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Jurassic granites in Bengbu uplift, Southeast of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5
1
作者 Kang Congxuan Yang Xianzhong +2 位作者 Cai Yitao Zong Wen Zhu Xiaot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83-85,共3页
1 Introduction The earl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scientists.The Bengbu uplift bel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craton,theresearch degree of the belt is rel... 1 Introduction The earl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scientists.The Bengbu uplift bel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craton,theresearch degree of the belt is relatively low and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many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Throug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and combined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PB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Jurassic granites in bengbu uplift ROCK
下载PDF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of Intermediate Rocks in the Jiangshan Au Deposit in the Bengbu Uplift, North Anhui Province: Clues to Regional Au Mineralization
2
作者 SHI Ke YANG Xiaoyong +5 位作者 DU Jianguo CAI Yang WAN Qiu ZHONG Huaming HUANG Xianjue WU Ming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909-1920,共12页
The Jiangshan gold deposit is the largest,most recently-discovered gold deposit in the Bengbu Uplift.The ore bodies are located in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 of the Zhuangzili Formation(Ar3),with major Pb-Zn and Au ... The Jiangshan gold deposit is the largest,most recently-discovered gold deposit in the Bengbu Uplift.The ore bodies are located in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 of the Zhuangzili Formation(Ar3),with major Pb-Zn and Au reserves.In this study,LA-ICP-MS zircon U-Pb analyses yielded a crystallization age of 111.5±1.8 Ma for the quartz diorite porphyry in Jiangshan.The quartz diorite porphyry has high Ba and Sr content,with low Y and Yb content,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akitic rocks.They are enriched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e.g.,Ba,U)and light rare ear th elements(LREEs),while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e.g.,Nb,Ti)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HREEs).They have zirconεHf(t)values of-23.52 to-21.14(mean=-22.32).and Hf model ages of 2419.76 to 2569.39 Ma.The magma source area is the lower crust.Magma primarily came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with the addition of some mantle material.The quartz diorite porphy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zircon TTi-in-zircon values(608-757°C),Ce^4+/Ce^3+ratios(71.97-1387.10)and Eu/Eu*ratios(0.46-1.08),indicating high temperature and magmatic oxygen fugacities.High temperatures can provide heat to fluids and highly oxidized magmas can control the behavior and speciation of sulfides,thus controlling the behavior of Au.Finally,the ore-forming fluid is enriched and precipitated in a favorable structural space to form the Jiangshan Au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Hf isotope ore genesis Jiangshan gold deposit bengbu uplift
下载PDF
安徽蒙城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期次及成矿岩体年代学研究
3
作者 李斌 黄寄洲 +2 位作者 李仁和 陈广涛 张赞赞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318-331,共14页
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蚌埠隆起西段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实现了皖西北深覆盖区的找矿突破。开展成矿期次及矿区成矿岩体年代学研究,对该矿床的成因、找矿方向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详细的野... 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蚌埠隆起西段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实现了皖西北深覆盖区的找矿突破。开展成矿期次及矿区成矿岩体年代学研究,对该矿床的成因、找矿方向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鉴定,依据矿物的生成时代、交生关系及围岩蚀变与矿化之间的关系,将金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成矿期(矽卡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和6个成矿阶段(早期无水简单矽卡岩阶段、晚期含水复杂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早期碳酸盐阶段、晚期碳酸盐阶段和表生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早期碳酸盐阶段是主要的成矿阶段。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了矿区主要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14.77±0.48)Ma和(113.70±0.51)Ma,表明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贾庄金铅锌矿床 成矿期次 锆石U-PB定年 蚌埠隆起 安徽蒙城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4
作者 李斌 王朝 +1 位作者 管后春 雷丁尔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373-380,392,共9页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并伴随新生陆壳增生。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发现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并伴随新生陆壳增生。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发现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发育明显的核幔结构和震荡生长环带,Th/U比值高,为岩浆成因锆石,其LA-ICP-MS U-Pb年龄为(2557±24)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具有高SiO_(2)(69.03%~70.05%)、高Al_(2)O_(3)(14.71%~15.63%)、低MgO(0.92%~1.43%)特征,K_(2)O/Na_(2)O比值为0.95~1.06,铝饱和指数为1.08~1.12,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Zr、P、Y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低(∑REE=81.25×10^(-6)~123.74×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La/Yb)N比值为52.71~72.13),显示Eu正异常(δEu=1.36~2.40),综合说明其属于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在该时期发生过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契合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和演化历史,佐证了2.5 Ga是华北克拉通陆壳生长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新太古代 Ⅰ型花岗岩 蚌埠隆起
下载PDF
蚌埠—淮北地区电性结构及地质意义
5
作者 朱将波 汪启年 +4 位作者 刘玉泉 官大维 李涛 尤淼 张健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971-978,共8页
通过安徽蚌埠—淮北地区开展大地电磁剖面探测,结合重磁异常,获得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主要地层展布和断裂性质的信息,尤其是徐宿弧形构造形态和深部含煤系地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①上古生界主要分布在徐宿弧形构造地表高阻推覆体之下... 通过安徽蚌埠—淮北地区开展大地电磁剖面探测,结合重磁异常,获得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主要地层展布和断裂性质的信息,尤其是徐宿弧形构造形态和深部含煤系地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①上古生界主要分布在徐宿弧形构造地表高阻推覆体之下,具有低阻、低密度的物性特征,连续性较好,认为推覆构造下煤矿勘查潜力大。②剖面上断层早期以逆断层为主,使得局部下古生界及元古宇覆于上古生界之上,后期以正断层为主,控制新生界沉积。③徐宿弧形构造海拔-4 km以浅表现为“高、低”双层电性结构,主冲断层面由F 5、F 6断裂组成;其地表高阻推覆体前缘西北至萧县,南至固镇县北,在闸河地区被广泛剥蚀。上述成果为该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地球物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电性结构 蚌埠隆起 淮北断褶带 徐宿弧形推覆构造 上古生界
下载PDF
安徽蚌埠隆起区金矿与胶东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对比及找矿建议
6
作者 崔伟 《安徽地质》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蚌埠隆起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为安徽省重要的金矿成矿区之一,其与胶东成矿区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蚌埠隆起区金矿与胶东金矿的空间分布与成矿作用均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对比了两个成矿区构造样式和主要控矿构造的异同,结合蚌埠... 蚌埠隆起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为安徽省重要的金矿成矿区之一,其与胶东成矿区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蚌埠隆起区金矿与胶东金矿的空间分布与成矿作用均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对比了两个成矿区构造样式和主要控矿构造的异同,结合蚌埠隆起区金矿的勘查成果,对本区金矿的找矿技术方法和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胶东地区 金矿 控矿构造 找矿方向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蚌埠隆起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以怀远双沟勘查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朱义坤 赵景怀 +3 位作者 缪旭煌 马学静 张顺林 王金鑫 《华东地质》 2023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展现综合物探方法在蚌埠隆起区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指导该区找矿工作,该文以怀远双沟勘查区为例,通过开展面积性高精度重磁测量和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初步建立了近EW向与NE—近NS向叠加的构造格架,并经钻探验证发现了分... 为展现综合物探方法在蚌埠隆起区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指导该区找矿工作,该文以怀远双沟勘查区为例,通过开展面积性高精度重磁测量和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初步建立了近EW向与NE—近NS向叠加的构造格架,并经钻探验证发现了分别受韧脆性断裂和脆性断裂控制的2种类型的金多金属矿化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勘查区NE—近NS向的磁异常中心和重磁异常梯级带2种金多金属矿成矿有利部位,识别出NE—近NS向磁异常、NE—近NS向重磁异常梯级带、重力异常梯级带背景下的局部重力高、CSAMT剖面上的视电阻率等值线梯级带或明显的错断带等特征,作为区内金多金属矿的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综合物探 怀远双沟勘查区 金多金属矿
下载PDF
皖东蚌埠—五河地区重晶石石英脉中金红石特征与成因
8
作者 陶克勤 闫峻 +2 位作者 李超 刘丹阳 徐琳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4,共14页
皖东蚌埠—五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区内主要出露古老结晶基底五河杂岩。小红山重晶石石英脉呈近顺层状产出于五河杂岩地层内,脉中组成矿物以石英和重晶石为主,另有厘米级长柱状金红石以及少量的金属硫化物和黑云母,重晶石石英脉... 皖东蚌埠—五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区内主要出露古老结晶基底五河杂岩。小红山重晶石石英脉呈近顺层状产出于五河杂岩地层内,脉中组成矿物以石英和重晶石为主,另有厘米级长柱状金红石以及少量的金属硫化物和黑云母,重晶石石英脉的上下围岩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显微镜下,金红石内部发育环带结构和核边结构,是脉体中早期晶出的矿物,可分为2种类型:黑色金红石和褐色金红石,其中前者为早阶段形成。金红石进行的EMPA和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金红石W含量较低,且具有显著高的Nb/Ta、Zr/Hf比值,指示其变质流体成因。其高Nb低Cr、低Mg、Al、Si的特点,表现出壳源长英质(泥质)金红石的特点。金红石Zr温度t=(504.18±79.60)℃,位于角闪岩相变质区间,黑色金红石的形成温度较红褐色金红石更高。(Fe+Cr+V)含量与(Nb+Ta+W)含量的关系说明金红石中的V为V^(4+),元素置换方式在黑色金红石中为Fe^(2+)+2R^(5+)→3Ti^(4+),而在红褐色金红石中为Fe^(3+)+R^(5+)→2Ti^(4+),说明金红石结晶阶段热液沿着温度降低和氧逸度升高的方向在演化。极高的Nb/Ta和Zr/Hf比,Nb/Ta-Ta的强烈负相关和Zr/Hf-Hf的弱负相关,说明金红石重晶石石英脉为变质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金红石 流体演化 Zr温度计 变质热液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U-Pb定年证据 被引量:40
9
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3 位作者 裴福萍 杨承海 柳小明 胡兆初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本文对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中的石榴斜长辉石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采自凤阳独山石榴斜长辉石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3种结构特征,一种为均匀吸收的自形锆石;另一种为内部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核边结构的锆石;第三种为... 本文对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中的石榴斜长辉石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采自凤阳独山石榴斜长辉石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3种结构特征,一种为均匀吸收的自形锆石;另一种为内部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核边结构的锆石;第三种为具有典型生长环带的自形锆石。对锆石吸收程度不同部位测定的U-Pb定年结果表明,207Pb/206Pb年龄介于(1783±8)Ma ̄(1895±8)Ma,49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33±8)Ma。这一结果表明,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这与华北克拉通中央造山带的形成时间及胶东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相吻合,进而暗示五河杂岩应属于华北克拉通的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杂岩 锆石 U-PB定年 蚌埠隆起
下载PDF
蚌埠荆山和涂山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印 韩峰 +4 位作者 凌明星 刘健 李献华 李秋立 孙卫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对蚌埠地区的荆山和涂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的SiO2含量较高,介于71.22%~73.76%之间,富K2O、Na2O,贫TiO2、CaO、MgO,为弱过铝质岩石。K2O-Na2O图解上,所有数据点都落在"I"型花... 对蚌埠地区的荆山和涂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的SiO2含量较高,介于71.22%~73.76%之间,富K2O、Na2O,贫TiO2、CaO、MgO,为弱过铝质岩石。K2O-Na2O图解上,所有数据点都落在"I"型花岗岩区域,结合呈右倾的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可知该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时具有明显的U、Pb、Ba、Sr正异常,Ti的负异常,暗示蚌埠岩体的形成背景可能为造山后的伸展环境。Cameca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分析表明,主要有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三叠纪相关的220Ma和晚侏罗世的165Ma这三种主体年龄。根据上述地球化学资料,推断蚌埠岩体的母岩浆来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为与华北板块碰撞后继续向北伸展的部分扬子板块下地壳火成岩物质,其中,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解释为扬子板块下地壳物质的继承锆石年龄,三叠纪的继承锆石理解为三叠纪时期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导致,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推测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的斜向俯冲诱发扬子板块下地壳的物质部分熔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 蚌埠隆起 花岗岩 CamecaI MS1280SIMS锆石U-Pb定年 下地壳
下载PDF
五河杂岩的变质岩石学及P-T条件分析——来自蒙城南ZK02钻孔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娟 盛勇 +2 位作者 卜香萍 康涛 石永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575,共20页
五河杂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南缘最重要的岩石单元.然而,直至今日,人们对于该组杂岩一直缺乏足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其形成的变质条件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对蒙城南ZK02钻孔中五河杂岩的构成和地质特征详细研究表明五河杂岩分为上、下两... 五河杂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南缘最重要的岩石单元.然而,直至今日,人们对于该组杂岩一直缺乏足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其形成的变质条件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对蒙城南ZK02钻孔中五河杂岩的构成和地质特征详细研究表明五河杂岩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为一套由云母片岩、大理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变质表壳岩系;下段为一套基性变质岩,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少量的混合岩.同时,针对下段特征岩石(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并应用不同的温压计进行P-T条件评价和比较,结合岩相学限定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五河杂岩的主体普遍经历了高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温压范围为:T=671℃~700℃和P=0.82~0.95 GPa,地温梯度约为25~28℃/km,与典型陆壳地温梯度类似.与同邻区主要岩石单元的变质级别相比,五河杂岩应当形成于板内变质环境,并不具备造山带变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杂岩 蚌埠隆起 钻孔 ZK02 石榴斜长角闪岩 P-T条件 DRILL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内变形记录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宋利宏 朱光 +1 位作者 赵田 林少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0-418,共19页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上出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记录了丰富的变形过程。本次与前人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该区经历过两期岩浆活动,分别是中—晚侏罗世(167~148 Ma)和早白垩世(130~112Ma)。区内晚侏罗世蚂蚁山岩体记录了切...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上出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记录了丰富的变形过程。本次与前人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该区经历过两期岩浆活动,分别是中—晚侏罗世(167~148 Ma)和早白垩世(130~112Ma)。区内晚侏罗世蚂蚁山岩体记录了切过该岩体的一条北北东向左行韧性变形带,是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的产物。该走滑变形带在走滑隆升中又被脆性平移断层所叠加。走滑活动时间可以限定在148~130 Ma之间。研究区在130~112 Ma期间转变为强烈的伸展活动,区域拉张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并伴随着岩浆活动与区域隆升。在此伸展过程中,中—晚侏罗世荆山—涂山岩体与早白垩世淮光岩体记录了深部韧性伸展拆离变形带抬升至浅部被脆性正断层所叠加的变形过程,而其它岩体内均记录了地壳浅部的脆性正断层活动。这些岩体的变形记录,指示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变发生在148~130 Ma期间,提供了在早白垩世克拉通峰期破坏中目前非盆地区构造过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晚中生代花岗岩 走滑变形带 伸展构造 应力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康丛轩 杨献忠 +4 位作者 蔡逸涛 宗雯 黄先觉 孔广林 李朝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703,共17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隆起带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其中早白垩世晚期的7个二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野外观察和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集中于114.6±3.3~121±1.0Ma;地球化学数...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隆起带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其中早白垩世晚期的7个二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野外观察和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集中于114.6±3.3~121±1.0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了其富硅、富碱的钙碱性准铝-铝弱饱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弱铕负异常,铈异常不明显,K、P和Ti元素有较明显的亏损,Rb、Ta、Sr和Nd元素相对富集,具备陆壳为主的源岩深熔作用的特征。K_2O-Na_2O及SiO_2-Zr成因类型判别图上,侵入体投影点分布于Ⅰ型花岗岩区域,ε_(Hf)(t)全部为负值且相对较低(-25.2^-15.61),说明其为壳源成因,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7~2.76Ga),说明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宙陆壳物质,结合华北克拉通主体形成时间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随着地壳增厚和下地壳-岩石圈的拆沉作用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增厚的下地壳底部发生部分熔融,导致地壳快速隆升和随后的伸展,古老的陆壳物质经过改造和再循环,形成区内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带 二长花岗岩 早白垩世晚期 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康丛轩 杨献忠 +4 位作者 蔡逸涛 宗雯 黄先觉 孔广林 李朝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2-1253,共12页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体总体富硅、富碱,具有高钾钙碱、准铝—过铝质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明显的正Eu异常,Ce异常不明显或无异常,K、P和Ti有较明显的亏损,Rb、Ba、U、La、Sr、Zr和Sm元素相对富集。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其具备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及全岩Sm-Nd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代陆壳,且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投影点落于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暗示岩体形成于扬子克拉通沿郯庐断裂带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背景,与华北克拉通晚侏罗世期间的动力学背景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带 荆山一涂山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煌斑岩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加好 宋传中 +4 位作者 任升莲 张妍 杨帆 王微 汪佩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3-784,共12页
蚌埠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发育,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部分地区伴随基性岩脉侵入。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蚌埠五河地区煌斑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该煌斑岩中锆石多成半自形到浑圆状,多为捕获锆石。锆石U-Pb... 蚌埠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发育,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部分地区伴随基性岩脉侵入。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蚌埠五河地区煌斑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该煌斑岩中锆石多成半自形到浑圆状,多为捕获锆石。锆石U-Pb年龄多集中在3100Ma、2500Ma和2000Ma附近,少量新生锆石年龄约为156Ma,捕获锆石年龄与华北基底的五河杂岩相当吻合,可能不具有扬子板块俯冲陆壳年代学信息。本次测得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56.1±8.2Ma,为晚侏罗世。蚌埠地区普遍存在一期构造变形事件,表现为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由于煌斑岩脉遭受到逆冲推覆构造的改造,因此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也限定了蚌埠地区推覆构造变形事件的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 煌斑岩 U—Pb年龄 基底演化
下载PDF
皖北地区五河杂岩温压结构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娟 石永红 +3 位作者 宋传中 曹晟 刘奇 庞晓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7-505,共19页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胶辽吉造山带的南端,主要由凤阳群和五河杂岩构成。五河杂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领域,其变质P—T条件和地层剖面等研究相对较弱。本文试图从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锆石年代学角度构建...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胶辽吉造山带的南端,主要由凤阳群和五河杂岩构成。五河杂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领域,其变质P—T条件和地层剖面等研究相对较弱。本文试图从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锆石年代学角度构建朱顶-石门山一线的地壳剖面。通过大量的P-T条件评价,确定了朱顶单元、庄子里单元和石门山单元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其中朱顶单元温压结果为低压麻粒岩相:T:720℃-840℃,P=0.90-1.33GPa;庄子里单元温压结果同为低压麻粒岩相,但温度和压力均低于前者:T=700℃-820℃,P=0.50—0.90GPa;石门山单元因岩性限制,仅用白云母Ti温度计拟合计算,结果为低压角闪岩相:T=610℃-700℃,P=0.30—0.50GPa。锆石u—Pb定年获得的变质年龄为2413±22Ma,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庄子里地区岩体和磨盘山岩体的锆石u+Ph年龄晚于2.5—2.4Ga,因此应属于后期侵入岩,计算剖面厚度时要考虑岩体厚度的影响。研究区的岩层产状在45°-60°之间,按照两个极端值计算(不考虑岩体厚度)时获得地壳总厚度为16km,结合3条糜棱岩带的存在,其应属于中.上地壳的物质组成部分。朱顶-石门山-线的地壳剖面,自南向北,以白石山和磨盘山岩体为界,依次为上地壳、中-上地壳和下地壳,温压条件自南向北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五河杂岩 温压结构 P-T条件 花岗片麻岩
下载PDF
蚌埠荆山地区变质P-T条件评价与锆石U-Pb定年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娟 宋传中 +3 位作者 石永红 李加好 刘玉娟 王智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4-935,共22页
本次研究区荆山位于蚌埠隆起区西部,主要由荆山岩体和太古代五河杂岩(庄子里组)组成。前人主要对荆山岩体进行了大量详实的年代学研究,认为其形成于晚侏罗世(160.2±1.3 Ma),继承锆石记录了(217.1±6.6 Ma)三叠纪变质改造作用,... 本次研究区荆山位于蚌埠隆起区西部,主要由荆山岩体和太古代五河杂岩(庄子里组)组成。前人主要对荆山岩体进行了大量详实的年代学研究,认为其形成于晚侏罗世(160.2±1.3 Ma),继承锆石记录了(217.1±6.6 Ma)三叠纪变质改造作用,但是对该地区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相对缺乏。为此,本文对荆山岩体南侧的角闪岩(WS002-2)、含石榴子石花岗片麻岩(WS004-2)和斜长角闪岩(WS003-2)以及其内部的黑云斜长角闪岩(WS007-1)夹块进行了细致的变质P-T条件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样品WS002-2因矿物组合简单,适用的温压计有限,其获得的P-T值最低:-T=617±13℃和P-=0.39±0.02 GPa;WS004-2获得的变质P-T条件为T-=545±8℃~549±8℃和P-=0.92±0.02 GPa~1.03±0.02 GPa;WS003-2和WS007-1获得的P-T条件较为一致,二者的平均P-T条件范围为T-=650±11℃~675±10℃和P-=0.64±0.06 GPa~0.70±0.06 GPa。为了进一步细化变质时限,本文对样品WS004-1(花岗片麻岩)和WS007-1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前者记录了3期明确的地质事件:(1) 2 808±65 Ma;(2) 2 657±64 Ma~2 533±67 Ma;(3) 1 873±80 Ma~1 802±75 Ma,应分别指示了初始陆壳形成时限、华北克拉通~2.5 Ga和1.9~1.8 Ga经历的高级变质和退变质作用;后者记录了4期明确的地质事件:(1) 157±4 Ma;(2) 244±6 Ma~212±5 Ma;(3) 480±15 Ma~336±8 Ma;(4) 774±19 Ma~579±14 Ma。其中,变质年龄157±4 Ma仅1颗,应记录了荆山地区经历了晚侏罗世变质作用;年龄(2)应与蚌埠隆起区三叠纪超高压地幔/下地壳拆沉作用相关;年龄(3)和年龄(4)与华北克拉通普遍经历的古生代—中生代变质改造、大规模岩浆活动以及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较为一致。本次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荆山地区的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结果,初步将蚌埠隆起区划分为4个变质P-T区间,其形成时限与变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荆山 变质P-T条件 年代学分析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石榴辉石岩变质PT轨迹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娟 宋传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3-1245,共23页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胶—辽—吉造山带的最南缘,由于侧重点和关注度的差异,对于该地区的变质演化过程的探究一直较为缺乏,制约了人们对该隆起形成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对该隆起的石榴辉石岩及其退变的黑云斜长片...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胶—辽—吉造山带的最南缘,由于侧重点和关注度的差异,对于该地区的变质演化过程的探究一直较为缺乏,制约了人们对该隆起形成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对该隆起的石榴辉石岩及其退变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详细的野外观测、岩相学分析、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的研究,较为充分地探讨了该隆起的形成机制。研究显示这两类岩石记录了5个变质阶段:阶段-Ⅰ的平均温压为:^-T=672±17 ℃和^-P=1.05±0.02 GPa;阶段-Ⅱ的平均温压为:^-T=805±30 ℃和^-P=1.21±0.04 GPa;阶段-Ⅲ的平均温压为:^-T=615±13 ℃和^-P=0.93±0.02 GPa; 阶段-Ⅳ的平均温压为:^-T=632±6 ℃和^-P=0.50±0.01 GPa;阶段-Ⅴ的温压为推测值:T=400 ℃~450 ℃和P=0.2~0.4 GPa。其中阶段-Ⅰ~阶段-Ⅲ表象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过程,显示了一个近等压的可能的快速升温和降温的过程。而阶段-Ⅲ~阶段-Ⅳ表现为一个近于等温降压的快速过程,直至阶段-Ⅴ表现为可能的缓慢降温降压过程。结合背景资料和前人年龄数据,以及本次对退变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1 885±16 Ma)研究,推测该全过程可能反映的是两期变质事件。其中,早期的变质以阶段-Ⅰ、阶段-Ⅱ和阶段-Ⅲ为代表,揭示了大约在2.5 Ga时期,蚌埠隆起经历了大规模岩浆上侵及紧密相伴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事件;而晚期变质以阶-Ⅲ→阶段-Ⅳ等温降压为代表,可能反映的是大约1.9 Ga时期,胶—辽—吉造山带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区 石榴辉石岩 PT条件评价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蚌埠隆起东缘花岗片麻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俊 刘国生 +3 位作者 李梦婵 李穆奇 程亚飞 赵光宝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8-1555,共8页
文章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岩浆岩,属正变质岩系列,岩石具有富钠、富钾的特点,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属钙碱性系列。该套花岗片麻岩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 文章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岩浆岩,属正变质岩系列,岩石具有富钠、富钾的特点,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属钙碱性系列。该套花岗片麻岩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壳源岩浆的特征。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花岗片麻岩形成时代为(2 611±31)Ma。通过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片麻岩为火山弧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可能主要形成于晚太古代岛弧环境,代表了该期板块俯冲-增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花岗片麻岩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石榴辉石岩变质P-T轨迹的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娟 刘玉娟 +1 位作者 石永红 宋传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3-780,共18页
蚌埠隆起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胶—辽—吉造山带的最南端,主体由五河杂岩组成。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位素年代学和变质温压条件研究,其中变质P-T条件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以压力变化最为显著,对峰期变质P-T条件缺乏统一认识... 蚌埠隆起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胶—辽—吉造山带的最南端,主体由五河杂岩组成。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位素年代学和变质温压条件研究,其中变质P-T条件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以压力变化最为显著,对峰期变质P-T条件缺乏统一认识。本文对蚌埠隆起区石榴辉石岩进行了大量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该岩石记录了3期变质作用,其中S-M1和S-M2的矿物组合类似为Grt+Cpx+Opx+Amp+Pl+Ilm,S-M3的矿物组合为Cpx+Amp+Pl+Grt (极边窄带)。结合变质温压条件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本次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石榴辉石岩WS047-1中记录的3期变质作用,温压条件分别为T-M1 = 616 ℃~647 ℃、P-M1 = 1.03~1.08 GPa,T-M2 = 721 ℃~837 ℃、P-M2 = 1.11~1.29 GPa和T-M3 = 531 ℃~607 ℃、P-M3 = 0.81~0.91 GPa,经历了由较高压力的角闪岩相→中-低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过程;2)据变质温压条件分析知,蚌埠隆起区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特征,S-M1→S-M2和S-M2→S-M3分别为近等压升温和近等压降温的缓慢过程;3)石榴辉石岩锆石U-Pb年代学结果主要分为4组:1 839±13 Ma、1 925±31 Ma、2 041±55 Ma和2 762±14 Ma,其中峰值变质年代为1.93~1.84 Ga;4)结合温压条件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本文认为蚌埠隆起区的P-T轨迹与弗朗西斯科型俯冲或大陆碰撞环境的P-T轨迹较为类似,其应与1.93~1.84 Ga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的碰撞拼合及胶—辽—吉造山带形成时限基本吻合。本次研究为深入理解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蚌埠隆起区的变质作用及演化,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变质温压条件 P-T轨迹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