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改善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疗效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黄春晖 王进义 +2 位作者 房超青 陈韶光 林艺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为期4周的治疗期间,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1、2、3、4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MAD-24)评估临床疗效,使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NS-IV)、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第1、2周末的HMAD-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早期优势(P<0.05)。然而,治疗4周后,两组在认知功能测试(如理解记忆、再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尽管联合疗法在早期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长期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且安全性相当。结论与单纯仅使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高频rTMS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在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在治疗前期可较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在治疗4周后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未能显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喹硫平 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
下载PDF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肖卫东 张鸿燕 +9 位作者 陈振华 赵靖平 孙学礼 李婷 许秀峰 谢世平 王传跃 杨甫德 高成阁 舒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心境稳定剂)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57例患者分别进行丙戊酸钠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碳酸锂组)治疗,其中丙戊酸钠缓释片组78例,碳...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心境稳定剂)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57例患者分别进行丙戊酸钠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碳酸锂组)治疗,其中丙戊酸钠缓释片组78例,碳酸锂组79例;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8.8%,碳酸锂组的有效率为68.4%。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值的比较显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与碳酸锂相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均为22%,因不良事件导致脱落的发生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2.5%)低于碳酸锂组(7.6%)。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型躁狂发作 丙戊酸钠缓释片 碳酸锂
下载PDF
双相障碍Ⅰ型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伟 芦云平 +4 位作者 郑冬瑞 于超 严保平 崔利军 张云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I,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的功能结局,探讨不良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杨氏躁狂量表≥20分、年龄18~60岁的单次躁狂发作患者,共147例。通过自然观察随访,于第2年、第4年、第7年随访,收集...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I,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的功能结局,探讨不良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杨氏躁狂量表≥20分、年龄18~60岁的单次躁狂发作患者,共147例。通过自然观察随访,于第2年、第4年、第7年随访,收集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复发情况等资料,末次随访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患者功能水平,并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分别评估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药物副反应等。将缓解期患者分组,GAF总分≤70分为功能不良组,>70分为功能良好组。结果完成7年随访101例患者,末次随访处于缓解期者87例。其中功能不良组50例(57.5%),功能良好组37例(42.5%)。功能不良组较功能良好组,男性、首发时非初婚和伴攻击特征者多,急性期治疗时间长,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应答数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7年间仅有躁狂发作者少,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发作多,第7年末次随访时TESS总分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年间发作中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构成比高(OR=8.456)、首发时非初婚(OR=5.905)、男性(OR=5.083)、TESS总分高(OR=1.118)、仅有躁狂发作(OR=0.155)与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不良相关联(均P<0.05)。结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发作、不良婚姻、男性、药物副反应等特征增加BP-Ⅰ首发躁狂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发生风险,而仅有躁狂发作患者的功能结局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首发 功能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丙戊酸钠合并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烜 关力杰 +7 位作者 温光池 林晓鸣 梁卉薇 邓文皓 常青 欧玉芬 叶碧瑜 苗国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定病情,应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TMT)、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汉诺塔(TOH)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控制BRMS评分、年龄、病程后,齐拉西酮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总分、WCST分类数、TOH总分明显优于奥氮平组(F=3.61,10.24,12.51,4.69,4.27;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均能改善BD-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联合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认知功能 奥氮平 齐拉西酮 丙戊酸钠
下载PDF
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敬华 陈晓东 +2 位作者 卢慧贤 李洁 林昭宇 《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在双相Ⅰ型(BDⅠ型)、双相Ⅱ型(BDⅡ型)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的差异。方法对广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临床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使用SCID-I/P再诊断,符合BDⅠ型和BDⅡ型诊断标准的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在双相Ⅰ型(BDⅠ型)、双相Ⅱ型(BDⅡ型)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的差异。方法对广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临床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使用SCID-I/P再诊断,符合BDⅠ型和BDⅡ型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并进行YMRS及MADRS评定。对照组为经SCID-I/P排除符合DSM-IV轴I障碍的人员。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17.60±11.24)ng/ml vs(26.04±12.85)ng/ml,t=-3.953,P<0.001)];未发现BDⅠ型与BDⅡ型患者间血清BDNF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发现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YMRS、MADRS评分间存在相关关系;合用与未合用情感稳定剂患者间血清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DNF可能作为BD的生物学标记,在BDⅠ型与BDⅡ型障碍的病理生理学上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 双相Ⅱ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崔伟 王学义 +3 位作者 崔利军 严保平 成玉敏 张云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血脂、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检测及脑地形图检查。结果:两组在职业、饮酒、发病间期缓解程度、入院方式、总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SSRS评分、EMBU因子分、血清CK水平、脑电地形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非自愿住院(OR=54.341)、发病间期不完全缓解(OR=19.088)、无业/失业(OR=9.841)、总发作次数≥3次(OR=9.672)是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有关,无业或失业、疾病反复发作、发病间期不全缓解及非自愿住院可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以非自愿住院相对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攻击行为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钰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究临床治疗双向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128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究临床治疗双向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128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的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联合治疗的方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敌对猜疑、激越性、缺乏活力、焦虑抑郁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如数字符号、数字广度、WCST完成分类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双向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精神症状,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情感障碍I型 丙戊酸钠 齐拉西酮 认知功能 疗效
下载PDF
双相障碍Ⅰ型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陶永红 张鹏 胡建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双相障碍Ⅰ型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性,入组对象均通过威斯康星分类(WCST...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双相障碍Ⅰ型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性,入组对象均通过威斯康星分类(WCST)卡片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1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血清S100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36)。2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P均<0.05),血清S100B浓度与WCST中的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P=0.031;P=0.006),与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P=0.045;P=0.013)。结论双相障碍Ⅰ型患者S100B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I型 S100B蛋白 威斯康星分类卡片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艳丽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523-1524,共2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为某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为某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与对照组76.92%比较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WSCT、TOH评分均偏低,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WSCT、TOH评分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采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可进一步促进症状缓解,减轻躁狂程度,并改善认知功能,治疗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齐拉西酮 双相情感障碍
下载PDF
双相Ⅰ型抑郁障碍患者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神经认知功能损害比较
10
作者 陈倩倩 曹敏敏 汤义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9期13-15,19,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抑郁障碍患者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神经认知功能损害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双相Ⅰ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49例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缓解组,49例抑郁发作期患者为发作组,另外选取本院4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为...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抑郁障碍患者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神经认知功能损害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双相Ⅰ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49例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缓解组,49例抑郁发作期患者为发作组,另外选取本院4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对三组实验者进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汉密顿量表评分以及总体认知功能评分比较。结果缓解组的大体功能评定量表、汉密顿量表以及总体认知功能分别为(74.27±14.62)分、(4.21±1.92)分、(46.06±13.65)分;发作组大体功能评定量表、汉密顿量表以及总体认知功能分别为(58.41±15.73)分、(16.53±4.48)分、(41.75±13.65)分;对照组大体功能评定量表、汉密顿量表以及总体认知功能分别为(91.54±4.64)分、(1.75±0.33)分、(49.95±14.12)分。三组比较,发作组的汉密顿量表评分要比其他两组高,缓解组又比对照组评分高,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缓解时,患者的信息处理速度、视觉空间记忆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在双相障碍、单相抑郁障碍中都可见,而单相抑郁障碍中常见执行功能的损害。因此,执行功能的损害对双相障碍患者来说就是一种状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抑郁障碍 缓解期 抑郁发作期 神经认知功能 损害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年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芦云平 崔伟 +3 位作者 于超 郑冬瑞 严保平 崔利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104-4109,共6页
背景双相Ⅰ型障碍(BP-Ⅰ)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困难,复发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即使获得规范化治疗,仍会反复发作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目前针对BP-Ⅰ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且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目的探讨... 背景双相Ⅰ型障碍(BP-Ⅰ)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困难,复发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即使获得规范化治疗,仍会反复发作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目前针对BP-Ⅰ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且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目的探讨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疾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BP-Ⅰ首发躁狂患者。根据复发次数分为低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和高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收集首发BP-Ⅰ时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婚姻、职业、受教育水平;心理认知评估情况: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关联测验(Stroop)、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疾病特征: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病前有无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否伴攻击特征、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治疗情况:急性期治疗时间、接受维持期治疗情况。随访7年,收集第1年内复发情况、只有躁狂发作情况、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计算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占比、抑郁发作次数占比、躁狂发作次数占比、维持治疗次数占比;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的功能水平。结果共入组147例,完成7年随访101例,低复发组45例,高复发组56例。低复发组干扰量正确数(SIE)低于高复发组、接受维持期治疗者比例高于高复发组(P<0.05);低复发组中第1年内复发比例低于高复发组,只有躁狂发作者比例、维持治疗次数占比高于高复发组(P<0.05)。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躁狂发作为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OR=0.170,P<0.05)。结论 BP-Ⅰ首发躁狂患者首次发病后执行功能相对良好的、接受维持期治疗的、只有躁狂发作的、维持期治疗次数占总发作次数比例高的患者后期复发率低;首次发病缓解后第1年内复发的患者后期复发率高。其中只有躁狂发作为影响因素,单纯躁狂发作者的复发结局优于躁狂抑郁交替发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 首发躁狂 复发 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丙戊酸镁与齐拉西酮对双相障碍Ⅰ型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程翔 李强 +4 位作者 万雅洁 刘莎 王骁 孙跃红 徐勇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丙戊酸镁和丙戊酸镁联用齐拉西酮对双相障碍1型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双相障碍Ⅰ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丙戊酸镁组,齐拉西酮组,丙戊酸镁+齐拉西酮组。使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丙戊酸镁和丙戊酸镁联用齐拉西酮对双相障碍1型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双相障碍Ⅰ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丙戊酸镁组,齐拉西酮组,丙戊酸镁+齐拉西酮组。使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药效进行评估。并使用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量表(UKU)中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以时间为主效应显示,三组YMR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进一步比较结果显示,三组YMRS评分治疗后第2周末均低于基线,治疗后第4周末均低于治疗后第2周末,治疗后第8周末均低于治疗后第4周末(P<0.05)。以组别为主效应显示,三组Y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三组Y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丙戊酸镁+齐拉西酮组YMRS评分低于丙戊酸镁组、齐拉西酮组(P<0.05)。以时间主效应显示,三组HAMA、HAMD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第4周末三组HAMA评分和治疗后第8周末三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第4、8周末齐拉西酮组和丙戊酸镁+齐拉西酮组HAMA评分均低于丙戊酸镁组(P<0.05),治疗后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HAMD评分低于丙戊酸镁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与丙戊酸镁+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丙戊酸镁组(P<0.01)。结论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患者,单用齐拉西酮与单用丙戊酸镁疗效相当,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较两药单用可以加快急性期症状改善。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与单用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均低于单用丙戊酸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急性躁狂发作 混合发作 齐拉西酮 丙戊酸镁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疾病特征及长期功能预后 被引量:3
13
作者 芦云平 崔伟 +3 位作者 于超 郑冬瑞 严保平 崔利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以及7年后的整体功能水平。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根据首次发作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以及7年后的整体功能水平。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根据首次发作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收集首次发作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精神疾病家族史、是否伴自杀行为、是否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等疾病特征,复发情况和治疗情况。于第2年、第4年、第7年进行随访,收集复发情况、复发次数、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自杀或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治疗情况等资料。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整体功能水平。结果101例(68.7%)患者完成7年随访。伴精神病性症状组33例(32.7%)。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首次发作时SSRS总分(36.85±9.81 vs.40.93±8.57)、主观支持分(21.24±5.37 vs.23.72±4.85)、客观支持分(7.27±3.10 vs.8.78±3.35)较低(P<0.05);首次发作接受治疗时,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选抗精神病药物者比例高(60.6%vs.36.8%,P=0.024);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次急性期治疗时间长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42.58±20.92)d vs.(35.13±14.04)d,P=0.039]。7年间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占比[0.67(0.33,0.95)vs.0.00(0.00,0.25)]、伴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次数占比[0.00(0.00,1.00)vs.0.00(0.00,0.00)]、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躁狂发作次数占比[0.33(0.00,0.58)vs.0.00(0.00,0.33)]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7年后,伴精神病性症状组GAF分低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64.18±10.15 vs.68.54±9.71,P=0.039)。结论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自杀、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高,首次治疗时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急性期治疗时间长,7年后功能结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首发 双相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疾病特征 长期随访 整体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患者情感气质特点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亚亚 王中刚 +4 位作者 李盼盼 魏辰 张旭 靳士立 陈景清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与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在情感气质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00例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双相Ⅰ型组),98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双相Ⅱ型组)和120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TEMPS-A)进行评定。结果三组TEMPS-A总分...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与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在情感气质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00例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双相Ⅰ型组),98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双相Ⅱ型组)和120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TEMPS-A)进行评定。结果三组TEMPS-A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双相Ⅰ型组和双相Ⅱ型组TEMPS-A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相Ⅰ型组TEMPS-A抑郁气质因子分低于双相Ⅱ型组,双相Ⅰ型组的旺盛气质因子分高于双相Ⅱ型组(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存在特殊的情感气质,不同亚型之间情感气质类型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临床分型 情感气质
下载PDF
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轶聪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366-4368,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治疗的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戊酸钠组和碳酸锂组,每组各43例,碳酸...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治疗的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戊酸钠组和碳酸锂组,每组各43例,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治疗,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丙戊酸钠组的总有效率为83.72%,碳酸锂组为86.0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躁狂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碳酸锂组显著降低(32.56%vs 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疗效与服用碳酸锂治疗相当,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缓释片 碳酸锂 双相障碍型躁狂
下载PDF
丙戊酸钠负荷剂量与奥氮平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喻化 万建国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5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负荷剂量与奥氮平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8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丙戊酸钠负荷剂量...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负荷剂量与奥氮平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8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丙戊酸钠负荷剂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分别为(7.4±5.3)分和(8.8±3.5)分,与对照[(9.8±3.5)、(13.5±7.4)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4.5±1.7)分]低于对照组[(4.7±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钠负荷剂量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与奥氮平相当,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奥氮平 双相型躁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氟哌啶醇癸酸酯在双相Ⅰ型障碍维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洪涛 巩翠玉 陈明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评价氟哌啶醇癸酸酯在维持治疗双相Ⅰ型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康复期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氟哌啶醇癸酸酯合并少量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共观察24个月,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 目的:评价氟哌啶醇癸酸酯在维持治疗双相Ⅰ型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康复期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氟哌啶醇癸酸酯合并少量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共观察24个月,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观察两组复发情况,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服药依从率84.3%,平均用药时间(502.8±108.1)d,有效率80.4%,复发率19.6%;对照组服药依从率60.0%,平均用药时间(423.7±121.5)d,有效率53.3%,复发率46.7%,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率好于对照组(P<0.05),平均用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S社会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啶醇癸酸酯维持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维持治疗 氟哌啶醇癸酸酯
下载PDF
锌指蛋白804A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缺损的关系
18
作者 陈建民 吕望强 +3 位作者 唐伟 范卫星 张程赪 张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索锌指蛋白(ZNF)804A基因rs1344706位点多态性与双相障碍(BD)Ⅰ型患者认知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BD Ⅰ型患者148例(BD组)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72名(对照组)进行认知... 目的:探索锌指蛋白(ZNF)804A基因rs1344706位点多态性与双相障碍(BD)Ⅰ型患者认知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BD Ⅰ型患者148例(BD组)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72名(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检测;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BD I型患者进行ZNF804A基因rs1344706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BD组RBANS中5个因子(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基因分析显示BD Ⅰ型患者rs1344706位点TT、TG、GG基因型分别为43、76、29例;各基因型间RBANS中即刻记忆和注意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T基因型患者即刻记忆和注意评分显著低于GG基因型患者(P均<0.01)。结论:ZNF804基因rs1344706位点多态性与BD Ⅰ型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即刻记忆和注意缺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804A 基因多态性 双相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Cell-type-specific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rtical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19
作者 Wenkun Lei Qian Xiao +6 位作者 Chun Wang Weijia Gao Yiwen Xiao Yingliang Dai Guangming Lu Linyan Su Yuan Zhong 《Psychoradiology》 2022年第2期56-65,共10页
Background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has been proven to be related to abnormal 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but how the abnormalities in PBD correlate with gene expression is debated.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at... Background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has been proven to be related to abnormal 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but how the abnormalities in PBD correlate with gene expression is debated.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ication of cell-type-specific gene modules based on cortical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PBD.Methods Morphometric similarity networks(MSN)were computed as a marker of interareal cortic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MRI data from 102 participants(59 patients and 43 controls).Partial least squares(PLS)regress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MSN differences related to transcriptomic data in AHBA.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cortical cell types associated with this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were determined by gene enrichment tools.Results MSN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differences of cortical structure between 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PBD and healthy control participants.MSN differences were spatially correlated with the PBD-related weighted genes.The weighted genes were enriched for“trans-synaptic signaling”and“regulation of ion transport”,and showed significant specific expression in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neurons.Conclusions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genes that contributed to structural network aberrations in PBD.It was found that transcriptional changes of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neuron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in P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metric similarity Allen Human Brain Atlas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cell type
原文传递
安神通窍汤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研究
20
作者 朱佳 黄宁宁 吴恩辉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7期96-101,共6页
目的:观察安神通窍汤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痰瘀阻滞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安神通窍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单纯采用碳酸锂治... 目的:观察安神通窍汤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痰瘀阻滞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安神通窍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单纯采用碳酸锂治疗,安神通窍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安神通窍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以及躁狂程度变化。结果:安神通窍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治疗组84.00%(P<0.05)。治疗前,2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P<0.05),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安神通窍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IL-1β、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评分、持续操作测验量表(C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VLT-R评分、CPT评分均升高(P<0.05),且安神通窍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自评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评分升高(P<0.05),BRMS评分下降(P<0.05),且安神通窍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BRM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通窍汤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注意力及学习能力,降低躁狂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和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痰瘀阻滞证 安神通窍汤 碳酸锂 炎症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