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肌少症炎症介质及肌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王永锋 王海瑜 +5 位作者 康天伦 钱唐亮 王若伊 刘小平 杜梦梦 侯秀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芍甘附子汤加味对类风湿关节炎骨骼肌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寒证模型... 目的:探讨芍甘附子汤加味对类风湿关节炎骨骼肌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寒证模型,给相应药物灌胃。灌胃结束取大鼠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5(IL-15)含量,取腓肠肌,测定湿重、腓肠肌肌环指蛋白1(MuRF1)、肌肉萎缩F盒蛋白(MAFbx)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质量指数、纤维横截面积较正常组显著下降,加味芍甘附子汤中、高剂量组腓肠肌湿重、质量指数、纤维横截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且中药高剂量组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IL-15含量显著升高,腓肠肌MAFbx、MuRF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及对照组TNF-α、IL-6、IL-1β、IL-15,腓肠肌MAFbx、MuRF1表达明显下降;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甘附子汤加味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骨骼肌损害,其可能作用机制是减少TNF-α、IL-6、IL-15、IL-1β炎症介质的含量和降低MuRF1、MAFbx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肌少症 骨骼肌损害 芍甘附子汤 炎症介质 肌蛋白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
下载PDF
Histological,enzymohistochemical and biomechanical observ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injury in rabbits 被引量:4
2
作者 舒彬 沈岳 +4 位作者 王爱民 方响琴 李响 邓皓月 余自芹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7年第3期150-153,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features of skeletal muscular injury for providing a rational basis for its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thods : In 70 adult rabbits, th...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features of skeletal muscular injury for providing a rational basis for its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thods : In 70 adult rabbits, the left tibialis anterior (TA) muscle was stretched to injury, while the right TA muscle served as control. Histological, enzymohistochemical and biomechan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on days 0, 1, 2, 3, and 7 after injury. Cytochrome oxidase ( CCO ), acid phosphatase ( ACP ), ATPase,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 SDH ), malate dehydrogenase ( MDH ), NADH-diaphorase ( NADHD ), giutamatedehydrogenase ( GDH ), α-gi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 α-GPD )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were measured. The examined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included maximal contractile force, ultimate load, length, energy absorption, tangent stiffness, and rupture site. Results: Partial or complete rupture of TA muscle occurred near the muscle-tendon junction. There was an intense inflammatory reaction on day 1 and 2 after injury. Endomysium fibrosis and myotube formation were observed on day 3, and developed further on day 7. The activity of cell oxidases ( CCO, ATPase, MDH, α-GPD, SDH,NADHD and GDH) showed a significant drop from day 0 to 2, and resum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n day 3. The increment of enzymatic activities continued on day 7 and the levels of NADHD and α-GPD reached to the levels of control muscle. Maximal contractile force was 70.17 % ± 3.82% of controls immediately after injury, 54.82% ±3.09% at 1 day, 66.41% ±4.36% at 2 days, 78.39%± 4.90 % at 3 days and 93.64 % ±5.02 % at 7 days. Ultimate load was 85.78 %±7.54 % of controls at the moment of injury, 61.44 % ± 5.91% at 1 day, 49. 17 %± 4.26 % at 2 days, 64.43% ±5.02% at 3 days, and 76.71% ±6.46% at 7 days. Conclusions : Endomysium fibrosis and scar formation at the injured site are responsible for frequent recurrence of skeletal muscle injury. Recovery of tensile load slower than that of maximal contractile force may be another cause. Whether the injured muscle returns to normal exercis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teusility on which the muscle-tendon can bear rather than the maximal contractile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unds and injuries muscle skeletal biomechanics
原文传递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婕 汤长发 +2 位作者 李善妮 王瑜娟 曹蕾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8,共4页
通过比较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氧自由基和线粒体摄取Ca2 + 在骨骼肌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以探寻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机制。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 通过比较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氧自由基和线粒体摄取Ca2 + 在骨骼肌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以探寻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机制。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测定骨骼肌线粒体中的Ca2 +含量,观察凋亡肌细胞核。结果表明1)中等强度运动组的比目鱼肌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2 )电镜下观察到凋亡肌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集到核膜边缘,细胞核呈现不规则形态;3)中等强度力竭性运动后,比目鱼肌线粒体钙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5 3% (P<0 .0 5 ) ,其他组线粒体钙含量只有少量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线粒体内Ca2 +的大量积聚可能激活了细胞凋亡的启动程序,这使得中等强度力竭运动更易于导致慢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骼肌 细胞凋亡 线粒体钙离子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实验性肌肉拉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舒彬 吴宗耀 +2 位作者 周吉祥 刘波 孙学川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8-294,共7页
本文研究了20只成年兔拉伤后不同时期的生物力学性能。所有动物的左胫前肌被拉伤,右胫前肌作为正常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7天将动物麻醉后进行生物力学的测试,测试的生物力学指标有:肌最大收缩力、断裂载荷、断裂时... 本文研究了20只成年兔拉伤后不同时期的生物力学性能。所有动物的左胫前肌被拉伤,右胫前肌作为正常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7天将动物麻醉后进行生物力学的测试,测试的生物力学指标有:肌最大收缩力、断裂载荷、断裂时的伸长、能量吸收和肌肉硬度以及断裂部位。结果表明:肌肉完全断裂的部位发生在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肌最大收缩力在拉伤后即刻显著下降,为对照肌的70.17%±3.82%,1天时降至最低(54.82%±3.09%),随后开始恢复,2天、3天分别恢复到对照肌的66.41%±4.36%、78.39%±4.90%,拉伤后7天时基本恢复正常(93.64%±5.02%);极限断裂载荷在拉伤后即刻降低(85.78%±7.54%),1天时继续下降(61.44%±5.91%),2天降至最低(49.17%±4.26%),3天恢复增加(64.43%±5.02%),7天仍未恢复正常(76.71%±6.46%)。该结果提示:肌纤维完全断裂发生在靠近肌肉-肌键连接处,原因可能与该部位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与功能有关;肌肉的张强度比肌力恢复缓慢,提示拉伤肌肉易于再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损伤 骨骼肌 拉伤
下载PDF
雷帕霉素和LY294002对游泳训练大鼠骨骼肌生长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史仍飞 胡莉莉 +3 位作者 李志刚 魏安奎 张平 袁海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LY294002和Rapamycin对运动性骨骼肌PI3 K/Akt/mTOR上游信号通路抑制效应,为骨骼肌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40只成年SD大鼠为对象,采用负重15%间歇游泳训练方式建立运动模型。动物分组为安静对照组(C),运动组(T),... 目的:探讨LY294002和Rapamycin对运动性骨骼肌PI3 K/Akt/mTOR上游信号通路抑制效应,为骨骼肌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40只成年SD大鼠为对象,采用负重15%间歇游泳训练方式建立运动模型。动物分组为安静对照组(C),运动组(T),运动+LY294002组(TL),运动+Rapamycin组(TR),运动+LY294002+Rapamycin组(TRL)。取左、右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采用westren blotting技术检测骨骼肌Akt、PI3 K、mTOR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8周训练后,各实验组骨骼肌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肉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T组大鼠骨骼肌P-PI3 K/PI3 K、P-Akt/Akt、P-mTOR/mTOR比值略增加(P>0.05),但TR、TLR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间歇性游泳负荷训练能够促进骨骼肌生长,且与PI3 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LY294002和Rapamycin对运动引起的PI3 K/Akt/mTOR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雷帕霉素 运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俊华 王正珍 +1 位作者 王军力 唐云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肌卫星细胞核...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肌卫星细胞核数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大鼠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使活跃期提前出现,促进肌肉再生,加速损伤愈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损伤 针刺 卫星细胞增殖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冯毅翀 徐志伟 +1 位作者 潘华山 赵自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剂量为50 mg.kg-1.d-1),后2组采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复制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在给药后运动造模,连续2周...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剂量为50 mg.kg-1.d-1),后2组采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复制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在给药后运动造模,连续2周,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和游离钙离子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骼肌SOD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游离钙离子含量均降低,MDA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骨骼肌细胞及其线粒体、细胞核等结构受损,出现凋亡。人参皂苷Rg1组可使大鼠骨骼肌SOD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游离钙离子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骨骼肌肌纤维、细胞线粒体和细胞核等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结论】人参皂苷Rg1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运动所致自由基增加和脂质过氧化诱发骨骼肌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1/药理学 运动性疲劳/中药疗法 骨骼/损伤 骨骼/超微结构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分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天水 官大威 +6 位作者 程子惠 赵锐 胡更奕 朱瑞霞 王玲 郭晓冲 王昌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8-171,241,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重复性好,并可分级的骨骼肌挫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式撞击装置,以撞击速度(velocity,v)和形变(deformation,DF)作为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击时间,使击锤打击瞬间速度不同,造成轻、中、重不同程...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重复性好,并可分级的骨骼肌挫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式撞击装置,以撞击速度(velocity,v)和形变(deformation,DF)作为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击时间,使击锤打击瞬间速度不同,造成轻、中、重不同程度的大鼠腓肠肌挫伤。结果在肉眼、HE染色观察下,39只大鼠腓肠肌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在低撞击水平(v:2m/s,DF:5.5mm),轻度挫伤组病理改变局限于大鼠腓肠肌肌外膜和腓肠肌表层部位;在中度撞击水平(v:2.5m/s,DF:6.5mm),中度挫伤组病理改变可见于大鼠腓肠肌肌外膜和大部分腓肠肌;在高撞击水平(v:3m/s,DF:7.5mm),重度挫伤组病理改变除中度挫伤组累及部位外,还伤及比目鱼肌。结论该模型制作出常见的钝力性骨骼肌挫伤,以撞击速度和形变作为外力参数,成功建立了机械骨骼肌挫伤分级模型,致伤程度较一致,是骨骼肌挫伤研究较合适的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钝力性骨骼肌挫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骨骼肌挫伤 实验性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骨骼肌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文君 张斌南 +1 位作者 宇文展 张镇西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时大鼠骨骼肌中NO含量、NOS活性及NOS 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和低氧共8组。结果:常氧条件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骨骼肌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显著;低氧条件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2周训...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时大鼠骨骼肌中NO含量、NOS活性及NOS 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和低氧共8组。结果:常氧条件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骨骼肌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显著;低氧条件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2周训练组NO含量减少,但低氧4周训练组和低氧6周训练组NO含量高于对照组;低氧条件下,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cNOS的活性和cNOS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训练能增加NO含量和NOS活性;低氧条件下,大鼠骨骼肌组织匀浆和血清中NO含量先下降后上升,cNOS活性变化及mRNA的表达和NO含量变化规律相当;大鼠骨骼肌中iNOS的活性及iNOS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式 骨骼肌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小鼠骨骼肌的PPARα/δ表达、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雅琼 温含 +5 位作者 苏丽 姜宁 牛燕媚 苑红 傅力 席翼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5,共8页
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后的骨骼肌PPARα/δ表达、相关酶活性、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究PPARα/δ在提高C57BL/6小鼠骨骼肌有氧耐力中的作用以及训练强度的影响。选用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76% ... 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后的骨骼肌PPARα/δ表达、相关酶活性、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究PPARα/δ在提高C57BL/6小鼠骨骼肌有氧耐力中的作用以及训练强度的影响。选用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76% VO_2max 60 min训练组(LS)、86%VO_2max 60 min训练组(HS)和安静对照组(RC)。各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采用RT—PCR、Western blot、MATPase染色检测骨骼肌中PPARα/δ、CPT- 1、BOAcDH和GPDH的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发现:运动各组骨骼肌PPARα/δ转录和翻译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而HS组均显著高于LS组;各运动组CPT-1、EoAc- DH的蛋白表达和运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GPDH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运动各组耐力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强,但运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的骨骼肌Ⅰ、Ⅱ型肌纤维组成百分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PARα/δ可能作为靶点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强度训练对于这种适应过程的影响较大;运动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Α PPARΔ 耐力训练 强度 骨骼肌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不同磷脂补充对运动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艳红 邹伟 +2 位作者 吴立娟 彭彬 于喆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源性磷脂补充与大豆磷脂补充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损伤的影响,为磷脂补充应用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提取肝源性磷脂与大豆磷脂,并制备其灌胃悬浊液,对50只昆明种小鼠进行两周的灌胃实验,一次性力竭游泳后提取其股四头... 目的:探讨肝源性磷脂补充与大豆磷脂补充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损伤的影响,为磷脂补充应用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提取肝源性磷脂与大豆磷脂,并制备其灌胃悬浊液,对50只昆明种小鼠进行两周的灌胃实验,一次性力竭游泳后提取其股四头肌细胞膜,测定其MDA、SOD、Na+-K+-ATP酶活性及荧光偏振度P、微粘度η、膜脂流动性LFU等指标,并设限食组。结果:力竭运动显著增加了细胞膜MDA的表达,降低了SOD和Na+-K+-ATP酶表达,磷脂补充减少了运动后这些指标的变化,细胞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在运动后增加,LFU在运动后降低,磷脂补充降低了这些变化的幅度,且上述指标均表现为肝磷脂效果显著。结论:相同浓度不同类型磷脂补充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损伤有较强的修复作用,肝源性磷脂效果优于大豆磷脂,且不会对小鼠体重及饮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骨骼肌细胞膜 细胞膜流动性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运动性损伤后大鼠骨骼肌转化生长因子-β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新凯 石鹏超 左群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TGF-β1基因的表达,研究TGF-β1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9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16 m/min的速度,坡度为-16°,进行持续性下坡跑...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TGF-β1基因的表达,研究TGF-β1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9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16 m/min的速度,坡度为-16°,进行持续性下坡跑90 min,分别在运动后0 h、6 h、12 h、24 h、48 h、72 h、1周、2周处死、取材。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腓肠肌TGF-β1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24 h组和2周组大鼠腓肠肌TGF-β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0 h组、6 h组、72 h组和2周组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骼肌 损伤 卫星细胞 下坡跑 修复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补充L-精氨酸对力竭性游泳导致的小鼠骨骼肌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吉明 丁树哲 汪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7,132,共4页
目的探讨补充L-精氨酸对小鼠力竭性游泳后骨骼肌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只断乳10天的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精氨酸组、力竭性游泳组、L-精氨酸+力竭性游泳组;对照组和力竭性游泳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0m... 目的探讨补充L-精氨酸对小鼠力竭性游泳后骨骼肌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只断乳10天的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精氨酸组、力竭性游泳组、L-精氨酸+力竭性游泳组;对照组和力竭性游泳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0ml,L-精氨酸组和L-精氨酸+力竭性游泳组每天灌胃1.2g/kg的L-精氨酸溶液20ml;灌胃14天后,力竭性游泳组和L-精氨酸+力竭性游泳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测定力竭游泳后即刻小鼠骨骼肌组织MDA、SOD、T-AOC、NOS活性、NO含量及力竭游泳时间。结果力竭性游泳运动前补充L-精氨酸减轻了小鼠骨骼肌氧化性损伤和增强了小鼠骨骼肌抗氧化系统并使运动时间延长。结论,可能的机制是补充L-精氨酸引起NOS活性和NO形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骨骼肌 保护 游泳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机械牵拉刺激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史仍飞 危小焰 卞玉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拉伸刺激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骨骼肌卫星细胞施加5%、15%和25%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CCK-8法检测细胞受机械刺激后的增殖变化,采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 目的:探讨机械拉伸刺激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骨骼肌卫星细胞施加5%、15%和25%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CCK-8法检测细胞受机械刺激后的增殖变化,采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骨骼肌卫星细胞受机械张力刺激后,发现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蛋白含量增加,其中,15%拉伸应变率的促增殖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械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卫星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所受刺激的负荷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卫星细胞 细胞增殖 机械牵拉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实验性肌肉拉伤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舒彬 吴宗耀 +4 位作者 郝林林 蒋晓江 聂志容 肖凯 林永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2期3346-3347,共2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牵拉伤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建立肌肉拉伤的实验模型,70只兔的左胫前肌为实验肌,右胫前肌作为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d和7d,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生物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肌力... 目的探讨骨骼肌牵拉伤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建立肌肉拉伤的实验模型,70只兔的左胫前肌为实验肌,右胫前肌作为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d和7d,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生物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肌力、断裂载荷、断裂时伸长、能量吸收与肌肉硬度。结果以相当于128%动物体重的载荷牵拉兔胫前肌,可建立肌肉拉伤的实验模型;部分肌纤维断裂和肌肉完全断裂均发生于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最大肌力在拉伤后0d下降,1d时最低,7d时恢复正常;极限断裂载荷在拉伤后0d下降,2d时最低,7d时仍没有恢复正常。结论肌肉的被动强度比肌力恢复缓慢,提示拉伤肌肉易于再伤;损伤部位肌内膜纤维化和瘢痕组织形成,是肌肉拉伤后频繁复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肌肉拉伤 生物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骼肌拉伤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丽华 李国珍 +2 位作者 冯鑫 叶康平 王生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7-219,F0004,共4页
目的改进大鼠腓肠肌静息状态定应变被动拉伸肌肉损伤实验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肌肉损伤及修复机制提供基础。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以3、6、12 cm/min拉伸速率对大鼠右侧腓肠肌实施拉伸,记录载荷-伸长曲线,并分别制... 目的改进大鼠腓肠肌静息状态定应变被动拉伸肌肉损伤实验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肌肉损伤及修复机制提供基础。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以3、6、12 cm/min拉伸速率对大鼠右侧腓肠肌实施拉伸,记录载荷-伸长曲线,并分别制光镜及电镜组织切片。结果各组大鼠载荷-伸长曲线形态相似,曲线延伸趋势相同。但拉伸过程中到达平台的时间为3 cm/min>6 cm/min>12 cm/min;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无拉伤腓肠肌结构未出现明显异常,而拉伤腓肠肌呈现典型损伤表现。结论改进后的实验造成了腓肠肌内部分纤维的断裂损伤模型,模拟了临床常见的骨骼肌部分拉伤。通过对3种拉伸速率的比较,为减少拉伸时间,选择6 cm/min作为实验研究的拉伸速率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拉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毛蕊花苷对大鼠递增大强度运动下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洪竹 朱梅菊 +3 位作者 蔡荣兴 张崇林 彭勇 伍人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研究毛蕊花苷对递增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单纯运动组(SE)、运动+毛蕊花苷低剂量组(EVL)、运动+毛蕊花苷中剂量组(EVM)、运动+毛蕊花苷高剂量组(EVH)。采用递增大强度跑台运动... 目的:研究毛蕊花苷对递增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单纯运动组(SE)、运动+毛蕊花苷低剂量组(EVL)、运动+毛蕊花苷中剂量组(EVM)、运动+毛蕊花苷高剂量组(EVH)。采用递增大强度跑台运动疲劳模型。实验末,取血和骨骼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K酶活性和骨骼肌氧化应激指标及HSP70蛋白表达量,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骼肌微细结构改变。结果:1)与SE组相比,毛蕊花苷各剂量组明显减少了运动引起的血清CK活性的上升(P<0.05或P<0.01),减轻了运动所致的骨骼肌微细结构的异常,且EVH组的效果要好于EVL组和EVM组。2)与SE组相比,毛蕊花苷各剂量组显著抑制了运动导致的大鼠骨骼肌的氧化应激水平(P<0.05或P<0.01),其中EVH组抗氧化损伤的效果要好于EVL组和EVM组。3)与SE组相比,毛蕊花苷剂量组进一步诱导了运动引起的HSP70的高表达(P<0.05或P<0.01),其中以EVH组的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显著(P<0.05)。结论:毛蕊花苷对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显示出毛蕊花苷有明显抗骨骼肌氧化应激和减轻运动性骨骼肌微细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中高剂量补充组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其他剂量组,这可能与其能更好地诱导运动大鼠骨骼肌内源性保护蛋白(HSP70)表达以发挥HSP70保护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苷 HSP70 氧化应激 骨骼肌损伤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恒定负荷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颖峰 徐晓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采用实验法研究恒定负荷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 ,运动训练可能导致骨骼肌细胞出现凋亡。运动训练导致的肌肉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时相性和矛盾性 :运动导致的凋亡不是运动后即刻发生的 ,而是延迟发生的 ;运动可以导... 采用实验法研究恒定负荷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 ,运动训练可能导致骨骼肌细胞出现凋亡。运动训练导致的肌肉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时相性和矛盾性 :运动导致的凋亡不是运动后即刻发生的 ,而是延迟发生的 ;运动可以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 ,但是运动本身对已经凋亡骨骼肌细胞具有清除作用或对即将凋亡的骨骼肌细胞有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骨骼肌 耐力训练 跑台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C57BL/6小鼠骨骼肌PGC-1α表达和肌纤维类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丽 姜宁 +4 位作者 张玥 牛燕媚 苑红 席翼 傅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PGC-1α表达及由此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氧耐力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氧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3...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PGC-1α表达及由此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氧耐力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氧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3周(TC)、6周(SC)、9周(NC)、对照组和3周(TE)、6周(SE)和9周(NE)运动组,建立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mATPase染色分析各组骨骼肌PGC-1α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各组骨骼肌PGC-1α转录和翻译水平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mATPase染色结果表明,各运动组运动后腓肠肌纤维类型百分比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有氧耐力运动可诱导骨骼肌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但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显著变化。提示PGC- 1α可能在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单纯运动并不能诱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发生,其可能是细胞内代谢和外界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耐力运动 肌纤维类型 PGC-1Α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鹏 路瑛丽 +2 位作者 冯连世 徐建方 朱珂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0,8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机体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SD雄性大鼠120只,经3周适应性训练和力竭实验筛选出90只,随机分成9组:常氧安静对照组、持续低氧安静组、间歇低氧安静组、低住低练组、高住高练...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机体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SD雄性大鼠120只,经3周适应性训练和力竭实验筛选出90只,随机分成9组:常氧安静对照组、持续低氧安静组、间歇低氧安静组、低住低练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低住高练组、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组和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组。采用常压低氧仓以13.6%的氧浓度(相当于海拔3500m的氧浓度)进行低氧训练,根据血乳酸-速度曲线确定大鼠常氧训练的强度为35m/min,低氧训练的强度为30m/min。低氧训练持续时间为6周,每周训练5天。在第4周末进行运动能力测试,第5周末进行力竭测试,在第6周末的最后一次运动后休息48h后处死、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blot等技术测试大鼠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变化,以进一步探讨低氧训练对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的适应机制。结果:高住高练组和常氧安静对照组相比,骨骼肌nNOSmRNA表达升高23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住高练组与低住低练组相比,骨骼肌nNOSmRNA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nNOS mRNA表达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回到常氧安静对照组水平;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及低住高练组骨骼肌iNOS mRNA表达分别升高92%、79%和125%,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高练和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iNOS mRNA表达都有显著性降低(P<0.05),基本回到常氧安静对照组水平甚至还略低。与低住低练组相比,高住高练组骨骼肌eNOS mRNA表达有显著性升高(P<0.05);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eNOS mRNA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三种低氧训练方式都有助于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舒张,但作用机制不同,高住低练主要通过iNOS系统来使血管舒张,而低住高练却是通过HO-1系统来达到血管舒张的目的,高住高练组两种方式都有,因此,其血管舒张的效果也是三种方式中最好的,但复氧训练后此功能迅速降低。各低氧训练组eNOS mRNA水平表达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一氧化氮合酶 表达 骨骼肌 线粒体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