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D、EEG、BAEP、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孔峰 逯成音 +1 位作者 成春莲 程少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各自的作用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001~2006年采用TCD、EEG、BAEP、CT检查的资料数据完整的40例小儿脑性瘫痪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各自的作用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001~2006年采用TCD、EEG、BAEP、CT检查的资料数据完整的40例小儿脑性瘫痪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TCD阳性率为72·5%、EEG为75·0%、BAEP为80·0%、CT为57·5%。TCD、EEG、BAEP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EEG、CT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BAEP阳性率与CT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结论TCD、EEG、BAEP、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各自均有一定的价值,对脑性瘫痪的诊断如采用多种检查,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综合分析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经颅多普勒(TCD) 脑电图(eeg)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CT 小儿 脑性瘫痪
下载PDF
脑瘫儿的EEG与BAEP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莫仲娟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2-13,16,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9例脑瘫儿EEG、BAE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EEG、BAEP检测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果:EEG正常14例(35.9%),异常25例(64.1%)。BAEP正常8例(20.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9例脑瘫儿EEG、BAE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EEG、BAEP检测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果:EEG正常14例(35.9%),异常25例(64.1%)。BAEP正常8例(20.5%),异常31例(79.5%)。结论:BAEP异常率较EEG异常率高,说明BAEP对脑瘫儿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性瘫痪
下载PDF
Effect of Thick-Needl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at Recovery Stag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
3
作者 YU Bin-yan WANG Yan-ping +4 位作者 SHANG Hong-cai WANG Li-ying WAN Yi-jia ZHAO Chen XUAN Li-hua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55-461,共7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ick-needle therapy(TNT)and acupuncture therapy(AT)on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BP)at the recovery stage.Methods:A total of 146 eligible participants from 3 hospitals...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ick-needle therapy(TNT)and acupuncture therapy(AT)on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BP)at the recovery stage.Methods:A total of 146 eligible participants from 3 hospitals in China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NT group(73 cases)and the AT group(73 cases)using a central randomization.Both groups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hrice a day for 4 weeks.Moreover,patients in the TNT group received subcutaneous insertion of a thick needle into Shendao(GV 11)acupoint,while patients in the AT group received AT at acupoints of Cuanzhu(BL 2),Yangbai(GB 14),Dicang(ST 4),Xiaguan(ST 7),Jiache(ST 6),Yingxiang(LI 20)and Hegu(LI 4),4 times a week,for 4 weeks.Both groups received 2 follow-up visits,which were arranged at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pectively.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House-Brackmann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HBFNGS)grade.And the clinical recovery rates of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HBFNGS grades after treatment.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and electroneurogram(EnoG).The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in both groups.Results:Three cases withdrew from the trial,2 in the TNT group and 1 in the AT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recovery rates between the TNT and AT groups after 4-week treatment[40.85%(29/71)vs.34.72%(25/72),P>0.05].At the 2nd follow-up visit,more patients in the TNT group showed reduced HBFNGS grades than those in the AT group(P<0.0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DI score,EnoG latency and maximum amplitude ratio at all time points(all 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TNT was equivalent to that of AT in patients with BP at recovery stage,while the post-treatment effect of TNT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s palsy ACUPUNCTURE thick-needle therap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4
作者 阳芸 李水帝 +4 位作者 罗丽辉 黄振波 常燕群 徐宁 吴满红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基于脑电频谱技术,观察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分为病例组和正常组,通过采集静息态脑电信号比较各频谱(δ、θ、α、β、γ)密度。再将病例组随机分... 目的基于脑电频谱技术,观察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分为病例组和正常组,通过采集静息态脑电信号比较各频谱(δ、θ、α、β、γ)密度。再将病例组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A组采用头针治疗,B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C组采用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评分(D区、E区)、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颅内椎基底节动脉血流状态各项指标[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RL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平均流速]、各项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脑电信号各频谱密度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C组治疗后D区、E区GMFM-88评分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LVA、RLA、BA平均流速显著加快,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D区、E区GMFM-88评分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LVA、RLA、BA平均流速明显快于A组和B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脑电信号δ、θ频谱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3组治疗后脑电信号δ、θ频谱密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A组的63.3%和B组的5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其机制主要与该方法能下调炎症因子表达、调节颅内椎基底节动脉血流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头针 脑性瘫痪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电信号频谱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分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与视频脑电图分析
5
作者 蔡淑英 李培 +4 位作者 梁国宝 李文洁 王央丹 胡恕香 彭桂兰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患儿临床不同分型与视频脑电图(V-EE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厦门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1例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的V-EEG监测结果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脑性瘫痪患儿V-EEG的异常检出率为44.27%,其中以痉挛型四...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患儿临床不同分型与视频脑电图(V-EE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厦门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1例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的V-EEG监测结果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脑性瘫痪患儿V-EEG的异常检出率为44.27%,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为82.35%,其次是混合型为66.67%。V-EEG背景活动异常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为42.86%,其次是痉挛型偏瘫为19.05%。伴发癫痫率为14.50%,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为47.06%,其次是混合型为33.33%。混合型脑瘫伴发癫痫患儿均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痉挛型双瘫(64.29%)患儿未予药物治疗,余35.71%的患儿均为单药治疗。结论V-EEG异常率与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有一定的关系,V-EEG异常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癫痫发作容易控制。脑瘫的临床分型对共患癫痫患儿的诊治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分型 癫痫 视频脑电图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与头颅磁共振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立苹 李晓捷 吕智海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脑电图(EEG)和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变化,分析2种检查方法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探讨EEG和MRI检查与脑性瘫痪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各做1次EEG与头颅MRI,分析其改变及相... 目的:通过对比脑电图(EEG)和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变化,分析2种检查方法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探讨EEG和MRI检查与脑性瘫痪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各做1次EEG与头颅MRI,分析其改变及相关性。结果:103例脑性瘫痪患儿EEG异常率为74.8%,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MRI异常率为86.41%,异常MRI表现有皮质-皮质下梗死32例(31.1%)。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22例(21.4%),脑室旁白质软化(PVL)24例(23.3%),白质多发性脑病4例(3.9%),先天发育畸形7例(6.8%)。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MRI无明显变化。MRI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的脑性瘫痪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占62.5%,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EG和MRI作为脑性瘫痪的辅助检查,各具意义:EEG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变化,MRI对于脑性瘫痪脑损伤定位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eeg MRI
下载PDF
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脑电图的改变与临床意义
7
作者 李玉莲 许继平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0-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的中、...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的中、重型面瘫病例,异常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异常,异常特点是以面瘫对侧为主的低、中波幅θ活动。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重型急性期可伴有脑电活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炎 脑电图 急性期 eeg
下载PDF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郭洪磊 侯梅 +2 位作者 王强 陈军 孙殿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脑电图特点。方法收集84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发作间歇期脑电图结果,与124例脑瘫不伴癫痫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脑瘫合并癫痫的84例患儿中46例(54.76%)为部分性发作,其次... 目的探讨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脑电图特点。方法收集84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发作间歇期脑电图结果,与124例脑瘫不伴癫痫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脑瘫合并癫痫的84例患儿中46例(54.76%)为部分性发作,其次为婴儿痉挛26例(30.95%)、强直-阵挛发作6例(7.14%),痉挛型所占比例最高,为82.14%,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多;脑电图异常以局灶或多灶痫样放电多见,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不伴癫痫的患儿(P<0.001)。结论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癫痫类型主要为部分性发作;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伴发癫痫最多的类型;脑电图异常以局灶痫样放电和多灶痫样放电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癫痫 脑电图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脑电图纺锤波变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洁 蒋积定 罗织云 《现代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39-40,共2页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儿童脑电图纺锤波变化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检查179例CP儿童脑电图并对其中有纺锤波变化者进行分析。结果CP儿童纺锤波变化中缺失占72%,且双侧痉挛型纺锤波双侧缺失...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儿童脑电图纺锤波变化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检查179例CP儿童脑电图并对其中有纺锤波变化者进行分析。结果CP儿童纺锤波变化中缺失占72%,且双侧痉挛型纺锤波双侧缺失占83%。结论儿童纺锤波的变化可作为观察CP儿童脑器质性损害的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脑电图 纺锤波 儿童 CP
下载PDF
36例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润洁 杨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了解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36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的脑瘫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检测脑电图。结果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图表现为限局性高波幅的棘慢波发放占55.6%(20/... 目的了解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36例癫痫发作间歇期的脑瘫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检测脑电图。结果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图表现为限局性高波幅的棘慢波发放占55.6%(20/36);典型高度失律4例;高度失律改善型3例;双侧导联棘慢波发放的占25%(9/36)。结论脑瘫患儿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改变多符合部分性发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癫痫 发作 脑电图
下载PDF
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脑功能及其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晓霞 杨李 唐久来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组、脑电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肌电、脑电及脑电+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脑电波(θ波、β波、θ/β波、α波、SMR波与α/SMR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1年,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精细运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θ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波、θ/β波值、α波、SMR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波/SMR波值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与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脑瘫儿童 脑功能 上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混合型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电图改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买尔阿芭 哈尼帕 +3 位作者 栾新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艾克拜尔.哈里克 闫宝锋 《新疆医学》 2016年第2期178-179,183,共3页
目的分析混合型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电图改变。方法收集78例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混合型脑瘫患者术前术后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术前EEG异常61例(78.2%),术后症状改善62例(79.4%),术后EEG改善12例(1... 目的分析混合型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电图改变。方法收集78例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混合型脑瘫患者术前术后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术前EEG异常61例(78.2%),术后症状改善62例(79.4%),术后EEG改善12例(19.7%),无明显改善16例(20.5%)。结论脑电图对术后混合型脑瘫患儿症状及脑功能的改善可有一定的评价作用,但仍不能提供较全面的脑功能评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脑电图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干预后的效果评估
13
作者 韩雪 蒋祥龙 +2 位作者 万凯 王敏 张发平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47-51,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联合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训练治疗前后盖泽尔发展诊断量表(GDS)评分及MRI征象,以及两组训练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干预组训练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两组神经系统完善和功能情况比较,训练治疗后适应性行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会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治疗前,且联合干预组训练治疗后适应性行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会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t=4.407,t=2.961,t=2.409,t=3.471;P<0.05)。联合干预组训练治疗后MRI征象变化情况比较,室旁白质软化、脑发育不良及基底节丘脑异常信号发生率显著低于训练治疗前及对照组,联合干预组训练治疗后室旁白质软化、基底节丘脑异常信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χ^(2)=4.381;P<0.05)。联合干预组训练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50%,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改善MRI征象较好地实现了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感觉统合训练 脑电(eeg)仿生电刺激 核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训练在儿童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梦蕤 刘韬 邱志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训练在儿童痉挛型脑瘫(S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107例SCP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 目的观察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训练在儿童痉挛型脑瘫(S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107例SCP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抗阻训练,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腓肠肌、比目鱼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6、10 min步行测试和生理消耗指数(PCI)。结果干预3个月时,两组GMFM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腓肠肌、比目鱼肌M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10 min步行测试高于干预前,PCI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10 min步行测试高于对照组,PC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训练可更加有效改善儿童SCP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步行耐力明显提高,且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脑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 抗阻训练
下载PDF
脑性瘫痪合并发作性疾病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慧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9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脑性瘫痪合并发作性疾病患儿应用视频脑电图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该研究将单县中心医院自2012年5月—2015年3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脑性瘫痪合并发作性疾病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50例为脑瘫合并癫痫,B组50... 目的探讨分析脑性瘫痪合并发作性疾病患儿应用视频脑电图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该研究将单县中心医院自2012年5月—2015年3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脑性瘫痪合并发作性疾病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50例为脑瘫合并癫痫,B组50例为脑瘫合并非癫痫发作性疾病。对两组患儿视频脑电图进行监测下的痫样放电发生率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 A组50例患儿中,视频脑电图监测下显示痫样放电发生率为72.00%(36/50),B组为28.00%(14/50),A组明显高于B组;A组患儿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为88.89%(32/36),B组为28.57%(4/14),A组明显高于B组;以上数据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视频脑电图监测能够提高对脑性瘫痪合并发作性疾病患儿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区分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有突出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发作性疾病 视频脑电图监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萍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3期41-44,69,共5页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训练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治疗中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儿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开展综合康...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训练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治疗中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儿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开展综合康复训练与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和参照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60例。对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参照组患儿的FMFM评分、GMFM评分、及脑电功率改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和参照组患儿的FMFM评分、GMFM评分和脑电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5个区域的GMFM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5、22.664、35.107、22.173、17.227,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脑电功率值发现,研究组θ波(10.28±1.30)、θ/β波(1.42±0.22)与参照组θ波(13.20±1.52)、θ/β波(2.05±0.28)相比均明显较低,β波(8.09±1.22)高于参照组(6.7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9、13.704、6.228,P<0.05)。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开展综合康复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的方式开展治疗和干预,患儿的脑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综合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
下载PDF
脑性瘫痪的脑电图改变
17
作者 刘海荣 胡月娥 +2 位作者 梁艮(欣心) 邝洁儿 刘宇明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6年第2期55-56,共2页
本文报告63例脑性瘫痪的脑电图结果,正常脑电图7例(11.1%),轻度异常8例(12.7%),中度异常36例(57.2%),高度异常12例(19.0%),脑电图异常率88.9%。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脑电图
下载PDF
拉莫三嗪对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迎春 臧玉萍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拉莫三嗪单独用药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采用视频...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拉莫三嗪单独用药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采用视频脑电图实施监测,观察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背景活动情况、癫痫放电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患儿发作间歇期视频脑电图癫痫样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前、治疗1年,α波、δ波、θ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且较轻微。结论:拉莫三嗪应用于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能够改善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放电,减少发作次数,且对脑电图活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 拉莫三嗪 视频脑电图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82例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 目的:探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82例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运动功能、认知发育、智力发育方面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量表智商(FIQ)、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C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认知功能训练 脑瘫患儿 运动功能 认知发育 智力发育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继龙 姜媛 +1 位作者 史小婷 景东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及步态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GMFM-88中D区、E区和总评分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FMFM中D区、E区和总评分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BB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10 m步行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1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和步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精细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肌张力 步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