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体型碳化二亚胺类水解稳定剂Bio-SW 100的研究”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1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77,共1页
2014年2月25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完成的"单体型碳化二亚胺类水解稳定剂Bio-SW 100的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经过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定,该项目工艺合理,产品对PLA、PET等聚酯基聚合物的水解稳... 2014年2月25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完成的"单体型碳化二亚胺类水解稳定剂Bio-SW 100的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经过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定,该项目工艺合理,产品对PLA、PET等聚酯基聚合物的水解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对促进我国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科技厅 碳化二亚胺 水解稳定剂 bio-sw 100 单体型 科技成果鉴定 生物基 工艺合理 水解稳定性 生物可降解塑料
下载PDF
萃取法生物油基再生沥青性能及再生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新军 傅豪 段湖杰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为了研究萃取法生物油作为再生剂的可行性,采用自行研制的萃取法生物油基再生剂(SW)分别制备生物油基再生基质沥青和生物油基再生SBS改性沥青。通过常规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和弯曲梁流变对2种再生沥青的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傅里叶红外... 为了研究萃取法生物油作为再生剂的可行性,采用自行研制的萃取法生物油基再生剂(SW)分别制备生物油基再生基质沥青和生物油基再生SBS改性沥青。通过常规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和弯曲梁流变对2种再生沥青的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分析2种沥青的再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掺量(质量分数)为8%、10%的SW再生剂均可将老化基质沥青和老化SBS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和黏度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在SW再生剂的作用下,老化基质沥青和老化SBS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显著下降,低温抗裂性显著提升,且均能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SW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主要以物理共混形式存在,但仍存在苯酚与甲醛缩聚和烯烃类物质氧化裂解等化学反应;SW再生剂富含大量轻质组分,对老化沥青具有显著的稀释作用;其所含的酚基化合物可促使老化沥青中的高分子量组分转化为小分子量组分,从而导致大分子物质和中分子物质质量分数降低,小分子物质质量分数增加,分散性指数减小,进而改善老化沥青组分的相容性和分子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萃取法生物油 试验研究 SW再生剂 再生沥青 路用性能 再生机理
原文传递
海水深度制约黔东北志留系香树园组生物礁滩的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深洋 李越 毛颖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6,共10页
奥陶纪末的生物冰川灾变事件结束后,华南板块上扬子区进入志留纪初的海进期。黔东北志留纪初期香树园组(兰多维列统鲁丹阶上部-埃隆阶中部)是壳相动物群复苏时沉积的灰岩相地层,具有显著的生物-岩相分异。"白沙型"后生动物化... 奥陶纪末的生物冰川灾变事件结束后,华南板块上扬子区进入志留纪初的海进期。黔东北志留纪初期香树园组(兰多维列统鲁丹阶上部-埃隆阶中部)是壳相动物群复苏时沉积的灰岩相地层,具有显著的生物-岩相分异。"白沙型"后生动物化石密集的礁滩沉积仅限于近岸正常浪基面附近的浅海区展布。同期石阡枫香铺沟村剖面远岸带"印江型"香树园组薄层灰岩中壳相动物大化石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度低,没有原地绑结岩型的生物礁和粗颗粒堆积的生屑滩,岩相和生物相特征显示各种细颗粒的生屑呈碎片堆积。尽管这里海水清澈度较高,但由于水深偏大且水动力偏低的环境指标抑制了"白沙型"造礁动物向广海区的空间拓展。这一实例凸显了黔东北陆表海区海水深度对香树园组底栖生态组合多样性的控制,导致志留纪最早复苏的生物礁古地理分布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岩相 香树园组 志留系 石阡 黔东北
原文传递
黔东北石阡志留系雷家屯组的生物-岩相分异 被引量:3
4
作者 毛颖颜 李越 倪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黔东北石阡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埃隆阶上部的雷家屯组属灰岩和碎屑岩混合相,其分布限于滇黔桂古陆以北离岸几十千米范围内的浅海区。出露于枫香铺子沟、雷家屯、白沙龙口—筷子山、白沙均田和本庄岩门的5个剖面存在生物-沉积相的差异性。... 黔东北石阡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埃隆阶上部的雷家屯组属灰岩和碎屑岩混合相,其分布限于滇黔桂古陆以北离岸几十千米范围内的浅海区。出露于枫香铺子沟、雷家屯、白沙龙口—筷子山、白沙均田和本庄岩门的5个剖面存在生物-沉积相的差异性。铺沟村粉砂岩—泥岩含量高于灰岩,达到4∶1,壳相化石丰度最低且无生物礁滩灰岩沉积;其它4个剖面的碎屑岩—灰岩比例约1∶1,雷家屯壳相化石最丰富,上部出现米级厚度的珊瑚-层孔虫点礁;筷子山剖面的雷家屯组下部开始出现雏形礁,之上的礁核灰岩现已被剥蚀掉,但从礁基的菲利普构造和礁翼塌积岩推测,点礁的正向隆起规模是很明显的;均田剖面仅出露雷家屯组上部约7m的地层,多为粉砂岩和生屑灰岩薄层;岩门剖面多为薄层细颗粒生屑滩相灰岩,近顶部出现钙质微生物形成的叠层石。偏西剖面的雷家屯组顶部展现侵蚀面、泥裂等现象,是桐梓上升期海底暴露的证据,唯有最靠东的铺沟村雷家屯组顶部未见暴露标志,与之上马脚冲组呈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相分异 古地理 雷家屯组 志留系 石阡 黔东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