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德国柏林墙遗址地区公共空间的保护与规划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思元
曾琦琛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柏林墙是柏林近代史上重要的一段政治事件遗迹与历史见证。从1990年6月至今,柏林政府对柏林墙遗址地区进行了不同层面的保护和开发。梳理了柏林墙与柏林城市发展的关系,从政府工作、遗址构筑物与户外公共空间3个方面,研究了柏林墙遗址...
柏林墙是柏林近代史上重要的一段政治事件遗迹与历史见证。从1990年6月至今,柏林政府对柏林墙遗址地区进行了不同层面的保护和开发。梳理了柏林墙与柏林城市发展的关系,从政府工作、遗址构筑物与户外公共空间3个方面,研究了柏林墙遗址地区的保护与规划内容,认为针对柏林墙遗址地区,德国政府及人民对历史予以足够的尊重,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维度、持续性的规划工作对遗址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灵活多样、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营造方式与丰富的纪念性活动,使得衰败的地区得以激活和复兴,为中国遗址地区保护与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德国柏林墙
遗址
公共空间
保护与规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盟“伊斯兰化”与东盟10国对以关系的互动研究
2
作者
钮松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以色列
伊斯兰化
东南亚一体化
宗教“柏林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德国统一后的转折文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邹沁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3-26,51,共5页
文章以1989年柏林墙倒塌这一历史转折为背景,分别对德国转折文学的定义、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转折文学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还简要阐述了转折文学所反映的转折后德国的社会风貌以及转折文学给德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柏林墙倒塌
转折文学
德国统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9年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倒塌之内外因考察
4
作者
王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93-200,130,共9页
作为1989年东欧八国政治巨变中的一环,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的倒塌具有其独特性。匈牙利民主化改革、联邦德国对"东方政策"的背离以及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了东德危机的全面爆发。昂纳克的继续保守引起苏联的不满致使他下台。...
作为1989年东欧八国政治巨变中的一环,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的倒塌具有其独特性。匈牙利民主化改革、联邦德国对"东方政策"的背离以及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了东德危机的全面爆发。昂纳克的继续保守引起苏联的不满致使他下台。克伦茨的"变革"计划面临着外债缺口与政治民主化的双重压力,他与戈尔巴乔夫周密设计的改革计划也未能解决"要么民主化、要么经济崩溃"的核心矛盾。柏林墙的轰然倒塌削弱了四大国的合法权利、激励了民众的统一热情、直接动摇了东德政府的控制力与改革计划,并使德国问题重新回归国际政治议程。但不论柏林墙是否倒塌,克伦茨的改革计划都难获成功,东德民主化的脚步也难以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9年
民主德国危机
柏林墙倒塌
东欧剧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危机中声望动机的识别
5
作者
丁鲁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17,156,共30页
在国际危机中,决策者需要识别对手的动机,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其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动机识别工作是判断对手追求声望的动机。具体而言,决策者有时判断声望动机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时则判断声望动机仅发挥次要作用。作...
在国际危机中,决策者需要识别对手的动机,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其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动机识别工作是判断对手追求声望的动机。具体而言,决策者有时判断声望动机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时则判断声望动机仅发挥次要作用。作者因此探讨决策者依据什么条件判断声望动机为对手主导(或次要)动机。根据声望动机识别理论,当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决策者会判断声望动机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一,决策者判断对手的非理性程度高,且危机所涉及对手的物质利益重要性高;其二,决策者判断对手的非理性程度低,且危机所涉及对手的物质利益重要性低。在其他情况下,决策者会判断声望动机仅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次要作用。对阿比西尼亚危机和第三次柏林危机两个案例的过程追踪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有助于理解国际危机中的妥协行为,并对制定合理的声望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危机
声望动机
动机识别
阿比西尼亚危机
第三次柏林危机
原文传递
悖之痛——高墙下的集体记忆
被引量:
6
6
作者
印芝虹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本文以柏林墙题材的著名诗文、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和佛尔克·布劳恩的《墙》及《所有》为例,从记忆理论的视角,考察文学与集体记忆的相互交集和作用,描述意义的凝结、读者接受的再塑造、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对...
本文以柏林墙题材的著名诗文、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和佛尔克·布劳恩的《墙》及《所有》为例,从记忆理论的视角,考察文学与集体记忆的相互交集和作用,描述意义的凝结、读者接受的再塑造、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对于回忆文本的影响,分析高墙下分裂的自我与围墙内集体记忆形成的关联,阐释文学内部的记忆即文本互涉方法、文学作为集体和文化文本之于表现"围墙与诗人"主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墙
集体记忆
克·沃尔夫
佛·布劳恩
原文传递
迷失的信仰 纠结的希望——评德国电影“新浪潮”之《再见列宁》
7
作者
岳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6-37,共2页
20年,东德和西德,这一被冷战铁幕割裂开来的地缘政治现实,是两德统一后的新电影主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国影片《再见列宁》,再现一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在普通人家的浓缩——信仰与谎言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的重重交叠;小人物的命...
20年,东德和西德,这一被冷战铁幕割裂开来的地缘政治现实,是两德统一后的新电影主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国影片《再见列宁》,再现一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在普通人家的浓缩——信仰与谎言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的重重交叠;小人物的命运、其精神与心灵的冲突以及挣扎,还有对不同意识形态的重新思考,在这部电影里被演绎得时而沉重深刻,时而举重若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电影
柏林墙
统一
迷失
物化的信仰
原文传递
作为政治实践的美学:柏林学派电影中坍塌的墙与再现的历史
被引量:
2
8
作者
娄逸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2,共6页
在后柏林墙时代的德语电影中,柏林学派已逐渐成为最具学术魅力的一个标签。20世纪90年代以降,德国电影在处理德国分裂的历史方面大致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在柏林墙倒塌后回望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时期,二是面对民主德国的消逝和社会转型,展...
在后柏林墙时代的德语电影中,柏林学派已逐渐成为最具学术魅力的一个标签。20世纪90年代以降,德国电影在处理德国分裂的历史方面大致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在柏林墙倒塌后回望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时期,二是面对民主德国的消逝和社会转型,展现个体如何与全新的时代共处。在这样的创作语境中,柏林学派电影人的创作理念和美学理想成了一种与同时代主流电影截然不同的政治实践。某种程度上,这种"反叛"代表的正是对单向度的、静止的历史叙事的拒绝与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学派
德国电影
历史记忆
后柏林墙电影
原文传递
题名
德国柏林墙遗址地区公共空间的保护与规划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思元
曾琦琛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出处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妫水河世园会及冬奥会水质保障与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和示范”(编号2017ZX07101004)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项目计划(编号2017z103):北京副中心“绿廊路网”规划模式研究
+1 种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D171100000217002):园林景观设计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
文摘
柏林墙是柏林近代史上重要的一段政治事件遗迹与历史见证。从1990年6月至今,柏林政府对柏林墙遗址地区进行了不同层面的保护和开发。梳理了柏林墙与柏林城市发展的关系,从政府工作、遗址构筑物与户外公共空间3个方面,研究了柏林墙遗址地区的保护与规划内容,认为针对柏林墙遗址地区,德国政府及人民对历史予以足够的尊重,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维度、持续性的规划工作对遗址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灵活多样、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营造方式与丰富的纪念性活动,使得衰败的地区得以激活和复兴,为中国遗址地区保护与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德国柏林墙
遗址
公共空间
保护与规划
Keywords
landscape aichitecture
berlin wall
Germany
relic site
public spac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盟“伊斯兰化”与东盟10国对以关系的互动研究
2
作者
钮松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海合会的大国外交战略研究"(KA159225)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冷战后大国中东安全战略比较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海合会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研究"(KX171242)
文摘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关键词
东盟
以色列
伊斯兰化
东南亚一体化
宗教“柏林墙”
Keywords
ASEAN, Israel, islamization, Southeast Asian Integration, religious "
berlin wall
"
分类号
F13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D833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德国统一后的转折文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邹沁璐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3-26,51,共5页
文摘
文章以1989年柏林墙倒塌这一历史转折为背景,分别对德国转折文学的定义、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转折文学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还简要阐述了转折文学所反映的转折后德国的社会风貌以及转折文学给德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柏林墙倒塌
转折文学
德国统一
Keywords
collapse of the
berlin wall
transitional literature
unification of Germany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9年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倒塌之内外因考察
4
作者
王帅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93-200,130,共9页
文摘
作为1989年东欧八国政治巨变中的一环,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的倒塌具有其独特性。匈牙利民主化改革、联邦德国对"东方政策"的背离以及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了东德危机的全面爆发。昂纳克的继续保守引起苏联的不满致使他下台。克伦茨的"变革"计划面临着外债缺口与政治民主化的双重压力,他与戈尔巴乔夫周密设计的改革计划也未能解决"要么民主化、要么经济崩溃"的核心矛盾。柏林墙的轰然倒塌削弱了四大国的合法权利、激励了民众的统一热情、直接动摇了东德政府的控制力与改革计划,并使德国问题重新回归国际政治议程。但不论柏林墙是否倒塌,克伦茨的改革计划都难获成功,东德民主化的脚步也难以停止。
关键词
1989年
民主德国危机
柏林墙倒塌
东欧剧变
Keywords
1989 year
GDR Crisis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危机中声望动机的识别
5
作者
丁鲁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17,156,共30页
文摘
在国际危机中,决策者需要识别对手的动机,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其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动机识别工作是判断对手追求声望的动机。具体而言,决策者有时判断声望动机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时则判断声望动机仅发挥次要作用。作者因此探讨决策者依据什么条件判断声望动机为对手主导(或次要)动机。根据声望动机识别理论,当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决策者会判断声望动机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一,决策者判断对手的非理性程度高,且危机所涉及对手的物质利益重要性高;其二,决策者判断对手的非理性程度低,且危机所涉及对手的物质利益重要性低。在其他情况下,决策者会判断声望动机仅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次要作用。对阿比西尼亚危机和第三次柏林危机两个案例的过程追踪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有助于理解国际危机中的妥协行为,并对制定合理的声望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国际危机
声望动机
动机识别
阿比西尼亚危机
第三次柏林危机
Keywords
international crises
motivation identification
prestige motivation
the Abyssinian Crisis
the
berlin wall
Crisis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悖之痛——高墙下的集体记忆
被引量:
6
6
作者
印芝虹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文摘
本文以柏林墙题材的著名诗文、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和佛尔克·布劳恩的《墙》及《所有》为例,从记忆理论的视角,考察文学与集体记忆的相互交集和作用,描述意义的凝结、读者接受的再塑造、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对于回忆文本的影响,分析高墙下分裂的自我与围墙内集体记忆形成的关联,阐释文学内部的记忆即文本互涉方法、文学作为集体和文化文本之于表现"围墙与诗人"主题的意义。
关键词
柏林墙
集体记忆
克·沃尔夫
佛·布劳恩
Keywords
the
berlin wall
collective memory
Christa Wolf
Volker Braun
分类号
I51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迷失的信仰 纠结的希望——评德国电影“新浪潮”之《再见列宁》
7
作者
岳琰
机构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出处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6-37,共2页
文摘
20年,东德和西德,这一被冷战铁幕割裂开来的地缘政治现实,是两德统一后的新电影主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国影片《再见列宁》,再现一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在普通人家的浓缩——信仰与谎言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的重重交叠;小人物的命运、其精神与心灵的冲突以及挣扎,还有对不同意识形态的重新思考,在这部电影里被演绎得时而沉重深刻,时而举重若轻。
关键词
德国
电影
柏林墙
统一
迷失
物化的信仰
Keywords
Germany
film
the
berlin wall
unity
lost
materialization of faith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政治实践的美学:柏林学派电影中坍塌的墙与再现的历史
被引量:
2
8
作者
娄逸
机构
德国慕尼黑大学历史与艺术学院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2,共6页
文摘
在后柏林墙时代的德语电影中,柏林学派已逐渐成为最具学术魅力的一个标签。20世纪90年代以降,德国电影在处理德国分裂的历史方面大致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在柏林墙倒塌后回望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时期,二是面对民主德国的消逝和社会转型,展现个体如何与全新的时代共处。在这样的创作语境中,柏林学派电影人的创作理念和美学理想成了一种与同时代主流电影截然不同的政治实践。某种程度上,这种"反叛"代表的正是对单向度的、静止的历史叙事的拒绝与抗争。
关键词
柏林学派
德国电影
历史记忆
后柏林墙电影
Keywords
berlin
School
German film
historical memory
post-
wall
film
分类号
J909.8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德国柏林墙遗址地区公共空间的保护与规划研究
王思元
曾琦琛
《风景园林》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盟“伊斯兰化”与东盟10国对以关系的互动研究
钮松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德国统一后的转折文学
邹沁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89年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倒塌之内外因考察
王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国际危机中声望动机的识别
丁鲁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6
悖之痛——高墙下的集体记忆
印芝虹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6
原文传递
7
迷失的信仰 纠结的希望——评德国电影“新浪潮”之《再见列宁》
岳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
原文传递
8
作为政治实践的美学:柏林学派电影中坍塌的墙与再现的历史
娄逸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