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ation of Sex and Non-Sex Hormones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Blood ABO System Groups among the Women with Uterine Body Tumors
1
作者 Irina Nakashidze Anzor Diasamidze +6 位作者 Davit Baratashvili Marina Nagervadze Manana Alibegashvili Liana Ramishvili Manana Gordeziani Ana Khazaradze Nanuli Kotrikadze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4年第5期411-419,共9页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hormonal status (sex hormones: estradiol (E2), progesterone (P), testosterone (T);non-sex gonadotropic hormones-luteinizing hormone (LH) and follicle-stimulati...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hormonal status (sex hormones: estradiol (E2), progesterone (P), testosterone (T);non-sex gonadotropic hormones-luteinizing hormone (LH)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of women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uterine body in the reproductive,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periods. Also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blood ABO system phenotype groups and their link to the development of uterine body tumors have been studied. Methods: The determination of hormones was made by the enzyme analysis method (ELAIZA), provided by the proper ELAIZA kits. For the study of blood ABO system antigen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immunoserology methods were used. Results: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e increased level of E2 and T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duced P in the blood of the women with uterine tumors in the reproductive,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period. As for gonadotropic hormones, the decreased levels of LH and FSH have also been detected. From the ABO system phenotype groups A(II) group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between the women with malignant uterine tumor in the reproductive age. O (I) phenotype group was the most frequent in case of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women with uterine malignant tumors. Conclusions: Hormonal imbalance creates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proliferation of uterine tissues and hence causes the development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uterine tumors. The imbalance of the sex steroid and gonadotropic hormones in the blood of post-menopause women indicates on the genotoxic mechanism of cancer development on the background of age-related changes. A(II) group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between the reproductive age women with uterine malignant tumor, while O (I) group was the most frequent in case of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ERINE Body tumors HORMONES benign TUMOR malignant TUMOR blood ABO System
下载PDF
血清LAPTM4B-35及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徐鹏 于德洋 +2 位作者 董茹婷 王宁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74)和恶性组(n=86)。比较两组血清LAPTM4B-35、DKK1水平及低剂量超声造影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LAPTM4B-35、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达峰时间低于良性组(P<0.05),峰值强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LAPTM4B-35、DKK1、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是发生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APTM4B-35、DKK1、低剂量超声造影联合检测诊断肝恶性肿瘤的AUC为0.960,敏感性为89.53%,特异性为91.89%,优于其各自单独预测(Z两者联合-LAPTM4B-35=5.116、Z两者联合-DKK1=4.986、Z两者联合-达峰时间=4.657、Z两者联合-峰值强度=4.214,P<0.05)。结论肝肿瘤恶性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 Dickkopf相关蛋白1 低剂量超声造影 肝肿瘤 良恶性诊断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
3
作者 林丹桂 刘昌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肺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DCE-MRI...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肺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DCE-MRI扫描及病理检查。比较良恶性肺部肿瘤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血液回流常数(K_(ep))、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浆容积分数(V_(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分析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100例肺部肿瘤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41例良性肿瘤,59例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的K^(trans)、K_(ep)均比良性肿瘤组高(P<0.05)。两组V_(e)、V_(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K^(trans)、K_(ep)单独及联合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0.872、0.945,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当K^(trans)、K_(ep)分别为0.525 min^(-1)、0.920 min^(-1)时,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且二者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较高,可通过检测其K^(trans)、K_(ep)值来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良恶性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容积转运常数 血液回流常数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4
作者 张英萍 钟于丽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恶性病变(恶心组)及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各40例,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定血清AFP、GGT水平,分析其对肝脏...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恶性病变(恶心组)及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各40例,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定血清AFP、GGT水平,分析其对肝脏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弹性硬度评分及血清AFP、GGT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弹性成像弹性硬度评分、S1S2指数联合血清AFP和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50%,均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AFP、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甲胎蛋白 γ- 谷氨酰转肽酶 肝脏良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秦沛怡 宋永蕾 谭兆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290-1296,共7页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常用治法有补肾生髓法、健脾养血法、解毒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疏肝调肝法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临床研究中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较少,...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常用治法有补肾生髓法、健脾养血法、解毒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疏肝调肝法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临床研究中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较少,中医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客观依据与规范;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与西医治疗的结合应用还不够充分;关于中医药抗化疗后骨髓抑制在细胞、分子微观水平方面的研究有一定进展,但由于中药方剂成分复杂,明确具体机制存在较大困难,联合用药的协同效应以及治疗效果的科学证据还相对不足。今后,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应用前景,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深入研究中医药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化疗 恶性肿瘤 补肾生髓法 健脾养血法 解毒活血法 益气养阴法 疏肝调肝法
下载PDF
血管与导管选择对PICC置管引发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尹红梅 边志衡 夏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1220-1221,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PICC置管的血管与导管选择,探讨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336例恶性肿瘤病人应用B/BRAUN单腔导管,"可分裂"穿刺针355型173例,257型163例分别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进行观... 目的:通过比较PICC置管的血管与导管选择,探讨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336例恶性肿瘤病人应用B/BRAUN单腔导管,"可分裂"穿刺针355型173例,257型163例分别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头静脉病人>50%出现并发症,其中30%出现中途拔管;贵要静脉<10%出现并发症,90%完成治疗计划;颈外静脉2例因固定不妥导致导管脱出。结论:在非高速度滴注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管径的导管;对血管的选择应当首选责要静脉,优选右侧,穿刺点最好过肘关节,其次选择颈外静脉优选右侧;选择PICC置管操作应慎重,操作之前做好详细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导管与血管选择 恶性肿瘤 并发症
下载PDF
12例肝内邻近大血管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报道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宽生 黄建生 +2 位作者 丁钧 欧霞 董家鸿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681-1682,1684,共3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位于肝内大血管旁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对12例位于大血管旁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观察,记录RFA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定期进行肝功、CT、AFP的随访观察,了...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位于肝内大血管旁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对12例位于大血管旁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观察,记录RFA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定期进行肝功、CT、AFP的随访观察,了解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平稳安全完成治疗,普通并发症和一般RFA治疗相似,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彩超及CT复查均未发现临近血管有明显损伤;增强CT复查一次RFA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91.7%,APF术后全部降低,有1例乳腺癌肝转移病人在射频消融治疗3个月内肝脏其他部位发现新病灶,3~6个月内有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和1例出现其他肝叶转移,1例在1年内出现肿瘤肝脏其他部位转移.结论 RFA治疗位于肝内大血管旁这一特殊部位肿瘤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肿瘤 血管
下载PDF
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98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鲍天辉 王岳君 +2 位作者 韩彪 方威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8例初诊为STUMP(16例)和留有备注的子宫平滑肌肿瘤,以确诊的2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8例初诊为STUMP(16例)和留有备注的子宫平滑肌肿瘤,以确诊的2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及40例富于细胞平滑肌瘤(cellular leiomyoma,CLM)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98例的细胞密度、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坏死等重新观察、分类诊断。分析LMS、CLM及STUMP组肿瘤p53、p16、Ki-67表达特点及差异性、间质血管特征,探讨良恶性鉴别诊断综合指标。结果经重新诊断,98例分别归为LMS 2例、STUMP 7例、CLM 62例、平滑肌瘤(leiomyoma,LM)21例,非典型平滑肌瘤(atypical leiomyoma,ALM)3例和核分裂活跃的平滑肌瘤(mitotically active leiomyoma,MAL)3例。除外CLM与LM之间,p53表达在LMS、CLM、STUMP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表达在LMS、CLM、STUMP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Ki-67增殖指数在LMS、STUMP、CLM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在CLM、STUMP、LM内无统计学意义。肿瘤间质内有厚壁血管丛状(≥3个)生长在LMS、CLMS、TUMP、LM组分别占0(0/30)、74.5%(76/102)、42.86%(3/7))和80.95%(17/21)。结论 STUMP临床较罕见,把握好三个主要诊断标准,结合是否浸润、间质血管特点及p53、p16和Ki-67的表达等,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恶性潜能未定 平滑肌肿瘤 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利 洪睿霞 +4 位作者 黄泽君 罗丽 张艳林 邓和军 李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5例患者共计233个肝脏肿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鉴别肝脏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块的...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5例患者共计233个肝脏肿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鉴别肝脏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块的弹性评分为(4.13±0.56)分,较良性肿块的弹性评分[(2.20±0.71)分]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9%、92.1%和89.7%,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9%、87.3%和87.6%,二者对肝脏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恶性肿块方面价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弹性成像 肝脏肿块 良恶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成香 刘亚斌 +2 位作者 朱小虎 游岚岚 苟博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6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46%(83/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1.67%(88/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4.79%(91/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但三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对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良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 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下兔肝脏血管旁VX2肿瘤模型制作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仁均 林征宇 +4 位作者 李跃明 陈锦 郑慧 宋倩倩 吴晨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5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引导下经皮兔肝脏血管旁VX2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3只,在1.5T磁共振引导下经皮穿刺将VX2肿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大血管旁,接种后2周行磁共振扫描。结果 11只兔肝肿瘤均种植成功,其中1只出现针道种植,均无...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引导下经皮兔肝脏血管旁VX2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3只,在1.5T磁共振引导下经皮穿刺将VX2肿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大血管旁,接种后2周行磁共振扫描。结果 11只兔肝肿瘤均种植成功,其中1只出现针道种植,均无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磁共振引导下兔肝血管旁肿瘤种植是一种微创、有效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 VX2肿瘤 肝脏
下载PDF
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宗贵 陶然 +2 位作者 陈颖 张磊 亓久德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2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95例肺微小结节患者CT影象学资料,依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恶性病变,对照组良性病变。对比两组CT血管征诊断的敏感性差异、病变类型与CT血管征分型... 目的研究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95例肺微小结节患者CT影象学资料,依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恶性病变,对照组良性病变。对比两组CT血管征诊断的敏感性差异、病变类型与CT血管征分型间的关系、不同时点动态增强CT值、PH、SPH/PPH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血管征阳性者CT平扫、动态增强30s、90s、180s、300s、480s CT值与对照组CT平扫、各时点动态增强CT值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血管征阳性者动态增强CT特征性参数中,PH、SPH/PPH与对照组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微小结节CT血管征有辅助诊断意义,可以指导临床判定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征 肺微小结节 良恶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付华伟 刘发生 +1 位作者 冯晓曦 江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6期994-996,共3页
目的探讨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肝脏肿瘤患者93个病灶的临床诊断资料,对肝脏不同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有89个超声造影结果准... 目的探讨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肝脏肿瘤患者93个病灶的临床诊断资料,对肝脏不同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有89个超声造影结果准确,诊断率为95.7%。在93个肝脏肿瘤病灶中,有78个恶性肿瘤病灶,有15个良性肿瘤病灶。超声造影回声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消退快慢和增强快慢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中,有肝转移癌(metastatic liver carcinoma,MLC)病灶26个,有肝细胞癌(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HCC)病灶52个,HCC和MLC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均匀度上差异明显(P<0.05),在增强快慢和消退快慢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良恶性肿瘤 超声造影检查
下载PDF
不同b值和血流灌注对肝恶性肿瘤DWI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强 吴梅 +1 位作者 魏新华 江新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b值和血流灌注对肝脏恶性肿瘤瘤体不同血供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肿瘤24例,根据肿瘤血供不同分为富血供组与乏血供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不同b值对... 目的探讨不同b值和血流灌注对肝脏恶性肿瘤瘤体不同血供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肿瘤24例,根据肿瘤血供不同分为富血供组与乏血供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不同b值对ADC值的影响。结果富血供组21处,乏血供组29处,富血供肿瘤组ADC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各b值下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b=200s/mm^2时ADC值高于b=600s/mm^2和b=1100s/mm^2时ADC值;乏血供组ADC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但各b值下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b值时,富血供病灶的血流灌注对ADC值的影响较明显;乏血供病变的血流灌注对ADC值的影响不明显,这种影响与b值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恶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敏感系数 血流灌注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相干对比造影成像观察兔肝VX2肿瘤血管影像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翔 杜文华 +2 位作者 杨未晓 李陶 熊秀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相干对比造影成像技术 (CCI)检测肿瘤特征性血供的价值。方法 选用肝VX2肿瘤模型兔 8只 ,利用Sequoia5 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以相干对比成像模式观察自制声学造影剂注射后肿瘤血管影像的动态增强变化。同时 ,利用血管铸型方... 目的 探讨相干对比造影成像技术 (CCI)检测肿瘤特征性血供的价值。方法 选用肝VX2肿瘤模型兔 8只 ,利用Sequoia5 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以相干对比成像模式观察自制声学造影剂注射后肿瘤血管影像的动态增强变化。同时 ,利用血管铸型方法 ,建立兔肝VX2肿瘤血管三维构筑模型。结果 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大致可分为 3个时相 ,即动脉相、门静脉相、肝实质相。其中 7只肿瘤兔在动脉相出现了特异性的肿瘤血管增强 ,肿瘤区见强回声网络状血管结构显影。血管铸型可清晰显示肿瘤周边的滋养动脉包绕并伴有分支伸入肿瘤内 ,肿瘤内密集、紊乱、吻合丰富的动脉网也显示清晰。结论 通过血管铸型技术可为超声造影所见的特征性图像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 ;CCI技术可观察到特征性的肿瘤血管增强影像 ,提高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对比造影成像 肝VX2肿瘤 血管铸型
下载PDF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联合血清学检测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闫珊玲 卢强 +1 位作者 郑红 郑研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与血清学检查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的肝脏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行血清学检测和超声造影TIC定量检测,并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分析两组之间所测...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与血清学检查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的肝脏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行血清学检测和超声造影TIC定量检测,并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分析两组之间所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ROC曲线的构建和比较。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05例,恶性肿瘤组89例,良性肿瘤组116例。恶性肿瘤组的血清学指标甲脂蛋白含量和超声造影峰值强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AFP含量,超声造影峰值强度的曲线面积分别为82.7%,78.8%,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91.8%。结论血清学指标和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分析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而两者联合诊断的预测曲线则提示,血清学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效能明显优于二者的单独诊断效能,有望成为临床上一种无创精确简便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时间-强度曲线 血清检测 联合诊断
下载PDF
现代医学背景下建构恶性肿瘤中医病机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淼 狄舒男 +1 位作者 周妍妍 桑希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311-1315,1321,共6页
当前中医界多从“痰”“虚”“瘀”探讨恶性肿瘤的病机,忽略了恶性肿瘤的本质特点。本文借鉴现代医学中恶性肿瘤的概念及病理认识,结合中医理论体系内容,认为恶性肿瘤本质为精变,核心病机有二:一是恶性肿瘤的功能病机为精变蓄积、侵蚀... 当前中医界多从“痰”“虚”“瘀”探讨恶性肿瘤的病机,忽略了恶性肿瘤的本质特点。本文借鉴现代医学中恶性肿瘤的概念及病理认识,结合中医理论体系内容,认为恶性肿瘤本质为精变,核心病机有二:一是恶性肿瘤的功能病机为精变蓄积、侵蚀增长、血脉壅盛、功能损伤、正气消耗;二是恶性肿瘤的物质病机为“正气”有余、恶性肿瘤物质的生产、气血的偏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医 病机 痰瘀互结 癌变 血脉壅盛 癌物质 正气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对比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吕品 李培英 张菊侠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0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大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值,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对HCC的血流显示率为88.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血流显示率为68.0%,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明显较高(P<0.05);2种检测方法在MLC,HHA的血流显示率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各类型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的肝脏良恶性病变Vmax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肝癌的RI均要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5),但2种检测方法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肝肿瘤,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也能较好地区分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 肝肿瘤 血流分级 良恶性病变
下载PDF
声学造影剂及二次谐波成像在肝癌中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天明 刘翠红 +3 位作者 袁爱力 李朝龙 陈述元 吴凤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微气泡型声学造影剂及二次谐波成像在肝癌中的应用特点。方法:22例肝癌病人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后(剂量0.5~1.0ml)行基波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及二次谐波成像检查。二次谐波成像用1.7/3.4MHz(A... 目的:探讨微气泡型声学造影剂及二次谐波成像在肝癌中的应用特点。方法:22例肝癌病人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后(剂量0.5~1.0ml)行基波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及二次谐波成像检查。二次谐波成像用1.7/3.4MHz(ATL-HDI5000)或1.8/3.6MHz(HP5500)。结果:肝动脉期肝脏多数无明显增强,少数病灶内出现斑点状回声增强,门静脉增强后肝组织才明显增强,但肿瘤组织增强不明显。增强后有利于低回声病灶的显示而对高回声病灶或中高混杂回声病灶显示无益。增强后可显示更多的瘤血管。彩色多普勒成像增强程度不及二次谐波成像,但结果相似。结论:微气泡型声学造影剂主要反映肝组织总体供血量的变化,相对于正常肝组织来说肝癌总是少血管的。造影剂及谐波成像可以改善血管的显示,谐波成像的组织定征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造影剂 二次谐波成像 肝癌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明 黎昕 +2 位作者 代海洋 陈康胤 邓凯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CT灌注成像,观察并总结CT灌注成像的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在良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CT灌注成像,观察并总结CT灌注成像的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在良恶性肝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肝脏肿瘤患者的BF值为(329.15±52.11)m L·100 g-1·min-1,恶性肝脏肿瘤患者的BF值为(435.05±41.05)m 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肝脏肿瘤患者的HPI值为0.24±0.05,恶性肝脏肿瘤患者的HPI值为0.6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9.29%,特异度为87.50%,敏感度为90.63%。结论 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良恶性肝脏肿瘤 CT灌注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