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淋巴结构:肿瘤免疫治疗的预后因素与新兴靶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候云晶 杨鑫鑫 孟宏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指非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发生炎症而形成的异位淋巴组织,是架构在成纤维细胞网络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包含两个重要的结构区域——T细胞区和滤泡B细胞区。TLS在肿瘤中以不同的成熟状态存在,最终形成生发中心,其内含有...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指非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发生炎症而形成的异位淋巴组织,是架构在成纤维细胞网络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包含两个重要的结构区域——T细胞区和滤泡B细胞区。TLS在肿瘤中以不同的成熟状态存在,最终形成生发中心,其内含有T滤泡辅助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并且与B细胞紧密联系。近年研究明确了新生的TLS的关键特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手段,进一步阐述了TLS通过刺激相关的肿瘤抗原调控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对TLS与肿瘤患者临床获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LS可作为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的良好预后和预测因素。目前,研究者正在开发诱导TLS形成的技术,包括使用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抗体、抗原提呈细胞或合成支架等。在“冷肿瘤”和“热肿瘤”中诱导TLS新生联合抑制炎性环境的治疗剂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方案,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治疗 生物治疗 生发中心 新兴靶点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与纳米生物治疗研究
2
作者 何卓俊 陈玉颖 +11 位作者 周泱 戴桂琴 刘德亮 刘孟德 高健辉 陈泽 邓嘉玉 梁光炎 魏莉 赵鹏飞 卢洪洲 郑明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4-1617,共14页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新型治疗策略,应对日益严峻的耐药感染。纳米生物材料具有特异靶向、智能递送、载药量高、毒副性低、穿透性强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本文阐述了细菌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通过破坏成熟生物膜、阻断细菌通信、抑制细菌代谢和增强生物膜渗透等策略治疗细菌感染的进展,并展望了纳米材料生物治疗的发展趋势与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耐药机制 纳米药物 生物治疗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
3
作者 曾子俊 何伟 +1 位作者 魏秋实 何敏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7-1943,共7页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医生及患者最不愿意遇到的并发症之一,其顽固性和难治性一直是让关节科医生头痛的难题。目的:综述国内外近年临床最新治疗髋、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生...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医生及患者最不愿意遇到的并发症之一,其顽固性和难治性一直是让关节科医生头痛的难题。目的:综述国内外近年临床最新治疗髋、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以期促进国内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初筛获得762篇文献,然后通过阅读摘要,排除内容重复、数据可靠性低、观点过时的文献后获得194篇文献,再通过精读原文最终纳入88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治疗假体周围感染过程中,组合型抗生素给药方案或有助于根除感染;(2)Ⅱ期翻修术仍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指标;(3)Ⅰ期翻修术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4)生物治疗中的噬菌体疗法、新式载药系统已少量应用于临床,在假体周围感染的预防和根除上表现出其优势特点;(5)中医药配合抗生素、手术治疗手段能提高预防、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效果,但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感染 手术 生物治疗 中医
下载PDF
生物制剂在儿童哮喘治疗中应用进展
4
作者 黄海燕(综述) 卢根(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53-456,共4页
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以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和胸闷,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经抗哮喘治疗缓解。少数严重难治性哮喘患儿,经常规治疗方案不能缓解,哮喘反复发作加... 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以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和胸闷,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经抗哮喘治疗缓解。少数严重难治性哮喘患儿,经常规治疗方案不能缓解,哮喘反复发作加重可导致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生物疗法是治疗这类严重哮喘的有效附加疗法,可显著降低哮喘的恶化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哮喘控制率。本文将阐述目前临床治疗儿童严重哮喘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单克隆抗体 生物疗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加 biotherapy/chemotherapy 的外科的切除术改进肝的变形黑瘤的幸存
5
作者 Shun-Da Du Yi-Lei Mao +8 位作者 Shao-Hua Li Xin-Ting Sang et al. Xin Lu Yi-Yao Xu Hai-Feng Xu Lin Zhao Chun-Mei Bai Shou-Xian Zhong Jie-Fu Huang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年第11期305-310,共6页
AIM: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treatment method with the outcome of all the hepatic metastatic mela-noma (HMM) patients from our hospital.METHODS: There were altogether nine cases of HMM that had been treated in t... AIM: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treatment method with the outcome of all the hepatic metastatic mela-noma (HMM) patients from our hospital.METHODS: There were altogether nine cases of HMM that had been treated in the PUMCH hospital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from December 1984 to February 2010. All of the cases developed hepatic metastasis from primary cutaneous melanoma.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all the cases in order to draw informative conclusion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ing symptoms, signs, blood test results, Bultrasound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logical data were analyzed in each case individually. A simple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ase by case basis instead of perform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ince the case numbers are low and patients were much diversified in each item that has been analyzed. Literatures on this subject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draw a safe conclusion and found to be supportive to our finding in a much broad scope. RESULTS: There are six males and three females whose ages ranged 39-74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of 58.8. Patients were either with or without symptom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The liver function and tumor marker exam were normal in all but one patient. The incidence of HMM does not affect liver function and was not related to virus infection status in the liver. Most of these HMM patients were also accompanied by the metastases of other locations, including lung, abdominal cavity, and cervical lymph nodes.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showed lesions ranging 2-12 cm in diameter, with noor low-echo peripheral areola. Doppler showed blood flow appeared inside some tumors as well a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CT image demonstrated low density without uniformed lesions, characterized with calcification in periphery, and en-hanced in the arterial phase. Contrast phase showed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with a density higher than normal liver tissue, which was especially appar-ent at the edge. Patients were treated differently with following procedures: patients #1, #6 and #8 were operated with hepatectomy with or without removal of primary lesion, and followed by comprehensive biotherapy/chemotherapy; patient #9 received hepatectomy only; patient #2 received bacille calmette-guerin treatment only; patient #7 had Mile’s surgery but no hepatectomy; and patients #3, #4 and #5 had supportive treatment without specific measurement. The patients who had resections of metastatic lesions followed by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herapy have an average survival time of 30.7 mo, which is much longer than those did not receive surgery treatment (4.6 mo). Even for the patient receiving a resection of HMM only,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was 18 mo at the time we reviewed the data. This patient and the patient #6 are still alive currently and subjected to continue following up. CONCLUSION: Surgical operation should be first choice for HMM treatment, and together with biothera-py/chemotherapy, hepatectomy is likely to bring better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MELANOMA HEPATIC METASTATIC tumor HEPATECTOMY HEPATIC METASTATIC MELANOMA Prognosis biotherapy CHEMOTHERAPY
下载PDF
椎间盘纤维环修复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鑫 孙天泽 +2 位作者 张警 张文涛 李忠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5078-5084,共7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认为椎间盘纤维环完整性的破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恢复纤维环的完整性对于腰...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认为椎间盘纤维环完整性的破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恢复纤维环的完整性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旨在综述近年来椎间盘纤维环修复的研究进展。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椎间盘、纤维环、修复再生、intervertebral disc annulus fibrosus、repair、regeneration”为关键词,收集各数据库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纤维环修复与再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传统的物理修复虽有不足之处,但仍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而组织工程应用于纤维环修复目前仅停留于试验阶段,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椎间盘纤维环修复的方法众多,但最佳的修复策略仍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纤维环修复的研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 椎间盘 组织工程 生物疗法 透明质酸 射频热凝技术 修复 再生
下载PDF
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4
7
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1 位作者 许青 王宝成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7-550,共24页
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型肿瘤免疫制剂,近年来在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有望在未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共有4种溶瘤病毒药物获批上市,其中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批准的溶瘤病毒药... 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型肿瘤免疫制剂,近年来在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有望在未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共有4种溶瘤病毒药物获批上市,其中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为进一步规范溶瘤病毒肿瘤临床研究实践,完善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本共识基于《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从聚焦国内外已获批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的适应证指导范围,围绕目前尚未获批适应证但已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的溶瘤病毒临床研究结果,展望未来溶瘤病毒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阐明溶瘤病毒药物(主要是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的具体使用方法,探讨随访与疗效评估新型模式等多个方面内容,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进行质量等级评价、证据综合,并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肿瘤临床应用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应用场景、抗病毒合并用药、基因检测等具体问题和热点,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议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经过4次逾12个不同城市、58家医院共计86名专家意见的调查汇总、归纳梳理和总结,依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及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形成了《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期为未来溶瘤病毒临床和基础研究探索、肿瘤一线医务人员临床实践、各级肿瘤免疫治疗医政管理等提供证据借鉴和规范依据,并为后续的相关行业指南制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腺病毒 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生物治疗
下载PDF
肿瘤免疫生物治疗新途径——载药肿瘤囊泡
8
作者 陆枢桠 姚睿 唐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9-655,共7页
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发生凋亡或受到某些信号刺激时均可释放出直径为0.1~1μm的膜状囊泡。肿瘤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骨架改变,导致细胞质膜包裹细胞内容物并向膜外侧起泡形成囊状小体,称为肿瘤囊泡,其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肿... 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发生凋亡或受到某些信号刺激时均可释放出直径为0.1~1μm的膜状囊泡。肿瘤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骨架改变,导致细胞质膜包裹细胞内容物并向膜外侧起泡形成囊状小体,称为肿瘤囊泡,其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也产生深刻的影响。除生物学效应外肿瘤囊泡还可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载体将治疗药物递送到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证实,载药的肿瘤囊泡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均体现良好的抗肿瘤激活效应,目前载药肿瘤囊泡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在胆管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囊泡 载药 肿瘤免疫 肿瘤生物治疗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与肿瘤生物治疗:新机遇与新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哈 刘娟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RNA结合蛋白(RBP)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相关靶点筛选的宠儿,很可能为肿瘤生物治疗带来新的机遇。RBP能调控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和间质细胞的DNA-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而广泛影响肿瘤发生发展... RNA结合蛋白(RBP)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相关靶点筛选的宠儿,很可能为肿瘤生物治疗带来新的机遇。RBP能调控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和间质细胞的DNA-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而广泛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抗肿瘤免疫应答及肿瘤免疫逃逸过程,目前RBP相关肿瘤生物治疗的研发,主要聚焦在治疗性疫苗、免疫细胞治疗、表观调控治疗等方面,部分研发成果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模式的创新,靶向RBP的治疗逐渐摆脱了既往靶向难、疗效欠佳的困局,迎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改良精准靶向和优化组合用药等新策略,为肿瘤生物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对精准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肿瘤生物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 精准医疗 转录后修饰
下载PDF
生物治疗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家四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5期8-10,共3页
现阶段,生物治疗药物已经在很多疾病治疗领域中得到应用,所谓生物类药物,主要指与生物原研药具备相同的活性物质,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具备相似特点。总的来说,在生物技术药物帮助下,公众面对生物治疗产品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在药物... 现阶段,生物治疗药物已经在很多疾病治疗领域中得到应用,所谓生物类药物,主要指与生物原研药具备相同的活性物质,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具备相似特点。总的来说,在生物技术药物帮助下,公众面对生物治疗产品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在药物价格控制上具备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新进科研进展,对生物治疗药物及研发生产特点进行总结,论述了生物技术药物后续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治疗 生物技术 药物研究
下载PDF
基因编辑背景下的肿瘤生物治疗新策略和挑战
11
作者 徐胜 李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5-285,共11页
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在多学科、多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方法的转变和治疗新策略的形成。在肿瘤研究中,基因编辑加速了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生物治疗新靶点的发现,推动了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观分子、... 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在多学科、多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方法的转变和治疗新策略的形成。在肿瘤研究中,基因编辑加速了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生物治疗新靶点的发现,推动了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观分子、耐药基因等“肿瘤细胞正常化”靶向编辑新策略的提出,促进了CAR-T、TCR-T细胞等过继细胞治疗方法向“通用型”、“即用型”的迭代,也极大地加速了CAR-T细胞等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通过更加精准基因编辑系统的研发、基因递送策略的不断进步,以及多靶点编辑、定点插入和体内时空可控编辑的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控制成本,推动基因编辑在肿瘤生物治疗中更加广泛的应用,且有望在实体瘤治疗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肿瘤 生物治疗 CAR-T细胞
下载PDF
DC-CIK细胞生物疗法结合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肺小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钟新云 龙瀛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DC-CIK细胞生物疗法结合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且被病理诊断为NSCLC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另40例患... 目的探讨DC-CIK细胞生物疗法结合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且被病理诊断为NSCLC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另4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DC-CIK细胞生物疗法;对比两组近期效果、免疫水平等。结果观察组近期控制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8^(+)细胞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肺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CIK细胞生物疗法结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癌,近期效果好,免疫水平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生物疗法 放化疗 中晚期 非小细胞癌
下载PDF
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H101)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瑞华 袁中玉 +11 位作者 管忠震 曹烨 王华庆 胡晓桦 冯继峰 张阳 李方 陈正堂 王杰军 黄建瑾 周清华 宋三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07-1310,共4页
背景及目的:具有瘤内复制能力的病毒(或称溶瘤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其中E1B缺失腺病毒是目前研究进展最快的溶瘤病毒之一。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在全身化疗的同时,部分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H101)... 背景及目的:具有瘤内复制能力的病毒(或称溶瘤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其中E1B缺失腺病毒是目前研究进展最快的溶瘤病毒之一。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在全身化疗的同时,部分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H101)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式研究。共入选50例,在全身化疗的同时,对目标病灶给予H101瘤内注射,每天1次,每次1支(0.5ml,含5×1011病毒颗粒),连续5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同时联合常规化疗。记录疗效并与未注射H101的自身瘤灶对比,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在可评价疗效的46例患者中,注射病灶的总有效率为30.4%,而按ITT人群分析有效率为28.0%(14/50),其中CR为3例,PR为11例;对照病灶的总有效率为13.0%,其中CR为1例,PR为5例。注射病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病灶(P<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局部疼痛(26.9%)和发热(30.2%),有4例出现Ⅰ级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Ⅱ级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Ⅳ级肝功能异常,4例出现Ⅳ级血液学毒性。结论: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H101)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疗效,其毒副作用较低,易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内注射 E1B缺失腺病毒 H101 化疗 联合治疗 恶性肿瘤 Ⅱ期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生物化疗、化疗或生物疗法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杜楠 李留树 +4 位作者 肖文华 李秋文 孙君重 赵晖 王如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73-57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对单纯放、化疗不甚敏感,然而,它是一种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观察Ⅲ、Ⅳ...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对单纯放、化疗不甚敏感,然而,它是一种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观察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生物化学、生物或化学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分析102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化学治疗(达卡巴嗪、顺铂、福莫司汀)、生物治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2b、树突状细胞)或生物化疗(上述两者联合续贯)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2年(1至4年)。结果:近期疗效:生物化疗组36例,有效率(RR)为69.44%,与生物治疗组(34例,RR29.41%)和化学治疗组(32例,RR46.8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生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年9个月,与生物治疗组(MST为2年2个月)和化学治疗组(MST为1年2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然而,毒副作用在生物化疗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经一般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经生物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化学疗法 生物疗法 生物化学疗法
下载PDF
化疗药物体内外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张桂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通过化疗对机体免疫细胞影响的研究 ,探讨肿瘤化疗后衔接生物治疗的最佳时效。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观察化疗药物对培养的肿瘤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 ;同时还观察化疗药物作用小鼠体内不同时间后 ,其... 目的 :通过化疗对机体免疫细胞影响的研究 ,探讨肿瘤化疗后衔接生物治疗的最佳时效。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观察化疗药物对培养的肿瘤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 ;同时还观察化疗药物作用小鼠体内不同时间后 ,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代谢和激活功能的影响 ;运用细胞计数的方法 ,观察化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力学影响 ;另外对经化疗药物注射 2d后的小鼠进行H2 2肝癌细胞接种 ,14d后解剖小鼠观察肿瘤生长。结果 :化疗药物体外对免疫细胞有很强毒性作用 ,体内使免疫细胞代谢降低 ,活化受阻 ,并使免疫细胞动力学发生改变 ,在化疗后第 3天免疫细胞数降至最低 ,约 10d左右恢复正常 ;化疗药物注射小鼠体内 2d后 ,再接种瘤细胞 ,肿瘤生长明显加快。结论 :化疗既降低机体免疫细胞数量 ,又抑制其功能 ,且在其杀瘤作用消失后还具有间接促瘤生长的作用 ,因此 ,化疗后立即实施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主的生物治疗是不恰当的 ,在化疗后间隔较长时间再给予生物治疗也是不恰当的 ,生物治疗应选择在化疗药物作用消失后 ,免疫细胞数降至最低或开始恢复时实施 ,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免疫细胞 生物治疗 肿瘤 耐药性
下载PDF
CIK细胞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霞 徐文漭 +3 位作者 崔静 杨丽琳 艾瑾 赵稳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0-953,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局限性肾癌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2例,分成两组:(1)CIK细胞治疗组8例,根治术后15天应用CIK细胞治疗,随访1~4年,研究CIK细胞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生存情况的影响;(2)对照组4例,只行...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局限性肾癌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2例,分成两组:(1)CIK细胞治疗组8例,根治术后15天应用CIK细胞治疗,随访1~4年,研究CIK细胞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生存情况的影响;(2)对照组4例,只行肾癌根治术后出院。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CD3McAb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CIK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培养前后的细胞表型进行鉴定;术后7d和术后45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结果诱导培养后,作为CIK主要效应细胞的CD3+CD56+T细胞数量增多,从(0.75±0.89)增加到(30.25±3.06)(P<0.01);治疗组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8+及CD56+细胞活性较治疗前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生存情况良好,其中6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有效率为87.5%,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术后2~15月发现远处转移,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术后生存期为5~34月,平均14.25月。结论 CIK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有效,可以改善预后,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肾癌 CIK细胞 生物治疗
下载PDF
E1B缺失腺病毒瘤内注射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袁中玉 张力 +2 位作者 李苏 钱晓洲 管忠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背景及目的: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或称溶瘤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E1B缺失腺病毒是目前研究最多、进展最快的溶瘤病毒之一。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注射液(H101)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按... 背景及目的: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或称溶瘤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E1B缺失腺病毒是目前研究最多、进展最快的溶瘤病毒之一。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注射液(H101)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肿瘤患者15例,给予H101瘤内注射,注射剂量在每人每天5×107~1.5×1012颗粒数,采用5个剂量级进行爬升,连续5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患者的血、尿、咽拭子及注射部位拭子进行腺病毒DNA测定(PCR法)。结果:15例患者均可进行毒性评价。所有患者对H101瘤内注射耐受性良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也未见严重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疼痛(60.0%)和发热(33.3%)。血、尿、咽拭子及注射部位拭子中均未检测到腺病毒DNA。结论:E1B缺失腺病毒注射液(H101)瘤内注射毒副作用较低,患者耐受性良好,也未发现H101向体外播散的证据。因此,H101瘤内注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R缺失腺病毒 治疗应用 恶性肿瘤 生物疗法 安全性
下载PDF
新城鸡瘟病毒激活的鼠巨噬细胞对肝癌细胞(H_(22))杀伤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莲花 于春 +3 位作者 顾芳 鲍秋莉 李娟 陈乃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2-264,F002,共4页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osota系(NewcastleDiseaseVirusLosotaStrain,NDV-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ElicitedMacrophage,PEMΦ)是否具有激... 目的:观察新城鸡瘟病毒Losota系(NewcastleDiseaseVirusLosotaStrain,NDV-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ElicitedMacrophage,PEMΦ)是否具有激活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方法:主要采用光镜,电镜和同位素等方法。结果:(1)NDV-L与PEMΦ作用24小时后,光镜和扫描电镜均显示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激活样改变;(2)NDV-L激活的PEMΦ与3H-标记的肝癌细胞(H22)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且该杀伤效应与阳性对照组(BCG-LPS-PEMΦ的杀伤效应接近。结论:NDV-L对小鼠PEMΦ具有激活作用,且激活的PEMΦ细胞毒活性与其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新城鸡瘟病毒 肝肿瘤 H22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毒性噬菌体分离纯化及模拟治疗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万学勤 唐冬生 +4 位作者 刘爱平 谭淑仪 李万可兰 邝佳 李宏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4-307,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Hp)的野生型毒性噬菌体,并采用体外模拟试验,探讨借口腔Hp保护噬菌体突破胃液屏障、释放子代噬菌体、侵染并治疗胃肠Hp感染的方法。方法以烛缸法培养Hp,用单层平板和双层平板实验分离纯化噬菌体,采用体外模拟胃... 目的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Hp)的野生型毒性噬菌体,并采用体外模拟试验,探讨借口腔Hp保护噬菌体突破胃液屏障、释放子代噬菌体、侵染并治疗胃肠Hp感染的方法。方法以烛缸法培养Hp,用单层平板和双层平板实验分离纯化噬菌体,采用体外模拟胃液环境处理对照组噬菌体和Hp保护的实验组噬菌体,以双层平板实验检测处理后噬菌体的杀菌效果。结果经过模拟胃液处理后,噬菌体溶菌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处理1.5h的实验组依然可形成噬斑,对照组不形成噬斑。结论口腔Hp可以帮助噬菌体抵抗胃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毒性噬菌体 生物治疗
下载PDF
负载胃癌酸洗抗原树突状细胞诱导高效特异的抗胃癌细胞效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淼 余佩武 +3 位作者 蔡志民 吴军 王自强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 研究负载胃癌酸洗抗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特异性CTL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酸洗涤法获得SGC790 1细胞膜抗原多肽 ,GM CSF、IL 4和TNF a体外诱导扩增DC并负载酸洗抗原 ,制备胃癌抗原特异性CTL ;用CytoTox 96TM检测其对SGC... 目的 研究负载胃癌酸洗抗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特异性CTL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酸洗涤法获得SGC790 1细胞膜抗原多肽 ,GM CSF、IL 4和TNF a体外诱导扩增DC并负载酸洗抗原 ,制备胃癌抗原特异性CTL ;用CytoTox 96TM检测其对SGC790 1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负载胃癌抗原肽的DC诱导的特异性CTL对SGC790 1的杀伤率达 88 95 % ,显著高于LAK细胞的杀伤率 (P <0 0 5 )。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细胞株MGC80 3、MNK2 8也有较高的杀伤效应 ,而对LOVO及HepG2肿瘤细胞株无显著杀伤作用 (P >0 0 5 )。结论 负载胃癌抗原的DC体外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效应 ,提示以DC为中心的肿瘤生物治疗可望提高胃癌综合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酸洗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胃癌 生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