sis, we found that: 1)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cit- ies’ CCI grew, the urban spatial radiative potential enhanced and the radiative range expanded gradually, which reflects the urban spatial interaction’s intensity has been increasing greatly; 2) although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intensity among the cities and sub-regions in the Beijing-Shanghai Corridor was growing constantly, the gap of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strength among different cities and sub-regions was widening, and the spatial division between the developed areas and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was obvious; and 3) the intensity of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their urban agglomerations was far greater than that in small cities of other parts of the corridor, and it may have a strong drive force on the choice of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城市地理学 走廊 上海 北京 时空分析 相互作用强度 全球化
下载PDF
White-collar Ladie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3
作者 ZHANG YAOZHI ZHANG PING ZHOU HONGMING 《Women of China》 1995年第12期27-29,共3页
Wang Huan, assistant to the general manager, describes Beijing’s tourist attractions to foreign friends at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Business Fair in Germany.
关键词 White-collar Ladie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原文传递
Shanghai Dishes at the Beijing Asia Jinjiang Hotel
4
作者 XIAO WEN 《Women of China》 1996年第2期52-52,共1页
THE Beijing Asia Jinjiang Hotel in east Beijing is neither magnificent nor luxuriant, but the Shanghai cuisine served there makes it popular. The unforgettable dishes are the weapon that this hotel uses to compete wit... THE Beijing Asia Jinjiang Hotel in east Beijing is neither magnificent nor luxuriant, but the Shanghai cuisine served there makes it popular. The unforgettable dishes are the weapon that this hotel uses to compete with bigger hotels in the neighborh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ghai Dishes at the beijing Asia Jinjiang Hotel
原文传递
京沪高铁基础设施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关键技术
5
作者 秦勇 邵长虹 +5 位作者 杨怀志 代冲 田惠文 崔京 陈奕超 王志鹏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里程不断增长,传统巡检技术与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铁运行安全保障需求。同时,基于无人机的解决方案已在电力、水利及城市监测等领域投入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开展无人机在高速铁路智能巡检应用方面的关键技...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里程不断增长,传统巡检技术与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铁运行安全保障需求。同时,基于无人机的解决方案已在电力、水利及城市监测等领域投入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开展无人机在高速铁路智能巡检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无人机综合巡检方案,具体包括:基于无人机搭载多类型传感器的无人机巡检系统构成方案,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屏障异常检测方法、周边环境异常检测方法、铁路桥梁螺栓缺失及锈蚀检测方法、接触网紧固件缺陷检测方法等;基于上述方案的智能巡检系统在京沪高铁多个区段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检测铁路多专业中的多类缺陷,并与现有巡检方法形成互补,从而提升铁路运行安全保障水平,为无人机铁路巡检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基础设施 无人机智能巡检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北上广深蓉与东京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比较分析
6
作者 魏润斌 高顺祥 +2 位作者 许奇 贾顺平 毛保华 《城市交通》 2024年第1期85-91,129,共8页
为探究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与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以及日本东京为对象,以距离和时间作为圈层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6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了其与城市功能布局的耦合关系。... 为探究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与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以及日本东京为对象,以距离和时间作为圈层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6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了其与城市功能布局的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输送能力的角度定量分析6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覆盖人口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呈径向递减趋势;15 km圈层之外,中国5个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占区域内全部人口的比值已经低于10%,而东京仍旧高于20%;中国5个城市的主要功能区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东京的主要功能区分布较为分散但依旧拥有较高的轨道交通覆盖率,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6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输送能力与覆盖人口从整体上看均呈现正相关性,东京轨道交通的相关性体现为通过更加灵活的交路组织和运力分配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覆盖人口 城市功能布局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成都 东京
下载PDF
“空中大通道”航空流网络结构化解析——以京昆、广兰和沪兰大通道为例
7
作者 冯富晶 路紫 +1 位作者 张一诺 杜晓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29,共11页
拟搭建一个航空流网络结构化解析的方法论框架并应用于京昆、广兰和沪兰大通道,旨在查找航空流运行关键制约因素。研究发现:①“空中大通道”途中航空流延误吸收明显,这主要源于飞行路径分化和航空流调整。②“空中大通道”建设使以往... 拟搭建一个航空流网络结构化解析的方法论框架并应用于京昆、广兰和沪兰大通道,旨在查找航空流运行关键制约因素。研究发现:①“空中大通道”途中航空流延误吸收明显,这主要源于飞行路径分化和航空流调整。②“空中大通道”建设使以往共享航段/活动范围设置发生较大改变,空中过流能力得到显著加强,途中航空流已具有灵活空域使用特性。但是不同大通道整体航空流运行性能也呈现个性化差异。③广兰大通道具有最为典型的空域均衡使用特征,京昆大通道日内高密度空域位置及范围较为固定而广兰和沪兰大通道则分别呈现范围多变和范围递减特征,在有限空域容量条件下即造成拥堵时段和持续时间的差异,航空流参与量及其稳定性、上/下行飞行路径汇聚等在其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大通道" 航空流网络 京昆 广兰 沪兰
下载PDF
面向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弹性提升的冗余时间分配方法
8
作者 华祎旻 孟令云 +3 位作者 栾晓洁 苗建瑞 廖正文 周政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针对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布局影响列车运行图弹性的问题,对运行图冗余时间分配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列车实际运行数据,总结列车运行晚点分布规律,基于对运行图关键位置及关键列车的判断,在运行图冗余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列车... 针对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布局影响列车运行图弹性的问题,对运行图冗余时间分配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列车实际运行数据,总结列车运行晚点分布规律,基于对运行图关键位置及关键列车的判断,在运行图冗余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进行重新分配.然后,在满足列车作业间隔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对列车到发时刻进行冲突疏解,形成新的列车运行图.最后,选取京沪高速铁路某日列车运行图进行算例分析,通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自动调整系统,比较在不同初始扰动方案下运行图冗余时间分配前后的弹性效果.调整结果表明:冗余时间重新分配前列车运行平均总晚点时间为143 min,冗余时间重新分配后列车运行平均总晚点时间缩小为123 min,降低了13.99%,证明该冗余时间分配方法可有效降低外界扰动下的运行图总晚点时间,提升运行图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图弹性 冗余时间分配 关键列车和位置 晚点分析 京沪高铁
下载PDF
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地面沉降时序InSAR监测与影响因素
9
作者 王楚 丁瑞力 +4 位作者 陈蜜 张丹丹 葛鹏飞 成曦 范凯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并采用外部水准观测方法对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3类9个影响因子数据对沿线地面沉降进行空间模拟,通过对比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后选取相对最优模型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表现出不均匀沉降特征,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超过-90 mm·年-1;研究区主要分布有6个明显的沉降中心,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经过其中3个;采用模拟效果相对最优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第四系沉积厚度和地下水位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而地形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SAR技术 时序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京沪高速公路
下载PDF
面向铁路无人机巡检的大范围点云配准方法
10
作者 王志鹏 邵长虹 +5 位作者 杨怀志 秦勇 薄一军 古文超 张丁慈 耿毅轩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在我国铁路网络广阔、运输需求巨大的背景下,利用无人机配合高精度激光雷达进行铁路巡检,相较传统人工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通过精准的点云数据配准与分析,构建出完善的三维铁路环境地图,为线路维护、故障排查及安全隐患定位提供可... 在我国铁路网络广阔、运输需求巨大的背景下,利用无人机配合高精度激光雷达进行铁路巡检,相较传统人工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通过精准的点云数据配准与分析,构建出完善的三维铁路环境地图,为线路维护、故障排查及安全隐患定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针对铁路及周边环境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提出一种旋转不变性强、泛化能力优异的点云配准算法。通过在3DMatch公开数据集上训练模型,并在ETH数据集及京沪高铁数据集上进行测试,该算法展示了对未知数据集高效准确配准的能力,显著提升了无人机在铁路巡检中的应用价值,为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营与高效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铁路巡检 无人机 点云配准 3DMatch数据集 RANSAC算法
下载PDF
基于ESG的京沪高铁公司双轮驱动价值管理研究
11
作者 李建国 张娜 +2 位作者 王琪 于敬 周耀东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铁路上市公司承担着对接资本市场、实现市场再融资、聚集优质铁路资源与推动优质铁路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的重要功能。在阐述铁路上市公司双轮驱动价值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以京沪高铁公司为例,分析京沪高铁公司价值管理独特性,构... 铁路上市公司承担着对接资本市场、实现市场再融资、聚集优质铁路资源与推动优质铁路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的重要功能。在阐述铁路上市公司双轮驱动价值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以京沪高铁公司为例,分析京沪高铁公司价值管理独特性,构建京沪高铁公司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轮驱动的价值管理模式,提出京沪高铁公司双轮驱动价值管理实施框架,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路径、经济价值创造实施路径、社会价值创造实施路径,以及内在价值传递路径等维度,探索京沪高铁公司双轮驱动价值管理实施路径,为京沪高铁公司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提升资本市场价值认同感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公司 ESG导向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内在价值 双轮驱动 价值管理 上市公司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中国数字人才空间分布与流动格局——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分析
12
作者 杨凡 林晓 +1 位作者 戴杨 刘承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4-972,共9页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梳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基于领英(LinkedIn)大数据洞察平台,获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数字人才静态区位(2022年)和动态迁移(2021—2022年)数据,比较分...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梳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基于领英(LinkedIn)大数据洞察平台,获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数字人才静态区位(2022年)和动态迁移(2021—2022年)数据,比较分析中国三大城市群数字人才分布与流动格局。结果表明:(1)数字人才高度集中在核心城市,但在能级上与顶尖全球城市还有较大差距;(2)粤港澳和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发展的协调水平高于京津冀地区,并形成了港–深、沪–苏两大高地;(3)数字人才在中国呈现环流格局,但全球尺度上是非“零和博弈”,表现出以香港地区为枢纽向海外转移的趋势;(4)三大城市群中不存在净流入型活跃城市,因而都面临严峻的数字人才流失风险。最后,从全球、区域和地方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人才 人才流动 关键核心技术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
下载PDF
新时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比与展望——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杨洋 伊彤 《科技智囊》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研究目的]统筹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中心建设,是立足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研究方法]在北京召开的“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北京... [研究目的]统筹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中心建设,是立足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研究方法]在北京召开的“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发展重点及政策措施等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对专家观点的梳理,对比了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和实践特征。[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形势,提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发展的愿景和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 会议综述
下载PDF
京沪高铁基础设施检测数据管理分析体系构建研究
14
作者 陶凯 邵长虹 +1 位作者 杨劲松 刘国跃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共9页
实现基础设施综合检测数据的自动归集传输、分布式存储、数据质量稽查和治理、智能挖掘分析和可视化数据服务,是提升京沪高铁检测分析能力的关键。通过研究检测数据资产化管理、检测数据流转过程与智能化分析等内容,构建了京沪高铁基础... 实现基础设施综合检测数据的自动归集传输、分布式存储、数据质量稽查和治理、智能挖掘分析和可视化数据服务,是提升京沪高铁检测分析能力的关键。通过研究检测数据资产化管理、检测数据流转过程与智能化分析等内容,构建了京沪高铁基础设施检测数据管理分析体系。体系集成综合检测数据车地快速传输、多源异构检测数据分布式存储、海量数据综合展示、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数据深度挖掘等关键技术,可为京沪高铁提供全链路、智能化、一站式检测数据管理分析服务。通过典型应用案例,验证了体系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铁路基础设施 检测监测 检测数据 人工智能 5G
下载PDF
京沪高铁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与预警方法
15
作者 胡晓磊 汪海瑛 +1 位作者 丁宇鸣 寇鸿博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2,共8页
依据Q/CR 841—2021《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方法》,以接触网动态检测缺陷、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为指标,结合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的检测数据,对京沪高铁接触网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利用近1年的检测数据对局部偶发缺陷及中长... 依据Q/CR 841—2021《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方法》,以接触网动态检测缺陷、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为指标,结合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的检测数据,对京沪高铁接触网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利用近1年的检测数据对局部偶发缺陷及中长期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京沪高铁接触网整体动态性能稳定良好;基于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数据特征分析,构建补偿装置状态、中锚线索弛度、定位器受力状态等预警算法,实现设备状态评估预警,并对京沪高铁中锚及补偿装置状态和定位器受力状态进行设备状态预警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识别出状态异常区域,可对现场设备维修发挥决策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接触网 6C系统 动态检测 预警方法 检测监测
下载PDF
面向京沪高铁智能化提升的模数一体化平台构建
16
作者 李瑞 李平 +3 位作者 侯日根 肖翔 李聪旭 邵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不论是工程建造,还是运营管理,都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示范线和改革的排头兵。经过10余年建设运营,各专业积累了宝贵的运营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开展运营、运维一体化的智能...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不论是工程建造,还是运营管理,都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示范线和改革的排头兵。经过10余年建设运营,各专业积累了宝贵的运营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开展运营、运维一体化的智能化提升面临迫切需求。通过分析当前高速铁路智能化发展现状,以及京沪高铁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情况,提出京沪高铁在智能化提升方面面临的需求与挑战,通过阐述平台构建原则、平台架构及模数交互过程,构建基于“模数一体,轴面协同”理念的京沪高铁模数一体化平台,打造京沪高铁既有线路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智能化应用 模数一体 轴面协同 一体化平台
下载PDF
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成果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17
作者 侯日根 蒋丽丽 +4 位作者 刘洪润 朱星盛 肖翔 齐跃鹏 封博卿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京沪高铁作为我国高铁发展的标准示范线和改革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对我国高铁创新发展具有充分示范引领作用。总结京沪高铁工程建设阶段、标准示范线建设阶段、标准示范线深化建设阶段,在提升高铁安全、运营、维护、服务、经营等方面取得... 京沪高铁作为我国高铁发展的标准示范线和改革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对我国高铁创新发展具有充分示范引领作用。总结京沪高铁工程建设阶段、标准示范线建设阶段、标准示范线深化建设阶段,在提升高铁安全、运营、维护、服务、经营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分析提出京沪高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未来趋势,聚焦提质增能创效,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京沪高铁业务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安全管理、设备设施、运营管理、站车服务、经营开发等业务领域的智能化应用,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字铁路发展及全路既有高铁智能化升级提供典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标准示范线 成果应用 示范引领 科技创新 智能化 数字化
下载PDF
基于CEEMDAN的多路径实时修正模型研究
18
作者 孙博文 朱星盛 +4 位作者 杨怀志 匡团结 张云龙 刘洪润 肖翔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7,共8页
在北斗变形监测应用中,多路径误差显著影响监测精度。传统方法如小波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EMD)在提取多路径误差信号过程中,常受模态混叠等问题影响,限制了多路径误差改正精度的提升。将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引... 在北斗变形监测应用中,多路径误差显著影响监测精度。传统方法如小波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EMD)在提取多路径误差信号过程中,常受模态混叠等问题影响,限制了多路径误差改正精度的提升。将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引入北斗监测,实现多路径误差信号的有效提取,并借助半天球模型对多路径误差进行实时改正。实验结果显示,在DOY(123~129)期间,该模型显著提高坐标序列精度:均方根误差(RMS)在水平北向由0.83 cm改善至0.09 cm,水平东向由1.05 cm改善至0.13 cm,高程方向由7.27 cm改善至0.35 cm。此外,通过利用7天的半天球模型内插DOY 130的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实现水平精度优于0.15 cm、高程精度优于0.35 cm的改正效果,RMS改善率在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优于93.5%和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变形监测 多路径误差 CEEMDAN 半天球模型 实时修正 北斗系统
下载PDF
基于轨检大数据的京沪高铁道岔状态评估整治技术及应用
19
作者 杨怀志 朱星盛 +4 位作者 秦航远 孙宪夫 管曙刚 解婉茹 郎海鹏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京沪高铁共计铺设266组正线道岔,随着服役年限的延长,其结构健康状态逐渐劣化,亟须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开展专项整治,以提高道岔服役状态,保障行车安全平稳。以京沪高铁正线CN道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轨检大数据的京沪高铁道岔状态... 京沪高铁共计铺设266组正线道岔,随着服役年限的延长,其结构健康状态逐渐劣化,亟须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开展专项整治,以提高道岔服役状态,保障行车安全平稳。以京沪高铁正线CN道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轨检大数据的京沪高铁道岔状态评估整治技术,利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所采集轨道动态检测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智能化分析评估。以TQI-T指标为重要参考依据,科学制定道岔整治计划,并融合动、静态轨道几何数据,基于道岔区动、静态2步精调方法对道岔几何线形进行专项整治。通过选取试验区段开展试用及对比分析,试用段内全部正线道岔TQI-T指标均值由4.9 mm降至4.5 mm,其中开展整治作业道岔TQI-T均值由5.2 mm降至4.2 mm。经整治后道岔区列车通过平稳性有效改善,证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道岔区几何平顺性并提高列车通过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高速道岔 大数据 状态评估 病害整治 轨道质量指数(TQI)
下载PDF
京沪通道铁路快运需求分析及产品设计
20
作者 叶杉 李威伦 杨黎朝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2期52-54,58,共4页
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对京沪间快运市场需求及铁路快运产品展开研究,运用BP神经网络对货源吸引城市的快运需求量和货流OD进行预测,通过Logit分担率模型计算不同距离下铁路运输的分担率,获得未来年京沪通道既有线和高铁所占市场份额,... 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对京沪间快运市场需求及铁路快运产品展开研究,运用BP神经网络对货源吸引城市的快运需求量和货流OD进行预测,通过Logit分担率模型计算不同距离下铁路运输的分担率,获得未来年京沪通道既有线和高铁所占市场份额,对京沪通道铁路快运产品进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通道的快运需求量较大,在快运市场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可采用多种运力资源实现资源配置。为应对大规模的快运需求,对装卸场地、装卸作业设备等配套设施设备进行设计,此结果可为京沪通道铁路快运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通道 快运需求量 Logit分担率模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