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世入世的张力之美——论《薄伽梵歌》中黑天的世俗观
1
作者 田克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4-69,共6页
印度教在整体上倾向于出世,但披着"不执着"外衣的入世精神也不可忽略。《薄伽梵歌》的魅力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主要原因之一是黑天提出了振奋人心、积极进取的行动瑜伽(karma yoga)。干脆利落的行动瑜伽是《薄伽梵歌》的主体精... 印度教在整体上倾向于出世,但披着"不执着"外衣的入世精神也不可忽略。《薄伽梵歌》的魅力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主要原因之一是黑天提出了振奋人心、积极进取的行动瑜伽(karma yoga)。干脆利落的行动瑜伽是《薄伽梵歌》的主体精神,但其前后分别被灵魂不死的智慧瑜伽以及梵我同一的虔诚瑜伽所牵引,仿佛带着镣铐跳舞。黑天反对消极避世,而把积极行动的原因归于"灵魂如衣服",把行动的本质定义为向神的献礼。入世的两头被出世牵引,形成强大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伽梵歌》 黑天 世俗观 出世 入世
下载PDF
同源异流——《薄伽梵歌》与《道德经》产生背景的比较
2
作者 付雨鑫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44-,共1页
有着"古印度《道德经》"美誉的《薄伽梵歌》是古印度文化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深究《薄伽梵歌》与《道德经》产生的自然观、社会意识及社会人文背景,我发现两者在不同地域、语言、文化背后的同源异流。
关键词 《薄伽梵歌》 《道德经》 产生背景
下载PDF
拯救与涅般木——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互文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3,105,共7页
《四个四重奏》是T.S.艾略特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尝试通过信仰的重建为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想模式。《四个四重奏》从主题和结构等方面与不同时期的东西方宗教著作形成互文关系。本文借用狭义互文性理论的研究方法,解读《四个四重奏... 《四个四重奏》是T.S.艾略特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尝试通过信仰的重建为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想模式。《四个四重奏》从主题和结构等方面与不同时期的东西方宗教著作形成互文关系。本文借用狭义互文性理论的研究方法,解读《四个四重奏》与基督教《圣经》及与印度教《薄伽梵歌》之间的互文关系,以透析来自东西方不同时空的两种宗教观在《四个四重奏》中"难以置信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根源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四个四重奏》 《圣经》 《薄伽梵歌》 互文性
下载PDF
论印度哲学与现代儒家方东美的比较哲学
4
作者 朱文信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65-80,共16页
方东美是20世纪的中国学者群中,兼备哲学比较的使命与天才,并且探赜索微、妙有深造者,他对印度哲学的判教式结论,见于晚年在辅仁大学的讲课稿。根据其学生黄振华课堂笔记所整理出的《人生哲学讲义》为线索,探究方东美将印度哲学纳入他... 方东美是20世纪的中国学者群中,兼备哲学比较的使命与天才,并且探赜索微、妙有深造者,他对印度哲学的判教式结论,见于晚年在辅仁大学的讲课稿。根据其学生黄振华课堂笔记所整理出的《人生哲学讲义》为线索,探究方东美将印度哲学纳入他的智慧架构中的哲学企图,并从中印文明的关系中寻找其中的时代性启示,畅明华严互摄之妙理,兼含爱国保种之微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印度哲学 文化比较 奥义书 世尊歌
下载PDF
从《薄伽梵歌》窥探《摩诃婆罗多》的印度教存在主义蕴含
5
作者 胡俊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薄伽梵歌》为切入点,窥探《摩诃婆罗多》中的印度教存在主义蕴含,通过"瑜伽与自由选择""梵我同一与存在先于本质"以及"烦恼与荒谬、痛苦"三个方面的论述,对印度教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现代存在主义做... 以《薄伽梵歌》为切入点,窥探《摩诃婆罗多》中的印度教存在主义蕴含,通过"瑜伽与自由选择""梵我同一与存在先于本质"以及"烦恼与荒谬、痛苦"三个方面的论述,对印度教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现代存在主义做出相关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存在主义 印度宗教哲学 薄伽梵歌 摩诃婆罗多
下载PDF
Mythos and the Semiotic Reconstitution of Self, Culture, and World
6
作者 Thomas Alexander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8年第2期110-127,共18页
I discuss the human need or drive for meaning (which I call "the Human Eros") and how this centers on various central or core meanings that become embodied so as to constitute definitive identities--identities of ... I discuss the human need or drive for meaning (which I call "the Human Eros") and how this centers on various central or core meanings that become embodied so as to constitute definitive identities--identities of self, group, culture, and world. 1 call these "mythoi" (and not "myths" insofar as their key feature is their importance and value--"myth" carries with it the distracting association of "falsehood," especially "unscientific falsehood;" science is loaded with its mythoi like everything else.) These mythoi must be embodied experientially and in cultural habits, actions, rituals, i.e., praxeis, in order to renew and reconstitute a sense of meaning and value in existence. That is, mythoi serve the Human Eros. These mythoi employ tropes or cultural types as structural principles. Tropes themselves tend to group in various relational patterns and tensions that I call "constellations." Much of the "play of signs" in cultural creation lies in exploring, clarifying, and even antagonizing these relations as ways of deepening the world of meaning. "Play" explores possibilities, beginning with given actualities. It may explore relations that remain distant from the core of a culture's or individual's self-understanding. But it may approach and, at times, directly engage core meanings and values, possibly transforming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TH mythos Human Eros spiritual ecology trope semiotic constellations Book of Job ILIAD bhagavad gita
原文传递
老子之“道”和《薄伽梵歌》中的“原人”比较
7
作者 张绍斌 《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宗教哲学的圣典,数论和瑜伽是其核心内容;《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原人"和"道"在这两部经典中是核心概念。本文概括和确定两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并从本体论性质、本体论的意义及相关的人...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宗教哲学的圣典,数论和瑜伽是其核心内容;《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原人"和"道"在这两部经典中是核心概念。本文概括和确定两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并从本体论性质、本体论的意义及相关的人生论三个角度对两个概念和各自所属思想体系进行比较。所探索的问题和结论,有助于开拓《道德经》文本解读的空间,对进一步揭示以中印古代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内在特质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薄伽梵歌 数论 原人 二元论 无为 玲伽
原文传递
《薄伽梵歌》研究
8
作者 朋毛措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19年第3期89-102,共14页
克里希纳神出生在印度一个刹帝利族的家庭,是毗湿奴在印度神话中的十个化身之一,又称为黑天。克里希纳道出的《薄伽梵歌》属于吠檀多派典籍。文章依据相关藏汉文献探讨了克里希纳(黑天)与藏传佛教大护法神摩诃迦罗(大黑天)之间有无关系... 克里希纳神出生在印度一个刹帝利族的家庭,是毗湿奴在印度神话中的十个化身之一,又称为黑天。克里希纳道出的《薄伽梵歌》属于吠檀多派典籍。文章依据相关藏汉文献探讨了克里希纳(黑天)与藏传佛教大护法神摩诃迦罗(大黑天)之间有无关系的问题,探讨了《薄伽梵歌》的发展史及其藏译的过程,及其藏文译本失传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并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其汉文译本和藏文译本各自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希纳 薄伽梵歌 藏汉译本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