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Ⅺ.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接种猴和人后发生皮肢利什曼病 被引量:2
1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1 位作者 许永湘 吴嘉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3-266,I013,共5页
用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4个分离株接种一猴的皮下后,其中2个分离株使猴产生了皮肤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在猴的皮肤组织内可保持1年以上。另有一分离株接种至人的前臂皮下后128d,在接种部位产生了含虫的溃疡。从而证实当地大沙... 用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4个分离株接种一猴的皮下后,其中2个分离株使猴产生了皮肤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在猴的皮肤组织内可保持1年以上。另有一分离株接种至人的前臂皮下后128d,在接种部位产生了含虫的溃疡。从而证实当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能使人致皮肤利什曼病,推测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是当地人体皮肤利什曼病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利什曼原虫 皮肤利什曼病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Ⅲ.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形态及其对实验动物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3 位作者 许永湘 吴嘉彤 柴君杰 王革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54-62,138-142,共9页
在新疆克拉玛依的小拐和白碱滩两地,从20只大沙鼠的耳组织徐片上查出9只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经测量69个原虫,平均大小为4.71±0.71×2.35±0.44μ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较沙鼠利什曼明显为小,与硕大... 在新疆克拉玛依的小拐和白碱滩两地,从20只大沙鼠的耳组织徐片上查出9只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经测量69个原虫,平均大小为4.71±0.71×2.35±0.44μ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较沙鼠利什曼明显为小,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的形态比较,也有显著不同。 动物实验感染结果表明,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接种到BALB/c小鼠的足垫皮下后。可使小鼠产生皮肤溃疡和转移性皮肤损害,小鼠最后死于全身性感染。在远交系小鼠(昆明株)的足垫组织内,利什曼原虫可引起足垫局部短期肿胀,旋后消退,在外观正常的足垫皮下组织内,原虫可持续7个月以上。当原虫被注入黑线仓鼠的睾丸内后,产生睾丸局部感染,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鼠睾间质部位的巨噬细胞内,在曲细精管内的一些塞氏细胞中也有原虫寄生,偶而也发生转移性皮损。在长爪沙鼠耳组织内,原虫能持续14个月以上,并且可使鼠耳发生溃疡。 上述各项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形态大小、对4种实验动物所致的病变都与沙鼠利什曼原虫不同,对自然宿主大沙鼠的耳组织和远交系小鼠的致病力又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异。作者认为,该地大沙鼠耳组织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个新种(或新亚种),宜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它分类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致病力 形态学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Ⅷ.白蛉人工感染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实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1 位作者 左新平 王革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2期64-68,共5页
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在叮咬了感染当地大沙鼠耳组织内利什曼原虫的BALB/c小鼠后,当白蛉的胃皿仔在时,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7.6%和52.9%,在胃血完全消化后,则感染率下降为83%和6.9%,其原因是白蛉吸血后形成的围食膜限制了大... 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在叮咬了感染当地大沙鼠耳组织内利什曼原虫的BALB/c小鼠后,当白蛉的胃皿仔在时,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7.6%和52.9%,在胃血完全消化后,则感染率下降为83%和6.9%,其原因是白蛉吸血后形成的围食膜限制了大多数蛉胃内前鞭毛体的发展;但这二种白蛉在胃血消化过程中约有1/4的围食膜可以破裂,从膜内逸出的前鞭毛体即可继续繁殖和向蛉的消化道前端移行,并且不再受到下一次吸血后形成的围食膜的限制。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在吸了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小鼠的血后也形成围食膜,但于吸血后第三天膜即破裂,故白蛉感染的前鞭毛体的繁殖和发展不受限制,感染率在蛉胃内有血时为62.8%,无血时为55.6%(P>0.05),无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病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Ⅱ.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亚显微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沈炳贵 管立人 +1 位作者 杨元清 许永湘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4期56-59,99-102,共4页
对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虫体较一般致病的利什曼原虫为大。其长为4.21±0.95μm(2.41~5.56μm)宽为1.58±0.34μm(1.10~2.28μm,周长为9.98±2.01μm(6.41~13.21μ... 对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虫体较一般致病的利什曼原虫为大。其长为4.21±0.95μm(2.41~5.56μm)宽为1.58±0.34μm(1.10~2.28μm,周长为9.98±2.01μm(6.41~13.21μm),虫体的膜下微管数在有细胞核的切面上为92±13(71~118),而在有鞭毛的切面上则为71±10(59~94),说明虫体不同部位的膜下微管数是不同的。膜下微管的走向并非全呈直线状。微管的直径为25nm,间距为20~30nm;微管间有与内质网相联的弯曲小管,开口于虫体的体表,并有电子致密物联结微管。质膜厚度为8nm。在胞质内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此外,还见到菊形管状和包涵体样结构,但其意义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Ⅵ.小拐地区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大沙鼠耳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元清 管立人 吴嘉彤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3期17-19,127-128,共3页
本文对在克拉玛依小拐荒漠捕获的5只大沙鼠耳组织内的利什曼原虫的分布及其引起的宿主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描述。原虫主要寄生于鼠耳真皮层的巨噬细胞内,虫数较少,但宿主组织反应却较烈,真皮层的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亦明显,有的则发生组... 本文对在克拉玛依小拐荒漠捕获的5只大沙鼠耳组织内的利什曼原虫的分布及其引起的宿主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描述。原虫主要寄生于鼠耳真皮层的巨噬细胞内,虫数较少,但宿主组织反应却较烈,真皮层的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亦明显,有的则发生组织坏死,在个别皮肤毛囊的上皮细胞内可查见有利什曼原虫的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Ⅶ.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6
作者 沈炳贵 管立人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新疆克拉玛依小拐农场,从大沙鼠耳组织内查见的利什曼原虫,经NNN基培养11天,对原虫的前鞭毛体作超微结构观察。前鞭毛体多为柳叶状。其膜下微管数平均为80±9(68~111)个,微管直径为24nm,间距为15~28nm,质膜厚度为8nm,与吴传芬... 在新疆克拉玛依小拐农场,从大沙鼠耳组织内查见的利什曼原虫,经NNN基培养11天,对原虫的前鞭毛体作超微结构观察。前鞭毛体多为柳叶状。其膜下微管数平均为80±9(68~111)个,微管直径为24nm,间距为15~28nm,质膜厚度为8nm,与吴传芬等和王捷等报道的甘肃沙鼠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有明显差别;在胞质内广泛分布着内质网,线粒体发达,高尔基体常见于线粒体一动基体复合体附近。在鞭毛基体上部有基板1和基板2。在胞质内还可看到脂滴和空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前鞭毛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