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牟宗三判定朱熹别子为宗标准的疏解与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在儒家系统内部,牟宗三判定朱熹的思想系统是别子为宗。牟宗三认为朱熹将道德的最高本体体会为"只存有不活动",在功夫上强调格物致知的顺取,是儒家发展的转向和歧出。这种判定活动深化了朱子学研究,但是这种判定标准割裂了儒... 在儒家系统内部,牟宗三判定朱熹的思想系统是别子为宗。牟宗三认为朱熹将道德的最高本体体会为"只存有不活动",在功夫上强调格物致知的顺取,是儒家发展的转向和歧出。这种判定活动深化了朱子学研究,但是这种判定标准割裂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朱熹 别子为宗
下载PDF
牟宗三别子为宗理论判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秋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0,共4页
牟宗三认为宋明儒探讨的心性学主要分为本体和功夫两面。从这两方面入手,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牟宗三认为程伊川思想是对上承孔孟以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等为代表的儒家正宗思想的歧出,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别子",朱熹则继... 牟宗三认为宋明儒探讨的心性学主要分为本体和功夫两面。从这两方面入手,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牟宗三认为程伊川思想是对上承孔孟以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等为代表的儒家正宗思想的歧出,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别子",朱熹则继承程伊川的思路而成为儒学发展上的"宗主",因而其真实地位只能是"别子为宗"。这一判定是牟宗三解读中国思想的重要创见,构成其探讨中国哲学如何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对于现代朱子学研究而言,别子为宗理论具有"可超过而不可绕过"的地位。但是,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史看,牟宗三确定的判定标准离开了儒家本有的内圣外王之道的一贯性。牟宗三别子为宗理论的真实意旨在于批判或者矫正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误区,重新确立心学一派在中国现代思想中发展的合理性,进而确证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别子为宗理论反映了牟宗三哲学在思想史真实和现代性诠释之间的创造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朱熹 别子为宗
下载PDF
牟宗三判朱熹为“别子为宗”的标准及理论诠释的疏漏
3
作者 王向清 李恩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7,132,共8页
朱熹以接续儒门道统为己任,历来被学者推尊为“中古第一人”和“集大成”者。牟宗三以心体与性体为准则认为朱子在本体、工夫和文本三方面不能契合儒门真精神,故判为“歧出”旁枝。首先,牟宗三以朱熹“格物穷理”论为基点申斥其求理于外... 朱熹以接续儒门道统为己任,历来被学者推尊为“中古第一人”和“集大成”者。牟宗三以心体与性体为准则认为朱子在本体、工夫和文本三方面不能契合儒门真精神,故判为“歧出”旁枝。首先,牟宗三以朱熹“格物穷理”论为基点申斥其求理于外,认为朱子所言道德本体“只存有不活动”,理之实践性和动态性丧失;其次,批判朱子顺取格物的工夫路径,认为以本心求外物乃认知之心,心之本体性和道德性弱化;最后,认为朱子进行义理阐发所据文本全然以《大学》为中轴,偏离儒之正宗以“四书”为中心的思路,故判其为“别子为宗”。事实上,牟宗三以上论断与朱子本意相差甚远。朱子思想重心非以《大学》为本,其所言之理乃即存有即活动的一体两面之理,其工夫乃逆觉与格物他律自律相得益彰,在此基础上对牟宗三“别子为宗”进行检视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子为宗 《大学》 “四书” 存有与活动 逆觉体证 格物穷理
下载PDF
从“格物致知”看朱熹的理学地位——对牟宗三判朱熹为“别子为宗”的反思
4
作者 魏志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6-50,共5页
牟宗三以道德形上学为根据,从本体论和工夫论两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朱熹将天理与人心相区分,追求"只存有不活动"的道德本体和格物致知的顺取工夫,而将其判为"别子为宗"。但是通过对朱熹思想发展脉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 牟宗三以道德形上学为根据,从本体论和工夫论两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朱熹将天理与人心相区分,追求"只存有不活动"的道德本体和格物致知的顺取工夫,而将其判为"别子为宗"。但是通过对朱熹思想发展脉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其"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工夫入路是对程颢等学者过于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而忽视具体实践工夫的一种矫正。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促进了先秦以来儒家传统思想的深化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朱熹 别子为宗 格物致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