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ing trend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lar bile duct cancer: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erspectives 被引量:2
1
作者 Huang ZQ Zhou NX +2 位作者 Wang DD Lu JG Chen M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77-782,共6页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Carcinoma of the confluence of the hepatic ductshas been thought to be a rare disease until recently.Carcinoma of the large hepatic ducts was rarelydiagnosed correctly premorterned.Because of i...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Carcinoma of the confluence of the hepatic ductshas been thought to be a rare disease until recently.Carcinoma of the large hepatic ducts was rarelydiagnosed correctly premorterned.Because of itsdeeply seated location,resection was once thoughtto be impossible.In 1957,Altemeier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duct neoplasms/surgery liver neoplasms/surgery bile duct neoplasms/pathology GENE suppressor tumor immunohistochemistr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therapy GENE expression PORTOENTEROSTOMY hepatic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赵方言 李姗 +1 位作者 王祥麒 尹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胆管癌中的糖代谢特点和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进行综述,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癌28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唐旭昇 高胜强 孔来法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入院后常规行全腹部增强CT或上腹部增强磁...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入院后常规行全腹部增强CT或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检查,16例无临床症状,9例上腹部胀痛,3例皮肤巩膜黄染。结果: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癌9例。15例患者CA19-9升高,5例CA125升高,甲胎蛋白均正常。28例患者中8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6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9例行左半肝切除术,5例行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205.8±30.8)min,术中出血量(210.8±45.2)mL,术后平均住院(7.6±2.1)d。术后发生5例胆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5~100个月,19例患者术后复发,6例死亡。结论:根据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表现,肝内胆管囊腺癌的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仍以手术根治性切除为主,术后需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囊腺癌 肝切除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茂强 唐文捷 +3 位作者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疗栓塞 胆管 损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化疗栓塞术后 胆管损伤 临床意义 TACE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脏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扩张 损伤发生率
下载PDF
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5
5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3 位作者 马南 邢古生 马波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 ,共使用...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 ,共使用 12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12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术后 12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 3例黄疸消退 ,置入内支架术后 4周在DSA下行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结合局部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性阻塞 内支架术 再狭窄 介入治疗 阻塞性黄疸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蒋建强 李晓勇 +2 位作者 陈艳军 周百中 崔卫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例数占我院同期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例数占我院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总数的7.8%(57/727),术前诊断正确率58%(33/57)。57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37例,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姑息性手术14例,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行活检术6例,平均生存期为4个月。结论肝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早期根治肝内肝管结石是预防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诊治分析(附11例报告)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震侠 贾乾斌 +4 位作者 严律南 王文涛 周立新 焦作义 李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4-52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癌(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较少,诊断和治疗缺乏经验。本研究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年3月至2...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癌(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较少,诊断和治疗缺乏经验。本研究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病历资料,通过研究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随访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肝内胆管理囊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多以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为首发症状。术后病理示肝内胆管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其中有4例同时作了免疫组化,提示细胞角蛋白CK7(+)。11例患者中,4例可见局部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其中3例行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为12~23个月;7例癌组织局限于囊壁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后3例生存超过3年,其余4例中有1例于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再手术,术后已随访14个月,仍生存。1例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伴有肝内多发转移灶而行非手术治疗。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腹水,未治疗死亡。其余1例失访。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恶性程度较实体癌低。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者预后较差,而局限于囊肿内者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囊腺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志强 周宁新 +2 位作者 王大东 鲁建国 陈明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691-694,共4页
肝管汇合部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少见病,患者生前很少能确诊.由于其位置深在,曾以为不可能手术切除.Altemeier et al1957年报告3例主要肝管的硬化型癌,其中1例在3 a 时间内曾手术7次而未得到确诊,直至最后肝门发生腺癌转移才明确诊断。
关键词 胆管癌 外科手术 治疗 基因治疗 实验
下载PDF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在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郑金辉 何利平 +3 位作者 陈勇 王丽珍 高丽影 张咩仔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以求术后病理确诊,后根据具体病情予相应内镜处理。结果 5例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B),4例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P),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超声、CT、MRI主要表现为胆胰管扩张,仅1例IPMNs-P胰头部见囊实性团块、壁结节及主胰管明显扩张(5.5 cm);ERCP均显示乳头开口扩张,胶冻样黏液流出,胰胆管不同程度扩张。9例行ERCP抽吸黏液后,1例IPMNs-B同时置入胆管及胰管支架,3例IPMNs-P置入胰管支架,1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术后1例出现轻症胰腺炎(11.1%,1/9),3例出现淀粉酶升高而无症状(33.3%,3/9),无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选择,对IPMN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病理诊断,可为外科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和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胆管 胰管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胆管癌姑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荇 李相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22-1025,共4页
虽然根治性切除是胆管癌唯一的治愈方法,但是疾病诊断时患者大多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以重建胆汁引流为中心的姑息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介绍了近年来胆管癌姑息性治疗的最新进展,胆道支架放置术、姑息性手术... 虽然根治性切除是胆管癌唯一的治愈方法,但是疾病诊断时患者大多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以重建胆汁引流为中心的姑息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介绍了近年来胆管癌姑息性治疗的最新进展,胆道支架放置术、姑息性手术等都能使患者获益,局部和全身的辅助治疗也不可或缺,如放疗、化疗、光动力学治疗、免疫治疗等,但是其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基础研究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治疗方法将不断改进,针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的新型治疗方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共同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姑息疗法 支架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综述
下载PDF
《2016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胆管癌诊断、治疗与随访临床实践指南》摘译 被引量:24
11
作者 房龙 樊艳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38-243,共6页
1发病率与流行病学胆管癌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0%-15%,全身肿瘤的1%以下,多发于70-8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男∶女为1.2-1.5∶1.0)。根据部位不同本病又分为来源于肝内胆管树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 CA)... 1发病率与流行病学胆管癌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0%-15%,全身肿瘤的1%以下,多发于70-8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男∶女为1.2-1.5∶1.0)。根据部位不同本病又分为来源于肝内胆管树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 CA)和肝实质以外的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 随访 诊疗准则
下载PDF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3 位作者 管生 吴刚 邢古生 马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0例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 ,9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9枚金属内支架 ,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 ,并...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0例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 ,9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9枚金属内支架 ,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 ,并比较介入手术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10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或内外引流管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治疗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 ,疗效满意 ,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性阻塞 姑息性胆肠吻合术 再发梗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磁靶纳米化疗药物治疗胆管癌移植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滔 郑建伟 +7 位作者 李宏 肖宝来 陈波 李高 许帅 邹声泉 艾星 李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比较纳米磁靶向性药囊与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裸鼠人胆管癌移植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在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接种裸鼠。20d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5-FU治疗组(B组),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内磁化... 目的比较纳米磁靶向性药囊与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裸鼠人胆管癌移植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在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接种裸鼠。20d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5-FU治疗组(B组),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内磁化支架治疗组(C组),健择治疗组(D组)。记录各组各时段肿瘤体积变化和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治疗后35d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B,C,D组于治疗后35d肿瘤体积分别为(2256.1±267.1)mm3,(2096.5±237.9)mm3,(1392.2±189)mm3,(1534.9±115)mm3,其中C,D组与A,B组之间的肿瘤体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C,D组抑瘤率为7.4%,39.6%和33%。电境观察C组和D组均有凋亡细胞出现。结论同等剂量下,纳米磁靶向性药囊治疗效果优于5-FU,但与健择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 实验性 肿瘤移植 磁靶纳米化疗药物/治疗应用
下载PDF
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再鸣 张军 +3 位作者 温锋 单明 刘兆玉 郭启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824-826,共3页
目的:观察并对比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5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组(n=36)和手术组(n=39),分别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PTBD+stent)和手术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并对比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5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组(n=36)和手术组(n=39),分别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PTBD+stent)和手术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手术组和介入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各自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期内,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和95%可信区间均高于同期介入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是一种姑息性疗法,可获得与手术切除治疗相近的生存时间,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和微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治疗 假体和植入物 胆道外科手术/方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及PCNA、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琦 黄强 翟志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生长的抑制作用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生长的抑制作用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尼美舒利对QBC939细胞PCNA,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胆管癌增殖,高浓度(200μmol/L)尼美舒利不仅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而且诱导其凋亡。流式细胞仪研究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尼美舒利处理后的QBC939细胞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尼美舒利能抑制QBC93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药物筛选实验 抗肿瘤 脂氧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腹腔闭式引流结合腹腔化疗及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雪花 王琳 +1 位作者 刘华 谢贤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1898-1899,1902,共3页
为了观察腹腔置管闭式引流结合腹腔化疗及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为用腹腔置管引流腹水后,将DDP注入腹腔,注药后即刻行腹部热疗,皮肤温度控制在41℃~42℃,持续治疗40min。对照组仅行腹腔灌... 为了观察腹腔置管闭式引流结合腹腔化疗及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为用腹腔置管引流腹水后,将DDP注入腹腔,注药后即刻行腹部热疗,皮肤温度控制在41℃~42℃,持续治疗40min。对照组仅行腹腔灌注化疗,用药方法同治疗组。在59例恶性腹水的患者中总有效率64.4%,其中治疗组79.3%,对照组50%,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9个月及5.6个月。两组不良反应轻,无治疗相关死亡,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腹腔闭式引流结合腹腔化疗及热疗治疗恶性腹水较单纯腹腔化疗效果好,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并发症 恶性腹水/药物疗法 恶性腹水/放射疗法 腹腔闭式引流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治疗1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万立 王建芳 吴东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8-694,共7页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放化疗组(19例),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其中同步放化疗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2.1%(8/19)和63.2%(12/1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15/19)和84.2%(16/1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3和10.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2和15.6个月,其中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7)。两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均可控,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且体力状况评分≤2分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均能有效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其中同步放化疗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胆管肿瘤/药物疗法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有机铂化合物/治疗应用 综合疗法 存活率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纳米磁小体靶向药囊治疗人胆管癌细胞株移植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滔 郑建伟 +2 位作者 李曦 艾星 邹声泉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将纳米磁小体靶向药囊(TM5-FUNC)经尾静脉注射入胆管癌荷瘤裸鼠体内,通过埋植在移植瘤内的磁化支架所产生的磁靶向引导作用,TM5-FUNC选择性地聚集于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组织内;探讨此装置对人胆管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 目的:将纳米磁小体靶向药囊(TM5-FUNC)经尾静脉注射入胆管癌荷瘤裸鼠体内,通过埋植在移植瘤内的磁化支架所产生的磁靶向引导作用,TM5-FUNC选择性地聚集于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组织内;探讨此装置对人胆管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成6组,通过尾静脉按分组方案给药,分别将TM5-FUNC 250mg/kg、200mg/kg和150mg/kg组列为高、中、低剂量组。计算各组裸鼠肿瘤体积、抑瘤率和肿瘤生长曲线。处死裸鼠后,将肿瘤标本置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结合内置支架的TM5-FUNC高、中剂量组的移植肿瘤体积在治疗后35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M5-FUNC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其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高剂量组39.6%、中剂量组14.6%、低剂量组7.9%。从高、中、低剂量TM5-FUNC干预组中可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肿瘤生长越缓,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曲线变化最为缓慢,中剂量组次之,其余组曲线变化较为一致。电镜结果显示,TM5-FUNC对荷瘤裸鼠的肿瘤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越为明显。结论:本课题组所研制的TM5-FUNC新剂型,在内磁场的导向作用下,能有效抑制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小体靶向药囊 药物载体 胆管癌 药物疗法 小鼠
下载PDF
尼美舒利逆转Th1/Th2偏移调节胆管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琦 黄强 +3 位作者 陈斌 王道明 朱家胜 夏亚斌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通过调节胆管癌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抑制其生长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胆管癌细胞株...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通过调节胆管癌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抑制其生长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胆管癌细胞株中IL-2、IL-4、IL-6和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美舒利对Th1/Th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并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不同浓度尼美舒利作用于胆管癌细胞后,随尼美舒利浓度升高,IL-2、IFN-γ浓度呈上升趋势,而IL-4、IL-6水平下降,Th1细胞阳性率升高,而Th2细胞呈下降趋势,Th1/Th2比值升高。结论胆管癌细胞呈Th2优势状态,尼美舒利通过逆转Th1/Th2偏移调节细胞免疫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药物筛选试验 抗肿瘤 TH1/TH2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胞嘧啶脱氨酶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李志伟 王占民 +4 位作者 吴晓鹏 刘军 马道新 刘春生 姜义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E.coli-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HSV-tk)基因转染肝门部胆管癌的作用。方法: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E.coli-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HSV-tk)基因转染肝门部胆管癌的作用。方法: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neoCDgly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收集其病毒上清,转染FRH细胞,用RT-PCR检测双自杀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ourocytosine,5-Fc)和(或)无环鸟苷(ganciciovir,GCV)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测定转基因组及未转基因组FRH细胞存活率。在0.8cm裸鼠肝门部胆管癌模型转染入双自杀基因后,给予5-Fc500mg/kg体重,GCV100mg/kg体重,1次/d,共10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双自杀基因在FRH细胞中可稳定表达,联合使用5-Fc和GCV对靶细胞增殖的杀伤作用及旁杀伤效应高于单独使用5-Fc或GCV。在裸鼠实验性肝门部胆管癌,实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双自杀基因与单自杀基因的作用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自杀基因可有效地杀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明显抑制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生长,双自杀基因共表达较单一自杀基因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自杀基因 胆管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