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计学法优化必特螺旋霉素发酵培基养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春海 郝玉有 +3 位作者 王永红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6-448,I0001,I0002,共5页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析出影响必特螺旋霉素效价的四个最显著的因素,以Box-Behnken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最佳浓度,即鱼粉22.8g/L,酵母粉2.44g/L,CoCl29.25mg/L,NaCl 9.13g/L,此时必特螺旋霉素效价为2245μg/ml。...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析出影响必特螺旋霉素效价的四个最显著的因素,以Box-Behnken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最佳浓度,即鱼粉22.8g/L,酵母粉2.44g/L,CoCl29.25mg/L,NaCl 9.13g/L,此时必特螺旋霉素效价为2245μg/ml。新配方验证结果表明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必特螺旋霉素组分中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的含量在96h分别达到2380μg/ml和54%,比原配方分别提高了53%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必特螺旋霉素合成培养基 被引量:9
2
作者 付启伟 王永红 +2 位作者 庄英萍 储炬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1-526,共6页
将克隆自卡波霉素产生菌的4"-O-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到螺旋霉素产生菌S trep tomy ces sp iramy ceticus F-21的染色体上,构建成一株稳定的生物工程菌W SJ-1-195,它产生的一组以4"-O-异戊酰螺旋霉素为主要成分的多组分基... 将克隆自卡波霉素产生菌的4"-O-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到螺旋霉素产生菌S trep tomy ces sp iramy ceticus F-21的染色体上,构建成一株稳定的生物工程菌W SJ-1-195,它产生的一组以4"-O-异戊酰螺旋霉素为主要成分的多组分基因工程新型抗生素命名为必特螺旋霉素。针对目前没有适合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的合成培养基,所以本文顺序通过部分因子析因设计法、最速上升实验、中心组合实验,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A S V 8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必特螺旋霉素合成培养基的组成,为以后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经过优化后必特螺旋霉素的发酵效价从173μg/m l提高到1880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部分因子析因设计 中心组合 SAS V8
下载PDF
Val、Ile及Leu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桢林 江维 +4 位作者 王永红 郝玉有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0-668,共9页
在合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与亮氨酸(Leu)考察其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证明Val、Ile及Leu对必特螺旋霉素多组分的合成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36h分别添加0.5g/L的上述三种氨基酸,发酵液pH... 在合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与亮氨酸(Leu)考察其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证明Val、Ile及Leu对必特螺旋霉素多组分的合成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36h分别添加0.5g/L的上述三种氨基酸,发酵液pH和铵离子浓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而Val脱氢酶活性都增加了2~3倍。添加Val使菌体在60h之前糖耗速率加快,达到1.0g/(L.h),胞内丙酮酸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增加20%~95%,柠檬酸合成酶活性降低41%,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而总异戊酰组分则降低了23%,其他酰化组分降低了39.6%;添加Ile以后菌体糖耗速率降至对照的30%~40%,柠檬酸合成酶活性降低了47%,发酵液中的乙酸、丙酸、丁酸都出现大量积累的现象。最终效价为对照的85%,而丙酰螺旋霉素III、乙酰螺旋霉素以及异丁酰螺旋霉素组分含量分别增加126%、50%、296%。添加Leu对初级代谢影响不大,异戊酸在胞外积累,随后被重新吸收利用,最终异戊酰基螺旋霉素II和异戊酰基螺旋霉素III组分分别提高了41%和50%。同时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相对含量也比对照提高了41.9%,效价和对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有机酸 铵离子
下载PDF
添加异戊酸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习兵霞 王永红 +2 位作者 黄明志 储炬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9-78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组分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本文通过外源添加浓度为0.5 g/L的异戊酸使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32%和31%。通过测定必特螺旋霉素发酵过程中糖...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组分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本文通过外源添加浓度为0.5 g/L的异戊酸使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32%和31%。通过测定必特螺旋霉素发酵过程中糖耗、有机酸、亮氨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等中间代谢产物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异戊酸调控必特螺旋霉素组分和效价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酸 必特螺旋霉素 效价 发酵
下载PDF
铵离子对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陆原 李桢林 +3 位作者 王永红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8-933,共6页
通过考察铵离子浓度对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的影响,证实低浓度铵离子的培养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比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高铵(62·5mmol/L)和低铵(2·5mmol/L)培养条件下的糖、铵离子、相关有机... 通过考察铵离子浓度对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的影响,证实低浓度铵离子的培养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比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高铵(62·5mmol/L)和低铵(2·5mmol/L)培养条件下的糖、铵离子、相关有机酸、缬氨酸脱氢酶酶活等中间代谢数据,结果表明高浓度铵离子培养条件下,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中亮氨酸分解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缬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低于低铵对照试验,造成异戊酰螺旋霉素合成过程中酰基转移反应的底物——异戊酰CoA的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异戊酰螺旋霉素组分的降低。大幅度降低铵离子浓度至2·5mmol/L,使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比例从5·43%提高至28·59%。但氮源的不足影响了必特螺旋霉素的产量,低铵条件下的效价为107μg/mL,相对高铵条件下降了14·4%。在低铵培养条件的基础上添加亮氨酸,可以进一步改善必特螺旋霉素的组分,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比例增至3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铵离子 亮氨酸 组分 缬氨酸脱氢酶
下载PDF
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维 王永红 +2 位作者 庄英萍 郝玉有 储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9,共7页
在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链霉菌WSJ~1—195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的摇瓶实验中,发酵36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缬氨酸后,菌体在发酵48~60h糖耗加快,达到1... 在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链霉菌WSJ~1—195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的摇瓶实验中,发酵36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缬氨酸后,菌体在发酵48~60h糖耗加快,达到1g/(L·h),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浓度先增后降,而发酵液中丙酮酸在胞内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在48h和60h时分别增加20%和95%。由于糖耗加快,更多碳流可以通过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途径(MCT途径)将缬氨酸分解生成的丙酰CoA和丁酰CoA转化为内酯环合成所需要的直接三碳前体,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添加缬氨酸后,由于大环合成增多,侧链前体的供应无法满足内酯环增加的需求,导致酰化组分含量总体下降,其中总异戊酰组分降低23%,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30.8%,丙酰螺旋霉素Ⅱ降低33%,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48.8%。同时缬氨酸代谢生成的丁酸也有可能会影响异戊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缬氨酸 丙酮酸羧化酶 甲基丙二酰Co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