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equency and prognostic role of mucosal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after one-year of biological therapy 被引量:2
1
作者 Klaudia Farkas Péter László Lakatos +8 位作者 Mónika Szcs va Pallagi-Kunstár Anita Bálint Ferenc Nagy Zoltán Szepes Noémi Vass Lajos S Kiss Tibor Wittmann Tamás Molná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1期2995-3001,共7页
AIM: To assess the endoscopic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a one-year period of biological therapy and to evaluate the frequency of relapses and need for retreatment after stopping the biologicals in patients with Crohn&... AIM: To assess the endoscopic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a one-year period of biological therapy and to evaluate the frequency of relapses and need for retreatment after stopping the biologicals in patients with Crohn&#x02019;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 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Biological therapy Endoscopy Mucosal healing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perianal fistulas in Crohn's disease:An upto-date review 被引量:5
2
作者 Manuela Marzo Carla Felice +4 位作者 Daniela Pugliese Gianluca Andrisani Giammarco Mocci Alessandro Armuzzi Luisa Guid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5期1394-1403,共10页
Perianal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disabling manifestations of Crohn's diseas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of gastroenterologist,colorectal surgeon and radiologist is necessary for its management.A correct diagn... Perianal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disabling manifestations of Crohn's diseas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of gastroenterologist,colorectal surgeon and radiologist is necessary for its management.A correct diagnosis,based on endoscop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ndoanal ultrasound and examination under anesthesia,is crucial for perianal fistula treatment.Available medical and surgical therapies are discussedin this review,including new lo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that are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PERIANAL FISTULA SURGERY DRUG ther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舌本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2
3
作者 刘香华 刘爱珍 +12 位作者 张学丽 杜琳 胡慧 李立 蒋根娣 陈南 丘林 廖燕妮 李扬缜 祝自江 周东海 穆雪君 王红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6-328,共3页
对影响针刺效应的针刺手法、方向及深度、针刺刺激剂量、有效刺激量的维持时间进行了临床研究 ;利用上消化道造影对病人吞钡全过程进行针刺治疗前后的X线摄片和录像的静动态观察 ;观察咽缩肌、会厌肌等神经功能紊乱修复的客观变化。基... 对影响针刺效应的针刺手法、方向及深度、针刺刺激剂量、有效刺激量的维持时间进行了临床研究 ;利用上消化道造影对病人吞钡全过程进行针刺治疗前后的X线摄片和录像的静动态观察 ;观察咽缩肌、会厌肌等神经功能紊乱修复的客观变化。基本恢复 :吞咽功能为 44 4% ,咯痰功能为41 7% ,饮水功能为 3 6 1 % ;有效率 :吞咽功能为 97 2 % ,咯痰功能为 75 0 % ,饮水功能为 97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假性球麻痹
下载PDF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被引量:274
4
作者 杜元灏 李晶 +8 位作者 孙冬纬 刘维红 李桂平 林雪 任辉 王涵 邹蓓蕾 焦素林 黄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3-378,共6页
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结果... 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了16类针灸病谱461种,包括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症50种。结论:针灸疗法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针灸疗法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电针对胃电节律紊乱和心动过速调整作用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晓卿 陈凌 +4 位作者 姚志芳 张炜 胡翔龙 吴宝华 倪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胃电节律的 规整性作用和降心率作用。方法:通过匀速持续给予盐酸山莨菪碱,制 作胃电节律异常和心率加速的背景模型,观察比较针刺足三里对异常胃电节律和心率加速的 调节。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同时使紊乱的...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胃电节律的 规整性作用和降心率作用。方法:通过匀速持续给予盐酸山莨菪碱,制 作胃电节律异常和心率加速的背景模型,观察比较针刺足三里对异常胃电节律和心率加速的 调节。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同时使紊乱的胃电节律和过快的心率得 到一定程度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电图描记 心运过速 针灸疗法 胃电节律紊乱 电针疗法 治疗 试验观察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ET、cGRP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艳玲 唐晨光 +3 位作者 章薇 黄洁 刘剑勇 王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气亏虚兼痰凝血瘀证患者 31例 ,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组 31例 ,单纯中药治疗组 31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针药并用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和缺血心电图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 (P ... 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气亏虚兼痰凝血瘀证患者 31例 ,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组 31例 ,单纯中药治疗组 31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针药并用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和缺血心电图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 (P <0 0 5或P <0 0 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ET、cGRP及TXA2 、PGI2 水平比较 ,针药并用组改善和调控上述指标的作用亦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 (均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针药并用 内皮素 CGRP
下载PDF
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智龙 吉学群 +1 位作者 薛莉 于颂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从症状、体征、肺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等方面探讨针刺临床疗效及取效机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改...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从症状、体征、肺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等方面探讨针刺临床疗效及取效机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减少哮喘的发作,但观察组肺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加强药物的平喘作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期 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 INF-Γ γ-干扰素 肺通气功能 支气管哮喘 对照组 观察组 临床疗效 平喘作用 有效方法 肺功能 白介素 肺活量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K^+、Na^+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0
8
作者 马岩璠 郭义 +2 位作者 张艳军 徐汤萍 鲍家铸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62-564,共3页
本文阐述了用K~+、Na~+敏感性微电极监测凝结大脑中动脉的大鼠脑缺血模型大脑皮层缺血区组织K+、Na+浓度的变化及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其影响的动物实验,说明了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中重要生化改... 本文阐述了用K~+、Na~+敏感性微电极监测凝结大脑中动脉的大鼠脑缺血模型大脑皮层缺血区组织K+、Na+浓度的变化及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其影响的动物实验,说明了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中重要生化改变的K+、Na+浓度有良性调整作用,可能缓解了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灸疗法 刺血疗法 十二井穴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建国 傅立新 +3 位作者 李岩 高淑红 赵红 石学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8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 5 4例 ,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针刺治疗组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神经...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8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 5 4例 ,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针刺治疗组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电图的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 :针刺内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脑血管意外 并发症 心脏疾病 疗效
下载PDF
腹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0
作者 陈秀华 李漾 奎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寻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腹针组在服用美多巴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对照组单纯服用美多巴。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0... 目的:探寻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腹针组在服用美多巴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对照组单纯服用美多巴。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针组副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针配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氏病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少西药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方法 帕金森病/药物疗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26
11
作者 饶萍 周莉 +4 位作者 茅敏 白杨 温天明 唐宇红 郭文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4-69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残障/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各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每周5次,共3~4周)加常规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残障/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各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每周5次,共3~4周)加常规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6个月随访时针刺组残障/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中风/针灸疗法 急性病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外周疼痛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12
作者 李彤 谢毅强 +1 位作者 李生财 黄迪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是穴刺血的镇痛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消炎痛组、刺血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复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其中消炎痛组用消炎痛灌胃,刺血组用阿是穴刺血处理。测定各组大... 目的:探讨阿是穴刺血的镇痛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消炎痛组、刺血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复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其中消炎痛组用消炎痛灌胃,刺血组用阿是穴刺血处理。测定各组大鼠外周疼痛介质K+、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1)刺血组较模型组外周疼痛介质K+含量明显降低(P<0·01),DA、5-HT含量亦降低(P<0·05)。(2)刺血组与模型组NE含量无差异。结论:阿是穴刺血能有效抑制外周疼痛介质K+、DA、5-HT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针灸疗法 急性病 疼痛/针灸疗法 刺血疗法 阿是
下载PDF
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牵引成骨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成 王兴 +2 位作者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joint ,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 ,治疗 11例 (15侧 )... 目的 :探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joint ,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 ,治疗 11例 (15侧 )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S患者。患者年龄 9~ 42岁。 4例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重度小颌畸形 ,7例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 9例合并重度OSAS ,2例伴有轻、中度OSAS。 8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 ,3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 11例患者 15侧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术后复查 10~2 2个月 ,平均复查时间 15 .3个月。手术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 ;第二阶段 ,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术后间歇期 4~ 7d ,牵引速度 1mm·d- 1 ,分 4次进行。稳定期为 3~ 4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睡眠多导图仪 (polysomnography ,PSG)检查。 结果 :11例患者19侧下颌骨经牵引延长后 ,小颌畸形及OSAS得到有效治疗。 15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 ,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 ,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 ,无关节强直复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牵引 治疗
下载PDF
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14
作者 王顺 周振坤 +4 位作者 胡丙成 蔡玉颖 贺甦 卢金荣 张雅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与药物治疗帕金森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帕金森氏病患者随机分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100例和口服美多巴药物治疗80例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肌电图(EMG)进行观测,头部穴取风池、悬厘、前项、悬颅...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与药物治疗帕金森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帕金森氏病患者随机分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100例和口服美多巴药物治疗80例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肌电图(EMG)进行观测,头部穴取风池、悬厘、前项、悬颅等。结果:头部电针透穴疗法组有效率75.00%,优于对照组66.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痛有肯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穴疗法 治疗 帕金森氏病 临床研究 电针疗法 针灸疗法 头针
下载PDF
火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蔡志红 李秀昌 +3 位作者 刘玉彦 杨茂有 鞠丹 贺普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增生局部、阿是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40例,好转58例,未愈2例,有效...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增生局部、阿是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40例,好转58例,未愈2例,有效率99·3%;对照组治愈113例,好转165例,未愈22例,有效率9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火针刺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优于毫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囊性病 乳腺/针灸疗法 肝气郁结/针灸疗法 痰郁/针灸疗法 火针疗法
下载PDF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建萍 许帼光 +3 位作者 姚永年 王健雄 张昀昀 过仲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5-25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临床疗效并与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对比。方法:将成人及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房性早搏和有室性早搏组,中药敷贴膻中、厥阴俞或巨阙、心俞和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主诉变化及24小时Hotter变...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临床疗效并与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对比。方法:将成人及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房性早搏和有室性早搏组,中药敷贴膻中、厥阴俞或巨阙、心俞和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主诉变化及24小时Hotter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中药穴位敷贴与西药组从24小时Hotter结果看,成人组和儿童组中,房早组和有室早组都有明显疗效(P<0.01);中药穴位敷贴与西药组比较,成人组和儿童组、房早组和有室早组差异都无显著性意义(P>0.05)。主诉变化成人房早组与成人室早组明显好于西药组(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同样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穴位敷贴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刺对脑萎缩模型小白鼠脑细胞核蛋白及染色质非组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石学敏 韩景献 +6 位作者 赵俊宏 杨增瑞 李平 王舒 刘庆忠 赵立荣 郑灏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针刺“水沟”、“内关”穴后,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NHCP的电泳图谱,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测定蛋白区带峰面积比值。结果显示...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针刺“水沟”、“内关”穴后,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NHCP的电泳图谱,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测定蛋白区带峰面积比值。结果显示,针刺可以降低膜蛋白(细胞核蛋白中分子量为62KD的蛋白区带)含量;增加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中分子量为24KD的蛋白区带)含量。研究表明,针刺“水沟”、“内关”穴对一些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增龄性变化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蛋白类 染色质 针灸疗法 脑萎缩
下载PDF
针刺治疗阿耳茨海默病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欧阳颀 李忠仁 +3 位作者 穆艳云 赵涤 龙浩文 吴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99-401,共3页
采用国际诊断标准和阳性对照方法,30例阿耳茨海默病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16例采用针刺补肾益髓法,对照组14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针刺对患者的智能状态、记忆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各种... 采用国际诊断标准和阳性对照方法,30例阿耳茨海默病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16例采用针刺补肾益髓法,对照组14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针刺对患者的智能状态、记忆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各种神经心理测定量表分值改变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针刺对AD确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耳茨海默病 针灸疗法 补肾
下载PDF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19
作者 邹燃 张红星 +1 位作者 张唐法 徐芸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电针穴注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尿...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电针穴注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尿酸的含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穴注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西药组(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可降低血尿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针灸疗法 水针 电针 急性病
下载PDF
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9
20
作者 吴耀持 张必萌 +3 位作者 汪崇淼 张峻峰 邵萍 刘桂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后溪穴与药物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组,每组150例。电针组电针后溪穴,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药物组用莫比可治疗,每日口服1次,每次7·5mg。两组分别在治疗7天和1个月后进行...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后溪穴与药物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组,每组150例。电针组电针后溪穴,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药物组用莫比可治疗,每日口服1次,每次7·5mg。两组分别在治疗7天和1个月后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结果:近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为97·3%,药物组有效率为89·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远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为99·3%,药物组有效率为93·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后溪 急性病 腰扭伤/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