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响应型BiOCl/AgCl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龙腾发 张漓杉 +1 位作者 钟山 颜昌琪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64-2768,共5页
以氯化铋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的高效复合催化剂BiOCl/AgCl。利用X射线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 B)为目标污染物,250W卤素灯为可见光光源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了初始Bi3+/Ag+物质... 以氯化铋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的高效复合催化剂BiOCl/AgCl。利用X射线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 B)为目标污染物,250W卤素灯为可见光光源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了初始Bi3+/Ag+物质的量比、溶液pH值等对BiOCl/AgCl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EDTA,NBT and TBA作为抑制剂对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Bi3+/Ag+初始物质的量比为100∶1合成的样品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Rh B的浓度为20 mg/L、pH=4.6、光照30 min条件下,Rh B的脱色率、COD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8%、73%和48%。活性物种的检测表明光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活性物种为超氧阴离子,而非空穴和·OH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agcl 可见光催化剂 水解法 超氧阴离子
下载PDF
BiOCl/AgCl复合材料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俎翔 刘建新 +2 位作者 胡颖媛 樊彩梅 吕志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77-1583,共7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BiOCl/AgCl复合催化剂,利用XRD、SEM、XPS、ICP、DRS、EIS等表征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MO)来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纯AgCl相比,BiOCl/AgCl复合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BiOCl/AgCl复合催化剂,利用XRD、SEM、XPS、ICP、DRS、EIS等表征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MO)来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纯AgCl相比,BiOCl/AgCl复合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是因为BiOCl的复合既能加速电子的转移,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率,又能够有效地抑制AgCl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agcl 电子转移 Ag溶解 光催化
下载PDF
荧光灯辐照下Ag@AgCl-BiOCl光催化剂湿法脱汞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伟 路好 +3 位作者 张安超 邢微波 胡松 向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17-2225,共9页
采用共沉淀-光还原法制备了系列Ag@Ag Cl-Bi OCl可见光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技术对光催化剂进行物化结构表征,在湿法... 采用共沉淀-光还原法制备了系列Ag@Ag Cl-Bi OCl可见光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技术对光催化剂进行物化结构表征,在湿法脱汞装置上考察了荧光灯辐照下Ag Cl负载量、溶液p H、反应温度、SO_2和NO对单质汞(Hg^0)脱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荧光灯辐照下,当Ag/Bi物质的量比为0.2时,光催化剂的脱汞效率最高。随着p H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脱汞效率逐渐降低。与SO_2相比,NO对脱汞效率的影响较大。在光催化氧化脱汞过程中,阴离子超氧自由基(·O2-)、空穴(h+)、羟基自由基(·OH)和氯自由基(·Cl)等均可能发挥作用,但·O2–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 催化剂 Ag@agcl-biocl 脱汞 烟道气
下载PDF
AgCl/BiOCl片组装纳米花球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芬 吴凯飞 +2 位作者 王书龙 黄曼艳 黄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1-15,共5页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硝酸银(AgNO_3)、氯化钾(KCl)为原料,通过无模板、无加热、无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方法制备了BiOCl片组装纳米花球,并在它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负载AgCl实现了对它的改性。以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硝酸银(AgNO_3)、氯化钾(KCl)为原料,通过无模板、无加热、无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方法制备了BiOCl片组装纳米花球,并在它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负载AgCl实现了对它的改性。以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为光催化反应降解模型,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测试,考察了不同浸渍次数的AgCl对BiOCl光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用XRD、SEM、EDS、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光谱吸收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AgCl改性的BiOCl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纯BiOCl,当浸渍2遍时,光催化降解RhB活性最佳,当浸渍5遍时,光催化降解MO活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化铋 纳米微球 氯化银修饰 光催化
下载PDF
微球状Br掺杂BiOCl复合光催化剂去除单质汞研究
5
作者 张安超 张景繁 +4 位作者 张丹 孙志君 张旭 刘艳雯 郑海坤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共10页
光催化氧化法是治理大气环境汞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目的为开发低成本的可见光脱汞催化剂,方法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合成不同溴(Br)含量的BiOBr_(x)Cl_(1−x)微球复合材料,在湿法光催化脱汞装置上考察它们在荧光灯辐照下的光催化活性,利用N_... 光催化氧化法是治理大气环境汞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目的为开发低成本的可见光脱汞催化剂,方法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合成不同溴(Br)含量的BiOBr_(x)Cl_(1−x)微球复合材料,在湿法光催化脱汞装置上考察它们在荧光灯辐照下的光催化活性,利用N_(2)吸附-脱附、XRD、UV-Vis DRS、SEM、HRTEM、XPS和ES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BiOCl和BiOBr之间的电荷转移规律。结果结果表明,相较于BiOCl和BiOBr,BiOBrxCl_(1−x)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均得到提升,其中BiOBr_(0.2)Cl_(0.8)光催化剂的脱汞效率高达90.3%,较BiOCl提高了50%;与NO_(3)^(-)和SO_(4)^(2−)相比,Cl^(−)和CO_(2)−3对BiOBr_(0.2)Cl_(0.8)光催化剂脱汞性能的抑制作用更显著;BiOBr_(0.2)Cl_(0.8)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均略高于BiOBr的和BiOCl的,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光催化剂提供较多的活性位;随着Br含量逐渐增加,BiOCl的XRD特征峰强度逐渐减弱,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有规律地红移,表明BiOBr与BiOCl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并非简单的机械混合;与BiOCl相比,BiOBr_(0.2)Cl_(0.8)复合材料的Bi 4f和O 1s均向高结合能方向偏移,表明引入Br影响了BiOCl中Bi和O的存在形态;3种活性物参与了Hg^(0)的氧化脱除过程,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O_(2)^(−),h^(+),·OH。结论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原因为BiOCl与BiOBr形成了Z型异质结,从而增强了光生电荷的分离。研究结果可为低成本、高效卤氧化铋基脱汞光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氯氧化铋 溴氧化铋 单质汞脱除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改性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红霞 徐瑞昌 +1 位作者 辛颉 谢一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246,282,共6页
针对不同含量石墨烯/纳米银改性的Ag/AgCl电极分别进行交流阻抗、扫描电镜、吸水率和电位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纳米银含量的增加,改性Ag/AgCl电极的界面结构参数弥散系数C_(dl)-P增大,电容值C_(dl)-T减小,动力学特征参... 针对不同含量石墨烯/纳米银改性的Ag/AgCl电极分别进行交流阻抗、扫描电镜、吸水率和电位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纳米银含量的增加,改性Ag/AgCl电极的界面结构参数弥散系数C_(dl)-P增大,电容值C_(dl)-T减小,动力学特征参数电荷转移电阻R_(ct)先减小后增大。基于交流阻抗测试得到的电极动力学特征信息及界面结构信息与电极的扫描电镜、吸水率以及电位稳定性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的改性主要体现在提高电极的表面均匀性和导电性,但是降低了电极的孔隙率,这3个方面影响的协同作用反映了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改性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电极 石墨烯/纳米银 交流阻抗 电位稳定性 吸水率
下载PDF
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的CdS/BiOCl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王海涛 施宝旭 +1 位作者 赵晓旭 常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OCl超薄纳米片,并将CdS纳米晶体沉积于BiOCl表面制备CdS/BiOCl复合光催化剂。XRD测试结果证明CdS的沉积不会改变BiOCl的晶体结构。XPS测试结果表明CdS/BiOCl复合材料已被成功合成。SEM及HRTEM测试结果证明,CdS纳米晶...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OCl超薄纳米片,并将CdS纳米晶体沉积于BiOCl表面制备CdS/BiOCl复合光催化剂。XRD测试结果证明CdS的沉积不会改变BiOCl的晶体结构。XPS测试结果表明CdS/BiOCl复合材料已被成功合成。SEM及HRTEM测试结果证明,CdS纳米晶体均匀沉积在BiOCl的表面。荧光光谱分析数据表明CdS/BiOCl复合材料的电子-空穴分离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均优于纯BiOCl材料,且随着Cd(Ac)_(2)·2H_(2)O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荧光光谱强度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现象。根据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XPS价带谱测试结果,计算出复合材料的价带与导带电位。以盐酸四环素作为模拟污染物评价光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CdS/BiOCl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更高,仅需经过5 min的可见光照射后,优选的CdS/BiOCl(CB-8)复合材料对盐酸四环素的去除率可达70.6%,为纯BiOCl的16.2倍。最终,根据XPS价带谱和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结果推测了CdS/BiOCl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氯氧化铋 硫化镉 盐酸四环素 异质结
下载PDF
AgCl/BiOCl纳米片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向昌维 曾云婷 +1 位作者 蒋芬 黄钦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20期43-45,48,共4页
以硝酸铋((Bi(NO_3)3·5H_2O)、甘露醇(C_6H_(14)O_6)、氯化钾(KCl)为原料,制备了半导体材料氯氧化铋(BiOCl)纳米片,采用浸渍法负载AgCl对Bi OCl的改性。用XRD,SEM,EDS,UV-Vis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光谱吸收性能等进... 以硝酸铋((Bi(NO_3)3·5H_2O)、甘露醇(C_6H_(14)O_6)、氯化钾(KCl)为原料,制备了半导体材料氯氧化铋(BiOCl)纳米片,采用浸渍法负载AgCl对Bi OCl的改性。用XRD,SEM,EDS,UV-Vis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光谱吸收性能等进行了测量分析,考察了不同浸渍次数的AgCl/BiOCl纳米片对罗丹明B(Rh B)染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发现适量的AgCl修饰能够提高BiOCl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当浸渍次数为2次时获得的AgCl/BiOCl复合纳米片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化铋 氯化银 光催化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二元复合催化剂DiCoPc/BiOCl的合成与表征
9
作者 尹彦冰 冯泳铭 +3 位作者 王舟 李怡飞 杨薇 李雪影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4期88-91,96,共5页
通过水热法在BiOCl上负载DiCoPc,合成了一种新型二元复合催化剂DiCoPc/BiOCl,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红外光谱,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了复合物的形成.
关键词 双核钴酞菁 DiCoPc/biocl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BiOCl碱性条件下光催化氧化去除As(Ⅲ)
10
作者 王朝 李艳芳 +2 位作者 次仁卓嘎 谭欣 于涛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6,共9页
通过调控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一系列BiOCl半导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谱学特性和化学组成性质等进行系统分析。实验所制备的BiOCl材... 通过调控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一系列BiOCl半导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谱学特性和化学组成性质等进行系统分析。实验所制备的BiOCl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实现了对As(Ⅲ)较好的光催化转化性能,同时研究了BiOCl-8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As(Ⅲ)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在初始pH=10时,0.5 g·L^(-1)的BiOCl-8在光照30 min内可以将溶液中5 mg·L^(-1)的As(Ⅲ)完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化铋 As(Ⅲ) 光催化
下载PDF
Ag/AgCl/ZnO/ATP光催化降解水体中吡虫啉
11
作者 王阳阳 杨嘉伟 +4 位作者 孙磊 王嘉宁 叶静怡 包家华 杨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6-5575,共10页
利用水热法和沉淀-光还原法成功制备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Ag/AgCl/ZnO/ATP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探究其对水体中吡虫啉(IMI)的光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Ag/AgCl/ZnO/ATP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光催化性能,30min内可以完全去... 利用水热法和沉淀-光还原法成功制备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Ag/AgCl/ZnO/ATP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探究其对水体中吡虫啉(IMI)的光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Ag/AgCl/ZnO/ATP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光催化性能,30min内可以完全去除IMI.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常数是AgCl的7.2倍;在pH 5~11范围内对IMI具有优异的光降解效果;水体中SO_(4)^(2-)和NO_(3)^(-)对光催化剂降解IMI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经过5次循环重复使用后仍能保持高效的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结合表征和实验验证可知,AgCl/ZnO异质结的构成,有效地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使得IMI在活性物质(h^(+)、⋅O_(2)^(-)、⋅OH)作用下发生硝基去除、脱氯以及吡啶和咪唑的开环,最终实现对IMI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 ZNO ATP 异质结 光催化 吡虫啉
下载PDF
构筑Bi纳米粒子负载BiOCl纳米片欧姆结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
12
作者 刘高鹏 李利娜 +7 位作者 王彬 单宁杰 董金涛 季梦夏 朱文帅 朱剑豪 夏杰祥 李华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不断增长消耗,不仅导致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枯竭,还使大气中的CO_(2)浓度显著上升,引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气候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开发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转换技术,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环境危...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不断增长消耗,不仅导致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枯竭,还使大气中的CO_(2)浓度显著上升,引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气候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开发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转换技术,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受到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启发,光催化CO_(2)转化利用太阳能驱动,可以将CO_(2)和水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光合作用已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经济、可持续的方法,有望助力实现国家的碳中和发展目标。然而,现有的光催化剂存在着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和活性位点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CO_(2)光还原效率较低。为了应对这些科学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将金属纳米粒子负载到半导体材料上形成欧姆结,可以产生内建电场,有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因此,本研究通过溶剂热法在BiOCl纳米片表面负载Bi纳米粒子,构建了Bi/BiOCl欧姆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光催化剂的成分和微观结构。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通过瞬态光电流响应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研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能力。由于Bi纳米粒子与BiOCl的功函数不同,二者形成的欧姆结具有优异的电荷转移特性,可以显著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利用效率。此外,Bi纳米粒子还可以作为助催化剂,促进惰性CO_(2)分子的活化。光催化测试结果显示,经过300 W氙灯照射4 h后,具有最佳活性的复合材料(Bi/BiOCl-2)将CO_(2)还原为CO(34.31μmol·g^(-1))和CH_(4)(1.57μmol·g^(-1))的速率分别是BiOCl纳米片的2.55倍和4.76倍。同位素示踪实验证实,产物是CO_(2)和水分子经过光催化反应得到的。此外,根据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结果,发现在CO_(2)还原过程中形成了^(*)CHO、^(*)CH_(3)O、b-CO_(3)^(2-)、m-CO_(3)^(2-)、HCO_(3)^(-)、HCOOH、^(*)COOH和HCOO^(-)等中间体,并进一步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CO_(2)还原机制。经过25 h的CO_(2)光还,原反应后,CO和CH_(4)产量持续增加,同时结合XRD、XPS和TEM结果表明,制备的Bi/BiOCl-2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这项研究为高效CO_(2)光还原催化剂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纳米片 Bi纳米粒子 CO_(2)光还原 欧姆结 电子传输
下载PDF
富含氧空位S型MIL-101(Fe)/BiOCl异质结增强光催化去除Cr(Ⅵ)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春春 游常俊 +3 位作者 戎珂 申楚琦 杨方 李世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Cr(Ⅵ)污染物有毒有害且不可生物降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光催化技术可实现Cr(Ⅵ)的有效去除,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具有良好前景。因此,本文通过在富含氧空位(OV)的BiOCl微球表面原位生长MIL-101(Fe)晶体,构建了一种新型富氧缺陷... Cr(Ⅵ)污染物有毒有害且不可生物降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光催化技术可实现Cr(Ⅵ)的有效去除,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具有良好前景。因此,本文通过在富含氧空位(OV)的BiOCl微球表面原位生长MIL-101(Fe)晶体,构建了一种新型富氧缺陷MOF基S型异质结催化剂-MIL1--101(Fe)/BiOCl。这种催化剂在高浓度Cr(Ⅵ)的光催化还原中表现出优异活性,60 min内对Cr(Ⅵ)溶液(10 mg·L^(-1),100 mL)的光还原效率达到88.5%,其光催化效率分别是BiOCl和MIL-101(Fe)的4.4和9.0倍。而且,MIL-101(Fe)/BiOCl还表现出良好的抗环境干扰性、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际应用前景。实验结果表明,富含氧空位的S型MIL-101(Fe)/BiOCl异质结构暴露了大量活性位点,促进了界面电荷分离,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增强了光催化性能。另外,经过活性自由基检测发现,e^(-)和·O_(2)^(-)是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开发用于环境治理的缺陷半导体/MOF S型光催化剂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 S型异质结 MIL-101(Fe) biocl Cr(Ⅵ)光还原 氧空位
下载PDF
Cd(OH)_(2)/BiO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14
作者 代佳汐 姜建辉 +3 位作者 韩宇凡 张文涛 田明霞 张园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BiOCl是一种良好的光催化剂,但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Cd(OH)_(2)/BiOCl复合材料,以罗丹明B(RhB)为降解目标,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利用XRD、FT-IR、SEM、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 BiOCl是一种良好的光催化剂,但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Cd(OH)_(2)/BiOCl复合材料,以罗丹明B(RhB)为降解目标,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利用XRD、FT-IR、SEM、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光致发光光谱(PL)、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S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从表征结果发现,Cd(OH)_(2)与BiOCl复合后,复合材料呈片状球形花状结构,且Cd(OH)_(2)的引入使复合材料产生了新的能级,电荷分离和传输能力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得到明显抑制,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在300 W氙灯照射下,Cd(OH)_(2)/BiOCl复合材料对RhB的去除率较纯BiOCl提高了15.36%,经5次循环利用后复合材料对RhB的去除率仍可保持在70%。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自由基的活性顺序为O_(2)·->h+>·OH,且O_(2)·-是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OH)2/biocl 光催化性能 罗丹明B 催化机理
下载PDF
BiOCl/UiO-66-NH_(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介颖泽 王英戈 +1 位作者 张卫珂 杨艳青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3-1452,共10页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BiOCl/UiO-66-NH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UiO-66-NH_(2...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BiOCl/UiO-66-NH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UiO-66-NH_(2)颗粒均匀地嵌在BiOCl的花状结构上,形成紧密接触的界面。该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经可见光照射40 min可以完全去除溶液中的RhB,降解能力是纯BiOCl材料的3.53倍。光催化活性的增强归因于BiOCl和UiO-66-NH_(2)之间形成的Z型异质结,该异质结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和转移。此外,该复合光催化剂在连续4次循环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对RhB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 UiO-66-NH_(2) 复合材料 Z型异质结 光催化 降解
下载PDF
集成PVB修饰Ag/AgCl参比电极的pH传感硅探针阵列
16
作者 王卓 刘景全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
介绍了一种带有集成Ag/AgCl参比电极的硅记录探针,通过表面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修饰实现稳定的pH传感,用于应用神经科学。集成参比电极通过恒流电化学镀法实现银层的制备以及氯化,滴涂的PVB主要用作参比电极的保护膜,参比电极面积为0.... 介绍了一种带有集成Ag/AgCl参比电极的硅记录探针,通过表面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修饰实现稳定的pH传感,用于应用神经科学。集成参比电极通过恒流电化学镀法实现银层的制备以及氯化,滴涂的PVB主要用作参比电极的保护膜,参比电极面积为0.44 mm^(2)。最终硅记录探针的pH灵敏度为53.13 mV/pH,电位漂移为8 000 s下20 mV,并且探针工艺与硅基探针高度融合。总之,集成参比电极并且提高其稳定性对于生物传感器以及脑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参比电极 PH传感器 生物稳定性
下载PDF
天然温泉水中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姚霞喜 苏旭辉 +1 位作者 朱大洋 洪学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7,21,共5页
天然温泉水具有分布广泛、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本工作选用富含氯离子的云南腾冲温泉水为氯源,采用一步沉积-沉淀法合成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结果表明,Ag/AgCl颗粒负载在片状BiOCl表面,Ag/AgCl/BiOCl由于Ag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 天然温泉水具有分布广泛、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本工作选用富含氯离子的云南腾冲温泉水为氯源,采用一步沉积-沉淀法合成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结果表明,Ag/AgCl颗粒负载在片状BiOCl表面,Ag/AgCl/BiOCl由于Ag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可见光区具有明显的吸收.可见光催化(λ≥420 nm)降解罗丹明B溶液表明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比Ag/AgCl和BiOCl展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且循环4次后依然能维持较高的活性,光激发产生的空穴和电子为主要的反应活性物种.本工作将天然温泉水的应用拓展到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为Ag/AgCl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温泉水 沉积-沉淀 Ag/agcl/biocl 光催化
下载PDF
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制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艳颍 王佳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通过析出Ag纳米颗粒制备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利用水热法合成AgCl纳米立方体,随后利用波长为633 nm的激光进行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表面会析出Ag纳米颗粒。利... 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通过析出Ag纳米颗粒制备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利用水热法合成AgCl纳米立方体,随后利用波长为633 nm的激光进行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表面会析出Ag纳米颗粒。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辐照后的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同时采用对氨基硫酚(PATP)探索Ag@AgCl样品的SERS灵敏度。结果发现,随着辐照功率增大或者辐照时间增加,析出的Ag颗粒数量增多并且尺寸增大,因此获得的SERS基底的灵敏度得到增强。研究结果为制备SERS基底提供了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l纳米立方体 激光辐照 表面等离子体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AG
下载PDF
电纺BiOCl@UiO-66-NH_(2)@TSPAN纳米纤维可见光催化还原Cr(Ⅵ)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美梅 向婉婷 +4 位作者 王鹏博 朱雪梅 邹伟 何家慧 罗平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6-1375,共10页
为改善UiO-66-NH_(2)的光催化活性,以热氧化稳定处理的电纺聚丙烯腈(TSPAN)纳米纤维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负载UiO-66-NH_(2)和Bi OCl晶体,设计构筑了柔性BiOCl@UiO-66-NH_(2)@TSPAN复合纳米纤维,并考察了其可见光催化还原Cr(VI)的性... 为改善UiO-66-NH_(2)的光催化活性,以热氧化稳定处理的电纺聚丙烯腈(TSPAN)纳米纤维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负载UiO-66-NH_(2)和Bi OCl晶体,设计构筑了柔性BiOCl@UiO-66-NH_(2)@TSPAN复合纳米纤维,并考察了其可见光催化还原Cr(VI)的性能.结果表明,UiO-66-NH_(2)和BiOCl可先后均匀负载于TSPAN纤维表面,且由于BiOCl的引入,形成了BiOCl/UiO-66-NH_(2)异质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可见光响应性,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对Cr(VI)表现出增强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还原活性,在120min内还原率达到100%,5次循环后,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效率仍在90%以上.此外,该复合材料具有柔韧性,可以快速方便地从反应溶液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光催化 六价铬 金属有机框架物 氯氧化铋
下载PDF
Coupling of BiOCl Ultrathin Nanosheets with Carbon Quantum Dots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被引量:1
20
作者 Pin Song Xiaoyu Fang +14 位作者 Wei Jiang Yuyang Cao Daobin Liu Shiqiang Wei Jun Du Lang Sun Lei Zhao Song Liu Yuzhu Zhou Jun Di Chade Lv Bijun Tang Jiefu Yang Tingting Kong Yujie Xiong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24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photocatalysis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to mitigate or solv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Designing novel materials with outstanding...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photocatalysis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to mitigate or solv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Designing novel materials with outstanding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is field.In this study,we prepared a series of photocatalysts in which BiOCl nanosheets were modified with carbon quantum dots(CQDs)to form CQDs/BiOCl composites by using a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ing CQDs/BiOCl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as assessed by rhodamine B and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Compared with bare BiOCl,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QDs/BiOCl composites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and the 5 wt%CQDs/BiOCl composite exhibit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ith a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94.5%after 30 min of irradiation.Moreover,photocatalytic N_(2)reduction performanc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introducing CQDs.The 5 wt%CQDs/BiOCl composite display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N_(2)reduction performance to yield NH_3(346.25μmol/(g h)),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3 wt%CQDs/BiOCl(256.04μmol/(g h)),7 wt%CQDs/BiOCl(254.07μmol/(g h)),and bare BiOCl(240.19μmol/(g h)).Our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key role of CQDs in improving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due to their increased light harvesting capacity,remarkable electron transfer ability,and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quantum dots biocl Rhodamine B TETRACYCLINE PHOTOCAT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