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potassium-ion storage of Bi_(2)S_(3) through external–internal dual synergism: Ti_(3)C_(2)T_(x) compositing and Cu^(2+) doping
1
作者 Dawei Sha Yurong You +5 位作者 Rongxiang Hu Jianxiang Ding Xin Cao Yuan Zhang Long Pan ZhengMing Sun 《Carbon Ener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9-51,共13页
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offer a cost-effective and resource-abundant solution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However,the progress of PIBs is impeded by the lack of high-capacity,long-life,and fast-kinetics anode ... 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offer a cost-effective and resource-abundant solution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However,the progress of PIBs is impeded by the lack of high-capacity,long-life,and fast-kinetics anode electrode materials.Here,we propose a dual synergic optimiz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K^(+)storage stability and reaction kinetics of Bi_(2)S_(3) through two-dimensional compositing and cation doping.Externally,Bi_(2)S_(3) nanoparticles are loaded onto the surface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Ti_(3)C_(2)T_(x) nanosheets to stabilize the electrode structure.Internally,Cu^(2+)doping acts as active sites to accelerate K^(+)storage kinetics.Various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and ex situ techniques a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external–internal dual synergism.During discharge,Ti_(3)C_(2)T_(x) and Cu^(2+)collaboratively facilitate K+intercalation.Subsequently,Cu^(2+)doping primarily promotes the fracture of Bi2S3 bonds,facilitating a conversion reaction.Throughout cycling,the Ti_(3)C_(2)T_(x)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Cu^(2+)doping sustain functionality.The resulting Cu^(2+)-doped Bi2S3 anchored on Ti_(3)C_(2)T_(x)(C-BT)shows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600 mAh g^(-1) at 0.1 A g^(–1);105 mAh g^(-1) at 5.0 A g^(-1))and cycling performance(91 mAh g^(-1) at 5.0 A g^(-1) after 1000 cycles)in half cells and a high energy density(179 Wh kg–1)in ful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cation doping potassium-ion batteries synergic mechanism ti_(3)C_(2)T_(x)compositing
下载PDF
TiO_(2)/Bi_(4)Ti_(3)O_(12)复合光阳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雯娜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36-840,共5页
合成了钛酸铋/二氧化钛(TiO_(2)/BTO)复合纳米棒阵列,并研究了其光电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了TiO_(2)纳米棒阵列,采用凝胶-溶胶法在TiO_(2)纳米棒阵列表面复合Bi_(4)Ti_(3)O_(12)(BTO)薄膜获得TiO_(2)/BTO复合纳米棒阵列。结果表明,T... 合成了钛酸铋/二氧化钛(TiO_(2)/BTO)复合纳米棒阵列,并研究了其光电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了TiO_(2)纳米棒阵列,采用凝胶-溶胶法在TiO_(2)纳米棒阵列表面复合Bi_(4)Ti_(3)O_(12)(BTO)薄膜获得TiO_(2)/BTO复合纳米棒阵列。结果表明,TiO_(2)/BTO复合纳米棒阵列形貌均一、结晶良好。光电催化测试表明,由于BTO对可见光吸收的增加以及与TiO_(2)间形成的半导体异质结,TiO_(2)/BTO复合纳米棒阵列的光电化学性能均高于纯的TiO_(2)纳米棒阵列,最优TiO_(2)/BTO复合光阳极的光电流密度达0.6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 二氧化钛 纳米棒阵列 光电催化
下载PDF
WO_(3)/Bi_(2)S_(3)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水体中四溴双酚A的研究
3
作者 徐彬 李敏杰 +1 位作者 张碧红 郭良宏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目的:研究WO_(3)/Bi_(2)S_(3)异质结光催化剂在低光照强度下(100 W)对水体中四溴双酚A(TBBPA)的降解性能。方法: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摩尔比的WO_(3)/Bi_(2)S_(3)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SEM、TEM、XRD、XPS等方法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 目的:研究WO_(3)/Bi_(2)S_(3)异质结光催化剂在低光照强度下(100 W)对水体中四溴双酚A(TBBPA)的降解性能。方法: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摩尔比的WO_(3)/Bi_(2)S_(3)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SEM、TEM、XRD、XPS等方法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探究WO_(3)/Bi_(2)S_(3)在低光照强度下对TBBPA的降解效率。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光谱解析WO_(3)/Bi_(2)S_(3)光催化体系对TBBPA降解机制。结果:在100 W光照强度下,摩尔比为1∶6的WO_(3)/Bi_(2)S_(3)光催化剂在用量为60 mg以及pH为8时具有最佳的降解效率,在150 min内对5.4 mg/L TBBPA的降解率约为76.3%。此外,TBBPA的降解主要通过空穴氧化实现。结论:WO_(3)/Bi_(2)S_(3)异质结光催化剂可在低光照强度下有效降解水体中的TBB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光催化 降解 三氧化钨 硫化铋 异质结
下载PDF
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4
作者 叶茂森 王耀 +3 位作者 许冰 王康康 张胜楠 冯建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9,I0005-I0008,共13页
构建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本研究采用水热法、煅烧法以及溶剂热法合成了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研究手段分析材料的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 构建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本研究采用水热法、煅烧法以及溶剂热法合成了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研究手段分析材料的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复合材料的最佳组成为25%ABOBM(Ag_(2)O/Bi_(2)O_(3)和Bi_(2)MoO_(6)的质量比为1:4)。在可见光照射下25%ABOBM对四环素(TC)的降解效率可达85.6%,明显高于Ag_(2)O/Bi_(2)O_(3)和Bi_(2)MoO_(6),而且三次循环实验后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5%ABOBM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Ag_(2)O、Bi_(2)O_(3)以及Bi_(2)MoO_(6)之间异质结的构建和特殊形貌的形成。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结果表明,h+和·O2-在TC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OH和1O2发挥着次要作用。实验还探索了相关光催化机理,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TC可能的降解路径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为双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污染物降解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Moo_(6) Ag_(2)o bi_(2)o_(3) 光催化降解 四环素 异质结
下载PDF
Bi_(2)S_(3)/K-C_(3)N_(4)纳米棒复合材料对甲醛的光降解
5
作者 闫刚 胡维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223-1226,共4页
通过控制复合物中Bi_(2)S_(3)与K-C_(3)N_(4)的比例,制备了不同负载比的Bi_(2)S_(3)/K-C_(3)N_(4)复合物。采用XRD、TEM、SEM和UV-Vis-DR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进行表征,并以甲醛为降解对象,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可... 通过控制复合物中Bi_(2)S_(3)与K-C_(3)N_(4)的比例,制备了不同负载比的Bi_(2)S_(3)/K-C_(3)N_(4)复合物。采用XRD、TEM、SEM和UV-Vis-DR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进行表征,并以甲醛为降解对象,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Bi_(2)S_(3)/K-C_(3)N_(4)-0.07复合光催化剂在60 min内对甲醛气体的降解率达到了78%,远高于纯Bi_(2)S_(3)和K-C_(3)N_(4)。对复合物的形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进一步阐明了光催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K-C3N4 甲醛 光催化
下载PDF
Bi_(2)S_(3)/g-C_(3)N_(4)复合异质结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6
作者 丁浩源 肖龙飞 +1 位作者 林琳 陈义军 《应用技术学报》 2024年第3期259-265,共7页
g-C_(3)N_(4)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半导体,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颇具催化应用前景。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S_(3)/g-C_(3)N_(4)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FS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g-C_(3)N_(4)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半导体,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颇具催化应用前景。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S_(3)/g-C_(3)N_(4)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FS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模拟了可见光条件下,以甲基橙为降解对象时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的异质结结构显著提高了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光照3 h时,Bi_(2)S_(3)/g-C_(3)N_(4)复合材料(Bi_(2)S_(3)质量分数达到50%)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了97.4%,远超Bi_(2)S_(3)的8.9%与g-C_(3)N_(4)的38.6%。对Bi_(2)S_(3)/g-C_(3)N_(4)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Bi_(2)S_(3)的加入拓宽了g-C_(3)N_(4)的光吸收范围,与g-C_(3)N_(4)的异质结结构使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延长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进而提高了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剂 水热 石墨相氮化碳 bi_(2)s_(3) 甲基橙 降解
下载PDF
Cu_(2)O@Ti_(3)C_(2)T_(x)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余茂鑫 黄融霖 +2 位作者 孙泽坤 林志雅 应少明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8-122,127,共6页
Cu_(2)O是锂离子电池(LIB)低成本、高容量的负极材料之一,但面临结构不稳定、容量保持率低的挑战.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和湿化学法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Cu_(2)O@Ti_(3)C_(2)T_(x).凭借其优点,Cu_(2)O@Ti_(3)C_(2)T_(x)复合材料在2 A·... Cu_(2)O是锂离子电池(LIB)低成本、高容量的负极材料之一,但面临结构不稳定、容量保持率低的挑战.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和湿化学法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Cu_(2)O@Ti_(3)C_(2)T_(x).凭借其优点,Cu_(2)O@Ti_(3)C_(2)T_(x)复合材料在2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仍保持416.8 mA·h·g-1的容量.与纯Cu_(2)O相比,这种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提升,这得益于少层Ti_(3)C_(2)T_(x)的优异导电性和三明治结构对离子传输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ti_(3)C_(2)T_(x)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Bi_(2)S_(3)/BaTi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玮 林莉 +4 位作者 李向阳 顾怀章 王雷 梁春华 付定梅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7,共9页
由于BaTiO_(3)(BTO)面临着太阳能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快速重组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严重限制其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以BaTiO_(3)为基体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在其周围制备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Bi_(2)S_(3)/BTO p-n异质结,以改善BaTiO_(3)... 由于BaTiO_(3)(BTO)面临着太阳能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快速重组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严重限制其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以BaTiO_(3)为基体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在其周围制备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Bi_(2)S_(3)/BTO p-n异质结,以改善BaTiO_(3)的光催化性能。分别采用XRD、SEM、EDS、TEM、XPS、PL、UV-Vis DR、EIS、瞬态光电流响应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表面价态以及光电性能进行分析。以RhB为模拟污染物,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单组分催化剂相比,Bi_(2)S_(3)/BTO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可见光下照射150 min后,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8.7%;经5个循环,降解率仍为86%。通过对光催化剂的机理研究表明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光生空穴均在光催化反应中起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p-n异质结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Batio_(3) p-n异质结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Bi_(2)S_(3)/TiO_(2)纳米锥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降解土霉素
9
作者 张会霞 周立山 +3 位作者 张程蕾 钱光磊 谢陈鑫 朱令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48-5557,共10页
使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棒状Bi_(2)S_(3)修饰的TiO2纳米锥(TNCs)光阳极材料,通过调节硫元素的含量探索最佳负载,并用于模拟可见光下降解土霉素。对Bi_(2)S_(3)/TNCs光阳极的晶型、元素价态、表面形貌和光电、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 使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棒状Bi_(2)S_(3)修饰的TiO2纳米锥(TNCs)光阳极材料,通过调节硫元素的含量探索最佳负载,并用于模拟可见光下降解土霉素。对Bi_(2)S_(3)/TNCs光阳极的晶型、元素价态、表面形貌和光电、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显著提高了光电催化性能,表现出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光电流密度是TNCs的3倍左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55nm处测试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在90min内成功降解了80.3%的土霉素,5次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此外,还对带隙能、价带谱、莫特-肖特基曲线和自由基捕获实验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光电催化降解机理。这些结果表明,Bi_(2)S_(3)/TNCs光阳极对降解抗生素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tio_(2)纳米锥 光电催化 土霉素 可见光
下载PDF
Co_(9)S_(8)@Ti_(3)C_(2)正极材料制备及其镁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昊元 徐昊 张可敏 《广州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Co_(9)S_(8)@Ti_(3)C_(2)复合材料,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不同Co_(9)S_(8)负载量的复合材料以及纯相的Co_(9)S_(8)作为正极,以纯镁为负极,苯酚氯化镁-氯化铝/四氢呋喃作为电解液,组装镁离子电池进...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Co_(9)S_(8)@Ti_(3)C_(2)复合材料,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不同Co_(9)S_(8)负载量的复合材料以及纯相的Co_(9)S_(8)作为正极,以纯镁为负极,苯酚氯化镁-氯化铝/四氢呋喃作为电解液,组装镁离子电池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与Ti_(3)C_(2)的复合能够明显缩短电池的活化时间,并且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Co_(9)S_(8)@Ti_(3)C_(2)-2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上升到233 mAh/g。此外,在1 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仍然能够实现69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转化型正极 复合材料 八硫化九钴 碳化钛
下载PDF
TiO_(2)/Bi_(2)S_(3)纳米棒交联异质结构增效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正阳 王世伟 韩敏敏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2期1-4,9,共5页
利用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实现太阳能到氢能的直接转化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通过自组装溶剂热法将Bi_(2)S_(3)纳米棒与TiO_(2)纳米棒复合,构建了Bi_(2)S_(3)/TiO_(2)纳米棒交联异质结构用作光电催化分解水的光阳极。... 利用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实现太阳能到氢能的直接转化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通过自组装溶剂热法将Bi_(2)S_(3)纳米棒与TiO_(2)纳米棒复合,构建了Bi_(2)S_(3)/TiO_(2)纳米棒交联异质结构用作光电催化分解水的光阳极。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为160℃时构建的Bi_(2)S_(3)/TiO_(2)光电极的光电流密度达到0.2 mA/cm^(2),是原始TiO_(2)纳米棒光电极的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性能 tio_(2)/bi_(2)s_(3)纳米棒 交联异质结构
下载PDF
调控Cs_(3)Bi_(2)Br_(9)@V_(O)-In_(2)O_(3)S型异质结的费米能级和内建电场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和二氧化碳还原
12
作者 张志洁 王雪盛 +2 位作者 唐慧玲 李德本 徐家跃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27-240,共14页
近年来,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和良好的可见光捕获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然而,单一的卤化物钙钛矿的载流子辐射复合严重,导致其电荷分离效率较低,并且对CO_(2)的捕获能力较差,进而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 近年来,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和良好的可见光捕获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然而,单一的卤化物钙钛矿的载流子辐射复合严重,导致其电荷分离效率较低,并且对CO_(2)的捕获能力较差,进而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构建异质结被认为是解决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等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S型异质结不仅可以实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而且其独特的光生电荷传输路径还可以使异质结体系保留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利于光催化反应进行.本文以提高Cs_(3)Bi_(2)Br_(9)钙钛矿量子点的载流子分离效率和CO_(2)吸附能力为目标,构建了Cs_(3)Bi_(2)Br_(9)@V_(O)-In_(2)O_(3)(CBB@V_(O)-In_(2)O_(3))S型异质结,并探究了氧空位在该异质结光催化还原CO_(2)中的作用.首先,将Cs_(3)Bi_(2)Br_(9)钙钛矿量子点(PQD)嵌入到介孔In_(2)O_(3)基体中,构建了CBB@In_(2)O_(3)S型异质结.然后,将氧空位(V_(O))引入到异质结的还原型半导体(介孔In_(2)O_(3))中,增大了CBB和V_(O)-In_(2)O_(3)之间的费米能级(EF)差异,进而增强了CBB@V_(O)-In_(2)O_(3)S型异质结的内建电场.电子自旋共振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结果表明,In_(2)O_(3)中成功引入了氧空位.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光电压测试结果表明,CBB@In_(2)O_(3)异质结的内建电场强度为单一CBB的4.07倍,而CBB@V_(O)-In_(2)O_(3)异质结的内建电场强度比单一的CBB提升了11.69倍,进一步证明在In_(2)O_(3)中引入氧空位可以增大两种材料的费米能级差异及内建电场强度.密度泛函理论(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氧空位的引入能够使In2O3的费米能级向上移动,使In_(2)O_(3)和CBB之间的费米能级差异增大,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这种增强的内建电场为光生载流子的定向迁移提供了更强的驱动力,从而有效提高了该S型异质结的电荷分离效率.采用UV-visDRS,Tauc曲线和莫特-肖特基图谱等分析了In_(2)O_(3)和CBB的能级结构,发现两种材料的能级位置交错排列,有利于形成S型异质结.瞬态吸收光谱、光辅助开尔文力显微镜和原位XPS等结果表明,该异质结的电荷转移模式为S型.该S型异质结的内建电场促进了电荷的高效分离,使得CBB@V_(O)-In_(2)O_(3)异质结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性能,其生成CO的产率为130.96μmolg-1h-1.此外,该CBB@V_(O)-In_(2)O_(3)S型异质结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经过10次循环实验后,其催化CO_(2)还原的性能未发生明显的下降.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研究了反应中间体和CO_(2)光转化途径.结合DFT计算发现,V_(O)-In_(2)O_(3)中的氧空位作为活性位点,能够优化反应中间体的配位模式,从而降低了光催化还原CO_(2)的活化能.综上所述,调控S型异质结的内建电场是提高异质结电荷分离效率、提升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本文构建了Cs_(3)Bi_(2)Br_(9)@V_(O)-In_(2)O_(3)(CBB@V_(O)-In_(2)O_(3))S型异质结,并探究了氧空位在该异质结光催化还原CO_(2)中的作用,为高效S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探索氧空位在S型异质结中的作用及人工光合成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内建电场 氧空位 V_(o)-In_(2)o_(3) Cs_(3)bi_(2)Br_(9)
下载PDF
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13
作者 龙泽清 宋慧 +2 位作者 仙光 陈超 王彩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近年来,利用光催化剂还原Cr(Ⅵ)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对比分析了Bi_(2)S_(3)、BiOI及Bi_(2)S_(3)-BiOI异质结在可见光下去除Cr(Ⅵ)的效果。研究发现,Bi_(2)S_(3)和BiOI结合为异质结后,... 近年来,利用光催化剂还原Cr(Ⅵ)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对比分析了Bi_(2)S_(3)、BiOI及Bi_(2)S_(3)-BiOI异质结在可见光下去除Cr(Ⅵ)的效果。研究发现,Bi_(2)S_(3)和BiOI结合为异质结后,光催化还原Cr(Ⅵ)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最佳条件(制备pH为8,Na_(2)S_(2)O_(3)·5H_(2)O添加量为2 mmol,污染物pH为3,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下,Bi_(2)S_(3)-BiOI异质结可在12 min内实现100%的Cr(Ⅵ)去除率,光还原Cr(Ⅵ)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Bi_(2)S_(3)和BiOI的40.3倍和116.6倍。通过一系列表征分析,揭示了Bi_(2)S_(3)-BiOI异质结的形成过程和光电性能,并提出了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还原Cr(Ⅵ)的机理。Bi_(2)S_(3)-BiOI异质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重复利用5次后仍能有效去除Cr(Ⅵ)。本研究合成的新型Bi_(2)S_(3)-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为高效去除水中Cr(Ⅵ)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bioI 异质结 光催化 含铬废水
下载PDF
La掺杂氧空位的α-Bi_(2)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4
作者 熊智慧 孔博 +2 位作者 李志西 曾体贤 帅春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本征α-Bi_(2)O_(3)、La掺杂、氧空位掺杂和共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α-Bi_(2)O_(3)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体系结构变形较小,其中氧空位(V_(O))掺杂和La-V_(O)共...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本征α-Bi_(2)O_(3)、La掺杂、氧空位掺杂和共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α-Bi_(2)O_(3)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体系结构变形较小,其中氧空位(V_(O))掺杂和La-V_(O)共掺杂体系的禁带宽度价带和导带同时下移且在禁带中引入杂质能级,说明掺杂可以减小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能量,有利于电子的跃迁。特别是相对于氧空位单掺杂,La-V_(O)共掺杂使杂质能级向导带底靠近,这个倾向可能使该复合缺陷成为光生电子捕获中心的概率大于成为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中心的概率;同时,La-V_(O)共掺杂导致导带底附近的能带弯曲的曲率增大即色散关系增强,从而降低了电子的有效质量,加速电子的运动,因此,La-V_(O)共掺杂能大幅改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另一方面La-V_(O)共掺杂在显著扩展可见光吸收范围的同时,还极大地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强度。因此,La-V_(O)共掺杂有效改善了α-Bi_(2)O_(3)的光催化活性。本研究为利用稀土离子掺杂改善其他光催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bi_(2)o_(3) 光催化材料 La-V_(o)共掺杂 氧空位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Cu-ZnIn_(2)S_(4)/Ti_(3)C_(2)高效光催化还原水中Cr(Ⅵ)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坤 杨鑫 +3 位作者 茆平 孙爱武 沈锦优 丁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采用水热反应在超薄纳米片Ti_(3)C_(2)上原位生长Cu-ZnIn_(2)S_(4)复合微球,合成出Cu-ZnIn_(2)S_(4)/Ti_(3)C_(2)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可见光下光催化还原水中Cr(Ⅵ)(50 mg/L)。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的Cu主要以单质铜的形式存在,但含... 采用水热反应在超薄纳米片Ti_(3)C_(2)上原位生长Cu-ZnIn_(2)S_(4)复合微球,合成出Cu-ZnIn_(2)S_(4)/Ti_(3)C_(2)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可见光下光催化还原水中Cr(Ⅵ)(50 mg/L)。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的Cu主要以单质铜的形式存在,但含量较低;复合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性能较ZnIn_(2)S_(4)显著提升。实验结果表明:得益于Cu的掺杂提高了载流子密度和电荷传输效率以及其直接还原Cr(Ⅵ)的性能,光照60 min后Cu-ZnIn_(2)S_(4)对Cr(Ⅵ)的去除率可达69.5%,高于ZnIn_(2)S_(4)的44.3%;引入Ti_(3)C_(2)后,复合材料的强界面作用有效延长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使得光照60 min后Cu-ZnIn_(2)S_(4)/Ti_(3)C_(2)对Cr(Ⅵ)的去除率可达100%;Cu-ZnIn_(2)S_(4)/Ti_(3)C_(2)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光催化还原 ZnIn_(2)s_(4) ti_(3)C_(2) 纳米铜负载
下载PDF
具有n-n型异质结的复合材料Bi_(2)S_(3)/MIL-125(Ti)光电性能研究
16
作者 兰博洋 祁婉欣 +1 位作者 李东 韩凤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以硫代硫酸钠·五水合物(Na_(2)S_(2)O_(3)·5H_(2)O)、硝酸铋·五水合物(BiN_(3)O_(9)·5H_(2)O)为硫源和铋源,尿素(CON2H4)为结构导向剂,制备了纳米棒状结构的硫化铋(Bi_(2)S_(3)),使其原位生长在MIL-125(Ti)的笼状... 以硫代硫酸钠·五水合物(Na_(2)S_(2)O_(3)·5H_(2)O)、硝酸铋·五水合物(BiN_(3)O_(9)·5H_(2)O)为硫源和铋源,尿素(CON2H4)为结构导向剂,制备了纳米棒状结构的硫化铋(Bi_(2)S_(3)),使其原位生长在MIL-125(Ti)的笼状结构表面。PEC性能测试显示,在0.5 mol·L^(-1)的硫酸钠电解液(pH=6.0)中,Bi_(2)S_(3)/MIL-125(Ti)_(0.07)(MIL-125(Ti)加入量为0.07 g)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的光电性能。光电性能的显著增强主要取决于Bi_(2)S_(3)/MIL-125复合材料的带隙重整效应,对紫外光以及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但由于Bi_(2)S_(3)/MIL-125光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之间的电子转移缓慢,为了改善Bi_(2)S_(3)/MIL-125光电极的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性能,利用热还原法引入Ag NPs对Bi_(2)S_(3)/MIL-125光电极进行修饰,制备出的Ag-Bi_(2)S_(3)/MIL-125光电极加快了界面间的电子转移。在-0.5~-0.8 V(versus Ag/AgCl),Bi_(2)S_(3)/MIL-125(Ti)_(0.07)的最大饱和光电流(-0.90 mA·cm^(-2))是未修饰的Bi_(2)S_(3)(-0.61 mA·cm^(-2))的1.5倍;Ag-Bi_(2)S_(3)/MIL-125(Ti)_(0.07)的最大饱和光电流(-1.87 mA·cm^(-2))是未修饰的Bi_(2)S_(3)(-0.61 mA·cm^(-2))的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25(ti) bi_(2)s_(3)纳米棒 溶剂热法 异质结 光电性能 光电极
下载PDF
室温脉冲激光原位沉积技术制备Cu_(2)(Zn_(1-x)Fe_(x))SnS_(4)/Bi_(2)S_(3)异质结及其光电性能
17
作者 贾瑞彬 田静如 +3 位作者 沙震宗 夏丰金 马帅 于立岩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采用具有磁性的Fe取代Cu_(2)ZnSnS_(4)(CZTS)中Zn组分,制备Cu_(2)(Zn_(1-x)Fe_(x))SnS_(4)(CZFTS)薄膜。将电子传输层Bi_(2)S_(3)与CZFTS耦合,采用室温脉冲激光沉积技术(RT-PLD)制备了CZFTS/Bi_(2)S_(3)异质结构。研究了Fe掺杂对于CZFT... 采用具有磁性的Fe取代Cu_(2)ZnSnS_(4)(CZTS)中Zn组分,制备Cu_(2)(Zn_(1-x)Fe_(x))SnS_(4)(CZFTS)薄膜。将电子传输层Bi_(2)S_(3)与CZFTS耦合,采用室温脉冲激光沉积技术(RT-PLD)制备了CZFTS/Bi_(2)S_(3)异质结构。研究了Fe掺杂对于CZFTS薄膜形貌、结晶度和吸光度的影响。测试了单层薄膜和异质结构的光电响应特性,实验表明与单层CZFTS薄膜相比,CZFTS/Bi_(2)S_(3)异质结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光电响应速度至少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响应时间缩短至几十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Znsns_(4)(CZTs) Cu_(2)(Zn_(1-x)Fe_(x))sns_(4)(CZFTs) CZFTs/bi_(2)s_(3)异质结 脉冲激光沉积 光电转换 光电探测
下载PDF
Bi_(2)S_(3)对有机溶剂中碘的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媛媛 张晶晶 邝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含铋材料相比于含银碘吸附剂具有制备成本低、碘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快等优点,在含碘废物的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以二甲亚砜和水作溶剂,五水硝酸铋和硫粉为原料制备Bi_(2)S_(3)。并以它作为碘吸附剂,研究其对环己烷中I_(2)... 含铋材料相比于含银碘吸附剂具有制备成本低、碘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快等优点,在含碘废物的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以二甲亚砜和水作溶剂,五水硝酸铋和硫粉为原料制备Bi_(2)S_(3)。并以它作为碘吸附剂,研究其对环己烷中I_(2)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拟合数据表明,Bi_(2)S_(3)对I_(2)的吸附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主要为化学吸附。Bi_(2)S_(3)对I_(2)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234 mg/g。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结果可知,I_(2)被Bi_(2)S_(3)成功吸附,所吸附的I_(2)主要以BiI_(3)和BiOI的形式存在。此工作表明含铋材料在含碘废物的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bi_(2)s_(3)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Bi_(2)O_(3)/Bi_(2)S_(3)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合成与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玲 《化工时刊》 CAS 2022年第7期1-5,共5页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O_(3)、Bi_(2)S_(3)及Bi_(2)O_(3)/Bi_(2)S_(3)复合物。以SEM、XRD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以染料...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O_(3)、Bi_(2)S_(3)及Bi_(2)O_(3)/Bi_(2)S_(3)复合物。以SEM、XRD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以染料的pH值和催化剂的用量以及催化剂的配比三个因素进行光催化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在催化剂对染料MB降解时,染料溶液pH值为3、催化剂为10 mg时为最优的降解效果,最大降解率可以达到96%,并提出了复合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o_(3) bi_(2)s_(3) bi_(2)o_(3)/bi_(2)s_(3) 光催化
下载PDF
Ti_(3)C_(2)-OH/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源 盛绍顶 +1 位作者 潘育松 潘成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24-4229,共6页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为铋源、钨酸钠(Na_(2)WO_(6)·2H_(2)O)为钨源以及碱性碳化钛(Ti_(3)C_(2)-OH)为助催化剂,在CTAB的辅助作用下用简易的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性能复合Ti_(3)C_(2)-OH/Bi_(2)WO_(6)光...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为铋源、钨酸钠(Na_(2)WO_(6)·2H_(2)O)为钨源以及碱性碳化钛(Ti_(3)C_(2)-OH)为助催化剂,在CTAB的辅助作用下用简易的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性能复合Ti_(3)C_(2)-OH/Bi_(2)WO_(6)光催化剂,在可见光(300 W氙灯)的照射下,以降解罗丹明B(RhB)染液来评估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最终分析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纯相Bi_(2)WO_(6)在可见光照射20 min后,对污染物降解效率达到了60.8%,而负载助催化剂Ti_(3)C_(2)-OH后,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具体的,当Ti_(3)C_(2)-OH负载量为20 mg时,复合催化剂20 mg-Ti_(3)C_(2)-OH/Bi_(2)WO_(6)(简记为20 mg-TB)对RhB的降解效率在20 min内达到96%,光降解性能明显优于纯的Bi_(2)WO_(6)。动力学分析表明,纯Bi_(2)WO_(6)动力学常熟为K=0.0262 min^(-1),而20 mg-TB的K=0.1239 min^(-1),为纯Bi_(2)WO_(6)的4.72倍。我们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为了明确光降解过程中机理,我们进行了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物种为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光催化 ti_(3)C_(2)-oH bi_(2)Wo_(6) 染料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