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quare wave manoeuvre for apogeotropic variant of 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in neck restricted patients
1
作者 Dario A.Yacovino Estefania Zanotti +1 位作者 Karen Roman Timothy C.Hain 《Journal of Otology》 CSCD 2021年第2期65-70,共6页
Objective:We aimed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apogeotropic variant of 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 BPPV-AG)in a cluster of patients with restrictive neck movement disorders an... Objective:We aimed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apogeotropic variant of 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 BPPV-AG)in a cluster of patients with restrictive neck movement disorders and a new therapeutic manoeuvre for its management.Methods:In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ases from an ambulatory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patients with HC BPPV-AG in combination with neck movement restriction that prevented any classical manual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or who were refractory to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oeuvres,were treated with a new manoeuvre comprised of sequential square-wave pattern of head and body supine rotations while nystagmus was being monitored,until either an apogeotropic to geotropic conversion or resolution of the nystagmus was observed.Results:Fifteen patients were studied.All but one[14/15 cases]showed a positive therapeutic response to the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in a single session.In two cases,a direct relief of vertigo and elimination of nystagmus was observed without an intermediate geotropic phase.Although in three patients the affected ear was not initially identified,it was ultimately identified and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the square wave manoeuvre in all of them.Conclusions:The square-wave manoeuvre is an alternative for HC BPPV-AG treatment in either cases with neck restriction,where the affected side is not well identified at the bedside or when other manoeuvres fail to resolve the HC BPPV-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Horizontal canal Cupulolithiasis treatment
下载PDF
Comparisons of Supine Roll Test and Alternative Positional Tests in HC-BPPV Lateraliz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Geeta KOJU Dan BING +7 位作者 Liang-qiang ZHOU Zhong-yao MAO Yan-ling TAO Qing-guo CHEN Jin CHEN Yun LIU Ting TONG Han-qi CH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2年第3期613-619,共7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ine roll test(SRT)and alternative positional tests(APTs)including the bow and lean test(BLT),pseudo-spontaneous nystagmus(PSN),and lying down...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ine roll test(SRT)and alternative positional tests(APTs)including the bow and lean test(BLT),pseudo-spontaneous nystagmus(PSN),and lying down nystagmus(LDN)to identify the affected side in 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Methods In our prospective study,we performed a testing profile(PSN,BLT,LDN,SRT)on 59 HC-BPPV patients using videonystagmography.We compared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these tests in HC-BPPV lateralization.Data from 30 healthy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When performing positional tests,the elicited nystagmus coinciding with Ewald’s second law was defined as a“positive response”.In 44 patients with geotropic nystagmus,the rates of positive response in LDN,PSN,and BLT were 22/44(50%),19/44(43%),and 18/44(41%),respectively,while in 15 patients with apogeotropic nystagmus,the positive response rates of these three tests were 10/15(66.7%),9/15(60%),and 4/15(27.00%),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of LDN(54.3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SN(47.37%)and BLT(38.60%)but lower than that of SRT(89.47%).Notably,the accuracy rate of PSN(71.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APTs.In 6 patients with symmetrical nysgtamus during the roll test,5 patients showed a positive response in both LDN and BLT(83.34%),whereas 4 patients showed a positive response in PSN(66.67%).Conclusion All positional tests are helpful for determining the affected side of HC-BPPV,but SRT carries the highest accuracy of lateralization followed by P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seudo spontaneous nystagmus bow and lean test lying down nystagmus supine roll test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七年大数据回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兴健 杜一 +3 位作者 王郁 任丽丽 郭维维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数据库中眩晕患者458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BPPV诊断患者5883例,根据其类型分类,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首诊BPPV类型、复诊BPPV类型等信息。使用Python 3.7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3909例,男性1974例,50~59岁人群BPPV患者最多,且各BPPV类型中,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所有眩晕患者位置性试验(+)阳性率为12.8%。不同类型BPPV比例中后管BPPV比例为64.5%,水平管BPPV比例为30.9%。有1092例BPPV复诊记录,首次诊断BPPV至复诊阴性有411例,234例患者BPPV类型在2~6次的就诊过程中有改变,BPPV类型转换比较常见的是左右耳PC-BPPV之间变化(71例)。结论本研究大数据显示,BPPV患者主要分布在50岁左右人群,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LC-BPPV患者比例远高于前期研究数据,约占所有BPPV患者的30.9%。在长期随访中,除大部分患者的BPPV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外,主要的耳石变化存在后管侧别之间、后管与水平管之间进行转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数据分析 随访 干预
下载PDF
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4
作者 赵义纯 任扬 +1 位作者 王笑寒 陆曙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23-826,共4页
目的 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后半规管BPPV痰瘀互阻证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西... 目的 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后半规管BPPV痰瘀互阻证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另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14 d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优(P<0.05)。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痛、乏力不良反应。结论 对老年后半规管BPPV痰瘀互阻证患者采取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当归芍药散 老年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 痰瘀互阻证
下载PDF
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谷李欣 马孝宝 +4 位作者 金玉莲 陈向平 郑贵亮 杨军 陈建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HC-BPPV患者49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时间分为短病程组33例和长病程组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Barbecue或Gufoni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复位后7~10 d进行复诊,复位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复位前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结果 复位前后,长病程组DHI总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长病程组DHI-F评分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长病程组DHI-F评分、DHI-P评分、DHI-E评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后,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与复位前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越大,残余症状可表现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病程 耳石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与主诉症状关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晴 邓巧媚 +4 位作者 刘瑶 温超 刘强 黄晓邦 陈太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30-1133,1138,共5页
目的分析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位置性眩晕主诉特征,以及主诉症状与BPPV责任半规管定位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2022年2-3月因位置性眩晕就诊于该院患者100例完成详细病史问卷调查,以视频眼震图位置试验进行BPPV客观定位诊... 目的分析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位置性眩晕主诉特征,以及主诉症状与BPPV责任半规管定位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2022年2-3月因位置性眩晕就诊于该院患者100例完成详细病史问卷调查,以视频眼震图位置试验进行BPPV客观定位诊断,分析确定诊断BPPV与病史主诉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以坐起-躺下、左右翻身为眩晕主要主诉者分别为39、56例,两者分辨不清5例;位置试验阳性75例,其中BPPV确定诊断63例,其他前庭周围性眩晕12例。分析63例确定诊断BPPV患者的主诉症状,以坐起-躺下眩晕确诊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7%和94.4%、5.6%和29.3%,以左右翻身眩晕确诊水平、垂直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70.7%、29.3%和5.6%。进一步分析63例BPPV患者其位置性眩晕的首发体位,以坐起-躺下者确诊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6.9%和55.6%、44.4%和23.1%,左右翻身者确诊水平、垂直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55.6%和76.9%、23.1%和44.4%。对30例可明确表述眩晕诱发较重体位侧别的BPPV患者进行分析,右侧位为较重侧13例,左侧位为较重侧17例,余33例对诱发眩晕的左右侧分别描述不清。结论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主诉症状中,“坐起-躺下”和“左右翻身”性眩晕主诉分别对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符合Ewald′s定律;而首发体位及症状较重的体位侧别,对BPPV责任半规管侧别定位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高。位置性眩晕患者主诉症状对BPPV快速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确定定位诊断要依靠位置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主诉症状 位置试验 眩晕 耳石 关系分析
下载PDF
Epley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7
作者 王凯健 陈雪生 +4 位作者 何颖颖 沈崇岭 陈蓉 丁树军 王威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3006-301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Epley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与单独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2012—2024年发表的文献,将单独Epley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Epley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与单独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2012—2024年发表的文献,将单独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者纳入对照组,而将Epley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者纳入研究组。运用Stata 16.0软件对有效率、复发率、DHI评分及VAS评分等4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Epley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相较于单独Epley手法复位可以改善患者的1周有效率(RR=1.19,95%CI:1.02~1.37)、1个月复发率(RR=0.37,95%CI:0.19~0.73)、DHI评分(SMD=-0.98,95%CI:-1.54~-0.42)及VAS评分(SMD=-1.21,95%CI:-1.45~-0.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周有效率、1个月有效率及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ley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BPPV患者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 倍他司汀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
8
作者 卢肖慧 蒋海娇 +1 位作者 季永红 付亚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三组治愈率[84.37%vs.81.82%vs.80.70%]、有效率[11.76%vs.10.91%vs.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0.01),BBS评分升高(P<0.01),三组VSI(23.19±3.88 vs.23.70±4.01 vs.23.46±3.92)、BBS评分(45.56±5.02 vs.45.14±4.98 vs.44.84±5.11)、DHI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状况,治疗颈部活动受限PC-BPP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后半规管 颈部活动受限 改良Epley手法复位 个体化
下载PDF
快速轴位滚转试验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杨盼 邢娟丽 +1 位作者 员艳宁 钱亦华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滚转试验(supine roll test,SRT)、低头-抬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BLT)和快速轴位滚转试验(rapid axial roll test,RART)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目的探讨传统滚转试验(supine roll test,SRT)、低头-抬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BLT)和快速轴位滚转试验(rapid axial roll test,RART)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SC-BPPV)责任半规管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SC-BPPV患者328例,根据不同的变位试验分为SRT组(113例)、BLT+SRT组(104例)和RART+SRT组(111例),BLT+SRT组和RART+SRT组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BLT或RART,第二阶段进行SRT。比较不同组别眼震引出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BLT/RART与SRT眼震引出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28例患者中,男95例,女233例,年龄18~86岁,平均(55.5±13.8)岁。RART+SRT组眼震引出率高于BLT+SRT组和SRT组(94.59%比81.73%比74.34%);RART+SRT组第一阶段眼震引出率、第二阶段SRT眼震引出率、责任半规管判定一致比例均高于BLT+S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责任半规管判定一致的患者进行复位治疗,BLT+SRT组痊愈率为92.59%(50/54),RART+SRT组为97.96%(96/98),两组痊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5,P=0.187)。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RART与SRT在眼震引出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致率达94.59%(Kappa=0.638,P<0.001)。结论RART具有加速度大、安全性好、眼震引出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诱发出HSC-BPPV特征性眼震,提高半规管定侧定位的准确性,为HSC-BPPV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优化的检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轴位滚转试验 传统滚转试验 低头-抬头试验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逯蕊芳 马龙 +2 位作者 刘莲花 黄增英 罗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PPV患者治疗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较低(68.36±13.14 vs 45.29±8.20)分。与治疗有效的BPPV患者相比,治疗无效的BPPV患者治疗后DHI评分较高(43.32±7.01 vs 67.89±14.0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病程≥3个月、有头部外伤史、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0%、25羟维生素D3[25-(OH)-D3]<30μg/L、同型半胱氨酸(Hcy)≥13μmol/L、嵴帽型、雌二醇(E2)<100 pmol/L的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DHI评分较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头部外伤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5-(OH)-D3、Hcy、疾病类型、E2为影响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主要因素。结论BPPV患者经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改善,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外伤史等均与眩晕残障现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SRM-IV眩晕诊疗系统 眩晕残障 相关因素 半规管轻瘫CP值 头部外伤
下载PDF
改良李氏复位法和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宏伟 潘秋兰 +4 位作者 徐静 徐少君 李胜 范丽琴 兰金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比较改良李氏复位法和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诊疗的PC-BPPV患者共128例患者分为两... 目的 比较改良李氏复位法和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诊疗的PC-BPPV患者共128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改良李氏复位法(64例)及Epley法(64例)复位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后1天、1周、1个月门诊复诊,观察疗效和复发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1天时,Epley法治愈率优于改良李氏复位法(P<0.05)。1周、1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李氏复位法和Epley法均为PC-BPPV的有效治疗方式。治疗方式的个性化选择,可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复位操作耐受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病(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治疗结果(Treatment Outcome) 复位(reduction) 后半规管(posterior canal)
下载PDF
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细康 金静君 +6 位作者 季晓林 叶华 严金柱 陈洁琼 张国来 王坤 刘慎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12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年龄50~80岁原发性BPPV(idiopathic BPPV,iBPPV)绝经妇女作为病例组,选取同年龄段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年龄50~80岁原发性BPPV(idiopathic BPPV,iBPPV)绝经妇女作为病例组,选取同年龄段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对腰椎正位(L1~L4)及股骨颈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T值表示。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成3个年龄段,分别对3个年龄段的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3个年龄段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8、-5.98和-3.33,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BPPV与BMD存在负相关性(r=-0.496,P<0.05)。结论绝经妇女iBPPV与BMD变化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对iBPPV诊断、治疗、预后评定和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绝经期 妇女 骨密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晓薇 孙敬武 +1 位作者 罗彬 张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震电图特征,通过体位试验确诊BPPV后,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震电图特征,通过体位试验确诊BPPV后,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再同法复位,并限制体位。结果 56例患者中,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41例,潜伏期为2.5±1.3s,其中5例患者无明显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22.9±16.4s,2例持续时间≥60s;诱发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15例,潜伏期为3.7±3.1s,眼震持续时间67.2±17.7s,其中2例持续时间≤60s。41例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中39例1次复位成功,首次复位治疗成功率为95.12%(39/41),其中2例眼震持续时间〉60s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有2例复位不成功。1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中,2例在首次左右侧头训练时即见眼震转化为水平向地,3例在2~4次随访时转化为水平向地;眼震转化后再行平卧侧头试验表现为,转向起初眼震为水平背地较弱侧时,其水平向地性眼震更明显,且眼震速度明显增快、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在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复位治疗过程中,翻滚复位法结合左右侧头训练及体位限制有助于复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眼震 治疗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智英 李颖 +1 位作者 邹静 李焰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收集521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占门诊眩晕和头晕患者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偏头痛的情况。结果521例患者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5.7%,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2.1%。其中男...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收集521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占门诊眩晕和头晕患者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偏头痛的情况。结果521例患者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5.7%,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2.1%。其中男性158例(30.3%),女性363例(69.7%),年龄20~93岁,平均(57.5±12.8)岁。右侧半规管受累323例(62.0%),左侧半规管受累187例(35.9%),双侧半规管受累11例(2.1%)。垂直半规管眼震潜伏期(3.22±2.37)s,持续时间(8.31±7.98)s;水平半规管眼震潜伏期(2.33±1.50)s,持续时间(14.77±11.40)s;垂直与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5例(2.9%)患者在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39例(7.5%)患者伴有偏头痛病史。结论BPPV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避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 半规管 眼震 偏头痛
下载PDF
按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田从哲 刘佳 +1 位作者 陈向红 李进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侧和分型,其中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38例,有28例接受Barbecue翻滚法治疗,10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Gufoni法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18例,采用Appiani法复位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3例,再按Barbecue翻滚法治疗或Gufoni法进行复位,方向不能转换者5例,按李氏复位法进行复位;每种方法循环复位2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周后,治愈33例(58.93%,33/56),有效16例(28.57%,16/56),无效7例(12.50%,7/56),总有效率为87.50%(49/56);3个月后治愈42例(75.0%,42/56),有效8例(14.29%,8/56),无效2例(3.57%,2/56),复发4例(7.14%,4/56),总有效率为89.29%(50/56)。结论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HC-BPPV,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手法复位
下载PDF
复位治疗椅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谭俊 于栋祯 +3 位作者 冯艳梅 杨光 时海波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评估复位治疗椅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SC-BPPV)的疗效。方法采用复位治疗椅辅助的Epley法治疗58例PSC-BPPV患者,观察首次治疗后一周、一个月... 目的评估复位治疗椅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SC-BPPV)的疗效。方法采用复位治疗椅辅助的Epley法治疗58例PSC-BPPV患者,观察首次治疗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首次治疗后一周(第1次随访)时,41例(70.69%,41/58)治愈,13例(22.41%,13/58)好转,4例(6.90%,4/58)无效,对17例未愈患者行第二次复位治疗,首次治疗后一个月(第2次随访)时,53例(91.38%,53/58)治愈,3例(5.17%,3/58)好转,2例(3.45%,2/58)无效,对5例未愈者立即行第三次复位治疗;首次治疗后三个月(第3次随访)时57例(98.28%,57/58)治愈,1例(1.72%,1/58)无效。结论复位治疗椅辅助治疗PSC-BPPV有效率达98.28%,无严重副反应,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眩晕复位治疗椅
下载PDF
口服敏使朗及改变睡姿减少耳石症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钱红 姜玉龙 +3 位作者 陈林 陆丽霞 刘亮贤 赵君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640-3642,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敏使朗合并改变睡姿对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减少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单侧耳后半规管BPPV老年患者的睡眠史,患者平均年龄(62.1±8.2)岁,均要求能确定优势侧睡姿。所... 目的研究口服敏使朗合并改变睡姿对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减少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单侧耳后半规管BPPV老年患者的睡眠史,患者平均年龄(62.1±8.2)岁,均要求能确定优势侧睡姿。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姿势和步态、眼球运动、Dix-Hallpike试验、仰卧侧头位试验等。117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三组,对照组35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治疗A组40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结合改变睡姿,治疗B组42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结合敏使朗及改变睡姿,分析三组复发率。结果 117例患者中,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4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43例。睡眠时,64例习惯右侧卧位,32例习惯左侧卧位,21例习惯仰卧位。在117例单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中,患耳与睡姿在同侧者80例,其中54例右侧,26例左侧;16例患耳与睡姿在不同侧,其中10例右侧卧位者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6例左侧卧位者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21例仰卧位患者中,14例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耳与同侧睡姿呈正相关(r=0.367,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复发率为31.43%,治疗A组患者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0%,治疗B组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9.52%,治疗A组和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耳与睡姿的偏侧性具有相关性,改变睡姿和联合口服敏使朗对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敏使朗 睡姿 复发率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佩珍 陈彦林 +2 位作者 马焱燚 陈志鹏 王冬青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析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旨在协助临床医生提高精准诊治。方法以眩晕问卷形式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1月接诊1200例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Semont复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析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旨在协助临床医生提高精准诊治。方法以眩晕问卷形式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1月接诊1200例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Semont复位法及Brandt-Daroff习服法,药物与心理辅助治疗。分析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结果 1200例BPPV患者中,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2;60-70岁年龄段发病多;症状仅表现为体位发作性眩晕,无基础病和合并症者多;诊断分型后半规管BPPV1012例(84.33%)、水平半规管BPPV162(13.50%)、上半规管BPPV0例(0.00%)、多个半规管BPPV26例(2.17%);耳石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首次复位有效率为88%。结论详细收集病史及临床特征,综合评估做出正确诊断,给予个性化治疗是有效治疗BPPV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耳石复位
下载PDF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于本体觉被干扰时的姿势平衡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波 孔维佳 +2 位作者 姚琦 吴婷婷 邹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应用站立海绵垫的方法干扰人体直立时的本体觉,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 the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SC)患者在本体觉受到干扰时的姿势平衡。方法39名确诊为BPPV-... 目的应用站立海绵垫的方法干扰人体直立时的本体觉,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 the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SC)患者在本体觉受到干扰时的姿势平衡。方法39名确诊为BPPV-PSC患者进行以下四种感觉条件下的姿势稳定性定量测量:T1:睁眼站立于坚硬平板;T2:闭眼站立于坚硬平板;T3:睁眼站立于海绵垫;T4:闭眼站立于海绵垫,所有测试均于姿势描记仪上完成。采用身体直立时足底压力中心的平均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为研究参数,并与39名正常人姿势稳定性作为对照。结果①应用海绵垫干扰本体觉后,BPPV-PSC组睁眼(t=11.905,P<0.001)及闭眼(t=11.457,P<0.001)时的SV均增加,对照组睁眼(t=9.701,P<0.001)及闭眼(t=17.604,P<0.001)时的SV亦均增加;②相同感觉条件下两组SV比较,除T1外(t=1.810,P=0.078),T2~T4条件下BPPV-PSC组的S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79~5.177,P=0.002~0.000)。结论BPPV-PSC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在视觉和/或本体觉受到干扰时低于正常人,其机制可能与患者半规管流体动力学变化导致的前庭终器传入感觉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姿势 肌肉骨骼平衡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洪渊 焉双梅 +1 位作者 吴子明 杨旭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0-494,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后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Posterior Semicircular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后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SC-BPPV)是最常见的BPPV类型,临床上推荐Dix-Hallpike试验作为诊断PSC-BPPV的"金标准",Epley法是目前治疗PSC-BPPV最有效的复位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f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HSC-BPPV)发病机制复杂,是仅次于PSC-BPPV的常见BPPV亚型,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临床实践中,HSC-BPPV其诊断与复位治疗方法与PSC-BPPV均不相同。本文即围绕HSC-BPPV研究的发展史及流行病学、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复位方法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诊断 定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