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onomic performances of biodegradable and non-biodegradable plastic film mulching on a maiz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China
1
作者 Hao ZHANG Mengqiong CHEN +3 位作者 Ruiquan QIAO Fan DING Hao FENG Rui J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Biodegradable plastic film mulch (PFM) is considered an alternative to non-biodegradable PFM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residual film.However,the agronomic performance of biodegradable PFM in comparison to no... Biodegradable plastic film mulch (PFM) is considered an alternative to non-biodegradable PFM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residual film.However,the agronomic performance of biodegradable PFM in comparison to non-biodegradable PFM still needs to be tested.In this study,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biodegradable and non-biodegradable PFM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microbial community,and enzyme activities,as well as maize growth performance.Biodegradable and non-biodegradable PFM both increased soil temperature,water content,N content,and microbial biomass and maize yield by up to 30%,but decrease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s compared to no mulching (control,CK).Most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microbial community,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imilar under non-biodegradable and biodegradable PFM at the early stages of maize growth.However,at the late stages,soil temperature,water content,mineral N,NO_(3)^(-)-N,ammonia monooxygenase (AMO) activity,and total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decreased under biodegradable PFM owing to film fragmentation.White PFM increased soil temperature,water content,and total PLFAs at the early stages of maize growth but decreased soil mineral N and total PLFAs at the late stages,as compared to black PFM.As soil temperature and N availability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microbial activity decreased after the fragmentation of biodegradable PFM,owing to the decreased soil temperature,water content,and mineral N.Notably,biodegradable PFM could decrease NO_(3)^(-)-N accumulation in topsoil by decreasing N transformation due to the lower microbial and N-related enzyme (e.g.,AMO) activities,compared with non-biodegradable PFM,which may avoid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such as NO_(3)^(-)-N leaching or gas emission after harvest.Maize yield,height,aboveground biomass,and N uptake under biodegradable PFM were similar to those under non-biodegradable PFM during maize growth,implying that biodegradable PFM has no negative impact on crop growth and yield.In general,biodegradable PFM was equivalent to non-biodegradable PFM in terms of maize yield increase and N uptake,but wa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Therefore,biodegradable PFM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non-biodegradable PFM in semi-arid area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plastic film mulching enzyme activity film fragmentation microbial community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white plastic film mulching
原文传递
免耕覆盖与生物炭对黑垆土团聚体稳定性和腐殖质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明星 樊军 +2 位作者 王茜 代子俊 苟国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8-859,共12页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长期采用不同的土壤覆盖方式及配合施用生物炭对渭北旱塬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腐殖质性质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耕作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8年田间定位试验,选择其中免耕条件下的无覆盖(NT)...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长期采用不同的土壤覆盖方式及配合施用生物炭对渭北旱塬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腐殖质性质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耕作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8年田间定位试验,选择其中免耕条件下的无覆盖(NT)、施用生物炭(NB)、秸秆覆盖(NS)、地膜覆盖(NP)、秸秆地膜二元覆盖(NSP) 5个处理,采集0—10、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通过干筛+湿筛法分为粉黏粒(<0.053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细大团聚体(0.25~2 mm)、粗大团聚体(>2 mm)共4个团聚体粒级,并测定了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含量。【结果】1)与NT处理相比,NS处理各粒径团聚体胡敏酸含量(0.93%~92.6%)和富里酸含量(1.8%~327.5%)显著增加且增幅最大,NSP处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1.6%~30.5%;NB处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39.90%~161.8%)及胡敏素含量的增幅最大,0—10 cm土层胡敏素含量显著提高了87.2%~271.7%。与NT相比,NS、NSP和NB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玉米籽粒产量,其中NSP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显著,0—10、1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增加了48.6%和73.5%,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加了59.2%和63.1%,2021年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25.8%。2)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中,均以胡敏素的比例最高,达37.6%~91.3%。与NT相比,NB处理显著提高了大部分粒径水稳性团聚体腐殖质的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HA/FA),其中在0—10 cm土层微团聚体提高幅度最大,为80.2%,地膜覆盖(NP和NSP处理)降低了腐殖质HA/FA (6.8%~27.6%),各处理粉黏粒胡敏酸E4/E6值显著降低(4.2%~6.6%)。【结论】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用生物炭(NS、NSP和NB)可提升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玉米产量,但对有机碳的腐殖化程度影响不同。单独秸秆覆盖提升黑垆土腐殖质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效果最大,生物炭施用主要提升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中的胡敏素含量和胡敏素比例,秸秆和地膜二元覆盖对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玉米籽粒产量的提升幅度最大,而且能够提高有机碳含量,是免耕条件下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腐殖质 E4/E6 H/F 黑垆土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生物炭
下载PDF
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3
3
作者 王红丽 张绪成 +2 位作者 于显枫 马一凡 侯慧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215-5226,共12页
以马铃薯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全膜覆盖垄沟种植(PM)和裸地平作(CK)两个处理,研究西北半干旱区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M能增加马铃薯全生育期0—25 cm土壤温度1.5℃左右,增温效应呈&qu... 以马铃薯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全膜覆盖垄沟种植(PM)和裸地平作(CK)两个处理,研究西北半干旱区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M能增加马铃薯全生育期0—25 cm土壤温度1.5℃左右,增温效应呈"抛物线型";盛花期PM增温效果主要在8:00,14:00和20:00具有降温和稳定地温作用;同时,在平水年和欠水年,PM能促进马铃薯盛花期和薯块膨大期耗水,盛花期PM耗水量增加21.2%—50.5%,块茎膨大期增加5.4%—57.9%,但全生育期耗水量PM与CK差异不显著;PM在调节地温、促进关键生育期耗水作用下,产量较CK提高13.6%—64.5%,WUE提高24.1%—69.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年均降水391.4 mm条件下,连续4a地膜覆盖高产种植的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了123.4 mm,优化了土壤水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地膜 覆盖 土壤水热效应 马铃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战 罗兴录 +4 位作者 樊吴静 朱艳梅 潘文兴 黄堂伟 黄小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15-18,共4页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供试品种,采用黑膜和白膜两种不同地膜覆盖,以不盖膜为对照,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促进木薯生长发育、调节木薯生理机能,改善农艺性状,提高块根产量有重要作用,其中,黑膜覆...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供试品种,采用黑膜和白膜两种不同地膜覆盖,以不盖膜为对照,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促进木薯生长发育、调节木薯生理机能,改善农艺性状,提高块根产量有重要作用,其中,黑膜覆盖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黑、白膜覆盖处理的块根产量分别提高42.38%和29.37%。可见,地膜覆盖尤其是黑膜覆盖是提高木薯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黑膜覆盖 白膜覆盖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黑色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丽敏 张皓 +2 位作者 李琪 韩媛 谢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16-321,共6页
在半湿润的南京地区,以微型马铃薯荷兰七号为指示作物,采用平地起垄覆膜的种植方式,分别选用黑色地膜(BM)与普通白色地膜(WM)做比较,并以不覆膜的平地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微型马铃薯生理指标、产量以及种植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发... 在半湿润的南京地区,以微型马铃薯荷兰七号为指示作物,采用平地起垄覆膜的种植方式,分别选用黑色地膜(BM)与普通白色地膜(WM)做比较,并以不覆膜的平地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微型马铃薯生理指标、产量以及种植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发现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的淀粉质量分数和产量最高,较WM处理增产31.1%,较CK增产43.7%;覆膜处理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的速效钾质量分数,BM处理下耕层土壤的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但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覆膜处理有效提高了微型马铃薯出苗期的耕层土壤含水量,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生育期内的表层土壤温度明显低于WM,且高于对照,对微型马铃薯的生长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黑膜 马铃薯 土壤质量
下载PDF
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及杂草抑制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建华 郭瑞峰 +1 位作者 曹昌林 白文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129-4138,共10页
【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 【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以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设计,于2017和2018年分别开展黑色全膜覆盖、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高粱根区0—15 cm土壤日地温、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杂草的抑制效应和高粱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黑色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高粱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与白色全膜覆盖处理相比,0—15 cm土壤日地温平均降低1.14℃(P<0.05);同时,黑色全膜覆盖具有与白色全膜覆盖基本相同的保墒效果,各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略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区,较裸地平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并可显著(P<0.05)提高裸地0—1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黑色全膜覆盖显著降低高粱田间杂草发生量,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和93%以上,防效优于白色全膜覆盖(P<0.05),具有更为彻底的杂草防控作用。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出苗率、穗长、一级枝梗数、穗粒数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高粱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千粒重、产量及效益有影响。黑色全膜覆盖60 d高粱的株高及株高整齐度高于白色全膜覆盖;黑色全膜覆盖生育期与裸地基本相当,而白色全膜覆盖生育期较短,较裸地缩短4—6 d;黑色全膜覆盖千粒重、产量显著(P<0.05)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处理,2017和2018年千粒重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加3.72%和3.78%,较裸地分别增加6.95%和7.06%;产量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提高6.72%和6.94%,较裸地分别提高19.27%和20.03%;2017和2018年黑色全膜覆盖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收1529.82和1599.76元/hm2,较裸地分别增收3025.38和3215.52元/hm2。【结论】建议在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采用黑色全膜覆盖替代白色全膜覆盖,促进高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全膜覆盖 高粱 土壤含水率和温度 杂草抑制 性状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广西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丽淑 樊吴静 +3 位作者 杨鑫 唐洲萍 谭冠宁 何虎翼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膜覆盖栽培 稻草覆盖栽培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半干旱区黑膜覆盖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雷俊 张凯 +5 位作者 姚玉璧 牛海洋 石界 李强 李文举 赵鸿 《干旱气象》 2017年第6期1036-1041,共6页
为探讨黑膜覆盖对马铃薯光合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品种"新大坪"为试材进行试验,对比分析黑膜覆盖(PM)处理与裸地对照(CK)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 为探讨黑膜覆盖对马铃薯光合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品种"新大坪"为试材进行试验,对比分析黑膜覆盖(PM)处理与裸地对照(CK)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分枝期、花序形成期及开花期均较CK增大,但不同生育期增幅差异显著,其中净光合速率在分枝期增幅最大,为63%,而气孔导度最大增幅出现在花序形成期,为38%,开花期二者增幅均最小。胞间CO_2浓度PM处理在分枝期较CK降低12%,而花序形成期、开花期较CK分别提高1%、6%。蒸腾速率PM处理在分枝期、开花期较CK分别提高44%、19%,而花序形成期则下降4%。3个生育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PM处理均高于CK,其中花序形成期提升显著。与CK相比,PM处理下的叶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均有所降低,而表观量子效率(AQE)、暗呼吸速率(Rd)和产量均有所升高,其中马铃薯产量提升近3倍,增产效果明显。说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通过采用黑膜覆盖来影响马铃薯光合过程,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膜覆盖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旱地小麦黑膜全覆盖穴播栽培的效应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立功 李国斌 +2 位作者 苏忠太 崔志峰 马建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0,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黑膜、无色膜、垄作、平作、沟播等因素进行组合,探讨了旱地冬小麦地膜全覆盖穴播不同栽培模式的膜下茎和杂草发生规律、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动态及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小麦采用黑膜覆盖,自动出苗率比无色膜覆盖平均提高... 本研究通过对黑膜、无色膜、垄作、平作、沟播等因素进行组合,探讨了旱地冬小麦地膜全覆盖穴播不同栽培模式的膜下茎和杂草发生规律、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动态及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小麦采用黑膜覆盖,自动出苗率比无色膜覆盖平均提高63.73%,膜下茎密度和鲜重分别降低74%以上和98%左右,杂草盛发期的密度和鲜重分别比无色膜覆盖降低62.03%和96.70%,比露地栽培降低70.00%和92.93%。黑膜覆盖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壤积温比无色膜覆盖降低108.8℃,比露地降低62.9℃,但在播种至拔节阶段,比露地增加72.8℃,拔节至成熟比露地降低135.7℃。水分利用效率黑膜覆盖比无色膜覆盖提高4.48%,比露地提高45.75%。黑膜覆盖比无色膜增产3.05%,比露地增产47.81%。3种起垄方式中,垄作比平作小麦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44.00%,沟播则降低23.80%;膜下茎密度垄作降低35.59%以上,沟播增加25.64%以上;膜下茎鲜重垄作降低30.62%以上,沟播增加12.09%以上。垄作提高土壤积温90.5℃,沟播降低23.5℃;垄作增产3.24%,沟播增产4.90%。以黑色全膜垄作穴播为最佳模式,较全膜覆土穴播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146.93%,膜下茎密度降低98.74%以上,杂草鲜重降低99.90%以上,全生育期增加土壤积温5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75%,增产8.68%,节本4 020元·hm^(-2),增加纯收益5 422元·hm^(-2)。且膜面覆土量减少75%,易于清除残膜。其中通用垄沟半微垄模式具有宽窄行距的特点,较微垄模式增产3.89%,增收11.33%,并且适宜机械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地膜 全覆盖 穴播 垄作 微垄 通用垄沟 自动出苗 冬小麦 旱地
下载PDF
黑色地膜对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10
作者 辛国胜 林祖军 +3 位作者 韩俊杰 刘志坚 商丽丽 邱鹏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33-237,共5页
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采用田间试验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模式垄内10cm土壤温度平均比透明膜低2℃,比不覆盖地膜高1℃;薯块产量比透明膜高18.0%,比不... 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采用田间试验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模式垄内10cm土壤温度平均比透明膜低2℃,比不覆盖地膜高1℃;薯块产量比透明膜高18.0%,比不覆盖地膜高20.4%。黑色地膜模式具有地温适宜、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的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且不用喷洒除草剂,无污染,省工省劲。覆盖黑色地膜将成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地膜 甘薯 覆膜栽培 产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降雨年型黑膜垄作对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封科 何宝林 +1 位作者 董博 王立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312-4325,共14页
【目的】探索降水年型与垄型互作对黑膜垄作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解析水肥互作促进作物增产、高效用水机制,为深挖覆膜垄作技术增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布置大田试验,以当地推广应用的白膜覆盖双... 【目的】探索降水年型与垄型互作对黑膜垄作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解析水肥互作促进作物增产、高效用水机制,为深挖覆膜垄作技术增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布置大田试验,以当地推广应用的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垄高16 cm,垄宽60cm,沟宽40 cm)为对照,基于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技术,设置由黑膜覆盖低垄(垄高16 cm,垄宽60cm)、中垄(垄高24 cm,垄宽60 cm)、高垄(垄高32 cm,垄宽60 cm)+垄上微集水沟(宽20 cm,深10 cm)+垄间小集水沟(沟宽40cm)组成的3种黑色地膜覆盖垄上微沟集雨土壤水肥调控耕作处理(BLRF,BMRF和BHRF),测定了马铃薯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薯、成熟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研究期末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土壤水、肥与马铃薯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降水年型,黑、白地膜覆盖垄作都显著增加了马铃薯生长发育期对4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BHRF,BMRF和BLRF处理马铃薯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SWS)都显著高于WRF处理(P<0.05)。较高的降水量以及黑膜覆盖集蓄增加的土壤水对12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具有明显的补充作用。在干旱年(2016)和平水年(2017),BLRF和BMRF处理的集水和保水效应较好,BHRF处理次之,都显著优于WRF处理;在丰水年(2018)三者无显著差异,也都显著优于WRF处理。研究期末(2018)黑膜垄作0—30 cm土层的全氮全钾(TN和TK)及速效氮磷钾(AN,AP和AK)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P<0.05),分别增加了4.5%—5.6%、3.6%—5.9%、8.4%—18.4%、15.3%—22.3%和7.1%—13.3%。归因于显著增加了大薯结薯个数和结薯重,黑膜垄作马铃薯产量、WUE、纯收益和产投比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16.9%—19.0%、15.5%—19.2%、23.3%—27.3%和12.1%—18.2%。这4个效益参数在干旱年和平水年以BLRF和BMRF处理较好、BHRF处理次之,丰水年三者都优于WRF处理,且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3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与研究期末平均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作物平均耗水量(E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AP、AK、AN含量,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耗水量(ET)和平均降水量(GPR)解释了99.4%的产量变化。【结论】黑膜覆盖垄沟与垄上微沟的叠加集水效应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水分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马铃薯旺盛生长,使更多的根茎(茎叶、根等)类有机物归还土壤,其腐解释放的养分与施肥结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良好的土壤水肥条件有效改善了土壤水肥互作关系,增加了作物水肥供应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WUE、纯收入和产投比。BLRF和BMRF处理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表现较好,BLRF、BMRF和BHRF处理在丰水年表现较好,BLRF和BMRF处理在各种年型都有良好的表现。因此,黑膜覆盖低、中垄垄上微沟集雨耕作(BLRF和BMRF)是继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之后最适用于半干旱区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膜垄上微沟耕作 水肥平衡 互作效应 产量 WUE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闽北锥栗林经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显花 黄彬彬 +1 位作者 高清贵 马祥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5,共9页
采用侵蚀针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黑色薄膜覆盖与绿肥覆盖、割草覆盖、生物篱、施用除草剂等传统经济林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在锥栗林中黑色薄膜覆盖防治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水土及养... 采用侵蚀针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黑色薄膜覆盖与绿肥覆盖、割草覆盖、生物篱、施用除草剂等传统经济林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在锥栗林中黑色薄膜覆盖防治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总体上均显著小于对照。其中,绿肥覆盖与施用百草枯2种处理的液体径流量在试验期间均低于其他3种处理措施。由于覆膜减少了降雨的入渗量,与其他处理相比,黑色薄膜覆盖的液体径流量较大,其固体流失量则在不同月份均最低,施用百草枯处理的固体流失量也显著小于其他传统处理。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坡面侵蚀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分析得出,与对照相比,绿肥覆盖、生物篱、施用百草枯3种处理的坡面净侵蚀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而黑色薄膜覆盖与割草覆盖处理的坡面净沉积作用明显。因黑色薄膜覆盖可实现"肥与水隔离",大量的液体流失并未造成过多的养分损失,仅5—6月的液体全P、全K和铵态N大于对照,7—10月,液体养分流失量也显著小于对照,且黑色薄膜覆盖在试验期间固体养分流失量总体上均显著小于其他处理。此外,黑色薄膜覆盖大大缩短了果实捡拾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黑色薄膜覆盖措施在减轻坡面土壤侵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方面效果显著,相对其他措施在锥栗林的水土保持方面具有优势,但较强的膜上径流具有加剧侵蚀的倾向,限制其实际应用。可结合设置覆膜比例,采用有孔薄膜、坡面微工程等减少液体径流,以达到薄膜覆盖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林 防草黑色薄膜覆盖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坡面侵蚀空间分异特征
下载PDF
不同保水措施对杨树育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素清 陆秀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36-1638,共3页
通过杨树无性系扦插育苗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保水剂对育苗地土壤物理性质、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频繁的季节,不同保水措施都有提高苗木成活率、光合速率,促进苗木生长的作用;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物理... 通过杨树无性系扦插育苗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保水剂对育苗地土壤物理性质、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频繁的季节,不同保水措施都有提高苗木成活率、光合速率,促进苗木生长的作用;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其中黑膜覆盖效果最好,保水剂次之;黑膜覆盖有明显增加土温、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而保水剂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膜覆盖 保水剂 杨树 土壤 苗木生长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及杂草去除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漆永红 岳德成 +1 位作者 曹素芳 李敏权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184,共9页
为了明确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含水率、温度和杂草去除效应及玉米主要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及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有提高土壤含水率的作用,不同... 为了明确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含水率、温度和杂草去除效应及玉米主要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及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有提高土壤含水率的作用,不同土层含水率表现为80~100cm>60~80cm>0~20cm>40~60cm>20~40cm;黑色和白色地膜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呈单峰型消长动态,但黑膜的波动幅度均小于白膜。黑色地膜有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不同土层温度表现为10cm>5cm>15cm>20cm>25cm;黑色和白色地膜覆盖下,各土层土壤温度均呈抛物线型消长动态,但黑膜的波动幅度均大于白色地膜。与白色地膜相比,全膜双垄沟玉米田覆盖的黑色地膜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97%和99%以上,对玉米出苗率、成穗率、穗长、穗粗、秃顶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产量有影响。黑色地膜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温度和防除田间杂草,还对玉米的部分农艺性状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黑色地膜 土壤含水率和温度 田间杂草 玉米农艺性状
下载PDF
移栽甜玉米田覆盖控草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彩宏 冯莉 +4 位作者 田兴山 高家东 张泰劼 岳茂峰 崔烨 《杂草科学》 2013年第3期36-39,共4页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甜玉米田杂草出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寻求更安全环保的控制甜玉米田杂草发生危害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甜玉米移栽前,将不同厚度的玉米秆、水稻秆及1层黑色地膜均匀覆盖于小区内。结果显示,处理后20、40 d,...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甜玉米田杂草出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寻求更安全环保的控制甜玉米田杂草发生危害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甜玉米移栽前,将不同厚度的玉米秆、水稻秆及1层黑色地膜均匀覆盖于小区内。结果显示,处理后20、40 d,黑色地膜能完全抑制甜玉米田杂草的生长,且能显著提高甜玉米产量,增产率为45%;不同厚度的稻秆和甜玉米秆覆盖能够控制杂草的发生,且覆盖厚度越厚,控草效果越好,顺序为稻秆20 cm>甜玉米秆20 cm>稻秆10 cm>甜玉米秆10 cm。秸秆覆盖均能显著增加甜玉米的产量,且甜玉米秆20 cm处理的甜玉米产量最高,但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甜玉米秆 黑色地膜 覆盖厚度 控草效果
下载PDF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科 韩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78-182,共5页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著,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覆盖 黑膜覆盖 清耕 苹果园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南方冬种马铃薯黑地膜夹层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昆典 韦小贞 +3 位作者 李春光 黄庆岛 苏秀荣 李胜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6期344-347,共4页
通过试验探索及结合群众实践,总结出由常规方法改进而来的南方冬种马铃薯黑膜夹层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既保留常规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优点,又免除了破膜引苗工序,还能有效避免高温烂种和烧苗缺苗的缺点,防除畦面杂草、防青头薯效果更好,... 通过试验探索及结合群众实践,总结出由常规方法改进而来的南方冬种马铃薯黑膜夹层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既保留常规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优点,又免除了破膜引苗工序,还能有效避免高温烂种和烧苗缺苗的缺点,防除畦面杂草、防青头薯效果更好,5 620 hm2最高产量51.36 t/hm2,平均产量35.46 t/hm2,比露地种植增产17.90%,节省人工42工日/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南方 冬种 黑地膜 夹层覆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玉米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琴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1,共5页
针对河套灌区普通农用白色地膜造成的玉米早衰现象,试验设置黑色地膜覆盖、白色地膜覆盖和不覆膜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在各生育期内0~15 cm土壤温度要显著... 针对河套灌区普通农用白色地膜造成的玉米早衰现象,试验设置黑色地膜覆盖、白色地膜覆盖和不覆膜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在各生育期内0~15 cm土壤温度要显著的低于白色地膜覆盖(P<0.05),平均低0.77℃,且在一日内气温最高时段差异更为明显,这也使得玉米免遭高温的危害,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0~100cm土壤含水率与白色地膜覆盖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土壤保墒效果,但0~60 cm土壤含水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或P<0.01)。黑色地膜显著提高了玉米百粒重和产量,平均较白色地膜和不覆膜处理高百粒重平均高6.46%、9.86%,产量平均高5.99%和25.60%。黑色地膜覆盖明显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白色地膜和不覆膜处理高4.76%和34.24%。因此,玉米黑色地膜覆盖的农作措施较适宜在灌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黑色地膜 地膜覆盖 土壤水热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覆盖黑色地膜对轮叶党参和桔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晓军 安贞女 +2 位作者 崔锡花 曹凤秋 吴明根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5年第4期249-253,共5页
覆盖黑色地膜可延长轮叶党参和桔梗的生育期,提高地下部根的产量;但其外观品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与无地膜覆盖无差异;轮叶党参的总皂甙含量有所增加,桔梗则有所降低.
关键词 覆盖黑色地膜 轮叶党参 桔梗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集雨保墒措施对陇东黄土旱塬区红富士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刚 樊廷录 +3 位作者 李尚中 张建军 党翼 王磊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9期52-55,共4页
以长富2号为指示品种,采用连续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集雨保墒措施对黄土旱塬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常规果园管理方式(CK)、黑色宽膜覆盖集雨保墒及黑色宽膜覆盖+集雨立体入渗3个处理的产量与果实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与常... 以长富2号为指示品种,采用连续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集雨保墒措施对黄土旱塬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常规果园管理方式(CK)、黑色宽膜覆盖集雨保墒及黑色宽膜覆盖+集雨立体入渗3个处理的产量与果实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与常规果园管理方式相比,黑色宽膜覆盖+集雨立体入渗处理平均单果质量增加13.2%,单株产量增产17.2%,果实硬度显著降低4.9%;含水量高3.4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总糖含量分别提高7.2%、34.1%、182.1%、28.9%。说明在黄土旱塬苹果园采用黑色宽膜覆盖+集雨立体入渗技术能起到较好的土壤蓄水保墒作用,使果实产量与品质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宽膜覆盖集雨保墒 黑色宽膜覆盖+集雨立体入渗 红富士 苹果园 果实产量 果实品质 陇东黄土旱塬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