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block positive semidefiniteness of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s
1
作者 Zheng-Hai H UANG Xia LI Yong WANG 《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141-169,共29页
The positive definiteness of elasticity tens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asticity theory.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he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s,which contain elasticity tensors as a subclass.First,we define ... The positive definiteness of elasticity tens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asticity theory.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he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s,which contain elasticity tensors as a subclass.First,we define the bi-block M-eigenvalue of a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and show that a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 is bi-block positive(semi)definite if and only if its smallest bi-block M-eigenvalue is(nonnegative)positive.Then,we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 of bi-block M-eigenvalues,by which we ge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judging bi-block positive(semi)definiteness of the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 involved.Particularly,we show that several classes of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s are bi-block positive definite or bi-block positive semidefinite,including bi-block(strictly)diagonally dominant symmetric tensors and bi-block symmetric(B)B0-tensors.These give easily checkabl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judging bi-block positive(semi)definiteness of a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As a byproduct,we also obtain two easily checkabl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strong ellipticity of elasticity t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 bi-block symmetric Z-tensor bi-block symmetric B 0-tensor diagonally dominant bi-block symmetric tensor bi-block M-eigenvalue
原文传递
智能仓储交通信号与多AGV路径规划协同控制方法
2
作者 司明 邬伯藩 +1 位作者 胡灿 邢伟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0-297,共8页
针对智能仓储多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路径规划实时性差,障碍物识别能力弱,多AGV碰撞、死锁和拥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仓储交通信号控制与多AGV路径规划协同控制方法,将交通信号与多AGV路径规划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一种交通信... 针对智能仓储多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路径规划实时性差,障碍物识别能力弱,多AGV碰撞、死锁和拥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仓储交通信号控制与多AGV路径规划协同控制方法,将交通信号与多AGV路径规划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一种交通信号与多AGV路径规划协同控制框架,并提出LS-A3C(long short-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算法和Bi-LSTM-CBAM(bi-long short-term memory-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算法作为框架的核心算法。LS-A3C算法使用长短时编码器和注意力机制分别对交通信号的长期信息和短期信息进行编码,以学习元特征表示,并使用A3C框架计算元Q值和控制策略,实现交通信号时间自适应AGV流量,解决多AGV碰撞、死锁和拥堵等问题。Bi-LSTM-CBAM算法通过计算本时刻和前置时刻状态特征,对输出结果进行拼接处理,可以有效解决神经网络梯度消失和爆炸的问题,提高AGV路径规划实时性;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根据输入信息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加强AGV对障碍物识别能力。在Sumo和Gazebo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协同控制方法使AGV碰撞、死锁及拥堵情况明显降低,障碍物识别能力显著提高,路径规划实时性大幅增强,达到提升AGV作业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仓储 深度强化学习 路径规划 Bi-LSTM A3C CBAM
下载PDF
双注意力机制与双向特征加权融合的车辆目标检测
3
作者 雷雪梅 李琛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1期76-83,共8页
公路监控视频中的车辆检测场景复杂多样,存在干扰严重、目标尺寸小、尺寸变化大等情况。已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模型效率不高,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错检及漏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空间双注意力机制与双向特征加权融合的... 公路监控视频中的车辆检测场景复杂多样,存在干扰严重、目标尺寸小、尺寸变化大等情况。已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模型效率不高,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错检及漏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空间双注意力机制与双向特征加权融合的车辆目标检测模型,它与YOLOv5网络相结合,不仅提高了目标检测精度,还在满足实时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模型计算量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mAP由YOLOv5m的85.1%提升至91.5%,而计算量和参数量分别为YOLOv5m的44.3%与53.6%,同时检测速度略有提升,实现了简单、快速的车辆目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目标检测 YOLOv5 卷积注意力模块 双向特征融合 小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GAT-BILSTM-Res的水质预测模型
4
作者 杨振舰 庞瑛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水质数据在时间维度的依赖关系以及水质监测站点在空间维度的依赖关系,基于海河流域天津段实际监测的历史水质数据,设计了有效提取时空特征的方法,提出一种融合图注意力网络(GAT)、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以及残差块(ResBlock... 针对水质数据在时间维度的依赖关系以及水质监测站点在空间维度的依赖关系,基于海河流域天津段实际监测的历史水质数据,设计了有效提取时空特征的方法,提出一种融合图注意力网络(GAT)、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以及残差块(ResBlock)的时空水质预测模型(GAT-BILSTM-Res).该模型首先通过GAT捕获水质监测站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立空间相关性模型;同时通过Bi-LSTM捕捉水质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并对时间相关性进行建模;然后将时空特征融合,输入残差块;最后使用全连接层对预测结果进行输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线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6.6%~25.2%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图注意力网络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残差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肩关节镜下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芳 董洪智 +1 位作者 王朋 吴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肩关节镜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肩关节镜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BIS监测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切皮时(T2)、拔管(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中、术后6 h、12 h的疼痛评分和肌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T0、T3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点的心率为(78.10±10.23)、(71.34±8.7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0.09±8.78)、(95.23±7.89) mmHg,均明显较对照组[(82.78±9.89)、(78.99±10.23)次/min和(110.45±9.23)、(104.45±10.55) mmHg]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的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量为(25.31±3.21) mL、(14.09±2.12)μg,明显较对照组[(34.09±5.45)mL、(26.78±4.34)μg]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恢复室中、术后6 h、12 h的疼痛评分为(3.10±0.78)、(2.45±0.56)、(1.67±0.34)分,明显较对照组[(5.56±1.23)、(4.67±1.03)、(3.89±1.20)分]低,肌力评分为(4.38±0.98)、(4.56±1.02)、(4.78±1.23)分,明显较对照组[(3.09±0.67)、(3.45±0.99)、(3.89±1.09)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较对照组(13.33%)低,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BIS监测下肩关节镜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对患者的肌力影响小,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肩关节镜手术 应激反应 麻醉用药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枕上压力监测标定方法
6
作者 李培刚 兰才昊 +3 位作者 魏强 李俊奇 刘增杰 杨永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5-1393,共9页
为探寻双块式无砟轨道枕上压力的长期监测方法,以CRTSⅠ型双块式轨枕为研究对象,首次利用埋入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了双块式轨枕内部应变值和枕上压力的线性关系.首先,在轨枕制造阶段埋入FRP-OF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用于测试轨枕内部应... 为探寻双块式无砟轨道枕上压力的长期监测方法,以CRTSⅠ型双块式轨枕为研究对象,首次利用埋入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了双块式轨枕内部应变值和枕上压力的线性关系.首先,在轨枕制造阶段埋入FRP-OF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用于测试轨枕内部应变变化;其次,通过反力架和千斤顶对轨枕进行静力加载标定,分析轨枕表面加载力和轨枕内部应变的线性关系;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验证和修正.结果表明:在轨枕表面施加的载荷和轨枕内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测试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将此线性斜率确定为标定系数(4.90~5.28 kN/με),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在5%以内;对比轨枕在反力架约束和在道床板约束两种不同边界条件工况下的枕内应变,修正了枕上压力计算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块式轨枕内部应变的枕上压力计算方法,并在高速铁路运营线路上测得枕上压力约为30~42 kN;该方法为高速铁路轮轨荷载传递研究、无砟轨道结构的强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完善以及列车轮对状态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轨枕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枕上压力 长期监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X-s的机场跑道冰雪状态感知
7
作者 邢志伟 阚犇 +2 位作者 刘子硕 李彪 罗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2-1304,共13页
针对机场冰雪跑道安全性和适航性状态感知能力不足及跑道表面状况报告交互的新需求,提出一种面向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机场跑道冰雪状态感知模型.以YOLOX-s模型为基础,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全局上下文模块,获取更丰富的浅层与深层特征;... 针对机场冰雪跑道安全性和适航性状态感知能力不足及跑道表面状况报告交互的新需求,提出一种面向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机场跑道冰雪状态感知模型.以YOLOX-s模型为基础,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全局上下文模块,获取更丰富的浅层与深层特征;将颈部结构中路径聚合网络替换为双向特征金字塔,以提升特征融合能力;在加强特征提取网络尾部添加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结构,进一步增强特征融合效果;使用α-EIoU优化损失函数,提高模型收敛速度与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X-s模型在跑道冰雪实验系统所得的冰雪污染物数据集上平均精度达到了91.53%,比原始的YOLOX-s模型提高了4.68%,能够为机场跑道除冰雪作业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冰雪状态感知 YOLOX-s 全局上下文模块 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结构 α-EIoU损失函数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松动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荣山 段玉振 刘学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分析双块式轨道轨枕松动病害的成因及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含轨枕松动病害的车辆—双块式无砟轨道—下部基础垂向耦合振动有限元简化计算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研究列车运行速度、轨枕空吊高度及轨枕... 在分析双块式轨道轨枕松动病害的成因及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含轨枕松动病害的车辆—双块式无砟轨道—下部基础垂向耦合振动有限元简化计算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研究列车运行速度、轨枕空吊高度及轨枕松动数量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及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松动对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影响较大,轮轨系统动力响应随轨枕松动数量、空吊高度和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轨枕空吊小于0.5mm以下时,轨枕松动对轨道结构和行车影响较小;轨枕松动病害发展到2根及以上时,轮轨系统动力响应明显增大;轨枕松动病害直接影响轮轨接触性能,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对于高速铁路线路,一旦发现轨枕松动,应及时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轨枕松动 轮轨系统 动力性能 有限元模型 现场测试
下载PDF
土质路基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支承层设计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颜华 翟婉明 +1 位作者 李春霞 罗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0-34,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与多方案优化比选,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而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支撑层型式及结构设计参数。研究结果:建议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支撑层的设计方案为:混凝土支撑层伸缩缝与道床板伸缩缝错开设置,厚... 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与多方案优化比选,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而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支撑层型式及结构设计参数。研究结果:建议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支撑层的设计方案为:混凝土支撑层伸缩缝与道床板伸缩缝错开设置,厚度为30 cm,采用C20混凝土浇筑,且与道床板通过门形钢筋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混凝土支承层 数值分析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铜陵长江大桥无砟轨道车线桥动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芒芒 熊建珍 孙加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69-75,共7页
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90m+240m+630m+240m+90m的5跨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大桥下层为设计时速250km的合福客专双线和时速160kin的合庐铜Ⅰ级线路双线共四线铁路。为考察大跨度钢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针对铜陵长江大桥和桥... 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90m+240m+630m+240m+90m的5跨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大桥下层为设计时速250km的合福客专双线和时速160kin的合庐铜Ⅰ级线路双线共四线铁路。为考察大跨度钢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针对铜陵长江大桥和桥上无砟轨道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车线桥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铜陵长江大桥在铁路桥面受力较大区域采用正交异性钢箱结构,能显著增强横断面的横向和扭转刚度,使得各跨桥梁的变形曲线较为平缓,梁端局部区域未出现明显的变形差异,且梁端压重有效降低行车条件下的桥面振动加速度,因而具备铺设无砟轨道的刚度条件;从行车安全角度,建议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下减振垫层的刚度取0.1N·mmm^-3;轴重较大的列车通过时,几乎所有的道床板在边支点附近均发生与桥面脱离的现象,而高速列车通过时,只有中跨跨中附近的道床板在边支点附近出现与桥面脱离的现象,且减振垫层刚度的差异对这种道床板与桥面脱离的现象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 斜拉桥 钢桁梁 无砟轨道 双块式 车线桥 动力性能
下载PDF
双块式轨枕道床横向阻力试验与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井国庆 强伟乐 +1 位作者 贾文利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26,80,共5页
研究目的:道床横向阻力是保持轨道几何形位及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的重要参数。随着有砟轨道运营技术条件复杂化,对轨枕设计和选型提出更多挑战,发展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可用轨枕技术方案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国内有砟道床上铺设双块式... 研究目的:道床横向阻力是保持轨道几何形位及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的重要参数。随着有砟轨道运营技术条件复杂化,对轨枕设计和选型提出更多挑战,发展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可用轨枕技术方案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国内有砟道床上铺设双块式轨枕及其横向阻力研究较少的情况,本文通过进行一系列工况下双块式轨枕和Ⅲc型轨枕横向阻力试验,研究双块式轨枕横向阻力基本特性与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在相同道床断面条件下,双块式轨枕横向阻力高于Ⅲc型轨枕,前者较后者提高幅度13.6%~25.5%;(2)砟肩宽度增加,双块式和Ⅲc型轨枕的道床横向阻力均提高,但增长效果无明显差异;(3)砟肩堆高能显著提高双块式和Ⅲc型轨枕的道床横向阻力,如当砟肩堆高从0 mm增加到150 mm时,道床横向阻力分别增加4.2 kN(51.9%)、2.7 kN(38.0%),即砟肩堆高对双块式轨枕更有效;(4)本研究结论可为双块式轨枕在我国轨道工程上的应用奠定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双块式轨枕 横向阻力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松动修复材料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坤 黄慧超 +1 位作者 段玉振 任娟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2,共4页
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双块式无砟轨道中预制轨枕与现浇道床板粘结面作为轨道结构的薄弱处,容易出现轨枕松动,这将降低轨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影响轨道的平顺性。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含轨枕松动修复材料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梁体模型,分析在... 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双块式无砟轨道中预制轨枕与现浇道床板粘结面作为轨道结构的薄弱处,容易出现轨枕松动,这将降低轨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影响轨道的平顺性。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含轨枕松动修复材料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梁体模型,分析在列车荷载及温度荷载作用时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期为双块式道床板裂缝维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修复材料及道床板的拉压应力随着修复材料的厚度增加而减小,随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加;建议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00~5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有限单元法 轨枕松动 修复
下载PDF
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的配合比优化及生产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康祥梅 郑爱国 李玉香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1,共3页
优化了双块式无砟轨枕混凝土租集料级配及混凝土的配合比,阐述了过程生产控制方法及实际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粗集料的级配及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5~10mm粒级碎石40%,10~25mm粒级碎石60%,配合后可得到最大的堆... 优化了双块式无砟轨枕混凝土租集料级配及混凝土的配合比,阐述了过程生产控制方法及实际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粗集料的级配及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5~10mm粒级碎石40%,10~25mm粒级碎石60%,配合后可得到最大的堆积密度1592kg/m^3,孔隙率为39.7%;当水泥用量为460kg/m^3,水灰比为0.25,砂率33%,减水剂用量为胶凝材料的0.88%时,配制的混凝土28d的抗压强度达78.9MPa,其电通量、外观质量及抗冻性等均满足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混凝土 配合比 耐久性
下载PDF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双极区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俊生 沈国民 +1 位作者 李海英 曹冬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85-88,共4页
在介绍常规±500 kV高压直流输电双极区保护配置的基础上,为了达到±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最大限度保持功率输送的目的,增加了双极区保护判据,提出了新的动作处理策略。具体为:双极运行时,增加差流判据;单极运行时,提出金... 在介绍常规±500 kV高压直流输电双极区保护配置的基础上,为了达到±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最大限度保持功率输送的目的,增加了双极区保护判据,提出了新的动作处理策略。具体为:双极运行时,增加差流判据;单极运行时,提出金属回线运行方式处理策略。达到了带故障无危害持续运行的目的,减少了双极区保护动作造成双极停运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线路保护 双极区 双极停运
下载PDF
无碴轨道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蔡成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61,共7页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与路基上无碴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noulli-Euler梁,将轨道板及混凝土底座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弹性薄板.推导了路基上无碴轨道的运动方程.用上述模型及方...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与路基上无碴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noulli-Euler梁,将轨道板及混凝土底座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弹性薄板.推导了路基上无碴轨道的运动方程.用上述模型及方程分析了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路基上板式轨道及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客车、重载以及普通货车通过路基上板式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以及CA砂浆和路基面动应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小于许用值.该无碴(板式和双块式)轨道与有碴轨道过渡段在客运列车作用下钢轨挠度变化率均小于许用值(0.300 mm/m),在货物列车作用下略大于许用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碴轨道 板式轨道 双块式轨道 路基 过渡段 动力学 遂渝线
下载PDF
长大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春霞 吕宏权 何文浩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期65-72,共8页
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测量手段和方法较先进。通过GEDO CE轨检小车在铁路长大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中的应用,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的原理、方法、步骤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得出:1)无砟道床达到设计功能的关键在于精... 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测量手段和方法较先进。通过GEDO CE轨检小车在铁路长大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中的应用,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的原理、方法、步骤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得出:1)无砟道床达到设计功能的关键在于精调测量的过程控制;2)静态精调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对10 m弦长的轨道高低和轨向的控制,这2项指标的变化率将直接影响列车的动态检核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几何尺寸 轨检小车 粗调 精调
下载PDF
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韦合导 王森荣 《铁道建筑技术》 2008年第2期44-47,55,共5页
首先介绍了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组成和特点,然后对各部分结构作了介绍说明。其次还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结构连接设计作了介绍,指出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用量、降低砂的用量和增大碎石用量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防止裂纹产生和发展... 首先介绍了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组成和特点,然后对各部分结构作了介绍说明。其次还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结构连接设计作了介绍,指出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用量、降低砂的用量和增大碎石用量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防止裂纹产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最后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总体的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步骤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块式无砟轨道 结构设计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梁端扣件系统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岷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9,63,共5页
研究目的:桥上无砟轨道结构梁端产生位移时将对梁缝附近扣件产生附加作用力,扣件系统作为无砟轨道结构的重要传力部件,扣件扣压力及垫层压缩变形量均有相应的限值要求,所以需对无砟轨道梁端位移产生的扣件附加力进行检算。研究结论:结... 研究目的:桥上无砟轨道结构梁端产生位移时将对梁缝附近扣件产生附加作用力,扣件系统作为无砟轨道结构的重要传力部件,扣件扣压力及垫层压缩变形量均有相应的限值要求,所以需对无砟轨道梁端位移产生的扣件附加力进行检算。研究结论:结合郑西客运专线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扣件附加力的检算,检算结果表明,梁端位移引起的扣件附加力将影响扣件型号的设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梁端位移 扣件附加力
下载PDF
两亲性和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国建 夏平 刘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研究了分子链中含有聚甲基丙烯酸(PMAA)链段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 b PMAA和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PVP b PMAA,PVA b PMAA的溶液性质.结果显示,这些共聚物溶液都表现出明显的聚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并且随着分子链中PMAA链段长度的增加,共聚物... 研究了分子链中含有聚甲基丙烯酸(PMAA)链段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 b PMAA和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PVP b PMAA,PVA b PMAA的溶液性质.结果显示,这些共聚物溶液都表现出明显的聚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并且随着分子链中PMAA链段长度的增加,共聚物溶液的聚电解质溶液特征也随之增强,表明这些共聚物都是高分子电解质,其溶液粘度取决于其中MAA单元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双亲水性 嵌段共聚物 溶液性质 聚甲基丙烯酸
下载PDF
遂渝线路基上双块式无碴轨道综合施工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瑞谦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4,83,共5页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无碴轨道铺设施工技术,总结无碴轨道施工和维修的技术标准,已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当务之急。研究方法: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是国内首次尝试在路基上成区段铺设双...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无碴轨道铺设施工技术,总结无碴轨道施工和维修的技术标准,已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当务之急。研究方法: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是国内首次尝试在路基上成区段铺设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从实践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施工工艺,研制改进工装设备,从而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施工科研任务。研究结果:动车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试验段的成功建设对我国无碴轨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总结,包括控制测量、道床混凝土施工及裂纹防治、低弹模混凝土摊铺、轨排组装与精调等,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碴轨道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