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Cu/C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忠领 丁其维 +1 位作者 秦玉才 宋丽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7,共6页
为了研发一种替代汞催化乙炔氢氯化的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Bi-Cu/C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170℃、乙炔体积空速30h^(-1)、原料配比V(HCl)/V(C_... 为了研发一种替代汞催化乙炔氢氯化的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Bi-Cu/C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170℃、乙炔体积空速30h^(-1)、原料配比V(HCl)/V(C_2H_2)=1.05的条件下,采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Cu/C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反应20h时,最佳配比下BiCl_3-CuCl_2/C催化剂的活性仍可达70%以上,选择性高于99%;在此催化剂中加入PO_4^(3-)改性后,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乙炔转化率最高时接近98%,达到氯化汞催化乙炔氢氯化的活性,虽然稳定性低于氯化汞催化剂,但为研发乙炔氢氯化非汞催化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u /C催化剂 乙炔 氢氯化反应 氯乙烯
下载PDF
β因子校正法测定Pb-Cu、Bi-Cu合金表面张力
2
作者 陶为民 刘友鹏 吴中庆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座滴法技术,通过“软件化”的自编 B-A 表和相应的β因子校正法程序,测定了 Pb-Cu,Bi-Cu 合金的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Pb-7%wtCu 的元合金在850℃、900℃;Bi-26%Cu 二元合金在850℃的表面张力值分别为408×10^(-3)N·m^(... 采用座滴法技术,通过“软件化”的自编 B-A 表和相应的β因子校正法程序,测定了 Pb-Cu,Bi-Cu 合金的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Pb-7%wtCu 的元合金在850℃、900℃;Bi-26%Cu 二元合金在850℃的表面张力值分别为408×10^(-3)N·m^(-1)、427×10^(-3)N·m^(-1)以及343×10^(-3)N·m^(-1)。分析和讨论了测量与计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因子校正法 Pb-Cu合金 bi-cu合金
下载PDF
球形纳米ZnO在棉织物上的可控生长及Bi-Cu掺杂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刘奇 王黎明 +2 位作者 徐丽慧 沈勇 郝慧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42-9147,共6页
采用凝胶-水热法,以乙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柠檬酸为形貌控制剂于低温水热条件下在棉织物表面生长出球形纳米ZnO,并利用金属铋(Bi)、铜(Cu)对ZnO纳米球进行掺杂。采用SEM、XRD、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负载ZnO纳米球的棉织物进... 采用凝胶-水热法,以乙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柠檬酸为形貌控制剂于低温水热条件下在棉织物表面生长出球形纳米ZnO,并利用金属铋(Bi)、铜(Cu)对ZnO纳米球进行掺杂。采用SEM、XRD、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负载ZnO纳米球的棉织物进行了光催化和抗紫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60 min内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9.99%,3%Bi-5%Cu掺杂的纳米ZnO棉织物的UVA和UVB分别达到2.56%和0.09%,UPF值为37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Bi/Cu掺杂 光催化性能 抗紫外线性能
下载PDF
新型Sn-Ag-Bi-Cu-In系无铅钎料合金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 孙勇 袁宜耀 《电子工艺技术》 2006年第2期73-77,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形成Sn-Ag-B i-Cu-In系无铅钎料合金,并对钎料合金的熔化温度、可焊性、密度及剪切强度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Sn-Ag-B i-Cu-In系钎料合金熔化温度接近传统的熔化温度,固-液温度差小;钎料密度约为传统Sn63Pb37的87%;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形成Sn-Ag-B i-Cu-In系无铅钎料合金,并对钎料合金的熔化温度、可焊性、密度及剪切强度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Sn-Ag-B i-Cu-In系钎料合金熔化温度接近传统的熔化温度,固-液温度差小;钎料密度约为传统Sn63Pb37的87%;试样铺展面积为72.02mm2,与Sn63Pb37焊锡的铺展面积76.85 mm2非常接近;钎料的剪切强度远大于传统Sn63Pb37钎料的剪切强度,其断裂形貌为沿晶脆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Bi—Cu—In 无铅钎料 熔化温度 剪切强度
下载PDF
Bi-Cu film deposition in aqueous solutions
5
作者 Hitoshi WADA Yasuhiro NISHISAKA +1 位作者 Ryoichi ICHINO Masazumi OKIDO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9年第4期791-794,共4页
The relatively uniform bismuth-copper film was electrodeposited between -15 and -20 mV in the sulfa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4 mmol/L bismuth ion and 2 mmol/L copper ion.Only copper was electrodeposited at -5 mV.The d... The relatively uniform bismuth-copper film was electrodeposited between -15 and -20 mV in the sulfa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4 mmol/L bismuth ion and 2 mmol/L copper ion.Only copper was electrodeposited at -5 mV.The dendritic bismuth-copper film was electrodeposited under -20 mV.The cathodic current became constant between -20 and -400 mV.Therefore,bismuth-copper electrodeposition changes from charge transfer controlling to diffusion controlling at -20 mV.On the other hand,the uniform bismuth-copper film was electrodeposited between -5 and -35 mV in the methanesulfona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4 mmol/L bismuth ion and 2 mmol/L copper ion.The dendritic bismuth-copper film was electrodeposited under -35 mV.The potential region for good electrodepositon in methanesulfonate electrolyte is wider than that in sulfate electrolyte.Therefore,it is easy to control electrodeposition conditions by using methanesulfonate electrol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沉积 铜薄膜 水溶液 硫酸电解液 扩散控制 铋离子 电沉积 电解质
下载PDF
碳负载Cu-Bi双金属高效电催化CO_(2)还原制备乙醇
6
作者 蒋瑞懿 付鑫 +3 位作者 蒲博 明瑞奇 吕骞 田丽红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61-468,共8页
采用清洁电能驱动CO_(2)转化为碳氢燃料及高价值的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最有应用前景的方式之一。在电催化还原CO_(2)的产物中,乙醇是极具吸引力的产物。Cu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电催化还原CO_(2)至C_(2+)产物的活性,但单一的Cu基催化剂不... 采用清洁电能驱动CO_(2)转化为碳氢燃料及高价值的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最有应用前景的方式之一。在电催化还原CO_(2)的产物中,乙醇是极具吸引力的产物。Cu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电催化还原CO_(2)至C_(2+)产物的活性,但单一的Cu基催化剂不稳定,极易容易被氧化,因而可能严重降低电化学还原的电流密度及催化剂活性。本研究采用“一锅法”合成碳负载Cu-Bi双金属催化剂(Cu_(x)Bi_(y)@C)。在0.1 mol/L KCHO_(3)溶液中,CuxBiy@C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还原CO_(2)的活性,乙醇产物的选择性接近~100%。在-0.37 V(vs. RHE)过电位下CO_(2)还原为乙醇的法拉第效率可达到76.7%,其生成速率为450.6μmol g^(-1) h^(-1),催化剂在持续10 h的电催化还原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动力学结果表明Cu、Bi双位点协同有利于质子/电子耦合转移,因而促进C-C偶联生成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催化剂 CO_(2)还原 电催化 乙醇
下载PDF
水杨醛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7
作者 杨丽 冷慧婷 陈新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40-43,47,共5页
两步法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罗丹明6G酰肼缩水杨醛),首先由罗丹明6G和水合肼反应合成罗丹明6G酰肼,再和水杨醛缩合制备席夫碱。并以此为探针L,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研究其对金属阳离子溶液的识别性质。实验结果表... 两步法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罗丹明6G酰肼缩水杨醛),首先由罗丹明6G和水合肼反应合成罗丹明6G酰肼,再和水杨醛缩合制备席夫碱。并以此为探针L,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研究其对金属阳离子溶液的识别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用UV-Vis法均可识别Cu^(2+),并且不受其他阳离子干扰,紫外光谱识别Cu^(2+)的检测限LOD=9.09×10^(-7)mol/L,Cu^(2+)和探针L的络合比为1∶1。荧光光谱法可识别Bi^(3+),且受其他阳离子干扰较小,荧光光谱识别Bi^(3+)的检测限LOD=2.823×10^(-9)mol/L,Bi^(3+)和探针L的络合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6G 水杨醛 金属阳离子识别 Bi3+ CU2+
下载PDF
Sn-30Bi-0.5Cu低温无铅钎料的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富文 徐骏 +2 位作者 胡强 贺会军 王志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82-1788,共7页
通过在Sn-Bi钎料中添加Cu元素制备新型Sn-30Bi-0.5Cu低温无铅钎料,对无铅钎料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元素的加入抑制Bi元素在钎料/铜界面处的偏析,避免形成粗大的富Bi带,并能够在钎料基体中原位生成Cu-Sn金属间化合... 通过在Sn-Bi钎料中添加Cu元素制备新型Sn-30Bi-0.5Cu低温无铅钎料,对无铅钎料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元素的加入抑制Bi元素在钎料/铜界面处的偏析,避免形成粗大的富Bi带,并能够在钎料基体中原位生成Cu-Sn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当Cu含量约为0.5%(质量分数)时,钎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最佳,并能够提高其抗振动可靠性。这主要是由于在钎料基体中原位形成的棒状或杆状IMC能有效地将脆性薄弱面钉扎和在β-Sn软相基体中形成钉轧强化,改善钎料的微观组织形态,从而提高钎焊强度和焊点的抗振动冲击可靠性,使其性能强于Sn-Bi共晶的性能而接近于Sn-Bi-Ag钎料的,Sn-30Bi-0.5Cu钎料在拉伸过程中断口存在韧性和脆性两种混合型断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bi-cu 低熔点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直读光谱仪铜、铅和铋工作曲线的扩展
9
作者 黄小美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9期143-145,共3页
使用直读光谱仪分析高含量铜、铅和铋(w(Cu)≥0.60%,w(Pb)≥1.20%,w(Bi)≥0.11%)时,其元素含量已超出了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导致分析值偏低。以随原机带来的铜、铅和铋元素的原始工作曲线为基础,实验通过增加高含量标准样品,扩展铜、铅... 使用直读光谱仪分析高含量铜、铅和铋(w(Cu)≥0.60%,w(Pb)≥1.20%,w(Bi)≥0.11%)时,其元素含量已超出了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导致分析值偏低。以随原机带来的铜、铅和铋元素的原始工作曲线为基础,实验通过增加高含量标准样品,扩展铜、铅和铋的工作曲线,完成共存元素的干扰校正,拓宽了铜、铅和铋元素的分析范围,铜质量分数上限由0.60%扩展至1.75%,线性相关系数0.98844;铅质量分数上限由1.20%扩展至2.30%,线性相关系数0.98118;铋质量分数上限由0.11%扩展至0.30%,线性相关系数0.99734。校准曲线扩展后重新选择标准化样品进行漂移校正。对扩展含量段的样品w(Cu)≥0.60%,w(Pb)≥1.20%,w(Bi)≥0.11%进行精密度考察,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1.17%,0.40%和4.97%;对比了不同铜、铅和铋含量的样品,发现扩展后校准曲线的铜、铅和铋的测定值与化学法测定结果相符。因此,扩展曲线用于锡锭前处理样品锅中样铜铅铋元素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化学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致,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读光谱仪 工作曲线 测定范围 扩展
下载PDF
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学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彭渤 刘升友 +4 位作者 Piestrzvnski Adam Jadwiga Pieczonka 唐晓燕 余昌训 谢淑容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86-1290,共5页
借助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沃溪矿床V3矿脉深部(29中段)矿体进行了矿石矿物学观察和分析,发现深部矿体自然金中Ag、Sb、Pb、B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浅部(24中段以上)自然金相应组分的含量偏高,深部自然金的成色(≤995)比浅部自然金的成... 借助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沃溪矿床V3矿脉深部(29中段)矿体进行了矿石矿物学观察和分析,发现深部矿体自然金中Ag、Sb、Pb、B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浅部(24中段以上)自然金相应组分的含量偏高,深部自然金的成色(≤995)比浅部自然金的成色(≥999)明显偏低;深部矿体矿石中发育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硫锑矿、车轮矿等矿物,形成明显比浅部矿体组成复杂的矿物组合,显示矿床深部发育Au-Pb-Zn-Bi±Cu的矿化作用。上述表明:沃溪矿床深部可能发育具Au-Pb-Zn-Bi±Cu等元素组合的新矿体。它不同于浅部的W-Sb-Au元素组合的特征。因而深部找矿工作应多注重Au-Pb-Zn-Bi±Cu多元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矿物 Au—Pb—Zn—Bi±Cu矿化 沃溪金矿床 湘西
下载PDF
Al基难混溶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研究 Ⅲ.第三组元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杰 赵九洲 +3 位作者 王晓峰 张钦霞 李海丽 陈桂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3-577,共5页
对Al-Bi基难混溶合金添加第三组元Si和Cu,揭示了Si和Cu含量对Al-Bi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i或Cu均使凝固组织中的富Bi粒子尺寸增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元素Si比Cu更易使富Bi相粗化.分析了第三组元对二元合金体... 对Al-Bi基难混溶合金添加第三组元Si和Cu,揭示了Si和Cu含量对Al-Bi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i或Cu均使凝固组织中的富Bi粒子尺寸增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元素Si比Cu更易使富Bi相粗化.分析了第三组元对二元合金体系的自由能、两液相间界面能和液相粘度的改变及其对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加深了对三元难混溶合金凝固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混溶合金 Al-Bi-Si(Cu)合金 第三组元 定向凝固 显微组织
下载PDF
Sn-Ag-Cu-Bi钎料合金设计与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丽凤 孙凤莲 +1 位作者 刘晓晶 梁英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2,共4页
借助于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设计了Sn-Ag-Cu-Bi无铅钎料合金,并与国际上推荐的Sn-Ag-Cu钎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Bi元素对钎料组织变化及对拉伸性能、铺展性能和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i元素以单质和固熔形式存在于Sn-Ag-Cu... 借助于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设计了Sn-Ag-Cu-Bi无铅钎料合金,并与国际上推荐的Sn-Ag-Cu钎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Bi元素对钎料组织变化及对拉伸性能、铺展性能和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i元素以单质和固熔形式存在于Sn-Ag-Cu合金中,Bi元素的添加使基体组织有所细化,抗拉强度明显提高;Bi元素能改善Sn-Ag-Cu无铅钎料对铜的润湿铺展性能,可有效降低合金熔点;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calorimeter)测试钎料的熔化温度为212℃,熔点比Sn-Ag-Cu降低了近6℃,与热力学计算结果(212.78℃)相近。试验测试与热力学计算的比较相符,说明了热力学计算在无铅钎料合金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热力学计算 Sn-Ag-Cu—Bi 润湿性
下载PDF
南岭地区中生代两种成矿花岗质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娜欣 吕晓强 +1 位作者 赵正 陈振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23-2436,共14页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与本区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钨锡钼铋和铜(钼)铅锌金银两类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与本区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钨锡钼铋和铜(钼)铅锌金银两类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对比了这两种成矿花岗质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指出:①与钨锡钼铋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以壳源物质重熔形成的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但不少岩体也带有幔源物质信息.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石英、长石、黑云母包含结构十分发育.斜长石以钠长石为主,An平均值为8;黑云母为富铁黑云母—铁叶云母—铝铁叶云母,MF值为0.001~0.5311;个别岩体中含角闪石,Mg# =0.21~0.53.②与铜(钼)铅锌金银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以壳幔混源的花岗闪长岩为主.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包含结构不发育.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An平均值为22;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MF值为0.5120~0.7216;普遍见有角闪石,Mg# =0.48~1.00.两类成矿岩浆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差异可以为南岭花岗质岩石地区找矿提供初步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钼铋组合 铜(钼)铅锌金银组合 花岗质岩石 岩石学 矿物学 成矿专属性 成矿系列 南岭地区
下载PDF
江西某铜铋多金属矿石无氰铜铋分离浮选试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雪均 邱树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0-82,130,共4页
采用铜铋混合浮选—铜铋分离浮选工艺和新型有机抑制剂XTL-3处理江西某铜铋多金属矿石,实现了铜和铋的高效无氰分离。试验在-74μm占70%的磨矿细度下,获得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7.51%和88.71%的铜精矿及铋品位和铋回收率分别为20.1... 采用铜铋混合浮选—铜铋分离浮选工艺和新型有机抑制剂XTL-3处理江西某铜铋多金属矿石,实现了铜和铋的高效无氰分离。试验在-74μm占70%的磨矿细度下,获得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7.51%和88.71%的铜精矿及铋品位和铋回收率分别为20.14%%和77.58%的铋精矿,铋在铜精矿中的含量为0.14%,铜在铋精矿中的含量为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铋多金属矿石 新型抑制剂XTL-3 铜铋无氰浮选分离
下载PDF
无铅波峰焊Sn-Bi-Ag-Cu钎料焊点剥离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鹏 赵智力 +1 位作者 钱乙余 李忠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对波峰焊常用的Sn-Bi-Ag-Cu无铅钎料进行了通孔波峰焊焊点剥离现象的模拟实验。分析表明,凝固延迟及铋元素偏析导致焊盘拐角附近钎料区在结晶后期残存液相最终成为缩孔的聚集区,结晶后期该区的低塑性使收缩应变容易超过材料的塑性而发... 对波峰焊常用的Sn-Bi-Ag-Cu无铅钎料进行了通孔波峰焊焊点剥离现象的模拟实验。分析表明,凝固延迟及铋元素偏析导致焊盘拐角附近钎料区在结晶后期残存液相最终成为缩孔的聚集区,结晶后期该区的低塑性使收缩应变容易超过材料的塑性而发生开裂,且发生机制与结晶裂纹发生的机制相同,强偏析元素铋的存在导致剥离概率极高。通孔拐角附近是应力应变的集中区,沿界面至焊盘外缘,应力应变逐渐降低。Sn-Bi-Ag-Cu系钎料焊点剥离的发生机制是由于Bi元素在焊盘/钎料界面富集使拐角附近钎料的液相线温度降低,结晶后期该区因固液共存而成为相对低塑性区,在应力作用下开裂并向焊盘外缘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Bi-Ag-Cu钎料 无铅波峰焊 焊点剥离 偏析 结晶裂纹
下载PDF
纳米双晶铜单向拉伸弹性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宁 杨新华 陈传尧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晶铜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弹性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改变,纳米双晶铜的初始弹性模量在低应变率区和高应变率区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低应变率区,弹性模量基本不随应变率的变...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晶铜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弹性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改变,纳米双晶铜的初始弹性模量在低应变率区和高应变率区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低应变率区,弹性模量基本不随应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在高应变率区,弹性模量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弹性模量和加载应变率之间满足近似的对数线性关系.因此,存在一个控制弹性模量应变率效应的应变率阈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双晶纳米铜的应变率阈值随着截面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具有明显的尺寸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铜 应变率效应 尺寸效应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铜铋合金与ZrO_2陶瓷扩散焊接头的组织与剪切强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厚宏 刘拥军 +1 位作者 张大向 伊藤勲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3,59,共4页
在1.3Pa的真空环境下,用扩散焊接法进行了Cu-x%Bi合金(x=0,0.5,1.0,2.0)与ZrO2陶瓷的连接,并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剪切试验机等研究了铜铋合金与ZrO2陶瓷扩散焊接头的组织及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在焊接压力作用下挤入接合界面的铋,... 在1.3Pa的真空环境下,用扩散焊接法进行了Cu-x%Bi合金(x=0,0.5,1.0,2.0)与ZrO2陶瓷的连接,并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剪切试验机等研究了铜铋合金与ZrO2陶瓷扩散焊接头的组织及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在焊接压力作用下挤入接合界面的铋,在焊接后部分残留在界面上,对焊接热应力有缓释作用,可提高接头的剪切强度;当接头的使用温度高于373K后,由于界面上铋的软化,接头的剪切强度急剧下降,难以在高温环境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焊 铜铋合金 ZRO2陶瓷 剪切强度
下载PDF
内蒙古阿扎哈达铜铋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碳-氧-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银宏 刘家军 +4 位作者 张梅 张方方 王康 咸雪辰 郭灵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1-404,共14页
阿扎哈达石英脉型铜铋矿床位于二连-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铜铋热液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辉铋矿-自然铋-萤石阶段(Ⅱ)和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Ⅲ)。铜铋矿... 阿扎哈达石英脉型铜铋矿床位于二连-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铜铋热液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辉铋矿-自然铋-萤石阶段(Ⅱ)和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Ⅲ)。铜铋矿化主要产于Ⅱ阶段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I阶段富气相包裹体均-温度变化范围为224~427℃,盐度(w(NaCleq)为16.0%~22.4%;富液相包裹体均-温度为229~410℃,盐度为9.2%~22.2%。Ⅱ阶段富气相包裹体均-温度为245~343℃,盐度为17.8%~20.5%;富液相包裹体均-温度为180~361℃,盐度为10.5%~21.3%。Ⅲ阶段富液相包裹体均-温度为132~262℃,盐度为3.4%~19.4%。成矿热液整体上属于中温、中等盐度流体。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气液相成分主要是H2O,含少量CH4,指示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CH4体系。C-O同位素数据(δ13CV-PDB值范围为-6.7‰^-1.4‰,δ18 OV-SMQW值为-2.4‰^+11.5‰)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混入。黄铁矿S同位素组成(1.3‰~9.5‰)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有部分地层物质加入。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208 Pb/204Pb、207Pb/204Pb和206 Pb/204P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8.081~38.229、15.561~15.602和18.270~18.383,所有数据点均落在造山带铅范围内,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侵位的花岗岩,同时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结合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文章认为温度下降及水岩反应是导致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O-S-Pb同位素 阿扎哈达铜铋矿床 内蒙古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刘亚轩 张勤 +1 位作者 黄珍玉 吴健玲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建立了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包括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ICP-MS方法。地化试样用HF—HNO3混酸分解后,以1+1HNO3溶解干渣。由于制样不使用盐酸,避免了Cl对As、Cr、Ge、V的质谱干扰。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GBW 07309... 建立了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包括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ICP-MS方法。地化试样用HF—HNO3混酸分解后,以1+1HNO3溶解干渣。由于制样不使用盐酸,避免了Cl对As、Cr、Ge、V的质谱干扰。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GBW 07309制备溶液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并用于校准。方法测定限(6s)为:0.007~6.4μg/g,精密度(RSD%,n=12)为:29%~9.4%,经过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方法已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的试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法 勘查地球化学样品
下载PDF
玻璃析晶动力学判据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杨秋红 姜中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9-426,共8页
本文综述了各种玻璃析晶动力学判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析晶动力学判据k_y(T)=v·exp(─E/RT·ΔT/T_m)(其中ΔT=T_x─T_g),指出k_y(T)值越大,玻璃稳定性越差;k_y(... 本文综述了各种玻璃析晶动力学判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析晶动力学判据k_y(T)=v·exp(─E/RT·ΔT/T_m)(其中ΔT=T_x─T_g),指出k_y(T)值越大,玻璃稳定性越差;k_y(T)值越小,玻璃稳定性越好。它将动力学因素与热力学因素结合起来,通过对Nd掺杂的氟锆酸盐玻璃、钛酸盐玻璃及Bi-Ca-Sr-Cu-O玻璃在不同升温速度,不同温度下的k_y(T)计算,结果表明:k_y(T)判据个受升温速度α及温度的限制,而k或k(T_p)判据则受升温速率和温度的影响,其中k(T_g)判据完全不能用于氟锆酸盐玻璃稳定性的判断。k_y(T)判据同时指出在氟锆酸盐玻璃、钛酸盐玻璃和Bi-Ca-Sr-Cu-O玻璃中,Bi-Ca-Sr-Cu-O玻璃的k_y(T)值最大,它最不稳定;而氟锆酸盐玻璃的k_y(T)值较小,它相对较稳定,这与玻璃的实际熔制情况完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晶 氟锆酸盐玻璃 钛酸盐玻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