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前期节度使僚佐的辟召与迁转——以科举学历拥有者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杨鑫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97,共9页
唐前期是节度使府制度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科举学历的拥有者大多是应府主的辟召而入幕的,很少主动谋求幕职,而其入幕后普遍会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府主虽然可以自行征辟僚属,但仍需通过报请的方式获得朝廷的认可。此期已经出现了为... 唐前期是节度使府制度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科举学历的拥有者大多是应府主的辟召而入幕的,很少主动谋求幕职,而其入幕后普遍会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府主虽然可以自行征辟僚属,但仍需通过报请的方式获得朝廷的认可。此期已经出现了为使府僚佐加朝衔、宪衔以标示其个人品位的方式,但尚未形成正式的制度。除了少数人因特殊机缘而获得较好的升迁机遇以外,大多数使府僚佐离开幕府后的迁转情况并不好。这主要是由于节度使的使职差遣性质,使得其没有被纳入帝国的职官体系与官阶序列,因而士人担任幕职的经历也就无法成为迁转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度使 僚佐 科举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辟召制度述略
2
作者 张旭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4-50,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辟召制度分为公府辟召和州郡辟召,凡公府长官、州郡长官均可自行辟任僚属。魏晋时期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公府辟召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州郡辟召则地位下降,成为寒人的入仕途径。南朝高门子弟多由吏部铨选直接入仕,公府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辟召制度分为公府辟召和州郡辟召,凡公府长官、州郡长官均可自行辟任僚属。魏晋时期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公府辟召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州郡辟召则地位下降,成为寒人的入仕途径。南朝高门子弟多由吏部铨选直接入仕,公府辟召稍显沉寂,州郡辟召则出现了士族化趋向。北魏太和改制后,公府辟召与“资荫制”合流。齐后主时州郡辟召发生变化,州郡佐吏由君主敕用,地方大族势力开始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公府 州郡 九品中正制
下载PDF
辽朝科举与辟召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井康典行 程尼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91,共9页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即这一时期朝廷的人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辽朝后半期确立科举制度之后,朝廷通过任命新取进士为地方官,逐渐将藩镇的用人权收归中央。因此,辟召任官的现象明显减少。可以说辽朝通过采用科举制度实现对汉地的深入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科举
下载PDF
魏晋郡辟召制度小考
4
作者 田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郡辟召制度作为两汉时确立的一项地方性选官制度,魏晋时期继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东汉末期郡辟召制度与地方势族、大姓紧密相连,魏晋时期由于世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并最终门阀化、九品中正制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吏部铨... 郡辟召制度作为两汉时确立的一项地方性选官制度,魏晋时期继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东汉末期郡辟召制度与地方势族、大姓紧密相连,魏晋时期由于世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并最终门阀化、九品中正制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吏部铨叙一途的出现,二者之间日渐疏离。郡辟召制度由此渐而衰落,不为世族重视。与此同时,郡属吏的地位也不断下降,相对于吏部铨叙中职闲廪重的"清官",则被世人视为"寒宦",成为后世社会严格区分士庶、清浊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制度 地方选官制度 清浊 世族
下载PDF
两汉公府辟召制度探析
5
作者 何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1-143,共3页
公府辟召是两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员入仕途径,作为一种高级官员自辟掾属制度,既是中央高级官吏的一项特权也是简拔人才的手段,曾为政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同时,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在政治混乱时期,它容易脱离监管,造成吏治腐... 公府辟召是两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员入仕途径,作为一种高级官员自辟掾属制度,既是中央高级官吏的一项特权也是简拔人才的手段,曾为政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同时,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在政治混乱时期,它容易脱离监管,造成吏治腐败。门生故吏之风的盛行,也对中央集权制造成危害,成为东汉后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府 选官 三公 两汉
下载PDF
论东汉时期府官的品位化
6
作者 杨鑫 《天中学刊》 201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东汉时期,掾属、僚佐等府官出现了品位化的现象,即其作为职事官逐渐被用来标志任职者的身份、品级。府官的品位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府官职位与职事相分离,府官制度选举意义的增强,府官选举中对"以能取人"因素的背离。这一现... 在东汉时期,掾属、僚佐等府官出现了品位化的现象,即其作为职事官逐渐被用来标志任职者的身份、品级。府官的品位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府官职位与职事相分离,府官制度选举意义的增强,府官选举中对"以能取人"因素的背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三公性质的变化、辟召制度的发展、豪族阶层的兴起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府官 品位化
下载PDF
试论唐代武官的入仕途径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志学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3期57-65,共9页
唐代选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之荦荦大者。历来研究者多重于文官的选拔制度 ,而轻于武官入仕途径的研究。本文对唐代武官入仕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 ,揭示了唐代武官入仕途径的概貌和趋势 ,阐述了具体时间的不同 ,“上... 唐代选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之荦荦大者。历来研究者多重于文官的选拔制度 ,而轻于武官入仕途径的研究。本文对唐代武官入仕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 ,揭示了唐代武官入仕途径的概貌和趋势 ,阐述了具体时间的不同 ,“上之好恶、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之不同 ,仕途相互间的主次有所变化 ,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内外因素。认为片面地理解唐代“文武不殊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武官 入仕 途径 门荫 军功 科举
下载PDF
“举高第”小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晨亮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5-75,共11页
“举高第”为东汉公府的察举科目之一。其应选者亦基本为公府自辟召之掾史,其标准因试守之制渐坏,出现了从“能”向“德”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公府掾史以“举高第”等察举科目补侍御史的制度,是因为御史台缺少“四百石”“三百石”两秩... “举高第”为东汉公府的察举科目之一。其应选者亦基本为公府自辟召之掾史,其标准因试守之制渐坏,出现了从“能”向“德”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公府掾史以“举高第”等察举科目补侍御史的制度,是因为御史台缺少“四百石”“三百石”两秩,三台的整体设计使御史台秩级缺陷产生巨大“作用力”,故不得不以公府掾史补充御史台之秩级“缺陷”,以达到三台官资相同之目的;察举制形成了较由辟召制形成的“府主——故吏”关系变为更高级的“举主——被举者”关系;东汉末年,“清流”三公举“清流”士人,“浊流”三公举“浊流”士人,三公拥有的察举之权沦为各政治集团扩大、巩固自身势力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察举 举高第 侍御史
下载PDF
西周学校教育管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志云 王问学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4期52-58,6,共8页
对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古文献记载较前代为详。尽管《礼记》、《周礼》诸文献所述,难免掺杂了不少汉人的附会推论,不可尽信,但其中毕竟透露出一些真情实况。而出土的西周铭文,更为研究西周教育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因此。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育史 大池 学在官府 伯虎 歌永言 射庐 贵州文史丛刊 邢敦
下载PDF
两晋士人好名之风初探
10
作者 欧阳小桃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S5期28-32,共5页
士人好名的风气并不始于两晋,而是在汉末便已经开始,但是两晋士人营名的风气却很盛行。两晋土人好名之风对当时社会政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是,直到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论述,本文试对两晋时期士人好名之风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作... 士人好名的风气并不始于两晋,而是在汉末便已经开始,但是两晋士人营名的风气却很盛行。两晋土人好名之风对当时社会政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是,直到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论述,本文试对两晋时期士人好名之风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作一番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书 乡里清议 汉末 两晋时期 曹操 高名 厚禄 取士制度 选用者
下载PDF
从辟召制度看两汉的吏治建设——从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说起
11
作者 王磊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第10期67-69,共3页
自古以来,吏治就是政治的首要问题。吏治好坏与国家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吏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吏治腐败,国家衰乱灭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汉代的循官良吏层出不穷,说明这一时期的吏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这也为后世积累了许... 自古以来,吏治就是政治的首要问题。吏治好坏与国家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吏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吏治腐败,国家衰乱灭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汉代的循官良吏层出不穷,说明这一时期的吏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这也为后世积累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就从以上视角出发,聚焦选官系统中的辟召制度,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考察学生对汉代政治文明的深刻认识。应该说,明晰辟召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既是理解两汉吏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有效利器。为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梳理相关史实,阐释重要概念,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 文综 情境的创设 吏治腐败 国家兴衰 思维品质 汉代政治
原文传递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郭润涛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4,共12页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郭润涛幕府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作为一项用人行政的制度,在历代国家政治中,尤其是在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我国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存在形态和变迁诸问题作一初步...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郭润涛幕府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作为一项用人行政的制度,在历代国家政治中,尤其是在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我国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存在形态和变迁诸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府制度 佐僚 军府 诸曹 佐贰官 地方政治 胡宗宪 军事活动 官僚体系
原文传递
两度出塞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
13
作者 陈铁民 《文史知识》 1985年第6期82-86,共5页
天宝八载(749),三十五岁的岑参应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辟召,到安西幕府(在今新疆库车)任职。初冬,诗人由长安踏上了赴安西的漫长旅程。走到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时,他与自安西入朝的高仙芝麾下判官宇文氏相遇,写了《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 天宝八载(749),三十五岁的岑参应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辟召,到安西幕府(在今新疆库车)任职。初冬,诗人由长安踏上了赴安西的漫长旅程。走到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时,他与自安西入朝的高仙芝麾下判官宇文氏相遇,写了《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高仙芝 安西节度使 边塞诗 三十五岁 北庭节度使 库车 封常清 陕西陇县
原文传递
陈献章茅龙笔书简论
14
作者 朱万章 《粤海风》 201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陈献章(1428—1500年)是明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广东新会人,因长期居住于新会的白沙乡,故世称白沙先生。他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的举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辟召至京,不肯就礼部试,遂乞为归养,... 陈献章(1428—1500年)是明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广东新会人,因长期居住于新会的白沙乡,故世称白沙先生。他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的举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辟召至京,不肯就礼部试,遂乞为归养,诏特授翰林院检讨,自后累荐不起,以理学著称于世。陈献章以理学、诗文擅名。其学以静为主,史称"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鳶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为宋、明理学史上承上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茅龙笔 特授 明正统 明代中期 翰林院 礼部试 公甫 书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