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C_(3)H_(6)/N_(2)分离的PDA@PEBA2533膜的制备
1
作者 杜翠花 张茜 +2 位作者 王晓东 黄伟 周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7-446,共10页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征。考察了PDA沉积时间对膜形貌、结构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探索了PDA@PEBA2533膜对不同C3H6浓度的C_(3)H_(6)/N_(2)混合气的分离效果以及膜的长时间分离稳定性。结果表明,沉积PDA于PEBA2533膜表面有效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当沉积时间不小于24h时,可得到连续的PDA膜层,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膜层逐渐增厚,气体渗透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择性持续上升,沉积24h所制备的膜分离性能最佳。增大操作温度和压力,膜对C3H6和N2的渗透速率均增大,C_(3)H_(6)/N_(2)选择性则降低。增大混合气中C3H6浓度,膜对C3H6的渗透速率和选择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所制备的分离性能最好的PDA@PEBA2533膜上,0.2MPa时,对C3H6体积分数为20%的混合气,温度从0℃提高到50℃,C3H6渗透速率从8.25GPU增加到71.42GPU,C_(3)H_(6)/N_(2)选择性从22.92降低至10.14。在130h的气体分离实验中,该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膜与其他分离C_(3)H_(6)/N_(2)混合气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H_(6)/N_(2)混合气 分离 浸渍-旋转法 聚多巴胺@聚醚嵌段共聚酰胺
下载PDF
CuCoCe-LDH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
2
作者 陈佳音 宁淑英 +3 位作者 付维 蔡晨 周皞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的协同作用,Cu((0.21))Co((0.48))Ce((0.31))O在225℃时达到95%的NO转化率和90%的N_(2)选择性。此外,运用ICP、XRD、TEM、XPS、H_(2)-TPR等表征来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还原能力之间的关系。XRD结果表明,Cu、Co、Ce之间形成了固溶体,促进了活性金属的分散。XPS和H_(2)-TPR进一步证明Cu和Co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氧空位的形成,从而提升其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C_(3)H_(6) CuCoCe-LDH催化剂 水热法
下载PDF
CO_(2)/C_(3)H_(6)O在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表面的共/竞吸附机理研究
3
作者 汪辉春 花昌豪 +4 位作者 陈萍 顾明言 龚成 邹帅 汪一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H_(6)O单组分方面计算了其在CN5@MOx表面吸附量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在333 K、100 kPa时CN5@Na2O表面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量分别为3.65、15.34 mmol/g,吸附能分别为-145.86、-132.47 kJ/mol,均高于CO_(2)/C_(3)H_(6)O单组分在CN5@CaO及CN5@ZnO表面吸附。得出Na2O掺杂吡咯氮生物炭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效果最优。进一步研究了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共/竞吸附及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_(2)&C_(3)H_(6)O在CN5@Na2O、CN5@CaO、CN5@ZnO表面吸附存在临界温度(分别为333、353、393 K),超过临界温度以后CO_(2)&C_(3)H_(6)O共存体系在CN5@MOx表面吸附量较CO_(2)/C_(3)H_(6)O单组分有所提高。CO_(2)&C_(3)H_(6)O在CN5@Na2O、 CN5@CaO、 CN5@ZnO表面吸附能分别比CO_(2)或C_(3)H_(6)O单组分吸附时至少高141.59、112.77、31.75 kJ/mol,CN5@MOx表面对CO_(2)和C_(3)H_(6)O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且CN5@Na2O对CO_(2)&C_(3)H_(6)O共同吸附效果最佳。采用电荷差分密度和态密度分析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协同吸附作用机理,得出CO_(2)的吸附作用力是通过C_(3)H_(6)O与CO_(2)的间接相互作用产生的,Na2O中Na与C_(3)H_(6)O电子云重叠,发生电荷转移,增强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力,CN5@Na2O表面C_(3)H_(6)O与CN5在p轨道主要共振峰结合能较CN5@ZnO低了3.43 eV,使得C_(3)H_(6)O在CN5@Na2O表面吸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氮生物炭 金属氧化物 CO_(2) C_(3)H_(6)O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离子凝胶膜的制备及其在C_(3)H_(6)/C_(3)H_(8)分离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云硕 孙玉绣 +3 位作者 刘丽娟 耿晨旭 张政清 乔志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8,共10页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F-8颗粒与离子液体在Pebax膜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填料在聚合物基质中高达70%的质量掺杂量,C_(3)H_(6)/C_(3)H_(8)体系的气体分离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研究表明,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相比于Pebax纯膜,C_(3)H_(6)渗透通量提高了385%,达到了227.1 Barrer;同时,C_(3)H_(6)/C_(3)H_(8)的选择性也从3.04提高到了25.11.此外,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10~40℃,0.15~0.3 MPa),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均表现出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混合基质膜 离子凝胶 高掺杂量 C_(3)H_(6)/C_(3)H_(8)分离
下载PDF
高通量计算筛选分离乙烷/乙烯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5
作者 杜信明 陈广慧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9,F0002,共18页
乙烯属于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之一,从乙烷蒸汽裂解产生乙烯后的混合气体中分离乙烯具有重要的应用,筛选用于C_(2)H_(6)/C_(2)H_(4)吸附分离的高性能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迫在眉睫.通过先前文献报道从CoRE MOFs(2019)数据库中得出的... 乙烯属于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之一,从乙烷蒸汽裂解产生乙烯后的混合气体中分离乙烯具有重要的应用,筛选用于C_(2)H_(6)/C_(2)H_(4)吸附分离的高性能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迫在眉睫.通过先前文献报道从CoRE MOFs(2019)数据库中得出的重要结构吸附性质关系(SAPR),随后用于在G-MOFs和hMOFs数据库中筛选高性能MOFs.综合考虑热稳定性和吸附剂性能评分(APS),筛选出6种有希望用于C_(2)H_(6)/C_(2)H_(4)分离的MOFs,其中C_2H_6吸附量均大于1.05 mmol/g,选择性均大于1.99,其性能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框架.研究发现这些MOFs对C_2H_6,C_2H_4的吸附等温线属于I型曲线,C_(2)H_(6)/C_(2)H_(4)分离的机理为热力学分离.此外,通过能量分解分析(EDA)的独立梯度模型(IGMH)电子结构计算,发现客体与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vdW作用.当前采用的基于SAPR筛选方法有助于快速预测分离新型MOF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计算筛选 GCMC模拟 密度泛函理论 C_(2)H_(6)/C_(2)H_(4)分离
下载PDF
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对C_(3)H_(6)/C_(2)H_(4)混合气的分离性能
6
作者 张茜 王晓东 黄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736,共10页
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和聚乙二醇(PEG600)共混物为有机基质、自制CuNaY分子筛为添加剂,利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衰减全反射傅里... 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和聚乙二醇(PEG600)共混物为有机基质、自制CuNaY分子筛为添加剂,利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方法对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进行表征,考察了CuNaY分子筛中Cu^(2+)交换度和含量对混合基质膜微结构和C_(3)H_(6)/C_(2)H_(4)混合气(摩尔比50/50)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NaY与PEBA2533/PEG600发生物理混合,并使有机基质链的移动性增强;CuNaY分子筛在混合基质膜中质量分数不大于6%时,其分布均一,与有机基质结合良好;极化能力更强的Cu^(2+)取代Na^(+)提高了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Cu^(2+)交换度对C_(3)H_(6)选择性存在最佳值,低温有利于提高C_(3)H_(6)/C_(2)H_(4)选择性。在温度-35℃、压力0.2 MPa的条件下,添加CuNaY分子筛质量分数6%、Cu^(2+)交换度12.90%时制备的混合基质膜对C_(3)H_(6)/C_(2)H_(4)混合气的分离性能最佳,C_(3)H_(6)/C_(2)H_(4)选择性可达10.5,C_(3)H_(6)渗透系数为350 bar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 C_(3)H_(6)/C_(2)H_(4)混合气 交换度 分离 渗透系数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26(Fe)对C_(3)H_(8)/C_(3)H_(6)反转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7
作者 赵璇宇 王德印 +1 位作者 王勇 王永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654,共8页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吸附剂可一步获得高纯C_(3)H_(6)产物,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MIL-126(Fe)由于富含的低极性苯环提供了密集的电负性结合位点,对于烷烃的优先吸附有很大潜力。【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MIL-126(Fe),对其稳定性及C_(3)H_(8)/C_(3)H_(6)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MIL-126(Fe)有优异的稳定性;298 K和1 bar下C_(3)H_(8)吸附量为185.37 cm3/g,高于大部分C_(3)H_(8)选择性吸附MOFs材料;对C_(3)H_(8)/C_(3)H_(6)混合气体的IAST选择性在0.1 bar时为1.44,1 bar时为1.23,表明MIL-126(Fe)对C_(3)H_(6)和C_(3)H_(8)混合气体反转吸附,其C_(3)H_(6)回收潜力为19.71 cm3/g,接近国内外研究的最高水平。【结论】气体穿透实验结果表明MIL-126(Fe)对于一步获得高纯C_(3)H_(6)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IL-126(Fe) 反转吸附 C_(3)H_(8)/C_(3)H_(6)分离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CuB(C_(6)H_(5))_(4)缔合物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异烟肼药片中异烟肼的含量
8
作者 孙双姣 唐雅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6-1260,共5页
将异烟肼(INH)药片研碎后分取含2.00 mg INH的药粉,加入20 mL水,用玻棒搅拌2 min,所得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分取5.00 mL,离心2 min,分取上清液1.00 mL,用水稀释至10.0 mL,即制得INH样品溶液。取1.00 mL 0.20 mol·L^(-1)乙酸... 将异烟肼(INH)药片研碎后分取含2.00 mg INH的药粉,加入20 mL水,用玻棒搅拌2 min,所得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分取5.00 mL,离心2 min,分取上清液1.00 mL,用水稀释至10.0 mL,即制得INH样品溶液。取1.00 mL 0.20 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 4.6)、1.50 mL 0.50 g·L^(-1)NaB(C_(6)H_(5))_(4)溶液、2.00 mL 1.00 g·L^(-1)CuSO4溶液,混匀后加入1.00 mL INH样品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振荡0.5 min,静置反应10 min,INH将Cu(Ⅱ)还原为Cu(Ⅰ),Cu(Ⅰ)与B(C_(6)H_(5))_(4)-反应生成CuB(C_(6)H_(5))_(4)缔合物,并进一步聚集生成缔合微粒,形成具有较强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固液界面。分取适量上述溶液,置于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在200~700 nm内同步扫描激发(λex)、发射(λ_(em))波长(λ_(em)=λex),读取397 nm处共振散射峰的信号强度IRSS。同步测定试剂空白,得到IRSS0,以ΔIRSS(ΔIRSS=IRSS-IRSS0)进行定量。结果显示:100倍淀粉、120倍葡萄糖、150倍麦芽糖、200倍蔗糖、600倍NO3-,800倍Cl-、1000倍K+、800倍Zn2+不干扰INH的测定;INH的质量浓度在0.010~2.00 mg·L^(-1)内和对应反应体系ΔIRSS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4 mg·L^(-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所得INH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8%~2.6%,测定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一致;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0%~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C_(6)H_(5))_(4) 共振散射光谱法 异烟肼
下载PDF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Nano-AlN Based on Solid Nitrogen Source by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9
作者 Zhuoli Yang Xianbin Hou Leyang Dai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6期2941-2951,共11页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Al+C3H6N6 system and Al+C_(4)H_(4)N_(4) system,respectively.The phase structure,functional groups and synthesis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by XRD and FT-IR,and the diff...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Al+C3H6N6 system and Al+C_(4)H_(4)N_(4) system,respectively.The phase structure,functional groups and synthesis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by XRD and FT-IR,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nano-AlN with different solid nitrogen source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3H6N6 has a stable triazine ring structure,and its chemical bond is firm and difficult to break,so AlN cannot be synthesized directly by solid-solid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However,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nitrile groups(-CN)and amino groups(-NH_(2))in C_(4)H_(4)N_(4) molecules.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plasma bombardment and mechanical energy activation,C_(4)H_(4)N_(4) molecules undergo polycondensation and deamination,so that the ball milling tank is fill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such as N=,≡N,etc.These groups and ball milling activated Al can synthesize nano-AlN at room temperature,with a conversion rate of 92%.SEM,DSC/T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wder obtained by ball milling was formed by soft agglomeration of many fine primary particles about 50–80 nm.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powder was loose and porous,and it had strong activity.After annealing at 800℃,th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Al+C_(4)H_(4)N_(4) system reached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solid nitrogen source melamine(C_(3)H_(6)N_(6)) aluminum nitride(AlN)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下载PDF
三聚氰胺分子在外电场中的物理特性和红外光谱特征
10
作者 王国成 陈宇 +2 位作者 邹志伟 曹润平 刘玉柱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8-473,共6页
三聚氰胺(C_(3)H_(6)N_(6))是一种工业原料,对人体危害极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研究其在外电场中的性质尤为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PW91/6-31+(d,p)基组水平上,研究在外电场(0~0.010 a.u.)的作用下,三聚氰胺分子的键长、总... 三聚氰胺(C_(3)H_(6)N_(6))是一种工业原料,对人体危害极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研究其在外电场中的性质尤为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PW91/6-31+(d,p)基组水平上,研究在外电场(0~0.010 a.u.)的作用下,三聚氰胺分子的键长、总能量、偶极矩(诱导偶极矩)、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能隙、红外光谱、解离势能面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外加电场作用下C_(3)H_(6)N_(6)分子基态稳定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在N—C键方向上加电场,随着外电场的逐渐加大,C_(3)H_(6)N_(6)分子的总能量逐渐减小,偶极矩逐渐增大,能隙逐渐减小。电场对不同的键长影响不同,随着外电场逐渐加大,不同N—C键键长变化不同,其中,N_(7)—C_(1)键逐渐增大,N_(5)—C_(1)键逐渐减小,N—H键长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密度泛函理论 外电场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大蒜素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见春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1期31-33,共3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大蒜素(ALLITRIDE,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或二烯丙基二硫醚C_(6)H_(10)S_(2O))对鲤(Cyprinus carpio)机体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择600尾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鲤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150尾。各组分别饲喂添加含...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大蒜素(ALLITRIDE,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或二烯丙基二硫醚C_(6)H_(10)S_(2O))对鲤(Cyprinus carpio)机体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择600尾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鲤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150尾。各组分别饲喂添加含有0mg/kg(对照组)、50mg/kg(50mg/kg大蒜素组)、100mg/kg(100mg/kg大蒜素组)、200mg/kg(200mg/kg大蒜素组)大蒜素的试验饵料。试验周期为56d。试验结束,采集各组鲤血液,检测各组血清中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和对照组比较,在鲤生产中使用100mg/kg和200mg/kg的大蒜素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的水平(P<0.05);添加100mg/kg的大蒜素可以显著降低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P<0.05);大蒜素对鲤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补体水平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鲤的养殖中使用适量的大蒜素可以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且大蒜素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ALLITRIDE 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或二烯丙基二硫醚C_(6)H_(10)S_(2O)) 免疫力 鲤(Cyprinus carpio)
下载PDF
矿质元素对“红阳”猕猴桃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茂力 蒋明燕 +2 位作者 黄科 唐建民 刘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以"红阳"猕猴桃组培苗为试材,调节培养基中主要矿质元素浓度,研究矿质元素对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改良MS培养基中,NH4NO3浓度为450mg/L、KNO3浓度为700mg/L时,植株较高、活力较强,叶色鲜绿。(2)将BTM培养基中的NH... 以"红阳"猕猴桃组培苗为试材,调节培养基中主要矿质元素浓度,研究矿质元素对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改良MS培养基中,NH4NO3浓度为450mg/L、KNO3浓度为700mg/L时,植株较高、活力较强,叶色鲜绿。(2)将BTM培养基中的NH4NO3、KNO3浓度分别调定为450mg/L、700mg/L后,调节K2SO4浓度为880mg/L时,植株叶色正常,降低K2SO4浓度则会引起缺钾性病状;调节Ca(C6H11O7)2浓度为1200mg/L时,对组培苗的株高、芽分化、茎节间增长有较好效果。(3)组培苗在NH4NO3浓度为450mg/L、KNO3浓度为700mg/L、K2SO4浓度为880mg/L、Ca(C6H11O7)2浓度为1200mg/L的改良BTM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组培 增殖 矿质元素 葡萄糖酸钙
下载PDF
药物对映体含量测定的核磁共振法研究──Ⅱ.3,4-环氧-3,4-二氢-2,2-二甲基-6-乙酰胺基-7-硝基-二氢-1-苯骈吡喃
13
作者 沈文斌 王庆锋 廖海平 《药物分析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9-302,共4页
报道了位移试剂Eu(FOD)3、Eu(HFC)3,存在下3,4-环氧-3,4-二氢-2,2-二甲基-6-乙酰胺基-7-硝基-二氢-1-苯骈吡喃(Ⅰ)的镧诱导位移(LIS)值;在手性位移试剂Eu(HFC)3存在下,观察... 报道了位移试剂Eu(FOD)3、Eu(HFC)3,存在下3,4-环氧-3,4-二氢-2,2-二甲基-6-乙酰胺基-7-硝基-二氢-1-苯骈吡喃(Ⅰ)的镧诱导位移(LIS)值;在手性位移试剂Eu(HFC)3存在下,观察到5-H和8-H明显的对映体位移差值(△△δ),据此,可对化合物Ⅰ直接进行对映体的定量分析。当Eu(HFC)3:Ⅰ为0.955(0.705)(摩尔比)时,8-H(5-H)的(+)和(-)对映体两峰峰谷高度为峰高的3.5%(7.1%),即当对映体之一的含量不低于3.5%(7.1%)时,可对化合物Ⅰ的对映体含量进行精确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骈吡喃类 钾通道开放剂 核磁共振 对映体
下载PDF
新型耐热含能钙钛矿化合物(C_(6)H_(14)N_(2))[Na(ClO_(4))_(3)]的热分解行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静 张俊林 +4 位作者 丁黎 陈劭力 邱丽莉 祝艳龙 王伯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1-686,共6页
(C_(6)H_(14)N_(2))[Na(ClO_(4))_(3)]是新型含能钙钛矿化合物的典型代表,需明确其热分解行为、热分解机制及感度特性,以推动其在配方中的应用。以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方法实现了分解放热量、分解温度等参数的获取;以动力学模拟计算... (C_(6)H_(14)N_(2))[Na(ClO_(4))_(3)]是新型含能钙钛矿化合物的典型代表,需明确其热分解行为、热分解机制及感度特性,以推动其在配方中的应用。以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方法实现了分解放热量、分解温度等参数的获取;以动力学模拟计算解析了相关分解机理;以同步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原位红外技术探索了(C_(6)H_(14)N_(2))[Na(ClO_(4))_(3)]的分解产物及分解历程;以国军标法获得了热感度、摩擦感度与撞击感度参数。结果表明:在10℃·min^(-1)的升温速率下,(C_(6)H_(14)N_(2))[Na(ClO_(4))_(3)]分解放热量为4227 J·g^(-1),分解温度则达到345℃,高于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等多数现役含能材料,显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分解产物研究表明其立方笼状骨架有效稳定了内部结合的有机物分子,使其热稳定性较高。此外,(C_(6)H_(14)N_(2))[Na(ClO_(4))_(3)]在100℃下加热48 h的放气量约0.04 m L·g^(-1),撞击感度与机械感度分别为32%和80%,优于RDX和HM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H_(14)N_(2))[Na(ClO_(4))_(3)] 钙钛矿 热分解 DSC·TG-FTIR-MS 原位红外
下载PDF
一步水热合成Cu-SSZ-13分子筛选择性催化C_(3)H_(6)还原NO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聪颖 周皞 +4 位作者 杨迪 张恒 赵辉爽 叶必朝 苏亚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3-866,共14页
采用铜胺配合物(Cu^(2+)-四乙烯五胺,Cu-TEPA)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不同铜铝比(n_(Cu)/n_(Al))和硅铝比(n_(Si)/n_(Al))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研究其在贫燃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的性能。当n_(Cu)... 采用铜胺配合物(Cu^(2+)-四乙烯五胺,Cu-TEPA)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不同铜铝比(n_(Cu)/n_(Al))和硅铝比(n_(Si)/n_(Al))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研究其在贫燃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的性能。当n_(Cu)/n_(Al)=2、n_(Si)/n_(Al)=6时2.0Cu-SSZ-13(6)催化剂具有最好的低温脱硝活性,200℃时NO转化率超过80%,在250~300℃可实现100%脱硝效率和~100%N_(2)选择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水、抗硫性能。为研究不同n_(Cu)/n_(Al)和n_(Si)/n_(Al)对催化剂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脱附测试、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0Cu-SSZ-13(6)具有最佳的脱硝性能,这是因为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最强的表面酸性和分布最多的孤立态Cu^(2+)离子。Cu-SSZ-13上丰富的酸性位可以有效促进C_(3)H_(6)和NO的吸附和活化,SSZ-13分子筛八元环中孤立的Cu^(2+)离子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是C_(3)H_(6)-SCR反应的主要活性位。随着n_(Cu)/n_(Al)的增加,孤立的Cu^(2+)离子会在分子筛表面迁移、集聚形成CuO物种,从而导致C_(3)H_(6)-SCR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SZ-13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丙烯 NO Cu^(2+) 硅铝比
下载PDF
外电场下C_(6)H_(7)N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研究
16
作者 吴学科 《光源与照明》 2022年第10期40-43,94,共5页
文章采用密度泛函LSDA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上研究了外电场下C_(6)H_(7)N分子的几何结构、偶极矩、能级分布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并利用TDDFT方法研究了C_(6)H_(7)N分子在外电场下的UV-Vis光谱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_(6... 文章采用密度泛函LSDA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上研究了外电场下C_(6)H_(7)N分子的几何结构、偶极矩、能级分布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并利用TDDFT方法研究了C_(6)H_(7)N分子在外电场下的UV-Vis光谱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_(6)H_(7)N分子的几何结构受外电场影响较大,特别在外电场强度由-0.0075 a.u.变到-0.0062 a.u.时,碳-氮键长R(3C-12N)出现急剧增大情况,同时与碳-氮键长R(3C-12N)相关的键角A(2,3,12)、A(4,3,12)、A(3,12,13)、A(3,12,14)和A(13,12,14)也出现急剧变化。分子总能量随外电场的增加而减小,偶极矩随外电场的增加而增大。LUMO能级较HOMO能级受外电场影响大,当外电场强度为0.005 a.u.时,能隙最大,随着外电场向正负方向变化而逐渐减小。UV-Vis光谱随外电场增大而发生红移,红外光谱也受外电场影响,但随电场变化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H_(7)N 外电场 激发态 红外光谱特性
下载PDF
ZIF-8体系富集回收炼厂干气中C_(2)H_(6)+C_(2)H_(4)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欣 华亚辉 +4 位作者 董浩杰 李鹏辉 鞠佳 封瑞江 张路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5-41,共7页
炼油工业作为一个能量密集型工业,对炼厂干气中轻烃组分气体进行有效回收且利用,将同时解决其一直面临的节能及环保两大难题。采用吸附法以及吸附-水合法分离含有C2(即C_(2)H_(6)+C_(2)H_(4))的模拟炼厂干气M1:C_(2)H_(6)(11.55%)+C_(2)... 炼油工业作为一个能量密集型工业,对炼厂干气中轻烃组分气体进行有效回收且利用,将同时解决其一直面临的节能及环保两大难题。采用吸附法以及吸附-水合法分离含有C2(即C_(2)H_(6)+C_(2)H_(4))的模拟炼厂干气M1:C_(2)H_(6)(11.55%)+C_(2)H_(4)(12.46%)+CH4(29.15%)+N2(27.02%)+H2(19.82%),且将分离混合气M2作为二级分离的原料气,完成ZIF-8材料对混合气M1的两级分离过程。结果表明,一级分离采用吸附-水合分离法使C2组成摩尔分数降低至9.90%;由于原料气M1中C2摩尔分数较高,较吸附分离法,吸附-水合法在平衡气相中yC2降低幅度和吸附量MC较大;由于C2组分摩尔分数较低,二级分离过程不易形成水合物,因此采用吸附分离法,规避湿ZIF-8水分对分离及吸附量造成的负面影响。经过二次分离过程,可以将原料气M1中C2摩尔分数由24.01%降低至2.90%,有效回收了炼厂干气中C2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2)H_(6)+C_(2)H_(4) 炼厂干气 二级分离 ZIF-8 吸附-水合法
下载PDF
Mn_(15)Zr_(3)La_(10)/ZSM-5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优异低温C_(3)H_(6)-SCR脱硝性能研究
18
作者 唐田 许俊强 +4 位作者 盛小红 张艳容 邹贤林 郭芳 张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40-8146,共7页
与传统NH_(3)-SCR不同,C_(3)H_(6)-SCR由于较高的反应能垒在低温下(<300℃)通常表现出较差的脱硝性能。在模拟实际发动机稀燃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_(x)Zr_(y)La_(z)/ZSM-5非贵金属催化剂,在C_(3)H_(6)-SCR中表现出优异的... 与传统NH_(3)-SCR不同,C_(3)H_(6)-SCR由于较高的反应能垒在低温下(<300℃)通常表现出较差的脱硝性能。在模拟实际发动机稀燃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_(x)Zr_(y)La_(z)/ZSM-5非贵金属催化剂,在C_(3)H_(6)-SCR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其NO转化率在空速为30000 h^(-1)温度区间为190~270℃超过90%,最高NO转化率在250℃达到100%。实验结果表明,La引入明显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孔道直径(3.20→4.07 nm),显著提升了活性Mn物种的分散以及活性Mn物种的表面离子浓度,进而增加催化剂表面Lewis酸数量;此外,XPS结果表明,La的引入产生了更多的Mn^(4+)向Mn^(3+)的电子转移,在活性物种MnO_(x)上造成更多的晶格氧空位,这些提升可能是Mn_(15)Zr_(3)La_(10)/ZSM-5催化剂表现出优异低温活性的原因。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有助于揭示稀土金属La在低温C_(3)H_(6)-SCR中的影响,并有助于进一步合成高活性的非贵金属低温C_(3)H_(6)-SCR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H_(6)-SCR 低温活性 稀土金属La Mn基催化剂 脱硝
下载PDF
Co改性α-MnO_(2)催化剂低温同时脱硝脱氯苯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梅超强 杨波 +1 位作者 戴毅 徐海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α-MnO_(2)以及Co改性α-MnO_(2)催化剂(MnCo_(β)O_(x),β为Co与Mn的摩尔比),通过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和氯苯(CB)催化氧化反应(CBCO)测试催化剂单独脱硝、单独脱氯苯以及同时脱硝脱氯苯的活性,并考察催...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α-MnO_(2)以及Co改性α-MnO_(2)催化剂(MnCo_(β)O_(x),β为Co与Mn的摩尔比),通过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和氯苯(CB)催化氧化反应(CBCO)测试催化剂单独脱硝、单独脱氯苯以及同时脱硝脱氯苯的活性,并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β=1.0的MnCo_(1.0)O_(x)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在150~250℃温度区间内的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NO转化率和CB脱除效率分别增加了约19%和12%。同时通入NH_(3)、NO和CB时,MnCo_(1.0)O_(x)催化剂在200~300℃内NO转化率和CB脱除效率分别达到94%和82%以上,并且发现CB的存在能够抑制NO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而NH_(3)和NO的存在能够提高CB催化脱除效率。250℃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MnCo_(1.0)O_(x)催化剂在长达12 h的连续反应后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活性,NO转化率和CB脱除效率分别接近100%和在80%以上。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比表面积测试(BET)、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表明Co的掺入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加活性位点数量和表面活性氧物种,这些都能够促进NO的转化和CB的催化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C_(6)H_(5)Cl Co改性 α-MnO_(2) 低温活性 脱硝 脱氯苯
下载PDF
C_(6)H_(4)NH_(2)CuCl_(2)I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俊宏 姜圆圆 +3 位作者 肖铭星 邢洁 马荣荣 吴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8-21,共4页
利用旋涂法在FTO底衬上制备C_(6)H_(4)NH_(2)CuCl_(2)I无铅钙钛矿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表征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及物理性能进行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C_(6)H_(4)NH_(2)CuCl_(2)I无铅钙钛矿薄膜... 利用旋涂法在FTO底衬上制备C_(6)H_(4)NH_(2)CuCl_(2)I无铅钙钛矿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表征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及物理性能进行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C_(6)H_(4)NH_(2)CuCl_(2)I无铅钙钛矿薄膜致密且均匀;紫外吸收光谱表明,C_(6)H_(4)NH_(2)CuCl_(2)I无铅钙钛矿薄膜在300~900 nm光谱中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利用罗丹明有机溶液作为模拟污染物,进一步研究C_(6)H_(4)NH_(2)CuCl_(2)I无铅钙钛矿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引入CuO薄膜空穴传输层可以进一步增强C_(6)H_(4)NH_(2)CuCl_(2)I无铅钙钛矿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H_(4)NH_(2)CuCl_(2)I 钙钛矿 光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