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in-polarized pairing induced by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Bernal bilayer graphene
1
作者 黄妍 周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50-654,共5页
Recent experimental findings have demonstrated the occurrence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Bernal bilayer graphene when induced by a magnetic field.In this study,we conduct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otential pair... Recent experimental findings have demonstrated the occurrence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Bernal bilayer graphene when induced by a magnetic field.In this study,we conduct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otential pairing symmetry within this superconducting system.By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model,we primarily calculate the free energy of the system with p+ip-wave parallel spin pairing,p+ip-wave anti-parallel spin pairing and d+i d-wave pairing symmetry.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is indeed essential for generating the superconductivity.We discover that the p+ip-wave parallel spin pairing leads to a lower free energy for the system.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zero-energy spectral function and density of states for each of the three pairing symmetries under consideration show a strong consistency with the free energ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ONDUCTIVITY magnetic field induction pairing symmetry bernal bilayer graphene
下载PDF
MARTIN BERNAL'S BLACK ATHENA REVIEWED
2
作者 EdwinM.Yamauchi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1999年第0期145-152,共8页
关键词 NJ MARTIN bernal’S BLACK ATHENA REVIEWED
下载PDF
贝尔纳与默顿:科学社会学同基异构现象的社会形成 被引量:3
3
作者 柏瑞平 张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7,共3页
作为科学学的开创者,贝尔纳同时也是广义的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然而他与科学社会学的创立者默顿的科学思想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科学观不同,而他们科学观的树立虽然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科学自身生存发展的困境,但... 作为科学学的开创者,贝尔纳同时也是广义的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然而他与科学社会学的创立者默顿的科学思想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科学观不同,而他们科学观的树立虽然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科学自身生存发展的困境,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和学术背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程度不同的理解和领悟,以及个人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科学观差异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他们各自的科学社会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默顿 科学观
下载PDF
贝尔纳与中国 被引量:13
4
作者 潜伟 李欣欣 《科学文化评论》 2012年第6期16-36,共21页
贝尔纳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对贝尔纳与中国官方及学者的交往进行了初步梳理,试图描绘这位科学圣人在中国科学文化中的形象。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于1939年出版,很快即被我国学... 贝尔纳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对贝尔纳与中国官方及学者的交往进行了初步梳理,试图描绘这位科学圣人在中国科学文化中的形象。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于1939年出版,很快即被我国学者如竺可桢等了解并引用。贝尔纳于1954年和1959年两次访华参加国庆庆典,并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中,他知无不言地为我国科学发展提供帮助,是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但之后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原因,贝尔纳与中国的交往受到阻碍,他没有获得和李约瑟一样的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学 贝尔纳 竺可桢 中外科技交流史 世界和平理事会
下载PDF
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思想再认识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来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1-645,共5页
认为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有二:(1)力主科学的可计划性,并系统阐述了计划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等;(2)对科学的社会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上述两个方面,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缺陷,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 认为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有二:(1)力主科学的可计划性,并系统阐述了计划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等;(2)对科学的社会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上述两个方面,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缺陷,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某些误读,其中,对经济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上的机械理解即是典型的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思想 计划科学 科学的社会功能 经济需要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下载PDF
学术期刊与科学情报交流──纪念《科学的社会功能》出版61周年 被引量:5
6
作者 方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270-272,共3页
学术期刊是科学情报交流的主要载体,20世纪初期以来,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科学情报交流的有效性,J.D.贝尔纳在1939年出版《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提出“废除”学术期刊的提议。尽管该提议遭到了学术界及... 学术期刊是科学情报交流的主要载体,20世纪初期以来,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科学情报交流的有效性,J.D.贝尔纳在1939年出版《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提出“废除”学术期刊的提议。尽管该提议遭到了学术界及图书情报界的一致反对,学术期刊并未因此而被“废除”,但是,J.D.贝尔纳的提议却直接促进了“寄存手稿”这一新的科学情报交流方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学术期刊 情报交流 科学情报 出版 “寄存手稿” 《科学的社会功能》
下载PDF
贝尔纳的科学本质观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7-49,67,共4页
贝尔纳认为,科学不仅仅是累积的知识传统,而且是一种社会建制,是社会生产力。贝尔纳对科学形相认识的突破在于认识到了科学的社会形相,由此深入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性。而社会学术研究的科学归并则是贝尔纳科学的社会本质观的表现。
关键词 贝尔纳 科学形相 社会学术研究 科学本质
下载PDF
贝尔纳与西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霁堂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5,共5页
公众理解科学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兴起的现代科普形式,但认真分析这种科普类型,不难发现其基本理论已先期存在于英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J.D.贝尔纳的著作里。本文分析贝尔纳在传统科普讲解科学向现代科普理解科学嬗变中的历史作用,指出他的... 公众理解科学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兴起的现代科普形式,但认真分析这种科普类型,不难发现其基本理论已先期存在于英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J.D.贝尔纳的著作里。本文分析贝尔纳在传统科普讲解科学向现代科普理解科学嬗变中的历史作用,指出他的科普思想有着明确的公众理解科学取向,他不愧是现代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公众理解科学 科普
下载PDF
科学社会学的张力——默顿与贝尔纳研究传统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英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在科学社会学理论中,贝尔纳和默顿分别创建了科学的社会研究中的默顿传统与贝尔纳传统。由于他们在科学知识观上的差异,尽管二者研究前提和研究主旨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贝尔纳的立论基础代表了科学家的立场,默顿... 在科学社会学理论中,贝尔纳和默顿分别创建了科学的社会研究中的默顿传统与贝尔纳传统。由于他们在科学知识观上的差异,尽管二者研究前提和研究主旨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贝尔纳的立论基础代表了科学家的立场,默顿则坚持的是社会学家的话语。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对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贝尔纳侧重宏观定性研究,默顿及其学派着力于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分析,属于微观分析图式。在研究方法上,默顿开辟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表述新方法,贝尔纳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社会研究问题。默顿与贝尔纳不同的研究风格,表明了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巨大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默顿 科学社会学 比较
下载PDF
贝尔纳的科学自由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霁堂 朱穗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贝尔纳从大科学视角透视科学自由,指出:科学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行动自由和应用自由三层,实现科学自由要通过科学家个体、科学组织和政府三个方面努力,科学自由是科学计划的目的和内容,科学计划是科学自由的手段和形式。
关键词 贝尔纳 科学自由 科学计划
下载PDF
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转向:贝尔纳科学学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7-20 103,103,共5页
面对科学在战争中的非理性应用,贝尔纳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反叛脱离社会实践的科学哲学传统,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展开对科学全方位的社会研究。传统科学哲学大多时候关注的仅仅是科学的最终产物,也就是关注作为知识... 面对科学在战争中的非理性应用,贝尔纳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反叛脱离社会实践的科学哲学传统,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展开对科学全方位的社会研究。传统科学哲学大多时候关注的仅仅是科学的最终产物,也就是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论科学哲学遗忘了生活世界,它描绘的是科学世界观。贝尔纳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具体地、开放地、涉及终极关怀地看待科学究竟是什么,开辟了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转向。贝尔纳的科学学几乎可以说是从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来,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从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到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恰好是回归生活世界哲学视野转换的一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科学学 科学研究 社会实践转向
下载PDF
1954年贝尔纳第一次访华 被引量:5
12
作者 付邦红 《科学文化评论》 2012年第6期37-53,共17页
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是中国学者热衷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其在1954年时第一次访华的详情至今已鲜为人知。本文依据藏于中英两国的相关档案,揭示贝尔纳访华的缘起,访华期间的主要活动,以及其在访华后为出版关于新中国科学与技术的专书... 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是中国学者热衷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其在1954年时第一次访华的详情至今已鲜为人知。本文依据藏于中英两国的相关档案,揭示贝尔纳访华的缘起,访华期间的主要活动,以及其在访华后为出版关于新中国科学与技术的专书而作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访华
下载PDF
贝尔纳科技成果产业化思想探析
13
作者 徐治立 赵若玺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共4页
贝尔纳的科学学理论蕴涵特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思想。它首先阐明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历史趋势与过程,并就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的时间差距及原因进行探讨。其次,它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负面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极端的私人利益追求、保... 贝尔纳的科学学理论蕴涵特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思想。它首先阐明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历史趋势与过程,并就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的时间差距及原因进行探讨。其次,它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负面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极端的私人利益追求、保密专利制度以及工业科研垄断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贝尔纳的思想蕴涵3点启示:明确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协调各社会活动系统的关系、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根本关系。同时,它的历史局限需要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 工业科研 科技成果 产业化
下载PDF
默顿与贝尔纳:科学与社会关系研究的两种向度
14
作者 柏瑞平 张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默顿与贝尔纳都是广义的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们对科学与社会的研究虽有相似之处,但最终走的却是两条迥异的道路。默顿主要是内向度的,从科学的制度化缘起探究科学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精神特质,目的是追求科学的真理性,即"扩展被... 默顿与贝尔纳都是广义的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们对科学与社会的研究虽有相似之处,但最终走的却是两条迥异的道路。默顿主要是内向度的,从科学的制度化缘起探究科学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精神特质,目的是追求科学的真理性,即"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而贝尔纳则主要是外向度的,从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层面上研究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以实现科学的价值性目标,即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顿 贝尔纳 科学体制社会化 科学社会一体化
下载PDF
Lifshitz Transition Including Many-Body Effects in Bi-Layer Graphene and Change in Stacking Order
15
作者 Partha Goswami 《Graphene》 2013年第2期88-95,共8页
We consider the AB-(Bernal) stacking for the bi-layer graphene (BLG) system and assume that a perpendicular electric field is created by the external gates deposited on the BLG surface. In the basis (A1, B2, A2, B1) f... We consider the AB-(Bernal) stacking for the bi-layer graphene (BLG) system and assume that a perpendicular electric field is created by the external gates deposited on the BLG surface. In the basis (A1, B2, A2, B1) for the valleyKand the basis (B2, A1, B1, A2) for the valley K′, we show the occurrence of trigonal warping [1], that is, splitting of the energy bands or the density of states on the kx - ky plane into four pockets comprising of the central part and three legs due to a (skew) interlayer hopping between A1 and B2. The hopping between A1 - B2 leads to a concurrent velocity v3 in addition to the Fermi velocity vF. Our noteworthy outcome is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topological change, referred to as the Lifshitz transition [2, 3], is entirely bias-tunable. Furthermore, the many-body effects, which is known to yield logarithmic renormalizations [4] in the band dispersions of monolayer graphene, i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ias-tunability of this transition. We also consider a variant of the system where the A atoms of the two layers are over each other and the B atoms of the layers are displaced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The Fermi energy density of statesfor zero bias corresponds to the inverted sombrero-lik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s found to get deformed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b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bernal) STACKING Trigonal WARPING Lifshitz Transition Logarithmic Renormalizations INVERTED Sombrero
下载PDF
从“学院自由主义”到“贝尔纳主义”——竺可桢对中国现代科学发展道路认识的转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一骁 张立 许为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134,160,共8页
竺可桢对中国现代科学发展道路的认识经历了从学院自由主义到贝尔纳主义的转变。抱有"科学救国"思想的竺可桢在20世纪40年代便已高度关注贝尔纳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科学的社会功能。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开始主动了解和学... 竺可桢对中国现代科学发展道路的认识经历了从学院自由主义到贝尔纳主义的转变。抱有"科学救国"思想的竺可桢在20世纪40年代便已高度关注贝尔纳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科学的社会功能。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开始主动了解和学习作为贝尔纳主义一种实践的苏联计划科学模式。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新中国科学发展方向,本质上也是一种贝尔纳主义的道路。随着新中国科学事业的持续推进和对中共认识的不断加深,竺可桢对中共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期望、认同,到拥护和贯彻的过程,最终他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可桢 贝尔纳主义 学院自由主义 计划科学
下载PDF
竺可桢与贝尔纳 三十年科学文化缘 被引量:1
17
作者 潜伟 《科学文化评论》 2017年第3期5-13,共9页
从竺可桢初步了解贝尔纳著作的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直至双方生命的终结,前后约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彼此联系受到政治干扰颇多。在科学院工作之后,竺可桢对科学计划与组织、科学与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等的认识,很多地方都是从贝尔纳的... 从竺可桢初步了解贝尔纳著作的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直至双方生命的终结,前后约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彼此联系受到政治干扰颇多。在科学院工作之后,竺可桢对科学计划与组织、科学与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等的认识,很多地方都是从贝尔纳的思想中演化而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贝尔纳和平主义成为典型"修正主义"被竺可桢批评,两人渐行渐远。1971年,贝尔纳不幸去世,竺可桢没有在日记中记载这位与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科学圣徒的离去,或许自有其难言之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 竺可桢 贝尔纳
下载PDF
贝尔纳主义再研究——基于传记文献的考察
18
作者 王凤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4,共7页
将贝尔纳主义限于贝尔纳本人的思想存在重大疏漏。从文献编目维度看,贝尔纳主义者还应包括霍尔丹和李约瑟等人。贝尔纳最重要的著述应该是他的《恩格斯和科学》与《马克思和科学》;霍尔丹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将唯物辩证法应用到遗传学的研... 将贝尔纳主义限于贝尔纳本人的思想存在重大疏漏。从文献编目维度看,贝尔纳主义者还应包括霍尔丹和李约瑟等人。贝尔纳最重要的著述应该是他的《恩格斯和科学》与《马克思和科学》;霍尔丹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将唯物辩证法应用到遗传学的研究之中;将李约瑟定位于中国科技史家可能遮蔽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认同。从贝尔纳主义系统性文献编目出发,给出贝尔纳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定位,重新审读贝尔纳、霍尔丹和李约瑟等人的经典著述及其思想价值,能够还原和再现一个真实的贝尔纳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文献学
原文传递
科学学的研究进路暨前瞻——基于贝尔纳奖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8
19
作者 和钰 陈悦 +1 位作者 崔银河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1-1129,共9页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奖 科学学 科学计量学 科学社会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原文传递
贝尔纳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一种理论创新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凤祥 安维复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4-1460,共7页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质。20世纪30—40年代,英国左派科学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特有品质引入到科学研究领域,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贝尔纳主义。贝尔纳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创新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质。20世纪30—40年代,英国左派科学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特有品质引入到科学研究领域,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贝尔纳主义。贝尔纳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创新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成为科学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等一些科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影响至今。因此,对贝尔纳主义的研究,不仅能够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旺盛生命力,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贝尔纳主义 科学观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