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tential neuro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risk factors for sport-related back problems:A scoping review
1
作者 Erika Zemkova Banafsheh Amiri +1 位作者 Henrieta Horníkova Ludmila Zapletalova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2024年第2期123-138,共16页
This scoping review aims(1)to map the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neuro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aspects of back problems in athletes in order to identify valid risk-factors for their prevention,plus(2)to identify g... This scoping review aims(1)to map the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neuro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aspects of back problems in athletes in order to identify valid risk-factors for their prevention,plus(2)to identify gap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A literature search conducted with Scopus,Web of Science,MEDLINE and Cochrane Library was completed by Elsevier,SpringerLink and Google Scholar.The main neurophysiological risk factors identified leading to back problems in athletes are neuromuscular imbalance,increased muscle fatigability,muscle dysfunction and impaired motor control,whilst biomechanical risk factors include maladaptive spinal,spinopelvic and lower limb kinematics,side-to-side imbalances in axial strength and hip rotation range of motion,spinal overloading and deficits in movement pattern.However,most studies focused on back pain in the lumbar region,wherea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oracic and cervical spine problems.The range of sports where this topic has been studied is relatively small.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in sports in which the core muscles are highly involved in specific movements such as lifting weights or trunk rotations.A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include female athletes and master athletes of both genders.In addition to chronic back pain patients,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conduct research on healthy athletes with a predisposition to spine problems.Investigators should focus their empirical work on identifying modifiable risk factors,predict which athletes are at risk for back problems,and develop personalized sport-specific assessment tools and targeted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letic training Back pain biomechanical measures physiological loading Spine injury
原文传递
不同终板愈合形态对椎间盘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2
作者 苏云山 李军飞 +2 位作者 裴新健 陈宇峰 王鹏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的不同愈合形态对终板本身以及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一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计算机断层扫描受试者的T12~L2椎体,经三维重建后构建实体三维椎体模型。构建正常软骨终板、曲度增加终板、...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的不同愈合形态对终板本身以及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一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计算机断层扫描受试者的T12~L2椎体,经三维重建后构建实体三维椎体模型。构建正常软骨终板、曲度增加终板、不规则愈合终板和创伤性Schmorl结节终板4种不同软骨终板模型。在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后,施加500 N垂直载荷于T12椎体上表面,获取各模型的软骨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曲度增加模型髓核的应力略有增加,不规则愈合模型与创伤性Schmorl结节模型均有明显降低,分别降低38.1%和27.5%。曲度增加模型纤维环的应力略有降低,不规则愈合模型与创伤性Schmorl结节模型均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9.8%和6.3%,且纤维环的应力集中区域较为一致,位于纤维环-髓核交界区域以及纤维环的外围。结论软骨终板的形态改变会导致椎间盘应力的重新分布,为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导致椎间盘退变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终板形态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龋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港 曹桂莹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35-1741,共7页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中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YLD数据,计算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的变化百分比,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2019年,在各年龄组中,5~9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118.96%)最高,1~4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53.08%)和YLD率(20.40/10万)最高;20~24岁成年人恒牙龋病的发病率(62.30%)、患病率(32.19%)和YLD率(32.41/10万)均最高。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21%,95%CI=0.19%~0.22%)、患病率(AAPC=0.03%,95%CI=0.01%~0.05%)和YLD率(AAPC=0.03%,95%CI=0.01%~0.05%)整体呈上升趋势;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05%,95%CI=-0.05%~-0.04%)、患病率(AAPC=-0.23%,95%CI=-0.32%~-0.14%)和YLD率(AAPC=-0.22%,95%CI=-0.31%~-0.13%)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1990—2019年乳牙龋病疾病负担呈现出加重趋势,尽管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依旧严峻,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龋病 恒牙龋病 牙科生理学现象 Joinpoint回归模型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半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王文 蒋科卫 +4 位作者 成永忠 林晴 尹晓冬 钱秀清 刘广伟 《中医正骨》 2024年第6期1-9,36,共10页
目的:探讨半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分别采用CT和MRI扫描腕关节。基于CT和MRI扫描数据,建立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探讨半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分别采用CT和MRI扫描腕关节。基于CT和MRI扫描数据,建立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制作并装配半环形外固定支架。分别在装配半环形外固定支架的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上施加轴向、旋前及掌屈载荷,记录不同载荷下3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及骨折块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结果:(1)正常腕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和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正常腕关节有限元模型涉及1 094 717个单元,387 763个节点。在尺骨近端施加完全约束后,对模型施加100 N的轴向载荷,桡腕关节面最大应力为10.7 MPa;桡骨远端关节面主要应力分布于桡舟关节面和桡月关节面,且桡舟关节面所承受的应力较大;该结果与文献中尸体实验结果一致,提示正常腕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成功。(2)3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在轴向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依次为0.27 mm、0.14 mm、0.64 mm;在旋前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依次为0.21 mm、0.29 mm、0.36 mm;在掌屈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依次为0.11 mm、0.08 mm、0.24 mm。(3)3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应力。在轴向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应力依次为5.58 MPa、20.93 MPa、40.91 MPa;在旋前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应力依次为1.45 MPa、11.31 MPa、11.89 MPa;在掌屈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应力依次为0.78 MPa、19.94 MPa、4.66 MPa。(4)3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在轴向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依次为0.63 mm、1.4 mm、1.5 mm;在旋前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依次为0.10 mm、0.16 mm、0.16 mm;在掌屈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依次为1.24 mm、1.15 mm、1.05 mm。结论:半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限定因素分析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力学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吴周统 周红海 +2 位作者 苏少亭 陆延 刘粮酺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0期1-9,38,共10页
目的:分析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力学效应。方法:提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脊柱L_(4)~S_(1)段的CT薄层扫描数据,建立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 目的:分析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力学效应。方法:提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脊柱L_(4)~S_(1)段的CT薄层扫描数据,建立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基于建立的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椎间盘高度和髓核体积及修改髓核和纤维环的材料属性模拟椎间盘退变,建立L_(4)~S_(1)双节段LDH(左旁中央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L_(4)~S_(1)双节段LDH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操作,并以拇指推顶位置为条件,建立2种操作模式(拇指推顶于L_(4)棘突上为M1,拇指推顶于L_(5)棘突上为M2)。分析腰椎定点旋转手法2种操作模式下,L_(4)~S_(1)双节段LDH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体应力变化情况,L_(4~5)和L_(5)S_(1)椎间盘纤维环与髓核的应力和位移情况,以及L_(4~5)和L_(5)S_(1)关节突关节软骨接触力与应变情况。结果:(1)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结果。建立的正常脊柱L_(4)~S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508705个节点、318640个单元,经验证可用于进一步研究。(2)L_(4)~S_(1)双节段LDH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体应力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模型整体应力最大为16.85 MPa,主要集中于L_(4~5)、L_(5)S_(1)的上下软骨终板和L_(5)椎体,以及L_(4~5)、L_(5)S_(1)关节突关节;M2操作模式下,模型整体应力最大为15.02 MPa,主要集中于L_(4~5)、L_(5)S_(1)关节突关节和L_(4)椎弓根,以及L_(5)双侧椎板。(3)椎间盘纤维环应力与位移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纤维环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3 MPa、3.8 MPa,L_(4~5)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1 mm、0.24 mm、1.20 mm,L_(5)S_(1)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20 mm、0.23 mm、1.10 mm;M2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纤维环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2 MPa、3.7 MPa,L_(4~5)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5 mm、0.24 mm、1.10 mm,L_(5)S_(1)纤维环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2 mm、0.22 mm、1.00 mm。(4)椎间盘髓核应力与位移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髓核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35 MPa、0.32 MPa,L_(4~5)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0 mm、0.46 mm、0.41 mm,L_(5)S_(1)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08 mm、0.40 mm、0.40 mm;M2操作模式下,L_(4~5)和L_(5)S_(1)髓核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34 MPa、0.31 MPa,L_(4~5)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23 mm、0.46 mm、0.41 mm,L_(5)S_(1)髓核向左、向前、向上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09 mm、0.45 mm、0.40 mm。(5)关节突关节软骨接触力与应变测定结果。M1操作模式下,L_(4~5)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17.0 MPa、15.8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34%、0.32%;L_(5)S_(1)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9.7 MPa、9.4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33%、0.27%。M2操作模式下,L_(4~5)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15.0 MPa、13.0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31%、0.27%;L_(5)S_(1)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软骨最大接触力分别为10.0 MPa、8.4 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0.29%、0.24%。结论: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L_(4)~S_(1)双节段LDH,可使L_(4~5)和L_(5)S_(1)椎间盘产生一定的应力变化和位移,促进关节突关节滑动;且手法操作时拇指推顶于L_(4)棘突,力学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限定因素分析 正骨推拿疗法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健脾活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泰贤 李晓亮 +9 位作者 赵继阳 李䶮 何海军 陈黎明 赵万宁 许根荣 董士宇 白晶 郭盛君 陈卫衡 《中医正骨》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健脾活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例单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13例;左髋8例,右髋12例;年龄21~58岁,中位数48岁;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学会分期均为Ⅱ期。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 目的:探讨健脾活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例单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13例;左髋8例,右髋12例;年龄21~58岁,中位数48岁;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学会分期均为Ⅱ期。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健脾活骨方和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健脾活骨方每日1剂,共服用180 d;药物动脉灌注共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3个月及治疗开始后1年进行CT扫描,建立股骨近端和坏死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测定股骨头负重区与坏死骨的最大总形变量和最大等效应力。结果:(1)股骨头负重区最大总形变量和最大等效应力。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股骨头负重区最大总形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1±1.341)mm,(3.296±1.203)mm,(3.356±1.022)mm,F=5.646,P=0.008]。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股骨头负重区最大总形变量均较治疗开始前减小(P=0.036,P=0.007);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股骨头负重区最大总形变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股骨头负重区最大等效应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7±0.804)MPa,(1.717±0.649)MPa,(1.586±0.593)MPa,F=1.145,P=0.332]。(2)坏死骨最大总形变量和最大等效应力。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坏死骨最大总形变量和最大等效应力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总形变量:(3.963±1.302)mm,(3.157±1.126)mm,(3.202±1.012)mm,F=5.930,P=0.007;最大等效应力:(1.246±0.445)MPa,(1.470±0.601)MPa,(1.323±0.433)MPa,F=4.224,P=0.024]。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坏死骨最大总形变量均较治疗开始前减小(P=0.032,P=0.008);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坏死骨最大总形变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治疗开始后3个月坏死骨最大等效应力较治疗开始前增大(P=0.030),治疗开始后1年与治疗开始前坏死骨最大等效应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治疗开始后1年坏死骨最大等效应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健脾活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坏死骨的强度与刚度,使坏死骨可以提供有效支撑,减轻股骨头负重区的应力集中现象、解除坏死骨区域正常骨组织高应力状态,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健脾活骨方 限定因素分析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高膳食总抗氧化力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斌 潘友文 +2 位作者 陆秀星 邱亚洲 涂修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膳食总抗氧化力(DTAC)与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3来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4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参与体检的128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频数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参照公开... 目的探讨膳食总抗氧化力(DTAC)与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3来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4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参与体检的128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频数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参照公开数据库通过血浆铁还原能力(FRAP)、自由基捕获抗氧化参数(TRAP)和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TEAC)3个指标评估膳食总抗氧化力。按四分位法将上述3个指标数值由低到高分为4组(Q_(1)~Q_(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TAC与糖尿病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群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脂肪的摄入量较高,维生素C、叶酸的摄入量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TEAC高水平组Q_(3)[OR值(95%CI):0.10(0.02~0.46)]、Q_(4)[OR值(95%CI):0.14(0.02~0.80)]发生糖尿病风险较低水平组低(P<0.05)。调整模型后,膳食TEAC高水平组和TRAP高水平组发生糖尿病风险较低水平组低。结论DTAC含量与糖尿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营养生理学现象 膳食 抗氧化能力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鲁雪梅 夏京花 +4 位作者 赵丹 李春敏 张然 王菲 王曼维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骨关节炎分为骨关节炎组与非骨关节炎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骨关节炎分为骨关节炎组与非骨关节炎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磷、钾等血清营养素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骨关节炎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磷、钠、氯水平高于非骨关节炎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钾(OR=0.635,95%CI:0.420~0.960)、血清钙(OR=0.025,95%CI:0.005~0.124)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血清钾、血清钙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老年人营养生理学现象 老年人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对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杰 龙江涛 +4 位作者 王倩倩 席红卫 程鑫葵 成毅 徐树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不同股骨颈前倾角时股骨的应力分布,以明确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矫正的意义,并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不同股骨颈前倾角时股骨的应力分布,以明确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矫正的意义,并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例右侧DDH患儿影像学资料。患儿女,6岁,提取正常侧(左侧)髋关节股骨扫描数据,通过三维CT扫描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分别设计股骨颈前倾角35°、25°、15°时的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观察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度时股骨的生物力学分布。结果DDH患儿股骨三维模型上股骨颈前倾角为35°、25°、15°时股骨模型受到的最大应力分别为21.18 MPa、17.36 MPa、9.85 MPa。股骨颈前倾角为35°时,股骨干应力集中;股骨颈前倾角为25°时,股骨远端骨骺的应力降低25%;股骨颈前倾角为15°时,股骨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头颈至股骨干上段。股骨颈前倾角为35°时,位移大于1 mm的区间是股骨头至股骨干中段;股骨颈前倾角为25°时,位移大于1 mm的区间是股骨头至股骨干中上端;股骨颈前倾角为15°时,位移大于1 mm的区间是股骨头至股骨颈。股骨颈前倾角为35°、25°、15°时其股骨远端骨骺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0041 mm、0.0018 mm、0.0012 mm。结论股骨颈前倾角对DDH患儿的股骨力学有着重要影响。股骨的应力分布随着股骨颈前倾角改变而改变,股骨颈前倾角度增大,股骨干应力逐渐增加,在股骨干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股骨颈前倾角越大,应力传递在股骨干区域受到的遮挡效应越大,股骨远端骨骺在横断面的变形也增加。股骨颈前倾角为15°时股骨应力分布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脱位 先天性 股骨颈 骨前倾 下肢 生物力学现象 儿童
下载PDF
重视老年人衰弱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白瑜 于普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易损状态,表现为抵抗应激的能力下降,可用于解释同龄人群衰老速度的异质性,特征是多个生理系统的储备和功能下降而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并与不良后果相关,如跌倒、失能和死亡。该文呼吁重视对衰弱的流行病学研究... 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易损状态,表现为抵抗应激的能力下降,可用于解释同龄人群衰老速度的异质性,特征是多个生理系统的储备和功能下降而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并与不良后果相关,如跌倒、失能和死亡。该文呼吁重视对衰弱的流行病学研究、衰弱的社区和临床防治研究,以及“老年保护剂”抗衰弱的研究,促进研究转化,有助于开发新的防治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生理学现象 健康老龄化 生活质量 老年人
下载PDF
妊娠期母体营养对巨大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琴 韩平 张国英(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可用于衡量胎儿宫内营养状况,也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随着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增加,分娩期新生儿和母体的致伤、致残、致死风险逐渐增高,新生儿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也增加。因此,提高对巨大儿的风险... 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可用于衡量胎儿宫内营养状况,也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随着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增加,分娩期新生儿和母体的致伤、致残、致死风险逐渐增高,新生儿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也增加。因此,提高对巨大儿的风险认识,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非常必要,也是提高妊娠期保健质量的重要方面。孕妇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妊娠期体质量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是衡量孕妇营养状况的指标,肥胖、BMI过高、GWG过度导致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LGA)发生风险增加。孕妇营养是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人为方式进行干预。孕妇在妊娠前、妊娠期适量摄入营养可减少巨大儿的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营养生理学现象 巨大胎儿 养分 微量营养素 糖尿病 妊娠 大于胎龄儿
下载PDF
对不同构型空心拉力钉影响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纪宝 管士伟 +4 位作者 庞涛 周峰 赵爱娜 盈梅 周磊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234-240,共7页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3种不同空心拉力螺钉构型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的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行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利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9.0、Geomagi...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3种不同空心拉力螺钉构型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的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行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利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9.0、Geomagic Wrap 2017软件、Solidworks 2017软件建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三维模型。构建三种不同排布方式的内固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三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平行植入(模型1),三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头端外展植入(模型2)和三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头端内聚植入(模型3)。在ANSYS 17.0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不同模型应力大小的数据计算,分析各模型中股骨颈骨折断端及股骨近端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值大小和不同平面的位移情况,从而分析不同类型固定情况下骨折断端的稳定性。结果 模型2中股骨颈骨折远近端应力差值最大,模型1最小。模型3中股骨头可承受压力最小,模型1与模型2无明显差距。模型2中内固定物平均应力随压力增加其应力增加幅度最小。不同压力条件下模型2在不同轴线的位移较其他两种模型小。结论 3枚空心螺钉不同构型植入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时,外展植钉分布表现出来良好的支撑、抗内翻、抗旋转应力作用,但滑动加压作用较平行植钉时差,内聚植钉时骨折整体稳定性最差。因此,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并非必须平行植入,但应避免螺钉内聚型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现象 螺钉
下载PDF
免疫衰老和老年营养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婷 张存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46-451,共6页
免疫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显著的改变,称为“免疫衰老”,其在老年人的大多数慢性疾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老年人中,除了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内在变化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从而进一步影响本已受损的免疫功能。因此... 免疫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显著的改变,称为“免疫衰老”,其在老年人的大多数慢性疾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老年人中,除了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内在变化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从而进一步影响本已受损的免疫功能。因此,在老年人中重视营养干预,对于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衰老 免疫系统 老年人营养生理学现象 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支持带的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亚辉 秦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支持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通过1名75岁老年女性志愿者的CT数据,经过软件处理,构建完整股骨模型和骨折后3枚空心钉固定模型,并分为有支持带模型和无支持带模型,使用不同模型的Von-Mises力分布和模型位移差...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支持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通过1名75岁老年女性志愿者的CT数据,经过软件处理,构建完整股骨模型和骨折后3枚空心钉固定模型,并分为有支持带模型和无支持带模型,使用不同模型的Von-Mises力分布和模型位移差异分析其稳定性差异,研究支持带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力学特点。结果:在完整股骨上,位移最明显部位出现在股骨头的负重区。有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38137 mm,无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38168 mm。Von-Mises力分布最集中的部位在股骨颈内下方,有支持带模型为11.80 MPa,无支持带模型为11.91 MPa。在骨折3枚空心钉内固定模型中,位移最明显部位同样出现在股骨头的负重区。有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45727 mm,无支持带模型位移为0.45863 mm。Von-Mises力分布最集中位置在股骨颈内下方,有支持带模型为59.22 MPa,无支持带模型为59.14 MPa。对于空心钉,Von-Mises力峰值均出现在后上方空心钉,有支持带模型为107.48 MPa,无支持带模型为110.84 MPa。3枚螺钉中前上方螺钉Von-Mises力最小,在有支持带模型和无支持带模型分别为67.88 MPa和68.76 MPa。结论:完整的支持带对正常股骨和经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作用小,不能有效提高骨折术后骨折端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生物力学现象 有限元分析 支持带
下载PDF
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一致性研究
15
作者 王帅 李毅 +1 位作者 侯韦莲 胡世莲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微型营养评定(MNA)、主观整体评价法(SGA)、全球(营养)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营养评价工具,对在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微型营养评定(MNA)、主观整体评价法(SGA)、全球(营养)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营养评价工具,对在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的308例患者进行营养评价,以MNA为评价“金标准”。结果 用GLIM、MNA、SGA对老年患者进行营养评价,营养良好的比例分别为72.08%(222/308)、56.49%(174/308)、62.01%(191/308),重度营养不良的比例分别是13.96%(43/308)、18.18%(56/308)、25.97%(80/308)。GLIM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573,SGA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仅为0.29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上臂围、小腿围、利手握力、前白蛋白对预测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709、0.729、0.796、0.77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21 kg/m2、22.50 cm、30.75 cm、22.50 kg、194.5 g/L。结论 GLIM、MNA对于老年患者营养评价应用价值较高,且一致性较好,可为临床对营养不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价 老年人营养生理学现象 营养不良 老年人
下载PDF
新生儿手术中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李春秀 赵佳莲 谈林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手术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实施的229例新生儿手术患者资料。将术中血糖低于2.2 mmol/L者纳入低血糖组(19例),血糖高于或等于2.2 mmol/L者纳入非低血糖... 目的分析新生儿手术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实施的229例新生儿手术患者资料。将术中血糖低于2.2 mmol/L者纳入低血糖组(19例),血糖高于或等于2.2 mmol/L者纳入非低血糖组(210例)。收集两组患儿术前资料(包括年龄、体重、纠正胎龄、出生Apgar评分、血胆红素及白蛋白浓度、有无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是否肠外营养以及产妇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和术中资料(包括麻醉ASA分级、手术时长、手术名称、术中血糖水平、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失血量及体温情况)。分析新生儿手术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患儿纠正胎龄分别为35(34,38)周和38(35,39)周;体重分别为(2.15±0.68)kg和(2.81±0.74)kg;1分钟Apgar评分分别为9(8,10)分和10(10,10)分;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6.84%(7/19)和11.90%(25/210);ASA分级分别为3(2,3)级和2(2,2)级;患儿术中输血率分别为42.11%(8/19)和19.52%(41/210);两组间上述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糖水平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ASA分级及低纠正胎龄是新生儿手术中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6、0.006)。结论新生儿手术中低血糖的发生与高ASA分级和低纠正胎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 生理学现象 婴儿 新生 外科手术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人子宫骶韧带的解剖组织学特征和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凤琴 赵书睿 赵烨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06-612,共7页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骨盆支持结构减弱引起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多胎妊娠和阴道分娩,然而POP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目前尚不清楚。手术是治疗中重度POP的主要方法之一,与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骨盆支持结构减弱引起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多胎妊娠和阴道分娩,然而POP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目前尚不清楚。手术是治疗中重度POP的主要方法之一,与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USL)相关的术式对恢复顶端支持具有重要作用,且手术成功率高。然而,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依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术者对USL的解剖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准确认识USL的解剖位置和组织构成不仅有助于寻找USL最适合悬吊的位点,还可以避免术中损伤邻近的器官组织,如输尿管、直肠和神经血管等。此外,对USL各部分生物力学性能的全面认识还可以为POP发病机制的研究、预防策略和个性化手术的制定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韧带 盆腔器官脱垂 解剖学 组织学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ial pressure and relative pressure imaging in the left ventricle
18
作者 An-Sheng Zheng Hong-Xia Y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7期3967-3975,共9页
Regional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sites within the left ventricular cavity have long been identified,and the potential clinical value of diastolic and systolic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differences(IVPDs)is of inc... Regional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sites within the left ventricular cavity have long been identified,and the potential clinical value of diastolic and systolic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differences(IVPDs)is of increasing interest.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IVP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entricular filling and emptying and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ventricular relaxation,elastic recoil,diastolic pumping,and effective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Relative pressure imaging,as a novel and potentially clinically applicable measure of left IVPDs,enables early and more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VPD.In the future,as research related to relative pressure imaging continues,this measurement method has the possibility to become more refined and serve as an additional clinical aid that can replace the gold standard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technique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stolic dys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imaging techniques ECHOCARDIOGRAPHY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Left ventricle Cardiovascular physiological phenomena HEMODYNAMICS Ventricular pressure
下载PDF
水元素与老年健康营养
19
作者 孙小毛 赵宁 +1 位作者 马丽萍 拓西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56-458,共3页
水是氢和氧的结合,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人类需要的六大营养素中最主要的营养素,对维持生命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老年人由于代谢降低,肾功能减退,容易处于失水状态。老年人缺水容易加速衰老及引发白内障、心肌梗... 水是氢和氧的结合,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人类需要的六大营养素中最主要的营养素,对维持生命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老年人由于代谢降低,肾功能减退,容易处于失水状态。老年人缺水容易加速衰老及引发白内障、心肌梗死、脑血栓、心律失常等疾病,因此老年人科学饮水对维持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营养生理学现象 健康生活方式 老年人
下载PDF
近视人群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铮铮 李仕明 +1 位作者 周跃华 张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2-846,共5页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会对角膜生物力学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对角膜屈光手术前近视人群的角膜生物力学仍然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人群报道。目的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分析单纯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即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会对角膜生物力学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对角膜屈光手术前近视人群的角膜生物力学仍然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人群报道。目的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分析单纯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即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单纯近视患者896例1792眼,按受检眼等效球镜度(SE)不同分为-0.25~〈-3.0D组、-3.0~〈-6.0D组、-6.0~〈-9.0D组、-9.0~〈-12.0D组、-12.0~〈-15.0D组和≥-15.0D组;按受检眼中央角膜厚度(CCT)不同分为〈500μm组、500μm≤CCT〈550txm组、550μm≤CCT〈600μm组和CCT≥600μm组。所有受检眼均经过常规眼科检查;采用ORA测定受检眼CH值和CRF值,比较不同SE组或CCT组间受检眼CH值和CRF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评估近视眼CH和CRF的影响因素。结果受检眼CH和CRF值平均为(9.84±1.52)mmHg(1mmHg=0.133kPa)和(10.46±1.71)mmHg。-0.25~〈-3.0D组、-3.0~〈-6.0D组、-6.0~〈-9.0D组、-9.0~〈-12.0D组、-12.0~〈-15.0D组≥-15.0D组受检眼CH值分别为(10.35±1.53)、(10.07±1.55)、(9.81±1.46)、(9.71±1.59)、(9.35±1.55)和(9.234-1.28)mmHg,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9,P〈0.01),其中-6.0~〈-9.0D组、-9.0~〈-12.0D组、-12.0~〈-15.0D组≥-15.0D组受检眼CH值均明显低于-0.25~〈-3.0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叭),而不同sE组CR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P=0.49)。〈500μm组、500μm≤CCT〈550μM组、550~〈600μm组和≥600μm组受检眼随着CCT的增加CH值和CRF值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F=110.99,P〈0.01;CRF:F=84.35,P〈0.01),其中550~〈600μm组和≥600μm组受检眼CH值和CRF值明显高于〈500μ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检眼CH值与SE间呈弱的正相关(r=0.24,P〈0.01),CRF与SE间无明显相关(r=0.03,P=0.20);受检眼CH值和CRF值与CCT值间均呈中等正相关(r=0.42、0.57,均P〈0.01);CH和CRF值随着SE、角膜曲率(CC)、CCT的增加而增加,回归方程为CH=-7.87+0.08SE+0.16CC+0.02CCT(R^2=0.26,P〈0.01)和CRF=-11.42+0.14CC+0.03CCT(R^2=0.34,P〈0.01),受检者的CH值和CRF值不随年龄和性别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与CCT、CC和SE有关,其CH和CRF值随着CCT和CC值的增加而增加,CH值与S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现象/生理 角膜/生理病理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弹性/生理 屈光手术 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