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对成骨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陈磊 贾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2059-2061,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GBR)对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1∶1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海奥组与Bio-gide组,各35例。海奥组给予海奥口腔... 目的:探讨与分析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GBR)对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1∶1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海奥组与Bio-gide组,各35例。海奥组给予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Bio-gide组给予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观察成骨厚度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Bio-gide组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海奥组的82.9%(P<0.05)。治疗后6个月Bio-gide组的成骨厚度明显高于海奥组(P<0.05)。治疗后1个月Bio-gide组的切口开裂感染、面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海奥组的22.9%(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探诊深度与附着丧失水平均低于术前1d,且Bio-gide组明显低于海奥组(P<0.05)。结论: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能提高成骨厚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探诊深度与附着丧失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奥口腔修复 bio-gide 引导骨再生 牙列缺损 成骨厚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
2
作者 葛权泉 《中外医疗》 2023年第6期5-8,13,共5页
目的 评估重度牙周炎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Bio-gide+Bio-oss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的74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再生组,每组37例,常规组行翻瓣术治疗,再生组行Bio-oss骨代材... 目的 评估重度牙周炎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Bio-gide+Bio-oss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的74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再生组,每组37例,常规组行翻瓣术治疗,再生组行Bio-oss骨代材料+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对比两组有效率、龈沟液内炎症因子、牙周指数、牙周疼痛感及并发症。结果 再生组牙周炎的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常规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5)。术后再生组龈沟液中的炎症情况、牙周指数均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组轻度疼痛率(89.19%)比常规组(59.46%)高,中度疼痛率(10.81%)比常规组(35.1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8、6.186,P<0.05)。再生组牙周炎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2.70%,比常规组(21.6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5)。结论 Bio-gide+Bio-oss使用后达到的骨组织再生效果好,能纠正牙周指数,缓解牙周炎症,且牙周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oss骨代材料 有效性 使用价值 bio-gide 并发症 炎症因子 重度牙周炎
下载PDF
CBCT评估Bio-Gide胶原膜在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娟 廖娟 费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9年第4期166-170,共5页
目的:研究CBCT在评估Bio-Gide胶原膜在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中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CBCT示上颌第一磨牙行种植牙植骨量不足(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垂直骨量为4mm-6mm)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Bio-Gide可吸收胶... 目的:研究CBCT在评估Bio-Gide胶原膜在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中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CBCT示上颌第一磨牙行种植牙植骨量不足(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垂直骨量为4mm-6mm)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bio-oss骨粉(n=10);对照组:单纯植入bio-oss骨粉(n=10);手术方式均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手术加同期种植体植入,种植体长度均为10mm,直径不同的登腾式种植体。术后10天及术后1月评估术后并发症:面部肿胀、术区软组织红肿、术区感染人数。CBCT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月上颌第一磨牙区垂直高度,经CBCT测定术前及术后6月上颌窦内距离种植体末端1mm处的新形成骨骨密度(HU值),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0天,实验组及对照组面部肿胀、软组织红肿、术区感染人数分别为(1、2)和(0、1)和(0、0);术后1月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区均无并发症;实验组及对照组有差异。术前、术后及术后6月窦嵴距:实验组(5.02±0.51)、(13.32±1.32)和(12.6±0.13);对照组:(4.91±0.69)、(12.12±1.08)和(11.4±0.83),术前及术后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月HU值分别为(442.77±21.80)和(459.81±20.72)、(442.10±23.16)和(529.50±40.67);术前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独使用Bio-oss骨粉可增加上颌后牙垂直骨量,但与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联合应用可使Bio-oss骨粉成骨效果更佳,短期内实验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术后1月两组患者术区均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 BIO-OSS骨粉 上颌窦外提升
下载PDF
多孔矿化骨Bio-Oss和胶原膜Bio-G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万蕾蕾 陆加梅 +1 位作者 吕臻 宋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多孔矿化骨B io-Oss和胶原膜B io-G 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0例16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入B io-Oss并放置B io-...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多孔矿化骨B io-Oss和胶原膜B io-G 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0例16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入B io-Oss并放置B io-G ide为治疗组,5例10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为对照组,并于术后1,3,6个月回访,通过临床检查及X组检查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使牙周袋变浅或消除,而治疗组附着水平增加,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结论:B io-Oss和B io-G ide对治疗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可使其获得包括牙骨质、牙周韧带、骨在内的完整牙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矿化骨Bio-Oss bio-gide 牙周骨缺损 引导性组织再生
下载PDF
采用Bio-Oss胶原骨联合Bio-Gide胶原屏障膜行引导骨再生术修复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8
5
作者 黎祺 张海英 叶凡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6期1935-193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Bio-Oss胶原骨联合Bio-Gide胶原屏障膜行引导骨再生术修复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存在牙槽骨缺损的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高频牙龈电凝刀切除牙龈瘤后均保留累及牙齿... 目的探讨采用Bio-Oss胶原骨联合Bio-Gide胶原屏障膜行引导骨再生术修复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存在牙槽骨缺损的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高频牙龈电凝刀切除牙龈瘤后均保留累及牙齿。研究组创口植入Bio-Oss胶原骨并覆盖Bio-Gide胶原屏障膜,对照组创口覆盖牙周塞制剂。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保留牙齿的牙髓敏感度(PS)、牙松动度、牙周附着丧失(PAL)情况,并采用X线片观察牙槽骨变化。结果牙龈瘤电切术中得以保留的研究组47枚牙龈瘤术前累及牙齿和对照组42枚牙龈瘤术前累及牙齿,术毕均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缺损,但无松动。64例牙龈瘤患者术后1年均无复发。术后1、3、6、12个月,研究组保留牙齿的PS、牙松动度和PA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保留牙齿的PS、牙松动度、PAL改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保留牙齿的PS、牙松动度、PAL改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加重。X线片可见研究组牙槽骨稳定无吸收,对照组牙槽骨呈进展性吸收。结论Bio-Oss胶原骨和Bio-Gide胶原屏障膜联用行引导骨再生术,能有效地修复牙龈瘤电切术后的牙槽骨缺损,改善牙周状况,对牙周、牙髓病变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引导骨再生术 牙槽骨 牙周病变 牙髓病变 Bio-Oss bio-gide屏障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与Bio-gide胶原膜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莉 曲丰江 +2 位作者 汪泱 王冰 戴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5-18,21,共5页
目的本实验拟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cells,hMSCs)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探讨其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将hMSCs与Bio-gide胶原膜进行体... 目的本实验拟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cells,hMSCs)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探讨其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将hMSCs与Bio-gide胶原膜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梯度密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能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hMSCs。hMSCs可在Bio-gide胶原膜上贴附增殖,并复层生长。结论hMSCs取材方便、创伤小;扩增分化能力强。hMSCs可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Bio-gide胶原膜可作为细胞生长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io-gide 组织工程
下载PDF
Bio-Gide胶原膜结合Bio-Oss多孔骨治疗牙周垂直型骨缺损的6个月临床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立武 邢春艳 +2 位作者 方玲 于鸿潜 毛庆华 《广东牙病防治》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评价Bio Gide胶原膜结合Bio Oss多孔骨治疗牙周垂直型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基础治疗后口腔内仍存在 2个探诊深度 6mm以上的骨下袋 ,随机选出 1个骨缺损用Bio Gide胶原膜结合Bio Oss多孔骨修复 ,另一... 目的 评价Bio Gide胶原膜结合Bio Oss多孔骨治疗牙周垂直型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基础治疗后口腔内仍存在 2个探诊深度 6mm以上的骨下袋 ,随机选出 1个骨缺损用Bio Gide胶原膜结合Bio Oss多孔骨修复 ,另一个骨缺损仅用Bio Gide胶原膜进行修复治疗 ,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 6个月测量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丧失、骨水平的变化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边缘龈退缩在单独应用Bio Gide胶原膜组更加明显(P <0 .0 5 )。结论 尚不能肯定Bio Oss多孔骨可以加强Bio Gide胶原膜修复牙周垂直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ide Bio-Oss多孔骨 治疗 牙周垂直型骨缺损 牙周炎 手术
下载PDF
Bio-oss胶原质及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邓蔚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胶原质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3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0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胶原质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3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0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PPD、AL、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Bio-Oss骨代材料 bio-gide 牙周病
下载PDF
拔牙窝内即刻植入Bio-Oss颗粒联合Bio-Gide胶原膜表面覆盖在磨牙区拔牙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守娟 胡秋斌 赵然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3-35,39,共4页
目的:探究拔牙窝内即刻植入Bio-Oss颗粒联合Bio-Gide胶原膜表面覆盖在磨牙区拔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60例磨牙区拔牙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两组均行磨牙区拔牙,对照组拔牙后行常规处理,观察组... 目的:探究拔牙窝内即刻植入Bio-Oss颗粒联合Bio-Gide胶原膜表面覆盖在磨牙区拔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60例磨牙区拔牙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两组均行磨牙区拔牙,对照组拔牙后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拔牙后即刻于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颗粒,并于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新骨轮廓及骨密度评分,并对比拔牙前、拔牙6个月后牙槽骨宽度与高度。结果:两组拔牙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拔牙伤口愈合良好。1个月,患者牙龈基本愈合,拔牙伤口关闭;3~6个月,对照组颊舌侧牙龈愈合,但牙槽骨外形较拔牙前缩窄,牙槽骨宽、高度则减少,特别是颊侧凹陷显著;观察组胶原膜被牙龈覆盖,颊舌侧牙龈呈平台状愈合,牙槽骨外形丰满;观察组新骨轮廓、骨密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拔牙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高度均较拔牙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磨牙区拔牙患者拔牙后于拔牙窝内即刻植入Bio-Oss颗粒联合Bio-Gide胶原膜表面覆盖,可显著减少因拔牙造成的牙槽骨吸收,维持拔牙位点骨量,为后期种植牙修复提供良好位点条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区拔牙 位点保存术 Bio-Oss颗粒 bio-gide
下载PDF
无机牛骨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修复种植牙骨缺损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耿威 宿玉成 +1 位作者 徐刚 林润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 :评价无机牛骨 (deproteinizedbovinebonemineral,Bio -oss)与可吸收性胶原膜 (bioresorbablecollagenmembrane ,Bio -gide)在种植牙骨缺损中的引导骨再生作用。方法 :在 30只兔子股骨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 (3.3mm× 8m... 目的 :评价无机牛骨 (deproteinizedbovinebonemineral,Bio -oss)与可吸收性胶原膜 (bioresorbablecollagenmembrane ,Bio -gide)在种植牙骨缺损中的引导骨再生作用。方法 :在 30只兔子股骨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 (3.3mm× 8mm) ,然后在其侧壁制造标准骨缺损 (4mm× 3mm× 3mm) ,骨缺损内植入Bio -oss,并在其表面覆盖Bio-gide膜 ,分别于术后 1、4、6个月取样本 ,制备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 ,通过计算机组织图像分析系统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 1个月Bio -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 ,随时间延长 ,新生骨量增加 ,Bio -oss百分率下降 ,6个月时新生骨百分率达 37% ,而Bio -oss百分率由 35 %下降到 2 5 % (P <0 .0 5 )。结论 :Bio -Oss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使牙种植中的骨缺损获得重建 ,Bio-Oss是一种骨引导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骨缺损 无机牛骨 可吸收 骨再生
下载PDF
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费伟 杨小民 +3 位作者 李铮 尹明平 沈志浩 廖楚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mm×3mm×5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mm×3mm×5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Co膜。术后1、2、4、6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拔出实验)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外形好、骨成熟时间早,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以期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 引导骨再生 即刻种植
下载PDF
几丁糖胶原可吸收膜的体内埋植及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新木 董研 +1 位作者 张存宝 刘宝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研究几丁糖胶原膜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方法:在家兔背部肌肉内埋植几丁糖风干膜、几丁糖冻干膜、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混合膜及冻干膜。埋植术后1、2周、1、2、4、5月时取材,观察组织相容性;秤取膜材料植入前干重,术后1、2、3、4、5... 目的:研究几丁糖胶原膜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方法:在家兔背部肌肉内埋植几丁糖风干膜、几丁糖冻干膜、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混合膜及冻干膜。埋植术后1、2周、1、2、4、5月时取材,观察组织相容性;秤取膜材料植入前干重,术后1、2、3、4、5、6月时取出膜,计算膜的埋植降解率。结果:家兔背部植入区肌肉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膜材料在体内3个月时吸收率小于20%;植入后6个月,吸收达50%以上,膜基本破碎。结论:几丁糖胶原膜材料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在体内可保持完整3个月以上,其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能适宜作为引导骨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糖 可吸收 组织相容性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向辉 张磊 +3 位作者 孙卫革 杨建 黄辉 张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每个拔牙窝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颈部对应牙槽骨上制备半环状骨缺损,将每只实验犬口内的6处骨缺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每个拔牙窝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颈部对应牙槽骨上制备半环状骨缺损,将每只实验犬口内的6处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每组两处,并给予不同处理。A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B组:骨缺损中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3个月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制作含单个种植体的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测定。结果:3组标本骨缺损区均可见新骨生成,A组种植体颈部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多,骨质成熟,成骨效果最好;B组次之,部分标本骨缺损区有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及骨质均不如A组。C组最差。结论:可吸收胶原膜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可阻止软组织向骨缺损区长入,对骨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 即刻种植 珊瑚羟基磷灰石 骨缺损
下载PDF
可吸收性引导骨再生胶原膜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宇 王兴 +1 位作者 邱立新 林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本研究是对国产吸收性胶原膜的骨引导再生,在骨缺损上应用的有效性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在实验动物成年犬的下领骨左右侧形成骨缺损,实验侧的骨缺损上覆盖吸收性胶原膜,对照侧没有覆盖,实验期间分别为2周、6周、12周后取出下... 目的本研究是对国产吸收性胶原膜的骨引导再生,在骨缺损上应用的有效性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在实验动物成年犬的下领骨左右侧形成骨缺损,实验侧的骨缺损上覆盖吸收性胶原膜,对照侧没有覆盖,实验期间分别为2周、6周、12周后取出下领骨;由骨缺损矢状面做spin的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结论表明国产吸收性胶原膜有着与国外吸收性膜同样的骨引导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引导骨再生 骨缺损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中应用的超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费伟 杨小民 +3 位作者 李铮 尹明平 沈志浩 廖楚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评估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效果及作用,为可吸收性胶原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只成年杂种犬,双侧下颌第三、四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右侧使用可吸收膜覆盖骨缺损区,左侧不覆盖任何... 目的:评估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效果及作用,为可吸收性胶原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只成年杂种犬,双侧下颌第三、四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右侧使用可吸收膜覆盖骨缺损区,左侧不覆盖任何膜作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1、2、4、6个月时各处死4只犬,取材观察。采用扫描电镜(SEM)、四环素荧光标记及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检测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缺损区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情况。结果:SEM和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再生修复较同期空白对照组快,术后6个月实验组缺损区呈完全骨性修复,成骨活动趋于稳定,而对照组近牙槽嵴顶仍可见尚不成熟的新生骨组织。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1、2、4个月实验组与对照间最大拔出力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吸收胶原膜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可以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 即刻种植 引导骨组织再生 扫描电镜 荧光标记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无机牛骨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修复种植牙骨缺损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威 宿玉成 +1 位作者 徐刚 林润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无机牛骨 可吸收 种植牙 骨缺损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膜在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静 张慧慧 +5 位作者 任晓勇 闫妍 杜小滢 孔德敏 杨敏娟 侯瑾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膜一期置入在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患者19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肿瘤切除术,同期放置修剪合适大小可吸收胶原膜并经环甲膜固定,1~2周后根据胶原膜贴敷... 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膜一期置入在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患者19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肿瘤切除术,同期放置修剪合适大小可吸收胶原膜并经环甲膜固定,1~2周后根据胶原膜贴敷情况去除喉外固定缝线。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随访内容包括:声带创面恢复情况;前联合形态;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最长发音时间(MPT)及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结果①术后随访时,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肿瘤残余复发,3例患者声带前三分之一粘连,其余15例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且声带前联合获得良好三角形形态,对比既往5例未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同分期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声门形态;②术后疼痛评分中17例(89.5%)轻度疼痛,2例(10.5%)中度疼痛,均无重度疼痛;③术后半年黏膜功能稳定后行嗓音功能评估,VHI手术前后(60.63±12.93 vs 19.37±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客观声学参数MPT手术前后(10.07±1.47 vs 14.40±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SI手术前后(-1.52±4.20 vs 0.97±2.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一期置入可吸收胶原膜可预防累及前联合声门型喉癌切除术后双侧声带粘连,且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微,可促进患者术后喉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型喉癌 声带粘连 可吸收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在齿槽裂植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宁 李军 +2 位作者 唐增斌 蒋榕林 陈伟 《微创医学》 201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在齿槽裂植骨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单侧齿槽裂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应用髂骨骨松质组(A组,17例)和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加髂骨骨松质组(B组,5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据Enemark分级标准... 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在齿槽裂植骨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单侧齿槽裂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应用髂骨骨松质组(A组,17例)和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加髂骨骨松质组(B组,5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据Enemark分级标准,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组植骨成活率达100%,临床成功率达75%以上,均高于单纯应用髂骨骨松质移植组(88.2%及64.7%)。结论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在齿槽裂植骨修复中可起到增强骨移植临床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槽裂 骨移植 可吸收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膜在预防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前庭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凡 王洪涛 +1 位作者 崔颖秋 邬文莉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7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牙槽突裂植骨术中,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对术后鼻前庭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牙槽突裂植骨的8~12岁患者19例,试验组8例,裂隙10侧,术中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固定;对照组11例,裂隙13侧,术中不放置胶... 目的探讨唇腭裂牙槽突裂植骨术中,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对术后鼻前庭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牙槽突裂植骨的8~12岁患者19例,试验组8例,裂隙10侧,术中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固定;对照组11例,裂隙13侧,术中不放置胶原膜。观察2组植骨术后鼻前庭区瘘孔发生情况,比较2组植骨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鼻前庭瘘3侧(23.08%),试验组0侧(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组术后植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时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可有效降低植骨术后鼻前庭瘘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植骨术 可吸收 鼻前庭瘘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术后吞咽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康康 邓宇骁 +6 位作者 丁琛 王贝宇 陈华 戎鑫 马立泰 洪瑛 刘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入选20例,对照组在植入颈椎假体后常规缝合椎前筋膜;实验组在常规缝合椎前筋膜的基础上于椎前软组织间隙放置可吸收胶原生物膜。术后3天、3月、6月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前软组织(PST)厚度以判断椎前软组织肿胀情况,并完善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和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问卷调查以评估吞咽功能。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59±0.38)cm和(0.63±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19±0.12)cm和(0.43±0.35)cm、(0.2±0.12)cm和(0.4±0.3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2.05±1.57和61.26±1.48、68.75±1.33和68.05±1.4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5.9±1.41和63.4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5%和55%、10%和2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能够在ACSS术后早期降低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在极早期可以预防中度及以上吞咽困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可吸收生物 椎前软组织肿胀 吞咽-生活质量问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