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与外力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钟远鸣 罗满 +1 位作者 唐福波 唐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外力程度与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在影像MRI STIR上表现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外...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外力程度与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在影像MRI STIR上表现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外力作用程度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组中所有病例均行定量CT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骨密度值≤80 mg/cm^3)。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创伤史,分为无明显外力作用组(无明显诱因、无外力作用等)、低能量外力作用组(扭伤、弯腰提重物、扛重物等)、高能量外力作用组(平路摔倒臀部着地、跌倒、撞伤等),统计各组间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椎体例数及所在的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3组间年龄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椎体数量及所在部位属于计数资料,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3组病例共782例。无明显外力作用组334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14例;低能量外力作用组186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24例,高能量外力作用组262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87例;②3组间年龄、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所在椎体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3组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分割P值,降低检验水准(α’=0.05/3=0.017)。低能量外力作用组分别与无明显外力作用组、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无明显外力作用组与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17);④并且低能量外力作用组中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为66.7%,明显大于其他2组的43.1%和33.2%;⑤提示在创伤史中,相对于无明显外力作用和高能量外力作用,低能量外力作用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更容易导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出现,并且多见于胸腰段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 外力程度
下载PDF
MRI-STIR信号变化对老年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150-153,共4页
目的分析MRI-STIR信号变化对老年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根据MRI-STIR是否出现黑色现象信号作为分组标准,其中未出现中央线性... 目的分析MRI-STIR信号变化对老年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根据MRI-STIR是否出现黑色现象信号作为分组标准,其中未出现中央线性低信号区为A组,出现中央线性低信号区为B组,例数分别为46例、54例。统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使用MRI-STIR检查,给予PVP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增加;其中B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高于A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高度比及Cobb角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高度比增加,Cobb角减小,其中B组患者高度比大于A组(P<0.05),Cobb角小于A组(P<0.05)。B组骨水泥渗漏率、弥散度不佳率高于A组(P<0.05)。AB两组椎体病灶分布、骨折椎体形态、MRI-STIR信号变化、椎旁肿块信号变化、邻近椎体信号变化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高于A组(P<0.05)。结论MRI-STIR信号变化对老年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评估有重要价值,建议临床密切观察出现黑色线性信号患者,减少术后延迟愈合、不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STIR 老年 黑色线性信号 骨质疏松型骨折 愈合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骨折伤椎磁共振成像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黑色线性信号与能量损伤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忠慧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0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骨折(OVCF)伤椎核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MRI-STIR)技术中黑色线性信号与能量损伤程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86例OVCF患者,根据患者创伤原因分为无外力作用...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骨折(OVCF)伤椎核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MRI-STIR)技术中黑色线性信号与能量损伤程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86例OVCF患者,根据患者创伤原因分为无外力作用组26例、低能量损伤组27例、高能量损伤组3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STIR序列检查,比较3组患者MRI-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出现部位。根据骨密度将所有患者分为高水平组(31例)和低水平组(55例),比较4组患者MRI-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使用Logistic模型分析骨密度与MRI-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MRI-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低能量损伤组大于无外力作用组大于高能量损伤组(P<0.05)。3组患者MRI-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患者MRI-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高于高水平患者(P<0.05),骨密度水平与MRI-STIR黑色线性信号相关(P<0.05)。结论低能量损伤及低骨密度水平OVCF患者MRI-STIR序列检查中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磁共振成像 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黑色线性信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