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18生物杀线虫制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建华 齐军山 +2 位作者 冯欣 路福平 杜连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利用生防菌株Sr18研制的生物杀线虫剂,于2003~2004年在山东省济南的日光节能温室内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工程及生化分离手段制得的生物杀线剂1,2,3号均有显著的抗线虫活性,其中以2号浓缩水剂效果最为显著... 利用生防菌株Sr18研制的生物杀线虫剂,于2003~2004年在山东省济南的日光节能温室内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工程及生化分离手段制得的生物杀线剂1,2,3号均有显著的抗线虫活性,其中以2号浓缩水剂效果最为显著,可明显降低土壤内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数量,虫口减退率94.68%,收获期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高达80.27%,显著高于对照化学药剂益舒丰(65.84%)和生物药剂灭虫灵(52.44%).另外,该制剂还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杀线剂2号处理区的平均株高和单株鲜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增长16.32%和20.43%;杀线剂2号的黄瓜增产率为28.28%,优于益舒丰(19.8%)和灭虫灵(17.43%)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黄瓜根结线虫病 生物杀线剂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被引量:274
2
作者 强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66-372,共7页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除 杂草 恶性杂草
下载PDF
蚜虫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洪涛 郭慧芳 +1 位作者 李永腾 刘宝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3,共6页
为寻找有效防治褐飞虱的病原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从感病死亡的蔷薇蚜虫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褐飞虱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菌株JSA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JSA1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盆栽法和... 为寻找有效防治褐飞虱的病原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从感病死亡的蔷薇蚜虫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褐飞虱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菌株JSA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JSA1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盆栽法和稻苗浸渍法,对其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鉴定结果显示菌株JSA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SA1对褐飞虱具有杀虫作用,且致死率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致死率低于40%;菌株JSA1发酵液的上清液和沉淀破碎液对褐飞虱3龄若虫均具有致病力,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0.72%和82.53%,表明铜绿假单胞菌JSA1在褐飞虱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褐飞虱 分离 鉴定 生物防治 杀虫活性
下载PDF
释放大唼蜡甲控制红脂大小蠹技术效果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建兴 杨忠岐 +2 位作者 李广武 魏建荣 郭建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利用引进的天敌大唼蜡甲经过室内的繁殖,2003年6月底至7月初,在山西省的3个试验林地,采用"接种法",按照释放成虫和成虫与幼虫混放2种释放方法进行红脂大小蠹的初步防治试验。天敌被释放后的68~74d调查显示,各试验地受害树的... 利用引进的天敌大唼蜡甲经过室内的繁殖,2003年6月底至7月初,在山西省的3个试验林地,采用"接种法",按照释放成虫和成虫与幼虫混放2种释放方法进行红脂大小蠹的初步防治试验。天敌被释放后的68~74d调查显示,各试验地受害树的当年红脂大小蠹新坑道中,害虫的数量显著少于对照,在各试验点被剖检坑道里都发现了大唼蜡甲。2004年42 566头大唼蜡甲大量释放后,2005年在多个释放点找到了定居的大唼蜡甲。结果表明,大唼蜡甲在山西省红脂大小蠹发生区已经初步定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唼蜡甲 红脂大小蠹 天敌释放技术 生物防治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土壤的蜡蚧菌的鉴定及对烟草粉斑螟的致病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叶鸣 郅军锐 +2 位作者 张鑫 邹晓 杨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蜡蚧菌Lecanicillium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了获取更多的蜡蚧菌作为控虫真菌资源,对从森林中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一株蜡蚧菌进行鉴定以及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进行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的致病性对比。【方法... 【目的】蜡蚧菌Lecanicillium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了获取更多的蜡蚧菌作为控虫真菌资源,对从森林中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一株蜡蚧菌进行鉴定以及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进行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的致病性对比。【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对从贵州贵定松林下土壤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综合鉴定,采用浸虫法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筛选。【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真菌为丝枝蜡蚧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在测试菌株中,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inannulat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22%,64.92%和77.92%,表现出较好的致死效果。【结论】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好,可用作仓储内烟草粉斑螟的生物防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菌 丝枝蜡蚧菌 烟草粉斑螟 致病性 生物防治 虫生真菌
下载PDF
稻瘟病菌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细菌的筛选及抑制效果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龙飞 徐亚军 +3 位作者 彭顶华 赵瑞英 陈乐乐 刘备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8-1008,共11页
【目的】从河南大豆根瘤的内生细菌资源中筛选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探讨其抑菌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机理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稻瘟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进行拮抗性菌株筛选,显微观察法研究受抑制病原菌菌丝变... 【目的】从河南大豆根瘤的内生细菌资源中筛选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探讨其抑菌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机理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稻瘟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进行拮抗性菌株筛选,显微观察法研究受抑制病原菌菌丝变化,对筛选拮抗性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及接种防效试验。【结果】经复筛有17株内生菌拮抗效果较明显,最高抑制率为62.16%;受抑制病原菌丝呈现弯曲打结、断裂、原生质浓缩等畸形状态。拮抗性筛选过程中内生菌快速生长形成生物薄膜,包埋菌丝并使其断裂。拮抗菌株分布在7属9种,稻瘟病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呈现种属多样性。防效试验表明内生菌处理组稻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防治效果最高达74.19%。【结论】大豆根瘤内生拮抗性菌株具有种属多样性,拮抗性菌株处理组稻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防治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机理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稻瘟病菌 根瘤内生菌 拮抗作用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基于服务功能的昆虫生态调控理论 被引量:42
7
作者 戈峰 欧阳芳 赵紫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7-605,共9页
鉴于昆虫在植物传粉授精、害虫生物控制、土壤有机物分解中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在害虫生态调控、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与生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农田景观昆虫生态调控理论、方法与实践。认为:昆虫... 鉴于昆虫在植物传粉授精、害虫生物控制、土壤有机物分解中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在害虫生态调控、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与生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农田景观昆虫生态调控理论、方法与实践。认为:昆虫管理不仅仅是害虫的管理,还应包括有益昆虫(如传粉昆虫、天敌昆虫、分解昆虫)的管理,这种管理应从单一农田生态系统扩展到农田景观生态系统,充分考虑农田景观中昆虫的传粉功能、生物控害功能和分解功能,通过对功能植物、作物与非作物生境的空间布局以及时间序列上的生态设计,从空间上明确昆虫(包括害虫、天敌、传粉昆虫、分解昆虫)在不同生境中的转移扩散动态,从时间上掌握昆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与非作物生境上的演替过程,从技术上着重发挥有利于昆虫的传粉功能、生物控害功能和分解功能的综合措施,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使用稳定同位素、生态能量学、化学生态学等定量分析手段,研究景观区域内中"植物-昆虫"互作过程及其生态调控措施的作用,寻求不同时空条件下控害保益的关键措施,设计和组装出维持多功能的农田景观昆虫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创造有利于天敌控害、蜜蜂传粉、土壤分解的环境条件,以发挥昆虫类群在农田景观中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态服务功能 农田景观 昆虫生态调控 生态景观设计 天敌生物控害 蜜蜂传粉 有机物分解
原文传递
大海马肠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姜芳燕 杨宁 +2 位作者 冯慧敏 黄海 武耀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17-5324,共8页
从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肠道内通过划线培养,分离优势菌落,获得5株优势菌株。通过回归感染实验,验证了菌株C11和菌株HC2对大海马的致病性和致死性。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分别为哈维弧菌(Vibrio har... 从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肠道内通过划线培养,分离优势菌落,获得5株优势菌株。通过回归感染实验,验证了菌株C11和菌株HC2对大海马的致病性和致死性。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分别为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药敏试验表明菌株C11对氨苄西林、左氟沙星、氨曲南等7种抗生素表现出高敏感性;菌株HC2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表现出高敏感性。生物活性物质的抑菌实验表明,茶多酚、乳酸、没食子酸、大蒜素和聚赖氨酸等5种活性物质有抑菌效果,而另外13种活性物质无抑菌作用。本研究旨在为海马实际生产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和健康环保的养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海马 哈维弧菌 副溶血弧菌 分离鉴定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