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Mediated Detection of Endophytic and Phytopathogenic Fungi from Needles of the Japanese Black Pine, <i>Pinus thunbergii</i> 被引量:1
1
作者 Junichi Kihara Makoto Ueno Sakae Arase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5年第4期431-442,共12页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based on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of rDNA sequences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endophytic and phytopathogenic fungi from needles of the J...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based on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of rDNA sequences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endophytic and phytopathogenic fungi from needles of the Japanese black pine, Pinus thunbergii. Sequences of the ITS regions of Lophodermium conigenum, Lecanosticta acicola, Pestalotiopsis neglecta, Rhizosphaera kalkhoffii, and Septorioides pini-thunbergii were compared, and each specific primer pair for these species was designed. First, the designed primer pairs were tested for their specificity to detect each species. A PCR product was amplified only each combination of species and its specific primer pair, confirming the specificity of the designed primer pairs. These primer pairs were also tested on DNA extracted from the needles of P. thunbergii. The PCR products were amplified not only in needles with lesions but also in healthy needles without symptoms. Furthermore, several endophytic and phytopathogenic fungi could b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from the same region in a needle. The PCR-mediated detection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ill be a valuable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endophytic and phytopathogenic fungi, not only as a rapid diagnostic tool for early detection but also for monitoring variations in both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endophytic and phytopathogenic fungi in needles in Japanese black p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athogenic FUNGI ENDOPHYTIC FUNGI pinus thunbergii JAPANESE black pine PCR-Mediated Detection
下载PDF
Adaptation of 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early in its interaction with two Pinus species that differ in resistance 被引量:1
2
作者 Yaqi Feng Lin Rui +1 位作者 Xinyu Wang Xiaoqin W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391-1400,共10页
Pine wilt disease(PWD)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Pinu s spp.and is caused by the pine wood nematode(PWN),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To study adaptation of PWN to survive in ho... Pine wilt disease(PWD)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Pinu s spp.and is caused by the pine wood nematode(PWN),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To study adaptation of PWN to survive in hosts that differ in resistance,we examined the self-regul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PWN at the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levels early in the interaction.Two-year-old susceptible Pinus thunbergii and resistant Pinus taeda were selected for this experiment,and changes in PWNs after inoculation were assessed.q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changes in genes related to PWN pathogenicity and detox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gration and reproductive abilities of PWNs in P.thunbergii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PWNs in P.taeda.After 7 d,the number of nematodes in P.thunbergii was approximately 3.2-fold higher than in P.taeda.After 15 d,the number of nematodes in P.thunbergii was approximately twofold higher than that in P.taeda.Because PWN can adjust its sex ratio after infection,we compared the sex ratio of uninoculated PWNs,to that in the two pine species.In P.thunbergii,the female to male ratio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stabilized over time;in P.taeda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Relative fat accumulation in PW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PWNs entered the tree body;the accumulation rate in P.thunbergii was higher than in P.taeda at 7 d,but lower after 15 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PWNs in P.taeda compared with PWNs in susceptible P.thunbergii.At 12 h after inoculation,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cell-wall degradation(Bx Beta1-4 and Bxpel1),effectors(Bx CDP1,Bx Sap B1),and active oxygen metabolism(Bxy-ctl-1 and Bx GST3)was 2–6×higher in the resistant pine than in the susceptible one.In contrast,in PWNs,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s Bx ATG1 and Bx ATG16 was 1.5–2 times higher in P.thunbergii than in P.taeda.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WNs and pine tree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levels elicits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adaptations that affect nematode reproduction and virulence.This study will help elucidate the adaptive mechanisms of PWN in different pine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e wood nematode SELF-REGULATION pinus thunbergii pinus taeda Pathogenicity and detoxificationrelated genes
下载PDF
甲维盐注干施用后在黑松树冠不同部位枝条中残留量研究
3
作者 鲁专 贺位忠 +3 位作者 陈叶平 许力琦 余晓 王旺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80-82,共3页
松材线虫病防治一直是林业管理中的难题。本文采用2.3%甲维盐微乳剂对3个试验地点(朱家尖、普陀山岛和嵊泗岛)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进行注干施药,分析施药一年后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中甲维盐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树冠... 松材线虫病防治一直是林业管理中的难题。本文采用2.3%甲维盐微乳剂对3个试验地点(朱家尖、普陀山岛和嵊泗岛)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进行注干施药,分析施药一年后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中甲维盐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树冠不同部位间枝条中甲维盐残留量均存在差异。其中:普陀山岛的黑松枝条中甲维盐平均残留量最高,朱家尖的黑松枝条中甲维盐平均残留量最低,分别为31.64 mg/kg和10.36 mg/kg;树冠下部枝条中甲维盐平均残留量最高,树冠上部枝条中甲维盐平均残留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各试验地点的黑松枝条中甲维盐残留量与胸径均呈负相关。推测黑松胸径、树冠大小以及树冠不同部位黑松蒸腾速率的差异是枝条中甲维盐残留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黑松 甲维盐 注干施药 残留量
下载PDF
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后松树不同感病阶段针叶光谱特征变化 被引量:52
4
作者 徐华潮 骆有庆 +1 位作者 张廷廷 施拥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2-1356,共5页
采用ASD野外光谱仪测量了黑松和马尾松在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后不同感病阶段的反射光谱,分析了其中光谱特征参数及叶绿素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中红外波段反射光谱曲线对松树发病初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2)红边位置、绿峰高度、红谷反射率... 采用ASD野外光谱仪测量了黑松和马尾松在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后不同感病阶段的反射光谱,分析了其中光谱特征参数及叶绿素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中红外波段反射光谱曲线对松树发病初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2)红边位置、绿峰高度、红谷反射率、红边斜率、水分胁迫波段反射率等参数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松材线虫侵染后两种松树的病害特征是一致的;(3)随病害程度加深两种松树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与光谱特征参数之间存显著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预警提供参考,同时为针对不同发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治理松材线虫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黑松 马尾松 光谱分析 叶绿素
下载PDF
细菌分离物B619与松材线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赵博光 郭道森 +1 位作者 高蓉 郭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2-74,共3页
在无菌条件下 ,用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细菌分离物B61 9、无菌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对无菌黑松苗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发现 ,用无菌线虫或细菌分离物B61 9接种的无菌苗不发病 ,而把二者混合后接种则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这表明松材线... 在无菌条件下 ,用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细菌分离物B61 9、无菌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对无菌黑松苗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发现 ,用无菌线虫或细菌分离物B61 9接种的无菌苗不发病 ,而把二者混合后接种则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这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 ,二者在致病性上极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关系。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致病性 细菌分离物B619 复合侵染
下载PDF
抗生素对松材线虫病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博光 高蓉 +2 位作者 巨云为 郭道森 郭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5-77,共3页
利用某些抗生素的内吸性 ,筛选出可使黑松幼苗组织抑制B61 9菌的抗生素溶液浓度 ;进行了抗生素对松材线虫病影响的试验 ,在非无菌条件下 ,用松材线虫对幼苗接种 ,结果表明用抗生素溶液培养的幼苗未发生萎蔫 ,而用无菌水培养的幼苗均出... 利用某些抗生素的内吸性 ,筛选出可使黑松幼苗组织抑制B61 9菌的抗生素溶液浓度 ;进行了抗生素对松材线虫病影响的试验 ,在非无菌条件下 ,用松材线虫对幼苗接种 ,结果表明用抗生素溶液培养的幼苗未发生萎蔫 ,而用无菌水培养的幼苗均出现萎蔫病状 ;同时试验后检查抗生素溶液培养的幼苗 ,发现其组织内均有活线虫存在。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说明了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 ,而且首次用试验证明了通过控制致病细菌的方法可以控制松材线虫病。该结果为开发防治松材线虫病及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培育抗松材线虫病的转基因松树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松材线虫病 致病性 细菌控制 病害防治
下载PDF
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林间试验 被引量:46
7
作者 赵博光 吴如其 李小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在筛选到天然化合物—苦豆碱具有对松材线虫极强的杀线活性[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用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多次林间试验,发现苦豆碱制剂具内吸性,能成功地控制松树中松材线虫的繁殖,使病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在筛选到天然化合物—苦豆碱具有对松材线虫极强的杀线活性[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用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多次林间试验,发现苦豆碱制剂具内吸性,能成功地控制松树中松材线虫的繁殖,使病松树得以康复。在林间试验证实苦豆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碱 松材线虫 黑松 林间试验
下载PDF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曾凡勇 骆有庆 +3 位作者 吕全 梁军 郝俊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7-540,共4页
44 isolat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xylem of the Pinus thunbergii samples(healthy stem,weak stem and withered stem)infected by the pine wilt disease caused by 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from... 44 isolat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xylem of the Pinus thunbergii samples(healthy stem,weak stem and withered stem)infected by the pine wilt disease caused by 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from infected trees at Zhoushan and Pinghu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nd thes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Trichoderma spp.,Penicillium spp.,Pestalotia spp.These identified isolates took 70.62% of total isolates of the fungi.Among the 12 isolates unidentified,one sporiferous fungus was found,the other 11 isolates were nonsporiferous.Trichoderma spp.was the dominant fungus in P.thunbergii,the total rate was 53.34%,followed by Penicillium spp.,1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黑松 内栖真菌区系
下载PDF
利用愈伤组织验证细菌分离物B619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道森 赵博光 高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4,共4页
用细菌分离物B61 9、无菌松材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接种黑松愈伤组织 ,发现无菌线虫或B61 9单独接种的黑松愈伤组织表现为轻微褐变 ;二者混合接种的黑松愈伤组织严重褐变、萎缩 ,表现高度感病 ;而二者混合接种的预先用抗菌素处理的愈伤... 用细菌分离物B61 9、无菌松材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接种黑松愈伤组织 ,发现无菌线虫或B61 9单独接种的黑松愈伤组织表现为轻微褐变 ;二者混合接种的黑松愈伤组织严重褐变、萎缩 ,表现高度感病 ;而二者混合接种的预先用抗菌素处理的愈伤组织发病较轻。这些结果与接种黑松幼苗的结果相似 ,再次证明了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在愈伤组织中单独接种B61 9,接种后其数量逐渐下降 ,而在愈伤组织中混合接种 ,B61 9繁殖很快 ,其数量呈上升趋势 ,表明在愈伤组织内松材线虫的存在有利于B61 9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细菌 致病性 愈伤组织 黑松 细菌分离物B619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树种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 被引量:80
10
作者 刘迎春 王秋凤 +6 位作者 于贵瑞 朱先进 展小云 郭群 杨浩 李胜功 胡中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77-4286,共10页
黄土丘陵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而原有植被却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在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这些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 黄土丘陵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而原有植被却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在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这些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以黄土丘陵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研究对象,共设置样方28个,测定森林乔木、灌木、草本生物量及凋落物碳储量;钻取并分析土样516份,获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合文献数据和农田碳储量数据,建立0—86年生油松林和0—56年生刺槐纯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林龄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后的油松林和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凋落物及土壤碳储量逐渐增加;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19、27、36、86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0.76、143.43、167.30、271.23—332.26Mg/hm2;8、17、39年生刺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80.37、94.08、140.77 Mg/hm2。受间伐干扰、45、52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6.42、168.56 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油松林,其植被碳储量明显下降,而土壤碳储量保持稳定甚至升高。受乱砍滥伐干扰的71年生油松林和56年生刺槐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8.87、76.99 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森林,其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种植油松林之后的86a时间内,其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211.61—272.64 Mg/hm2;而种植刺槐林、在39a时间内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81.15 M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生态系统碳储量 固碳潜力 油松 刺槐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鞭毛蛋白对黑松细胞的致死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盛楠 郭道森 +1 位作者 赵博光 李荣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54-2158,共5页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细胞染色观察、电导率测定以及基因组DNA电泳分析技术,研究了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分泌的鞭毛蛋白对黑松愈伤组织细胞的作用及其致死方式。结果表明,鞭毛蛋白与黑松细胞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鞭毛蛋白处...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细胞染色观察、电导率测定以及基因组DNA电泳分析技术,研究了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分泌的鞭毛蛋白对黑松愈伤组织细胞的作用及其致死方式。结果表明,鞭毛蛋白与黑松细胞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鞭毛蛋白处理的细胞,细胞膜皱缩变形、细胞质浓缩、细胞核解体,形成若干小核,细胞质中的RNA降解;处理细胞的着色力增强,细胞培养液的电导率增加,说明鞭毛蛋白可增加处理细胞的细胞膜透性;基因组DNA的电泳分析证实,处理细胞的DNA发生了断裂,但无明显的梯子形成,推测鞭毛蛋白对黑松细胞的致死方式为非典型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荧光假单胞菌 黑松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抗松材线虫病黑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婷玉 叶建仁 +3 位作者 吴小芹 朱丽华 吴静 梁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99,共4页
以抗松材线虫病黑松(Ainus thunbergii)(以下简称抗性黑松)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在南京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采集抗性黑松未成熟球果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 以抗松材线虫病黑松(Ainus thunbergii)(以下简称抗性黑松)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在南京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采集抗性黑松未成熟球果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时期;抗性黑松未成熟球果在冰箱4℃冷藏7~14d,能有效地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麦芽糖更适合抗性黑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KT质量浓度变化对抗性黑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比6-BA显著,诱导抗性黑松胚性愈伤组织最佳激素组合为2,4-D4mg·L-1+6-BA2mg·L-1或2,4-D4mg·L-1+KT1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抗性黑松 胚性愈伤组织
下载PDF
松材线虫入侵后黑松林分结构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初平 叶激华 +5 位作者 张骏 沈爱华 朱锦茹 应宝根 袁位高 江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6,共6页
自1992年发现松材线虫入侵浙江舟山岛以来,现已有大量黑松死亡。为了把握松材线虫入侵后黑松林的林分结构特征,笔者对舟山长岗山的黑松林进行了大样地(100 m×100 m)群落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营造的黑松纯林已经演变成针阔... 自1992年发现松材线虫入侵浙江舟山岛以来,现已有大量黑松死亡。为了把握松材线虫入侵后黑松林的林分结构特征,笔者对舟山长岗山的黑松林进行了大样地(100 m×100 m)群落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营造的黑松纯林已经演变成针阔混交林,乔木层树种更加丰富,多样性有所增加。但是,落叶阔叶乔木数量众多,在林冠层占据较大优势,常绿阔叶乔木数量较少,并且主要分布在乔木层的中下层。林分的混交程度较差,缺乏绝对优势的种群,林木整体表现为聚集分布,说明林分尚处于演替的前期。林分要演替成常绿阔叶林需要较长期的过程,为了加速林分演替,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议适当补植一些海岛地带性植被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林 松材线虫病 林分结构 舟山岛
下载PDF
黑松松针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及其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玮 郭宗明 +2 位作者 葛胜菊 肖川 陈静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了优化复合酶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性,根据松针粉的结构特点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高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这两种酶提取松针多糖的条件(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 为了优化复合酶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性,根据松针粉的结构特点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高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这两种酶提取松针多糖的条件(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双酶复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且证实分步加酶法提取的多糖得率较高,即:液料比20∶1(mL/g),酶解温度50℃,pH 6.5,先添加2.5%纤维素酶,酶解时间2 h,后添加1.5%果胶酶,酶解时间1.5 h。此条件下得到的黑松松针多糖得率达6.17%,远高于单酶提取效果。松针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方法简便,可用于提取黑松松针多糖,为松针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松针多糖 提取 复合酶法 抑菌性
下载PDF
健康黑松幼苗中的电波传递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建 赵博光 +1 位作者 刘云飞 张沂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健康黑松幼苗为材料 ,用非伤害性刺激 (如冷冻 )和伤害性刺激 (如烧伤、刺伤、化学伤害等 )引发植物体内的波形的变化。研究表明 ,非伤害性刺激能在幼苗体内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 ,伤害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外 ,还能引起较复... 以健康黑松幼苗为材料 ,用非伤害性刺激 (如冷冻 )和伤害性刺激 (如烧伤、刺伤、化学伤害等 )引发植物体内的波形的变化。研究表明 ,非伤害性刺激能在幼苗体内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 ,伤害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外 ,还能引起较复杂的变异电波的传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动作电位 变异电位 电波传递
下载PDF
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幼苗体内电波传递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博光 郭建 +1 位作者 张沂泉 刘云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81-83,共3页
对黑松幼苗接种线虫 ,使其染病 ,用非伤害性刺激———冷冻刺激引发了植物体内电波波形的变化。研究表明 ,非伤害性刺激能在幼苗体内引起复杂的变异电波的传递。并对这种现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黑松 动作电位 变异电位 电波传递 松材线虫
下载PDF
一种利用黑松枝条筛选杀松材线虫剂的生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博光 王建斌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共4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黑松枝条进行化合物对松材线虫作用的生测方法。通过研究枝条的接种线虫数量、含水量以及灭菌处理后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生测条件,并对几种生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生测 黑松
下载PDF
黑松雄花穗生长发育与出粉率研究
18
作者 孙蕾 房用 +3 位作者 孟振农 李晓 王福彬 赵登超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5,共5页
在荣成成山林场采用不同林龄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黑松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及主要营养生长指标与其雄花穗数量间关系研究;在胶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以及半岛内陆丘陵山区,进行了黑松和赤松雄花穗的成熟采收期和采集技术研究;通过实... 在荣成成山林场采用不同林龄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黑松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及主要营养生长指标与其雄花穗数量间关系研究;在胶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以及半岛内陆丘陵山区,进行了黑松和赤松雄花穗的成熟采收期和采集技术研究;通过实验检测手段,确定了黑松和赤松雄花穗不同年份实验室出粉率和实际生产出粉率;确定了黑松和赤松的雄花穗长度与松花粉出粉率的关系.为松花粉的合理采集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松花粉 雄花穗 生长发育 采集技术 出粉率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松树枯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勤明 劳冲 +1 位作者 徐绍清 沈幼莲 《华东森林经理》 2016年第4期53-56,共4页
对马尾松-黑松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构成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松死亡率高于马尾松,两者比例为1:0.39;7月15日至8月15日是死亡高峰期,早期:中期:近期=1:0.22:0.10;枯死树径阶构成与林相自然径阶一致,平均为17.5cm;枯死木的质量... 对马尾松-黑松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构成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松死亡率高于马尾松,两者比例为1:0.39;7月15日至8月15日是死亡高峰期,早期:中期:近期=1:0.22:0.10;枯死树径阶构成与林相自然径阶一致,平均为17.5cm;枯死木的质量明显低于健康木,健康木重量:胸径=7.857kg/cm,而枯死木重量:胸径=2.647kg/cm,后者只及前者的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黑松 松材线虫病 松墨天牛 松疫木
下载PDF
健康黑松幼苗中的电波传递(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建 赵博光 周开亚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5-137,i003,共4页
以健康黑松(Pinusthunbergii)幼苗为材料,用非伤害性刺激,如冷冻和伤害性刺激,如:烧伤、刺伤、化学伤害等引发了植物体内的波形的变化,研究表明,非伤害性刺激能在幼苗体内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伤害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外,还... 以健康黑松(Pinusthunbergii)幼苗为材料,用非伤害性刺激,如冷冻和伤害性刺激,如:烧伤、刺伤、化学伤害等引发了植物体内的波形的变化,研究表明,非伤害性刺激能在幼苗体内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伤害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外,还能引起较为复杂的变异电波的传递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讨论。图4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幼苗 电波传递 动作电位 变异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