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现代主义、定性计算感与后人类音乐
1
作者 孙月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定性计算感源自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数量计算,其旨在定义一种人类空间、环境数据与人的情感影响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性质计算。后人类音乐研究旨在从后人类主义视角出发,观察当代音乐中具有明显后人类特征的音乐... 定性计算感源自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数量计算,其旨在定义一种人类空间、环境数据与人的情感影响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性质计算。后人类音乐研究旨在从后人类主义视角出发,观察当代音乐中具有明显后人类特征的音乐艺术实践。别现代主义源自当代中国原创学术话语体系的“别现代”理论,根植文化主体性意识和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具有显著的人文学批判精神与美学学科特性。探讨后人类音乐,在聚焦音乐自身的同时,也有必要关注其科技前因与哲学后果,需要以后人类音乐为中心,系统讨论其主要构成与艺术特征,揭示定性计算感作为其技术环境的前置条件,并进一步置于更宏观的别现代主义哲学语境中加以考察。中文科幻歌剧《七日》就是一个具有后人类特征的后人类主义音乐个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音乐 定性计算感 别现代主义 科幻歌剧 《七日》
下载PDF
别现代:创新学术概念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哲学实践——以第八届别现代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心
2
作者 蒋应红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别现代主义理论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建疆首创的本土化哲学、美学理论,自2014年在中俄高层文化论坛上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学界、艺术界、文学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第七届中国学术评价论坛中,“别现代”入选中国人民大... 别现代主义理论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建疆首创的本土化哲学、美学理论,自2014年在中俄高层文化论坛上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学界、艺术界、文学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第七届中国学术评价论坛中,“别现代”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发布的《标准·方法·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概念分析报告》中的十大原创学术概念之一。从目前召开的8次特别是第八届国际研讨会来看,“别现代”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广泛汲取中国文化的优质资源,紧跟国内外学术研究步伐,密切关注哲学、美学研究的盲点和热点,从“第一理论根据”出发,在创新学术概念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哲学实践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别现代主义 原创哲学理论 美学 文化计算
下载PDF
“新神榜”系列动画电影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3
作者 常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87-90,共4页
以《新神榜:杨戬》《新神榜:哪吒重生》和《新神榜:姜子牙》等作品为代表的“新神榜”系列动画,取材于中国前现代封神主题的神话故事,吸收了戏仿和解构等后现代艺术手法,对前现代神话传说、神仙形象和仙界进行了现代式改造,形成了前现... 以《新神榜:杨戬》《新神榜:哪吒重生》和《新神榜:姜子牙》等作品为代表的“新神榜”系列动画,取材于中国前现代封神主题的神话故事,吸收了戏仿和解构等后现代艺术手法,对前现代神话传说、神仙形象和仙界进行了现代式改造,形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文化元素拼贴杂糅的混合式新神话人物和动画场景。同时,在现代数字技术,如CG动画制作、粒子水墨技术、VR/AR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学的支持下,传统神话动画电影的呈现方式和接受方式发生了革新,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这种文化杂糅现象与我国当前特殊的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相契合,满足了当代年轻观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是“新神榜”系列动画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神榜”系列动画电影 别现代 时间空间化 杂糅并置
下载PDF
别现代:国际学术对话中的哲学与美学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2,共8页
别现代是一种有关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的哲学思想,也是对别样现代性建设的期许。别现代理论包括话语创新观、主义建构观、时间空间化哲学、发展四阶段理论、跨越式停顿理论、后现代之后的集成创新观、主义的问题与问题的主义观,以及... 别现代是一种有关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的哲学思想,也是对别样现代性建设的期许。别现代理论包括话语创新观、主义建构观、时间空间化哲学、发展四阶段理论、跨越式停顿理论、后现代之后的集成创新观、主义的问题与问题的主义观,以及中西马我思想资源观等。别现代在国内国际的学术对话中建构自己的理论和主义,形成理论自信和话语权力。别现代对中国特定的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的概括和后现代之后的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形态,将为中国美学研究提供现实根据和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别现代主义 国际学术对话 美学意义
下载PDF
别现代往哪里别?--兼回应谢金良先生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疆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4,共7页
针对有学者提出的别现代“何去何从”的问题,要清理概念,走出歧义的迷雾,在“复数现代性”“后真相时代”坚持区别真伪现代性,建立真正的现代性;要坚持和发展道家的本真主义,走出阐释学真理主观化的迷途;从生命股权里寻找人类幸福感和... 针对有学者提出的别现代“何去何从”的问题,要清理概念,走出歧义的迷雾,在“复数现代性”“后真相时代”坚持区别真伪现代性,建立真正的现代性;要坚持和发展道家的本真主义,走出阐释学真理主观化的迷途;从生命股权里寻找人类幸福感和美感的源泉,将美学问题和文艺创作与人的生命股权紧密相连;将“别”作为思想方法论和建立思想市场的前提,坚持真理,一别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区别 本真 生命股权 别到底
下载PDF
一种可疑的审美现代性:别现代视域下的“奇葩建筑”批判 被引量:7
6
作者 周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6,共7页
奇葩建筑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一种独特的美学现象,造成了从传统美学理论上难以阐释、艺术风格上无以归纳的审美困境,其后现代表征之下实质蕴含了一种可疑的审美现代性,而更多奇葩建筑中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织、纠葛的审美表征以... 奇葩建筑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一种独特的美学现象,造成了从传统美学理论上难以阐释、艺术风格上无以归纳的审美困境,其后现代表征之下实质蕴含了一种可疑的审美现代性,而更多奇葩建筑中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织、纠葛的审美表征以及背后的思想根源构成了别现代视觉艺术的独特性,也成为别现代美学理论在经验世界的实践证明。那种简单地将奇葩艺术归结为后现代艺术的说法是有违后现代精神的,奇葩艺术产生的根源在于前现代光耀思想和现代商业行为以及后现代消费观的拼凑杂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建筑设计 奇葩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别现代:主义与本体——兼回应国内的别现代问题讨论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61,共9页
主义在学术和艺术中就如国际流通领域的商标一样,舍此则无法流通,将无国际地位。在美学中,主义与民族性是统一的,而非相互否定的。相反,建立民族美学,将其上升到主义的高度,进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创建真正的原理性与本土性相结合的... 主义在学术和艺术中就如国际流通领域的商标一样,舍此则无法流通,将无国际地位。在美学中,主义与民族性是统一的,而非相互否定的。相反,建立民族美学,将其上升到主义的高度,进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创建真正的原理性与本土性相结合的中国美学,创建走向世界的民族美学。别现代理论起始于、贯穿于对一系列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关注和回应,以自身的实践形成了别现代主义。别现代理论既是主义又是方法,是存在性本体论、差异性认识论和主体性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 如何主义 别现代主义 存在性本体论 差异性认识论 主体性价值论
下载PDF
别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建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别现代”是对一种在时间空间化状态中似是而非的现代性的概括,而别现代主义则是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现代性和别现代性的价值判断与理论主张。其产生来自于如何建立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强烈的问题意识。... “别现代”是对一种在时间空间化状态中似是而非的现代性的概括,而别现代主义则是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现代性和别现代性的价值判断与理论主张。其产生来自于如何建立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其核心主张包括识别真伪现代性,通过深别建立真正的现代性,实现现代化;实行跨越式停顿,通过自我更新和自我革命,走出时间空间化进入世界历史;从后现代之后回望别现代从而在借鉴现代、后现代和后现代之后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落实生命股权,为人类幸福感和美感的生成,为人类永久的和平和福祉找到坚实的基础;将西方的审美现代性改造为审美中的现代性和文学艺术中的现代性,以促进新的启蒙和思想解放。别现代的发展趋势在于可能形成几个别现代主义理论的热点和焦点,引起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学术讨论,并有可能与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与文艺创作相结合,形成学派、流派,并进而成为世界哲学四边形之一边、哲学时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别现代主义 别现代主义哲学 别现代主义美学
下载PDF
别现代:维度与坐标——兼以纹枰论道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3-191,共9页
别现代时期是人类社会维度迅速扩张且最为繁杂的时期。维度扩张既带来多文化、大视野、超视距的展开,又造成维度交错、重叠带来的坐标消失、价值观混乱、精神危机的困局。在多维社会中,坐标不确定极易导致人们的角色反串和多面人特征。... 别现代时期是人类社会维度迅速扩张且最为繁杂的时期。维度扩张既带来多文化、大视野、超视距的展开,又造成维度交错、重叠带来的坐标消失、价值观混乱、精神危机的困局。在多维社会中,坐标不确定极易导致人们的角色反串和多面人特征。围棋是在有无、虚实的多维世界中发挥每个棋子的作用而确立坐标的现代社会隐喻,其形、其势、其空,无不具有审美的神韵,是自然之道与人生之道的完美结合。社会维度中人生坐标的确立有赖于每个个体受到尊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复合与重合中确定坐标。与别现代的多而杂相比,别现代主义却是一而纯,即主张在多维混沌的世界中,首先形成纯而一的目标定位,形成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超越的核心价值观和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维度 坐标 纹枰论道 围棋
下载PDF
别现代: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明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8,共7页
别现代是王建疆教授创构的"主义"话语,也是一种有较大"涵盖性"的理论。由于其较强的阐释力,并触及到了知识人的集体无意识,因而引发了诸多关注。但其魅力所在恐怕是由于它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 别现代是王建疆教授创构的"主义"话语,也是一种有较大"涵盖性"的理论。由于其较强的阐释力,并触及到了知识人的集体无意识,因而引发了诸多关注。但其魅力所在恐怕是由于它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别现代要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张力,并实现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建设性引导,则需要彰显其理论尤其是社会理论、文化理论的属性,同时也要努力将公共性精神作为其思想的内蕴。若如此,别现代对具体学科的辐射力将得到提升,同时也会避免其自身可能遭遇的知识合法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意识形态 乌托邦 社会理论 公共性
下载PDF
本土选择: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抑或别现代?——以崇明生态岛发展定位解析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庄志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上海崇明生态岛定位,从"现代化"到"世界级(国际性)",其前置词修改本身,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定位的一种本土选择。对此选择的理解,就是不排斥接受现代化潮流的裹挟,但同时,从后现代视角切入,在"上行性螺旋式回归... 上海崇明生态岛定位,从"现代化"到"世界级(国际性)",其前置词修改本身,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定位的一种本土选择。对此选择的理解,就是不排斥接受现代化潮流的裹挟,但同时,从后现代视角切入,在"上行性螺旋式回归"意义上汲取游牧农耕文明遗产所蕴蓄的养料。而这正暗合目前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的"别现代"的题内之义:不简单等同于前现代、后现代和现代,但却共时态地兼容现代、后现代和前现代的属性和特征;其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构成方式,好比是"长藤结瓜"式的联融。文章通过如此区域发展定位的理论探讨,目的是以"管窥见豹"的方式,推动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生态岛 本土选择 发展定位 前现代 现代 后现代 别现代
下载PDF
理论的原创与理论的第一根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疆 彭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2,共9页
原创与创新有所不同。人文学科的创新是接着别人讲,然后有所发现,有新的观点;原创却是别人接着你讲,你是开山的。学术思想的欠发达往往与原创的缺乏有关。原创和创新既需要制度性制约和保护,也需要方法论指导。除了制度制约和保护之外,... 原创与创新有所不同。人文学科的创新是接着别人讲,然后有所发现,有新的观点;原创却是别人接着你讲,你是开山的。学术思想的欠发达往往与原创的缺乏有关。原创和创新既需要制度性制约和保护,也需要方法论指导。除了制度制约和保护之外,创新需要内生的和外生的动力机制,还需要规定学术路径的方法论机制。最高的方法论属于顶层设计,是方法中的方法,而非一般的原理问题和规则问题,但这个顶层设计却是从脚底下开始的顶层设计,而非居高临下的预制。在诸多的方法和方法论中,理论的第一根据法将成为根本大法。原创性的思想和理论的建立需要对第一根据的发现,第一根据就是思想的原始起点并在整个理论的演进中始终离不开的基础或根本理由。第一根据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别现代时期审美形态的第一根据也在社会形态中。产生于别现代社会形态的生命股权理论可以作为社会焦虑症根治和人类幸福感、美感产生的第一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 方法论 第一根据 别现代 生命股权
下载PDF
异味与佳肴:瘪的话语建构与象征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筑慧 胡文兰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6,108-111,共9页
瘪是从牛羊胃或小肠中提取的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所制成的一种汁液佐料,以之加工的菜肴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部分少数民族中,其食用过程往往带有神圣性与仪式性。但因其来源与"他者"认知中的"卫生"有巨大的... 瘪是从牛羊胃或小肠中提取的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所制成的一种汁液佐料,以之加工的菜肴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部分少数民族中,其食用过程往往带有神圣性与仪式性。但因其来源与"他者"认知中的"卫生"有巨大的差距,长期被视为肮脏、落后、原始的表现,并推于食之的少数民族。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展,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媒介、游客、地方政府以及乡民的大力推介下,瘪逐渐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为健康、原生态的表征,以及一定地域文化的象征符号。瘪的话语建构,反映了人们追求新奇、包容多元的现代性反叛,借助于瘪,那些曾被视为原始、落后的地域和人们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身份标签的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肮脏 现代性 象征 西南少数民族
下载PDF
重回现代性的发生期与建设“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明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发生无疑与百年前的晚清、“五四”关联密切。但历经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进程并没有完成。为此之故,有必要再次返回现代性的发生期,批判性地审视当代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状况与晚清、“五四”时期的内在关联。回到当下,...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发生无疑与百年前的晚清、“五四”关联密切。但历经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进程并没有完成。为此之故,有必要再次返回现代性的发生期,批判性地审视当代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状况与晚清、“五四”时期的内在关联。回到当下,由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然具有“别现代性”,因此,在返回晚清、“五四”思考中国文论的现代性问题时,有必要立足社会文化的实际,把建设“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一方面是现代性的,另一方面又是中国的,因此超越了“五四”文论的现代性局限。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需要批判性地介入当下的文学文化与社会现实,同时又需要具备“创造性转换”的理念与方法以及公共性等必要的社会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发生期 别现代性 中国文论 创造性转换 公共性
下载PDF
论别现代理论的四种建构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明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3,共11页
别现代(Bie-modern)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它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社会文化状况做了有效的阐释,已然在国内学界乃至欧洲、美国等地引发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纵深推进,并逐渐获得积极承认的今天,别现代理论的紧迫性任... 别现代(Bie-modern)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它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社会文化状况做了有效的阐释,已然在国内学界乃至欧洲、美国等地引发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纵深推进,并逐渐获得积极承认的今天,别现代理论的紧迫性任务是寻找不同的思路将其自身细化,从而建构一种更能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化互证互释的自主性理论。基于研究现状和可行性分析,别现代理论至少可以有三种“再出发”的建构路径,即“理论的批评化”“介入到具体的学科研究中去”“作为文化理论积极和相关理论对话”。这三种建构路径只要有其中之一做到精细有效,就可能把别现代理论带入新境。当然,别现代理论自身也可以继续面向社会文化文本展开思想言说,以推进其思路。这也是别现代理论发展的一种应有路径。相信别现代理论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获得更多的承认,同时,它对于中国现代性的成长与成熟也不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别现代理论 文化政治学 理论的批评化
下载PDF
创新型学者与中国化的文艺理论研究--王建疆的文艺理论研究论略
16
作者 肖明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4-38,共5页
依据阐释学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会因各自的前理解差异,并通过视域融合而获得理解的效果史,这就保证了研究的开放性、可能性和持续性。然而,在学术研究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对任何问题进行再研究再阐释都并不容易。当此时,立足于当下社会... 依据阐释学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会因各自的前理解差异,并通过视域融合而获得理解的效果史,这就保证了研究的开放性、可能性和持续性。然而,在学术研究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对任何问题进行再研究再阐释都并不容易。当此时,立足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保持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从事有本土性和中国化诉求的研究都是有可能取得新成绩的。王建疆的文艺理论研究即是如此应对的,他为此取得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其中还不乏原创型话语。诗歌意境生成论主要结合中国文化来理解意境的生成,敦煌艺术再生论实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的本土化建构,别现代主义则是基于当下社会文化现实的理论升华与原创。综观之,这些成果都可归为中国化的文艺理论研究,值得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疆 创新型 中国化 意境生成论 敦煌艺术再生论 别现代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本土学术话语创新的实践和尝试——论“别现代”理论创构及其对推进新时代学术话语创新的启示
17
作者 赵诗华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别现代"理论创构是新时代学术话语创新的一次重要实践和尝试,是在国内外学术对话和论争中生成的,是当代学人对社会、文化艺术发展批判和反思的产物。它的创构凝结着强烈的文化本位意识、理论批判和创新意识、学术平等对话意... "别现代"理论创构是新时代学术话语创新的一次重要实践和尝试,是在国内外学术对话和论争中生成的,是当代学人对社会、文化艺术发展批判和反思的产物。它的创构凝结着强烈的文化本位意识、理论批判和创新意识、学术平等对话意识及文化担当意识,为新时代推进本土学术话语创新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别现代” 话语创新 空间化
下载PDF
别现代:基于后现代理论与经验的本土反思
18
作者 王维玉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9-82,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后现代登陆中国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也有了后现代特征。然而后现代语义错综复杂,在对中国文化产生多维影响的同时,后现代理论与经验也发生着变异,因而具有了基于西方又不同于西方的本土化特色。在这种...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后现代登陆中国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也有了后现代特征。然而后现代语义错综复杂,在对中国文化产生多维影响的同时,后现代理论与经验也发生着变异,因而具有了基于西方又不同于西方的本土化特色。在这种背景下,对别现代的理论进行反思是检视当下中国文化语境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别现代 中国经验 本土反思
下载PDF
从《易经》看中西类别思维的特点和功能
19
作者 王建疆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0年第2期30-33,224-225,共6页
中西方在古代都有发达的类别思维和类别思想。最典型的是作为中国"群经之首"的《易经》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古希腊的区别体现在对外部相对比较固定的客观对象的区分、分别上,古代中国的区分、分别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 中西方在古代都有发达的类别思维和类别思想。最典型的是作为中国"群经之首"的《易经》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古希腊的区别体现在对外部相对比较固定的客观对象的区分、分别上,古代中国的区分、分别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中相对并不固定的某些征兆的感应的区别上。从而导致研究客观对象的古希腊学说学科的分类和学科的建立,而研究随机变化的易学却与学科分类没有关系。但是,《易经》的感应思维和象数思维由于离不开对于征兆的研究,而任何征兆又都是在形象的象征和暗示中显示的,因此,具有感性学的特点,其中一些形象的象征和暗示具有审美意义。同时,由于《易经》之象是以具象开显抽象的,由此形成了有无虚实相统一的审美结构,对后来中国诗歌、绘画、园林建筑中的意象和意境都有深远的影响。但遗憾的是这种传统并未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西方的内涵式分类也被变异放大,形成了当代美学学科怪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亚里士多德 分类 别现代
下载PDF
平等带来的启示——评王建疆的别现代主义及中国美学的发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恩斯特.曾科 石文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8,共6页
王建疆关于中国美学与主义及其别现代的理论表达了中国哲学、人文学科包括美学要通过建立主义而达到与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目标。艾尔雅维茨与他的争议不仅仅是汉语与英语中对于"主义"的不同理解和... 王建疆关于中国美学与主义及其别现代的理论表达了中国哲学、人文学科包括美学要通过建立主义而达到与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目标。艾尔雅维茨与他的争议不仅仅是汉语与英语中对于"主义"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界定,而是有着深刻的如朗西埃所说的平等与不平等、解放与未解放之间的哲学问题。通过朗西埃对贾寇托特教学法的解析发现,传统的建立在解释和阐释基础上的教与学,在根本上忽视了人的平等和解放,造就了顺从和盲目跟进的被动式接受。在平等哲学的视野中观照中国美学,中国的理论界不应该遵循朗西埃主张抛弃的教与学的老路,即甘当学生的老路,或者是解释的老路,而是坚持平等的观念,立足于本土现实提出自己的理论。我们发现,别现代主义就是朗西埃所说的构成平等的桥梁和媒介,是在中国理论与西方理论之间既接近又保持距离,或者既保持距离又可能接近,从而在完全平等的意义上使中西方理论都能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别现代 别现代主义 平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