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温度对Al-Zn-Bi-Mg-RE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庆国 文九巴 +1 位作者 贺俊光 马景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46-148,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恒电流法、动电位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退火温度对Al-Zn-Bi-Mg-RE阳极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晶粒有长大的趋势,体积也逐渐球化,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于晶界... 采用金相显微镜、恒电流法、动电位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退火温度对Al-Zn-Bi-Mg-RE阳极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晶粒有长大的趋势,体积也逐渐球化,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于晶界和晶内;合金的电流效率提高,开路电位正移,工作电位更加稳定;在一定热处理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有所改善,经510℃×4 h保温并炉冷后的试样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bi-mg-RE合金 热处理温度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Mg-Bi系合金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来东 陈晓亚 +3 位作者 刘浩锐 罗宏博 赵磊 王建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38-7050,共13页
合金元素Bi的价格较低,在镁中有较高的固溶度,随着温度降低,其固溶度减小,析出Mg_(3)Bi_(2)相,提高了镁的力学性能,因此Mg-Bi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固溶和时效硬化潜力。在Mg-Bi系合金中加入Sn、Mn、Al、Ca、Zn等元素,改善合金组织,能够进一... 合金元素Bi的价格较低,在镁中有较高的固溶度,随着温度降低,其固溶度减小,析出Mg_(3)Bi_(2)相,提高了镁的力学性能,因此Mg-Bi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固溶和时效硬化潜力。在Mg-Bi系合金中加入Sn、Mn、Al、Ca、Zn等元素,改善合金组织,能够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Mg-Bi系合金的研究进展,在总结Mg-Bi二元合金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的概述了Mg-Bi-Sn系、Mg-Bi-Mn系、Mg-Bi-Al系、Mg-Bi-Ca系、Mg-Bi-Zn系等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综述了合金化对合金第二相、晶粒尺寸、织构、动态再结晶的影响,阐述了合金元素种类、添加量及热加工参数与合金力学性能的关系。总结了Mg-Bi系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系合金 合金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挤压态Mg-0.5Bi-0.5Sn-0.5Ag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组织和织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康健伟 刘国磊 +3 位作者 王利飞 余晖 王金辉 程伟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8-399,共12页
本文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挤压态低合金化Mg-0.5Bi-0.5Sn-0.5Ag合金(BTQ000合金)。在变形温度为400℃、应变速率为10 s^(-1)的条件下,对BTQ000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不同应变阶段的变形机制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BTQ000... 本文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挤压态低合金化Mg-0.5Bi-0.5Sn-0.5Ag合金(BTQ000合金)。在变形温度为400℃、应变速率为10 s^(-1)的条件下,对BTQ000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不同应变阶段的变形机制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BTQ000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可分为加工硬化、动态回复、稳态流变和额外应变硬化四个阶段。合金发生了明显的回复和动态再结晶,随着应变的增大,平均晶粒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孪晶的面积分数逐渐减小,亚晶的面积分数先增后减。当应变为0.1时,亚晶的最大面积分数为76.2%,亚晶对织构类型和强度起着主导作用,而织构强度则表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当应变为0.4时,大量具有弥散取向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减少了织构的峰值强度。由此可见,亚晶和动态再结晶是影响合金织构类型和强度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基合金 热压缩 微观组织演变 织构 变形行为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assessment of the Bi-Mg binary system 被引量:1
4
作者 Chunju NIU Changrong LI +1 位作者 Zhenmin DU Yongjuan JI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9-28,共10页
The Bi-Mg binary system had been assessed by adopting the ionic melt and the modified quasi-chemical models to describe the liquid phase with short range ordering behavior. In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The Bi-Mg binary system had been assessed by adopting the ionic melt and the modified quasi-chemical models to describe the liquid phase with short range ordering behavior. In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rmodynamic database of the multi-component Mg-based alloy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hermodynamic models of the related phases, the Gibbs energy descriptions of all the phases in the Bi-Mg binary system were reasonably re-modeled and critically re-assessed in the present work. Especially for the liquid phase, the associate model was used with the constituent species Bi, Mg and Bi2Mg3. The Mg-rich terminal phase hcp_A3 was modeled as a substitutional solution following Redlich-Kister equation and the Bi-rich terminal phase Rhombohedral_A7 was treated as a pure Bi substance since the extremely small solubility of Mg in Bi. The low and high temperature non- stoichiometric compounds β-Bi2Mg3 and α-Bi2Mg3 were described by the sublattice models (Bi,Va)2Mg3 and (Bi)1(Bi,Va)3Mg6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ir structure features. A set of self-consistent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Bi-Mg system was obtained and the experimental thermodynamic and phase equilibrium data were well reproduced by the optimized thermodynam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g binary system Thermodynamic assessment Gibbs energy expression Associate model
原文传递
Zn和Gd元素含量和比例对铸态和挤压态Mg-8L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黄玉川 张泉达 +6 位作者 欧阳思杰 孙福臻 孙家伟 李蕙宇 吴国华 陈培军 刘文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98-811,共14页
研究Zn和Gd元素含量及其质量比对铸态和挤压态Mg-8L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挤压后,析出相破碎。β-Li中分散着粒径约100 nm的球形微粒。形成了由长条状α-Mg粗晶和再结晶β-Li细晶组成的双峰结构。挤压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显著... 研究Zn和Gd元素含量及其质量比对铸态和挤压态Mg-8L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挤压后,析出相破碎。β-Li中分散着粒径约100 nm的球形微粒。形成了由长条状α-Mg粗晶和再结晶β-Li细晶组成的双峰结构。挤压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显著提高,且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随Zn和G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Mg-8Li-8Zn-2Gd合金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其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74 MPa、283 MPa和39.9%。挤压态合金主要强化机制为由β-Li的细晶强化和α-Mg的织构强化组成的双模态结构强化和析出相的弥散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挤压变形 双峰结构 弥散强化
下载PDF
挤压态低合金化Mg-0.5Bi-0.5Y-0.2Zn合金的腐蚀行为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峰 程伟丽 +5 位作者 余晖 王红霞 牛晓峰 王利飞 李航 侯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43-754,共12页
研发一种新型低合金化Mg-Bi-Y-Zn合金系,该合金系在673 K的挤压温度下成功成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电化学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挤压态合金的腐蚀行为和拉伸性能。挤压后,合金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动态再结晶组... 研发一种新型低合金化Mg-Bi-Y-Zn合金系,该合金系在673 K的挤压温度下成功成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电化学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挤压态合金的腐蚀行为和拉伸性能。挤压后,合金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典型的挤压织构,在晶粒内可以观察到一些亚微米级析出相。在SBF溶液中,合金的腐蚀模式由最初的点蚀为主转变为中间过程的丝状腐蚀为主;最后经长时间浸泡后,腐蚀模式转变为丝状腐蚀和局部晶粒脱落。挤压态Mg-0.5Bi-0.5Y-0.2Zn合金的屈服强度为237 MPa,极限抗拉强度为304 MPa,伸长率为31%,平均腐蚀速率为0.14 mm/a。由此可见,该合金表现出良好的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匹配度,这主要归因于其均匀的晶粒结构和亚微米级析出相。因此本文所研发的Mg-0.5Bi-0.5Y-0.2Zn合金具有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基合金 挤压 腐蚀行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u添加对Mg-Bi合金铸态组织和沉淀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菁菁 杨文朋 +2 位作者 陈亮 崔红保 郭学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9-701,共13页
制备Mg-5Bi-xCu(x=0,0.2,0.5,1.0,质量分数,%)合金铸锭,研究其铸态组织和沉淀硬化行为。结果表明:铸态Mg-Bi-Cu合金主要由α-Mg枝晶、Mg3Bi_(2)相、MgCu_(2)相和Mg_(2)Cu相组成,Mg_(3)Bi_(2)相和α-Mg基体的取向关系为(■)Mg_(3)Bi_(2)... 制备Mg-5Bi-xCu(x=0,0.2,0.5,1.0,质量分数,%)合金铸锭,研究其铸态组织和沉淀硬化行为。结果表明:铸态Mg-Bi-Cu合金主要由α-Mg枝晶、Mg3Bi_(2)相、MgCu_(2)相和Mg_(2)Cu相组成,Mg_(3)Bi_(2)相和α-Mg基体的取向关系为(■)Mg_(3)Bi_(2)//(■)Mg、[■]Mg_(3)Bi_(2)//[■]Mg,Mg_(2)Cu相和Mg_(3)Bi_(2)相之间的取向关系为(■)Mg_(2)Cu//(■)Mg_(3)Bi_(2)、[■]Mg2Cu//[0001]Mg_(3)Bi_(2)。铸态合金硬度随Cu添加量提高先增大后减小,添加0.5%Cu时硬度最高,为(50.9±1.2)HV。固溶态Mg-5Bi-0.5Cu合金硬度为(49.8±0.9)HV。在175℃时效64 h后,硬度达到峰值(56.1±0.7)HV。时效硬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高密度Mg3Bi2相的沉淀强化作用,且由于Cu元素的添加,长杆状Mg3Bi2沉淀相转变为颗粒状和短棒状Mg_(3)Bi_(2)沉淀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合金 合金化 显微组织 时效硬化
下载PDF
挤压态Mg-2Sn-2Bi-0.5Ca-0.2Mn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全福 宋蕾 +5 位作者 王建 郭振宇 任乃栋 赵建琪 武维康 程伟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低合金化的Mg-Sn-Bi基合金具有较高的拉伸延展性和挤压成形性,是开发高强韧镁合金的理想材料。为了弥补其强度不足的缺点,本文通过微合金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低合金化Mg-2Sn-2Bi-0.5Ca-0.2Mn镁合金,该合金在挤压温度为523 K、挤压比为25... 低合金化的Mg-Sn-Bi基合金具有较高的拉伸延展性和挤压成形性,是开发高强韧镁合金的理想材料。为了弥补其强度不足的缺点,本文通过微合金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低合金化Mg-2Sn-2Bi-0.5Ca-0.2Mn镁合金,该合金在挤压温度为523 K、挤压比为25∶1的条件下被成功挤压成形。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表征挤压态合金的组织特征和相组成,并利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挤压态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此外,还对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加工硬化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挤压态合金主要由α-Mg、Mg3Bi2以及Mg2Bi2Ca相组成,且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典型的挤压镁合金织构;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为287.2 MPa,抗拉强度为353.0 MPa,伸长率为20.0%,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度。合金展现出的高屈服强度是晶界强化、第二相强化和织构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合金的断口形貌表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然而粗大Mg2Bi2Ca相的存在会对塑性产生不利影响;合金的加工硬化行为可分为第Ⅰ阶段和第Ⅲ阶段,第Ⅱ阶段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n-Bi基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加工硬化行为
下载PDF
高活性铝基合金粉水反应性能研究
9
作者 黄蕾 于海洋 +3 位作者 高晓 何志成 周星 刘大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9-206,共8页
为提高铝粉与海水反应的效率和速率,通过添加低熔点金属Sn和Bi,采用雾化法制备高活性铝基合金粉(铝镁锡铋AMSB)。利用产氢测试和电化学测试对AMSB合金粉的产氢速率和开路电位进行测试,并对其与水反应机理展开研究。产氢测试结果表明,AMS... 为提高铝粉与海水反应的效率和速率,通过添加低熔点金属Sn和Bi,采用雾化法制备高活性铝基合金粉(铝镁锡铋AMSB)。利用产氢测试和电化学测试对AMSB合金粉的产氢速率和开路电位进行测试,并对其与水反应机理展开研究。产氢测试结果表明,AMSB合金粉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产氢速率可达214.80 mL·min^(-1)·g^(-1),产氢效率达80.45%;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Sn和Bi的加入,降低了AMSB合金粉的开路电位,促使铝粉电极电位负移。采用XRD,XPS和SEM-EDS对AMSB合金粉反应前后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低熔点元素Sn和Bi,可以破坏氧化膜致密性,有效提高铝水反应效率,促进铝水反应的进行;且Al,Sn和Bi元素之间形成的原电池效应是AMSB合金粉与水反应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制备的高活性铝基金属粉在高能水反应金属燃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锡铋 物相组成 微观组织结构 水反应机理
下载PDF
Mg-B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玉华 王猛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8-763,共6页
采用挤压铸造和挤压变形工艺制备了Mg-Bi二元合金,通过金相显微镜分析,室温拉伸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SEM和EDS等手段,研究了Mg-Bi合金在铸态和热挤压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Mg-Bi合金随着Bi含量的增加,伸长率逐渐降低... 采用挤压铸造和挤压变形工艺制备了Mg-Bi二元合金,通过金相显微镜分析,室温拉伸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SEM和EDS等手段,研究了Mg-Bi合金在铸态和热挤压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Mg-Bi合金随着Bi含量的增加,伸长率逐渐降低,抗拉强度逐渐增加,当Bi含量达10wt.%以上,抗拉强度降低;Mg-Bi合金铸锭经450℃、3 h保温,挤压比为12.76热挤压后,随Bi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均逐渐增加,当Bi含量达12wt.%时,抗拉强度为219.68 MPa,伸长率为13.43%,Bi含量继续增加,合金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挤压态Mg-Bi合金的力学性能是晶粒细化与Mg3Bi2相综合作用的结果,当Bi含量大于12wt.%后,形成较多粗大的Mg3Bi2相是导致合金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合金 挤压铸造 热挤压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双金属氢氧化物与改性海藻酸钠协同稳定液体石蜡/水乳液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若林 李嘉诚 +3 位作者 颜慧琼 李晓璇 程春风 林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1-365,共5页
采用非稳态共沉淀法合成了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通过偶联酯化反应将疏水性的胆固醇(Chol)基接枝到海藻酸钠(Alg)上,制备了两亲性的改性海藻酸钠(Alg-Chol)。以Alg-Chol和LDH作为复合乳化剂,两者协同作用稳定液体石蜡/水乳液。采... 采用非稳态共沉淀法合成了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通过偶联酯化反应将疏水性的胆固醇(Chol)基接枝到海藻酸钠(Alg)上,制备了两亲性的改性海藻酸钠(Alg-Chol)。以Alg-Chol和LDH作为复合乳化剂,两者协同作用稳定液体石蜡/水乳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DLS)、接触角测量仪和光学显微镜等,分别对LDH,Alg-Chol和LDH/Alg-Chol水分散体系以及液体石蜡/水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TEM和DLS结果显示LDH的平均粒径为159 nm,分散系数(PDI)为0.267。FTIR和1HNMR结果表明疏水性Chol基成功地接枝到Alg的侧链上。不同NaCl浓度下,LDH/Alg-Chol水分散体系在石蜡板上的接触角接近90°,说明LDH/Alg-Chol的润湿性较好,有利于增加乳液的稳定性。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乳液的粒径先由101.7μm增大到121.8μm,后来逐渐减小到58.1μm。这是由于LDH/Alg-Chol在乳液液滴的表面自组装成为一层界面膜,并且LDH/Alg-Chol在油/水界面吸附量的变化影响乳液的粒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海藻酸钠 胆固醇 Mg Al双金属氢氧化物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Mg^(2+)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线粒体F_1F_0变化的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治焕 李生广 +3 位作者 曹懋孙 陈云俊 封朝阳 邓君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6,共6页
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对心肌线粒体F1_F_0复合体呈现抑制而对F_1-ATPase无抑制,这表明ADM可能是通过膜脂起作用的,适当浓度Mg ̄(2+)能降低ADM对复合体的抑制。经 ̄(31)P-NMR和标记荧光探... 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对心肌线粒体F1_F_0复合体呈现抑制而对F_1-ATPase无抑制,这表明ADM可能是通过膜脂起作用的,适当浓度Mg ̄(2+)能降低ADM对复合体的抑制。经 ̄(31)P-NMR和标记荧光探针NBD-PE,DPH,MC-540以及内源荧光等的测定,结果表明ADM可能首先通过诱导F_1F_0膜脂形成非双层脂结构,继而影响了膜脂的堆积程度和流动性,进而引起F_1F_0复合体酶蛋白构象的改变,最终导致酶活力的降低。Mg ̄(2+)则可能由于与ADM竞争与心磷脂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线粒体 阿霉素 抗癌药
下载PDF
Bi掺杂量对Mg-Si-Sn-Bi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贵宏 孟雪 +3 位作者 杨明川 胡方 乔瑞庆 陈立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90-2794,共5页
利用粉末冷压成型及真空烧结制备了不同Bi掺杂量的Mg-Si-Sn-Bi材料,并对制备材料组成和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材料由Mg2Sn、Mg2Si和Mg2(Si,Sn)固溶体相组成。随测试温度的增加,制备材料的电阻率都急剧减小,这是典型的半导... 利用粉末冷压成型及真空烧结制备了不同Bi掺杂量的Mg-Si-Sn-Bi材料,并对制备材料组成和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材料由Mg2Sn、Mg2Si和Mg2(Si,Sn)固溶体相组成。随测试温度的增加,制备材料的电阻率都急剧减小,这是典型的半导体特征。在研究范围内,掺杂Bi元素含量增加,制备材料的电阻率开始逐渐减小,但Bi掺杂量增加到一定值后,材料的电阻率又增加,而且掺杂后的材料电阻率都低于未掺杂的。制备材料的Seebeck系数是负值,表明这些材料都为n型半导体。对于掺杂Bi的材料,随着测试温度由室温增加到730 K,测得的Seebeck系数绝对值开始时轻微增加,约在240~270 K达到最大值,再随着温度增加,Seebeck系数绝对值又显著单调减小。对于掺杂Bi元素的材料,随Bi掺杂量的增加,Seebeck系数的绝对值先减少后增加,这是掺杂造成载流子浓度增加和散射过程加大相互竞争的结果。掺杂Bi的Mg-Si-Sn材料的功率因子都高于未掺杂的材料,且Bi掺杂量增加,制备材料的功率因子显著增加。对于1.29at%Bi和1.63at%Bi掺杂量的材料,功率因子分别在500 K和530 K存在一个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i-Sn材料 Bi掺杂 SEEBECK系数 电阻率 真空烧结
下载PDF
Mechanism of debismuthizing with calcium and magnesium
14
作者 路殿坤 金哲男 +1 位作者 畅永锋 孙树臣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501-1505,共5页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ebismuthizing mechanism with calcium and magnesium, the influence of adding amount of calcium on the bismuth removal from lead was examined. A part of the debismuthizing dross sampl...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ebismuthizing mechanism with calcium and magnesium, the influence of adding amount of calcium on the bismuth removal from lead was examined. A part of the debismuthizing dross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bismuthide governing debismuthizing process is Ca3Mg7Bi8, which may be a mixture of Ca3Bi2, CaBi, CaBi3 and Mg3Bi2. And the bismuthide formed during the debismuthizing process exists in two states: one is free bismuthide in the matrix of dross, and the other is symbiotic with Pb-Ca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ismuthizing mechanism Kroll-Betterton process Ca3Mg7Bi8 Pb-Ca phase Bi-Ca-Mg phase
下载PDF
高压技术在热电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波 蔡博文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8-57,共10页
热电材料可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化,因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热电材料研究的持续深入,其制备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高压技术不仅在新材料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调控方面也作用明显,是发展高性能材料的... 热电材料可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化,因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热电材料研究的持续深入,其制备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高压技术不仅在新材料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调控方面也作用明显,是发展高性能材料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讨论高压技术在方钴矿、Bi2Te3基、Pb Te基、Mg2Si等类型热电材料合成与性能调控中的应用,展示了高压技术在热电材料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并指出高压技术为探索提高功率因子的有效途径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高压合成 方钴矿 BI2TE3 PBTE MG2SI
下载PDF
不同铝源和制备方法对镁铝水滑石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易师 杨占红 +1 位作者 迟伟伟 尚书宁 《塑料助剂》 2008年第6期25-28,共4页
分别以NaAlO2和Al(NO3)3·6H2O为铝源,采用水热法和双滴定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考察了不同铝源、不同制备方法对镁铝水滑石晶形结构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和表... 分别以NaAlO2和Al(NO3)3·6H2O为铝源,采用水热法和双滴定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考察了不同铝源、不同制备方法对镁铝水滑石晶形结构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以NaAlO2和Al(NO3)3·6H2O为铝源均能合成出具有典型水滑石结构的样品,前者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此外,水热条件下合成的镁铝水滑石其结构较双滴定法合成的类水滑石更加完整,而后者则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能。改性后的类水滑石的晶体结构未被破坏,其XRD衍射峰的位置、相对峰高都基本上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聚氯乙烯 水热法 双滴定法 热稳定性
下载PDF
Mg-Si-Sn-Bi材料退火过程中微结构演变与热电性能
17
作者 宋贵宏 刘倩男 +3 位作者 孟雪 胡方 王超 杜昊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2-916,923,共6页
利用单质粉末冷压成型及高真空500℃-2 h烧结制备了Mg-Si-Sn-Bi材料,随后对制备材料在真空下600℃退火处理,并对制备材料的组成和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0℃烧结材料仅仅由Mg_2Sn和Mg_2Si两相混合物构成。材料600℃退火,部分化... 利用单质粉末冷压成型及高真空500℃-2 h烧结制备了Mg-Si-Sn-Bi材料,随后对制备材料在真空下600℃退火处理,并对制备材料的组成和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0℃烧结材料仅仅由Mg_2Sn和Mg_2Si两相混合物构成。材料600℃退火,部分化合物分解,Sn和Si首先以单质形式存在;随后Si融入剩余的Mg_2Sn结构中,形成Mg_2(Sn,Si)固溶体;Sn以金属纳米尺寸状态存在;分解的Mg与真空石英玻璃管内残留的氧反应生成MgO相。而且,退火时间延长,Mg_2(Sn,Si)固溶体和纳米尺寸的金属Sn含量增多。材料中Mg_2(Sn,Si)固溶体含量越多,Seebeck系数绝对值越大;材料中纳米尺寸的金属Sn含量越多,电阻率越小。含有纳米尺寸金属Sn的Mg-Si-Sn-Bi材料因Seebeck系数绝对值大和电阻率小,具有较大的功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i-Sn-Bi材料 退火 化合物分解 SEEBECK系数 热电行为
下载PDF
Sn含量对二元Mg-B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辉 韩宝 +2 位作者 许春香 刘强 王淼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8-1141,共4页
采用OM、SEM、XRD、EDS、维氏硬度计和电子拉伸试验机研究了Sn对Mg-3.3B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n后,合金品粒尺寸随着Sn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添加4%Sn时最小;Sn元素能在显微组织中形成规则球状的Mg2Sn相,M... 采用OM、SEM、XRD、EDS、维氏硬度计和电子拉伸试验机研究了Sn对Mg-3.3B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n后,合金品粒尺寸随着Sn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添加4%Sn时最小;Sn元素能在显微组织中形成规则球状的Mg2Sn相,Mg2Sn相具有高硬度、高熔点以及热稳定性好的优点,对Mg-Y3Bi-Sn合金具有很好的强化效果;Sn元素在0~6%变化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Sn含量为4%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出现最佳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合金 SN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三元溶液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模型
19
作者 王正德 张捷宇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建立了由三个侧边二元系的过剩 Gibbs 自由能计算三元系过剩 Gibbs 自由能的正规溶液型数学模型,从已知二元系的过剩自由能表达式计算三元系的过剩自由能 分别计算了 M g Cu  Ni, Cd Bi Pb, Zn... 建立了由三个侧边二元系的过剩 Gibbs 自由能计算三元系过剩 Gibbs 自由能的正规溶液型数学模型,从已知二元系的过剩自由能表达式计算三元系的过剩自由能 分别计算了 M g Cu  Ni, Cd Bi Pb, Zn In Cd 3 个体系的过剩自由能,与文献值很好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溶液 过剩热力学性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Mg-Bi合金时效强化微结构的HAADF-STEM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宇 孙永辉 +2 位作者 邓江宁 孙本哲 谭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3-205,共3页
Mg-Bi合金经熔炼、均匀化及固溶处理、不同时间(2、16、200 h)时效强化处理后,使用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HAADF-STEM)成像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效时间Mg-Bi合金中强化相的形态、大小、晶体结构和取向关系。结果表明,Mg-Bi合金在200℃时效... Mg-Bi合金经熔炼、均匀化及固溶处理、不同时间(2、16、200 h)时效强化处理后,使用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HAADF-STEM)成像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效时间Mg-Bi合金中强化相的形态、大小、晶体结构和取向关系。结果表明,Mg-Bi合金在200℃时效2 h即可达到峰时效效果,唯一的时效强化相为α-Mg_3Bi_2相,与基体为共格析出关系,取向关系为:[1120]Mg_3Bi_2/[0001]Mg、(1110)Mg_3Bi_2/(1100)Mg或[1120]Mg_3Bi_2/[1120]Mg、(0003)Mg_3Bi_2/(1101)Mg。对试样进一步时效16 h和200 h后,微结构保持不变,表明Mg-Bi合金具有高温持久性和较好的抗蠕变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合金 HAADF-STEM 时效强化 析出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