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Ray and Mössbauer Study of Magnetic Black Sand from Mayotte Island
1
作者 Saverio Braccini Karl Krämer Stephane Chapenoire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4期191-198,共9页
Natural magnetic black sands are known from several sites often located in areas of volcanic origin. Their elemental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geology of their territory and depends on severa... Natural magnetic black sands are known from several sites often located in areas of volcanic origin. Their elemental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geology of their territory and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 occurred during their formation. A sample of black sand was collected on the seashore of the island of Mayotte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its magnetic part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M&#214;ssbauer spectroscopy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is dominantly magnetit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samples collected in other sites of volcanic origin. Contrary to pure magnetite, a relevant fraction of Ti was detected by EDS. The 16% Ti and 1% Mn content increase the magnetite lattice parameter to 8.4312 (25) &#197;. The broadening of XRD lines pointed towards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disorder. This was confirmed by M&#214;ssbauer spectroscopy and is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Ti replacing Fe in the magnetite lattice. The presence of Ti modifies the local magnetic field on the Fe sites, leading to a broader and more complex M&#214;ssbauer transmission spectrum with respect to the one of pure magnetit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samples were heated for 12 hours to 600&deg;C and 800&deg;C in argon and to 1000&deg;C in air. Annealing in argon did not improve the crystallinity while annealing in air caused a complete decomposition of magnetite into hematite and pseudobrook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black sand Iron Mineral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Some Elements in the Egyptian Black Sands from Abu Khashaba Beach Area
2
作者 H. H. Mahmoud A. M. Abdel-Lateef A. M. Attiah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s,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itanium (Ti), vanadium (V), Chromium (Cr), Manganese (Mn), iron (Fe), zinc (Zn), arsenic (As), zirconium (Z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itanium (Ti), vanadium (V), Chromium (Cr), Manganese (Mn), iron (Fe), zinc (Zn), arsenic (As), zirconium (Zr), cadmium (Cd) and hafnium (Hf) in black sands samples. 18 black sand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editerranean coast-Abu Khashabou Rosetta area, Egypt. Alkaline fusion procedure using mixture of Li-meta borate and tetra borate was used for the digestion of black sands sample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i, V, Cr, Mn, Fe, Zn, As, Zr, Cd and Hf were 435.06 ppm, 322.32 ppm, 2515.03 ppm, 596.45 ppm, 185894 ppm, 249.95 ppm,309.32 ppm, 1077.26 ppm, 33.56 ppm and 3520.32 ppm, respectively. The procedure was tested with Basalt Hawaiian Volcanic Observatory (BHVO-2)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 Fusion black sand ICP-MS ROSETTA Branch
下载PDF
基于泥沙沉降特性的砂含泥量快速检测技术
3
作者 赵嘉爱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2期117-119,共3页
砂是生产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砂的含泥量检测是砂的质量检测的重点。砂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及耐久性有重要影响,含泥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减小,塌落度损失明显,混凝土强度降低,碳化深度增长较快。基于此背景,利用泥沙沉... 砂是生产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砂的含泥量检测是砂的质量检测的重点。砂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及耐久性有重要影响,含泥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减小,塌落度损失明显,混凝土强度降低,碳化深度增长较快。基于此背景,利用泥沙沉降特性,探索一种快速检测砂中含泥量的方法。泥沙在静水中沉降速度不同,沉降后会形成泥砂界面,用黑箱理论,含泥量作为输入值,泥沙沉降体积之比作为输出值,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数学公式,用快速得到的泥沙沉降体积之比推算出砂的含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箱理论 泥沙沉降特性 砂中含泥量 公式
下载PDF
Radionuclides measurements and mineralogical studies on beach sands, East Rosetta Estuary, Egypt
4
作者 Abd El Wahab M. El Nahas H.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beach sands from East Rosetta estuary to determine the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of 238 U, 226 Ra, 232 Th, and 40 K, using a Hyper Pure Germanium spectrometer, to estima... 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beach sands from East Rosetta estuary to determine the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of 238 U, 226 Ra, 232 Th, and 40 K, using a Hyper Pure Germanium spectrometer, to estimate the dose rates and radiation hazard indices. The average specific activities are 778.20 Bq/kg for 238 U; 646.89 Bq/kg for 226 Ra; 621.92 and 627.85 Bq/kg for the 222 Rn daughters 214 Pb and 214 Bi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pecific activity of 232 Th is 1510.25 Bq/kg, while the calculated specific activity for 40 K has an average of 8.41 Bq/kg. The average specific activity of 235 U is 38.61 Bq/kg. The average absorbed dose rate is 1211.36 nGy/h, 20 times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average global primordial radiation of 60 nGy/h and 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orld range (10-200 nGy/h). The radium equivalent (Ra eq ) values are from 6 to 9 times the recommended valu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hazard indices (H int , H ex ) indicate that their values are from 6 to 11 times the permissible values of these indices. These higher values may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economic heavy minerals containing radionuclides as zircon and monazite as well as some trace minerals, thorite and uranothorite. The mineralogical study indicates the beach sands contain heavy minerals, zircon, monazite, rutile, ilmenite, leucoxene, magnetite and garnet.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zircon is 0.175 wt% ranging from 0.125 wt% to 0.239 wt%, while it is 0.004wt% ranging from 0.001 wt% to 0.007 wt% for monazite. The average abundance is 0.087 wt% for rutile; 2.029 wt% for ilmenite; 1.084 wt% for magnetite; 0.384 wt% for leucoxene and 0.295 wt% for gar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海滩砂 矿物学 核素测量 河口 平均丰度 埃及 辐射测量
下载PDF
A field experimental study of lignin sand stabilizing material(LSSM) extracted from spent-liquor of straw pulping paper mills 被引量:8
5
作者 WANGHan-jie LIJing +1 位作者 LUXiao-zhen JINYong-c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50-654,共5页
A new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for sand stabilization and re-vegetation by use of lignin sand stabilizing material(LSSM). LSSM is a reconstructed organic compound with lignin as the most dominant component from the ex... A new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for sand stabilization and re-vegetation by use of lignin sand stabilizing material(LSSM). LSSM is a reconstructed organic compound with lignin as the most dominant component from the extracts of black-liquor issued by straw pulp paper mills. Unlike the polyvinyl acetate or foamed asphalt commonly used for dune stabilization, the new material is plant-friendly and can be used with virescence ac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field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since 2001 in China's Northwest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nd has been proved that LSSM is effective in stabilizing the fugitive dunes, making the arenaceous plants survive and the bare dune vegetative. The advisabl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is 2% and the optimal field spraying quantity is 2 5 L/m^2 The soil nutrients of the stabilized and greened dune, such as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hosphorous and total nitrogen are all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which is certainly helpful to the growth of arenaceous plants. The technique is worthwhile to be popularized because it is provided not only a new method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but also an outlet for cleaning contaminants issued from the straw paper m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study lignin sand stabilizing material(LSSM) black-liquid straw pulp paper mills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豫南砂姜黑土区夏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柴汕 李青松 +2 位作者 高慧姗 张泽醌 张进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30,共9页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在豫南砂姜黑土条件下,通过大田实验,以夏玉米豫单132为试验材料,采用商品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法,设置正常施化肥和不施氮肥为对照,有机肥等氮量替代20%,40%,60%,80%,100%...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在豫南砂姜黑土条件下,通过大田实验,以夏玉米豫单132为试验材料,采用商品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法,设置正常施化肥和不施氮肥为对照,有机肥等氮量替代20%,40%,60%,80%,100%化肥共7个处理,研究了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夏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产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组,随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其中以有机肥等氮替代60%化肥时,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产量、干物质量最大,分别增加了21.87%,17.39%;玉米植株光合作用最强,功能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作用分别增加了18.30%,27.67%,40.91%,32.88%;玉米植株氮磷钾最高;施用有机肥处理组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增加,土壤容重下降7.43%~22.20%,土壤pH值增加0.42%~5.69%,土壤含水量增加0.81%~21.10%,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2.3%~46.6%;可能是有机肥等氮替代60%化肥时,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增加,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有助于作物养分积累和转移,增加产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农区 砂姜黑土 夏玉米 有机肥替代化肥
下载PDF
荥经黑砂发展现状及热稳定性提升途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灵 肖卓豪 +2 位作者 肖晓东 李秀英 酉波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荥经黑砂器作为四川省荥经县的特色砂陶,是荥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陶瓷的性能与工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荥经黑砂传统的技艺如何适应工业化发展,荥经黑砂的文化传承与时代特征如何协调,成为众多研究者面对的难题... 荥经黑砂器作为四川省荥经县的特色砂陶,是荥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陶瓷的性能与工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荥经黑砂传统的技艺如何适应工业化发展,荥经黑砂的文化传承与时代特征如何协调,成为众多研究者面对的难题。本文基于荥经黑砂陶瓷的原料组成及成分特点,提出了发展高热稳定性烹调用餐炊具产品的三条技术路线,为荥经黑砂的创新发展与传承保护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荥经黑砂 荥经砂器 砂陶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碳源对砂姜黑土磷素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8
作者 阳琴 徐博 +7 位作者 占丰瑞 赵华 李虹颖 熊启中 孙瑞波 李硕 张朝春 叶新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碳源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安徽省典型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种植玉米试验,开展了不同碳源(果糖、蔗糖、纤维素)对土壤中磷形态转化和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在...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碳源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安徽省典型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种植玉米试验,开展了不同碳源(果糖、蔗糖、纤维素)对土壤中磷形态转化和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在玉米间苗7 d后果糖处理Olsen-P含量最高,15 d后纤维素处理Olsen-P含量达最大值,90 d后,相比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纤维素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显著增加了79.74%、54.03%和30.03%(P<0.05)。②玉米间苗90 d后,相较于对照处理,纤维素处理显著降低了Fe-P和Ca_(10)-P含量,增加了Ca_(8)-P含量,而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的Ca_(2)-P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较,纤维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减少了中稳定性有机磷(MROP)含量。③纤维素处理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磷酸酶活性,降低了土壤pH和交换性钙含量,这是土壤磷有效性增加的重要原因;④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相比,纤维素处理下玉米磷吸收量显著增加了46.20%、19.05%和19.28%。可见,与低分子量碳源(果糖和蔗糖)相比较,高分子量碳源(纤维素)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效果长效性更好。研究结果为指导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碳源调控土壤磷的转化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分子量 磷有效性 磷形态 砂姜黑土 玉米 磷吸收量
下载PDF
发酵对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何卓君 杨成 +3 位作者 齐海涛 周旭 王章鸿 彭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20,共8页
试验拟探究发酵对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效果的影响,为餐厨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分别设置未发酵、发酵1~6 d共7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在发酵结束后向各试验组分别投入5 g 3日龄黑水虻幼虫,在黑水虻幼虫饲养过程中测定底料温... 试验拟探究发酵对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效果的影响,为餐厨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分别设置未发酵、发酵1~6 d共7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在发酵结束后向各试验组分别投入5 g 3日龄黑水虻幼虫,在黑水虻幼虫饲养过程中测定底料温度和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发育指标,试验结束后进行虫沙分离,测定黑水虻幼虫体成分、虫沙营养成分含量和餐厨垃圾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发酵2 d的餐厨垃圾饲养的黑水虻未正常生长,其他试验组的黑水虻均正常生长。未发酵的餐厨垃圾饲养的黑水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发酵6 d的餐厨垃圾饲养的黑水虻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发酵2 d和发酵3 d的虫沙营养成分含量符合有机肥标准,其中发酵2 d的虫沙其粗蛋白、粗脂肪、有机质、全磷和全钾含量和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未发酵、发酵5 d和发酵6 d的餐厨垃圾减量率显著高于发酵2 d的餐厨垃圾(P<0.05),相对于发酵2 d的餐厨垃圾分别增加了20.00%、18.37%和20.88%。发酵5 d和发酵6 d的餐厨垃圾转化率显著高于发酵2 d的餐厨垃圾(P<0.05),相对于发酵2 d的餐厨垃圾分别增加了15.14%和13.85%。发酵5 d和发酵6 d的餐厨垃圾在经黑水虻转化后均能达到较高的减量率和转化率。未发酵的餐厨垃圾有利于黑水虻的粗蛋白累积,发酵5 d和6 d的餐厨垃圾有利于黑水虻的粗脂肪累积。发酵2 d和发酵3 d的餐厨垃圾在黑水虻转化结束后仍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餐厨垃圾 黑水虻 生物转化法 虫沙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徐召文 胡宏祥 +4 位作者 李录久 李洁 高杰军 王璇 姚殿立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当地适宜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因素一为玉米秸秆(S)直接还田(5000kg/hm^(2))和玉米秸秆不还田;因素二为氮肥基... 为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当地适宜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因素一为玉米秸秆(S)直接还田(5000kg/hm^(2))和玉米秸秆不还田;因素二为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设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70-30-0、60-30-10和50-30-20),共6个处理,分别为N_(70-30-0)、N_(70-30-0)+S、N_(60-30-10)、N_(60-30-10)+S、N_(50-30-20)和N_(50-30-20)+S。小麦收获后采集0~20cm代表性土壤样品分析理化性状,包括含水率、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结果显示,与不还田相比,3种氮肥运筹下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pH降低,土壤含水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各不相同,N_(50-30-20)+S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穗粒数(r=0.837)和结实率(r=0.885)呈5%显著正相关,秸秆还田结合适宜氮肥运筹促进小麦穗粒数和结实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因此,综合小麦产量、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性状,小麦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50-30-20运筹方式下,配合实施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土壤肥力 小麦产量
下载PDF
河北省丰宁地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及其对古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邱维理 李容全 +1 位作者 朱楠 白鸿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40,共12页
在滦河上游,全新世时期曾有过气候相对湿润阶段,具体表现是:就地起沙的风沙层内,形成了2层特殊的古土壤--黑沙土.黑沙土层分布的厚度不均匀,但具有明显的有机质半固结现象.2层黑沙土之间为黄色风沙层,上层黑沙土又为晚近风沙层覆盖.在... 在滦河上游,全新世时期曾有过气候相对湿润阶段,具体表现是:就地起沙的风沙层内,形成了2层特殊的古土壤--黑沙土.黑沙土层分布的厚度不均匀,但具有明显的有机质半固结现象.2层黑沙土之间为黄色风沙层,上层黑沙土又为晚近风沙层覆盖.在下层黑沙土中散布着一些古文化遗存,石片、石核、石斧等石器主要见于下部,陶片数量则以近顶部居多.对黑沙土中的有机质进行14C测年,结果表明,下层黑沙土形成于约7 990±150~3 200±125aB.P.(cal.)之间,上层黑沙土形成于约3 055±170aB.P.(cal.)以后.由这个遗址附近的环境分析证明,古代人类在此活动时期,当地气候处于相对湿润阶段,风沙活动虽依然存在,但可以断定黑沙土的成壤速度大于风沙物质堆积速度,使这里的先民能够依靠农耕、渔猎而生存.大约3 200±125aB.P.(cal.)后,风沙堆积速度骤然加快,使黑沙土成土过程一度完全停止,在大约100多年的时间里,风沙活动强烈,形成黑沙土层之间的黄色风沙层堆积.这一时期恶劣的环境使得当时当地的先民无法生存,被迫迁移,从此出现新石器遗址的缺失.该遗址所在的丰宁地区,是影响北京沙尘暴的上源地区之一.因此,该地区环境考古学问题的研究,对了解北京地区沙尘暴变化历史有直接佐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土 风沙活动 气候变化 古文化遗址 丰宁
下载PDF
喷砂对镀镉层防护性能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海 刘建华 +3 位作者 李云飞 高晶 赵阔 于宽深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5,共4页
航空制造业钢制件防护通常采用电镀镉工艺,生产中经喷砂的工件电镀镉后在镀层表面往往出现黑色斑点,影响零件的外观质量及镀层的防护性能。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黑色斑点对零件耐蚀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数码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 航空制造业钢制件防护通常采用电镀镉工艺,生产中经喷砂的工件电镀镉后在镀层表面往往出现黑色斑点,影响零件的外观质量及镀层的防护性能。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黑色斑点对零件耐蚀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数码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等研究了黑色斑点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黑色斑点处首先发生腐蚀,黑色斑点处和刚玉砂表面形貌相似,都主要为铝和氧元素;由于刚玉砂砂残留处未能成功电镀沉积镀层,形成黑斑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镉 喷砂 黑色斑点 防护性能
下载PDF
四川汉源麻家山遗址出土陶器的科技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茂林 郭富 +4 位作者 金普军 王丽丽 吴军明 李其江 吴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9,92,共6页
利用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等。实验表明,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夹砂陶和泥质陶,Na2O、MgO、Al2O3、SiO2、K2O、CaO、TiO2、Fe2O3等主、次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 利用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等。实验表明,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夹砂陶和泥质陶,Na2O、MgO、Al2O3、SiO2、K2O、CaO、TiO2、Fe2O3等主、次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所用原料可能是相同的。从XRD与EDXRF的测试结果分析,夹砂陶的物相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从因子分析的散点图可以看出,这批陶器同其他遗址出土陶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其中一片成分特殊的陶器很有可能是由于先民们的经济文化交流或其他原因流传至此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家山 黑陶 泥质陶 夹砂陶 X射线荧光
下载PDF
文南油田黑油砂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宇 尚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东濮凹陷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存在黑色含油砂岩,所含黑色物质主要是重油和胶质、沥青等,成为阻碍主力油层内部流体流动的隔层,影响开发效果,造成优质储量损失。分析黑油砂分布规律及其岩性、物性、电性和有机质的组分等,认为其形成主要... 东濮凹陷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存在黑色含油砂岩,所含黑色物质主要是重油和胶质、沥青等,成为阻碍主力油层内部流体流动的隔层,影响开发效果,造成优质储量损失。分析黑油砂分布规律及其岩性、物性、电性和有机质的组分等,认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内部条件的变化,造成原油中的轻烃散失,重质组分沉淀、聚集。黑油砂具有远景开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南油田 沙二下亚段 主力油层 黑油砂 分布 成因
下载PDF
东北黑土地土壤风蚀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铁军 赵显波 +1 位作者 赵爱国 郭建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0,共4页
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疏松,抗侵蚀能力弱,在大风天气下易产生土壤风蚀。针对东北黑土区突泉县农田黑土风蚀过程中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模拟试验。研究表明:黑土风沙流风速廓线呈对数函数分布,风沙流中土壤颗粒... 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疏松,抗侵蚀能力弱,在大风天气下易产生土壤风蚀。针对东北黑土区突泉县农田黑土风蚀过程中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模拟试验。研究表明:黑土风沙流风速廓线呈对数函数分布,风沙流中土壤颗粒运动对风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80mm高度以内,黑土风沙流断面风蚀物含量随高度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随风速增大黑土风沙流高度呈对数递增;黑土土壤风蚀量随风速增大呈指数递增趋势。得出黑土风蚀的临界表层土壤(2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为7%,表层土壤含水量大于7%的地表难以发生风力侵蚀;风蚀量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在临界土壤含水量范围内符合对数分布;黑土土壤风蚀强度随风速增大呈幂函数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风蚀 风沙流 风洞
下载PDF
砂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蔺经 杨青松 +2 位作者 李小刚 颜志梅 盛宝龙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0-85,共6页
对引进的85份砂梨(P.pyrifaliaNakai)种质资源进行抗梨黑斑病田间鉴定,初选出24份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性资源,然后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砂梨高抗黑斑病材料,仅占鉴定总数的4.71%,但不同品种对梨黑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中国砂梨品种资... 对引进的85份砂梨(P.pyrifaliaNakai)种质资源进行抗梨黑斑病田间鉴定,初选出24份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性资源,然后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砂梨高抗黑斑病材料,仅占鉴定总数的4.71%,但不同品种对梨黑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中国砂梨品种资源对梨黑斑抗性普遍较差,日本砂梨品种资源抗性最强,韩国砂梨品种资源居中;筛选出抗性较高有5份早熟梨、5份中熟梨和4份晚熟梨品种,“圆黄”、“黄金梨”“丰水”、“秋黄”和“秋荣”,不仅抗性强,而且丰产性、农艺性状均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梨 品种 黑斑病 鉴定 评价
下载PDF
广东台山铜鼓黑沙湾黑沙滩的成因探讨
17
作者 李伍平 郑先昌 胡永强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62-65,F0003,共5页
广东台山铜鼓黑沙湾因黑沙滩而闻名.野外调查发现,台山铜鼓黑沙湾黑沙滩主要是由片状黑云母引起的.此外,黑沙滩的形成与海岸地貌、海岸基岩的物质组成及其海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岩 黑沙滩 铜鼓黑沙湾 广东台山
下载PDF
黑风暴的沙尘形成与输送参数化及中尺度数值试验 被引量:42
18
作者 刘春涛 程麟生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6-739,共14页
西北地区典型黑风暴和强沙尘暴都是在特定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而中、低空强锋区相伴的强冷锋移经沙源充足的大沙漠区是黑风暴和强沙尘暴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黑风暴和沙尘暴的沙尘形成、输送... 西北地区典型黑风暴和强沙尘暴都是在特定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而中、低空强锋区相伴的强冷锋移经沙源充足的大沙漠区是黑风暴和强沙尘暴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黑风暴和沙尘暴的沙尘形成、输送及沉降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沙尘源、汇项的参数化方案和一个沙尘输送方程,进而引入已有的MM4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系统;应用这个改进和发展的模式模拟系统基本成功地模拟了“93.5”黑风暴的天气系统演变及其沙尘浓度的近地层和垂直分布以及沙尘的沉降与输送。模拟结果分析表明,用包括沙尘输送方程及其沙尘源、汇项参数化方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来研究黑风暴的沙尘形成、输送和沉降机制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风暴 沙尘形成 输送 数值模拟 中尺度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的加热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霞 魏文寿 +1 位作者 顾光芹 安月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5-1246,共12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近地层80m铁塔逐时温度、辐射和5minPM10浓度、黑碳(BC)质量浓度、散射系数等数据,结合地面常规气象数据筛选出四季沙尘过程,剔除云的影响,以每次沙尘过程的晴空为大气背景...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近地层80m铁塔逐时温度、辐射和5minPM10浓度、黑碳(BC)质量浓度、散射系数等数据,结合地面常规气象数据筛选出四季沙尘过程,剔除云的影响,以每次沙尘过程的晴空为大气背景值,分析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的加热效应。结果表明,沙漠腹地沙尘过程对低层大气日平均温度有显著的增温效应,扬沙在冬、春季最剧烈,日平均温度分别高出晴空3.4和3.8℃,沙尘暴其次,浮尘最小。沙尘过程显著地增大了大气逆辐射量,沙尘暴日平均为晴空的1.24倍,扬沙为晴空的1.21倍。沙尘影响低层大气温度梯度分布,显著缩短了大气的逆温时间,减弱了逆温强度。沙尘过程对低层大气增温的原因,春季是大粒子浓度的显著增大,冬季是吸收性粒子的增多,而夏、秋季则为小粒子浓度的增大和散射系数的增大。低层大气温度梯度在扬沙天气随PM10的增加而减小,主要由低层10m以下大气温度变化引起;浮尘天气主要与小粒子浓度关系密切,其影响高度最大,春、夏季可以达全层80m,秋、冬季也可超过32m;沙尘暴一致性较差,除秋季外,均由2m以内温度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加热效应 PM10浓度 沙尘气溶胶散射系数 黑碳质量浓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黑水虻虫沙并排式双叶轮集料装置设计与试验
20
作者 彭才望 周婷 +3 位作者 宋世圣 孙松林 向阳 许道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152,共11页
针对黑水虻虫沙收集过程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并排式黑水虻虫沙双叶轮集料装置。首先,依据黑水虻幼虫生物转化畜禽粪便工艺特点,确定并排式双叶轮的外形尺寸;通过对并排式双叶轮工作机理和动力学分析,确定弧形叶轮... 针对黑水虻虫沙收集过程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并排式黑水虻虫沙双叶轮集料装置。首先,依据黑水虻幼虫生物转化畜禽粪便工艺特点,确定并排式双叶轮的外形尺寸;通过对并排式双叶轮工作机理和动力学分析,确定弧形叶轮片曲线与数量,并获得叶轮集料运动轨迹和方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其集料性能的主要因素,选取前进速度、叶轮倾角、叶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集料效率和集料均匀度变异系数为响应值分别进行单因素及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集料性能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集料效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叶轮倾角、前进速度、叶轮转速;对集料均匀度变异系数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叶轮转速、前进速度、叶轮倾角。对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得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0.06 m/s、叶轮倾角18°、叶轮转速16 r/min,此时集料效率为4.67 kg/s,集料均匀度变异系数为2.81%,评价指标的试验值与模型优化值的相对误差为3.78%与6.84%,满足黑水虻虫沙集料输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虫沙 集料装置 并排式 叶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