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for Plastic-film Cor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wo Related Theories
1
作者 WU Rui-xiang, LIU Rong-quan, LU Cui-ling, LU Yong-lai, LI Hua, ZHANG Li, LU Xiu-zhi, YU Shu-ping, WU Xiu-yan and WANG Xin-huan(Ningcheng Agro-technique Extension Centre ,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 Tianyi 024200 , P. R. China Ningcheng Seed Company ,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 Tianyi 024200 , P. R .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08-515,共8页
There are two main theories, the 'temperature-raising' theory and the 'precipitation-based regulation' theory, which guide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of the plastic-film corn. The former was applied in th... There are two main theories, the 'temperature-raising' theory and the 'precipitation-based regulation' theory, which guide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of the plastic-film corn. The former was applied in the humid or semi-humid ecotope and on irrigated or half-shaded land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ecotopes, while the latter was suitable for the dry-farming land in the semi-arid ecotop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nd investigations for many years showed that the corn output was increased by 69.2% when the former theory was applied to guide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for plastic-film corn in the semi-humid ecotope, and by 60. 0% when the latter theory was applied in the semi-arid ecotope. In the semi-arid ecotope, however, the output was increased only by 15.7% when the former theory was applied, and even dropped by 14.4% when the latter theory was appl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film corn Division of climatic ecology Optimum sowing time 'Temperature-raising' theory 'Precipitation-based regulation' theory
下载PDF
农田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美 刘金铜 +1 位作者 付同刚 高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237,共15页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初次引入累积生态效应概念,总结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健康、动植物生长发育甚至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工作,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不断增加,受耕作、老化与降解等因素的影响残留地膜的大小、形状和状态不断改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也不断变化;残留地膜老化与降解过程会加重其累积生态效应,残留地膜类型不同、老化程度与降解过程不同产生累积生态效应的程度也不同;随着生物降解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多样化增加,而残留生物降解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普通残留地膜;残留地膜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总之,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研究多以短期的、静态的效应研究为主,对长期系统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开展长期性、时空动态性的系统研究,并深化地膜残留累积生态效应机理与管控技术的研究,为农业可持续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残留地膜 累积生态效应 潜在风险 农田土壤污染
下载PDF
覆膜处理对藠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杨艺帅 李清昊 +4 位作者 张政兵 陈越华 杨平 杨学宇 谭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19-2530,共12页
为探究覆膜措施对津市藠头产量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生态功能、物种之间网络互作的影响,本研究采集了未覆膜、覆普通地膜、覆蓝色地膜3个处理下的藠头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覆膜措施对津市藠头产量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生态功能、物种之间网络互作的影响,本研究采集了未覆膜、覆普通地膜、覆蓝色地膜3个处理下的藠头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措施提高了藠头产量,其中未覆膜处理产量为29 766.7 kg·hm^(-2),普通地膜处理产量为31 466.7 kg·hm^(-2),增产5.7%,蓝色地膜处理产量为39 966.7 kg·hm^(-2),增产34.3%。覆膜处理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并显著降低了细菌群落多样性。此外,藠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地膜处理的响应不同,在门和属水平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未覆膜处理具有124个模块,普通地膜和蓝色地膜处理的根际细菌分子生态网络分别具有77个和80个模块。覆膜措施使藠头根际细菌分子生态网络的模块数降低,这可能会导致细菌群落生态功能多样性降低。覆膜措施还导致根际细菌关键物种改变。基于功能预测,相较于未覆膜处理,覆盖蓝色地膜显著提高了尿素分解功能(P<0.05),而普通地膜处理相对于蓝色地膜处理能显著提升好氧氨氧化与硝化作用(P<0.05)。研究表明,蓝色地膜处理更有利于藠头的增产,覆膜措施改变了藠头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关键物种及物种互作关系。此外,尚不能忽视覆膜措施对农田土壤细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藠头 高通量测序 根际细菌 分子生态网络 功能预测
下载PDF
旱作小麦地膜覆盖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温晓霞 韩思明 +2 位作者 赵风霞 廖允成 李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3-95,共3页
旱作小麦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保水效应明显,其中以膜侧沟播聚水保墒效果最佳,越冬期和拔节期可分别提高土壤含水量2.1%和1.6%。冬小麦地膜覆盖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前,尤以播后一段时间最为明显,可增加有效积温160℃,膜上穴播优于膜侧沟... 旱作小麦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保水效应明显,其中以膜侧沟播聚水保墒效果最佳,越冬期和拔节期可分别提高土壤含水量2.1%和1.6%。冬小麦地膜覆盖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前,尤以播后一段时间最为明显,可增加有效积温160℃,膜上穴播优于膜侧沟播,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地膜覆盖显著增多,其中膜侧沟播增加最多。地膜小麦生长好,产量高,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且膜侧沟播模式表现最佳,其全N累积量达166.5kg/hm^2,全P累积量达22.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地膜覆盖 生态效应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 被引量:121
5
作者 李世清 李东方 +3 位作者 李凤民 白红英 凌莉 王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9,共9页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覆膜15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和施氮(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kg2个水平;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225kg2个水平)对土壤水分、温度、氮素有效性、土壤中CO2和N2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年的春小麦试验中,覆膜对2m深土层的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覆膜对5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中期影响较小;覆膜后虽然土壤微生物体氮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覆膜能够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从而显著影响收获后0~100cm土层中NO-3-N的累积。从2个施氮水平和底墒平均值看,1999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126d)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23.0,-10.1和49.7kg/hm2;2000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4.6,-5.0和8.2kg/hm2。可见,全生育期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不同覆膜进程对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矿质氮,特别是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农田 生态系统 地膜覆盖 土壤生态效应 黄绵土 年降水量 大田试验 累积量 小麦
下载PDF
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艳敏 刘小京 +1 位作者 孙宏勇 李伟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了在高温季节地膜覆盖栽培的调温、保墒、活化土壤和抑草等作用 ,结果表明夏季地膜覆盖栽培 5cm~ 1 5cm地温增高 2 .6℃~0 .9℃ ,且随每日的时间有所变化 ;1 m土壤含水量提高 2 .1 6%;地膜覆盖后 ... 通过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了在高温季节地膜覆盖栽培的调温、保墒、活化土壤和抑草等作用 ,结果表明夏季地膜覆盖栽培 5cm~ 1 5cm地温增高 2 .6℃~0 .9℃ ,且随每日的时间有所变化 ;1 m土壤含水量提高 2 .1 6%;地膜覆盖后 ,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吸收加快 ,叶片光合速率提高 ,对杂草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地膜栽培的旱稻产量提高6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地膜覆盖 生态学效应 高温季节
下载PDF
罗汉果园覆盖方式的生态效应及其对果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铁光 卢家仕 +3 位作者 王灿琴 陈廷速 何征 黄卓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87-390,共4页
试验研究稻草和地膜覆盖罗汉果园后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空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明,稻草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变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在高... 试验研究稻草和地膜覆盖罗汉果园后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空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明,稻草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变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在高温季节,稻草覆盖能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降低0.3~5.7℃,棚内空气温度降低1.2℃,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值得在罗汉果园中运用的栽培措施;在地膜覆盖条件下,7月份棚下空气温度为34.2℃,7月、8月地表土壤温度分别达到35.2℃和34.3℃,超过罗汉果生长的温度适应范围.地膜覆盖不适于在高温季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园 地膜覆盖 稻草覆盖 生态效应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草纤维膜与塑料地膜覆盖农田的生态效应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1 位作者 薛军红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33,共6页
根据多年定位试验资料,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农田覆盖材料──草纤维膜,覆盖农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状况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与塑料地膜覆盖农田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纤维膜与塑料地膜覆盖具有改善... 根据多年定位试验资料,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农田覆盖材料──草纤维膜,覆盖农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状况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与塑料地膜覆盖农田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纤维膜与塑料地膜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对土壤肥料的有效利用,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温度状况,减少土壤无效蒸发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塑料地膜相比,草纤维膜覆盖没有污染土壤的副效应,因此是解决我国北方旱农地区“旱”与“薄”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纤维膜 塑料地膜 覆盖 农田生态效应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马铃薯地膜覆盖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冲平 叶雪君 陈锦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通过两年地膜不同覆盖方式的研究发现;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主要是提前满足了马铃薯有关生育阶段对地积温的要求。地膜覆盖也改善了土壤孔隙特征;并促进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在地膜上加盖天膜更能明显地促进群体发展,协调早熟与高... 通过两年地膜不同覆盖方式的研究发现;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主要是提前满足了马铃薯有关生育阶段对地积温的要求。地膜覆盖也改善了土壤孔隙特征;并促进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在地膜上加盖天膜更能明显地促进群体发展,协调早熟与高产的矛盾。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潜力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马铃薯 塑料覆盖
下载PDF
盐碱地深播覆膜的生态效应及对棉花成苗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苗兴武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于2008-2009年在山东省东营市滨海盐碱地以露地直播(无地膜覆盖)或传统的浅播覆膜(开浅沟播种后平盖地膜)为对照,研究了深播覆膜(深播浅盖并形成膜下温室)对棉苗的效应。结果表明,与露地直播相比,浅播覆膜和深播覆膜都能显著提高幼苗期... 于2008-2009年在山东省东营市滨海盐碱地以露地直播(无地膜覆盖)或传统的浅播覆膜(开浅沟播种后平盖地膜)为对照,研究了深播覆膜(深播浅盖并形成膜下温室)对棉苗的效应。结果表明,与露地直播相比,浅播覆膜和深播覆膜都能显著提高幼苗期的地温,降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深播覆膜比浅播覆膜的抑盐效果更好;深播覆膜后膜下温室内的日平均气温比外部气温提高了1.9℃。覆膜显著提高了棉花的成苗率、苗期单株干重和皮棉产量,降低了棉苗叶片Na+含量,并且深播好于浅播。与浅播覆膜相比,2008年深播覆膜的成苗率、播种后31 d的棉苗干重和最终皮棉产量分别提高了26.3%,9.9%和5%,棉苗叶片Na+含量降低了22%;2009年5个试验点的成苗率平均提高了24.9%,皮棉产量平均提高了6%。深播覆膜使棉田生态系统因增加膜下温室而成为4层次结构,改善了棉花成苗和幼苗生长的环境,促进了成苗和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地膜覆盖 膜下温室 生态效应 成苗 皮棉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对大棚内若干环境指标及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廉华 马光恕 王智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利用普通塑料薄膜和光生态塑料薄膜两种覆盖材料为试验材料,研究它们对大棚内若干环境指标及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生态塑料薄膜比普通塑料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增温性,因此可以促进蔬菜产量的形成。
关键词 覆盖材料 环境指标 生长发育 普通塑料薄膜 光生态塑料薄膜 大棚 蔬菜
下载PDF
地膜覆盖小麦的生态适宜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建设 信乃诠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50-53,共4页
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地膜覆盖小麦必须配套栽培技术:最适推广地区首先为易遭受低温危害的冷凉山区和下湿地区;灌区推广可起到节水保水作用,但适宜播期应相应后移7~10d;晚茬麦地膜覆盖有促进晚茬赶早茬的增产作用;干旱地区推广必须以休闲... 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地膜覆盖小麦必须配套栽培技术:最适推广地区首先为易遭受低温危害的冷凉山区和下湿地区;灌区推广可起到节水保水作用,但适宜播期应相应后移7~10d;晚茬麦地膜覆盖有促进晚茬赶早茬的增产作用;干旱地区推广必须以休闲期残茬覆盖增加底墒为前提;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实施地膜栽培地与集水补灌措施相配套;半湿润偏旱区平地地膜覆盖要与田间垄沟微区集水技术相配套;注意覆盖前的化学除草剂使用、施肥技术、机械作业以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白色污染农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小麦 生态适宜性 配套技术 栽培
下载PDF
高寒半干旱地区马铃薯覆膜集肥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东娟 郭凤台 +1 位作者 刘树庆 王殿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针对高寒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和养分低的状况,进行了马铃薯覆膜集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集肥可明显加大土壤养分消耗和活化,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和后期可提高土壤温度,在降水少时表现较好的保墒效果,从而显著地提高马铃薯产量。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效应研究 生态环境 集肥 覆膜 高寒 马铃薯产量 试验结果 养分消耗 土壤温度 生育前期 保墒效果 蒸发量 降水
下载PDF
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陆立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96-99,共4页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营养阶段、生殖阶段不同地膜覆盖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供应强度比露地提高32.6%~64.0%,速效磷提高4.2%~59.4%,植株吸收量分别提高13.2%~48.3%和14.6%...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营养阶段、生殖阶段不同地膜覆盖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供应强度比露地提高32.6%~64.0%,速效磷提高4.2%~59.4%,植株吸收量分别提高13.2%~48.3%和14.6%~38.2%;不同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营养阶段均高于生殖阶段,速效磷含量则相反。地膜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营养阶段比露地提高5.3%~31.6%,植株吸收量提高26.3%~31.0%;生殖阶段比露地分别提高1.9%~16.9%和4.4%~18.8%。耕层土壤中2阶段地膜比对照细菌分别增加30.0%、130.8%,放线菌分别增加19.7%、474.1%,霉菌分别增加12.5%、22.7%。一天中地膜处理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上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营养阶段土壤温度递增而生殖阶段略呈递减,中午和下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2阶段土壤温度逐渐递减。地膜处理其块茎产量、地上茎叶产量、地下根产量均高于露地对照。在试验设计施肥范围内,地膜种植施肥水平高的土壤和植株养分、水分含量高,增产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态效应 地膜栽培 增产机理
下载PDF
不同厚度地膜对废旧地膜残留、回收影响及其使用选择概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显枫 赵记军 马明生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以已有研究文献为基础,概述了不同厚度地膜残留与回收的研究,并对地膜选择使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后地膜残留情况因作物不同而异,地膜越厚,残留量越低,达到一定厚度后,残... 以已有研究文献为基础,概述了不同厚度地膜残留与回收的研究,并对地膜选择使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后地膜残留情况因作物不同而异,地膜越厚,残留量越低,达到一定厚度后,残留量差异并不显著,超过一定厚度后,由于单位面积残片质量增加,反而出现残留量增加现象。使用厚地膜可有效提高地膜可回收性,但当地膜达到一定厚度后,其回收率差异并不显著;机械化回收是趋势所向,除注重地膜强度外,也要考虑地膜厚度影响。在农业生产中,选择使用的地膜偏薄或偏厚均不适宜,大多学者建议的厚度介于0.008~0.012 mm,具体应统筹考虑地膜覆盖效益与生态效益最优效应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厚度 残留 回收性 覆盖效益 生态效益 使用选择
下载PDF
旱地高粱渗水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科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1-692,696,共3页
渗水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渗水、保水和提墒作用,提高了旱地高粱自然降水利用率;在高粱生长前期,渗水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覆盖,在生长中、后期地温略低于露地,具一定的缓温效应。
关键词 渗水地膜 高粱 旱地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生态效应及其对植株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1 位作者 周根友 陆虎华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苏玉 9号”为试材 ,研究了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生态效应、植株生长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移栽可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提早成熟 ,增加产量。
关键词 多熟制 春玉米 覆膜移栽 生态效应 植株生长 产量
下载PDF
覆膜种植对柠檬园蚂蚁群落的影响
18
作者 杨建东 郭莉娜 +3 位作者 王自然 郭俊 李进学 高俊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66-2473,共8页
为探讨覆膜和常规种植对柠檬园蚂蚁群落的影响,采用陷阱法对3种类型柠檬园的地表和树冠层蚂蚁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柠檬园Ⅰ采集地表蚂蚁6种35头,树冠层蚂蚁5种13头;柠檬园Ⅱ采集地表蚂蚁7种253头,树冠层蚂蚁7种67头;柠檬园Ⅲ采集地... 为探讨覆膜和常规种植对柠檬园蚂蚁群落的影响,采用陷阱法对3种类型柠檬园的地表和树冠层蚂蚁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柠檬园Ⅰ采集地表蚂蚁6种35头,树冠层蚂蚁5种13头;柠檬园Ⅱ采集地表蚂蚁7种253头,树冠层蚂蚁7种67头;柠檬园Ⅲ采集地表蚂蚁7种159头,树冠层蚂蚁6种99头。3种类型柠檬园地表蚂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差异不显著。3种类型柠檬园树冠层蚂蚁的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差异显著,柠檬园Ⅲ树冠层蚂蚁的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显著高于柠檬园Ⅰ。柠檬园Ⅰ地表层和树冠层蚂蚁群落结构与柠檬园Ⅱ和Ⅲ不相似。柠檬园Ⅱ地表层中蚂蚁指示物种为东方小家蚁(Monomoriumorientale)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melanocephalum),柠檬园Ⅲ地表层指示为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transversa);柠檬园Ⅱ和Ⅲ树冠层蚂蚁指示物种分别为巴瑞弓背蚁(Camponotusparius)和黑头酸臭蚁。本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对柠檬园蚂蚁群落有影响,但对柠檬园蚂蚁群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蚂蚁群落 生态效应 柠檬园
下载PDF
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
19
作者 夏志明 王增信 +1 位作者 贾涛 刘生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94-1397,共4页
对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翻膜放苗地膜的有效覆盖度比打孔放苗增加30%~45%,增强了对棉田水温变化的影响,翻膜放苗可明显提高大行地温,且对提高和稳定小行地温也有良好的效应。放苗初期,小行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有... 对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翻膜放苗地膜的有效覆盖度比打孔放苗增加30%~45%,增强了对棉田水温变化的影响,翻膜放苗可明显提高大行地温,且对提高和稳定小行地温也有良好的效应。放苗初期,小行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有利于解决地膜棉易出现高脚苗旺长问题。翻膜放苗后加剧了土壤空隙中水汽的膨缩运动,大行土壤容重平均比对照降低0.12g·cm-3,土壤疏松,水、气、热较为协调,耕层土壤微环境得到改善,为增强根系活力和扩大吸收范围创造了条件。有效覆盖度的增加增强了覆盖的反光效应,有利于提高近地层光照强度和棉株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并增大了苗期对蚜虫迁入的拒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棉 翻膜放苗 微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不同结构圈舍在生态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
作者 赵芳芳 刘天宝 +4 位作者 余炜 冯强 滚双宝 姜天团 封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7,共5页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水泥地面圈舍塑料覆膜屋顶为对照组,发酵床圈舍塑料覆膜屋顶为试验1组,发酵床圈舍采光板屋顶为试验2组,测定不同圈舍结构内3个时间点(7∶00、12∶00、17∶00)的温度变化、NH3、H2S浓度变化、试验猪生长发...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水泥地面圈舍塑料覆膜屋顶为对照组,发酵床圈舍塑料覆膜屋顶为试验1组,发酵床圈舍采光板屋顶为试验2组,测定不同圈舍结构内3个时间点(7∶00、12∶00、17∶00)的温度变化、NH3、H2S浓度变化、试验猪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经济效益差异,以此研究3种结构圈舍在生态养猪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试验2组温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NH3浓度显著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5),分别提高20.1%、33.2%,对照组H2S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1),分别提高45.2%、74.5%;试验1组、试验2组日增质量较对照组提高14.09%、19.05%,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组料肉比较试验1组、试验2组高19.2%、24%,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的头均纯收益408.23元,较试验1组多收入54元,较对照组多收入112.84元;试验1组较对照组多收入58.84元.发酵床圈舍采光板屋顶结构优于发酵床圈舍塑料覆膜屋顶结构和水泥地面圈舍塑料覆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覆膜水泥地面圈舍 塑料覆膜发酵床圈舍 采光板发酵床圈舍 生态养猪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