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rt City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1
作者 Jing Sun 《Journal of World Architecture》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Rail trans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safest and most efficien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Ticketing,vehicle dispatching,and passenger flow control during rail transit operations in China have been improving over the yea... Rail trans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safest and most efficien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Ticketing,vehicle dispatching,and passenger flow control during rail transit operations in China have been improving over the years.Smart city construction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odels has also been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Therefore,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relevant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mart city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the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on,and the functions of smart city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Additionally,it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city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下载PDF
The Trackless Tram: Is It the Transit and City Shaping Catalyst We Have Been Waiting for? 被引量:1
2
作者 Peter Newman Karlson Hargroves +4 位作者 Sebastian Davies-Slate Daniel Conley Marie Verschuer Mike Mouritz Dorji Yangka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9年第1期31-55,共25页
Recent innovations in transport technology are now providing mobility that is cheaper, autonomous, electric, and with improved ride quality. While much of the world’s attention has been on how this can be applied to ... Recent innovations in transport technology are now providing mobility that is cheaper, autonomous, electric, and with improved ride quality. While much of the world’s attention has been on how this can be applied to cars, there have been rapid adoption of these and other technologies in High Speed Rail and Metro Rail systems that run between and across cities. This paper shows how such innovations have now been applied to cre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urban transit system called a Trackless Tram. Trackless Trams are effectively the same as traditional light rail except they run on rubber tyres avoiding disruption from construction for Light Rail, but they retain the 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batteries) and have high ride quality due to rail-type bogies, stabilization technologies and precision tracking from the autonomous optical guidance systems—with infrastructure costs reduced to as low as one tenth of a Light Rail system. As with Light Rail, a Trackless Tram System provides a rapid transit option that can harness the fixed route assurance necessary to unlock new land value appreciation that can be leveraged to contribute to construction and running costs whilst creating urban regeneration.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niche for Trackless Trams in cities along with its potential for city shaping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urban re-development along corridor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adoption of Trackless Tram Systems is likely to grow rapidly as a genuine alternative to car and bus systems, supplementing and extending the niche occupied by Light Rail Transit (LRT). This appears to be feasible in any medium-sized or larger city, especially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and case studies are outlined for Perth and Thimpu to illustrate its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kless Trams Trackless Operation Autonomous Self-Guiding city Shaping Urban Regeneration Entrepreneur rail Model transit Activated CORRIDORS Congestion RELIEF Job Creation SPRAWL RELIE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下载PDF
Rational scale of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3
作者 刘有军 景啸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1年第1期26-34,共9页
Urban rail transit(URT)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speed,large capacity,high efficiency and low pollution.Estimating URT network scale is the key to... Urban rail transit(URT)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speed,large capacity,high efficiency and low pollution.Estimating URT network scale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ity and feasibility of its construction.The existing studies on rational scale of URT network have not dealt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rational URT network scale determination,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T construction and city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capital supply and traffic demand,and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validity by applying it to the case of Wuhan City's URT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的栏杆运输(URT ) network.scale 城市经济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李建伟 王浩 +1 位作者 张永伟 赵丹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呈现波动上升、中稳外变和混合主导的演变特征,商服功能、到城市中心的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商服功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正向影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负向影响。规划期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期地区经济水平成为关键因素,运营期商业服务业则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力量。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探究,有助于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站点功能演变 影响因素 西安市
下载PDF
适老化视角下居住型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研究
5
作者 饶传坤 田雪琪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的步行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重要性的差异,选择杭州市9个典型居住型地铁站点,通过城市POI数据及街景数据等,对各站点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及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总体上看,各居住型地铁站域街道的适老化步行适宜性较弱,较多站点在无障碍设施、站点可达性和步行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今后应以“便捷性为主导,安全性为保障,兼顾舒适性”为原则,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提升城市整体步行环境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步行适宜性 适老化 轨道交通站域街道 杭州市
下载PDF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姚智胜 杨志刚 +1 位作者 茹祥辉 王蕊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5期15-20,共6页
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发展要求,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转变。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于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文章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发展要求,在... 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发展要求,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转变。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于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文章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发展要求,在分析和总结轨道交通线网在规划对象、手段和范畴方面转型特征的基础上,从服务首都、城市协同、多网融合、精细服务、创新实施5方面探索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新理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实践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完善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城市发展 首都功能 区域协同 北京市
下载PDF
河谷型城市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庞登瑀 杨懿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特征等限制,对轨道交通制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针对性研究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对河谷型城市的适宜性,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客流特征、地形...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特征等限制,对轨道交通制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针对性研究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对河谷型城市的适宜性,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客流特征、地形地质条件、绿色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重点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指标被选择比例形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主观偏好系数,构建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模型;最后以具体案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智轨系统是更适合西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制式系统,该方法可体现河谷型城市特征,快速、准确地为河谷型城市提供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选择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 河谷型城市 制式选择 熵权-层次分析法 主观偏好系数
下载PDF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列车引起环境振动实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干灵锋 杨芳乙 +2 位作者 李力克 石国兵 王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5-260,287,共7页
对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的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和10号线高架段列车运行所引起周围地面振动进行实测,将测得的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数据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线路高架段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主要频率分布区域基本一致,... 对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的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和10号线高架段列车运行所引起周围地面振动进行实测,将测得的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数据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线路高架段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主要频率分布区域基本一致,1号线主要频率分布在52 Hz附近,9号线主要频率分布在25 Hz附近,10号线主要频率分布在37 Hz附近;随着距离的增加,高频振动衰减速度大于低频振动;高架段列车所引起地面振动的衰减规律总体趋势是随着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振动在近场衰减较快,在距离桥梁中心线15 m范围外,振动衰减逐渐平缓,9号线在距离中心线12 m位置出现一定程度的振动放大现象,10号线在距离中心线25 m位置出现振动放大的现象,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衰减趋势有所不同;不同线路高架段引起振动大小存在较大差异,1号线振动源强为74.9 dB,9号线振动源强为53.6 dB,10号线振动源强为59.3 dB,1号线高架段列车运行引起地面振动大于10号线,由于车速较低且采取了梯形轨枕减振措施,9号线引起的振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山地城市 轨道交通 高架段 现场测试
下载PDF
以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志焕 葛会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在土地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应注重城市空间拓展及结构优化。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能够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如何在强调沿线土地高强度开发、协调开发主体复... 在土地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应注重城市空间拓展及结构优化。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能够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如何在强调沿线土地高强度开发、协调开发主体复杂性、强化历史文化等特色价值挖掘与利用等理念及特征的同时引导城市更新,文章以宁波市为例,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开展案例研究,在分析其以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的实施策略及瓶颈的基础上,从开发主体、开发模式、资金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将轨道引领城市发展落到实处,助力城市更新,改善城市面貌,并为其他城市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TOD开发 城市更新 策略 宁波市
下载PDF
轨道交通数字化规划研究——片区用地分析与车站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岩辉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实现站城一体化、交通设施紧密衔接、车站出入口与用地高效融合、片区开发效益提升的目标,文章在阐述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片区耦合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分析及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指导轨道交通车站设置、片区开... 为实现站城一体化、交通设施紧密衔接、车站出入口与用地高效融合、片区开发效益提升的目标,文章在阐述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片区耦合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分析及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指导轨道交通车站设置、片区开发、交通一体化衔接布局的研究思路;然后以厦门市为例,应用数据分析方法及空间模型,开展基于多源数据的车站功能分析、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数字化分析方法可为轨道交通线站位选择、客流模型校核及片区交通一体化衔接布局提供量化依据,有助于提升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水平、促进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规划 数字化 片区用地分析 车站功能 站城融合 交通接驳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城市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经济影响评估
11
作者 刘允豪 杨超 +2 位作者 俞诚成 董文韬 袁泉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平台期,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越发受到关注。为了探究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群的经济影响,通过建立一个表征城市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复杂网络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采用3个复杂网络指标,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轨道交...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平台期,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越发受到关注。为了探究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群的经济影响,通过建立一个表征城市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复杂网络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采用3个复杂网络指标,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轨道交通网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中,具有更高可达性的城市,更加受益于轨道交通的发展,且轨道交通网络融合程度的提升能够对城市群中不同城市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这些结论有助于对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网融合 轨道交通 城市群 经济效益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轨道交通线引入汾湖站方案研究
12
作者 陈国全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汾湖站是在建沪苏湖高铁的中间站,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汾湖经济开发区,与规划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共站。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及一体化示范区的成立,作为示范区规划及在建的唯一高铁车站,汾湖站从最初的一般中间... 汾湖站是在建沪苏湖高铁的中间站,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汾湖经济开发区,与规划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共站。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及一体化示范区的成立,作为示范区规划及在建的唯一高铁车站,汾湖站从最初的一般中间站逐步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门户枢纽站,地方政府拟将其打造成为多网融合、站城融合的典范,规划了多条轨道交通线引入。“十字”交叉共站的站型在高铁设计中案例较少,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引入增加了设计难度,因此,文章深入研究了轨道交通线引入汾湖站的方案,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高铁车站 汾湖站 站城融合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规划模型的轨道交通周边土地优化研究
13
作者 魏薇 张利 余丽洁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54,共5页
土地是否合理使用关系到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是否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为优化轨道交通站点研究范围内的土地布局,本文提供一种基于多目标规划函数的定量研究方法,以保障客流量、保证民生质量及开发合理化作为影响土地优... 土地是否合理使用关系到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是否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为优化轨道交通站点研究范围内的土地布局,本文提供一种基于多目标规划函数的定量研究方法,以保障客流量、保证民生质量及开发合理化作为影响土地优化为目标,对模型参数提前假设,选取西宁地铁一号线博文路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发现研究区域内存在就业机会少、周边居民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将模型应用于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计算得到研究区域内土地优化后的方案。运算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够提高商业用地与基础设施用地占比,并给出具体的占比量值,对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优化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优化 轨道交通 多目标规划模型 西宁市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与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性及其优化路径分析——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14
作者 崔波 杨永丰 张孝帝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5期12-17,21,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重要方式,也是缓解城市人口出行压力,扩展城区范围的重要手段,“快旅漫游”业态的盛行离不开城市内部交通的集散,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关系,对提高重庆市自助游的便捷性、舒适性与低...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重要方式,也是缓解城市人口出行压力,扩展城区范围的重要手段,“快旅漫游”业态的盛行离不开城市内部交通的集散,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关系,对提高重庆市自助游的便捷性、舒适性与低碳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用威尔逊模型,借助时间可达性构建O-D矩阵模型,并通过计算轨道站点与景区的旅游关联度,分析空间自相关与轨道站点和景区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轨道站点的旅游关联性在空间与景区分布上高度重合,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高度集中侧面反映出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与旅游景区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热区过热冷区过冷的分布形态。为此,重庆市在新的轨道交通建设上应以向中心城区外围扩展为主;对核心轨道站点进行扩容,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政府、交通相关部门应健全组织机制,实现点对点旅游交通服务,推动多主体合力维护城市的旅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轨道交通 快旅漫游 威尔逊模型 旅游景区
下载PDF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茶园段停运影响评估分析
15
作者 王澜凯 周进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重庆是一个山地城市,受江和山的阻隔,居民的出行距离较长,高峰期有大量的乘客选择轨道出行,轨道交通停运不仅造成大量居民出行延误,而且会给整个片区的交通运行带来极大的压力。该文利用重庆市综合交通预测模型,结合交通仿真软件,定量... 重庆是一个山地城市,受江和山的阻隔,居民的出行距离较长,高峰期有大量的乘客选择轨道出行,轨道交通停运不仅造成大量居民出行延误,而且会给整个片区的交通运行带来极大的压力。该文利用重庆市综合交通预测模型,结合交通仿真软件,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六号线茶园段停运后的交通影响,并提出公交接驳方案设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轨道交通六号线 停运 评估 客流
下载PDF
基于CatBoost的空铁联运中转城市推荐研究
16
作者 白广栋 朱建军 +2 位作者 翁湦元 张鹏 刘仁全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随着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空铁联运出行,对空铁联运中转城市推荐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设计了符合空铁联运中转城市数据特点的数据不平衡处理方法,采用能够处理类别型特征的CatBoost算法构造基准模型,在2个不同... 随着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空铁联运出行,对空铁联运中转城市推荐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设计了符合空铁联运中转城市数据特点的数据不平衡处理方法,采用能够处理类别型特征的CatBoost算法构造基准模型,在2个不同数据分布的测试集上对该模型进行评估,模型准确率均超过85%。通过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更优的性能,提高了空铁联运中转城市的推荐效果,可更好地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通过对特征贡献度的分析发现,下单人的姓名特征会对模型预测带来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空铁联运中转城市的个性化推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铁联运 中转城市推荐 机器学习 CatBoost模型 数据不平衡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17
作者 方一健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7期186-188,共3页
文章综合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深入分析了现有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及其数据管理现状。论文首先探讨了现有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架构、数据集成能力和质量管理状况,揭示了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不足,明... 文章综合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深入分析了现有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及其数据管理现状。论文首先探讨了现有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架构、数据集成能力和质量管理状况,揭示了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不足,明确了主数据管理平台的长短期建设目标,并预测了预期效益,包括运营效率的提升、安全性的增强和成本的优化。在技术选型方面,论文考虑了当前及未来的技术趋势,提出了合理的技术架构设计方案,并详细讨论了数据集成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文中强调了数据治理架构的重要性,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数据标准和模型制定方案,以确保数据的高效利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轨道交通 信息化 规划建设
下载PDF
基于国际比较的大中城市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图景研究
18
作者 胡洪铭 《河南科技》 2024年第6期58-63,共6页
【目的】预判我国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趋势,更好地指导城市轨网规划。【方法】采用城市比较的研究方法,归纳先发地区城际交通组织模式,分析中国大中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特征... 【目的】预判我国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趋势,更好地指导城市轨网规划。【方法】采用城市比较的研究方法,归纳先发地区城际交通组织模式,分析中国大中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特征是决定交通模式的核心因素,研判我国大中城市远景是否需要轨道交通,其前提是明晰其远景空间结构特征。【结论】特定地区市域轨道交通有较强的建设必要性,城市规模越大,对外辐射能力越强,市域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越强。在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的背景下,建设轨道路有较强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网规划 城市比较 大中城市 市域轨道交通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轨道交通水害致灾因子时空分布特征
19
作者 江雨潮 高燕 +2 位作者 史天根 孙可天 施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共10页
近年来,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多种极端天气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洪涝事件对城市及轨道交通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沿海城市洪涝事件为例,研究了轨道交通水害的主要致灾因子(极端降雨和台风风暴潮)及相关特征参数,揭示了其时... 近年来,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多种极端天气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洪涝事件对城市及轨道交通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沿海城市洪涝事件为例,研究了轨道交通水害的主要致灾因子(极端降雨和台风风暴潮)及相关特征参数,揭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近年来,广州市降雨量、降雨强度均明显增加,但降雨历时减少,降雨整体呈现增多且趋于集中的极端化趋势。广州市降雨时间分布在年内存在两个极值区间,第一极值区间与广州市“龙舟水”相关,第二极值区间主要受台风影响。广州市降雨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受季风及地理位置影响。②近10 a影响广东省的29场台风风暴潮灾害集中发生在7~10月,该时间与降雨第二极值区间重合。在对近年广东省典型轨道交通水害事件进行总结后发现,水害高发期与两个极值区间重合。虽然广东省台风强度存在缓慢降低趋势,但由于广东省沿海城市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频次不断上升,且粤中地区密集分布有广东省全部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广东省轨道交通系统水害风险将随着极端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加大。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水害致灾特征研究提供依据,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洪涝灾害 致灾因子 极端降雨 台风风暴潮 特征参数模型 广州市
下载PDF
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实践——以洛阳地铁为例
20
作者 韩东升 《四川建材》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轨道交通建设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由于其投资规模大、收益小,让各地铁公司深陷债务危机中,不得不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日常运营。以站城一体化开发对各地铁公司的反哺作用出发,以洛阳地铁为例... 轨道交通建设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由于其投资规模大、收益小,让各地铁公司深陷债务危机中,不得不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日常运营。以站城一体化开发对各地铁公司的反哺作用出发,以洛阳地铁为例,总结了其开发类型、策略,旨在为后续其他城市的站城一体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站城一体化 城市更新 站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