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 |
蔡安延
赵华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3
|
|
2
|
女娲原型意象与毕淑敏小说女性形象的关联性 |
芦海英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3
|
悲悯与救渎——毕淑敏小说《红处方》浅析 |
任向红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女巫魔语与天使福音——林白《万物花开》与毕淑敏《女工》的比较分析 |
王学谦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5
|
“后英雄”时代的“理想主义”写作——毕淑敏与后新时期中国文学 |
马春花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6
|
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研究 |
岑泽丽
|
《职大学报》
|
2012 |
2
|
|
7
|
温情主旨与清馨哲理——毕淑敏散文的精神内涵 |
黄勇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7 |
6
|
|
8
|
浅析生命美学观照下的毕淑敏小说 |
张亮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5 |
1
|
|
9
|
毕淑敏长篇小说的共性解读 |
张立群
王晓燕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2 |
1
|
|
10
|
毕淑敏对冰心母爱主题的继承与发展 |
詹小红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1
|
文学的另一种“现代启蒙”:毕淑敏写作意义略论 |
郭剑卿
陈曦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2
|
崭新的维度与异域的陷阱——论毕淑敏《蓝色天堂》的范式开拓与审美缺陷 |
赵树勤
刘朝勋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浅论毕淑敏散文中爱的特质与风骨 |
魏彤光
石竹青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4 |
0 |
|
14
|
创作思维·心灵叙事·探索自我——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三个重要问题 |
吴丽芳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5
|
毕淑敏小说中对死亡的审视与超越 |
蒋华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6
|
社会转型期儿童教育的尴尬——毕淑敏母爱、儿童题材小说创作的意义 |
张厚萍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6 |
0 |
|
17
|
在悲冷意境中拷问英雄意识——解读毕淑敏的《昆仑殇》 |
陈迪泳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8
|
谈《预约财富》中意识形态的激荡与裂变 |
陈善珍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9
|
心灵自由的表达——试析毕淑敏散文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 |
吴丽芳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20
|
毕淑敏小说《红处方》探析 |
刘永松
|
《云南电大学报》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