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iya Gold Deposit,Heqing County,Yunnan——One of China's Ten Biggest Gold Deposits
1
作者 HAO Ziguo FEI Hongcai +1 位作者 HAO Qingqing LIU L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71-671,共1页
The Beiya gold polymetallic ore district covers an area of 22.06 km2 and is located 47.5 km away in the direction 172° from Heqing county seat of northwestern Yunnan. Its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are 100° 11... The Beiya gold polymetallic ore district covers an area of 22.06 km2 and is located 47.5 km away in the direction 172° from Heqing county seat of northwestern Yunnan. Its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are 100° 11 ′15″-100° 13′00″ E and 60°07′30″26°10′30″ N.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99 until November 31st 2013, it has had accumulative proven (111b+122b+331 +332+333) gold metal amounts of 258.475 t at an average grade of 2.61 g/t. This deposit contains 88.98 million tons of paragenetic and associated iron ores, with TFe grade varying from 9% to 36%; metal amounts are: gold 27 t; copper 0.6188 million tons; silver 5439 t; lead 1.35 million ton; zinc 0.31 million ton; and sulfur content is 10.09 million ton. Beiya is one of the top ten largest gold deposits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One of China’s Ten Biggest Gold Deposits beiya Gold Deposit heqing County yunnan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8
2
作者 ZHOU Yunman ZHANG Changqing +4 位作者 HE Zhonghua LIU Huan ZHOU Guiwu SUN Jia LIU 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841-1861,共21页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source(s) and evolution of magma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yenite porphyries(i.e. the Wandongshan, the Dashadi, and the Hongnitang porphyries), which formed between the Eocene and the early Oligocene epochs, are the sources for the gold-polymetallic ores at the Beiya deposit. Carbonate rocks(T2 b) of the Triassic Beiya Formation in the ore district provide favorable host space for deposit formation. Fold and fault structures collective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e formatio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porphyries and carbonates, the structurally fractured zone of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and the zone with well-developed fractures are the ideal locations for ore bodies. Four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1) porphyry-style stockwork gold–iron(copper) ore, 2) skarn-style gold-iron(copper and lead) ore in the near contact zone, 3) strata-bound, lense-type lead–silver–gold ore in the outer contact zone, and 4) distal vein-type gold–lead–silver ore. Supergene processe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oxide ore, such as the weathered and accumulated gold–iron ore, the strata-bound fracture oxide ore, and the structure-controlled vein-type ore. Most of these or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axis of the depressed basin, with the hypogene ore controlling the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e ore. This study provides critical geology understanding for mineral prospecting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skarn type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beiya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cealed Structures in the Beiya Area of Western Yunnan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Qiao YANG Jian +1 位作者 YAO Wen YANG Jun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79-1780,共2页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especially the extracted information about concealed targets and structures, provide important evidence for geological structure research, oil-gas resource ass...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especially the extracted information about concealed targets and structures, provide important evidence for geological structure research, oil-gas resource assessment, mineral potential forecast and prospective area delineation. Several interpretation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termine structural boundary, including vertical derivative, horizontal first-order derivative, total horizontal derivative, total gradient modulus, tilt derivative, and theta graph, and each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study used the tilt derivate method to obtain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in the Beya area, as shown in Fig. 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cealed Structures in the beiya Area of Western yunnan AMT
下载PDF
Concealed porphyry delineation based on nonlinear three-dimensional densitydifference inversion: An example in the Beiya mine area, Western Yunnan, China
4
作者 Jian Yang Sheng-xian Liang +3 位作者 Qiao Wang Wei Zhang Jing Guo Guo-zhong Liao 《China Geology》 2019年第3期342-353,共12页
Intermediate acid-complex rock masses with low-density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specting sign in the Beiya area, of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and provide a physical basis for good gravity exploration. ... Intermediate acid-complex rock masses with low-density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specting sign in the Beiya area, of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and provide a physical basis for good gravity exploration. It is usually difficult to obtaining solu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actual geological situations due to the ambiguity of the conventional gravity-processing results and lack of deep constraints. Thus,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inversion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as the main channel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solutions and improving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current study starts from a model test and performs nonlinear 3D density-difference inversion called “model likelihood exploration”, which performs 3D inversion imaging and inversion of the known model while considering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known models. Simultaneously, we consider the Beiya gold mine in Yunnan as an example. The nonlinear 3D densitydifference inversion technology, which is restricted by geological information, is explored to obtain the 3D density body structure below 5 km in the mine area, and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deep and concealed rock masses are obtained using the density constraints of the intermediate-acid-complex rock masses. The result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surface geological masses and drilling-controlled deep geological masses. The model test and examples both show that the 3D density-difference nonlinear inversion technology can reduce inversion ambiguity, improve resolution, optimize the inversion results, and realize “transparency” in deeply concealed rock masses in ore-concentrated areas,which is useful in guiding the deep ore prospec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density INVERSION Concealed PORPHYRY Gold DEPOSI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beiya mine area yunnan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滇西北衙超大型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关键金属及其成因分析
5
作者 王绍波 郭运康 +3 位作者 张维权 林淞 马沁春 王永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480,共16页
作为高新产业重要原材料的关键金属,在地壳内平均含量低和分布不均匀,使得其优势矿床类型尚不清晰,尤其是多类型多金属的共存储库—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内共(伴)生的关键金属值得深入关注。北衙多金属矿是金沙江-哀牢山成... 作为高新产业重要原材料的关键金属,在地壳内平均含量低和分布不均匀,使得其优势矿床类型尚不清晰,尤其是多类型多金属的共存储库—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内共(伴)生的关键金属值得深入关注。北衙多金属矿是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内与喜山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钼-矽卡岩型铁金铜-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金复合成矿系统。在系统梳理前人有关主体金属矿物原位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上,本次研究初步查明共伴生的关键金属包括四种:(1)Re:赋存于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的辉钼矿中,含量为2.51×10^(-6)~62.64×10^(-6);(2)Co:以类质同象替代形式赋存于矽卡岩型矿化的磁铁矿中,含量为0.13×10^(-6)~41.1×10^(-6);(3)Bi:以铋化物形式赋存于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中,包括铋铅矿、Bi-Cu硫盐、Bi-Pb硫盐、Bi-Ag硫盐、Bi-Cu-Pb硫盐、Bi-Pb-Ag硫盐和含Bi硫族化合物,其中辉铋矿是主要含铋矿物;(4)Te:赋存于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的硫化物(碲含量:80×10^(-6)~390×10^(-6))或碲化物中,后者包括三方碲铋矿、碲铋矿、碲铋银矿、辉碲铋矿等。结合已有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推断关键金属(Re、Co、Bi和Te)的富集与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的动力学背景下,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的深部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碲矿物 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北衙 滇西
下载PDF
DIMINE软件在云南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山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学永 吴帆 +2 位作者 张加旺 王绍波 周晗星 《云南地质》 2023年第1期62-68,共7页
本文以鹤庆北衙金矿区为例,利用DIMINE软件建立矿区地质数据库、地形三维模型、矿区相关地质体模型、矿体模型和块段模型。依据前人成矿规律及矿床类型总结,充分考虑历年剥采矿体实际形态、探采对比、近期成矿规律新认识的基础上,建立... 本文以鹤庆北衙金矿区为例,利用DIMINE软件建立矿区地质数据库、地形三维模型、矿区相关地质体模型、矿体模型和块段模型。依据前人成矿规律及矿床类型总结,充分考虑历年剥采矿体实际形态、探采对比、近期成矿规律新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五种类型矿体实体模型:残坡积型、产于富碱斑岩与碳酸盐接触带矽卡岩型、构造破碎带型、硅钙面型、脉型。块体模型建模思路:空块段模型建立-样品数据处理-品位估值-块段赋值。实现了地质体及矿体的可视化及资源的快速估算,为矿山开采规划建立了数据平台,进一步精准指导采矿,较好的服务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INE软件 三维地质模型 资源量估算 北衙金多金属矿 云南鹤庆
下载PDF
云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富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李其在 张盼盼 +8 位作者 周癸武 张加旺 杨世珍 王绍波 邹启平 马庆春 蒋波 郑瑜林 张长青 《矿产勘查》 2023年第6期849-860,共12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段,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金矿床。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密切相关,以往研究集中于万硐山岩体,对外围笔架山、桅杆坡与红泥塘岩体研究甚少。本文以北衙矿区外围的...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段,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金矿床。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密切相关,以往研究集中于万硐山岩体,对外围笔架山、桅杆坡与红泥塘岩体研究甚少。本文以北衙矿区外围的笔架山、桅杆坡与红泥塘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讨论了岩石成因以及岩浆源区特征,并与万硐山富矿岩体进行了对比。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所有岩体属于高硅、富碱的钾玄岩系列,且岩浆分异程度较高,同时P_(2)O_(5)与SiO_(2)呈现负相关关系,指示所有岩体均为Ⅰ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无明显Ce异常和轻微的Eu负异常,显示有少量斜长石分离结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岩体具有高Sr、低Y、高Sr/Y比值且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Rb/Sr比值、Nb/Ta比值、La/Nb比值,均显示了地壳和地幔的双重特征。同时,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图中,笔架山、桅杆坡和红泥塘以及前人测得万硐山石英正长斑岩均显示出与滇西加厚下地壳埃达克质岩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北衙矿床的岩浆均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混有少量地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 笔架山 桅杆坡 红泥塘 岩石成因 岩浆源区特征 云南
下载PDF
云南鹤庆县北衙金矿岩溶发育及富水特征
8
作者 和祥 董学兰 +2 位作者 杨超 刘鹏 薛博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3-1182,共10页
为确保云南北衙矿区的安全开采及岩溶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矿区地质勘探资料与生产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分析和总结矿区岩溶发育及富水特征。结果表明:岩性上,中三叠统北衙组二段细晶灰岩最纯,Ca... 为确保云南北衙矿区的安全开采及岩溶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矿区地质勘探资料与生产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分析和总结矿区岩溶发育及富水特征。结果表明:岩性上,中三叠统北衙组二段细晶灰岩最纯,CaO含量为41.52%~54.77%,岩溶最发育,北衙组一段灰岩夹粉砂岩段限制了岩溶发育深度,侵蚀基准面以下岩溶发育深度大于150 m;岩溶发育主要受构造控制,岩溶发育方向与区内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构造线一致,且褶皱轴部、翘起端、断裂影响带、岩体接触带岩溶较发育;矿区岩溶水富水模式属于向斜汇流型,北衙向斜对岩溶水的富集起主导作用,断裂影响带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也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 构造 地下水 北衙矿区 云南
下载PDF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志编纂的现代化转型——以赵鹤清《滇南名胜图》为中心
9
作者 王准 《学术探索》 2023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滇人赵鹤清于民国四年(1915)撰《滇南名胜图》一书,择取云南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编次,图文并茂展示云南各地山川景色、文物古迹,云南名胜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蕴在书中得以完美融合。作为乡土志,《滇南名胜图》集文学、历史、地... 滇人赵鹤清于民国四年(1915)撰《滇南名胜图》一书,择取云南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编次,图文并茂展示云南各地山川景色、文物古迹,云南名胜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蕴在书中得以完美融合。作为乡土志,《滇南名胜图》集文学、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之优长,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云南近代有识之士在充分总结、提炼旧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主动吸取外来先进文明成果,为实现地方文化现代化所作的实践。既体现出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志编纂的现代化转型,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新旧文化交替,堪称中国西南地区近代乡土志的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鹤清 《滇南名胜图》 清末民初 乡土志
下载PDF
滇西北衙富碱斑岩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1
10
作者 徐受民 莫宣学 +3 位作者 曾普胜 张文洪 赵海滨 赵寒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7-535,共9页
提供了与滇西北衙大型金矿床密切相关的富碱斑岩的主量元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数据,对富碱斑岩的成因、起源条件和源区类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北衙地区的富碱斑岩具有较高的SiO2(w(SiO2)〉68%)和Al2O3(w(Al2O3)=13.45... 提供了与滇西北衙大型金矿床密切相关的富碱斑岩的主量元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数据,对富碱斑岩的成因、起源条件和源区类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北衙地区的富碱斑岩具有较高的SiO2(w(SiO2)〉68%)和Al2O3(w(Al2O3)=13.45%-15.22%),具有富集Sr(w(Sr)=365×10^-6-930×10^-6),亏损HREE(w(Yb)=0.64×10^-6-1.17×10^-6和Y(w(Y)=7.17×10^-6-12.25×10^-6),较高的w(Sr)/w(Y)、w(La)N/w(Yb)。比值,无明显的负Eu异常等特征,显示了与埃达克岩的某些相似性。然而,富碱斑岩低的w(MgO)、w(Cr)和埘(Ni),又与典型的埃达克岩有所不同。富碱斑岩产出的地质背景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富碱斑岩并非起源于俯冲的大洋板片,而是源于加厚地壳的底部,源区为榴辉岩相岩石。富碱斑岩显著富集Rb、Ba、Th、K,可能与俯冲大陆板片的脱水作用和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产生富碱斑岩岩浆的动力学机制,与印度大陆板块和扬子大陆板块对“三江”的相向俯冲、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的走滑拉分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和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埃达克岩 下地壳 扬子大陆板块 北衙 滇西
下载PDF
滇西北衙煌斑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30
11
作者 和文言 莫宣学 +5 位作者 喻学惠 董国臣 和中华 黄雄飞 李小伟 姜丽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87-3300,共14页
北衙地区出露有多条煌斑岩脉,锆石LA-ICP-MS定年表明岩脉的侵位时间为34.96±0.66Ma,与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衙煌斑岩具有高钾(K2O/Na2O为1.03~10.38)、富碱((K2O+Na2O)(平均7.55%)、高Mg#(3... 北衙地区出露有多条煌斑岩脉,锆石LA-ICP-MS定年表明岩脉的侵位时间为34.96±0.66Ma,与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衙煌斑岩具有高钾(K2O/Na2O为1.03~10.38)、富碱((K2O+Na2O)(平均7.55%)、高Mg#(30~7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的特征。同位素以高(87Sr/86Sr)i(0.70615~0.70825),低εNd(t)(-5.3^-1.3),富集放射性Pb(208Pb/204Pb=38.542~38.856,207Pb/204Pb=15.553~15.617,206Pb/204Pb=18.482~18.612)为特征,176Hf/177Hf为0.282631~0.282882,εHf(t)为-4.2~1.8。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煌斑岩源自经俯冲板片交代富集了的岩石圈地幔,推测源区可能为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橄榄岩地幔与石榴石相橄榄岩地幔的过渡区,起源深度大致在75~85km,明显高于同区富碱斑岩的起源深度。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该煌斑岩以及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都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强烈碰撞的响应,都产在强烈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下,为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Sr-Nd-Pb-Hf同位素 滇西北衙
下载PDF
云南北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葛良胜 郭晓东 +2 位作者 邹依林 李振华 张晓辉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2-40,46,共10页
云南北衙金矿床是滇西北地区与喜山期富碱岩类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成矿与区内富碱岩体 (脉 )形成与分布具有空间上形影相随、时间上相近或稍晚、成因上密切相关的联系。研究表明 ,北衙金矿矿化类型多样 ,特别是于近期发现的具有特... 云南北衙金矿床是滇西北地区与喜山期富碱岩类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成矿与区内富碱岩体 (脉 )形成与分布具有空间上形影相随、时间上相近或稍晚、成因上密切相关的联系。研究表明 ,北衙金矿矿化类型多样 ,特别是于近期发现的具有特大远景的红土型矿化体 ,更成为该矿区的一大特色。矿石中金属矿物复杂 ,蚀变强烈且分带明显。对矿床和相关的富碱岩体 (脉 )开展的金丰度值、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研究表明 ,富碱岩体本身并不是矿质的源地 ,成矿流体和主要矿质均源于地球深部 ,文章初步讨论了岩浆成岩与流体成矿之间的关系 ,指出岩浆的形成、演化与侵位过程实际上是深部流体上升的载体以及矿质在流体中得以集中并成矿的热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富碱岩体 成因 云南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化富集作用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矿矿床类型与结构模型 被引量:31
13
作者 徐兴旺 蔡新平 +3 位作者 张宝林 梁光河 杜世俊 王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9-264,共16页
北衙金矿区作为藏东—川滇西—滇东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带的一部分,发育有3期成分不同的碱性斑岩,并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北衙金矿有3种成因不同的矿床:①与碱性斑岩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包括与石英钠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 北衙金矿区作为藏东—川滇西—滇东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带的一部分,发育有3期成分不同的碱性斑岩,并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北衙金矿有3种成因不同的矿床:①与碱性斑岩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包括与石英钠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②与辉长-玄武岩浆有关的铁金矿床,包括熔浆型铁金矿床和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后者又有洞穴和湖相沉积环境之分;及③古砂矿,有古风化壳型砂矿、河湖相古砂矿和洞穴沉积古砂矿。北衙矿区复杂多样、多期叠加活动的岩浆与成矿作用,造就了矿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类型 结构模型 北衙金矿 滇西
下载PDF
滇西北衙多金属矿田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富碱斑岩关系初探 被引量:46
14
作者 和文言 喻学惠 +4 位作者 莫宣学 和中华 李勇 黄行凯 苏纲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1-1412,共12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在矿产勘查方面又有重大突破,金已达到超大型矿床,伴生铁、铜、银、铅、锌也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本文基于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在矿产勘查方面又有重大突破,金已达到超大型矿床,伴生铁、铜、银、铅、锌也达到了大-中型矿床规模。本文基于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北衙多金属矿的成因类型,富碱斑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与成矿相关的富碱斑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及锆石LA-ICP-MS的测试,探讨了铁矿的成因。研究表明,矿田原生金属矿床可分为:斑岩型铜金矿化,夕卡岩型铁、金、铜、铅、锌矿化,爆破角砾岩筒中的铁、金、铅、锌矿化以及热液型金、银、铅、锌矿化。其中夕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该区最主要的成矿类型。新生代富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的年龄分别34.92±0.66Ma和36.24±0.63Ma。属于钾质碱性岩系列。它不仅为含矿流体的上升提供了动力和热能,而且还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因此形成以斑岩体为中心,由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等矿床构成的一个连续的成矿系统。钾质碱性岩及矿床是在碰撞造山走滑构造系统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本区岩体接触带中发育大量由菱铁矿和磁铁矿组成的铁矿体,其中大部分的磁铁矿是一种具有赤铁矿的板状晶或聚片双晶假象的穆磁铁矿。对磁铁矿和菱铁矿形成条件的分析表明,磁铁矿和菱铁矿主要是在碱性环境下交代含铁夕卡岩矿物形成的。当热液中H+的浓度降低时,赤铁矿被还原为磁铁矿,但仍保留了赤铁矿的晶形,于是成为穆磁铁矿。由此推测,本区成矿作用是在成矿流体及夕卡岩化交代作用长时间反复持续进行的条件下发生的,这可能是本区得以形成巨量金属堆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类型 成矿过程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 滇西
下载PDF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兰 肖克炎 +5 位作者 丛源 丁建华 刘亚玲 修群业 王少文 胡古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50-1667,共18页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之一,锌铅银铜锑金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从西南三江成矿带范围、成矿地质条件、主攻矿种、矿床类型和矿产资源潜力等方面概述了西南三江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之一,锌铅银铜锑金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从西南三江成矿带范围、成矿地质条件、主攻矿种、矿床类型和矿产资源潜力等方面概述了西南三江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西南三江成矿带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部,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结合带,大地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西南三江成矿带划分了与富碱性斑岩有关的金铜钼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碳酸盐岩—碎屑岩系有关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和与碰撞造山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镍铬矿床成矿系列等二十个矿床成矿系列,主攻矿种为锌、铅、铜、银、金和锑,发育有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和MVT型等多种矿床类型。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鹤庆北衙超大型金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多期多类型叠加成矿的典型矿床,本文简要介绍了其矿床地质特征。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最新成果,本文按预测深度汇总了西南三江成矿带锌、铅和铜等20种矿产的预测资源量,划分了青海多彩地区铜多金属、西藏夏日多—多霞松多铜钼、云南兰坪—云龙铅锌铜和云南鹤庆—祥云金多金属等24个成矿远景区,初步总结了其中13个重点远景区的主攻矿种、主攻矿床类型和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三江成矿带 有色金属 贵金属 喜山期 兰坪金项 鹤庆北衙 资源潜力 重点成矿远景区
下载PDF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51
16
作者 和中华 周云满 +3 位作者 和文言 苏纲生 李万华 杨绍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58,共15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T2b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层间破碎带型(含硅-钙面型)、裂隙脉型以及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以斑岩体为中心,从斑岩内部→接触带→外带→远程,成矿元素有从Cu-Au→Au-Cu-Fe→Au-Fe→Au-Fe-Pb→Pb-Ag的分带规律。北衙地区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矿化期次复杂且类型多样,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滇西北衙
下载PDF
滇西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建华 李文昌 +3 位作者 王可勇 尹光候 吴松 姜文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69-3280,共12页
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内的斑岩体石英斑晶、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中的矽卡岩及外围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矿化的岩(矿)石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北... 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内的斑岩体石英斑晶、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中的矽卡岩及外围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矿化的岩(矿)石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北衙矿区内主要发育CO2、富CO2、含CO2、含子矿物三相、富气相水溶液及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六类流体包裹体;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Na Cl-H2O-CO2体系热液,矽卡岩矿化相关成矿流体为一种高温的Na Cl-H2O及Na Cl-H2O-CO2体系热液,而外围似层状铅锌银矿化相关的成矿流体则为中温的Na Cl-H2O-CO2体系热液。对比分析表明,矽卡岩矿化中的矽卡岩矿物(以绿帘石类矿物为主)形成较早,其中发育富气相的流体包裹体,可以推断岩浆侵位后先分异出富水蒸气的流体,此后CO2才从成矿流体中大量分异。斑岩型矿化及外围地层中似层状铅锌银矿化脉体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与斑岩体石英斑晶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组合类型基本一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斑岩体结晶分异出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衙金多金属矿区内的矽卡岩型(金铜铁)、斑岩型(铜金钼)及外围碳酸盐岩等地层中的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系列为与富碱斑岩体侵位活动有关的,由岩浆分异热液并逐渐演化形成的斑岩型金-铁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斑岩型 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北衙金矿 滇西
下载PDF
滇西北衙地区热水岩溶作用及其伴生的地质灾害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兴旺 蔡新平 +3 位作者 肖骑彬 梁光河 张宝林 王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2-920,共9页
报道了滇西北衙地区新发现的热水角砾岩及其显示的热水岩溶与伴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北衙地区热水角砾岩和热水岩溶可分为4种类型和层次,即①地表相爆发—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凝灰—角砾岩、热水沉积鲕状灰岩与钙华胶结角砾岩;②与近地表... 报道了滇西北衙地区新发现的热水角砾岩及其显示的热水岩溶与伴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北衙地区热水角砾岩和热水岩溶可分为4种类型和层次,即①地表相爆发—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凝灰—角砾岩、热水沉积鲕状灰岩与钙华胶结角砾岩;②与近地表洞穴沉积和垮塌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砾岩和汽爆射流角砾岩;③与热水通道相蚀裂和爆破角砾化作用有关的网络状灰岩角砾岩筒和热水隐爆角砾岩筒;④深部相热水浸煮—蚀变灰岩。除深部相浸煮蚀变作用外,其余3种热水岩溶作用都可伴生和引起地质灾害。万洞山—五里排一带呈席状覆盖于第三系河湖相的砂砾岩和粘土沉积之上的灰岩质热水角砾岩为一套从陈家庄角砾岩筒滑覆过来的热水角砾岩滑体,其可能是造成金沙江古河道淤塞并使古金沙江改道和形成大拐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角砾岩 热水岩溶 地质灾害 滇西 北衙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19
作者 和文言 莫宣学 +5 位作者 喻学惠 和中华 董国臣 刘晓波 苏纲生 黄雄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1-1310,共10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近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金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并伴生铁、铜、银、铅、锌等金属矿种。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定年,确定其成岩年龄为36.48&#...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近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金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并伴生铁、铜、银、铅、锌等金属矿种。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定年,确定其成岩年龄为36.48±0.26Ma;并对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首次获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高精度的成矿年龄为36.87±0.76Ma,测试结果显示成岩与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钼矿中Re含量指示成矿作用与岩浆壳幔混合作用有关。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斑岩成矿带的成岩与成矿作用年龄相一致(40~35Ma),表明其形成受控于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导致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引起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背景 锆石U-Pb年龄 RE-OS同位素年龄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俊 丁俊 +3 位作者 牛浩斌 宁括步 王鹏 任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5-413,共19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是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具有紧密成因联系的典型矿床代表。文章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基础上,将北衙矿床中铁矿的成矿作用划分为早期气液交代阶段和晚期富铁质流体贯入充填阶段。电子探针和I...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是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具有紧密成因联系的典型矿床代表。文章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基础上,将北衙矿床中铁矿的成矿作用划分为早期气液交代阶段和晚期富铁质流体贯入充填阶段。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表明,磁铁矿主量元素具有富Si,贫Ti、V、Mn、Mg的特征;微量元素Th、Sr、Zr含量较低,Cs、U相对富集,一致的高场强元素(Zr、Hf、Nb、Ta)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磁铁矿与区域内基性-超基性岩浆无关,其形成与矿区中酸性富碱岩浆密切相关。矿区中的铁矿床存在早期气液交代型和晚期贯入充填型2种矿化类型。早期交代成矿作用并不是北衙矿床中铁的唯一供给机制,还存在岩浆演化后期富铁流体贯入充填的成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磁铁矿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