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ome compounds in Berchemia lineata(L.)DC
1
作者 LIU Jun-yang TENG Hong-li +1 位作者 ZHAO Jin-mei HONG Ji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11期25-30,共6页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inflammatory monomer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Berchemia lineata(L.)DC and explor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ome compounds based on NF-κB signaling pathway.Methods:LPS was used ...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inflammatory monomer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Berchemia lineata(L.)DC and explor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ome compounds based on NF-κB signaling pathway.Methods:LPS was used to induce RAW264.7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cellular inflammatory reaction.CCK-8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monomer compounds on the activity of RAW264.7 cells.The release of nitric oxide(NO)in the superneant was measured by Griess method,and NO inhibition rate was calculated.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gradient of some monomeric compounds was also measured.The effects of monomer compound 21 on the secretion of IL-6,TNF-α,NF-κB,COX-2 and iNOS induced by LPS were detected by ELISA.Results:The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was 50μmol/L,and it was administered for 24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hraquinone compound No.19 had obvious drug toxicity,while other compounds had weak or no obvious drug toxicity.The concentration was 50μmol/L,and the drug was administered for 12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monomer compounds could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O to varying degrees,and the highest NO inhibition rate was over 90%,which showed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NO inhibition rate of No.01 new skeleton compound can reach 70.81%.The results of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gradient showed that the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could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O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results of ELISA showed that phenolic compound 21 could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IL-6,TNF-α,NF-κB,COX-2 and iNOS in RAW264.7 cells.Conclusion:The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has a certain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among which flavonoids and bibenzyl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may b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The simple phenolic monomer compound 21 may play an anti-inflammatory role by regulating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baojin berchemia lineata(l.)dc RAW264.7 Anti inflammatory
下载PDF
HPLC测定铁包金不同部位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2
作者 王吉文 房志坚 +1 位作者 成金乐 严寒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7-96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铁包金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迪马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74:26);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铁包金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迪马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74:26);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进样量为0.00201~0.0804μg(r=0.9998),0.0066~0.264μg(r=0.9997),0.0124~0.496(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3%、101.29%、98.36%。铁包金根的总蒽醌含量高于藤茎。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铁包金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含量测定 药用部位
下载PDF
细叶勾儿茶部分化合物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军洋 滕红丽 +1 位作者 赵金妹 洪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25-830,共6页
目的:筛选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中分离出的具有抗炎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并探究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 目的:筛选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中分离出的具有抗炎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并探究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量并计算NO抑制率,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梯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1号单体化合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IL⁃6、TNF⁃α、NF⁃κB、COX⁃2、iNOS的影响。结果:细叶勾儿茶单体化合物浓度为50μmol/L,给药24 h,结果显示19号蒽醌类化合物有明显的药物毒性,其他化合物毒性较弱或无明显药物毒性;浓度为50μmol/L,给药12 h,结果显示其单体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NO的释放量,NO抑制率最高可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01号新骨架化合物NO抑制率可达到70.81%。抗炎活性梯度结果显示,细叶勾儿茶单体化合物可不同程度抑制NO释放且呈剂量依赖性。ELISA结果显示,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可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IL⁃6、TNF⁃α、NF⁃κB、COX⁃2、iNOS。结论:细叶勾儿茶单体化合物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其中黄酮类及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联苄类成分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细叶勾儿茶 RAW264.7 抗炎
下载PDF
铁包金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玉强 杨兴 +2 位作者 邓家刚 钟正贤 黄海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5-826,共2页
目的观察铁包金4种提取物的抗炎、镇痛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所致小鼠扭体试验法,铁包金提取物按0.2/kg,0.4g/kg剂量进行实验。结果样品1-3能明显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样品1-4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 目的观察铁包金4种提取物的抗炎、镇痛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所致小鼠扭体试验法,铁包金提取物按0.2/kg,0.4g/kg剂量进行实验。结果样品1-3能明显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样品1-4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铁包金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瑶药铁包金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曾晓君 胡颖 +2 位作者 文晓琼 洪爱华 岑颖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研究瑶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包金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 目的:研究瑶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包金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羊齿烯醇(5)、大黄酚(6)、大黄素甲醚(7)、floribundiquinone D(8)、2-乙酰大黄素甲醚(9)。结论:化合物1~4、7~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铁包金总黄酮体内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小龙 滕红丽 +1 位作者 沈玉霞 梅之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铁包金总黄酮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在体实验法,观察抑瘤率、胸腺脾脏及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SOD、MDA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 目的研究铁包金总黄酮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在体实验法,观察抑瘤率、胸腺脾脏及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SOD、MDA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验肿瘤组织中p53、TNF-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铁包金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50.35%、35.66%、23.08%,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83.22%,各组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②铁包金总黄酮各组升高小鼠血清的SOD值,且降低其MDA值,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阳性组降低小鼠的SOD值,且升高MDA值。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病理切片显示给药各组和阳性组坏死面积比空白组大;④免疫组化显示高、中、低各组p53蛋白表达依次升高,TNF-α和Caspase-3蛋白表达依次降低。结论铁包金总黄酮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调节p53,TNF-α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总黄酮 S180 SOD MDA 病理切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壮药铁包金及其药材商品的物种基础 被引量:18
7
作者 滕红丽 陈科力 陈士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地区和西南地区铁包金的原植物及其分布、功效和应用。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参考文献和已收藏经鉴定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广西壮族地区临床常用的铁包金药材的原植物经鉴定包括鼠李科勾儿茶...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地区和西南地区铁包金的原植物及其分布、功效和应用。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参考文献和已收藏经鉴定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广西壮族地区临床常用的铁包金药材的原植物经鉴定包括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ex Laws.、光枝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ex Lawson var.leioclada(Hand.-Mazz.)Hand.-Mazz.以及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Wall.)Brongn.等四种植物的茎藤或根。结论:这四种植物的茎藤或根在西南各地区同等作为铁包金药材入药,铁包金这四种植物来源的药材需要深一步进行药效学和临床应用差别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原植物 物种基础
下载PDF
两种药用植物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黄秋洁 叶勇 +2 位作者 欧贤红 刘华钢 宋云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检测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检测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藤茶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比铁包金总黄酮和维生素C强,其三种体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2±0.18),(227.41±184.45),(5.22±3.75)mg·L-1。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弱于维生素C,其DPPH.体系的IC50为(36.41±9.68)mg·L-1。结论藤茶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但铁包金总黄酮不能单独作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铁包金 总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铁包金提取物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玉强 邓家刚 +1 位作者 钟正贤 杨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4-855,共2页
目的观察铁包金4种提取物的抗肝损伤药效作用。方法采用CCl4和异硫氰酸-α-萘酯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等方法进行实验。结果高剂量组铁包金提取物样品1~4能明显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活性,并能明显升高血清中总... 目的观察铁包金4种提取物的抗肝损伤药效作用。方法采用CCl4和异硫氰酸-α-萘酯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等方法进行实验。结果高剂量组铁包金提取物样品1~4能明显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活性,并能明显升高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样品1,2,4能显著降低T—BIL含量。结论铁包金提取物对CCl4和异硫氰酸-α-萘酯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抗肝损伤
下载PDF
铁包金果实发育解剖学研究
10
作者 黄伟剑 叶燕莹 +2 位作者 何梦玲 张宏意 严寒静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共4页
采集各个时期的铁包金果实,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其组织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铁包金果实石蜡切片的观察与研究,明确了铁包金果实各个时期的内部组织结构;2)内果皮的木质化、石细胞化,阻碍了种... 采集各个时期的铁包金果实,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其组织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铁包金果实石蜡切片的观察与研究,明确了铁包金果实各个时期的内部组织结构;2)内果皮的木质化、石细胞化,阻碍了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是造成铁包金种子硬实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果实 发育 解剖 研究
下载PDF
铁包金种子休眠及其破除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燕莹 何梦玲 +2 位作者 李东亮 熊洋 严寒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探索铁包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方法。方法:采用百粒法测定种子千粒重,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吸胀法测定种子硬实率,对果实各部位的提取液进行发芽抑制物的生物鉴定;分别采用浓硫酸、热水、粗砂摩擦和赤霉素(GA3)处理来探究... 目的:探索铁包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方法。方法:采用百粒法测定种子千粒重,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吸胀法测定种子硬实率,对果实各部位的提取液进行发芽抑制物的生物鉴定;分别采用浓硫酸、热水、粗砂摩擦和赤霉素(GA3)处理来探究解除种子物理性和生理性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铁包金种子千粒重为10.82 g,硬实率高达100%,生活力为83%,其吸水速度和吸水率较低;浓硫酸处理10 min可提高其发芽率达85%,且显著提高其发芽势达41%;铁包金果实的不同部位均含发芽抑制物,其中种皮与种胚中发芽抑制物的抑制效果最强,500和1 000 mg/L GA3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达48%和43%。结论:铁包金种子存在物理性和生理性休眠,致使种子萌发困难,这是导致铁包金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种子 物理性休眠 生理性休眠 破除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两种铁包金基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宏亮 王吉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7期877-880,887,共5页
目的:探索打破中药铁包金基原植物铁包金及光叶勾儿茶的种子休眠方法。方法:观察种子外部形态,测定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吸水率,通过考察浓硫酸、赤霉素、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出打破铁包金基原植物种子休眠最为适宜的方法... 目的:探索打破中药铁包金基原植物铁包金及光叶勾儿茶的种子休眠方法。方法:观察种子外部形态,测定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吸水率,通过考察浓硫酸、赤霉素、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出打破铁包金基原植物种子休眠最为适宜的方法。结果:铁包金种子未经处理吸水率为41.49%,经浓硫酸处理为45.67%;光枝勾儿茶种子未经处理吸水率为48.91%,经浓硫酸处理为51.35%。经98%H_2SO_4处理15 min后,光枝勾儿茶种子发芽势为50.48%,发芽率为85.71%。500 mg·L^(-1)赤霉素处理6 h,铁包金种子发芽势为53.33%,发芽率为55.24%;光枝勾儿茶种子发芽势为41.90%,发芽率为67.62%。经4℃低温沙藏3个月,铁包金种子发芽势为88.57%,发芽率为90.48%;光枝勾儿茶种子发芽势为86.67%,发芽率为91.43%。结论:4℃低温沙藏3个月能完全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种子 光枝勾儿茶种子 种子休眠 浸种时间 低温沙藏
下载PDF
瑶药铁包金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3
作者 曾晓君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6期240-241,共2页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包金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用80%的乙醇提取铁包金的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其270 nm处吸光度。结果芦丁检测浓度在0.00424~0.02544 m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包金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用80%的乙醇提取铁包金的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其270 nm处吸光度。结果芦丁检测浓度在0.00424~0.02544 m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7%,RSD=0.19%(n=5);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的总黄酮含量可达到0.8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适用于瑶药铁包金黄酮类物质总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