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 A Panacea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1
作者 Kaixuan Zhang Wei Chen Yingze Zhang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s and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in trauma orthopedics.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internal fi...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s and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in trauma orthopedics.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insufficient mechanical design of nails,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delays patient recovery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Design of a 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based on Zhang’s N triangle theory provides triangular supporting fixation,which dramatically decreases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worldwide.In this work,we developed an equivalent biomechanical model to analyze improvement in bone remodeling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through PFBN use.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and InterTan,PFBN can dramatically decrease the maximum strain in the proximal femur.Based on Frost’s mechanostat theory,the local mechan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ximal femur can be regulated into the medium overload region by using a PFBN,which may render the proximal femur in a state of physiological overload,favor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the elderly.This work shows that PFBN may constitute a panacea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mproving methods of internal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 BIOMECHANICS Bone remodeling
下载PDF
胃肠微环境下吻合钉仿生表面对细菌黏附的微流场仿真
2
作者 冯荣川 胡亚辉 +4 位作者 马言 张春秋 刘淑红 刘帮 付蔚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45,共7页
目的模拟在吻合钉植入人体以后,吻合钉表面与肠壁组织之间的微流场环境,研究其仿生疏水化表面对细胞外液流速和壁面处流体剪切力的影响,进而通过流场的变化调控细菌的黏附。方法观察鲨鱼皮肤微结构,建立细菌在微流场环境中的简化二维运... 目的模拟在吻合钉植入人体以后,吻合钉表面与肠壁组织之间的微流场环境,研究其仿生疏水化表面对细胞外液流速和壁面处流体剪切力的影响,进而通过流场的变化调控细菌的黏附。方法观察鲨鱼皮肤微结构,建立细菌在微流场环境中的简化二维运动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模拟静态流场和动态流场中,细菌分别在光滑表面和微织构表面的运动,比较两种表面环境下细菌周围的流场特征和流体剪切力,分析流体剪切力影响细菌黏附的内在机制。结果仿生微织构的加入增强了微流场内细胞外液的流速,在静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黏滞作用较小;动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推动作用更强;一定范围内的微坑宽度使微织构壁面所受流体剪切力更大。结论吻合钉的仿生微织构表面,加快了细胞外液的流速,提高了微织构壁面和细菌所受流体剪切力,对细菌的附着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吻合钉抑菌表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鲨鱼皮肤结构 吻合钉 抑菌性 细胞外液流速 壁面剪切力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鼹鼠前爪趾甲几何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财勇 佟金 汲文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4,共3页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鼹鼠前爪趾甲的表面进行扫描,获得趾甲腹面和背面的表面数据点云,对扫描数据精简、平滑处理后,采用点—线—面方法进行了曲面重构,最后进行了重构曲面模型精度分析。分析表明,鼹鼠前爪趾甲重构曲面模型满足精度条...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鼹鼠前爪趾甲的表面进行扫描,获得趾甲腹面和背面的表面数据点云,对扫描数据精简、平滑处理后,采用点—线—面方法进行了曲面重构,最后进行了重构曲面模型精度分析。分析表明,鼹鼠前爪趾甲重构曲面模型满足精度条件,为后续的几何形态定量分析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逆向工程 鼹鼠趾甲 几何模型
下载PDF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川 俞伟忠 +3 位作者 王雨辰 钱志鹏 何樟宁 朱文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88-91,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FBN组(25例)和InterTAN组(20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FBN组(25例)和InterTAN组(20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Francisco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手术前后颈干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获有效随访6~18个月,平均(10.53±2.17)个月。PFB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与Inter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与InterTAN组Francisco评分优良率、6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初次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InterTAN组,术后6个月颈干角大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InterTAN髓内钉比较,PFBN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预防髋关节内翻畸形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合并小粗隆骨折、严重骨质疏松及体质量较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InterTAN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内翻
下载PDF
胃肠吻合钉织构表面对细胞外液流速与剪切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言 郑清春 +3 位作者 张春秋 张曌雄 付蔚华 胡亚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823,共7页
目的研究胃肠微环境中的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的几何参数变化对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的影响规律,为吻合钉织构化表面对细胞黏附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结构引入到平板流动腔底面,应用ANSYS Fluent建立平板流... 目的研究胃肠微环境中的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的几何参数变化对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的影响规律,为吻合钉织构化表面对细胞黏附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结构引入到平板流动腔底面,应用ANSYS Fluent建立平板流动腔的二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研究不同高度、边长、间距参数的织构化底面的平板流动腔中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数值,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的引入增强了平板流动腔内细胞外液的流速,且合适的微织构几何参数的引入可以增大微织构微脊处的壁面处剪切力。微凹坑内的细胞外液流速较低且会形成漩涡,微织构高度、间距的增加以及边长的减小可以增强微凹坑内漩涡的强度。结论通过控制微织构的参数可以改变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进而促进细胞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六边形棱柱 吻合钉 平板流动腔 细胞外液流速 壁面剪切力
下载PDF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瑞彬 彭伟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66-68,共3页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BN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股骨近端防旋...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BN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1.68±9.37)min、住院时间(10.67±2.42)d、术后负重时间(28.84±7.61)d均短于对照组的(70.12±12.25)min、(13.26±2.86)d、(33.67±5.84)d,术中总出血量(111.16±18.64)ml少于对照组的(162.81±13.5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BN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住院及术后负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三种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伍英贤 林作华 +1 位作者 黄海波 汤权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2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C组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C组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分级、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Harris)评分。结果C组治疗优良率96.67%高于A组的66.67%、B组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良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出血量(46.56±10.25)ml少于A组的(305.65±57.46)ml、B组的(232.65±41.35)ml,手术操作时间(45.65±5.31)min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8.69±1.35)周短于A组的(78.65±6.65)min和(14.69±2.12)周、B组的(60.35±5.23)min和(10.44±2.11)周;且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FMA-LE评分(27.65±4.18)分、Holden分级(4.23±0.15)级、Harris评分(94.35±4.16)分均高于B组的(23.94±4.12)分、(4.01±0.11)级、(89.35±4.15)分和A组的(20.35±4.20)分、(3.89±0.10)级、(80.35±4.35)分,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BN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老年
下载PDF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传统髓内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8
作者 龙术民 李治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4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传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广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传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广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n=60)和PFBN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BN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aumgaertner评分优良率、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24.88±20.64)mL、(4.37±1.33)d、(12.45±1.22)d、95.00%、90.00%,与PFNA组的(129.79±20.46)mL、(4.61±1.53)d、(12.51±1.37)d、98.33%、96.67%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的手术时间为(48.12±9.64)min,长于PFNA组的(40.22±10.43)min,术后负重时间为(8.01±3.11)d,短于PFNA组的(21.33±5.6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PFBN与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PFNA比较,PFBN可提供更可靠的早期稳定性,减少患者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稳定性
下载PDF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第三代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9
作者 扈延龄 张成栋 +3 位作者 宫海峰 刘国明 梁承志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第3代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5例,女43例;年龄(76.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第3代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5例,女43例;年龄(76.0±7.9)岁。骨折改良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21例,Ⅲ型24例,Ⅳ型23例,Ⅴ型4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BN组35例,采用PFBN固定;Gamma钉组43例,采用第3代Gamma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0±4.0)个月随访。PFBN组和Gamma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8.9±8.2)、(58.1±6.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8.0±24.9)、(126.8±25.7)mL,住院时间分别为(10.9±2.9)、(10.3±4.0)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0±1.3)、(5.1±1.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9%(29/35)、76.7%(33/43),疼痛VAS评分分别为0(0,1)、1(0,1)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35)、4.7%(2/43),以上项目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PFBN组患者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为(5.3±1.2)周,显著早于Gamma钉组患者[(6.9±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FBN与第3代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前者较后者固定术后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更早,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老年人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张艳 张一翀 张殿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BN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81.4±9.1)岁;骨折分型:31-A2型27例,31-A3型13例;采用PFBN固定治疗。PFNA组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80.2±11.6)岁;骨折分型:31-A2型30例,31-A3型13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8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评分(ADL)、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8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FBN组患者术后18个月ADL评分[(69.0±15.0)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78.1±6.9)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患者[(61.8±14.9)、(75.0±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FB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低于PFNA组患者(14.0%,6/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FBN与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与PFNA相比,PFBN固定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生活质量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手术后并发症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远端不同锁定方式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宇钏 程晓东 +5 位作者 朱燕宾 李泳龙 王忠正 杨延江 陈伟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远端动态锁定和静态锁定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集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髋关节至胫骨上段CT影像数据,应用Mimics 20.0和Geomagic 2013软件建立股骨三维模型,运用NX 12.0...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远端动态锁定和静态锁定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集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髋关节至胫骨上段CT影像数据,应用Mimics 20.0和Geomagic 2013软件建立股骨三维模型,运用NX 12.0软件将股骨三维模型制作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并参考常用内固定参数,分别建立4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PFBN固定模型:远端单横钉动态锁定(模型A)、单斜钉动态锁定模型(模型B)、单钉静态锁定模型(模型C)和双钉静态锁定模型(模型D)。采用Abaqus6.14软件加载分析内固定应力及骨折断端位移情况。结果在2100 N载荷下,四种模型的应力峰值均位于主钉,其中主钉应力峰值最小的为模型D(161.9 MPa),较模型A(192.5 MPa)减少15.9%,较模型B(191.9 MPa)减少15.6%,较模型C(163.3 MPa)减少0.9%;固定螺钉应力峰值最大的为模型A(95.3 MPa),最小的为模型B(91.5 MPa),模型C和D的分别为91.5、92.2 MPa;内置物整体位移由大到小依次为模型A(10.14 mm)、模型B(10.10 mm)、模型C(10.09 mm)、模型D(10.05 mm),骨折端位移由大到小同样为模型A(0.125 mm)、模型B(0.121 mm)、模型C(0.110 mm)、模型D(0.098 mm)。结论相较于动态锁定,PFBN远端静态锁定可以增强内固定稳定性,并减少内固定应力集中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髋关节 骨折 应力性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仿生与防旋转髓内钉固定的荟萃分析
12
作者 梁浩 段文禹 +2 位作者 范小龙 郭新玲 王玉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80-1485,共6页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收集PFBN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文献,阅读全文提取效应量,对所提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篇,共236例患者,其中PFBN组患者118例,PFNA组患者118例。PFBN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FNA组(MD=0.82,95%CI 0.08~1.55,P=0.03)。但PFBN组在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MD=0.52,95%CI 0.11~0.93,P=0.01)、负重时间(MD=-6.16,95%CI-9.14~-3.18,P<0.001)、骨折愈合时间(MD=-0.43,95%CI-0.71~-0.14,P=0.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21,95%CI 0.05~0.91,P=0.04)均显著优于PFNA组。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B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早期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但PFBN比PFNA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应用交叉点改进后的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王忠正 朱燕宾 +7 位作者 程晓东 李泳龙 杨振邦 王宇钏 田华 张奇 陈伟 张英泽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交叉点改进前、后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名年龄37岁、身高176 cm、体重70 kg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提供股骨全长CT扫描数据,通过Mimi...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交叉点改进前、后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名年龄37岁、身高176 cm、体重70 kg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提供股骨全长CT扫描数据,通过Mimics 20.0软件、Geomagic Studio 13.0软件重建股骨实体化模型。利用UG NX 12.0软件建立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重建PFBN模型(模型A)、增大锁定横钉与主钉成夹角PFBN模型(模型B)和水平上移锁定横钉PFBN模型(模型C),并分别与骨折模型进行装配。在Abaqus 6.14软件中,模拟3倍体重载荷模式,获取三种内固定方式下股骨模型与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分布、股骨整体位移和骨折断端间隙最大间隙位移数据。结果在3倍体重载荷下,与模型A相比,模型B使斜钉最大应力减小11.91 MPa(12.9%),但使斜钉与主钉通孔外侧壁最大应力增加12.54 MPa(7.7%);而模型C使斜钉最大应力减小23.66 MPa(5.7%),但使斜钉与主钉通孔外侧壁最大应力增加64.00 MPa(39.5%)。三种内固定方式下股骨整体位移和骨折断端间隙位移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与PFBN改进前相比,增大锁定横钉与主钉夹角的PFBN,既能够显著改善交叉点接触部位的应力分布,又不会使斜钉与主钉应力集中区域明显增加,有利于恢复股骨近端正常生物力学特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率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有限元分析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原文传递
两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14
作者 万喻 陈仕达 +4 位作者 骆艳飞 杨治航 赵张红 黄文良 邓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49-1255,共7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6例采用PFBN固定,19例采用InterTAN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虽然PFBN组手术时间[(111.6±15.9)min vs(98.9±15.9)min,P=0.025]、切口长度[(11.9±0.9)cm vs(10.9±1.1)cm,P=0.006]、术中透视次数[(19.2±2.6)次vs(14.6±1.9)次,P<0.001]和术中失血量[(145.6±2.6)ml vs(120.5±31.1)ml,P=0.043]显著大于InterTAN组,但前者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后者[(19.1±2.0)d vs(23.8±3.2)d,P<0.001]。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4.7±2.6)个月,PFBN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InterTAN组[(51.6±4.9)d vs(66.7±7.3)d,P<0.001]。随时间的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PFBN组术后1个月[(64.9±5.4)vs(55.0±5.7),P<0.001]和术后3个月[(73.1±4.8)vs(67.7±5.3),P=0.004]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InterTAN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FBN组股骨颈干角(fem⁃oral neck-shaft angle,FNSA)显著大于InterTAN组(P<0.05),而尖项距(tip-apex distance,TAD)显著小于InterTAN组(P<0.05)。[结论]采用PFB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缩短了卧床时间,允许患者早期下地及负重行走,促进了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髋内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INTERTAN 髓内钉
原文传递
两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雨辰 俞伟忠 +6 位作者 吴国明 张伟峰 潘佳麟 朱文科 何樟宁 徐鹏 贾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6月,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6月,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采用PFBN固定,20例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但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大于PFN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1.1)个月,PFBN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ROM和内-外旋ROM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个月时,PFBN组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PF⁃NA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FBN组颈干角显著大于PFNA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为稳定,允许患者早期下地行走,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髋内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冬松 王琼 +6 位作者 栾中豪 凌建生 陈鹏 陈许冬 远东涛 甄相周 王军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8-1204,共7页
目的 通过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比较,探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8... 目的 通过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比较,探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骨折复位后采用PFBN内固定(PFBN组),24例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活动能力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老年痴呆程度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骨质疏松程度(T值)、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及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患者下地站立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行走能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同时,影像学复查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稳定性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PFBN组平均9.8个月、PFNA组9.6个月。PFBN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活动能力评分变化值、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患者术后下地站立时间较PFNA组缩短,术后VAS评分、行走能力评分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两组骨折复位评分以及术后稳定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均愈合且愈合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并发症发生率(16.7%,4/24)低于PFNA组(45.8%,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FNA相比,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后采用PFBN内固定能有效缓解疼痛,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行走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内固定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N三角理论及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的设计理念 被引量:36
17
作者 朱燕宾 陈伟 +4 位作者 叶丹丹 张奇 吕红芝 郑占乐 张英泽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257-259,共3页
Ward三角由Ward于1838年提出,是当时了解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及力学传导特点的一个重要发现。事实上,股骨近端远不止有一个Ward三角,而是由数个肉眼可观的“宏观三角”和数量庞大的“微观三角”构成,这就是“张氏N三角理论”。基于“张氏N... Ward三角由Ward于1838年提出,是当时了解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及力学传导特点的一个重要发现。事实上,股骨近端远不止有一个Ward三角,而是由数个肉眼可观的“宏观三角”和数量庞大的“微观三角”构成,这就是“张氏N三角理论”。基于“张氏N三角理论”,并在分析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并发症的原因后,课题组设计并研发出更符合人体力学特点的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本文旨在通过详细阐述“张氏N三角理论”及其指导下研发的PFBN的结构和力学特点,为其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 Ward三角 仿生髓内钉 张氏N三角理论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凌峰 张伟 +2 位作者 常锐 张朕 刘华水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巨野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巨野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n=28):PFBN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70.4±7.8)岁;骨折AO分型:31-A1型4例,31-A2型16例,31-A3型8例;采用PFBN固定治疗。PFNA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73.0±8.9)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例,31-A2型16例,31-A3型10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FBN组与PFNA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别为(7.3±0.9)、(7.4±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3.9±0.9)个月]显著短于PFNA组患者[(4.7±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3.9±4.3)分]显著高于PFNA组患者[(81.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1例患者出现头颈螺钉切割固定失效,PFBN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与PFNA比较,PFBN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提供更坚强固定,有效避免头颈螺钉切出等并发症,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栋 陈长青 +4 位作者 王升 谢长伟 郭中帅 崔新华 赵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7-1035,共9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2例;年龄70~96岁[(78.6±7.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0例,31-A2型16例,31-A3型19例。20例采用PFBN固定(PFBN组),25例采用PFNA固定(PFN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尖顶距、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股骨近端长度及股骨颈干角;末次随访与术后1 d尖顶距改变长度、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反向移位长度、股骨近端缩短长度及股骨颈干角改变角度;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1个月[(14.7±3.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FBN组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为(7.9±1.2)周,明显早于PFNA组的(9.1±0.9)周(P<0.05)。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PFBN组尖顶距分别为(23.4±1.7)mm、(23.3±1.6)mm(P>0.05),PFNA组分别为(24.5±2.1)mm、(24.3±2.3)mm(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FBN组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分别为(8.1±1.1)mm、(11.8±0.9)mm(P<0.01),PFNA组分别为(7.7±1.0)mm、(12.6±1.6)mm(P<0.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FBN组股骨近端长度分别为(91.3±1.6)mm、(88.5±2.6)mm(P<0.01),PFNA组分别为(91.4±2.0)mm、(87.6±2.0)mm(P<0.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FBN组股骨颈干角分别为(127.2±2.9)°、(125.7±3.0)°(P>0.05),PFNA组分别为(128.5±3.0)°、(127.2±3.2)°(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 d PFBN组的尖顶距改变长度为(-0.2±0.1)mm,PFNA组为(-0.2±0.2)mm(P>0.05);PFBN组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反向移位长度为(3.6±1.4)mm,明显短于PFNA组的(5.2±1.1)mm(P<0.01);PFBN组股骨近端缩短长度为(2.7±1.2)mm,短于PFNA组的(4.0±1.1)mm(P<0.01);PFBN组股骨颈干角改变角度为(-1.6±0.7)°,PFNA组为(-1.5±1.0)°(P>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FBN组骨折移位1例,加压螺钉反向移位2例,大腿疼痛感2例;PFNA组骨折移位1例,大腿疼痛感4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BN较PFNA固定治疗术后下地完全负重时间更早,固定骨折的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仿生髓内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