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一味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1
作者 李季文 毕映燕 李俊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903-911,共9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为藏族习用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现代研究表明,独一味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止血、抗菌、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对...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为藏族习用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现代研究表明,独一味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止血、抗菌、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对独一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其质量研究现状,从药性、功效、成分可测性、药动学等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槲皮素、芹菜素、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胡麻属苷、连翘酯苷B、木犀草苷、马钱苷等成分可作为独一味的主要Q-marker,以期为独一味产品开发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合理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质量标志物 槲皮素 山栀苷甲酯 8-O-乙酰山栀苷甲酯 胡麻属苷 马钱苷
下载PDF
4种环境因子对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 florus Benth.)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曲波 朱明星 +3 位作者 王巍 韩志松 吕林有 李天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0,35,共4页
本试验以少花蒺藜草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基质和光照等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萌发最低温度为20℃,萌发最高温度为30℃;光照对少花蒺... 本试验以少花蒺藜草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基质和光照等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萌发最低温度为20℃,萌发最高温度为30℃;光照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光照促进种子萌发;土壤湿度对其萌发有影响,最适萌发湿度为20%,最低萌发湿度为6%;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对土壤基质要求不严格,于沙土及草炭土中均可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花蒺藜草 萌发 条件
下载PDF
兰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 Benth.)两类腺毛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宝江 于丽杰 +1 位作者 邢怡 王凤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5,T001-T002,共5页
电镜观察表明 :兰花鼠尾草 (SalviafarinaceaBenth .)的头状腺毛 (capitatetrichomes)和盾状腺毛 (peltatetrichomes)在超微结构方面存在明显不同 ,盾状腺毛的分泌细胞中占优势的细胞器是质体 ,而头状腺毛中是内质网和质体 ;成熟的盾状... 电镜观察表明 :兰花鼠尾草 (SalviafarinaceaBenth .)的头状腺毛 (capitatetrichomes)和盾状腺毛 (peltatetrichomes)在超微结构方面存在明显不同 ,盾状腺毛的分泌细胞中占优势的细胞器是质体 ,而头状腺毛中是内质网和质体 ;成熟的盾状腺毛角质层下间隙明显 ,而头状腺毛不明显 ;盾状腺毛的柄细胞的侧壁出现完全的角质化现象 ,而头状腺毛则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鼠尾草 头状腺毛 盾状腺毛 超微结构 发育 唇形科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异叶青兰中4种化学成分
4
作者 张炜 谭金华 +5 位作者 杨凤梅 拜礼文 肖华 李玉林 陈涛 海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异叶青兰中4个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绿原酸(CA)、木犀草苷(L1)、迷迭香酸(RA)和木犀草素(L2)的相对校正因子(f_(s/i)),并在不同色谱柱和色谱仪上考察4种成分相对校正因子...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异叶青兰中4个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绿原酸(CA)、木犀草苷(L1)、迷迭香酸(RA)和木犀草素(L2)的相对校正因子(f_(s/i)),并在不同色谱柱和色谱仪上考察4种成分相对校正因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比较QAMS和外标法(ESM)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4个成分的f_(s/i)分别为f_(CA/RA)=1.148、f_(L1/RA)=1.004、f_(L2/RA)=0.689,f_(s/i)在3种HPLC色谱仪及3个不同品牌C18色谱柱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2.95%~3.61%、在不同柱温(25℃、30℃、35℃)RSD范围为0.90%~1.28%,不同体积流量(0.9 mL/min、1.0 mL/min、1.1 mL/min)下的RSD范围为1.24%~2.21%,表明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分别采用ESM法和QAMS法对12批异叶青兰药材4个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QAMS法测定异叶青兰中4个化学成分含量准确可靠,能为异叶青兰的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青兰 一测多评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绿原酸 木犀草苷 迷迭香酸 木犀草素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比对离体地灵(Stachys floridana Schuttl.ex Benth)芽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月霞 郭东伟 +2 位作者 李春莲 陈耀锋 任慧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3-56,共4页
 研究了不同激素单独或混合使用对地灵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6-BA与KT配合使用可诱导茎段产生大量不定芽,但不定芽聚集短缩,难以进一步发育成芽苗。单独使用低质量浓度(0.5mg/L以下)6-BA或KT能够使地灵茎段得到有效增殖,其中KT的效...  研究了不同激素单独或混合使用对地灵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6-BA与KT配合使用可诱导茎段产生大量不定芽,但不定芽聚集短缩,难以进一步发育成芽苗。单独使用低质量浓度(0.5mg/L以下)6-BA或KT能够使地灵茎段得到有效增殖,其中KT的效果优于6-BA,KT对试管芽增殖影响比6-BA温和,KT1.5mg/L时仍未出现玻璃化现象。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使用时能够明显促进芽苗的生长,在含有0.5mg/LIAA的MB培养基中添加1.0~1.5mg/L的KT,增殖系数达4.20~4.67,为地灵芽增殖的有效激素质量浓度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灵 芽苗增殖 激素 快繁技术
下载PDF
不同支持物对地灵(Stachys floridana Schuttl.ex Benth)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郭东伟 李春莲 +4 位作者 郭月霞 夏建刚 陈冰女需 陈耀锋 任慧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5-28,共4页
 以脱脂棉、琼脂、蛭石、河沙、壤土为支持物,在1/2MS+NAA1.0mg/L+6-BA0.5mg/L培养基上对地灵试管苗生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支持物对地灵的生根有明显影响,在珍珠岩、琼脂和脱脂棉中地灵的生根率均达到100%,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  以脱脂棉、琼脂、蛭石、河沙、壤土为支持物,在1/2MS+NAA1.0mg/L+6-BA0.5mg/L培养基上对地灵试管苗生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支持物对地灵的生根有明显影响,在珍珠岩、琼脂和脱脂棉中地灵的生根率均达到100%,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生根质量以珍珠岩中最优,幼根能产生大量多级分枝,形成较为强大的根系,且不同支持物试管苗的移栽结果也表明,珍珠岩在地灵试管苗生根中是琼脂的理想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物 地灵 试管苗生根 生根率
下载PDF
《履巉岩本草》蜜蜂草的本草考证
7
作者 顾秋金 俞冰 张水利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3-281,共9页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证,并探讨蜜蜂草及《履巉岩本草》的价值。[结果]通过本草文献与植物学形态之对比,发现《履巉岩本草》蜜蜂草与今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C.Y.Wu]特征相符;实地考察发现小野芝麻在低海拔的路旁及疏林下广泛分布,符合《履巉岩本草》取材范围的生境;小野芝麻与蜜蜂草性味功效相近,主治用法相通;小野芝麻为草本植物,花叶具蜜香且全株密被柔毛,与蜜蜂体被绒毛相似,恰合“蜜蜂草”一名。[结论]小野芝麻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1220年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之蜜蜂草,是治疗毒疮、外伤出血、肺结核等疾病的良药。《履巉岩本草》全书彩色药图精美生动,对该书的研究,既是为重续药史守正创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精华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巉岩本草 蜜蜂草 小野芝麻 地绵绵 本草考证 浙派本草
下载PDF
硬序重寄生(Phacellaria rigidula Benth.)花形态的扫描电境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兴峰 丁雨龙 甘习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扫描电境下 ,对硬序重寄生花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硬序重寄生一鳞片叶腋内的簇生花发生时 ,首先同时出现大小几乎相同的 2个单花幼花 ;花被片外表面有许多较均匀分布的小乳突 ;每朵花的小苞片常为 3片 ,小苞片呈宽窄不等的... 扫描电境下 ,对硬序重寄生花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硬序重寄生一鳞片叶腋内的簇生花发生时 ,首先同时出现大小几乎相同的 2个单花幼花 ;花被片外表面有许多较均匀分布的小乳突 ;每朵花的小苞片常为 3片 ,小苞片呈宽窄不等的三角形 ,其边缘因有较长绒毛而呈流苏状 ;成熟花药各有 2条室裂 ;花粉粒很小 ,具 3孔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序重寄生 形态 结构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琪 李凤兰 +6 位作者 刘荣梅 胡林双 董学志 高云飞 张抒 郭怡璠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8-52,共5页
采用石蜡制片技术对彩叶草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彩叶草的花药具有四个花粉囊,花粉囊内有岛状物;花粉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植物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形的四分体,胞质... 采用石蜡制片技术对彩叶草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彩叶草的花药具有四个花粉囊,花粉囊内有岛状物;花粉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植物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形的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文章为彩叶草的栽培及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草 小孢子 雄配子体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10
作者 邓延文 钟凌云 +3 位作者 黄艺 廖晶晶 朱卫丰 谌瑞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所含多糖、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UV以及ICP-MS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多... 目的: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所含多糖、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UV以及ICP-MS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多糖类含量粉葛远高于葛根;丁块型葛基本高于片型葛;葛根丁经过煨制、醋制后没有显著变化,葛根片煨制提高、醋制降低,粉葛丁经过煨制、醋制后提高,粉葛片经煨制、醋制后降低。微量元素含量,葛根中Fe、Cu、Zn、Mg、K、Mn含量均高于粉葛,但Ca含量明显低于粉葛;Fe的含量均是片大于丁,Zn、Ca含量则是丁大于片;葛根丁中微量元素含量经过煨制后变化较大、醋制变化较小,葛根片中Fe、Cu、Zn、Mg、Mn含量煨制降低、醋制提高,粉葛丁中Fe、Zn、Mg、K、Ca含量经过煨制、醋制后降低,粉葛片中Fe、Zn、Ca含量经过煨制、醋制后降低。结论:葛根、粉葛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其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该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葛的炮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粉葛 炮制 多糖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少花蒺藜草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与验证
11
作者 徐礼莹 田迅 +7 位作者 百灵 吴佳丽 张福霖 黄菊 马文静 吕广超 马红悦 陈宇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为禾本科蒺藜草属,是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态势逐年扩增,因此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基因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对于防治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少...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为禾本科蒺藜草属,是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态势逐年扩增,因此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基因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对于防治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少花蒺藜草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候选了6个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通过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比较△Ct法和RefFinder五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估筛选了最佳内参基因。结果表明,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综合排名为TCTP1>RH37>ACX4>TCTP2>GAPDH>TBP,TCTP1基因在少花蒺藜草不同时期不同组织样本中表达最高最稳定,最不稳定表达的是基因TBP,TCTP1为综合评估下少花蒺藜草的最佳内参基因,因此TCTP1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少花蒺藜草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中。本研究为少花蒺藜草后续的基因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上为少花蒺藜草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花蒺藜草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下载PDF
石见穿诱导铁死亡抑制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12
作者 林鑫荣 贾蕾 +3 位作者 李丽峰 黄鸣 吴忠冰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84-3789,共6页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石见穿(SJC)作为传统中药,其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常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药理实验研究证明,SJC具有抗癌性,可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目的基于...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石见穿(SJC)作为传统中药,其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常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药理实验研究证明,SJC具有抗癌性,可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目的基于铁死亡探讨SJC抑制C57小鼠食管原位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SPF级C57BL/6雌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5)、单纯4NQO诱癌组(4NQO组,n=25)、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SJC低剂量组[4NQO/SJC(91 mg)组,n=25]和4NQO+SJC高剂量组[4NQO/SJC(182 mg)组,n=25]。采用4NQO诱导的方式进行C57小鼠食管癌原位模型的制备。观察小鼠活动情况,记录其精神状况和进食饮水情况,每隔8周分组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进行记录。32周后进行食管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测定食管组织Fe^(2+)、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食管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小鼠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造模8、16、24、32周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32周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高于4NQO组(P<0.05)。Breslow检验结果显示,4组小鼠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7,P=0.019)。HE染色结果可见,4NQO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呈现异常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角化珠等异常病理改变;与4NQO组比较,4NQO/SJC(91 mg)组和4NQO/SJC(182 mg)组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低于Control组,GSH均高于Control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4NQO组,GSH均低于4NQO组(P<0.05);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4NQO/SJC(91 mg)组,GSH均低于4NQO/SJC(91 mg)组(P<0.05)。4NQO组NCOA4低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高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SJC可干预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NCOA4介导的铁蛋白吞噬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铁死亡 石见穿 原位癌诱导模型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
下载PDF
两型豆(Amphicarpaeaedge worthii Benth.)地上、地下种子实生苗发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亚科 李桂兰 +7 位作者 高书国 刘微 毕艳娟 周印富 李守刚 蒋志强 张怡 刘东昶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两型豆地上、地下都能结正常种子的特性较为罕见 ,本实验从地上、地下种子的萌发、出苗、植株生长发育、地下结实、及幼苗对短日照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1)地上种子存在硬实现象。 (2 )地下、地上种子播种都能正常出... 两型豆地上、地下都能结正常种子的特性较为罕见 ,本实验从地上、地下种子的萌发、出苗、植株生长发育、地下结实、及幼苗对短日照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1)地上种子存在硬实现象。 (2 )地下、地上种子播种都能正常出苗、开花 ,并结出地上、地下正常发育的种子。在昌黎地区 5月初播种 ,9月初开花 ,10月下旬收获。 (3)两型豆的幼苗属于子叶不出土类型。 (4 )地下种子的发育来自子叶节部位着生的地下茎及分枝。 (5 )两型豆是耐阴、怕高温的短日照植物 ,短日处理 (6 ,8,10 ,12h)可大幅度提早开花、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豆 地上种子 地下种子 种子实生苗 发育特性 短日照植物 种子硬实现象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粉葛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康家和 段志程 +4 位作者 唐雪珂 吴文婷 刘远朋 施平丽 王爱勤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粉葛”和“甘葛藤”为主题词,将采集到的1993~2022年37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期刊分布、等进行信息挖掘,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图谱、突现...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粉葛”和“甘葛藤”为主题词,将采集到的1993~2022年37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期刊分布、等进行信息挖掘,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图谱、突现词分析等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粉葛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事粉葛研究的主要机构包括江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等,合作单位和合作团队呈现明显的“地缘”和“学缘”特征。目前,粉葛相关文献40%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其中,中医药类和食品加工类期刊收录的粉葛相关文献较多。研究内容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热点从粉葛品质鉴定、粉葛栽培技术转向粉葛生药学、产业经济调研等;目前,淀粉、产量、多糖等成为突现关键词;关键词时区图结果显示葛根素、总黄酮、HPLC等关键词贯穿整个粉葛研究阶段,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基石,反应了粉葛研究存在的一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究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15
作者 刘鑫澜 朱朋艳 +5 位作者 马金蓉 王星月 韦茜 高艳梅 张冬英 袁文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DPPH法、ABTS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对野蚕豆根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验证;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搜索筛选出野蚕豆根中的活性物质,同时收集其作用靶点;借助OMIM...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DPPH法、ABTS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对野蚕豆根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验证;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搜索筛选出野蚕豆根中的活性物质,同时收集其作用靶点;借助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靶点;将野蚕豆根成分靶点与氧化应激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通过Pymol进行可视化操作;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进行机制验证。结果显示,野蚕豆根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166、0.054和0.180 mg/mL;从野蚕豆根中共筛选出22个活性成分,86个成分靶点以及84个交集靶点,其中包括STAT3、HSP90AA1、HDAC1等23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了3386个条目,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核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了211个条目,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野蚕豆根中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结合效应较强,结合能均小于-1.2 kcal/mo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野蚕豆根提取物能明显上调p-PI3K蛋白及p-Akt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初步表明野蚕豆根提取物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为后期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豆根 抗氧化活性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外实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的葛花质量控制研究
16
作者 张立军 张新玥 +5 位作者 李鹏 张转平 朱远锋 刘丽 王磊 吴春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建立葛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同时建立其中10个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QAMS),用于不同产地葛花药材整体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产地葛花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建立指纹图谱;在此基础... 建立葛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同时建立其中10个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QAMS),用于不同产地葛花药材整体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产地葛花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建立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以葛花苷为参照峰,建立QAMS测定葛花10个黄酮类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比较,验证QAMS的准确性。建立了葛花药材指纹图谱,20批葛花和10批粉葛花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85,标定共有峰分别为18和27个。以葛花苷为参照峰,各个成分校正因子的重复性、耐用性均良好;应用一测多评法测定10个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偏差<3.0%。不同产地来源的葛花药材中10个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应提高葛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分析方法简便、可行,可客观、有效的用于不同产地葛花药材质量评价,可以为葛花质量标准修订、优质葛花种质资源的选育和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 粉葛花 指纹图谱 一测多评 不同产区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广藿香^(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植株的筛选及评价
17
作者 巫锴丽 刘键锺 +3 位作者 李成梅 曾建荣 庞玉新 严寒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广藿香进行辐照处理,观测再生植株外观形态,筛选出变异植株,测量其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酮及百秋李醇含量。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对^(60)Co-γ射线较为敏感,死亡率较高,生根苗对^(60)Co-γ射线较为耐受,死亡率较低,最佳诱变育种的方式是采用1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生根苗,其诱变率高达10%。本研究最终获得29株广藿香变异植株,分别为三叶轮生、异型叶、深裂叶、狭叶、卷叶、下卷叶和紫色叶7种形态类型植株,通过比较分析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抗氧化物质(丙二醛、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最终筛选得到15株具有潜力植株,分别为:抗逆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7和ZY1;对环境敏感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15、SY18和XY1;抗逆植株SY2、SY6、SY19、YY2、YY9和XJY1;高有效成分植株SY10和SY17;“酮型”广藿香植株SY3和JY1。其中SY7和ZY1为双重优良特性新种质,2株“酮型”广藿香植株对于解决道地药材缺失及其种质退化等问题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方法选育的广藿香变异植株,具有较强抗逆性、高有效成分等优点,为广藿香诱变育种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成熟方法和潜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60)Co-γ射线 生理生化指标 GC-MS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下载PDF
钩吻总碱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金明静 李艳萍 +3 位作者 周欢思 杨梅 赵昱倩 卢春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30-38,共9页
目的 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SPCA1)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钩吻总碱(TAG)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加热回流、萃取等方法提取TAG,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TAG的提取,通过Incucyte S3活细胞动态分析系统拟合不同浓度的TA... 目的 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SPCA1)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钩吻总碱(TAG)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加热回流、萃取等方法提取TAG,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TAG的提取,通过Incucyte S3活细胞动态分析系统拟合不同浓度的TAG作用A549、SPCA1细胞的细胞融合度并观察A549、SPCA1细胞的形态,采用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染色、Rhodamine123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碘化丙啶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指标蛋白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经薄层色谱法鉴定成功提取TAG。Incucyte S3活细胞动态分析系统拟合出TAG作用A549、SPCA1细胞的EC50值分别是99.2、82.0μg/mL,由此确定TAG作用A549、SPCA1细胞的低、中、高浓度依次为50、100、150μg/mL,且细胞拍照观察到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融合度下降、细胞数目减少。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TAG抑制A549、SPCA1细胞增殖(P <0.05)。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实验发现给药组细胞出现核碎裂;流式细胞术检测Rhodamine123探针发现给药组出现荧光信号强度增加,检测细胞周期发现TAG使A549、SPCA1细胞周期阻滞在G_2/M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G诱导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切割活化增加,通过细胞染色实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表明TAG促进A549、SPCA1细胞凋亡(P <0.05)。结论 TAG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钩吻总碱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泡吴茱萸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19
作者 谭甜霞 姜军华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9-41,57,共4页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泡吴茱萸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三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4.6×250mm,5μm),流动相:A乙腈,B甲醇,C 0.05%磷酸溶液,各流动相配比为30∶20∶50,流速:1.000mL...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泡吴茱萸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三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4.6×250mm,5μm),流动相:A乙腈,B甲醇,C 0.05%磷酸溶液,各流动相配比为30∶20∶50,流速:1.000mL·min^(-1),检测波长:215nm,柱温:30℃。结果: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三者依次在0.1303~1.6291μg(r=0.9995)、0.0500~0.6251μg(r=1.0000)、0.0354~0.4429μg(r=0.9999)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三者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值分别为100.11%(RSD=0.7%)、100.74%(RSD=1.4%)和99.39%(RSD=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有着高准确度,适用于泡吴茱萸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含量测定 柠檬苦素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泡吴茱萸
下载PDF
漆大姑的药用历史及现代研究概况
20
作者 阮毅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8期74-79,共6页
目的:了解漆大姑的药用历史及现代研究概况,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漆大姑相关文献及古籍,综述漆大姑的药用历史,重点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进行详述。结果:漆大姑始载于民国胡真所著的《山草药指南... 目的:了解漆大姑的药用历史及现代研究概况,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漆大姑相关文献及古籍,综述漆大姑的药用历史,重点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进行详述。结果:漆大姑始载于民国胡真所著的《山草药指南》,近代及现代书籍多有记载。目前已报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酚类、脂肪酸类、鞣质类、五环三萜类、多糖类、没食子酸类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止痒、免疫抑制、抗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抗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等药理作用,其三萜成分有抗肿瘤作用,毛果算盘子多糖有抗氧化、降血糖和神经细胞保护等方面的活性,在民间漆大姑主要用于皮炎、湿疹及皮肤瘙痒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结论:目前漆大姑在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药理作用研究较充分,如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将漆大姑开发成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外用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大姑 药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