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余油田外围区块生物胶降黏压裂技术试验
1
作者 何增军 宋成立 +3 位作者 马胜军 王凤宇 王永忠 陈存玉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扶余油田外围区块原油密度大、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采用常规胍胶携砂压裂技术无法有效开采,压裂投产后初期产量较低,达不到效益产能,外围区块基本处于未开发动用状态。为此,研发了生物胶降黏剂体系与压裂工程技术相配套的降黏... 扶余油田外围区块原油密度大、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采用常规胍胶携砂压裂技术无法有效开采,压裂投产后初期产量较低,达不到效益产能,外围区块基本处于未开发动用状态。为此,研发了生物胶降黏剂体系与压裂工程技术相配套的降黏压裂技术,并进行了实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生物胶具有降凝、降黏、防蜡、乳化、驱油等性能,可显著提高原油流动性。现场试验分为生物胶降黏加砂压裂和生物胶降黏不加砂压裂两种技术方式,共在扶余外围及稠油区块累计实施45口井。前置液胍胶造主裂缝+支撑剂+生物胶降黏剂+支撑剂+后置液降黏剂的技术方法应用在新投产的外围及稠油区块,对比老区内部,在储层物性变差的条件下,投产后产油量超设计产能1.6倍,是老区内部的1.4倍。生物胶降黏不加砂压裂技术主要应用在老井二次压裂或多轮次压裂稠油区块或黏度上升井层,同等条件下对比,黏度由压裂前的70mPa·s下降到25mPa·s,增产量是同区块常规压裂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胶 降黏压裂 原油流动性 防蜡 外围区块 稠油
下载PDF
以粪污水热资源化为核心的高效种养结合系统分析与展望
2
作者 徐永洞 刘志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共12页
种养结合系统是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水热技术可以将畜禽粪污快速直接转化生产生物原油、水热炭、水相产物和气体产物,生成物分别具有燃料、土壤改良、农用杀菌剂和气体肥料应用潜力,以粪污水热资源化为核心构建的... 种养结合系统是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水热技术可以将畜禽粪污快速直接转化生产生物原油、水热炭、水相产物和气体产物,生成物分别具有燃料、土壤改良、农用杀菌剂和气体肥料应用潜力,以粪污水热资源化为核心构建的高效种养结合系统有助于提升畜禽粪污的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和消纳能力、构建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循环农业,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植业和养殖的协同高效发展。该研究基于国内外近十余年的研究,系统综述了粪污水热资源化产物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的作用和应用潜力,论述了畜禽粪污水热转化生物原油在农业内燃机中作为燃料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水相产物作为潜在的农用杀菌剂在作物病害防控中的作用,梳理了畜禽粪污源水热炭在转化机理、理化特性和还田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气相产物中的组分和用于温室种植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粪污水热资源化为核心的高效种养结合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水热资源化产物农业循环应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为畜禽粪污水热资源化和高效种养结合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水热炭 生物炭 水热转化 生物原油 种养结合系统 农作物病害防控
下载PDF
微藻粗生物油催化加氢提质:外加氢源影响
3
作者 王智聪 谢龙飞 段培高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催化加氢是微藻粗生物油改性提质的有效途径,其中氢源是关键。探究了5种常规金属(铁、铝、锡、锌、镁)在超临界水条件下的产氢量,相同质量下铝的产氢量最大。在400℃、2 h条件下,以Ru/C为催化剂,以四氢萘为供氢介质对比了4种不同氢源(... 催化加氢是微藻粗生物油改性提质的有效途径,其中氢源是关键。探究了5种常规金属(铁、铝、锡、锌、镁)在超临界水条件下的产氢量,相同质量下铝的产氢量最大。在400℃、2 h条件下,以Ru/C为催化剂,以四氢萘为供氢介质对比了4种不同氢源(即微藻水热液化水溶物水热气化氢-M-HTL-H_(2)、小球藻水热气化氢-M-SCW-H_(2)、单质金属铝与水高温反应氢-Al-H_(2)及实验室氢-L-H_(2))对微藻水热液化所得粗生物油的加氢提质效果。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氢源,提质产物中提质油产率最高,其中L-H_(2)所得提质油产率最高(87.6%),而M-SCW-H_(2)所得提质油产率最低(70.4%)。4种氢源对粗生物油具有不同的加氢提质效果,其中Al-H_(2)对生物油的脱氧效果最好(93.03%),同时提质油热值最高(43.05 MJ/kg);M-SCW-H_(2)的脱氮效果最好(86.11%);4种氢源对生物油的脱硫效果均达到90%以上。氢源对提质油成分组成影响较大,L-H_(2)所得提质油中芳香烃和不饱和烃含量最高;M-HTL-H_(2)所得提质油中饱和烃含量最高,同时芳香烃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采用不同外加氢源进行粗生物油加氢提质可获得不同生物油质提效果,如将不同氢源配伍有望获得更佳的生物质提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粗生物油 加氢提质 氢源
下载PDF
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沉积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谢雨桐 李诗洋 +4 位作者 彭凯 黄文庆 胡俊茹 朱喜锋 王国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78-388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生长性能、体组成、营养物质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20尾均质量为(10.84±0.01)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生长性能、体组成、营养物质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20尾均质量为(10.84±0.01)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4组分别饲喂添加0(FM组)、2%(BSFLP2组)、4%(BSFLP4组)和6%(BSFLP6组)黑水虻虫浆湿物质(分别对应添加0、9、18、27 g/kg黑水虻虫浆干物质)配制的等氮和等脂的饲料。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黑水虻虫浆添加量的增加,试验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SFLP2和BSFLP4组显著高于FM组(P<0.05),BSFLP4组最高;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BSFLP2和BSFLP4组显著低于FM组(P<0.05),BSFLP4组饲料系数最低;各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BSFLP2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粗蛋白质沉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SFLP4组粗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FM组(P<0.05),各组间粗脂肪沉积率、粗灰分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水虻虫浆添加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仅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杂交鳢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可以促进其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粗蛋白质沉积率,最佳添加量为18 g/kg黑水虻虫浆干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虫浆 杂交鳢 生长 粗蛋白质沉积率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生物质高压液化制生物原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5
作者 姜洪涛 李会泉 张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3,共6页
介绍了生物质液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原料种类、溶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反应器类型对高压液化过程以及产品组成和收率的影响;对生物质液化的机理进行了剖析;对生物质液化制生物原油过程进行了展望,认为降... 介绍了生物质液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原料种类、溶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反应器类型对高压液化过程以及产品组成和收率的影响;对生物质液化的机理进行了剖析;对生物质液化制生物原油过程进行了展望,认为降低生物原油的生产成本、降低生物原油中的氧含量是生物质液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高压液化 生物原油
下载PDF
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化学性质与表征方法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冀翔 蒋宝辉 +1 位作者 王东 魏耀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44-1653,共10页
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由于性质较差,不能直接作为车载燃料使用,与现代石油炼制工艺结合是一种新的应用途径。综述了微藻生物油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官能团组成与杂原子化合物组成等信息,比较分析了GC-MS、FTIR、NMR和FT-ICR MS等表... 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由于性质较差,不能直接作为车载燃料使用,与现代石油炼制工艺结合是一种新的应用途径。综述了微藻生物油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官能团组成与杂原子化合物组成等信息,比较分析了GC-MS、FTIR、NMR和FT-ICR MS等表征方法的异同,简要回顾了微藻水热液化反应机理和精制方法。重点指出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中含氧、含氮化合物含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芳香度和不饱和度,催化加氢精制能够有效脱除杂原子,并增加烷烃含量。微藻基生物燃料的发展,不仅需要精制工艺的提升,也有赖于表征方法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微藻 水热液化 官能团 杂原子
下载PDF
红球菌PR-1菌株破乳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挺 梁凤来 +1 位作者 奚艳伟 刘如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1-1196,共6页
利用乳化剂Span 80配制出一种稳定的煤油-水乳浊液作为模型乳浊液,进而从大港油田废水中筛选出1株破乳能力较强的红球菌PR-1.该菌株培养液在55℃下8h可以使模型乳浊液完全破乳,且在实验条件下比化学破乳剂DGF-01具有更强的破乳活性... 利用乳化剂Span 80配制出一种稳定的煤油-水乳浊液作为模型乳浊液,进而从大港油田废水中筛选出1株破乳能力较强的红球菌PR-1.该菌株培养液在55℃下8h可以使模型乳浊液完全破乳,且在实验条件下比化学破乳剂DGF-01具有更强的破乳活性.研究发现,乳浊液的破乳为线性增长过程,冻融和高压灭菌对其破乳能力没有影响,菌体细胞是破乳的主要活性成分,经超声波破碎及有机溶剂处理后其破乳活性显著降低.菌体表面有很强的疏水性,其对烃的枯附率为84%,碳链长度范围在C27~C54的枝菌酸类物质是保持菌体细胞完整性和疏水性的关键,其对细胞的破乳活性也至关重要.PR-1菌株发酵液用于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具有操作方便,破乳率高,应用面广,无毒无害等优点,且能完全脱出J9-19原油乳状液中的水,因此可作为原油乳状液或油田采出水的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球菌 乳状液 生物破乳 枝菌酸 原油
下载PDF
俄罗斯混合原油电脱盐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娄世松 范洪波 +1 位作者 赵德智 曹云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解决俄罗斯混合原油脱盐问题,根据俄罗斯混合原油的特点,通过模拟试验对其电脱盐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生物复合破乳剂用量20μg/g,电场强度800 V/cm,温度120℃,注水量6%。同时,设计了高效电脱盐装置,制备了生物... 为解决俄罗斯混合原油脱盐问题,根据俄罗斯混合原油的特点,通过模拟试验对其电脱盐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生物复合破乳剂用量20μg/g,电场强度800 V/cm,温度120℃,注水量6%。同时,设计了高效电脱盐装置,制备了生物复合破乳剂。应用表明:原油单级脱盐后盐质量浓度小于3 mg/L,电耗仅0.05 kW·h/t,排水含油20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原油 电脱盐 生物复合破乳剂 脱盐装置
下载PDF
植物和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汪志荣 马传鑫 +3 位作者 李燕妮 朱小燕 王伟荔 王静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阐述了植物和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石油污染物及PAHs的重要作用和最新进展。国内外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均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微生物菌群要优于单一菌株;土壤中植... 阐述了植物和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石油污染物及PAHs的重要作用和最新进展。国内外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均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微生物菌群要优于单一菌株;土壤中植物根系与微生物形成根际效应对污染物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生物表面活性剂较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宜性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能力;土壤中多组分污染物共同修复虽处于起步阶段,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植物–微生物菌群降解石油污染物过程中,微生物菌群间协同和竞争机制及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尚需证实;实验室研究与大田环境条件的差异,使得目前的研究成果尚需田间试验的验证和支持;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研究极端(高含盐量;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低温)条件下的石油高效降解菌株/群,制备有效的便于大田应用的固体菌肥意义重大;同时在确定石油污染物对环境致害的限值的基础上,建立石油污染土壤评价体系也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 石油 PAHS 生物表面活性剂 根际效应 多组分污染物共同修复
下载PDF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牧 杨红 刘思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3-58,共6页
方法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同的菌种进行培养并改变温度等条件 ,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 ,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原油乳化能力进行测试。目的 获得某一菌株的代谢产品 ,分离检测和评价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和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的... 方法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同的菌种进行培养并改变温度等条件 ,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 ,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原油乳化能力进行测试。目的 获得某一菌株的代谢产品 ,分离检测和评价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和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的试验条件 ,选出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较多的菌株 ,可以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 88 0mN/m降到 39 0mN/m。该菌能在以液蜡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但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很少 ,而在含糖培养基中则产生较多的表面活性剂。经分离、提纯、分析为脂肽 (或脂蛋白 ) ,其产物水解后 ,经薄层层析测出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和脂肪酸。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 ,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新陈代谢 ,可以产生大量的表面活性剂 ,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分散作用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中非常重要。同时也为微生物采油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微生物采油 表面活性剂 乳化 降粘 菌种
下载PDF
生物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作然 单广波 +1 位作者 闫松 刘宇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5期992-994,共3页
随着石油污染土壤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综述了畜禽粪便、园林废弃物、小麦秸秆等生物质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对生物质的利用主要包括三种:直接施加到土壤上、和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 随着石油污染土壤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综述了畜禽粪便、园林废弃物、小麦秸秆等生物质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对生物质的利用主要包括三种:直接施加到土壤上、和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堆肥以及经高温裂解得到生物炭来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这几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改善和修复。不过,这些方法都还只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质修复 生物堆肥 生物炭
下载PDF
生物原油燃烧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
12
作者 黄亚继 仲兆平 +4 位作者 金保升 张瑞霞 段锋 李勤 李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0-1245,共6页
以生物原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原油直接燃烧试验,研究了其燃烧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预热生物原油、预混燃烧和外加点火源预热炉膛可以实现生物原油顺利点火并稳定燃烧。在相同含氧量下,生物原油的燃烧温度,SO_2、NO_x... 以生物原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原油直接燃烧试验,研究了其燃烧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预热生物原油、预混燃烧和外加点火源预热炉膛可以实现生物原油顺利点火并稳定燃烧。在相同含氧量下,生物原油的燃烧温度,SO_2、NO_x和CO浓度均低于0号柴油。生物原油燃烧产生的SO_2浓度在70mg/Nm^3以下,且随着烟气中含氧量的增加而减少;NO_x浓度在250mg/Nm^3以下,且随着含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氧量超过7%时,CO浓度约为200mg/Nm^3。生物原油稳定燃烧火焰长度较短,燃烧初期呈淡绿色火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原油 燃烧 气态污染物
下载PDF
油脂及其甲酯对杨木粉在甲醇中液化分解的促进作用
13
作者 胡见波 杜泽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4-1277,共4页
为了研究油脂及其甲酯对杨木粉液化的促进作用,采用大豆油(或甲酯)、杨木粉和甲醇为原料,在高压釜中研究了它们的共炼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甲酯能够显著提高杨木粉在甲醇中的分解率;大豆油与杨木粉在甲醇中共炼,大豆油也能显著提高杨木... 为了研究油脂及其甲酯对杨木粉液化的促进作用,采用大豆油(或甲酯)、杨木粉和甲醇为原料,在高压釜中研究了它们的共炼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甲酯能够显著提高杨木粉在甲醇中的分解率;大豆油与杨木粉在甲醇中共炼,大豆油也能显著提高杨木粉的分解率。大豆油与杨木粉在甲醇中共炼的反应时间以60 min为宜,温度以320℃为宜。共炼能够同时提高杨木粉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率,其中,木质素分解率的提高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重油 生物油 高压液化 大豆油 甲酯
下载PDF
不同粗纤维水平日粮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碧侠 赵芳 +5 位作者 赵为民 付言峰 涂枫 方晓敏 王学敏 任守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32,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的影响。选用45头60kg左右苏山猪,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5头,分别采用8.35%,9.10%,11.39%粗纤维水平日粮进行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头猪屠宰。结果表...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的影响。选用45头60kg左右苏山猪,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5头,分别采用8.35%,9.10%,11.39%粗纤维水平日粮进行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头猪屠宰。结果表明:(1)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生长速度。B组平均日增重高于A组、C组,B组与A组间差异显著(P<0.05)。(2)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血液生化指标。B组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C组尿素氮显著高于A组(P<0.05)。(3)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屠宰性能。粗纤维水平升高,脂率呈下降趋势;B组、C组肉脂比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小肠重量显著低于A组、C组(P<0.05);C组的大肠重量显著高于A组、B组(P<0.05)。心脏重量A组最高,B组最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肺重量显著高于B组(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适量提高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提高苏山猪生长速度,降低育肥后期苏山猪的脂率,提高肉脂比;同时可影响育肥后期苏山猪小肠、大肠、心脏和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猪 日粮粗纤维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Study on Co-refining of Poplar Powder with Soybean Oil in Supercritical Methanol
15
作者 Hu Jianbo Du Zexue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期52-60,共9页
Poplar powder co-refined with soybean oil or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in supercritical methanol in a high-pressure autoclave was studied to verify the promotion of poplar powder liquefaction and decomposition by oils ... Poplar powder co-refined with soybean oil or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in supercritical methanol in a high-pressure autoclave was studied to verify the promotion of poplar powder liquefaction and decomposition by oils & fats and methyl esters in the present work. It was shown that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poplar powder was improved by the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as well as the soy bean oil,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latter was higher than the former. Further study show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was all improved by co-refining, while the relative decomposition rate of lignin increased most remarkably. After vacuum distill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 the light components of the liquid products from biomass co-refining were removed, and then petroleum ether was used to separate the remains into two parts, viz.: the bio-light oil mainly composed of the derivatives of oils and fats and the bio-heavy oil mainly composed of poplar powder liquefaction products. When more unsaturated oils and fats were used in the biomass co-refining, more products in the boiling range of diglycerides were produced, which were mainly contained in the bio-light oil obtained from the condensation of oils and fats derivatives with the poplar powder liquefaction products. The yield of the bio-heavy oil originating from the biomass co-refining is far more than that from the direct liquefaction of poplar powder in supercritical methanol, with the possible reasons analyzed in the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o-refining bio-crude BIO-OIL LIQUEFACTION ALCOHOLYSIS
下载PDF
城市污泥水热液化过程及产物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逸秋 吴诗勇 +2 位作者 吴幼青 黄胜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考察反应温度对城市污泥水热液化过程及液化产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0℃时生物粗油产率和沥青烯产率分别达到最大值26.82%和27.73%,水回收率及体积减量度也分别达到最大值94.81%和80.16%,说明城市污泥经水热液...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考察反应温度对城市污泥水热液化过程及液化产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0℃时生物粗油产率和沥青烯产率分别达到最大值26.82%和27.73%,水回收率及体积减量度也分别达到最大值94.81%和80.16%,说明城市污泥经水热液化处理后能取得良好的减量化效果;生物粗油主要含有脂肪酸类、胺类和脂肪烃类,且脂肪酸类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水相有机质则主要由羧酸类、酯类、胺类和酚类组成;液体燃料热值回收率在53.23%~98.20%之间,说明水热液化处理在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水热液化 生物粗油 水相有机质
下载PDF
厨余垃圾水热液化成油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屈埴 刘志丹 +2 位作者 朱张兵 李保明 张源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7-1333,共7页
以中国农业大学5个学生食堂厨余垃圾按照日产量比例混配后作为原料(含固量,22.54%),研究反应温度(260、290和320℃)对水热液化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大液化率和最大产油率分别为79.25%(290℃)和42.02%(260℃),生物原油热值最高可达37... 以中国农业大学5个学生食堂厨余垃圾按照日产量比例混配后作为原料(含固量,22.54%),研究反应温度(260、290和320℃)对水热液化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大液化率和最大产油率分别为79.25%(290℃)和42.02%(260℃),生物原油热值最高可达37.39 MJ/kg,能量回收率最高可达65.96%。GC-MS分析表明生物原油由烃类、酸类、醇类、酮类和醛类等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液化 生物原油 厨余垃圾 生物质 产物组成 原油特性
下载PDF
生物粗甘油精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双甲 贺小平 +2 位作者 王钰佳 王子鹏 白嘉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2,共4页
为了有效判定原料粗甘油品质,采用不同来源粗甘油模拟生产运行,针对加碱皂化和活性炭种类对精甘油热试后色度及起泡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碱皂化后,精甘油热试后色度由15增加至60,而不加碱皂化精甘油热试后色度由15增加至200... 为了有效判定原料粗甘油品质,采用不同来源粗甘油模拟生产运行,针对加碱皂化和活性炭种类对精甘油热试后色度及起泡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碱皂化后,精甘油热试后色度由15增加至60,而不加碱皂化精甘油热试后色度由15增加至200多;活性炭种类对精甘油色度影响较大,热试后色度最好为170,最差为500多;活性炭种类对起泡性精甘油的消泡时间影响更大,消泡时间最短为7 s,最长超过600 s。热试指标合格的精甘油可以适用于医用级,起泡性指标合格的精甘油适用于工业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粗甘油 精制 色度 起泡性
下载PDF
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思媛 田纯焱 +5 位作者 李艳美 高传瑞 张念泽 丑鹏涛 易维明 李志合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5-285,I0002,共12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研究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的影响。循环过程中不额外添加去离子水,对循环前后的水相产物、生物原油和固体产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水相循环产生有机酸的富集效应,促进酮酚类的转化,两者...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研究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的影响。循环过程中不额外添加去离子水,对循环前后的水相产物、生物原油和固体产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水相循环产生有机酸的富集效应,促进酮酚类的转化,两者共同作用提高生物原油和固体产物的产率和品质。具体表现为:水相循环对水相pH值影响较小(3.62-3.91),但可以使乙酸和丙酸等有机酸不断累积,同时使酮类、酚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水相循环可以使生物原油产率从20.42%逐步提高至24.31%,且可略提升油品质;水相循环可以使固体产物的碳含量由60.94%提升至6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液化 玉米秸秆 水相循环 成油特性 生物原油
下载PDF
微拟球藻油脂萃取及脱脂藻水热液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晓寒 杨晓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356-4362,共7页
为提高微藻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别对干、湿微拟球藻进行油脂萃取,并对脱脂后的藻渣进行水热液化实验,探究溶剂萃取脱脂对微藻水热液化产物的影响。溶剂萃取的结果表明,极性溶剂对油脂的萃取率达到25.0%,但对脂质的萃取... 为提高微藻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别对干、湿微拟球藻进行油脂萃取,并对脱脂后的藻渣进行水热液化实验,探究溶剂萃取脱脂对微藻水热液化产物的影响。溶剂萃取的结果表明,极性溶剂对油脂的萃取率达到25.0%,但对脂质的萃取缺乏选择,萃取物的脂肪酸甲酯产率仅为29.68%;混合溶剂萃取的脂肪酸甲酯回收率达到57.70%。脱脂后的微拟球藻水热粗油产率为27.7%-34.6%,氮含量为5.29%-6.68%,主要由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长链烃类、胺类、含氧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组成。经甲醇萃取后的湿藻水热粗油产率为34.6%,氮含量为5.44%,过程能耗低,表明甲醇萃取湿藻结合水热液化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油脂萃取 脂肪酸甲酯 水热液化 水热粗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