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福州瓠社词人“赋比兴”抒情方式探析 |
杨祖望
|
《闽江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汪榕培《诗经》英译中的“赋比兴” |
于阳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3
|
刘勰对《诗经》赋比兴的认识 |
葛光辉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试论唐诗中的“比兴体”——兼论诗歌多义性的可解与不可确解 |
刘明华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5
|
论孔颖达的比兴观 |
杨金花
韩田鹿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6
|
语言与文字之华:“隐喻”·“比兴” |
白晓东
李璐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7
|
“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 |
曹旭
文志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8
|
《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句义释 |
马新广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9
|
比兴在信天游中的运用及其翻译对策 |
王占斌
陈大亮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4 |
6
|
|
10
|
《诗比兴笺》诗学思想与嘉、道之际学术思潮 |
吴怀东
马玉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2 |
3
|
|
11
|
赋比兴的发生与心理辨析 |
孙绿江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2
|
论“赋比兴”的语言结构和修辞系统 |
张进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3
|
魏源诗学思想与湖湘地域文化——以《诗古微》、《诗比兴笺》为论述中心 |
吴怀东
马玉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5
|
|
14
|
“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理论传统与美学意义 |
陶水平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5
|
刘勰的“赋比兴”论及其承前启后意义 |
祁志祥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论明清之际的比兴诗学——以朱鹤龄、冯班、贺裳、吴乔四家为例 |
黄卓颖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7
|
论赋比兴的叙事学意义 |
罗坚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8
|
《七十家赋钞》与张惠言的比兴视野 |
陈曙雯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9
|
从“赋比兴电影理论”的建构经验到“易电影理论”的创建 |
刘成汉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0 |
7
|
|
20
|
魏源著《诗比兴笺》补证 |
吴怀东
马玉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