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唐前期节度使僚佐的辟召与迁转——以科举学历拥有者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杨鑫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97,共9页
唐前期是节度使府制度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科举学历的拥有者大多是应府主的辟召而入幕的,很少主动谋求幕职,而其入幕后普遍会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府主虽然可以自行征辟僚属,但仍需通过报请的方式获得朝廷的认可。此期已经出现了为...
唐前期是节度使府制度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科举学历的拥有者大多是应府主的辟召而入幕的,很少主动谋求幕职,而其入幕后普遍会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府主虽然可以自行征辟僚属,但仍需通过报请的方式获得朝廷的认可。此期已经出现了为使府僚佐加朝衔、宪衔以标示其个人品位的方式,但尚未形成正式的制度。除了少数人因特殊机缘而获得较好的升迁机遇以外,大多数使府僚佐离开幕府后的迁转情况并不好。这主要是由于节度使的使职差遣性质,使得其没有被纳入帝国的职官体系与官阶序列,因而士人担任幕职的经历也就无法成为迁转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度使
僚佐
科举
辟
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辟召制度述略
2
作者
张旭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4-50,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辟召制度分为公府辟召和州郡辟召,凡公府长官、州郡长官均可自行辟任僚属。魏晋时期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公府辟召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州郡辟召则地位下降,成为寒人的入仕途径。南朝高门子弟多由吏部铨选直接入仕,公府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辟召制度分为公府辟召和州郡辟召,凡公府长官、州郡长官均可自行辟任僚属。魏晋时期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公府辟召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州郡辟召则地位下降,成为寒人的入仕途径。南朝高门子弟多由吏部铨选直接入仕,公府辟召稍显沉寂,州郡辟召则出现了士族化趋向。北魏太和改制后,公府辟召与“资荫制”合流。齐后主时州郡辟召发生变化,州郡佐吏由君主敕用,地方大族势力开始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公府
辟
召
州郡
辟
召
九品中正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朝科举与辟召
被引量:
11
3
作者
高井康典行
程尼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91,共9页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即这一时期朝廷的人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辽朝后半期确立科举制度之后,朝廷通过任命新取进士为地方官,逐渐将藩镇的用人权收归中央。因此,辟召任官的现象明显减少。可以说辽朝通过采用科举制度实现对汉地的深入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科举
辟
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郡辟召制度小考
4
作者
田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郡辟召制度作为两汉时确立的一项地方性选官制度,魏晋时期继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东汉末期郡辟召制度与地方势族、大姓紧密相连,魏晋时期由于世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并最终门阀化、九品中正制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吏部铨...
郡辟召制度作为两汉时确立的一项地方性选官制度,魏晋时期继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东汉末期郡辟召制度与地方势族、大姓紧密相连,魏晋时期由于世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并最终门阀化、九品中正制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吏部铨叙一途的出现,二者之间日渐疏离。郡辟召制度由此渐而衰落,不为世族重视。与此同时,郡属吏的地位也不断下降,相对于吏部铨叙中职闲廪重的"清官",则被世人视为"寒宦",成为后世社会严格区分士庶、清浊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郡
辟
召
制度
地方选官制度
清浊
世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汉公府辟召制度探析
5
作者
何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1-143,共3页
公府辟召是两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员入仕途径,作为一种高级官员自辟掾属制度,既是中央高级官吏的一项特权也是简拔人才的手段,曾为政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同时,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在政治混乱时期,它容易脱离监管,造成吏治腐...
公府辟召是两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员入仕途径,作为一种高级官员自辟掾属制度,既是中央高级官吏的一项特权也是简拔人才的手段,曾为政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同时,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在政治混乱时期,它容易脱离监管,造成吏治腐败。门生故吏之风的盛行,也对中央集权制造成危害,成为东汉后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府
辟
召
选官
三公
两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东汉时期府官的品位化
6
作者
杨鑫
《天中学刊》
201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东汉时期,掾属、僚佐等府官出现了品位化的现象,即其作为职事官逐渐被用来标志任职者的身份、品级。府官的品位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府官职位与职事相分离,府官制度选举意义的增强,府官选举中对"以能取人"因素的背离。这一现...
在东汉时期,掾属、僚佐等府官出现了品位化的现象,即其作为职事官逐渐被用来标志任职者的身份、品级。府官的品位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府官职位与职事相分离,府官制度选举意义的增强,府官选举中对"以能取人"因素的背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三公性质的变化、辟召制度的发展、豪族阶层的兴起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府官
品位化
辟
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唐代武官的入仕途径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志学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3期57-65,共9页
唐代选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之荦荦大者。历来研究者多重于文官的选拔制度 ,而轻于武官入仕途径的研究。本文对唐代武官入仕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 ,揭示了唐代武官入仕途径的概貌和趋势 ,阐述了具体时间的不同 ,“上...
唐代选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之荦荦大者。历来研究者多重于文官的选拔制度 ,而轻于武官入仕途径的研究。本文对唐代武官入仕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 ,揭示了唐代武官入仕途径的概貌和趋势 ,阐述了具体时间的不同 ,“上之好恶、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之不同 ,仕途相互间的主次有所变化 ,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内外因素。认为片面地理解唐代“文武不殊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武官
入仕
途径
门荫
军功
科举
辟
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举高第”小考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晨亮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5-75,共11页
“举高第”为东汉公府的察举科目之一。其应选者亦基本为公府自辟召之掾史,其标准因试守之制渐坏,出现了从“能”向“德”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公府掾史以“举高第”等察举科目补侍御史的制度,是因为御史台缺少“四百石”“三百石”两秩...
“举高第”为东汉公府的察举科目之一。其应选者亦基本为公府自辟召之掾史,其标准因试守之制渐坏,出现了从“能”向“德”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公府掾史以“举高第”等察举科目补侍御史的制度,是因为御史台缺少“四百石”“三百石”两秩,三台的整体设计使御史台秩级缺陷产生巨大“作用力”,故不得不以公府掾史补充御史台之秩级“缺陷”,以达到三台官资相同之目的;察举制形成了较由辟召制形成的“府主——故吏”关系变为更高级的“举主——被举者”关系;东汉末年,“清流”三公举“清流”士人,“浊流”三公举“浊流”士人,三公拥有的察举之权沦为各政治集团扩大、巩固自身势力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辟
召
察举
举高第
侍御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周学校教育管见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志云
王问学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4期52-58,6,共8页
对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古文献记载较前代为详。尽管《礼记》、《周礼》诸文献所述,难免掺杂了不少汉人的附会推论,不可尽信,但其中毕竟透露出一些真情实况。而出土的西周铭文,更为研究西周教育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因此。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辟
雍
教育史
大池
学在官府
召
伯虎
歌永言
射庐
贵州文史丛刊
邢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晋士人好名之风初探
10
作者
欧阳小桃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S5期28-32,共5页
士人好名的风气并不始于两晋,而是在汉末便已经开始,但是两晋士人营名的风气却很盛行。两晋土人好名之风对当时社会政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是,直到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论述,本文试对两晋时期士人好名之风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作...
士人好名的风气并不始于两晋,而是在汉末便已经开始,但是两晋士人营名的风气却很盛行。两晋土人好名之风对当时社会政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是,直到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论述,本文试对两晋时期士人好名之风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作一番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书
乡里清议
汉末
两晋时期
曹操
高名
厚禄
辟
召
取士制度
选用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辟召制度看两汉的吏治建设——从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说起
11
作者
王磊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第10期67-69,共3页
自古以来,吏治就是政治的首要问题。吏治好坏与国家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吏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吏治腐败,国家衰乱灭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汉代的循官良吏层出不穷,说明这一时期的吏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这也为后世积累了许...
自古以来,吏治就是政治的首要问题。吏治好坏与国家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吏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吏治腐败,国家衰乱灭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汉代的循官良吏层出不穷,说明这一时期的吏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这也为后世积累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就从以上视角出发,聚焦选官系统中的辟召制度,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考察学生对汉代政治文明的深刻认识。应该说,明晰辟召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既是理解两汉吏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有效利器。为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梳理相关史实,阐释重要概念,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
辟
召
文综
情境的创设
吏治腐败
国家兴衰
思维品质
汉代政治
原文传递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被引量:
20
12
作者
郭润涛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4,共12页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郭润涛幕府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作为一项用人行政的制度,在历代国家政治中,尤其是在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我国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存在形态和变迁诸问题作一初步...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郭润涛幕府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作为一项用人行政的制度,在历代国家政治中,尤其是在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我国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存在形态和变迁诸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府制度
佐僚
军府
诸曹
佐贰官
地方政治
胡宗宪
军事活动
辟
召
官僚体系
原文传递
两度出塞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
13
作者
陈铁民
《文史知识》
1985年第6期82-86,共5页
天宝八载(749),三十五岁的岑参应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辟召,到安西幕府(在今新疆库车)任职。初冬,诗人由长安踏上了赴安西的漫长旅程。走到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时,他与自安西入朝的高仙芝麾下判官宇文氏相遇,写了《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
天宝八载(749),三十五岁的岑参应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辟召,到安西幕府(在今新疆库车)任职。初冬,诗人由长安踏上了赴安西的漫长旅程。走到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时,他与自安西入朝的高仙芝麾下判官宇文氏相遇,写了《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高仙芝
安西节度使
边塞诗
三十五岁
辟
召
北庭节度使
库车
封常清
陕西陇县
原文传递
陈献章茅龙笔书简论
14
作者
朱万章
《粤海风》
201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陈献章(1428—1500年)是明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广东新会人,因长期居住于新会的白沙乡,故世称白沙先生。他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的举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辟召至京,不肯就礼部试,遂乞为归养,...
陈献章(1428—1500年)是明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广东新会人,因长期居住于新会的白沙乡,故世称白沙先生。他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的举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辟召至京,不肯就礼部试,遂乞为归养,诏特授翰林院检讨,自后累荐不起,以理学著称于世。陈献章以理学、诗文擅名。其学以静为主,史称"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鳶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为宋、明理学史上承上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茅龙笔
特授
明正统
辟
召
明代中期
翰林院
礼部试
公甫
书风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唐前期节度使僚佐的辟召与迁转——以科举学历拥有者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杨鑫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97,共9页
文摘
唐前期是节度使府制度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科举学历的拥有者大多是应府主的辟召而入幕的,很少主动谋求幕职,而其入幕后普遍会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府主虽然可以自行征辟僚属,但仍需通过报请的方式获得朝廷的认可。此期已经出现了为使府僚佐加朝衔、宪衔以标示其个人品位的方式,但尚未形成正式的制度。除了少数人因特殊机缘而获得较好的升迁机遇以外,大多数使府僚佐离开幕府后的迁转情况并不好。这主要是由于节度使的使职差遣性质,使得其没有被纳入帝国的职官体系与官阶序列,因而士人担任幕职的经历也就无法成为迁转的依据。
关键词
节度使
僚佐
科举
辟
召
Keywords
military governor
assistant
imperial examination
conscript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辟召制度述略
2
作者
张旭华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4-5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吏部铨选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BZS008)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辟召制度分为公府辟召和州郡辟召,凡公府长官、州郡长官均可自行辟任僚属。魏晋时期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公府辟召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州郡辟召则地位下降,成为寒人的入仕途径。南朝高门子弟多由吏部铨选直接入仕,公府辟召稍显沉寂,州郡辟召则出现了士族化趋向。北魏太和改制后,公府辟召与“资荫制”合流。齐后主时州郡辟召发生变化,州郡佐吏由君主敕用,地方大族势力开始衰落。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公府
辟
召
州郡
辟
召
九品中正制
Keywords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recruitment by the monarch government office
recruitment by the state and prefecture government
Nine-Rank System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朝科举与辟召
被引量:
11
3
作者
高井康典行
程尼娜
机构
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91,共9页
文摘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即这一时期朝廷的人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辽朝后半期确立科举制度之后,朝廷通过任命新取进士为地方官,逐渐将藩镇的用人权收归中央。因此,辟召任官的现象明显减少。可以说辽朝通过采用科举制度实现对汉地的深入统治。
关键词
辽代
科举
辟
召
Keywords
the Liao Dynasty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bizhao
(
辟
召
)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郡辟召制度小考
4
作者
田可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文摘
郡辟召制度作为两汉时确立的一项地方性选官制度,魏晋时期继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东汉末期郡辟召制度与地方势族、大姓紧密相连,魏晋时期由于世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并最终门阀化、九品中正制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吏部铨叙一途的出现,二者之间日渐疏离。郡辟召制度由此渐而衰落,不为世族重视。与此同时,郡属吏的地位也不断下降,相对于吏部铨叙中职闲廪重的"清官",则被世人视为"寒宦",成为后世社会严格区分士庶、清浊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魏晋
郡
辟
召
制度
地方选官制度
清浊
世族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汉公府辟召制度探析
5
作者
何宇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1-143,共3页
文摘
公府辟召是两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员入仕途径,作为一种高级官员自辟掾属制度,既是中央高级官吏的一项特权也是简拔人才的手段,曾为政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同时,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在政治混乱时期,它容易脱离监管,造成吏治腐败。门生故吏之风的盛行,也对中央集权制造成危害,成为东汉后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关键词
公府
辟
召
选官
三公
两汉
Keywords
recruitment by the government office
selecting officials
Three Dukes
Han Dynasty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东汉时期府官的品位化
6
作者
杨鑫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天中学刊》
201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文摘
在东汉时期,掾属、僚佐等府官出现了品位化的现象,即其作为职事官逐渐被用来标志任职者的身份、品级。府官的品位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府官职位与职事相分离,府官制度选举意义的增强,府官选举中对"以能取人"因素的背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三公性质的变化、辟召制度的发展、豪族阶层的兴起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东汉
府官
品位化
辟
召
Keywords
Eastern Han Dynasty
local officials
pizhao(social servants election ) system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唐代武官的入仕途径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志学
机构
四川省博物馆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3期57-65,共9页
文摘
唐代选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之荦荦大者。历来研究者多重于文官的选拔制度 ,而轻于武官入仕途径的研究。本文对唐代武官入仕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 ,揭示了唐代武官入仕途径的概貌和趋势 ,阐述了具体时间的不同 ,“上之好恶、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之不同 ,仕途相互间的主次有所变化 ,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内外因素。认为片面地理解唐代“文武不殊途”
关键词
唐代
武官
入仕
途径
门荫
军功
科举
辟
召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举高第”小考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晨亮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5-75,共11页
基金
2021年度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东汉三公制研究”(Yxm2021066)。
文摘
“举高第”为东汉公府的察举科目之一。其应选者亦基本为公府自辟召之掾史,其标准因试守之制渐坏,出现了从“能”向“德”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公府掾史以“举高第”等察举科目补侍御史的制度,是因为御史台缺少“四百石”“三百石”两秩,三台的整体设计使御史台秩级缺陷产生巨大“作用力”,故不得不以公府掾史补充御史台之秩级“缺陷”,以达到三台官资相同之目的;察举制形成了较由辟召制形成的“府主——故吏”关系变为更高级的“举主——被举者”关系;东汉末年,“清流”三公举“清流”士人,“浊流”三公举“浊流”士人,三公拥有的察举之权沦为各政治集团扩大、巩固自身势力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东汉
辟
召
察举
举高第
侍御史
Keywords
Eastern Han Dynasty
bizhao
(
辟
召
)
Recommendatory systme
Jugaodi(举高第)
Shiyushi(侍御史)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周学校教育管见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志云
王问学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4期52-58,6,共8页
文摘
对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古文献记载较前代为详。尽管《礼记》、《周礼》诸文献所述,难免掺杂了不少汉人的附会推论,不可尽信,但其中毕竟透露出一些真情实况。而出土的西周铭文,更为研究西周教育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因此。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辟
雍
教育史
大池
学在官府
召
伯虎
歌永言
射庐
贵州文史丛刊
邢敦
分类号
K297.3 [历史地理—中国史]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晋士人好名之风初探
10
作者
欧阳小桃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S5期28-32,共5页
文摘
士人好名的风气并不始于两晋,而是在汉末便已经开始,但是两晋士人营名的风气却很盛行。两晋土人好名之风对当时社会政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是,直到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论述,本文试对两晋时期士人好名之风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作一番初探。
关键词
晋书
乡里清议
汉末
两晋时期
曹操
高名
厚禄
辟
召
取士制度
选用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辟召制度看两汉的吏治建设——从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说起
11
作者
王磊
机构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第10期67-69,共3页
文摘
自古以来,吏治就是政治的首要问题。吏治好坏与国家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吏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吏治腐败,国家衰乱灭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汉代的循官良吏层出不穷,说明这一时期的吏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这也为后世积累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就从以上视角出发,聚焦选官系统中的辟召制度,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考察学生对汉代政治文明的深刻认识。应该说,明晰辟召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既是理解两汉吏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有效利器。为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梳理相关史实,阐释重要概念,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
辟
召
文综
情境的创设
吏治腐败
国家兴衰
思维品质
汉代政治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被引量:
20
12
作者
郭润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4,共12页
文摘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郭润涛幕府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作为一项用人行政的制度,在历代国家政治中,尤其是在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我国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存在形态和变迁诸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幕...
关键词
幕府制度
佐僚
军府
诸曹
佐贰官
地方政治
胡宗宪
军事活动
辟
召
官僚体系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两度出塞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
13
作者
陈铁民
出处
《文史知识》
1985年第6期82-86,共5页
文摘
天宝八载(749),三十五岁的岑参应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辟召,到安西幕府(在今新疆库车)任职。初冬,诗人由长安踏上了赴安西的漫长旅程。走到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时,他与自安西入朝的高仙芝麾下判官宇文氏相遇,写了《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
关键词
岑参
高仙芝
安西节度使
边塞诗
三十五岁
辟
召
北庭节度使
库车
封常清
陕西陇县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陈献章茅龙笔书简论
14
作者
朱万章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处
《粤海风》
201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文摘
陈献章(1428—1500年)是明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广东新会人,因长期居住于新会的白沙乡,故世称白沙先生。他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的举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辟召至京,不肯就礼部试,遂乞为归养,诏特授翰林院检讨,自后累荐不起,以理学著称于世。陈献章以理学、诗文擅名。其学以静为主,史称"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鳶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为宋、明理学史上承上启下、
关键词
陈献章
茅龙笔
特授
明正统
辟
召
明代中期
翰林院
礼部试
公甫
书风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唐前期节度使僚佐的辟召与迁转——以科举学历拥有者为中心的考察
杨鑫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魏晋南北朝辟召制度述略
张旭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辽朝科举与辟召
高井康典行
程尼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魏晋郡辟召制度小考
田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两汉公府辟召制度探析
何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东汉时期府官的品位化
杨鑫
《天中学刊》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唐代武官的入仕途径
陈志学
《中华文化论坛》
200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举高第”小考
刘晨亮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西周学校教育管见
刘志云
王问学
《贵州文史丛刊》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两晋士人好名之风初探
欧阳小桃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辟召制度看两汉的吏治建设——从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说起
王磊
《中学历史教学》
2021
0
原文传递
12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郭润涛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0
原文传递
13
两度出塞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
陈铁民
《文史知识》
1985
0
原文传递
14
陈献章茅龙笔书简论
朱万章
《粤海风》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