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e and energy band manipulation of Bi2O3-Bi2S3 electrode enabling advanced magnesium-ion storage
1
作者 Qiang Tang Yingze Song +4 位作者 Xuan Cao Cheng Yang Dong Wang Tingting Qin Wei Zhang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543-3552,共10页
Rechargeable magnesium-ion(Mg-ion)batteri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or energy storage.However,magnesium anode is still limited by the irreversible Mg plating/stripping procedure.Herein,a well-designed binary Bi... Rechargeable magnesium-ion(Mg-ion)batteri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or energy storage.However,magnesium anode is still limited by the irreversible Mg plating/stripping procedure.Herein,a well-designed binary Bi_(2)O_(3)-Bi_(2)S_(3)(BO-BS)heterostructure is fulfilled by virtue of the cooperative interface and energy band engineering targeted fast Mg-ion storage.The built-in electronic field resulting from the asymmetrical electron distribu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electron-rich S center at Bi_(2)S_(3) side and electron-poor O center at Bi_(2)O_(3) side effectively acceler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s in the Mg-ion battery system.Moreover,the as-designed heterogenous interface also benefits to maintaining the electrode integrity.With these advantages,the BO-BS electrode displays a remarkable capacity of 150.36 mAh g^(−1) at 0.67 A g^(-1) and a superior cycling stability.This investigation would offer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rational design of functional heterogenous electrode materials targeted the fast reaction kinetics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ion battery bi2O3-bi2S3 heterostructure Interface and energy band engineer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s electrode integrity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dendritic bismuth film electrod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trace Pb(Ⅱ)and Cd(Ⅱ) 被引量:3
2
作者 Huizhu Zhou Huanhuan Hou +3 位作者 Lei Dai Yuehua Li jing Zhu Li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10-414,共5页
In this paper,dendritic Bi film electrodes with porous structure had successfully been prepared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using a constant current electrolysis method based on hydrogen bubble dynamic templates.The el... In this paper,dendritic Bi film electrodes with porous structure had successfully been prepared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using a constant current electrolysis method based on hydrogen bubble dynamic templates.The electrode prepared using a large applied current density showed an increased internal electroactive area and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The analytical utility of the prepared dendritic Bi film electrod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b(Ⅱ)and Cd(Ⅱ)in the range of 5–50 μg·L^(-1)were presented in combination with square wave stripping voltammetry in model solution.Compared with non-porous Bi film electrode,the dendritic Bi film electrode exhibited higher sensitivity and lower detection limit.The prepared Bi film electrode with dendritic structure was also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al water sampl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itic bi film electrode ELECTRO-DEPOSITION Hydrogen bubble dynamic template Square wave stripping analysis Pb(Ⅱ) and Cd(Ⅱ)
下载PDF
自支撑Bi@Cu纳米树电极高效电化学还原CO_(2)制甲酸
3
作者 施桐 甘乔炜 +3 位作者 刘东 张莹 冯浩 李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0-818,I0003,I0004,共11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_(2)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制备高性能电极是实现CO_(2)高效转化的关键一环。常规喷涂法所制电极中催化层与集流体间的不良接触会严重影响电催化活性以及稳定性。为此,本研究结合电化学... 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_(2)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制备高性能电极是实现CO_(2)高效转化的关键一环。常规喷涂法所制电极中催化层与集流体间的不良接触会严重影响电催化活性以及稳定性。为此,本研究结合电化学沉积和离子置换反应法,构建了一种原位生长的Bi@Cu纳米树(Bi@Cu NTs)自支撑电极。自支撑纳米树结构在降低界面电阻、确保空间结构稳定的同时,为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发达的孔隙结构,进而实现CO_(2)分子、电解液离子以及电子的协同传输,并进一步促进电化学CO_(2)转化。实验结果表明,Bi@Cu NTs电极在电化学活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在–1.4~–0.8 V(vs.RHE)的宽工作电位窗口范围内,甲酸选择性均超过90%;在–1.2 V的工作电位下,该电极同时实现了高达97.9%的甲酸选择性和170.6 mA·cm^(–2)的电流密度。此外,该电极在–1.0 V下经过50 h持续电解,获得了超过90%的平均甲酸选择性及大于110 mA·cm^(–2)的平均电流密度,且性能未见明显衰减,稳定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CO_(2) 甲酸 自支撑电极 纳米树结构 bi纳米片
下载PDF
A New Thionine Modified Electrode by Anchorage to Bi-(2-aminoethyl)-aminodithiocarboxyl Aci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through Coordination with Cu^(2+#)
4
作者 Jing Juan XU Hong Yuan CHEN Rui Qun F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chemically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by anchoring thionine to self-assembled bi - (2 -aminoethyl) -aminodithiocarboxyl acid(BANTC) monolayers through coordination with Cu2+ is described. This...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chemically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by anchoring thionine to self-assembled bi - (2 -aminoethyl) -aminodithiocarboxyl acid(BANTC) monolayers through coordination with Cu2+ is described. This thionine modified electrode exhibits two-new redox couples.Two protons were involved i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undergone by the couple I in the pH range of 5.0-10.0. The apparent surface electron transfer rate constant is about 0.050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dithiocarboxyl Aci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through Coordination with Cu A New Thionine Modified electrode by Anchorage to bi aminoethyl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ly-driven interphase conditioning of magnesium electrode for magnesium sulfur batteries 被引量:1
5
作者 Yaqi Li Pengjian Zuo +6 位作者 Ruinan Li Mengxue He Yulin Ma Yingxin Shi Xinqun Cheng Chunyu Du Geping Yi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15-219,共5页
The earth-abundant magnesium metal is a kind of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due to its low reduction potential (-2.356V vs. SHE), high volumetric and gravimetric specific capacities of 3882 mAh cm-3 and 2234 mAh g_1 resp... The earth-abundant magnesium metal is a kind of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due to its low reduction potential (-2.356V vs. SHE), high volumetric and gravimetric specific capacities of 3882 mAh cm-3 and 2234 mAh g_1 respectively [1]. Moreover, the magnesium anode shows high safety due to the non-dentritic electrodeposition mechanism during cycling,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trong Mg-Mg bonding and the consequent high energy barrier between the crystal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crystal orientation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BATTERIES MAGNESIUM electrode DEPOLARIZATION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anion In-situ electrochemical activation
下载PDF
三维多孔铜及表面修饰铋协同构筑无枝晶锂金属电极
6
作者 王帅 孙雨涵 +7 位作者 高欣 宋瑞 赵铭钦 卢垚 鲍晓冰 罗巧梅 苟蕾 樊小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7,共13页
以化学镀制备的具有微米级三维(3D)多孔结构的3D多孔铜为基底,在其表面电沉积铋修饰层,构建了3D Cu@Bi;将其作为锂金属电极集流体.孔径约5μm的3D多孔结构具有高表面积,有利于降低局部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其大容纳空间可缓解... 以化学镀制备的具有微米级三维(3D)多孔结构的3D多孔铜为基底,在其表面电沉积铋修饰层,构建了3D Cu@Bi;将其作为锂金属电极集流体.孔径约5μm的3D多孔结构具有高表面积,有利于降低局部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其大容纳空间可缓解体积变化和释放应力,抑制锂枝晶生长.Bi的亲锂性促进了界面动力学,降低了形核过电位,增强了锂沉积/剥离的可逆性.在3D多孔结构和铋修饰层的协同作用下,锂金属沉积容量>4 mA·h/cm^(2)时,电极表面仍保持平整、光滑;由其组装的半电池经过200次循环后,库仑效率(CE)可保持在98.5%以上;由其组装的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0.5 mA/cm^(2),面容量为1 mA·h/cm^(2)时,可稳定循环1500 h以上,循环100次后电极表面仍光滑、无枝晶;以磷酸铁锂为正极组装的LFP||3D Cu@Bi@Li全电池在1.0C倍率下经过200次循环后,显示出132 mA·h/g的高容量和约87.2%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锂金属电极 三维多孔集流体 铋修饰层 无锂枝晶
下载PDF
基于时空Inception残差注意力网络的脑电情绪识别
7
作者 王伟 周建华 +2 位作者 刘紫恒 赵世昊 伏云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了提高脑电情绪识别分类精度,最大限度利用脑电信号的空间和时间信息,提出一种Inception残差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网络相结合的新型架构时空Inception残差注意力网络... 为了提高脑电情绪识别分类精度,最大限度利用脑电信号的空间和时间信息,提出一种Inception残差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网络相结合的新型架构时空Inception残差注意力网络。将脑电信号采集电极位置映射到二维矩阵中,采集信号作为通道,构成三维数据;将得到的三维数据输入到时空Inception残差注意力卷积网络之中,提取时空信息;将得到的特征输入到全连接层进行分类;将Inception结构引入脑电情绪识别领域,实现多尺度特征提取,并将电极映射到矩阵之中,保留电极位置信息,使用时空Inception残差注意力网络从时空两个维度获取脑电相关信息。实验表明,使用该模型对DEAP数据集进行情绪四分类可得到93.71%的准确度,相较于对比模型,识别精度提高了10%~20%。提出的模型在脑电信号情绪识别领域具有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情绪识别 电极平面映射 Inception残差注意力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的研究——Ni,Bi,Hg 对 Ag/C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滕加伟 金丽华 唐伦成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3,共3页
报道了一种新的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的非贵金属催化剂。这种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Ag-Ni-Bi-Hg/C催化剂对氧的阴极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助催化剂Ni,Bi,Hg可以显著提高Ag/C催化剂的活性,XRD证实,助催化剂的加... 报道了一种新的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的非贵金属催化剂。这种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Ag-Ni-Bi-Hg/C催化剂对氧的阴极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助催化剂Ni,Bi,Hg可以显著提高Ag/C催化剂的活性,XRD证实,助催化剂的加入使银的结晶趋于非晶态化,减小了银结晶的尺寸。经过5200h的寿命考察,催化剂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 燃料电池 氧电极 催化剂 助催化剂 电极
下载PDF
纳米Bi-Ni氧化物改性碱性MnO_2电极 被引量:2
9
作者 崔静洁 张校刚 刘洪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5-608,共4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Bi Ni氧化物 ,XRD、TEM测试表明 ,其组成为单斜晶型Bi2 O3 和菱形晶型NiO的混合氧化物 ,粒径界于 15~ 4 5nm之间。通过物理掺杂的方法 ,用纳米Bi Ni氧化物对碱性MnO2 电极进行改性。掺杂纳米Bi Ni氧化物 ,可使...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Bi Ni氧化物 ,XRD、TEM测试表明 ,其组成为单斜晶型Bi2 O3 和菱形晶型NiO的混合氧化物 ,粒径界于 15~ 4 5nm之间。通过物理掺杂的方法 ,用纳米Bi Ni氧化物对碱性MnO2 电极进行改性。掺杂纳米Bi Ni氧化物 ,可使MnO2 电极的深度放电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其中 ,以 95mA/g电流密度恒流深度放电 ,放电容量提高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MnO2电极 纳米bi-Ni氧化物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的研究——制备条件对 Ag-Ni-Bi-Hg/C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滕加伟 金丽华 唐伦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52-255,共4页
我们的研究表明,Ag-Ni-Bi-Hg/C催化剂对碱性燃料电池中氧的阴极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本文对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剂的选择和搅拌强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影响,与硼氢化钾和葡萄糖相比,甲醛... 我们的研究表明,Ag-Ni-Bi-Hg/C催化剂对碱性燃料电池中氧的阴极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本文对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剂的选择和搅拌强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影响,与硼氢化钾和葡萄糖相比,甲醛是一种优良的制备银催化剂的还原剂;XRD(X射线衍射分析)和SEM(扫描电镜分析)证实提高搅拌强度可以使银的结晶趋于无定型化,并使银结晶粒度减小。用此化学还原法制得的催化剂其性能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 燃料电池 氧电极 催化剂 制备 活性
下载PDF
Bi^(3+)对纳米MnO_2水热合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峰 袁中直 李伟善 《中国锰业》 2003年第4期22-24,28,共4页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以MnSO4作为锰源,通过水热合成了纳米MnO2,通过XRD和TEM对产物进行的观察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向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Bi3+,产物的晶型由α型向γ型转化,产物形貌由针状、丝状向颗粒状转变。
关键词 二氧化锰 纳米材料 水热合成 电极材料 掺杂
下载PDF
LiCl-KCl熔盐中Gd(Ⅲ)在B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Bi_xGd_y金属间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
12
作者 姜涛 王宁 +3 位作者 彭述明 李梅 韩伟 陈一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59-1767,共9页
采用多种电化学技术研究了在723~823 K范围内Li Cl-KCl熔盐中Gd(Ⅲ)在液态Bi电极和Bi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利用开路计时电位法估算了Bi-Gd金属间化合物(Bi2Gd,Bi Gd,Bi3Gd4,Bi3Gd5)的活度、相对偏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采用多种电化学技术研究了在723~823 K范围内Li Cl-KCl熔盐中Gd(Ⅲ)在液态Bi电极和Bi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利用开路计时电位法估算了Bi-Gd金属间化合物(Bi2Gd,Bi Gd,Bi3Gd4,Bi3Gd5)的活度、相对偏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生成焓和生成熵等热力学数据.通过恒电流和恒电位电解,在液态Bi电极上制备了Bi-Gd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谱(SEM-EDS)表征了其结构.在恒电流电解中所得金属间化合物为Bi Gd,而在恒电位电解中所得金属间化合物为Bi3G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行为 铋电极 热力学性质 铋-镉合金 氯化物熔盐
下载PDF
铋纳米颗粒负载的氮掺杂石墨毡用于稳定高效的铁铬液流电池
13
作者 车航欣 高宇飞 +6 位作者 杨家辉 洪崧 郝磊端 徐亮 Sana Taimoor Alex WRobertson 孙振宇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ICRFB)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可规模化储能系统,其利用资源丰富、低成本的铬和铁作为电解液的活性物质。然而,ICRFB存在Cr^(3+)/Cr^(2+)电化学活性低、负极易产生严重的析氢反应(HER)等问题。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单的... 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ICRFB)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可规模化储能系统,其利用资源丰富、低成本的铬和铁作为电解液的活性物质。然而,ICRFB存在Cr^(3+)/Cr^(2+)电化学活性低、负极易产生严重的析氢反应(HER)等问题。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单的合成策略,即通过自聚合和湿化学还原方法结合煅烧处理,在氮掺杂石墨毡(GF)表面沉积了非晶态铋(Bi)纳米颗粒(NPs),其作为ICRFB的负极材料时可展示出高效的电化学性能。生成的BiNPs与H+形成中间体,极大地抑制了HER副反应。此外,Bi的引入和GF表面的N掺杂通过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Fe^(2+)/Fe^(3+)和Cr^(3+)/Cr^(2+)的电化学活性,降低了电荷传递电阻,提高了反应传质速率。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经25次循环,库仑效率仍高达97.7%。在60.0 mA cm^(-2)电流密度下,能量效率达到85.8%,超过了许多其他报道的材料。循环100次后容量达到862.7 mAh/L,约为GF的5.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铬液流电池 bi 负极 氮掺杂 石墨毡
下载PDF
纳米Bi-Ni氧化物改性碱性MnO_2电极
14
作者 崔静洁 董雪梅 +1 位作者 刘洪涛 张校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9-541,共3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Bi-Ni氧化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其组成为单斜晶型Bi2O3和菱形晶型NiO的混合氧化物,粒径界于15~45nm之间。将所制的纳米Bi-Ni氧化物对碱性MnO2电极物理掺杂改性,结合电化学测试结果...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Bi-Ni氧化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其组成为单斜晶型Bi2O3和菱形晶型NiO的混合氧化物,粒径界于15~45nm之间。将所制的纳米Bi-Ni氧化物对碱性MnO2电极物理掺杂改性,结合电化学测试结果,运用单纯形法这一多因素优化的数学方法,证明掺杂纳米Bi-Ni氧化物对MnO2电极的浅度放电容量没有提高作用,仅提高MnO2电极深度放电容量,其中,掺杂量小于5%(质量分数)时,改性MnO2电极恒电流(95mA·g-1)深度放电容量提高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bi-Ni氧化物 碱性MnO2电极 电化学行为 单纯形法
下载PDF
修饰铂电极上Bi(Ⅲ)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
15
作者 齐蕾 齐同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7-601,共5页
制备了Bi(Ⅲ)修饰铂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Bi(Ⅲ)在电极上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电极的响应机理。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Bi(Ⅲ)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0.1 mol/L的硝酸溶液中(pH=1.0),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 制备了Bi(Ⅲ)修饰铂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Bi(Ⅲ)在电极上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电极的响应机理。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Bi(Ⅲ)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0.1 mol/L的硝酸溶液中(pH=1.0),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Bi(Ⅲ),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Bi(Ⅲ)在1.19×10-4~1.44×10-2 mol/L时,回收率为99.8%~100.1%,检出限(S/N=3)为1.0×10-4 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含有1.0×10-2 mol/L Bi(Ⅲ)的溶液中,连续7次测定,所得终点电位值均在100 mV左右,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应用该方法测定含铋样品,RSD值(n=7)小于0.25%,回收率为99.5%~100.5%,测定结果与指示剂法测定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波分析 双电位滴定法 修饰铂电极 bi(Ⅲ) EDTA
下载PDF
固/液界面电化学体系与XPS联用系统对Pt/Sb和Pt/Bi电极表面化学状态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薛国庆 陈声培 孙世刚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利用已建立的固 /液界面电化学体系Electrochemistry(EC)与超高真空电子能谱Ultra HighVacaumX rayPhoto electronSpectroscopy(UHV XPS)联用系统详细研究了Pt电极表面欠电位沉积Underpotentialdeposition(UPD)Sb、Bi的表面化学状态特... 利用已建立的固 /液界面电化学体系Electrochemistry(EC)与超高真空电子能谱Ultra HighVacaumX rayPhoto electronSpectroscopy(UHV XPS)联用系统详细研究了Pt电极表面欠电位沉积Underpotentialdeposition(UPD)Sb、Bi的表面化学状态特征 ,结果表明Sb、Bi虽同为VA族元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电化学体系 XPS 联用系统 比较研究 光电子能谱 pt/bi电极 表面化学状态 PT/SB电极 铂电极
下载PDF
PEG改性Bi-PbO_2电极对茜素绿的电催化降解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成杰 杨卫华 +1 位作者 杨武涛 林小燕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利用聚乙二醇(PEG)改性Bi-PbO2电极电催化氧化茜素绿(AG)模拟染料废水,研究初始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和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电流密度有利于提高降解率,但可能导致较大的能源浪费;高初始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电流利用率;而pH值不... 利用聚乙二醇(PEG)改性Bi-PbO2电极电催化氧化茜素绿(AG)模拟染料废水,研究初始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和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电流密度有利于提高降解率,但可能导致较大的能源浪费;高初始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电流利用率;而pH值不是降解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红外光谱对AG的氧化过程进行研究,表明AG的氧化主要依靠电解产生的·OH,氧化过程经历了苯环开环、断链,并进一步被氧化为CO2和H2O等小分子化合物.化学动力学研究表明,电催化氧化AG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绿 PEG-bi-PbO2电极 电催化氧化 蒽醌染料 一级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Bi-TiO_2/Ti光催化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开 何琛 +2 位作者 徐伟 査瑞 徐云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3,共4页
制备了Bi-TiO_2/Ti阳极,表征结果显示,该电极对可见光有强吸收,Bi以Bi^(3+)形式掺杂到了Ti O_2中,有效抑制了Ti O_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考察了影响Bi-TiO_2/Ti-Cu_2O/Cu光催化燃料电池(PFC)性能的因素,在最优电极制备和处理条件... 制备了Bi-TiO_2/Ti阳极,表征结果显示,该电极对可见光有强吸收,Bi以Bi^(3+)形式掺杂到了Ti O_2中,有效抑制了Ti O_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考察了影响Bi-TiO_2/Ti-Cu_2O/Cu光催化燃料电池(PFC)性能的因素,在最优电极制备和处理条件下,PFC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填充因子(FF)分别为0.120 m A/cm^2、0.351 V、2.32×10^(-3)mW/cm^2、0.06,90 min处理罗丹明B的脱色率为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O2/Ti电极 可见光响应 光催化燃料电池 罗丹明B
下载PDF
双金属氧化物Bi_(3.43)Co_(0.57)O_(5.9)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永平 侯志强 王倩倩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9,共6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铋-钴双金属氧化物(Bi_(3.43)Co_(0.57)O_(5.9))电极材料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构建,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法(GCD)以及交流阻抗法(EI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物理及电化学性能测...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铋-钴双金属氧化物(Bi_(3.43)Co_(0.57)O_(5.9))电极材料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构建,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法(GCD)以及交流阻抗法(EI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物理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Bi_(3.43)Co_(0.57)O_(5.9)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在1 A/g时,Bi_(3.43)Co_(0.57)O_(5.9)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为890.6 F/g;当电流密度增加至5 A/g时,比电容仍保持在705.3 F/g。10 A/g电流密度下,2 000次恒电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2.3%,表明该材料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bi3.43Co0.57O5.9 比电容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伟 杨晓宇 张恩平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9期192-194,共3页
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深度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别阐述传感器电极、信号采集器、处理主机和显示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通过信号检测、干扰噪声、校准处理等典型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排查处理,形成故障识别规范、排查内容全面... 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深度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别阐述传感器电极、信号采集器、处理主机和显示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通过信号检测、干扰噪声、校准处理等典型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排查处理,形成故障识别规范、排查内容全面、电路部件检测准确的故障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的监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biS) 脑电图 麻醉深度 电极贴片 信号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