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其影像学征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曲博 石向明 +2 位作者 冯长明 官皓天 贺亚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选取150例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病理、CT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选取150例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病理、CT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MRI检查对椎体压缩骨折的检出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MRI检查对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MRI影像征象特点。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5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96例恶性,有54例良性。CT检查结果显示,恶性87例,良性42例,误诊12例,漏诊9例。MRI检查结果显示,恶性75例,良性50例,误诊4例,漏诊21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MRI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2、0.85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为90.63%,高于MRI检查的78.13%(P<0.05),特异度为77.78%,低于MRI检查的92.59%(P<0.05)。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MRI影像征象均以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椎旁软组织影、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充气征、双边征为主,其中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的出现率为74.07%,高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5.21%(P<0.05)。结论CT、MRI对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均较高,其中CT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较高,而MRI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特异度较高,另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可作为鉴别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的关键征象,临床可结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症状表现及CT、MRI影像特点对其进行诊断,以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良恶性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征象 鉴别价值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临床应用35例报告) 被引量:11
2
作者 滕皋军 何仕成 +5 位作者 郭金和 邓钢 方文 朱光宇 李国照 丁惠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在治疗椎体肿瘤和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用PVP术治疗 3 5例 48个椎体病变 ,包括椎体恶性肿瘤 2 2例、压缩性骨折 8例、椎体血管瘤 3例、骨髓瘤 1例和其它病变 1例。PVP在C臂X线机或C臂X线机与C...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在治疗椎体肿瘤和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用PVP术治疗 3 5例 48个椎体病变 ,包括椎体恶性肿瘤 2 2例、压缩性骨折 8例、椎体血管瘤 3例、骨髓瘤 1例和其它病变 1例。PVP在C臂X线机或C臂X线机与CT组合机监视下进行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用量为 2~ 8ml。随访时间为 1~ 12个月 ,平均 (7.5±4.2 )个月。结果 :PVP对椎体良恶性镇痛有效率达 94.2 9% ,其中完全缓解 (CR)为 71.43 %(2 5 / 3 5 ) ,部分缓解 (PR)为 2 2 .86% (8/ 3 5 )。无一例出现PVP后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 恶性肿瘤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介入肿瘤摘除术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成建 李永东 +3 位作者 顾一峰 吴春根 李明华 宋红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4-919,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介入肿瘤摘除术(ITR)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4例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PVP联合ITR治疗。局麻下,14 G穿刺针及导管穿入椎体,经椎弓根送入工...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介入肿瘤摘除术(ITR)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4例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PVP联合ITR治疗。局麻下,14 G穿刺针及导管穿入椎体,经椎弓根送入工作套管并连续扩张穿刺通道,直到最后一个工作套管进入椎弓根近端。接着经工作套管送入骨髓核钳行椎体肿瘤摘除。最后经工作套管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及每年跟踪并收集数据。结果 24例中23例患者成功施行了PVP和ITR术,技术成功率为95.8%(95%CI:87%,105%)。最终随访临床评估显示,20例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疼痛完全消失13例,疼痛减轻7例),疼痛缓解率87%(95%CI:72%,102%)。19例神经压迫症状好转,其中完全康复9例,好转10例,神经压迫症状好转率为83%(95%CI:66%,99%)。结论 PVP联合ITR是介入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恶性 神经压迫 介入肿瘤摘除
下载PDF
骨质疏松与恶性肿瘤转移致椎体压缩性骨折MRI、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1
4
作者 邬晓勇 毕文志 +1 位作者 崔翔 李佳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27-732,共6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与恶性肿瘤转移后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MRI、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多发压缩性骨折患者236例,纳入经骨密度仪器检测(T值≤-2.5)、X线片等影像...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与恶性肿瘤转移后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MRI、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多发压缩性骨折患者236例,纳入经骨密度仪器检测(T值≤-2.5)、X线片等影像学证实为椎体骨质疏松改变并伴有压缩性骨折且具有完整CT、MRI影像资料的患者25例,以及经PET-CT、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并引起压缩性骨折且具有完整CT、MRI影像资料患者15例。其中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组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43~86岁,平均67.1岁。恶性肿瘤转移椎体致压缩性骨折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4~73岁,平均56.3岁。重点观察两组受累椎体为连续性或跳跃性、椎体受累范围及附件有无受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形状(楔形变、双凹形、扁平形)及椎体后缘情况、椎体信号特点(椎体终板下、椎体中央带、椎体后部)、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情况。结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时,CT通常为多个连续椎体受累且基本不伴有椎体附件受累,以前柱1/3楔形变常见;MRI多呈椎体终板下或椎体中央带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椎间盘通常压缩改变,椎体后角通常无异常。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引起压缩性骨折时,CT通常显示多个跳跃性椎体受累且伴有椎体附件受累明显,骨折线偶可见,椎体以前中柱2/3楔形变并伴有后缘局部膨隆改变;MRI多呈椎体中央带或附件区T1WI、T2WI混杂信号骨质破坏并伴有椎体后缘局部膨隆,椎间盘通常无受累。结论骨质疏松及恶性肿瘤椎体转移后所致压缩性骨折在MRI、CT表现各具特异性,区别二者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恶性肿瘤转移 影像学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良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鉴别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荣仁 杨振海 +2 位作者 尹智 华锐 廉宗澂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6-779,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MRI表现及其与转移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和 2 0例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 (矢状位、横轴位 )。分析... 目的 探讨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MRI表现及其与转移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和 2 0例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 (矢状位、横轴位 )。分析两者引起的压缩骨折MRI征象 ,包括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及信号改变、椎间盘增厚、椎体内真空现象和椎旁软组织形态。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两者在椎体和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体内真空现象、椎旁软组织形态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形态及信号 ,与转移瘤之间有显著差异 ,大多能对二者做出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转移瘤性骨折 MRI 鉴别诊断 老年人 诊断 X线平片
下载PDF
MRI扩散加权成像应用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英伟 康鹏 +2 位作者 邓纯博 潘诗农 郭启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599-604,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2015年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Elsevier、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索关...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2015年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Elsevier、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索关于MRI DWI中应用ADC值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中英文文献,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信息。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5篇,研究病灶椎体共计804节,其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424节,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380节。应用Q检验和I2进行异质性检验,对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文献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数标准差(SMD)=-2.407,95%可信区间(CI)=-2.955^-1.860,P=0.000]。结论DWI-ADC值有助于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椎体压缩骨折 恶性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b值DWI序列扩散系数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齐鑫 宁燕 +2 位作者 黄维 张庆娟 王建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多b值DWI序列扩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行DWI检查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46)和恶性组(n=44),均有完整DWI序列扫描结果,对比不同b值条件下CR、CNR、ADC值差异... 目的探讨多b值DWI序列扩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行DWI检查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46)和恶性组(n=44),均有完整DWI序列扫描结果,对比不同b值条件下CR、CNR、ADC值差异,并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比不同b值对应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组、恶性组CR、CNR、ADC值均随b值上升而下降,但仅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b值为300、400、500、600、700、800 s/mm^2时,其AUC值分别为0. 871、0. 784、0. 711、0. 581、0. 621、0. 539,b值为3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 95%、95. 45%、91. 11%、95. 23%、87. 50%。结论 DWI序列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一定价值,取b值300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b值 DWI序列 ADC值 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MRI影像学特点及良恶性鉴别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超 路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目的总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MRI影像学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基准对患者CT及MRI征象进行统计,并明确良性与恶性椎体压缩... 目的总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MRI影像学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基准对患者CT及MRI征象进行统计,并明确良性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CT、MRI征象差异。结果 5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18例为良性、32例为恶性。CT与MRI征象均以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为主。其中良性与恶性患者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等征象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77.8%(14/18)的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出现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显著高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出现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为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CT与MRI征象,其中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可作为鉴别良性及恶性椎体压缩骨折关键征象,利于椎体骨折病变性质的判定,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CT MRI 良恶性鉴别
下载PDF
骨质疏松与恶性骨质破坏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CT磁共振成像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9
作者 方培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究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恶性骨破坏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临床诊疗证实为骨质疏松及恶性骨质破坏致脊椎骨折的患者76例,分为2组:A组(骨质疏松改变并伴有压缩性... 目的探究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恶性骨破坏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临床诊疗证实为骨质疏松及恶性骨质破坏致脊椎骨折的患者76例,分为2组:A组(骨质疏松改变并伴有压缩性骨折,36例),B组(恶性骨破坏致压缩性骨折,40例)。对比2组患者椎体、椎间盘、附件、软组织肿块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B组骨折以跳跃性椎体受累为主,A组骨折以连续性椎体受累为主,A组椎间盘压缩、增宽均高于B组(P<0.05),B组椎旁附件受累数目、软组织肿块数目均高于A组(P<0.05)。A组CT结果显示其密度下降明显,无明确骨折线,楔形变椎体后角无异常改变,。MRI结果显示其呈椎体终板下或椎体中央带T_(1)WI稍低T_(2)WI稍高信号。B组CT可见明确骨质破坏,骨折线偶可见。MRI结果显示椎体中央带或附件区T_(1)WI、T_(2)WI混杂信号骨质破坏、抑脂呈中等信号改变,T_(1)WI低信号,T_(2)WI低信号。结论CT联合MRI检查可有效鉴别骨质疏松或恶性骨质破坏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恶性骨破坏 椎体压缩性骨折 CT MRI 影像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单发椎体良恶性骨折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玖明 吴永峻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价值,提高单发椎体良恶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0例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资料,分为良性组(30例,因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其中有5例有恶性肿瘤病史),恶性组(20例,转...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价值,提高单发椎体良恶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0例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资料,分为良性组(30例,因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其中有5例有恶性肿瘤病史),恶性组(20例,转移瘤引起,其中5例无明确原发肿瘤病史,2例有明确的外伤病史),所有的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所有病例b=1000s/mm2),并测量ADC值及分析ADC图。结果良恶性压缩性骨折ADC平均值分别为(1.8±0.312)×10-3mm2/s、(1.3±0.241)×10-3mm2/s;ADC图良性病椎颜色变深呈红色,恶性病椎颜色变浅呈黄、绿色。结论当DWI应用于单发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时,通过测量ADC值及分析ADC图,能较敏感地检出及判断骨折的病因,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的鉴别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良性 恶性 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
下载PDF
MRI和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传朝 康子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6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诊断中MRI和C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MRI和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良性骨折中69例患者中82个椎节中椎体形态主要以楔形为主,椎体后... 目的探讨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诊断中MRI和C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MRI和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良性骨折中69例患者中82个椎节中椎体形态主要以楔形为主,椎体后缘多见成角畸形。而39例恶性骨折中,47个椎节中椎体形态以倒楔形最为多见;椎体后缘成角畸形少见、多见为后缘膨隆;椎弓根正常形态改变;椎管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良性骨折69例中,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占67例,CT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椎体及小梁密度增高、附件骨出现骨折线、骨折碎片侵入椎管、椎体前后缘出现双边征或骨皮质断裂、椎体内出现明显的骨折线。恶性压缩性骨折39例CT影像表现主要包括椎体软组织病变侵入椎管、椎体边缘发现软组织肿块影、椎体的高度下移、骨质破坏区可见软组织密度影。CT诊断良性脊柱压缩骨折准确率高于恶性骨折准确率(P<0.05)。结论 MRI和CT对于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病因的诊断都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脊柱压缩骨折l良恶性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化学位移成像在良性与恶性椎体骨折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训平 张梅舜 +1 位作者 翟锦添 邹家基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8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40例良恶性椎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40例良恶性椎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采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高于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进行诊断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的漏诊率及误诊低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够降低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椎体骨折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化学位移成像在良恶性椎体骨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翟锦添 刘准液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161-163,210,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化学位移成像(CSI)在良恶性椎体骨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椎体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化学位移成像的检...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化学位移成像(CSI)在良恶性椎体骨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椎体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化学位移成像的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于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斩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定性分析方面:CSI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0%、91.67%、46.43%,经双尾检测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鉴别诊断则分别为57.5%、75.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上:CSI鉴别诊断良恶性上发现良恶性患者的IP/OP信号强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在鉴别诊断良恶性上发现ADC值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良恶性椎体骨折早期鉴别诊断中采用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医师获取准确的信息,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椎体骨折 MRI 化学位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CT在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晓彧 丁军 《现代科学仪器》 2022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鉴别中DWI与CT的应用。方法:对52例健康者、46例良性骨折患者、64例恶性骨折患者,分析磁共振DWI与CT影像资料。结果:良性组、恶性组DWI信号表现构成比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良性组、... 目的:研究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鉴别中DWI与CT的应用。方法:对52例健康者、46例良性骨折患者、64例恶性骨折患者,分析磁共振DWI与CT影像资料。结果:良性组、恶性组DWI信号表现构成比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良性组、恶性组ADC值均升高(P<0.0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ADC值均降低(P<0.05)。与良性诊断准确率95.65%比较,CT诊断恶性准确率65.63%降低(P<0.05)。联合诊断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磁共振DWI成像技术、CT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良恶性鉴别 磁共振弥散加权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下载PDF
评价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学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椎体良性压缩骨折患者840例及椎体恶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对其应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椎体良性压缩骨折患者840例及椎体恶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对其应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后,进行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均会出现高、等、低或混杂信号,检出率为100%;而良性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明显高于恶性病灶。结论: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不仅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在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 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磊 葛延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7期26-27,45,共3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例椎体骨折住院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26例和良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椎体DWI扫查,比较两组ADCle、ADCli、AD... 目的:观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例椎体骨折住院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26例和良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椎体DWI扫查,比较两组ADCle、ADCli、ADCla、de、di、da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两组信号特点,并计算ADCle和de以比较两组椎体骨折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良性组为低信号,恶性组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良性组ADC值、ADCle、ADCli、ADCla、de、di、da值均明显高于恶性组(P<0.05)。两组ADCle和de的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结论:DWI在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鉴别 椎体骨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17
作者 黄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骨肌系统疾病椎体良恶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变性质将53例良恶性椎体病变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均行脊柱常规检查、增强扫描及DWI。观察比较两组椎体骨折于DWI上的信号改变。结果两组椎体骨折...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骨肌系统疾病椎体良恶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变性质将53例良恶性椎体病变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均行脊柱常规检查、增强扫描及DWI。观察比较两组椎体骨折于DWI上的信号改变。结果两组椎体骨折于DWI上的信号改变均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且于高信号和等信号表现上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组病变椎体ADC值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DWI信号变化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的符合率较高,而ADC值区别椎体病变阴性或阳性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但不可作为唯一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DWI 椎体骨折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下载PDF
DWI联合血清CA125,TNF-α,IL-23在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中的价值
18
作者 占传家 王君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良恶性椎体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3例145椎体,其中骨折疏松性脊柱...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良恶性椎体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3例145椎体,其中骨折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62例89椎体(良性组),骨转移瘤型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41例56椎体(恶性组),均给予MRI常规及DWI序列扫描,同时检测血清CA125,TNF-α,IL-23水平。结果恶性组椎体后边缘膨隆、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比例分别为58.93%、91.07%和87.50%,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二组椎体楔形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椎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92±0.23)×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椎体(P<0.05);恶性组血清CA125、TNF-α、IL-23分别为(44.49±13.35)U/L、(20.02±8.92)pg/ml和(70.39±21.10)pg/ml,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ADC值联合血清CA125,TNF-α,IL-23诊断恶性椎体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P<0.05,明显高于其他指标(P<0.05),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50%和88.40%。结论DWI序列ADC值联合血清CA125、TNF-α、IL-23诊断良恶性椎体骨折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糖类抗原125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3 良性 恶性 椎体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