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唇裂与鼻畸形同期整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庆高 石冰 +2 位作者 郑谦 满城 黄桂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与鼻畸形同期整复的方法和美容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先天性唇裂患儿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11岁。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裂13例,均伴双侧完全性腭裂;双侧不完全性唇裂9例,均无腭裂;混合性唇裂4例,...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与鼻畸形同期整复的方法和美容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先天性唇裂患儿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11岁。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裂13例,均伴双侧完全性腭裂;双侧不完全性唇裂9例,均无腭裂;混合性唇裂4例,均伴单侧完全性腭裂。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进行唇裂整复,术中解剖口轮匝肌,复位后进行框式缝合;唇珠的形态由侧唇红唇肌肉瓣完成;红唇缘原有自然形态完整保存;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结果术后患儿创面均期愈合。鼻底宽度及丰满度均较满意,唇弓形态好,无口哨畸形。上唇静态及动态时外形均较好。26例均获随访10d^3个月,双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有较好的鼻尖及鼻孔形态,均不需进行二期手术;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有一定的鼻尖及鼻孔形态,仅遗留鼻小柱过短;混合性唇裂患儿两侧鼻翼基脚稍不对称。结论双侧唇裂与鼻畸形同期整复时,对传统的整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取长补短,并进行适当完善和修改,另加一定的缝合技巧,可在术后近期静态与动态均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鼻畸形 整复术
下载PDF
双侧唇腭裂婴幼儿正畸与外科治疗新技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和早期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锦峰 周洪 +4 位作者 陈国鼎 任战平 张智勇 文抑西 刘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索双侧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的时机、方法、特点,并进行其疗效的初步观察。方法:对21例双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了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和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括前颌后退、... 目的:探索双侧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的时机、方法、特点,并进行其疗效的初步观察。方法:对21例双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了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和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括前颌后退、牙槽骨间隙的关闭、唇的牵张及鼻的矫形;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整形术及改良长庚式双侧唇裂唇鼻同期整复术。结果:21例行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的患者前唇后退充分;唇裂隙宽度变窄,裂隙两侧唇组织适度牵张;鼻小柱延长及鼻塌陷畸形明显改善;牙槽裂隙变窄为1~2mm。19例术后患者经1~5年随访,结果表明:唇鼻形态良好;前庭沟连续;口-鼻腔瘘封闭;16例上牙槽连续、稳定,但部分病例牙槽高度、宽度稍嫌不足,其中13例患者在原牙槽裂隙处长出乳齿。结论:双侧唇裂患者为了获得理想的唇鼻形态及完整稳定的牙槽骨,术前进行正畸鼻-牙槽突塑形和早期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是一种实用、无创、安全、可行、经济、值得借鉴的序列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双侧唇腭裂 术前正畸 鼻-牙槽骨塑形 唇-鼻-牙槽整复术 唇腭裂序列治疗
下载PDF
利用唇颊部组织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 被引量:6
3
作者 金玉丹 王绥江 +1 位作者 罗少军 梁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Ⅰ期纠正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前唇和瘢痕外侧唇、颊部皮肤软组织的弹性和可移动性,将前唇上移及唇、颊组织向内侧推进,Ⅰ期修复唇部组织缺损、鼻小柱短小以及鼻孔宽大等畸形。结果临床治疗17例,术... 目的探讨Ⅰ期纠正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前唇和瘢痕外侧唇、颊部皮肤软组织的弹性和可移动性,将前唇上移及唇、颊组织向内侧推进,Ⅰ期修复唇部组织缺损、鼻小柱短小以及鼻孔宽大等畸形。结果临床治疗17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7个月,唇、鼻部形态显著改善。上唇丰满,红唇稍外翻。两侧鼻翼、鼻孔对称,鼻小柱居中,效果满意。结论对前唇外侧皮肤软组织丰厚、弹性大且上颌无明显塌陷的患者,充分利用唇颊部组织,可同时对唇、鼻部畸形进行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继发畸形
下载PDF
单侧唇腭裂鼻-牙槽骨塑形后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锦峰 牛百平 +2 位作者 任战平 刘建华 谈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后的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对31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括关闭牙槽骨间隙...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后的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对31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括关闭牙槽骨间隙、唇牵张及鼻矫形;早期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即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整形术和改良Mohler法单侧唇裂唇鼻畸形同期整复术。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1例唇腭裂婴幼儿经2~3个月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唇裂隙宽度显著变窄(P<0.01),裂隙两侧唇组织适度牵张;鼻小柱延长及鼻塌陷畸形显著改善(P<0.05);牙槽裂隙显著变窄(P<0.01)。术后2例失访,29例患者随访6~30个月,结果显示:上唇和鼻形态俱佳,鼻小柱端正,鼻尖形态改善,双鼻孔、鼻底堤状隆起对称;口腔前庭-鼻腔瘘封闭;27例患者牙槽突裂隙关闭,牙槽骨连续性及稳定性增强并在原牙槽裂隙处有牙萌出,其中13例牙槽嵴高度、宽度及厚度不足;2例仍有1~2mm的牙槽裂隙。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为了获得理想的唇鼻形态及完整稳定的牙槽骨,术前进行鼻-牙槽骨塑形和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是值得采用的序列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婴幼儿 术前鼻-牙槽骨塑形 唇-鼻-牙槽骨整复术 唇腭裂序列治疗
下载PDF
“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部畸形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夏东胜 何冬梅 +1 位作者 吴近芳 周蓉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17-20,共4页
目的:寻求更高效的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的多项唇鼻部畸形的方法。方法:局部麻醉下,采用以Millard法(I式或II式)为基础,联合其他各种方法(以下简称“Millard+”法)一次性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的唇鼻部多项畸形。结果:对本组2... 目的:寻求更高效的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的多项唇鼻部畸形的方法。方法:局部麻醉下,采用以Millard法(I式或II式)为基础,联合其他各种方法(以下简称“Millard+”法)一次性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的唇鼻部多项畸形。结果:对本组2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部多项畸形的患者(排除上唇过紧情况),均采用“Millard+”法进行手术修复,经一次手术获得修复多项畸形的结果。其中16例于术后3~12个月获得随访,根据患者自我评价,满意16例(100%)。结论:采用“Mi1lard+”法,可以经过一次手术较好地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部多项畸形,特别是在增加上唇长度、抬高患侧鼻底、收窄患侧鼻孔、矫正鼻小柱偏斜等方面效果显著。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大程度矫正畸形,而且可最大限度减少对下次手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继发畸形 上唇畸形 鼻畸形 MILLARD法 修复
下载PDF
双侧唇裂鼻畸形手术联合鼻模矫正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战平 陶永炜 +3 位作者 曹慧琴 侯玉霞 李锦峰 马思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唇鼻同期整复术结合术前鼻模矫正对双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10例在早期行鼻模矫正的唇裂患儿在矫正前(T0)、唇鼻手术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半年(T3)分别拍摄面部仰头位照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双侧鼻... 目的:探讨唇鼻同期整复术结合术前鼻模矫正对双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10例在早期行鼻模矫正的唇裂患儿在矫正前(T0)、唇鼻手术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半年(T3)分别拍摄面部仰头位照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双侧鼻孔及鼻小柱的对称性。结果:T0-T1双侧鼻孔的高度、宽度的对称性差异改变明显(P<0.05),T1-T2鼻孔高度的对称性上差异明显(P<0.05),T1-T2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差异明显(P<0.01),鼻小柱的倾斜度各个阶段之间改善明显(P<0.05)。结论:应用唇鼻同期整复术结合鼻模矫治对于双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不完全性唇裂 唇鼻同期整复术 鼻模 鼻对称性
下载PDF
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子伟 何成君 +2 位作者 杨颖 王卫东 李红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将前唇整块上移延长鼻小柱,双侧外侧唇颊瓣向中线推进,Ⅰ期修复唇部组织缺损,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同时矫正鼻尖低平、鼻孔宽大、重建人中嵴。结果:临床治疗7例,术后切口均...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将前唇整块上移延长鼻小柱,双侧外侧唇颊瓣向中线推进,Ⅰ期修复唇部组织缺损,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同时矫正鼻尖低平、鼻孔宽大、重建人中嵴。结果:临床治疗7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0天~24个月,唇、鼻畸形明显改善。结论:利用前唇上移和双侧外侧唇颊瓣推进是解决上唇短小合并鼻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畸形
下载PDF
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的矫正 被引量:2
8
作者 吕金陵 高凤山 戴赛民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双侧唇裂尤其是前唇短小型双侧唇裂术后,常伴有鼻、唇部多种继发性畸形。由于前唇组织量异常紧缺,从而使畸形的整复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探索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采用双侧鼻唇沟岛状皮瓣旋转下移以及上唇多个皮瓣转移,... 双侧唇裂尤其是前唇短小型双侧唇裂术后,常伴有鼻、唇部多种继发性畸形。由于前唇组织量异常紧缺,从而使畸形的整复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探索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采用双侧鼻唇沟岛状皮瓣旋转下移以及上唇多个皮瓣转移,对双侧唇裂术后畸形进行一次性手术整复。1993年以来,临床应用5例,经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该术式应用鼻唇沟岛状皮瓣转移,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组织,有效地解决前唇组织量紧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前唇短小 继发畸形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歪鼻畸形行鼻综合整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包国宏 韦强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究单侧完全性唇裂歪鼻畸形患者行鼻综合整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歪鼻畸形的30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的方案。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行鼻综合整复术,存在鼻窦炎的患者进行鼻窦炎治疗。... 目的探究单侧完全性唇裂歪鼻畸形患者行鼻综合整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歪鼻畸形的30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的方案。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行鼻综合整复术,存在鼻窦炎的患者进行鼻窦炎治疗。结果 3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均满意,经1年的跟踪观察,无复发、感染症状。结论鼻综合整复术的疗效显著,效果持续性强,是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歪鼻畸形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歪鼻畸形 鼻综合整复术 疗效
下载PDF
单侧唇裂和鼻畸形同期矫治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肖文芝 陈涌 +1 位作者 杨容 刘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8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及鼻畸形同期矫治的有效方法。方法:用Millard法及改良术式整复84例深Ⅱ度及Ⅲ度唇裂,全层切开裂隙缘切口,其余切至口轮匝肌表面,脱套式潜行剥离口轮匝肌,分离鼻小柱和鼻翼的异常附着,采用肌层功能复位,鼻翼软骨悬吊,...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及鼻畸形同期矫治的有效方法。方法:用Millard法及改良术式整复84例深Ⅱ度及Ⅲ度唇裂,全层切开裂隙缘切口,其余切至口轮匝肌表面,脱套式潜行剥离口轮匝肌,分离鼻小柱和鼻翼的异常附着,采用肌层功能复位,鼻翼软骨悬吊,使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果:84例患者随访2周~6年,除了1例伴发严重的腭裂和牙槽嵴裂致患侧鼻翼仍有塌陷,其余均满意。结论:单侧唇裂和鼻畸形同期矫治不增加附加切口,效果肯定,能一次让鼻唇畸形得到较满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畸形 整复术
下载PDF
个体化双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冰 王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能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及唇弓形态对称的个体化唇裂修复术式。方法 :以双侧唇裂术前鼻小柱基部两侧至前唇唇峰点 ,以及两侧鼻翼基部至侧唇唇峰的距离是否对称作标准 ,将术前双侧唇裂的畸形特点分为 5种类型 ,并针对每一种类... 目的 :探讨能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及唇弓形态对称的个体化唇裂修复术式。方法 :以双侧唇裂术前鼻小柱基部两侧至前唇唇峰点 ,以及两侧鼻翼基部至侧唇唇峰的距离是否对称作标准 ,将术前双侧唇裂的畸形特点分为 5种类型 ,并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畸形特点设计手术术式。结果 :共设计出 5种双侧唇裂修复术式 ,每一种术式仅适用一种双侧唇裂术前畸形的手术修复。结论 :保证了双侧唇裂的术前畸形与其修复方法间有了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术式 唇裂 修复术 双侧唇裂
全文增补中
无鼻翼切口的Mulliken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 刘庆丰 +4 位作者 陈石海 韦强 廖明德 吴鑫 齐贺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术后美容效果。方法: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进行唇裂整复,术中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并行牙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的粘膜肌肉瓣修复唇珠,通过裂缘和前唇切口将大... 目的:探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术后美容效果。方法: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进行唇裂整复,术中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并行牙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的粘膜肌肉瓣修复唇珠,通过裂缘和前唇切口将大翼软骨、侧鼻软骨与粘膜和鼻翼皮肤潜行剥离,贯穿缝合上提并固定大翼软骨内侧脚,贯穿缝合将一侧大翼软骨外侧脚悬吊固定至对侧鼻软骨,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结果:3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前颌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人中明显,唇珠丰满,红唇缘整齐,鼻小柱得以延长,鼻翼塌陷得以纠正,鼻畸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同期矫正鼻畸形,可获得良好的唇鼻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双侧唇裂 鼻畸形 修复
下载PDF
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鼻形态测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婷 陆守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估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鼻畸形程度。方法随机选取79例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对其鼻部形态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术修复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的鼻尖—鼻底... 目的评估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鼻畸形程度。方法随机选取79例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对其鼻部形态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术修复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的鼻尖—鼻底高度、鼻小柱高度、鼻孔大小、鼻尖指数相比,P均<0.05,术后患儿的患侧与健侧鼻孔横径相比,P<0.05。结论单纯应用Millard法行唇裂修复后患儿呈现鼻畸形,很难达到鼻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唇裂修复术 Millard修复法 鼻畸形
下载PDF
对偶三角组织瓣修复单侧唇裂的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奉宸 张洪杰 +5 位作者 庞晓纲 濮礼臣 张澜成 朱光辉 王家盛 韩娟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7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对1962~1992年应用对偶三角组织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患者,进行了200例远期随访,其优良率达92.5%。通过临床观察结果,我们认为,改进的上对偶三角组织瓣法修复单侧唇裂,在延长患侧上唇长度、术后唇部外形的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其它同类... 本文对1962~1992年应用对偶三角组织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患者,进行了200例远期随访,其优良率达92.5%。通过临床观察结果,我们认为,改进的上对偶三角组织瓣法修复单侧唇裂,在延长患侧上唇长度、术后唇部外形的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其它同类的方法。本文还对唇裂修复时同期整复鼻部畸形、以及修复唇裂时应注意口轮匝肌的重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 对偶三角组织瓣
下载PDF
先天性单侧唇裂鼻畸形修复27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丽雅 施生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9期25-26,30,共3页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畸形存在的鼻畸形情况,用美学修复理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方法对270例单侧唇裂进行鼻畸形修复,根据原发和继发鼻畸形情况进行手术设计。结果本组对收治的27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进行了术后分析,单侧唇裂Ⅱ度的继发畸...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畸形存在的鼻畸形情况,用美学修复理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方法对270例单侧唇裂进行鼻畸形修复,根据原发和继发鼻畸形情况进行手术设计。结果本组对收治的27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进行了术后分析,单侧唇裂Ⅱ度的继发畸形术后满意度为96.2%,单侧唇裂Ⅲ度的继发畸形术后满意度为73.8%,唇裂早期修复进行鼻整形的面容恢复优于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后进行鼻整形的病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唇裂的裂度与鼻畸形的程度呈正比,修复方法较为复杂和多样术式。对单侧唇裂鼻畸形采用对称性美学测量,重视鼻翼软骨的矫正,可达到对称性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鼻畸形 美学修复
下载PDF
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敬国 赵翌君 +1 位作者 李富强 周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上唇短缩程度,设计瘢痕组织瓣长宽,将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上唇短缩。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瘢痕组织瓣血运良好,随访6~12个月,上唇外观改善良好,纵向短缩...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上唇短缩程度,设计瘢痕组织瓣长宽,将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上唇短缩。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瘢痕组织瓣血运良好,随访6~12个月,上唇外观改善良好,纵向短缩畸形明显改善,术区瘢痕不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切口隐蔽,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上唇短缩 瘢痕组织瓣 修复
下载PDF
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雪 王丹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2021年7月~2022年8月)继发鼻、唇畸形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Ⅱ期手术为鼻唇部继发畸形的整复,给予患者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2021年7月~2022年8月)继发鼻、唇畸形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Ⅱ期手术为鼻唇部继发畸形的整复,给予患者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Ⅱ期手术后鼻翼—唇峰(11.12±1.75mm)、人中长度(10.91±1.96mm)显著大于术前(14.85±2.03mm、14.69±1.38mm)(P<0.05),人中宽度(16.35±1.25mm)显著小于术前(12.76±1.96mm)。患者术前、术后鼻翼—口角、唇峰—口角和全鼻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术后鼻唇畸形矫正效果良好,局部功能满意。患者未见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术后7天拆线,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围手术期密切观察患者症状,给予患者综合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术后康复,术后继发畸形修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 继发畸形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鼻唇畸形 伤口愈合
下载PDF
改良Mulliken法矫治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效果
18
作者 谢莹 董哲 +3 位作者 杨解纲 傅豫川 钦传奇 李健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Mulliken法在矫治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中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3~34(21.3±5.5)岁。用改良Mulliken法修... 目的探讨改良Mulliken法在矫治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中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3~34(21.3±5.5)岁。用改良Mulliken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术后定期复查并拍摄二维照片,测量评估鼻唇部各项指标。结果15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鼻唇形态恢复较好,鼻底、人中和唇珠等亚解剖单位均予以重建。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Ls-Sto)由术前(6.03±2.03)mm增厚至(10.34±3.13)mm;鼻小柱基底宽和唇峰距较术前分别减少了22.6%和16.0%。人中嵴凸度、人中凹形态及上唇对称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上唇形态主观评分由术前(3.74±0.70)分增至(7.60±0.99)分。结论改良Mulliken法能有效矫治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长期随访获得稳定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iken法 双侧唇裂 鼻唇畸形 二期修复术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不同整形技术治疗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伟龙 袁领勤 +1 位作者 陈可琼 刘玉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整形技术治疗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本院133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分为自行设计的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治疗组(A组)36例、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治疗组(B组... 目的探讨不同整形技术治疗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本院133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分为自行设计的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治疗组(A组)36例、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治疗组(B组)47例、新生儿唇裂修复组(C组)28例以及早期唇裂鼻畸形整形术组(D组)2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4组患者随访24个月,A组优良率为94.44%,B组优良率为97.87%,C组优良率为96.43%、D组优良率为95.45%,各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前鼻翼外侧脚及鼻孔纵径至中线距离术前健侧及患侧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矫正后各组健侧与患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翼软骨环状复合结构修复使鼻尖、鼻翼及鼻底形态都有所改善,开放式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形术是目前较彻底的鼻翼软骨整形术,新生儿唇裂修复安全有效。唇裂修复早期的鼻整形有望改善鼻形态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畸形 获得性 唇裂 外科 整形 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 开放式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形术
原文传递
3dMD评估双侧完全性唇裂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玉丽 冉明 +7 位作者 傅豫川 陈慧兰 米热古丽·图尔荪江 金辉喜 柯金 孟庆功 龙星 李健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3dMD成像系统结合颌面部解剖标志点测量评估Mulliken法一期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唇鼻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双侧完全唇裂患儿31例,平均手术年龄6个月。手术一期修复患儿唇鼻部畸形... 目的探讨3dMD成像系统结合颌面部解剖标志点测量评估Mulliken法一期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唇鼻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双侧完全唇裂患儿31例,平均手术年龄6个月。手术一期修复患儿唇鼻部畸形,患儿定期复查并拍摄3dMD影像,测量记录术后鼻唇部7项指标数据。结果一期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形态良好,上唇及鼻部畸形得到明显矫正,鼻外形基本对称,鼻小柱充分延长,显示良好鼻尖突度,鼻穹隆形态弧形向上,白唇嵴连续性完整,唇珠形态丰满。上唇总高度(Sn-Sto),唇珠厚度(Ls-Sto),鼻尖突度(Nh)及鼻小柱高度(Ch)均得到明显改善,与非唇腭裂儿童对照组相应鼻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唇裂组鼻翼宽度(Nw)大于对照组鼻翼宽度;白唇高度(Sn-Ls)小于对照组,鼻唇角大小为148.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Mulliken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能有效纠正鼻唇畸形,定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外科手术 双侧完全性唇裂 Mulliken法 3dMD 唇鼻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