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6期86-89,98,共5页
目的:探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目的:探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PFNA,观察组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起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 HARRIS评分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文奇 刘彦荣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尤其是内科疾病较严重,一般情况较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一般情况较差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均可独... 目的:探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尤其是内科疾病较严重,一般情况较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一般情况较差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或借助手杖行走。其中:优22例,良8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4%。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显著降低卧床并发症,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卫 刘东海 +3 位作者 徐振伟 吴登科 赵世阳 杨朝垒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用笔者科室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96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分别实施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随访4年,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 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用笔者科室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96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分别实施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随访4年,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及髋臼的侵蚀程度在两组均被记录.结果 随访到第4年时,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对患者进行了X线片评估,10人出现了髋臼的侵蚀,占12.0%(10/83).在随访第4个月时,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并持续到随访的第4年(P<0.05),在随访的第1年时,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及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并持续到随访的第4年(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没有认知功能障碍、全身状态较好、预期寿命较长及活动量大的患者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78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宏喜 史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104,共3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对来我院的78例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均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5年,优良72例,一般6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 目的评价和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对来我院的78例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均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5年,优良72例,一般6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以及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转子周围骨折 高龄老人
下载PDF
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尤军 原瑛 +5 位作者 汪志平 肖靖 陈圣万 徐锋 魏文斌 高晓峰 《海军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分析及评价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71~92岁,平均81.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型26例,Ⅳ型20例。结果 46... 目的分析及评价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71~92岁,平均81.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型26例,Ⅳ型20例。结果 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0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2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7例,良25例,差8例,优良率80%。结论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股骨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下载PDF
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4期33-34,37,共3页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65岁以上(65-95岁)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男性15例,女性30例。结果手术治疗4...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65岁以上(65-95岁)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男性15例,女性30例。结果手术治疗45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结论老年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正确术前评估、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功能恢复好坏的重要手段。手术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患者伤前的年龄、预期生存、全身情况、术前患肢功能、骨骼质量来综合分析,以降低并发症、早期离床、早期康复为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动力锁定钢板 人工双极股骨头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包刚 王安洪 +2 位作者 冯勇 吴强 张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对我院从2007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1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按Harris评分:优6例;良9例...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对我院从2007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1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按Harris评分:优6例;良9例;尚可2例;差1例。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很好方法,让患者早期活动了髋关节,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创伤小,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置换 人工双极股骨头
下载PDF
双极股骨头置换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程中午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解剖...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解剖钢板内固定可作为首选,双极关节置换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股骨头置换 解剖钢板内固定 老年 股骨 骨折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
9
作者 李华兵 康永奇 +2 位作者 蒲君涛 郑吉高 王兴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9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并进行1~3年的随访、回顾性研究。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8分钟,平均出血量230ml,平均下床时间4.5...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并进行1~3年的随访、回顾性研究。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8分钟,平均出血量230ml,平均下床时间4.5天。32例患者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人
下载PDF
PFNA和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道望 陈述列 +2 位作者 王广辉 郭坤营 罗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手术治疗,研究组20例予以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同时刻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下地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良好的疗效。应根据患者病情及适应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手术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下载PDF
Traumatic Floating Bone. About 11 Case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11
作者 Amadou Ndiassé Kasse Malick Diallo +4 位作者 Souleymane Diao Jean Claude Sane Abdoulaye Bousso Abdou Razack Ndiaye Mouhamadou Habib SY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2期383-395,共13页
Introduction: Floating bone injury or bipolar dislocation is a concurrent dislocation at both ends of a long bone or a flat bone. It is an exceptional injury. We report 11 consecutives cases of floating bones. Objecti... Introduction: Floating bone injury or bipolar dislocation is a concurrent dislocation at both ends of a long bone or a flat bone. It is an exceptional injury. We report 11 consecutives cases of floating bones.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the mechanism of injury and clinical forms of floating bones, and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ir managem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A ten years ongoing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held in four trauma departments. Eleven cases of floating bones were identified. The floating bone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injured bone, the patient age and sex, the mechanism of injury, the dislocations directions, the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the treatment and the outcome were studied. Results: Nine male and two female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37 years [19 - 65 years range] presented a concurrent bipolar dislocation of one bone or a group of bones. They sustained a road traffic accident (n = 5), a workplace accident (n = 3), a fall from height (n = 2), and a sport accident (n = 1). The clavicle (n = 3) and the first metatarsal (n = 3)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The others floating bones were the radius-ulna complex (n = 1), the radius-lunatum complex (n = 1), the first metacarpal (n = 1), the first phalanx (n = 1) and the femur (n = 1). The floating bones ends displacement occurred in the sagittal plane (the forearm, the femur, the first phalanx and the first metatarsal) and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the clavicle, the first metatarsal and the first metacarpal). We defined direction displacements as bidirectional asymmetric (n = 10) or unidirectional symmetric (n = 1).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were fractures (wrist, hip, tarso-metatarsal joints) and wounds (fingers,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Dislocation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n = 5) and surgically (n = 17) with excellent results (n = 13/16 joints). Three patients were lost of view. Conclusion: Our study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exceptional injury. For any joint dislocation, we promote the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dislocated b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TIC DISLOCATION FLOATING BONE Bipolar DISLOCATION Clavicle FIRST Metatarsal Forearm FIRST Metacarpal FIRST PHALANX Femur
下载PDF
加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文伟 利盛成 +5 位作者 姚汉刚 熊秉刚 廖德允 苏厂尧 黎明华 黎润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7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2000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28例,年龄75~99岁。取后外侧切口,...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2000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28例,年龄75~99岁。取后外侧切口,术中力求大小粗隆骨块的复位,钢丝固定,确定前倾角及假体插入深度后,安放人工股骨头。结果 28例术后获7个月至3年随诊,平均1.5年,术后3个月按 Harris 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达75%,未出现畸形病例,随诊期间未发现有关节脱位,有1例术后1年有假体下沉现象。差2例为术后内科病加重,影响功能恢复,1例术后1年后死于内科疾病。结论加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快,能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死亡率,但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以及掌握手术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加长柄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 高龄
原文传递
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海蛟 高燕 +1 位作者 温鑫鑫 王天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674-675,680,共3页
目的探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解放军463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 目的探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解放军463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急性心梗死亡,2例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抗炎对症治疗临床治愈,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骨折并发症。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8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2.6%(19/23)。结论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