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lta-shaped术和Billroth Ⅰ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锋 彭德伟 +3 位作者 王梦桥 李文艺 邹燕蕾 周礼 《西部医学》 2020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对比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实施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Delta-shaped)和腹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术(Billroth Ⅰ)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依次分为Delta-shaped... 目的对比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实施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Delta-shaped)和腹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术(Billroth Ⅰ)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依次分为Delta-shaped术组(33例)和Billroth Ⅰ术组(82例)。两组均实施淋巴结清扫术,其中Delta-shaped术组实施Delta-shaped术,Billroth Ⅰ术组实施Billroth Ⅰ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组织标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lta-shaped术组初始手术时长长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Delta-shaped术组学习曲线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均短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P>0.05);Delta-shaped术组切口长度、切缘距离均低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Delta-shaped术组术后镇痛时间、首次通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地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实施Delta-shaped术近期优势高于BillrothⅠ术,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 胃三角吻合术 式吻合术
下载PDF
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联合Billroth Ⅰ式吻合或三角吻合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洋 徐继宗 +2 位作者 张帅 李可可 张波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6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联合BillrothⅠ式(毕Ⅰ式)吻合或三角吻合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联合BillrothⅠ式(毕Ⅰ式)吻合或三角吻合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术中采用三角吻合,对照组术中采用毕Ⅰ式吻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12、24、48 h创口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术后半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对两组进行随访,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毕Ⅰ式吻合相比,采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安全可行,患者出血少、术后创口疼痛轻、恢复快、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lroth式吻合 三角吻合 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胃三角吻合术与Billroth Ⅰ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谢礼福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对比胃三角吻合术和BillrothⅠ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短期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将行胃三角吻合术的16例患者分为A组,行BillrothⅠ吻合术的29例患... 目的对比胃三角吻合术和BillrothⅠ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短期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将行胃三角吻合术的16例患者分为A组,行BillrothⅠ吻合术的29例患者分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缘距病灶近端和远端的距离;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期间的恢复情况。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239.01±28.17)min,显著长于B组,而术中出血量为(30.92±14.06)ml,术后镇痛时间为(21.27±5.06)h,术后排气时间为(42.17±4.31)h,拆线时间为(7.02±0.53)d,均显著少于B组(均P<0.05);A组患者近端切缘距病灶距离为(47.15±5.51)mm,远端切缘距病灶距离为(66.94±5.13)mm,均显著长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BillrothⅠ吻合术,胃三角吻合术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三角吻合术 billroth吻合术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改良的Billroth Ⅰ式手术治疗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
作者 刘福松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9年第3期124-124,共1页
本文根据Billroth Ⅰ(下简称B-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原理,自1994年8月~1998年10月试行改变B-Ⅰ式手术,治疗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59岁,平均36岁。顽固性溃疡... 本文根据Billroth Ⅰ(下简称B-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原理,自1994年8月~1998年10月试行改变B-Ⅰ式手术,治疗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59岁,平均36岁。顽固性溃疡7例,幽门梗阻2例,出血2例。均采用改变B-Ⅰ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全部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手术治疗 难以切除 billroth 胃大部分切除术 手术方法 顽固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梗阻 十二指肠前
下载PDF
Delta吻合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Ⅰ重建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邹兆伟 赵大川 +4 位作者 黄宗海 俞金龙 陈海金 朱卉娟 林晓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46-2948,2952,共4页
目的探讨Delta吻合术在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Billroth-Ⅰ重建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于该院胃肠外科分别行TLDG术Delta吻合(TLDG组,35例)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腹腔外吻合(LADG... 目的探讨Delta吻合术在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Billroth-Ⅰ重建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于该院胃肠外科分别行TLDG术Delta吻合(TLDG组,35例)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腹腔外吻合(LADG组,35例)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及住院总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7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TLDG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出血及狭窄;LADG组术后出现1例胃瘫、1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瘘。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及远、近端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LDG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第1次通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LADG组短,住院总费用较LADG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lta吻合技术应用于LADG是安全可行的,并有较好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Delta吻合 billroth-重建
下载PDF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三角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BillrothⅠ吻合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松岩 宋林杰 +4 位作者 邢晓伟 吴世鹏 胡子龙 张红亮 杜晓辉 《腹部外科》 2017年第4期270-272,277,共4页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三角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BillrothⅠ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远端胃癌D2根治临床病人13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组65例,行全腹腔镜远端...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三角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BillrothⅠ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远端胃癌D2根治临床病人13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组65例,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三角吻合术;对照组70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BillrothⅠ吻合术。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243.5 min,对照组180.2 min(P=0.005);观察组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2.4±7.5)h,对照组为(45.8±5.3)h(P=0.042);观察组近端距离肿瘤为(48.2±7.5)mm,对照组为(40.4±5.6)mm(P=0.034);观察组远端距离肿瘤为(68.5±6.95)mm,对照组为(56.2±6.5)mm(P=0.028);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为(34.8±8.4)个,对照组为(22.2±7.9)个(P=0.04);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45.9±10.9)ml,对照组为(80.4±16.3)ml(P=0.018);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4±2.4)d,对照组为(10.4±1.7)d(P=0.016)。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三角吻合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吻合 billroth吻合术 胃癌
下载PDF
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Ⅱ式术后反流性食管炎29例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瑜明 周会新 吴明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billroth式胃大部切除术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 Ⅰ式消化道重建——全腔镜下还是小切口辅助——小切口辅助BiII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0-771,共2页
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作为标准术式已经确立。伴随着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问世,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14年第4版已将其作为标准的常规性治疗[1]。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有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Ⅱ式... 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作为标准术式已经确立。伴随着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问世,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14年第4版已将其作为标准的常规性治疗[1]。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有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Ⅱ式及Roux-en-Y法,重建途经包括辅助切口、手辅助或完全腔镜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lrothⅡ式 远端胃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 小切口 Roux-en-Y billroth 胃切除术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女西服款式感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于翠萍 宋莹 +2 位作者 周杨 孙雅致 武英敏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9,共8页
为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以女西服为研究对象,提出感性工学与数量化理论Ⅰ相结合的款式设计研究方案。首先通过语意差异法获取消费者对女西服样本的感性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感性评分进行分析,提取感性因子,创建女西服... 为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以女西服为研究对象,提出感性工学与数量化理论Ⅰ相结合的款式设计研究方案。首先通过语意差异法获取消费者对女西服样本的感性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感性评分进行分析,提取感性因子,创建女西服二维感性分布空间。同时分析款式特征,归纳出女西服主要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应用数量化理论Ⅰ,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感性因子与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预测,并构建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拟合度较高,符合正态分布要求,模型有效可行。最后通过案例设计与验证,进一步证明该模型能够实现人的感性需求与女西服设计要素之间的有效转换,对女西服款式设计与感性评价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化理论 女西服 感性工学 预测模型 感性因子 款式设计
下载PDF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黄小梅 支慧 +6 位作者 陈浩 卢林明 朱晓群 王丽珍 周珏 庞金金 许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nnexin VmCherry/DA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HVAC-Ⅰ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随着AHVAC-Ⅰ浓度的增加,MKN-28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逐渐被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AHVAC-Ⅰ抑制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VAC-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介观离散力学模型及其Ⅰ型断裂强度负效应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雷 吴杰 +3 位作者 邓通发 曹茂森 徐磊 李田雨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细聚丙烯(PP,直径小于100μm)纤维混凝土Ⅰ型断裂强度随纤维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其机理尚不明晰。而且由于纤维数量过多,现有数值方法无法精细刻画细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对此通过考虑细PP纤维亲水性提升基体局部水灰比的... 细聚丙烯(PP,直径小于100μm)纤维混凝土Ⅰ型断裂强度随纤维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其机理尚不明晰。而且由于纤维数量过多,现有数值方法无法精细刻画细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对此通过考虑细PP纤维亲水性提升基体局部水灰比的强度正效应和纤维桥接力强度贡献低于砂浆的强度负效应,并引入纤维直径等效系数(rf),实现介观尺度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FRC)力学行为模拟。研究表明:纤维直径等效系数(rf)建议小于10;当纤维微量添加时,细PP纤维提升基体局部水灰比,使基体强度上升,此时正效应高于负效应;随着纤维含量增加,由于纤维桥接力贡献无法补偿相应面积基体强度,负效应持续增长,PFRC宏观Ⅰ型断裂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聚丙烯纤维 混凝土 介观 离散模型 型断裂强度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利香 郭晋文 +5 位作者 李春蕾 任杰 杨国东 王晶 赵国磊 沈剑虹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62-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载脂蛋白A-Ⅰ及颈血管彩超的检测。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载脂蛋白A-Ⅰ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观察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的最大流速(V max)、最小流速(V min)、阻力指数RI、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大小、颈动脉狭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水平越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水平越高,且载脂蛋白A-Ⅰ与颈血管血流、颈动脉狭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临床可应用载脂蛋白A-Ⅰ水平控制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干预指标,有助于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载脂蛋白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畅脉乐胶囊(Ⅰ)质量评价
13
作者 张宽 欧余航 +3 位作者 罗春燕 翁一玲 谢玉和 严锦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4-2139,共6页
目的对畅脉乐胶囊(Ⅰ)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ThermoScientificAccucoreTMXLC18色谱柱(4.6mm×250mm,4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0、280nm,测定天麻素、丹参素、槲皮素-3-O-... 目的对畅脉乐胶囊(Ⅰ)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ThermoScientificAccucoreTMXLC18色谱柱(4.6mm×250mm,4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0、280nm,测定天麻素、丹参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芍药苷、大豆苷、迷迭香酸、紫草酸、异槲皮苷、芒柄花苷、大豆苷元、丹酚酸B、毛蕊异黄酮的含量,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相似度。结果1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87.4%~103.9%,RSD0.54%~3.10%。在230nm处,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54~0.999,而在280nm处其差异较明显。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苷、大豆苷、大豆苷元是主要差异成分,芍药苷、异槲皮苷含量在各批样品中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畅脉乐胶囊(Ⅰ)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畅脉乐胶囊() 质量评价 含量测定 HPLC指纹图谱
下载PDF
BillrothⅠ式与BillrothⅡ式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益锋 马煜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5期9-10,18,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我院1999年9月~2004年9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15例远端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行BillrothⅡ式手术56例,BillrothⅠ式手术59例。比较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5年生存率。结果 Billrot...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我院1999年9月~2004年9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15例远端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行BillrothⅡ式手术56例,BillrothⅠ式手术59例。比较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5年生存率。结果 BillrothⅡ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远高于BillrothⅠ式(P<0.05)。两者的5年生存率相似(P>0.05)。结论 BillrothⅠ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操作简单,符合生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是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癌 消化道重建方式 术后并发症 billroth billroth
下载PDF
Billroth-Ⅰ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改进的体会
15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billroth- 术式
下载PDF
辽东兰花岭地区古元古代Ⅰ型花岗岩类与辽吉A型花岗岩对比研究
16
作者 顾玉超 鞠楠 +3 位作者 陈仁义 杨凤超 胥嘉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39,共23页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_(2)O/Na_(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_(Hf)(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岩浆作用 型花岗岩类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LU-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辽东半岛
下载PDF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17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Ⅱ类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下载PDF
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8
作者 朵建英 邸丽 +7 位作者 卢岩 王敏 黄月 朱文佳 文欣玫 徐敏 陈海 笪宇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4种IIM[皮肌炎(DM)5例,多发性肌炎(PM)5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IBM)4例及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NAM)5例]和2种非炎性肌病(NIM)[肌营养不良(MD)5例,dysferlinopathy肌病5例]。将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HC-Ⅰ、MHC-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M、DM及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达100.0%,NAM和MD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80.0%,dysferlinopathy肌病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20.0%。PM和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Ⅱ阳性率分别为40.0%、50.0%,其余类型疾病患者肌肉标本的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结论相较于MHC-Ⅰ免疫组化染色,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IIM与NIM中有较高的特异性。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肌病类型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Roux-en-Y versus BillrothⅠreconstruction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A meta-analysis 被引量:35
19
作者 Jun-Jie Xiong Kiran Altaf +8 位作者 Muhammad A Javed Quentin M Nunes Wei Huang Gang Mai Chun-Lu Tan Rajarshi Mukherjee Robert Sutton Wei-Ming Hu Xu-Bao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7期1124-1134,共11页
AIM: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to compare Roux-en-Y (R-Y) gastrojejunostomy with gastroduodenal Billroth?I?(B-I) anastomosis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DG) for gastric cancer.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AIM: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to compare Roux-en-Y (R-Y) gastrojejunostomy with gastroduodenal Billroth?I?(B-I) anastomosis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DG) for gastric cancer.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studies comparing R-Y with B-I?after DG for gastric cancer from January 1990 to November 2012 in Medline, Embas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an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in The Cochrane Library. Pooled odds ratios (OR) or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s (WMD) with 95%CI were calculated using either ?xed or random effects model. Operative outcomes such as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such as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stricture, bile re?ux, remnant gastritis, re?ux esophagitis, dumping symptoms,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nd hospital stay were the main outcomes assessed.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0 software (Cochrane library).RESULTS: Fou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and 9 non-randomized observational clinical studies (OCS) involving 478 and 1402 patients respectively were included. Meta-analysis of RCTs revealed that R-Y reconstru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bile re?ux (OR 0.04, 95%CI: 0.01, 0.14; P < 0.00?001) and remnant gastritis (OR 0.43, 95%CI: 0.28, 0.66; P = 0.0001), however needing a longer operation time (WMD 40.02, 95%CI: 13.93, 66.11; P = 0.003). Meta-analysis of OCS also revealed R-Y reconstruction had a lower incidence of bile re?ux (OR 0.21, 95%CI: 0.08, 0.54; P = 0.001), remnant gastritis (OR 0.18, 95%CI: 0.11, 0.29; P < 0.00?001) and re?ux esophagitis (OR 0.48, 95%CI: 0.26, 0.89; P = 0.02). However, this reconstruction method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longer operation time (WMD 31.30, 95%CI: 12.99, 49.60; P = 0.0008).CONCLUSIO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point towards some clinical advantages that are rendered by R-Y compared to B-I?reconstruction post DG. However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adequately powered, well-designed RCTs comparing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Distal gastrectomy ROUX-EN-Y billroth I RECONSTRUCTION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20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